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独远归上一句(青山独远归全诗)

青山独归远的上一句青山独归远上一句:荷笠带斜阳来自百度汉语|报错送灵澈上人_百度汉语[作者],刘长卿,[全文],苍苍竹林寺,杳......

新生独远归上一句(青山独远归全诗)

青山独归远的上一句

青山独归远上一句:
荷笠带斜阳
来自百度汉语|报错
送灵澈上人_百度汉语
[作者] 刘长卿
[全文]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青山独归远的上一句是什么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
青山独归远。
【赏析】
灵澈上人是中唐时期一位著名诗僧,俗姓汤,字源澄,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出家的本寺就在会稽云门山云门寺。
竹林寺在润州(今江苏镇江),是灵澈此次游方歇宿的寺院
这首小诗写诗人傍晚送灵澈返竹林寺时的心情。它即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炼素朴秀美所以为中唐山水诗的名篇。
前二句想望苍苍山林中的灵澈归宿处,远远传来寺院报时的钟响,点明时已黄昏仿佛催促灵澈归山。
后二句即写灵澈辞别归去情景。灵澈戴着斗笠,披带夕阳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越来越远。“青山”即应首句“苍苍竹林寺”,点出寺在山林。“独归远”显出诗人伫立目……
这是一首感情深沉送别诗,也是一幅构图美妙景物画。诗题《送灵澈上人》,诗也正是从“送”字写意,绘景抒情。
灵澈,原姓汤,字源澄,会稽人。早年从严维学诗,颇有诗名,诗僧皎然荐之为官,后因获罪权贵而遭贬徙,归隐云门寺。与长卿友善,是一对忘年交。《刘随州诗集》有以灵澈为题的诗四首,这是其中最引人瞩目的一首。
起句写诗人送别灵澈,行近竹林寺(据《清一统志》:竹林寺在江苏镇江府丹徒县城南六里),举目瞭望,唯见苍苍竹树林不见古寺屋宇。诗一开头勾勒出一幅烟树云竹的苍茫景象,给人一种清淡遐远之感。描写庙宇,不画房舍、旗幡,山寺自在竹树林中。这种不从实处入墨而由虚处取势,正适合中人从远处见到的景色,也符合诗人掩饰内心不愿过早地看到友人去处的心情,把情悄悄地深藏在景中。诗人用笔,不但注意了情景的虚实而且着重于画中诗意,让读者自己咀嚼诗中韵味
因诗题是“送”,故作者避开从正面写竹林寺。
联句紧承上句,在诗中人遥见远处景色之际,倏忽间,从竹树林深处传来了悠扬的钟声。这既交代了钟声的由来,也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同时写出了诗中的人物至此,上句的竹林寺不但有了着落,而也为下联描写黄昏前远郊幽微敻邈的意境起了渲染作用当然,这种“暮钟鸣空山,山寺苍茫中”的景致,是绝不能给人带来振奋希望的,可也并非什么迟暮惆怅,而是诗人一种孤寂愁思与离情别绪复杂心情的写照
上二句重在写景,景中也寓之以情。
三句是全诗立意中心,也是唐诗中的名句如果把这首诗比作画卷,当人们卷轴缓慢舒展开来,遥见群山青岱,竹树云烟;近看是一轮依恋人间行将西沉的骄阳和一个荷笠远去的孤独身影。这是一幅清冷淡远的山人夕照图。句中“荷笠”两字,说明人和他的挚友这时已不是并肩细语或相对话别,而是别后目送友人远去的背影了。用“荷笠”暗喻隐迹山林的灵澈,是非常恰当的。
“斜阳”,是指晚景无限美好。可它的光华偏偏映照在一个离人身上,这客观的景和主观的情显得多么不和谐,而诗人正是利用这主客观的矛盾以外物的美好来反衬惜别的情切和友情深厚。夕阳尚且如此留恋多情,对朋友情谊可想而知了。“荷笠带斜阳”,造语平淡自然,象是信手拈来,景物却跃然纸上,诗情画意,耐人寻思。
结句写诗人送别友人后独自返回归程的情景。句中的“青山”和上句的“斜阳”相映,从光和色来说,更见出晚间郊野景色的瑰丽落日余晖,远山青葱,是多么值得留恋!可是和老朋友就此告别了,此时此刻,胸中感情的波浪,怎不象雨后春汛,一发难抑制。诗是通过外界色彩描绘,来加强环境气氛表达内心感情的。另方面,有借青山的色彩,对前途寄以希望之意。从诗的内容和诗人的经历来看,该诗应是诗人后期寄居搜趣网中所作。诗既着眼于“青山”,又为何有“归远”之叹?“归远”,是诗人送别友人路途之遥,归途之远的实写,也隐含有前途渺茫不定的虚写。长卿宦海飘浮一生,特别是他屡遭打击排挤之后,同隐者皎然、严维、灵澈等人交往甚密,经常诗歌酬答携手浪迹吴越。尽管如此,他却始终没有成为隐者。他的人生哲学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所以,独孤及说他:“傲其迹而峻其政,能使纲不紊,吏不欺,迹傲则合不苟,政峻则物忤,故绩未书也,而谤及之,臧仓之徒得聘其媒孽,子于是竟谪为南巴尉。而吾子直为己任,愠不见色,于其胸臆未尝虿(chàl)芥。”(《毘陵集送长洲刘少府贬南巴使牒留洪州序》)这个刘少府即刘长卿。“青山独归远”,有借物言志之意,暗示诗人贬滴南巴北还后对未来期待和因前途多艰而引起不安www.souquanme.com
这首诗在写作艺术上很有特色,有几点值得注意的:
一、静景与动景的巧妙结合诗的一、三、四句,写的是静景,二句写的是动景。动、静互相衬托,互相映辉。古寺、斜阳、青山等静物一经渲染,令读者对钟声这一动印象尤深,仿佛耳旁久久萦绕着那悠扬的响声反之钟声从远处传来,更显出郊野的宁静肃穆,而此时,诗中人物的离情别绪更强烈了。这就获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二、写景与抒情的妙合无垠全诗四句,句句写景,也句句写情,尤其是后两句,乍看好象是写郊野向晚的景色,实则蕴含着诗人的无限情思。“荷笠带斜阳”一句,最易误解为纯属自然景物的描搜趣网写,无甚用意其实不然。作者写斜阳经天,不是光照山峦火树,而是映现于荷笠者一身显然为了突出“荷笠”这一人物形象整个画面构图的需要,同时也体现了诗人感情的专注。画面上的光束、景物,是和送别之情紧密相连的,这就不仅是景物的烘染,时序的变换或感情的陪衬,而是对全诗的立意、构图、设色和抒情起着重要的作用。刘长卿这首诗正是既写景,又抒发胸臆,注意景物选择和人思想感情的协调统一,使客观的景和主观的情和谐合拍,故能把感情表达得更含蓄、更贴切、更完美
三、炼字与炼意的互见深微该诗的炼字,特别锻炼一个“带”字,这是“诗眼”,是实字。这个“带”字,不仅带出斜阳和荷笠之间的关系展现一幅夕阳离人的图景,更是诗人用感情的彩练把他和老友之间的深情紧紧联结起来显现。朋友远去,落日情深,诗人送行,斜阳也送行,宛若光从情出,景由情生。分手时的思想感情,诗里没作繁琐敷陈,全由一“带”字来体现,这一字之奇,使诗的意境全盘托出,言简意深,炼字也炼了意。另一“独”字,也用得很好,它写出了一对友人分手后的各自归向,唯青山独存。色丽愁长,若有余思,只此“独”字,尤属“青山”。概括多少情和思,是何等笔力,何等含蕴!诗未着一送字,而送别情状自出,与诗题暗相呼应,炼字炼意,可谓颇费苦心了。

青山独归远的上一句是什么

送灵澈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注释] ①灵澈:当时著名诗僧。本姓汤,字澄源,会稽(今浙江绍兴县)人。他自幼出家为僧,后从严维学诗,与僧皎然游,为时人所重。元和十一年(861)卒。《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诗题一作“送灵澈上人。”上人,对僧人的尊称。②苍苍:深青色。这里指葱笼的树色。竹林寺:一称“鹤林寺”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南黄鹤山上。(3)杳杳(yao咬):深暗的样子,这里指天边暮色。(4)荷笠:背着斗笠。带斜阳:映照在夕阳中。(5┣嗌蕉拦椋杭炊拦榍嗌健?
[简要评析] 唐代的诗人与僧侣广泛的交往,这首五绝就是诗人送别僧人灵澈所作。诗人在对这位诗僧所归返的僧院竹林寺周围自然环境的描写中,渗透了对他既崇敬又留恋的心情,是对这位友人高洁品行的一首赞美之歌。诗人写作本诗大约是在大历五年(770)前后从湖汀到吴中以后日子里。在此以前大约10年时间中,刘长卿的仕途极为坎坷,曾因刚而犯上两次遭贬,均为远贬到南巴工(广东电白)。因此刘长卿诗作增加了哀婉感伤之辞。另外在他的诗作中,还增加了一些山水景物描写的诗篇,诗人用它们来描状祖国秀美的自然风光,从中寄寓了自己平淡宁静的心绪,著名的诗作如《逢雪宿芙蓉主人》、《湘中纪行》十首等。本诗即属后一类诗作,是诗人借山水风光而倾述心曲作品表面是写对诗僧灵澈的清寂风度的赞颂,实则却为对自己所选择的淡泊人生道路肯定。前两句以“苍苍”和“杳杳”相对,叠字手法运用使读者体验到寺院的幽深和晚钟的悠远似乎它们正在欢迎灵澈的归来。后两句炼字精确。“带”字似见斜阳随灵澈的身影移动,紧随而不舍。用这“带”字给读者造成似乎斜阳也对这位高僧很有感情的感觉,似乎它也要来送灵澈一程。如首句有“苍苍”,末句即以“青山”相对。二句“晚”,三句即以“斜阳“相联,而前两句中寺院钟声的描写,末句又有“归”字相锁合。因此,本诗内容回环复沓,首尾相顾,形成一个密不可分www.souquanme.com整体。这是精于诗体结构高手才能做到的。本诗作者刘长卿是中唐前期一位以山水诗著名的诗人,他的这首山水兼送别诗,不事雕琢,语浅意深,景中带情,用字精致,达到很高的艺术境地。诗人营造了一种苍茫空灵、轻悠宁静的气氛,在此种情境之下送别志向高远的友人,是诗、是画,是抒情,更是表志。
[诗人简介] 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天宝进士,曾任转运使判官等。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终随州刺史。新旧《唐书》无传,《新唐书艺文志》中略有记载,其诗则驰名上元、宝应间。据傅璇琮先生《刘长卿事迹考辩》所考,长卿卒年当在德宗贞元二年至七年间

青山独远归全诗

青山独归远。
出自唐代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斜阳 一作:夕阳)
译文
遥望苍苍山林中的竹林寺,远远传来报时的钟响声。
他带着斗笠身披斜阳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渐行渐远。
注释
灵澈上人:唐代著名僧人,本姓杨,字源澄,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后为云门寺僧。上人,对僧人的敬称。
苍苍:深青色。竹林寺:在现在kYuNKv苏丹徒南。
杳(yǎo)杳:深远的样子。
荷(hè)笠:背着斗笠。
荷:背着。
鉴赏
 这首小诗记叙诗人在傍晚送灵澈返竹林寺时的心情,它即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炼,素朴秀美,是唐代山水诗的名篇。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这两句是说作者眺望苍苍山林中的灵澈归宿处,远远传来寺院报时的钟响,点出此时已是黄昏时分,仿佛在催促灵澈归山。诗人出以想象之笔,创造了一个清远幽渺的境界。此二句主要写景,景中也寓之以情。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这两句就是写灵澈辞别归去情景。灵澈戴着斗笠,披带夕阳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越来越远。“青山”即应首句“苍苍竹林寺”,点出寺在山林。“独归远”显出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结出别意。只写行者,未写送者,而诗人久久伫立,目送友人远去的形象仍显得非常生动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深挚的情谊,也表现出灵澈归山的清寂的风度。送别多半黯然情伤,这首送别诗却有一种闲淡的意境,和作者的寂寞心情。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