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罗布泊(描写罗布泊的景象的句子)

描写罗布泊的景象的句子注意:不要所谓“课文原句”,要的是现在的,侧重点为“荒凉”.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

描写罗布泊(描写罗布泊的景象的句子)

描写罗布泊的景象的句子

注意:不要所谓“课文原句” 要的是现在的 侧重点为“荒凉”
.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
2.那奇形怪状的树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3.……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敞出自己的肌肤筋骨1.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自然恶化的现象和作者心情的沉痛,表达出作者的悲叹伤痛之情.2.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胡杨的坚强和不屈,也暗示人类对自然的破坏,表达出作者对人类破坏自然的愤懑之情和对自然生态恶化的惋惜.3.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荒漠的严重性和生态恶性发展的现象,表达出作者对自然恶化的的愤懑悲痛之情,震撼人心.

描写罗布泊昔日的面貌的文章

师:谁能说一下昔日的罗布泊是什么样子?
生1:昔日的罗布泊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
生2:昔日的罗布泊是一片美丽富饶的土地,有遍地绿色和金黄的麦浪。
生3:昔日的罗布泊是一个美丽的仙湖,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
生4:(很www.souquanme.com自信地)昔日的罗布泊是一个生命的绿洲。
师:(微笑、点头)生命的绿洲,这种说法很精彩,你是怎样理解“生命的绿洲”?
生4:我认为,它可以孕育、繁衍、滋润生命,它是生命的乐土。
师:说得棒极了。那谁又知道现在的罗布泊又是什么样子呢?
生1:现在的罗布泊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寸草不生。
生2:现在的罗布泊是神秘的,天空中不见一只飞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飞越。
生3:现在的罗布泊是一个死湖、干湖。
生4:现在的罗布泊是一片生命的禁区。
师:“生命的禁区”,这种说法非常形象地概括了现在罗布泊的特点。
二、品读感悟
师:同学们,从“生命的绿洲”到“生命的禁区”,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恶果呢?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生:人口激增,需水量大,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
师:文中有一个很形象的说法,来形容人们怎样向塔里木河要水,谁能找出来。
生:“四盲”。也就是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
师:作者把“四盲”比作什么?
生:作者把“扫盲”比作巨大的“吸水鬼”。
师:归根结底,这出悲剧的制造者是谁?
生(齐声说):人!
师:同学们还记得开头的时候,一个同学说从题目可以品味出作者的感情倾向──对美丽的仙湖消逝的惋惜之情。谁能找出体现这种感情的句子读一下,读出这种感情。
生1:被斯文赫定赞誉过的这片水域于20世纪70年代完全消失,罗布泊从此变成了令人恐怖的地方。
师:他读出感情了吗?
(生摇头)
师:怎样才能读出感情呢?
生:“赞誉过”和“令人恐怖”这两个地方应该重读。
师:好,再读一次。
(生按照要求再读一次)
师:还有哪些句子?
生2:由于缺水,长达数百公里的绿色长城在干渴中崩塌。
师:应该怎样去读?
生2:“长达数百公里”,应该重读。
师: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生2:www.souquanme.com人类犯错误的重大和对绿色消逝的惋惜。
生3(痛苦地):那奇形怪状的树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师:你从中品出了什么?
生3:我感受到胡杨的痛苦,表明了对人类的强烈谴责之情。
生4(抒情地):站在罗布泊的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站在罗布泊的边缘,,你看那一道道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和无奈。
师:你从这句话中品位到什么?
生4:对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而痛惜不已。
师:同学们对这些语言的品味非常到位。课文不仅有对罗布泊消失深表惋惜,还有对人的强烈谴责。作者是怎样谴责的?
生: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师(故作不解):你为什么把“人”字重读呢?
生:因为“又”字表明人类不止一次的制造这类悲剧。
师:那人类都制造了哪些类似的例子?
生1:因人类乱砍滥伐,过度放牧,导致地表裸露,而引发沙尘暴。
生2:我听说济南是一个著名的泉城,而趵突泉却接近断流。
生3:天津、上海等沿海大城市,因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海水侵入地下水系统。
……
过去的形成
古罗布泊诞生于第三纪末、第四纪初,距今已有200万年,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以上,在新构造运动影响下,湖盆地自南向北倾斜抬升,分割成几块洼地。
汉代,罗布泊“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它的丰盈,使人猜测它“潜行地下,南也积石为中国河也”。这种误认罗布泊为黄河上源的观点,由先秦至清末,流传了2000多年。
到公元四世纪,曾经是“水大波深必汛”的罗布泊西之楼兰,到了要用法令限制用水的拮据境地。
清代末叶,罗布泊水涨时,仅有“东西长八九十里,南北宽二三里或一二里不等”,成了区区一小湖。
1921年,塔里木河改道东流,经注罗布泊,至五十年代,湖的面积又达2000多平方公里。
60年代因塔里木河下游断流,使罗布泊渐渐干涸,1972年底,彻底干涸。历史上,罗布泊最大面积为5350平方公里,民国20年(1931),陈宗器等人测得面积为1900平方公里。
民国31年(1941年),在苏制1/50万地形图上,量得面积为3006平方公里。
1958年,我国分省地图标定面积为2570平方公里。
1962年,航测的1/20万地形图上,其面积为660平方公里。
1972年,最后干涸部分为450平方公里。
悠悠驼铃,丝路花雨。丝绸之路是一首耐人寻味的歌曲,一首永远唱不尽的歌曲。丝绸之路的故事是那么的迷人而又神秘,精彩而又别致。
沧桑古道,蕴涵着丰富的历史人文之迷和诉说不尽的传说。千百年来代代相传,是那么亲近而又那么遥远。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古人。”千年诗句诉说着历史的繁华与凄凉。百年沧桑,繁华的丝路早已不复存在。留给我们的只是一声叹息和无尽的谜团。
罗布泊,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而如今却留给后人无尽的遐想与梦想。曾一度是汪洋大海的罗布泊,曾占据中国内陆湖之最的罗布泊。而如今除了黄沙盖地之外就是戈壁连天。罗布泊成为中国历史上生态环境恶化的例证。恶劣的环境,独特的地貌引无数英雄折腰。1980年中国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考察时,不辛失踪。几十年来,许多探险家及有关人士多次寻找却一直未果。1996年,中国“当代的徐霞客”,徒步八年走中国的壮士余纯顺在征服罗布泊时,永远地与罗布泊长眠了。

罗布泊的介绍。

罗布泊:中国的死海
罗布泊是一片面积达3,006平方公里的水域,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大咸水湖。碧波浩淼,是鸟兽栖息的好地方,而且也是罗布人繁衍生息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
在公元1888年,俄国人来到新疆罗布泊南的一块绿洲进行考察,发现一群马的行踪。德国人曾在这里捉住一些野马。英国人也捕到了几峰骆驼,当中瑞联合考察团在罗布泊考察时,罗布泊的湖上可以荡舟,水中有鱼。
可到现在,除了风沙、烈日与白茫茫的盐壳外,罗布泊的水已消失的无影www.souquanme.com无踪。二万平方公里的罗布泊地区已杳无人烟。这样大的变化,引起了世人的关注与反思。作为曾红极一时的罗布泊二邑:车师国和楼兰国,也不复存在了,只留下风沙漫漫的串串驼铃之声。
蒸发的大湖
罗布泊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东北部,是阿尔金山、塔克拉玛干沙漠,库鲁克山包围之中的一片水洼。自元代起,这里被称为"罗布绰尔"(Lop Nur)。"罗布"是古维吾尔语,意思是聚水宝地;"绰尔"是蒙古语,意为湖泊。罗布绰尔就是汇入多水之湖。
在遥远的地质年代,罗布泊地区属古地中海范围。始新世晚期,由于地壳的剧烈变化,阿尔金山系自先隆起,原先的沧海变为一片陆地。第四纪在更新世后,阿尔金山和东昆仑山之间联结地段相对下降,逐步演化成罗布泊洼地的雏型。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影响下,罗布泊洼地继续下沉。与此同时,塔里木盆地也由原来中央地势较高变成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其东部的罗布泊洼地成了塔里木盆地的最低部分和积冰中心。发源于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的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米兰河,以及季节性河流的河水,源源注入罗布泊洼地,汇成湖泊。
第三世纪末,第四世纪初,距今约二百万年时,巨大的罗布泊诞生了。
罗布泊的形状与面积曾先后在公元一世纪至三世纪,公元八世纪,公元十三世纪,发生过三次较大的变动。从罗布泊整体,表面上观察,则湖区的位置有时偏南,有时偏北,几经游移于北纬39至40及40至4hQSYZhWdQ1之间,因而地理学家们称之为"游移湖"。这也是罗布泊长期让人们迷惑不解的第一层神秘的面纱。
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通过湖底钻控,卫星遥感,远红外控测及多普勒全球定位系统等现代技术,科学家们才发现罗布泊湖盆地较浅,水量的大小直接影响湖的形状与面积的形成。
历史上,罗布泊湖区的最大面积曾达五千三百五十平方公里。到了清朝末叶,罗布泊湖水涨时仅仅"东西长八、九十里,南北宽二、三里或一、二里不等",彻底变成了一个小湖。
一九二一年,塔里木河改道流入罗布泊。到五十年代,湖区面积已回升至两千多平方公里。六十年代罗布泊因为塔里木河、孔雀河下游断流,而渐渐干涸。最终,导致罗布泊、湖盆区变成了白茫茫的盐壳地。一九七二年,最后四百五十平方公里的湖面也被烈日蒸发得无影无踪了。
死亡之湖--罗布泊
罗布泊位于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东部,是一块吸引着中外史地学者的充满着神秘感的土地。
罗布泊又名罗布淖尔,先秦时的地理名著《山海经》称之为“幼泽hQSYZhWdQ”。 罗布淖尔系蒙古语音译名,意为多水汇集之湖。一世纪时的《汉书》描述它“广褒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
清代,阿弥达深入湖区考察,撰写《河源纪略》卷九中载:“罗布淖尔为西域巨泽,在西域近东偏北,合受偏西众山水,共六七支,绵地五千,经流四千五百里,其余沙啧限隔,潜伏不见者不算。以山势撰之,回环纡折无不趋归淖尔,淖尔东西二面百余里,南北百余里,冬夏不盈不缩……”
地理学家徐松在《西域水道记》的插图中标明塔里木河汇注孔雀河下泄罗布泊。
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俄国探险家HM普尔热瓦尔斯基,瑞典地理学家斯文赫定,美国人哥丁顿,英国人斯坦因,日本人桔瑞超和法国人邦瓦洛等,都考察过罗布泊,并留下精彩的描写。
1930-1934年,我国科学工作者黄文弼、陈崇器,赴罗布泊实地考察,还实测了地图。建国后,1959年、1980-1981年中国科学院组织过规模较大的罗布泊考察,其间1980年5-7月彭加木同志为寻找水源,在库木库都克地区遇难。
这里,曾经是一个人口众多,颇具规模的古代楼兰王国。公元前126年,张骞出使西域归来,向汉武帝上书:“楼兰,师邑有城郭,临盐泽”。它成为闻名中外的丝绸之路南支的咽喉门户。
曾几何时,繁华兴盛的楼兰,无声无息地退出了历史舞台;盛极一时的丝路南道,黄沙满途,行旅裹足;烟波浩淼的罗布泊,也变成了一片干涸的盐泽。
如今,从卫星像片上反映出来的罗布泊是一圈一圈的盐壳组成的荒漠!
活生生的湖泊消亡的实例,警告人们在西部生态脆弱地带进行开发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首要目标。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