扬舲下一句(王维的诗《送邢桂州》中“日落江湖白”的下一)

关于黄河的美文佳句黄河二首,作者:【杜甫】,年代:【唐】,体裁:【七绝】,类别:【未知】,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

扬舲下一句(王维的诗《送邢桂州》中“日落江湖白”的下一)

关于黄河的美文佳句

黄河二首
作者:【杜甫】 年代:【唐】 体裁:【七绝】 类别:【未知】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
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晚渡黄河
作者:【骆宾王】 年代:【唐】 体裁:【五古】 类别:【未知】
千里寻归路,一苇乱平源。通波连马颊,迸水急龙门。
照日荣光净,惊风瑞浪翻。棹唱临风断,樵讴入听喧。
岸迥秋霞落,潭深夕雾繁。谁堪逝川上,日暮不归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
作者:【韦应物】 年代:【唐】 体裁:【未知】 类别:【未知】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寒树依微远天外,
夕阳明灭乱流中。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
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
【注释】: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韦应物从尚书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他在夏末离开长安赴任,经洛阳,舟行洛水到巩县入黄河东下。这诗便是由洛水入黄河之际的即景抒怀之作,寄给他从前任洛阳县丞时的僚友。
诗人顺洛水向东北航行,两岸青山不绝,渐渐地,东南方向的高山深谷多了起来,而船却已在不知不觉中驶入黄河了。于是诗人纵目四望黄河景物。这是秋天的傍晚,滚滚黄河与天相连,天边隐约可见稀疏的树木在寒气中枯落。夕阳映照在汹涌的河水中,忽亮忽暗地闪烁不定。那种清廓的景象,使他想起了几年前在伊水边看到的那个孤零零的村落,自经安史之乱,残破萧条已甚。往事不堪回首,而眼前雨霁晴展,北风劲吹,只见空中有一只孤雁向南飞去。此刻,诗人的心情如何?他告诉洛阳的僚友们说,他的心情就象《庄子列御寇》中说的那样:“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他觉得自己既非能干的巧者,也不是聪明的智者,而是一个无所求的无能者,无所作为,无可忧虑,就象这大河上的船,随波逐流,听任自然,奉命到滁州做官而已。显然,这是感伤语,苦涩搜趣网情。他的僚友们会理解他的无奈的忧伤,不言的衷曲。
唐德宗从建中元年即位以来,朝政每况愈下,内外交困,国库空虚,赋税滥征,军阀割据,民不聊生。韦应物了解这一切,为之深深忧虑,然而无能为力。此次虽获一州之任,亦是荣升之遇,有可作为之机,但他懂得前途充满矛盾和困难。因此只能徒具巧者之才,空怀智者之忧,而自认无能,无奈而无求。也许他的洛阳僚友曾给他以期望和鼓励,增添了他的激动和不安,所以他在离别洛阳之后,心情一直不平静,而这黄河秋天傍晚的景象更引起他深深的感触,使他无限伤慨地写下这首诗寄给朋友们。
这诗写景物有情思,有寄托,重在兴会标举,传神写意。洛水途中,诗人仿佛在赏景,实则心不在焉,沉于思虑。黄河的开阔景象,似乎惊觉了诗人,使他豁然开通,眺望起来。然而他看到的景象,却使他更为无奈而忧伤。遥望前景,萧瑟渺茫:昔日伊水孤村,显示出人民经历过多么深重的灾难;朔风一雁,恰似诗人只身东下赴任,知时而奋飞,济世于无望。于是他想起了朋友们的鼓励和期望,感到悲慨而疚愧,觉得自己终究是个无所求的无能者,济世之情,奋斗之志,都难以实现。这就是本诗的景中情,画外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临邑舍弟书至,苦雨黄河泛溢堤防之患簿....
作者:【杜甫】 年代:【唐】 体裁:【未知】 类别:【未知】
二仪积风雨,百谷漏波涛。闻道洪河坼,遥连沧海高。
职思忧悄悄,郡国诉嗷嗷。舍弟卑栖邑,防川领簿曹。
尺书前日至,版筑不时操。难假鼋鼍力,空瞻乌鹊毛。
燕南吹畎亩,济上没蓬蒿。螺蚌满近郭,蛟螭乘九皋。
徐关深水府,碣石小秋毫。白屋留孤树,青天矢万艘。
吾衰同泛梗,利涉想蟠桃。倚赖天涯钓,犹能掣巨鳌。
原题:临邑舍弟书至,苦雨黄河泛溢堤防之患,簿领所忧,因寄此诗,用宽其意
------------------------------------------------------
黄河
作者:【罗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未知】
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解通银汉应须曲,
才出昆仑便不清。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客槎轻。
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
【注释】:
这首《黄河》,不是真要赋咏黄河,而是借事寓意,抨击和讥讽唐代的科举制度。
一开头,作者就用黄河无法澄清作比喻,暗示当时的科举考试的虚伪性,揭露官场正和黄河一样混浊,即使把用来澄清浊水的阿胶都倾进去,也无济于事。接着又用“天意难明”四字,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
下面两句,作者进一步描画科举场中的黑暗。李白诗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之句。黄河古来又有九曲之称,如刘禹锡《浪淘沙》词:“九曲黄河万里沙”。诗人巧妙地把这两层意思联系起来,驰骋想象,写道:“解通银汉应须曲”。表面上是说黄河所以能够通到天上去,是因为它河道曲折。可是“银汉”在古人诗词又常用来指代皇室或朝廷,所以这句的真实意思是说,能够通到皇帝身边去的(指通过科举考试取得高官显位),必是使用“曲”的手段,即不正当的手段。唐代科举考试,特别是到晚唐,主要不是在考查学问,而是看士子有没有投靠巴结当权人物的本领,正直的人肯定是要失败的。
古人误以为黄河发源于昆仑山,所以作者说它“才出昆仑便不清”。这也是有寓意的。“昆仑”同“银汉”一样,是指朝廷豪门贵族甚至当朝皇帝。因为那些被提拔荐引做了官的士子,都是与贵族、大臣私下里勾结,一出手就不干不净,正如黄河在发源地就已经混浊了一样。
五、六两句,包含了两个典故。第五句是指汉高祖在平定天下、大封功臣时的誓词,誓词里说:“使河如带,泰山若砺。”翻译出来就是:要到黄河象衣带那么狭窄,泰山象磨刀石那样平坦,你们的爵位才会失去(那意思就是永不失去)。第六句说的是汉代张骞奉命探寻黄河源头。据说他坐了一只木筏,溯河直上,不知不觉到了一个地方,看见有个女子正在织布,旁边又有个放牛的男子。张骞后来回到西蜀,拿这事请教善于占卜的严君平。君平说,你已经到了天上牛郎织女两座星宿的所在了。
作者借用这两个典故,同样也有寓意。上句是说,自从汉高祖大封功臣以来(恰巧,唐代开国皇帝也叫“高祖”),贵族们就世代簪缨,富贵不绝,霸占着朝廷爵禄,好象真要等到黄河细小得象衣带时才肯放手。下句又说,封建贵族霸占爵位,把持朝政,有如“仙人占斗”。(天上的北斗,古代天文学属于紫微垣,居于天北极的周围。古人用以象征皇室或朝廷。)他们既然占据了“北斗”,那么,要到天上去的“客槎”(指考试求官的人),只要经他们的援引,自然飘飘直上,不须费力了。
由此可见,诗人虽然句句明写黄河,却又是句句都在暗射封建王朝,骂得非常尖刻,比喻也十分贴切。这和罗隐十次参加科举考试失败的痛苦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
传说“黄河千年一清,至圣之君以为大瑞”(见王嘉《拾遗记高辛》),所以诗人说,三千年(应是一千年)黄河才澄清一次,谁还能够等得着呢?于是笔锋一转,不无揶揄地说:既然如此,就不劳驾您预告这种好消息了!换句话说,黄河很难澄清,朝廷上的乌烟瘴气同样也是改变不了的。这是对唐王朝表示绝望的话。此后,罗隐果真回到家乡杭州,在钱镠幕下做官,再不到长安考试了。
这首诗艺术上值得称道的有两点:第一,诗人拿黄河来讽喻科举制度,这构思就很巧妙;其次,句句紧扣黄河,而又句句别有所指,手法也颇为高明。诗人对唐王朝科举制度的揭露,痛快淋漓,切中要害,很有代表性。诗中语气激烈,曾有人说它是“失之大怒,其词躁”(见刘铁冷《作诗百法》),即不够“温柔敦厚”。这是没有理解罗隐当时的心情才作的“中庸之论”。
_-----------------------------------------------
壶中天/念奴娇 夜渡古黄河,与沈尧道、曾
作者:【张炎】 年代:【宋】 体裁:【词】 类别:【未知】
扬舲万里,笑当年底事,中分南北。须信平生无梦到,却向而今游历。老柳官河,斜阳古道,风定波犹直。野人惊问,泛槎何处狂客。迎面落叶萧萧,水流沙共远,都无行迹。衰草凄迷秋更绿,惟有闲鸥独立。浪挟天浮,山邀云去,银浦横空碧。扣舷歌断,海蟾飞上孤白。
【注释】:
原题:夜渡古黄河,与沈尧道、曾子敬同赋
这首词是以描写古黄河为主的 。此词一改张炎“婉约”的形象 ,在“夜渡古黄河”这样的题材中,自然带有黄河古道的粗犷苍劲的风格 。从词风上讲,张炎此词似更似东坡、稼轩之词风。
“扬舲万里”,起笔用《楚辞涉江》“乘舲船予上沅兮”句意,流露出对万里征发的抵触。“笑当年底事,中分南北”,句意恰如文天祥词:“山河破碎风飘絮 ”。魏文帝曾临江叹曰 :“天所以隔南北也。”这里是借长江言黄河。“追昔”意在“抚今”。当年的金宋对峙。犹有南北并列之势,现在却连这种形势都不复存在了。“笑”这里却是无可奈何的苦笑,其情感之复杂亦复不可言传。
下面转写国家兴亡之题。“须信平生无梦到,却向而今游历。”“须信”和“却向”表示出他是怀着无可奈何心情北上的 。生在江南锦绣之乡的贵公子,以前是做梦都梦不到这块荒凉的地方来的。但现实迫使他弃国离乡来此 。张炎少有才气,名声远播于外。元朝征集艺人赴大都写金字《藏经》,张炎当然其中。王命在身,不得不行。但苦衷在心却无处倾诉,只好借古黄河“中分南北”来发泄。
随即写出南人眼中的黄河:“老柳官河,斜阳古道,风定波犹直 。”“ 老 ”、“古”,言其古老;“风定波犹直”,写水流之峻急。以实物实景写出词人心中的感受。
“野人惊问,泛槎何处狂客?”“泛槎”是一个典故。古传天河与海相通。有人某年八月从海上乘浮槎(木筏)竟误达天河。“野人”此处借指河边的土著居民。他们带着诧异惊讶的语气向这群旅行者发问:你们是从何处跑到这儿来了?这里比黄河为天河,曲笔写路迢迢和跋之艰辛。
“迎面落叶萧萧,水流沙共远,都无行迹”,黄河气象之空阔。这里化用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之句,寓“艰难苦恨”之情于其中。“衰草凄迷秋更绿,唯有闲鸥独立。”“绿”指黄绿色也。“北国深秋,寒气早临,衰草凄迷,一派迷离景色。唯有闲鸥独立 ”,河面寥廓,孤鸥闲立,写眼前实景,暗含茫茫世间只有沙鸥才是自由的,人却不能如此的意味。
下面以突兀的笔调 ,写黄河一带的壮阔景色。
“浪挟天浮,山邀云去,银浦横空碧。”张炎用苍凉悲壮的笔触写出了黄河的惊涛骇浪。和苏东坡描绘长江的壮丽和人物之风流不同。张炎此词却在这种意境中流露出自己迷惘的心绪。
“扣舷歌断,海蟾飞上孤白。”激动的心情达到了高潮。扣歌而歌,令人百感交集。“海蟾飞上孤白”“海蟾”指月亮,因为古人相信月亮自海底升起,故名。这里以海上飞月奇绝光景来衬出自己孤寂难禁的痛苦心情。
-----------------------------------------
庚辰岁人日作时闻黄河已复北流老臣旧数论此
作者:【苏轼】 年代:【宋】 体裁:【未知】 类别:【未知】
老去仍栖隔海村,梦中时见作诗孙。
天涯已惯逢人日,归路犹欣过鬼门。
三策已应思贾让,孤忠终未赦虞翻。
典衣剩买河源米,屈指新篘上元。
不用长愁挂月村,槟榔生子竹生孙。
�海南勒竹,每节生枝如竹竿大,盖竹孙也。
�新巢语燕还窥砚,旧雨来人不到门。
春水芦根看鹤立,夕阳枫叶见鸦翻。
此生念念随泡影,莫认家山作本元。
原题:庚辰岁人日作时闻黄河已复北流老臣旧数论此今斯言乃验二首
------------------------------------------------
黄河
作者:【王安石】 年代:【宋】 体裁:【未知】 类别:【未知】
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
吹沙走浪几千里,转侧屋闾无处求。
--------------------------------------------
黄河多淘河之属有曰漫画者常以觜画水求鱼有
作者:【晁说之】 年代:【宋】 体裁:【未知】 类别:【未知】
漫画复漫画,河尾沙软喙一尺。
天生刚喙不解秃,倦鱼薄浅幸有得。
谋拙力百费,何处有金翅。
饥肠倚暮烟,惭愧信天缘。
【原题】:
黄河多淘河之属有曰漫画者常以觜画水求鱼有曰信天缘者常开口待鱼感之赋三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河多淘河之属有曰漫画者常以觜画水求鱼有
作者:【晁说之】 年代:【宋】 体裁:【未知】 类别:【未知】
漫画复漫画,河尾沙软喙一尺。
天生刚喙不解秃,倦鱼薄浅幸有得。
谋拙力百费,何处有金翅。
饥肠倚暮烟,惭愧信天缘。
【原题】:
黄河多淘河之属有曰漫画者常以觜画水求鱼有曰信天缘者常开口待鱼感之赋三诗
----------------------------------------------
七月初七夜渡黄河
作者:【汪元量】 年代:【宋】 体裁:【未知】 类别:【未知】
长河界破东南天,怒涛日夜如奔川。
此行适逢七月夕,妖氛散作空中烟。
牛郎织女涉清浅,支机石上今何年。
扬帆一纵万里目,身世恍若槎中仙。
仰看银河忽倒泻,月明风露何娟娟。
狂来拔剑斫河水,欲与祖逖争雄鞭。
扣舷把酒酹河伯,低头细看河清涟。
平生此怀具已久,到此欲说空回旋。
嗟予不晓神灵意,咫尺雷雨心茫然。

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下一句是什么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下一句:古道西风瘦马。出自《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

原文:

天净沙秋思

元代: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注译:

1、枯藤:枯萎的枝蔓。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昏:傍晚。
2、人家:农家。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3、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4、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5、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创作背景: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赏析:

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被赞为秋思之祖这首成功的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一、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

中国古典诗歌十分讲究意境的创造。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的本质特征在于情景交融、心物合一。情与景能否妙合,成为能否构成意境的关键。清王夫之《萱斋诗话》曰:“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也。”马致远这首小令,前四句皆写景色,这些景语都是情语,“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而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作为曲眼更具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为人活动的环境,作为天涯断肠人内心悲凉情感的触发物。曲上的景物既是马致远旅途中之所见,乃眼中物。但同时又是其情感载体,乃心中物。全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构成了一种动人的艺术境界。

二、使用众多密集的意象来表达作者的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使作品充满浓郁的诗情。

意象是指出现在诗歌之中的用以传达作者情感,寄寓作者思想的艺术形象。中国古典诗歌往往具有使用意象繁复密集的特色。中国古代不少诗人常常在诗中紧密地排列众多的意象来表情达意。马致远此曲明显地体现出这一特色。短短的二十八字中排列着十种意象,这些意象既是断肠人生活的真实环境,又是他内心沉重的忧伤悲凉的载体。如果没有这些意象,这首曲也就不复存在了。

与意象的繁复性并存的是意象表意的单一性。在同一作品之中,不同的意象的地位比较均衡,并无刻rwrHXG意突出的个体,其情感指向趋于一致,即众多的意象往往共同传达着作者的同一情感基调。此曲亦如此。作者为了表达自己惆怅感伤的情怀,选用众多的物象入诗。而这些物象能够传达作者的内心情感,情与景的结合,便使作品中意象的情感指向呈现一致性、单一性。众多的意象被作者的同一情感的线索串联起来,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

意象的繁复性与单一性的结合,是造成中国古典诗歌意蕴深厚、境界和谐、诗味浓重的重要原因。

古典诗歌中意象的安排往往具有多而不乱,层次分明的特点,这种有序性的产生得力于作者以时间、空间的正常顺序来安排意象的习惯。

今天有人称马致远的这首《天净沙秋思》为“并列式意象组合”,其实并列之中依然体现出一定的顺序来。全曲十个意象,前九个自然地分为三组。藤缠树,树上落鸦,第一组是由下及上的排列;桥、桥下水、水边住家,第二组是由近由远的排列;古驿道、道上西风瘦马,第三组是从远方而到目前的排列,中间略有变化。由于中间插入“西风”写触感,变换了描写角度,因而增加了意象的跳跃感,但这种跳跃仍是局部的,不超出秋景的范围。最后一个意象“夕阳西下”,是全曲的大背景,它将前九个意象全部统摄起来,造成一时多空的场面。由于它本身也是放远目光的产物,因此作品在整体上也表现出由近及远的空间排列顺序。从老树到流水,到古道,再到夕阳,作者的视野层层扩大,步步拓开。这也是意象有序性的表现之一。

三、善于加工提炼,用极其简练的白描手法,勾勒出一由游子深秋远行图。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小令中出现的意象并不新颖。其中“古道”一词,最早出现在署名为李白《忆秦娥箫声咽》词中“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宋张炎《壶中天扬舲万里》词中也有“老柳官河,斜阳古道,风定波犹直”。

董解元《西厢记》中有一曲【仙吕赏花时】:“落日平林噪晚鸦,风袖翩翩吹瘦马,一经入天涯,荒凉古岸,衰草带霜滑。瞥见个孤林端入画,蓠落萧疏带浅沙。一个老大伯www.souquanme.com捕鱼虾,横桥流水。茅舍映荻花。”其中有六个意象出现在马曲之中。

又有元代无名氏小令《醉中天》(见《乐府新声》):“老树悬藤挂,落日映残霞。隐隐平林噪晓鸦。一带山如画,懒设设鞭催瘦马。夕阳西下,竹篱茅舍人家。”也有六个意象与马曲相同。

十分明显,《醉中天》是从《赏花时》中脱化而来,模拟痕迹犹在,二曲中出现的意象虽与马曲多有相同之处,但相比之下,皆不如《天净沙秋思》纯朴、自然、精练。

马致远在创作《天净沙秋思》时受到董曲的影响和启发,这是无疑的,但他不是一味模仿,而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与审美目光进行了重新创作。在景物的选择上,他为了突出与强化凄惨凉悲苦的情感,选取了最能体现秋季凄凉萧条景色,最能表现羁旅行人孤苦惆怅情怀的十个意象入曲,将自己的情感浓缩于这十个意象之中,最后才以点晴之笔揭示全曲主题。他删了一些虽然很美,但与表达的情感不合的景物。如茅舍映荻花,落日映残霞,一带山如画,使全曲的意象在表达情感上具有统一性。

在词句的锤炼上,马致远充分显示了他的才能,前三句十八个字中,全是名词和形容词,无一动词,各种景物的关系以及它们各自的动态与形状,全靠读者根据意象之间的组织排列顺序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把握。这种奇妙的用字法,实在为古之所罕见,温庭筠《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与马曲用字法相似,但其容量仍不如马曲大。马曲用字之简练已达到不能再减的程度,用最少的文字来表达丰富的情感,这正是《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艺术上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四、采用悲秋这一审美情感体验方式,来抒发羁旅游子的悲苦情怀,使个人的情感获得普遍的社会意义。

悲秋,是人们面对秋景所产生的一种悲哀忧愁的情绪体验,由于秋景(特别是晚秋)多是冷落、萧瑟、凄暗,多与黄昏、残阳、落叶、枯枝相伴,成为万物衰亡的//www.souquanme.com象征,故秋景一方面确能给人以生理上的寒感,另一方面又能引发人心之中固有的种种悲哀之情。宋玉首开中国以悲秋为主要审美体验形式的感伤主义文学先河,他通过描写秋日“草木摇落而变衰”的萧瑟景象,抒发自己对人生仕途的失意之感,而且他将自己面对秋色所产生的凄苦悲凉的意绪形容成犹如远行一般,“僚僳兮(凄凉),若在远行”,“廓落兮(孤独空寂),羁旅而无友生”。这就说明悲秋与悲远行在情绪体验上有着相同之处。宋玉之后悲秋逐渐成为中国文人最为普遍的审美体验形式之一,而且将悲秋与身世之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便是一例。马致远这首小令也是如此。虽然曲中的意象不算新颖,所表达的情感也不算新鲜,但是由于它使用精练的艺术表达方式,表达出中国文人一种传统的情感体验,因此它获得了不朽的生命力,可以引起后世文人的共鸣。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天净沙秋思》属于中国古典诗歌之中最为成熟的作品之一。尽管它属于曲体,但实际上,在诸多方面体现着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作者简介:

马致远(1250年-1321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汉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说(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急需!!!!!三句古诗鉴赏!!!帮一下忙!!!

三句古诗是: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2.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3.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要鉴赏的,不要只有出处,谢谢拉!
1。来自唐朝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写的是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里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这就是“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这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
2。来自唐朝诗人王维的《送邢桂州》
铙吹喧京口,风波下洞庭。
赭圻将赤岸,击汰复扬舲。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明珠归合浦,应逐使臣星。
[日落江湖白 潮来天地青。]:
这是唐代诗人王维送行诗中比较出名的一首。朋友邢济在京口(今镇江)取水路前往桂州,王维去送别,目送孤帆碧天,有感而发。
太阳将落,水光与日光融合成一片,发出耀眼的白色,蓝天和绿地浑然青色,又仿佛是被滚滚而来的碧波染成。日、江、湖、潮、天、地六字为名词,“落”与“来”是动词,“白”与“青”是形容词而用作动词。用最简约的字,工稳地组词与对仗,使之蕴含了灿烂,并具有非凡的气势。
笔触灵动,感情沉着,格调高亢,使这两句搜趣网摆脱了通常送别诗句常有的酸楚气,而简捷的刻画,明丽的色彩,更使它成为人们最喜吟咏的佳句。
3。来自唐朝诗人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写原野暮色。夕阳欲落,炊烟初升,这是田野黄昏的典型景象。渡头在水,墟里在陆;落日属自然,炊烟属人事:景物的选取是很见匠心的。“墟里上孤烟”,显系从陶潜“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归田园居之一》)点化而来。但陶句是拟人化的表现远处村落上方炊烟萦绕、不忍离去的情味,王句却是用白描手法表现黄昏第一缕炊烟袅袅升到半空的景象,各有各的形象,各有各的意境。这一联是王维修辞的名句,历来被人称道。“渡头余落日”,精确地剪取落日行将与水面相切的一瞬间,富有包孕地显示了落日的动态和趋向,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为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墟里上孤烟”,写的也是富有包孕的片刻。“上”字,不仅写出炊烟悠然上升的动态,而且显示已经升到相当的高度。 选我吧!!!!!!!!!!!!!!!!!!!!!

从楚辞里取个姓程的男名

取名自古 女诗经,男楚辞。有很多的 ,列举一些给你参考。
1、伯庸。《离骚》:“朕皇考曰伯庸”。譬如作家马伯庸……
  2、正则、灵均。《离骚》:“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正则:公正而有法则。灵均:灵善而均调。屈原名平,字原,正则是对“平”字进行的解释,灵均是对“原”字进行的解释。
  3、修能。《离骚》:“又重之以修能”。修能:即美好的外表仪形。一释为很强的才干和能力。
  4、骐、骥。《离骚》:“乘骐骥以驰骋兮”。骐骥:骏马。
  5、峻茂。《离骚》:“冀枝叶之峻茂兮”。峻茂:犹繁茂。
  6、信芳。《离骚》:“苟余情其信芳”。如京剧表演艺术家周信芳。
  7、圣哲、茂行。《离骚》:“夫维圣哲以茂行兮”。圣哲:具有超人的道德才智的人。茂行:德行充盛。
  8、曼路。《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9、望舒。《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望舒:神话中为月驾车的神。如写《雨巷》的诗人戴望舒。
  10、陆离。《离骚》:“斑陆离其上下”。陆离:光辉灿烂的样子。我们对于该词的认知多来自于成语“光怪陆离”,意指色彩繁杂、变化多端。
  11、珵美。《离骚》:“览察草木其犹未得兮,岂珵美之能当”。珵:美玉。
  12、云旗。《离骚》:“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云旗:绘有云霓的旗帜。
  ===================九===歌===的===分===界===线===================
  1、辰良。《九歌东皇太一》:“吉日兮辰良”。“辰良”系“良辰”之倒文,指好时光。易被读作“乘凉”。
  2、玉锵、璆鸣。《九歌东皇太一》:“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诗曰:佩玉锵锵。璆(音求):美玉。
  3、安歌。《九歌东皇太一》:“疏缓节兮安歌”。安歌:神态安详地唱歌。有一句唐诗说:“安歌送好音”。
  4、浩倡。《九歌东皇太一》:“陈竽瑟兮浩倡”。“浩倡”又作“浩唱”,和上句“安歌”相对应。取名时可改为“浩昌”。下文《九歌少司命》中还有“浩歌”。
  5、乐康。《九歌东皇太一》:“君欣欣兮乐康”。乐康:安乐貌。
  6、齐光。《九歌云中君》:“与日月兮齐光”。有点“曌”字的感觉呢。
  7、宜修。《九歌湘君》:“美要眇兮宜修”。宜修:修饰得宜,恰到好处。《甄嬛传》里的皇后名字……
  8、扬灵(扬舲)。《九歌湘君》:“横大江兮扬灵”。扬灵:一说即扬舲,扬帆前进。
  9、飞龙。《九歌湘君》:“飞龙兮翩翩”。飞龙:此处指龙船。若是《易经乾卦》中的“飞龙在天”,那就霸气外露了。
  10、杜若。《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杜若:香草名,又名山姜,古人谓服之“令人不忘”。上下文中还有“杜衡”,亦香草名。
  11、扬波。《九歌少司命》:“冲风至兮水扬波”。扬波此处指掀起波浪。但在有的语境中也比喻动乱。
  12、既明。《九歌东君》:“夜皎皎兮既明”。既明:天色明亮。《诗经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从这里演变出“明哲保身”的成语。
  13、翾飞。《九歌东君》:“翾飞兮翠曾,展诗兮会舞”。翾(音宣)飞:飞翔。
  14、青云。《九歌东君》:“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红楼梦》第七十回薛宝钗作诗曰:“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15、飞扬。《九歌河伯》:“心飞扬兮浩荡”。飞扬:心情舒展,思绪飘飞。
  16、诚勇。《九歌国殇》:“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诚勇:内心勇敢。《大戴礼记文王官人》:“诚勇必有难慑之色”。
  ===================九===章===的===分===界===线===================
  1、坚志。《九章惜诵》:“欲横奔而失路兮,坚志而不忍”。坚志:意志坚定。
  2、宝璐。《九章涉江》:“被明月兮佩宝璐”。宝璐:美玉。
  3、承宇。《九章涉江》:“云霏霏而承宇”。承宇:指山中云气旺盛而与屋檐相承接。
  4、怀信。《九章涉江》:“怀信侘傺,忽乎吾将行兮”。怀信:怀抱忠贞诚信之心。
  5、怀瑾。《九章怀沙》:“怀瑾握瑜兮”。如国学大师南怀瑾。
  6、广志。《九章怀沙》:“定心广志,余何畏惧兮”。
  7、嘉树。《九章橘颂》:“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嘉树:美好的树木。譬如宋氏三姊妹的老爸宋嘉树。
  8、秉德。《九章橘颂》:“秉德无私,参天地兮”。秉德:秉持道德。
  9、淑离。《九章橘颂》:“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淑离:鲜明美好的样子。BUT谐音疏离。
  10、翼遥。《九章悲回风》:“翼遥遥其左右”。翼:飞动;遥遥:摇摆。
  ===================其===他===的===分===界===线===================
  1、休德。《远游》:“贵真人之休德兮”。休德:美德。
  2、辰星。《远游》:“奇傅说之托辰星兮”。辰星:星宿名。此指二十八宿中的房星,位于东方天幕。
  3、淑尤。《远游》:“绝氛埃而淑尤兮”。淑尤:到达奇异的境界。
  4、耀灵。《远游》:“耀灵晔而西征”。耀灵:太阳的别称,亦喻指帝王。
  5、凯风。《远游》:“顺凯风以从游兮”。凯风:和暖的风,指南风。
  6、琬琰。《远游》:“怀琬琰之华英”。琬琰:泛指美玉。也比喻品德或文词之美,如《南史刘遵传》:“文史该富,琬琰为心”。
  7、冬荣。《远游》:“丽桂树之冬荣”。冬荣:指桂树经冬不凋。
  8、博衍。《远游》:“音乐博衍无终极兮”。博衍:这里形容乐声拨打广远、舒展绵延的样子。
  9、自清。《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如作家朱自清。
  10、昂驹。《卜居》:“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昂昂:器宇轩昂。
  11、绎心(怿心)。《九辩》:“有美一人兮心不绎”。绎:通“怿”,喜悦。
  12、高翔。《九辩》:“将去君而高翔”。三国蜀的一员武将和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都叫高翔。
  13、怀德。《九辩》:“鸟兽犹知怀德兮”。怀德:怀恩报德。《论语里仁》:“君子怀德,小人怀土”。
  14、显荣。《九辩》:“处浊世而显荣兮”。显荣:显赫荣耀。
  15、晏晏。《九辩》:“被荷禂之晏晏兮”。晏晏:漂亮轻柔的样子。
  16、幼清。《招魂》:“朕幼清以廉洁兮”。
  17、盛德。《招魂》:“主此盛德兮”。盛德:充实、充盛的德行。
  18、静闲。《招魂》:“静闲安些”。不过联系上下文,该词是形容遗像“宁谧安详”的= =
  19、嫮。《大招》:“嫮目宜笑”。嫮(音护):美好,这里用来形容眼睛。溥杰与嵯峨浩的小女儿名叫嫮生。
  ===================七===谏===的===分===界===线===================
  1、振理。《七谏初放》:“悠悠苍天兮,莫我振理”。振理:拯救,辨别。
  2、慈仁。《七谏沉江》:“尧舜圣而慈仁兮”。慈仁:善良仁爱。
  3、贤俊。《七谏沉江》:“贤俊慕而自附兮”。贤俊:贤能杰出之人才。
  4、逾明。《七谏沉江》:“叔齐久而逾明”。逾明:历久而名声日益显著。
  5、舒志。《七谏怨世》:“遭周文而舒志”。舒志:舒展志向,发挥才能。
  6、凌恒。《七谏自悲》:“凌恒山其若陋兮”。此名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只不过屈原写的是北岳恒山,杜甫写的是东岳泰山。
  7、诚贞。《七谏自悲》:“哀居者之诚贞”。诚贞:忠诚正直。
  8、景云。《七谏谬谏》:“龙举而景云往”。景云:浓厚而有光亮的云。
  9、依斐。《哀时命》:“云依斐而承宇”。依斐:形容云层堆垛的样子。
  10、淑清。《哀时命》:“中皎洁而淑清”。淑清:善良清正。
  ===================九===怀===的===分===界===线===================
  1、嘉月。《九怀危俊》:“陶嘉月兮总驾”。陶:喜乐;嘉:美好;嘉月:吉日良辰。
  2、庆云。《九怀思忠》:“枉车登兮庆云”。庆云:祥瑞之气,这里比喻尊贵显赫的地位。
  3、奋翼。《九怀陶壅》:“将奋翼兮高飞”。奋:振羽展翅。
  ===================九===叹===的===分===界===线===================
  1、鸿永。《九叹逢纷》:“鸿永路有嘉名”。鸿永路:前途远大。
  2、垂文、扬采。《九叹逢纷》:“垂文扬采,遗将来兮”。垂文:流传文章;扬采:与“垂文”互文见义,张扬文采。
  3、素洁。《九叹怨思》:“情素洁于纽帛”。素洁:高洁。
  4、妙仪。《九叹远逝》:“承皇考之妙仪”。妙仪:美好的法则,高妙的法度。
  5、菀青。《九叹忧苦》:“菀彼青青”。此处菀读作yù。当然,读成wǎn也很好听。
  6、嘉志。《九叹愍命》:“昔皇考之嘉志兮”。嘉志:美好的志向。
  ===================九===思===的===分===界===线===================
  1、昭华、宝璋。《九思疾世》:“抱昭华兮宝璋”。昭华:美玉名。宝璋:宝玉。
  2、硕明。《九思悼乱》:“驻俟兮硕明”。硕明:天大亮。
  3、俊彦。《九思伤时》:“览往昔兮俊彦”。俊彦:杰出之士,贤才。
  4、清和。《九思伤时》:“声噭誂兮清和”。清和:清美和谐。

王维的诗《送邢桂州》中“日落江湖白”的下一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译文] 夕阳落下,江湖(洞庭湖)水面上只有白茫茫的一片;晚潮涌来,青山碧水连成一体。
这两句说的是诗人遥想友人沿途所经江湖上的壮丽景色——夕阳西下,晚霞的绚丽光彩也已消失,空中还有散射的余光,斜照在水面上,白茫茫一片;晚潮涌来,江水猛涨,水和蓝天连成一片,天地之间苍莽昏暗。诗句写得气象雄阔,涵盖一切,景色如画。
[出自] 王唯 《送邢桂州》
送邢桂州
铙吹喧京口,风波下洞庭。
赭圻将赤岸,击汰复扬舲。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王维《送邢桂州》全诗翻译赏析“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王维《送邢桂州》全诗翻译赏析
明珠归合浦,应逐使臣星。
注释:
邢桂州:其人不详。按唐人惯例,当是邢某赴任桂州长官(如刺史),王维在京口相送而有此作。桂州:唐州名,属岭南道,治所在今广西桂林。
铙(音脑)吹: 铙是一种古乐器。
京口:唐润州治所,即今江苏镇江市,位于长江边。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洞庭:即洞庭湖,位于今湖南省,古由京口沿江而上,过洞庭,经湘水,可抵桂州。
赭圻:地名,故址在今安徽繁昌县西北。
赤岸:山名,在今江苏六合县长江岸边。赭圻、赤岸均是邢桂州西上必经之地。
击汰:以桨击水。
扬舲:舲是有窗的船,扬舲谓划船快速前进。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邢桂州指邢济。
首句写京口(即今日镇江)送别场景,“铙吹喧京口”,钟鼓齐鸣,运用通感,以听觉感受来写视觉形象,一个“喧”字表现了送别场面之热烈壮观。“凤波下洞庭”,这一句点明邢济取水路前往桂州,一个“下”字勾划出了由江入湖、扬帆直济之气势。首联不落渲染离情别绪的窠臼,反而写得意气昂扬,而惜别感情则隐含于中,“风波下洞庭”一句,表现出了诗人目送孤帆碧天、望尽风烟洞庭的深情,感情含蓄而沉着。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王维《送邢桂州》全诗翻译赏析古诗词鉴赏
“赭圻将赤岸,击汰复扬舲”颔联承上联写路途所见。“赭圻”为地名(今安徽繁昌县西),“赤岸”亦为地名,可能在桂州境内。这两句诗看似平铺直叙,实则颇具匠心“赭”、“赤”都是暗色调,与诗歌昂扬奋发的风格和谐统一。“击汰”意谓击水,“扬舲”即开船,语出《楚辞》:“乘舲船兮余上沅,齐吴榜以击汰”,这一句化用成句,如盐入水,十分巧妙。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颈联笔势陡转,以飞动之笔触写江湖风光。日落时湖光与落日余辉融成一片耀眼的白色,碧波滚滚而来时,整个天地又仿佛都染成了青色。“白”、“青”二字以水墨写五彩,以简淡含灿烂,正显出诗人炉火纯青之功力。
“明珠归合浦,应逐使臣星”,尾联化用二典,表达企盼祝愿之情。“珠归合浦”化用后汉孟尝君故事。《后汉书》载:“孟尝迁合浦太守,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趾比境,尝通商贩,贸籴粮食。先时宰守并多贪秽,诡人采求,不知纪极,珠遂渐徙于交趾郡界,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食,贫者饿死于道。尝到官,革易前弊,求民利病,曾未踚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商贾流通。”“使臣星”之典亦出《后汉书》:“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且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使者二人当到益都。投李郃候舍。时夏夕露坐,郃因仰视,问曰:‘二使君发京师时,宁知朝廷遣二使耶?’二人默然,惊相视曰:‘不闻也!’问何以知之。郃指星示云:‘有二使星向益州分野,故知之耳。’”这两句意思是:刑济的赴任,将会使桂州出现安居乐业的局面。这一联用典既切合人物身份,又紧扣当地故实,表达了诗人劝勉友人为官清廉、造福百姓的良好愿望,而措辞不卑不亢、真诚恳切,十分“得体”。

上一篇: 明兰临终前的一句话(知否知否明兰经典语录)

下一篇: 这是最后一篇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