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前因后果的下一句(“家财万贯自有前因后果” 下联怎么对)

佛家有关前因后果的禅语有哪些?佛家有关前因后果的禅语有哪些?最好注明出处。1.择善人而交,择善书而读,择善言而听,择善行而为。,2.一个人的快乐......

不知前因后果的下一句(“家财万贯自有前因后果” 下联怎么对)

佛家有关前因后果的禅语有哪些

佛家有关前因后果的禅语有哪些?最好注明出处
1.择善人而交,择善书而读,择善言而听,择善行而为。
2.一个人快乐不是因为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
3.生气就是别人过错惩罚自己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4.未必钱多乐便多,财多累己招麻烦清贫乐道自在无牵无挂逍遥
5.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能受苦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敬君子方显有德,怕小人不算无能。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欲进步需思退步,若着手先虑放手。如得意不宜重往,凡做事有余步。持黄金未为珍贵,知安乐放值千斤。事临头三思为妙,怒上心忍为最高。切勿贪以外之财,知足人心常乐。若能以此去处事一生平安乐逍遥。
6.处事不必求功,无过便是功。为人不必感德,无怨便是德。
7.平安是幸,知足是福,清心是禄,寡欲是寿。
8.搜趣网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
9.滴水穿石,不是力量大,而是工夫深。
10.诸恶莫做,众善奉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11.世上有两件事不能等:一.孝顺 二.行善
12.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为至,福已远离。
13.把自己的欲望降到最低点,把自己的理性升华到最高点,就是圣人
15.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志。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见识。感激鞭打你的人,因为他消除了你的业障。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导应该自立。感激 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感激斥责你的人,因为他助长了你的定慧。-------感激所有使你坚定成就的人。
16.真正布施,就是把烦恼忧虑分别执着通通放下。
17.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18.学佛,就是在学做人佛法,就是完成生命觉醒方法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思想见解
19.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
20.凡夫转境不转心,圣人转心不转境。
21.知“因果”即知进退。知佛法,即得开心果。
22.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
23.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24.智者知幻即离,愚者以幻为真。
25.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26.印光大师法语:
无论在家出家必须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
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或小声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别念;若或妄念一起当下就要教他消灭。常生惭愧心及忏悔心,纵有修持,总觉我工夫很浅,不自矜夸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果能依我所说修行,决定可生西方极乐世界
27.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东西
28.是非以不辩为解脱,烦恼以忍辱为智慧办事尽力为有功。
29.万事得成于忍,与其能辩,不如能忍。
30.恶是犁头,善是泥,善人常被恶人欺,铁打的犁头年年坏,未见田中换烂泥。。
31.寒山问拾得:世人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我当如何处之?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32.凡夫迷失于当下,后悔过去,圣人觉悟于当下,解脱于未来
33.情生智隔。
34.罗马人凯撒大帝,威震欧,亚,非三大陆临终告诉侍者说:请把我的双手放在棺材外面,让世人看看,伟大的如我凯撒者也,死后也是两手空空。
35.人世间的艰难困苦,就是一种考验
36.人如果正确信仰,在人生旅途中所走的路就不会出差错了。
37.有智慧的人能够舍,能舍就能得,能得无限的快乐;不能舍就会有失,失去心境安宁
38.同样是过一辈子,欲望大的人得花很大的力气才能满足需求;而欲望淡薄的人,少欲,少烦恼,也能够安稳地度过一生。
39.人如果不能知足就永远都在烦恼中。
40.生命里最难能可贵的,就是生活平常
41.你成功时最危险敌人,是你自己的傲慢心。
42.不耗时间批评别人,多花时间改善自己。
43.莫说他人短与长,说来说去自招殃;若能闭口深藏舌,便是修身第一方。
44.语言之间最可积德,如见人为善,以一言赞成;见人为恶,以一言谏之;人有争讼,以一言解劝;人有冤抑,以一言辩明;以至勿谈人隐私,勿论人是非,其功德皆是无量
45.培养好自己的气质,不要争面子;争来的是假的,修来的擦是真的。
46.如果有人犯下错误,我们学会关怀他,宽恕他,以及以身作则地去感化他,而不是去发脾气发怒讨厌打击他。否则我们就与他一样,同样是无知的人,因为我们搜趣网也犯下了无知的错误。
47.三餐常思农民苦,日用莫忘众生恩。
48.布施不是有钱人的专利品,而好似一份虔诚慈悲心。
49.做该做的事是智慧,做不该做的事是愚痴。
50.不争的人才能看清事实;要知道,普天之下,并没有一个真正的赢家。
51.只有经得起忍耐,才有办法在人世间生存的更自在。
52.真正用该的人,应当能够智慧地忍受难堪侮辱
53.忍辱治嗔恚,懂得涵容就是有福之人。
54.小事不做,难成大事小气不忍,则坏大事。
55.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
56.人之谤我者,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者,与其能防不如能化。
57.要批评别人时,首先想想自己是否完美无缺
58.是非窝里,人用口,我用耳;热闹场中,人向前,我靠后。
59.为自己找借口的人,永远不会进步。
60.站在半路,比走到目标辛苦
61.不知足的人,即使富有,也是有个穷人;因为他总有贪心,“贪”字无厌,就变成“贫”了。
62.有求皆苦,无欲则甜。
63.www.souquanme.com春天才见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荣华总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百年浑是戏一场,死后空持手一双。
64.人的忧悲苦乐,皆建立在一个有“我”的观念之中。
65.弘一大师《生命之爱》----畜生亦有母子情,犬知护儿牛舐犊,鸡为守雏身不离,鳝因爱子常揣缩。人贪滋味口腹何苦拆开他眷属,畜生哀痛尽如人,只差有泪不能哭

“家财万贯自有前因后果”,下联怎么对?

上联:家财万贯自有前因后果

下联:断瓦残垣岂无后事今情

诗词常用的对仗副词对:还对再、就对将、偶尔时常方才恰巧必定对应当。 连词对:及对与、而对或、除非倘若虽然对即使、因为对如果。 介词对:同对往、被对朝、由于对沿着、自从为了、除了对依照。 助词对:的对地、啦对吧、罢了对是吗、哎哟完了似的对等着。 叹词对:嘿对喂、哦对啊、嘿喽对哇啦哎呀嗨哟哼哼哈哈。 象声词对:轰对嗡、当对哗、叮咚对乒乓、咣当对扑哧、唏哩对哗啦。 联绵对:阡对陌、貅对貔、璀璨旖旎氤氲对滟潋、翡翠琉璃。常用的虚字对 但觉——何曾 只为——岂因 已是——况值只知——谁道 何似——未忍 有愿——无缘 漫道——岂缘 似闻——恐是 莫道——只缘 几度——也曾 尚想——徒怜 岂闻——始信 忽逢——顿觉 但见——焉知 自是——何须 誓欲——休将 犹自——何曾 慢嗟——且喜 未必——难为 但得——何须 几处——谁家 几日——一番 幸有——不须 任是——也应 尚有——应怜 莫向——何妨 那知——从此 时有——更无 何处——此间 权借——欲凭常用虚实对 A: 先虚后实一自——终教 一去——独留 一从——几度 任是——不随 徒令——终见 但得——即是 可知——足资 既定——笃信 谁将——铺就 应怜----欲渡似听——几度 幸有——但无 不因——那得 谁知——又到 莫道——自有 但期——愧然 安得——招来 但见——不知 肯于——不堪 昔曾——自可 纵是——从知 每羡——定看 莫为——合将 若非——会向 似闻——恐是 自顾——空知 试问——别意 安能——愿借 欲试——惊看 但恨——喜看 但留——换得 纵然——依旧 料得——莫是 谁将——知侬B: 先实后虚暗随——一任 周览——犹存 我亦——曾效 借问——总为 亿昔——谁复 寄语——莫因 自谓——安知 还似——何如 不惧——何辞 他年——莫望 刚被——却教

遇事不分析前因后果,不注册过程什么成语

遇事不分析前因后果,不注册过程是什么成语
囫囵吞枣
[ hú lún tūn zǎo ]
解释】: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搜趣网滋味。比喻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出自】:宋圆悟禅师《碧岩录》卷三:“若是有底人,细嚼来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仑吞个枣。”
出处
宋圆悟禅师《碧岩录》:“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来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山仑吞个枣。”
造句
1. 水子回到家,将布克写给自己的信囫囵吞枣地看了。
2. 他只是把这首诗囫囵吞枣地背下来了,至于什么意思一点儿也不清楚

世人不知有因果,因果何曾饶过谁?

大家对这句话做何理解
阅读下面文章,您自然明白因果。
问:“佛菩萨还受不受因果报应?”
答:这个问题,过去百丈大师遇到狐狸曾经问过,问的话就是“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跟你这话的意思完全相同老狐狸过去生中是讲经说法法师,有人问他这句话,他答错了,他说:“不落因果。”结果堕到畜生道,去作狐狸,做了五百年,五百年他练成一个人形,遇到百丈大师,问他怎么能脱离畜生道,向百丈法师请教。百丈法师说:“明天上堂说法,你把从前那个人问你的问题,你重复的来问我。”到第二天,这个老人大家都认识,他是个狐狸精,这个老人出来向法师行个礼,然后恭恭敬敬向他请法,提出这个问题:“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百丈法师答复他,“不昧因果”,改一个字,他明白了,第二天他就死了,脱离狐狸身。到第二天百丈大师带着一些人到后山,把狐狸找到了,已经死了,把他埋葬,告诉大家这个狐狸就是昨天来问我话的老人。所以错下一个字的转语,堕五百世的野狐身,这个故事就是从这儿来的。
“不昧因果”是什么?对于因果报应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说“不落因果”,就是没有果报,这就错了,这个字答错了,是“不昧因果”;就是诸佛菩萨到世间来受不受果报?受果报,虽受果他清楚、他明了。这个果报是什么原因,是哪一世、哪一生、哪一劫造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虽受果报,也不起心、也不动念,这是大修行人。不像我们,我们受苦报不甘心、不情愿,怨天尤人,罪上加罪。他们受果报无所谓,知道前因后果,这是跟凡夫不相同的地方。(净空法师《佛学问答》)
成佛以后也要受报吗?
是的,成佛以后也要受报,这从世间的圣人和伟人来看,也都有许多的不如意事可知。比如耶稣被他的门徒出卖最后钉死于十字架;孔子绝粮于陈、蔡;文天祥受诛;美国的林肯和印度的甘地被刺身死;中山先生在伦敦蒙难等。因此,在释迦DtWzb牟尼佛成佛前后,也有好多魔难,比如六年的雪山修行以及最后的树下降魔;另外托钵不得食,风寒而背痛,女人诬陷,他的弟子提婆达多落石伤其足;以释迦族遭受灭亡头痛;临涅盘前因误食有毒的野菌而腹痛如绞等。佛的弟子更不用说,证得阿罗汉以后,也有受报的记录,如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和莲花色比丘尼都是被人活活打死。
这从东西方的宗教看,各有其理论和说法,所以圣人受难,正表现其伟大人格和伟大事业的成就之不易基督教说耶稣是为了人类赎罪佛教则有不同的理论依据。这可以从两个方向说:一是法身示现,以做为凡夫的榜样表示凡夫也能成佛。佛由人成,所以,人类所有的苦、乐、祸、福,示现为人间身的佛,也同样有;虽他自己本身没有苦、乐、祸、福的障碍,为了诱导正在苦、乐、祸、福中的众生走上修行佛法的大道,所以,方便示现同于一般的人类。
人在人间必定有他的身体,有身体必定会遇到身体的所需和所忌,两者产生冲突,就会发生魔难。所以,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如果不假辛劳获得佛果,不遇魔难而成为佛,那就没有修行的必要,也显现不出圣人之伟大。所以,在佛成道之后,虽具足六通,圆证三明,他还是在人间托钵、游行,他的衣、食、住、行,完全同于人,生活所需也同于人,弟子向佛问讯时候,也会说到:‘众生难度吗?’‘身体健康吗?’确少见到佛陀使用神通来解决众生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只是用智慧,以人间通用方式,解决人间的问题。
二是从最后身的菩萨或最后身的罗汉来讲,他们从此以后,不再受到三界中生死的约束苦难左右,因此,必须要把无始以来凡夫位中所造的一切不善全部清理偿还。这也等于佛世的时代规定俗人,若发心出家,必须在清偿了所有一切债务责任义务之后;若是犯罪负债父母不允、妻子丈夫不许者,均不得出家。到目前为止,要来我们寺院出家的人,也要求他们首先把所有一切世俗的钱财关系感情关系,彻底清理之后,才可进入我们的寺院,而成为走上出家身分的第一步。所以,在成佛之前的最后身菩萨,固然接受往昔的业报,初成佛时,虽然心得自在,不再受到烦恼的困扰和苦乐的影响但是他在没有进入称为无余涅盘之前的身体,还是在人间活动,还是会受到物质世界的影响,那就是最后果报的承受
不过心得解脱的佛,身体虽然跟一般的常人一样地受到痛、养等种种反应,但是不会因此而生起喜、怒、哀、乐的烦恼,所以,佛的受报和常人的受报迥然不同;受报是对因果负责,解脱是从烦恼得到自在。如果大乘罗汉、菩萨以及诸佛,乘愿来到世间救济众生,那是化现,不是受报,从凡夫看他们,也有生、死、衰、老、病痛等的现象,他们却未受到这些现象的困扰。(圣严法师著《学佛群疑》)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