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言而后后当者下一句(何谓之知 先言而后当 凡人欲舍行为 皆以其知先规而后为之)

先言而后当是什么意思先言而后当——在做之前预言然而后来印证(预言)。您好!很高兴第一时间为您解答,如有问题请及时追问,如果满意,请采纳!何谓之知......

先言而后后当者下一句(何谓之知 先言而后当 凡人欲舍行为 皆以其知先规而后为之)

先言而后当是什么意思

先言而后当——在做之前预言然而后来印证(预言)。
您好!很高兴第一时间为您解答,如有问题及时追问如果满意,请采纳!

何谓之知 先言而后当的拼音

何谓之知 先言而后当
【拼音】:hé wèi zhī zhī xiān yán ér hòu dāng
释义】:什么叫做知道?先想通道理着手安排计划
出处】: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必仁且智》:“何谓之知?先言而后当。凡人欲舍行为,皆以其知先规而后为之。”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什么意思?

子贡向孔子请问君子之道。孔子说:先去实践自己想要说的话等到真的做到了以后才把它说出来
本章有两个明显重点:一是“言”,另一是“行”;以及一个隐藏的重点:“义”。
就“言”的角度来看则有三个须注意地方
1.简单地说,本章之意就是君子要先做才说,也可用慎言二字来概括
2.本章属于“两端四角”启发教学。慎言不过成为君子的条件之一,并非仅仅做到慎言即为君子。
3.慎言也就是讱,爱之于言即为讱,讱也是构成仁的众德之一。
颜渊篇,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矣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司马牛向孔子请问仁。孔子说:行仁的人讲话十分谨慎。司马牛又问:讲话谨慎就能算是仁了吗?孔子说:这可是很难做到的,一般人讲话是很难做到十分谨慎的)。“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另有一解:因为知道要实践自己每一句话是很难的,所以讲话一定得要谨慎。此章亦属于“两端四角”启发式教学,指明了讱也是构成仁的众德之一。
论语之中亦有其它三章言及慎言是成为君子的条件之一:
学而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说:君子不会致力饮食居住环境追求安饱,努力勤快做事而且谨慎地说话,又能主动地向志向行为高尚的人请求教导指正这样可以称得上是好学的人了)。此章先前已有详细讨论,请参见《论语今解学而第一》0014。
里仁篇,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孔子说:君子必须要能谨慎地说话,而勤勉地做事)。
宪问篇,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孔子说:君子以说得多做得少为耻辱)。
论语之中另有几章也有慎言的意思。里仁篇,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前贤说话时,不会轻易出口。这是因为他们以自己来不及做到所说的话为耻)。宪问篇,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孔子说:随便开口又不觉惭愧的,做起来一定不容易)。
就“行”的角度来看,虽搜趣网hpGXR为政篇本章主要陈述“慎言”的重要但是“行”则是做为“言”的取舍标准:能做到的才说它,做不到的就不要说。所以“行”也是本章重点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以前多次提及仁与其中的众德,系以义为指导节制原则。合于义指导节制的德,才是美德;合于义指导节制的仁,才是真正的仁。因此言与慎言也应当符合义的要求才能成为君子所须的美德。而这里所谓“能做到的才说它,做不到的就不要说”也正是一种义的表现
事实上论语中对于行的强调也不少:
除前述两章外,还有学而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里仁篇,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除慎言之外兼提及“行”(“敏于事”、“敏于行”)。尚有以下两章应予注意一下:宪问篇,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孔子说:有德之人一定能说出有价值、有道理的话,但是能说出有价值、有道理的话的人,却不一定为有德之人)。有德之人之所以有言,是来自于德的体验与实践,这种体验与实践也一定含有行的成份。阳货篇,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孔子说:我不想再说话了。子贡问:老师如果不再说话了,那我等学生凭借什么来继续得到教诲呢?孔子回答说:你可曾听见天说过了什么话吗?四季不是还是照样运行万物照样地生长吗?天到底说过了什么话吗)?这章主旨应在说明:下学何以能上达。但也有点强调除了言词之外,行为的观察甚至可能更为重要。
至于“义”的方面,除了前段所言“能做到的才说它,做不到的就不要说”也是一种义的表现之外,论语之中也有一些章节谈论到慎言和义的关系
为政篇,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搜趣网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子张向孔子请问如何才可以求得官位俸给。孔子说:一方面尽量多听看各种言论,把有疑问的放在一旁,只谨慎地说那些自己有把握的,如此比较不会引起别人责难;另一方面则尽量多观察各种行为,把有不妥的放在一旁,只谨慎地做那些自己有把握的,如此自己比较不会后悔。讲话很少引来责难,做事又少有后悔,官位俸给自然就不是问题了)。在此章里我们可以看出:知(多闻、多见)也是慎言甚至是慎行的基础之一。而以前也曾提过义的基始即是知,在知(多闻、多见)之后经过筛选形成慎言慎行的标准。这个筛选的机制在此虽未言明,但是应该难看出就是义;而这整个过程(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多见阙殆,慎行其余)也还是一个义的表现。
季氏篇,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孔子说:侍奉子时,有三种容易犯的过失:在不该说话的时候说了话,就是过于急躁;在应该说话的时候不说话,就是有所隐瞒没有注意君子的神色反应之下便轻易开口,那就像盲者一般瞎了眼)。此章指出除了行之外,时机也是言的标准,而这三种不同时机的选择不也正是义吗?
宪问篇,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在适当的时后才说话,所以别人不讨厌他说话)。此章与上一章相似,也是指出时机的选择(也就是义)也是言的标准之一。
卫灵公篇,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孔子说: 一群人整天相处相处在一起,说的尽是些不合宜的话,又喜欢卖弄聪明,像这样的人实在很难走上人生正途)。此章是一个反面例子,说明了言如果不能合义可能会带来的害处
经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到的结论如下:知、行与时机,经过义的筛选,形成了言的标准,在此标准之下所的言即是讱(慎言),而这样的讱(确定的才讲、做得到的才讲、时机对了才讲)即是构成仁的美德之一,也是君子应俱备的一种条搜趣网件。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先把事情做好了,再说出来。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译文:子贡问怎样才能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先把事情做好了,再说出来。”

出自《论语里仁》篇。

扩展资料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钱穆说

行在言先,言随行后,亦敏于行而讷于言之义。

南师说

儒家孔孟思想经常提到君子,什么是君子?将来我们还要讨论到的,这是另外一个问题,在这里不发挥。我们这里只讲子贡问“君子”,孔子是怎么答复他的?孔子说,把实际行动摆在言论的前面,不要光吹牛而不做。先做,用不着你说,做完了大家都会跟从你,顺从你。

古今中外人类心理都是一样的,多半爱吹牛,很少见诸于事实;理想非常的高,要在行动上做出来就很难。所以,孔子说,真正的君子,是要少说空话,多做实在的事情。

傅佩荣说

孔子学生分科:

第一科当然德行,第二科//www.souquanme.com那就是言语,第三科是政事,第四科是文学

言语科排第二是因为说话是一个人内心的一种表达,叫做言为心声。我说话是表达的我的心意,还要看这话是不是恰到好处,所以在《易经》里面也提到要“修辞立其诚”。说话要修饰言辞,才能建立你的真诚。一个人真诚的时候不是说有话直说,还得看对象,对象如果不能理解,你这个直说的话就没有效果了,所以在这个时候就要调整对不同的人说不一样的话。

但是都是出于内心的真诚,只不过你在修辞的时候,用什么样的语句,用什么样的词汇来表达,这一方面你要用心。要不然你对不一样的人都讲同一句,不一样的人有不一样的理解,到最后恐怕产生很多误会

不说话有两种:一种是完全不懂,无从发问;一种是完全了解,不必发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讷于言而敏于行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