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玉三日满后一句(“试玉要烧三日满的”下一句(白居易的))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放言五首·其三》唐代:白居易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

试玉三日满后一句(“试玉要烧三日满的”下一句(白居易的))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放言五首www.souquanme.com其三》唐代: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译文
我送给你一种解决疑问办法这个办法不需龟甲,蓍草茎来占卜吉凶
检验玉真假还需要烧满三天,辨别木材还要等七年以后
公害流言蜚语日子,王莽篡位之前毕恭毕敬
假使这人当初就死去了,一生的真假又有谁知道呢?
试:试验,检验。
辨:辨别,鉴别
材:木材,这里枕木和樟木。
期:期限
“赠君一法决狐疑”,诗一开头就说要告诉人一个决狐疑的方法而且郑重,用了一个“赠”字,强调这个方法的宝贵说明经验之谈。这就紧紧抓住了读者。因在生活中不能做出判断的事是很多的,大家当然希望知道是怎样的一种方法。“不用钻龟与祝蓍”。先说不用什么,而该用什么,却不径直说出。这就使诗歌曲折、有波澜,对读者也更有吸引力。诗的第二、三句才把这个方法委婉介绍出来:“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很简单,要知道事物的真伪优劣只有时间考验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比较,事物的本来面目终会呈现出来的。
以上是从正面说明这个方法的正确性,然后掉转笔锋,再从反面说明:“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如果不用这种方法去识别事物,就往往aZWmMiq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对周公和王莽的评价就是例子。周公在铺佐成王的时期,某些人曾经怀疑他有篡权的//www.souquanme.com野心,但历史证明他对成王一片赤诚,他忠心耿耿是真,说他篡权则是假。王莽在未取代朝政权时假装谦恭,曾经迷惑一些人;《汉书》说他“爵位愈尊,节操愈谦”。但历史证明他的“谦恭”是伪,代汉自立才是他的真面目。“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这是全篇的关键句。“决狐疑”的目的分辨真伪。真伪分清了,狐疑自然没有了。如果过早地下结论,不用时间来考验,就容易一时表面现象蒙蔽不辨真伪冤屈好人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这两句诗选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七言律诗《放言五首其三》: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我送给你一种解决疑问的办法,这个办法不需龟甲或者蓍草茎来占卜吉凶。
检验玉的真假需要烧满三天,辨别木材需要等待七年。
周公在流言蜚语的日子里会感到害怕,王莽在篡位之前也是谦卑的人。//www.souquanme.com
假使他们当初很早就死去了,一生的真假又有谁知道呢?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运用玉和木材来比喻人才生动展示了识别人才的方法,即: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译文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意思是:要知道事物的真伪优劣只有让时间去考验。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比较,事物的本来面目终会呈现出来的。(过去认为,豫与章这两种不同的树木小时不易辨识,搜趣网必须长到七年才能区别开。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