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的关键在课堂前一句(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口诀)

在课改的阳光下题目,我眼中的课改生活,生活中的(,)知识,学习(,)有感,我喜欢的(,)......

课改的关键在课堂前一句(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口诀)

在课改的阳光下

题目 我眼中的课改生活 生活中的( )知识 学习( )有感 我喜欢的( )课 在课改的阳光下 学习( )的困惑 怎样学好( )课 ()中可以填各种学科 这几个题目任选一个写一篇1500字左右的论文 急急急!!
让课改的阳光洒满中华大地
——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问题透视

2003年以来,为了解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状,笔者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先后到部分国贫、省贫区县的60多所中小学,通过听随堂课,开座谈会,与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家长交谈,获得了大量的基层课改第一手资料。现将本人调研中的观察与思考呈现出来,期待引起决策阶层和关注课改的有识之士的重视与关注,期待课程改革能在贫困地区获得突破,期待课程改革的阳光洒满中华大地。
一、对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整体印象
在调研中,笔者感到课改使这些地区的中小学发生了一些变化。一是多数学校通过课改建立了定期学习制度,从校长到教师,收集课改信息、购买课改资料、自觉学习的意识比以前明显增强。二是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在部分学校有不同程度的转变,学生的参与意识比以前增强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在一些学校正在形成,学生敢于向老师提出新问题。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的现象也有所改变。三是学生评价具有了一定的激励性和发展性,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赞赏学生的进步,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欢乐,唤起他们的自豪和自尊,正在成为一些教师评价学生的做法。四是学生的综合素质、交流和表达能力明显提高,低年级学生学完拼音以后,课外识字量、阅读量明显增大。
但是,课改所预期的课堂上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平等对话、交流合作、激烈辩论的生动场面,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通过感受、体验获得知识的场面,教师教会学生学习,不仅注重传递知识、培养能力,也重视培养学生良好个性的场面,教师把学生的反馈交流及时联系起来,形成多方位立体信息交流网络的场面,课堂上学生始终思维活跃、积极主动的场面,教师关注学生情感体验,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情感体验的场面,教师关注学生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人生体验的场面,几乎难得一见。更使我不能释怀的却是在这些地区发现的一些不可忽视问题:
(一)领导重视不够。在课改启动阶段,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中小学都比较重视课程改革工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投入了大量经费和精力抓课改,使新课程改革实验在初期收到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效果。但在实施课程改革两三年后,相关部门和领导者的热情明显降温,投入明显减少,关注明显不够。对下阶段怎样采www.souquanme.com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重视不够,对针对性解决教师素质偏低、数量不够、待遇不高、条件较差等问题上,缺乏调查研究和有效的措施。
(二)课堂误区很多。一是忽视教学的有效性。有的教师特别乐意让学生探究学习,对学生的探究学习没有指导,没有具体要求,往往让学生漫无目的,无所适从。如此探究,教师没能完全履行启迪智慧、点拨思维的神圣职责,导致课堂低效或失效。二是变“满堂灌”为“满堂问”,变“对话”为“问话”,用“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语言和一些毫无启发意义的问题来制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表象。三是重活动轻体验。学生动手与动脑脱节,为活动而活动,缺少体验和反思。四是合作学习形式主义严重。教师一味地追求合作学习的形式,对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把握不当,无论问题难易,一律进行讨论,致使合作学习被泛化。
(三)学生负担加重
本次调研选择的都是开展课程改革实验两年左右的地区。所到之处,感受最深的是学生负担比课改前明显加重。主要表现在:①教辅资料太多太滥。学生书包里和课桌上除了教材以外,还有《学习指导》、《学习指要》、《一课三练》、《英才教程》、《单元检测》、《黄冈密卷》等五花八门、名目繁多的教辅和资料。少数学校只有“一教一辅”,不少学校有教师规定必须完成的“一教两辅”甚至“一教三辅”。很多教辅读物与课改教材不配套,有的甚至印刷质量低劣,错漏百出,误导学生。②学生穷于应付补习培训。在城区学校,几乎所有学生在课外都参加了这样那样的补习和培训。学校的课外教育活动每周4-5天,每天放学后“教育活动”一小时。“教育活动”内容是语文数学,或艺术、体育、外语、科技活动。中高年级学生在完成学校正常学习和学校课外教育活动后,不少人还要参加每周2-4天语文数学补习,补习时间为每天1-2小时。在周末和寒暑假,学生在完成老师布置的大量的课外作业同时,还要在家长的安排下,参加本地或者一些大城市举办的各种各样的培训班、辅导班,学习绘画、乐器、舞蹈、声乐、外语、速记等等,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少得可怜。
造成学生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在于四个方面:第一,考试和评价制度不配套。有的地方没有实行初中免试入学、划片招生,仍然每年举行小学升初中考试,仍然单纯按照学生成绩排队考核学校和教师,按成绩录取初中新生。第二,招生学校多方诱惑。不少小学和初中都有师资最强、条件最好的所谓重点班、实验班、特长班、名校班、希望班,按照成绩录取。很多重点中学招收初中生要进行招生考试,择优录取,对优等生予以3000-5000元甚至数万元数额不等的“奖励”。为了笼络优质生源,一些重点中学从小学六年级上期就开始初中招生大战,进入六年级下期更是达到白热化。春季开学后,各个名牌学校的招生人员在各中小学和优秀学生家中穿梭往来,热线联系,极力鼓吹本校的优越条件和“奖励”、“优惠”政策,优秀中小学毕业生及其家长成了“众星捧月”。第三,教师把教材“加深拓宽”。为了使学生在各种考试竞赛取得好成绩,为学校和教师装门面点,一些教师通过潜心研究,把教材内容加深拓宽,使学习内容和课内外作业变难变深。有的初中教师直接针对中考进行教学,把考重点学校、名牌学校为学生的奋斗目标,使学生负担异常繁重。第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很多家长认为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不能让孩子起点低了,害怕课程改革使孩子成为实验的牺牲品,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认定孩子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没有负担就出不了成绩。
(四)教师无法适应
农村学校是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大头。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师普遍感到无法适应。具体表现为:
1、课改意识淡漠。农村教师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上课就是按教材教学,课改意识普遍十分淡漠。教师没有意识到自己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和课程资源的开发者,缺少课程开发的意识和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普遍是“穿新鞋,走老路”,用老办法教新教材。
2、课改能力缺乏。农村中小学老教师居多,村小教师主要是2000年前后“民转公”的教师,年龄在50岁以上的占多数。他们大多数人学历不高,身体不好,加上很多人是包班教学,按常规把每天几节课上下来,把该批改作业的改出来就已经累得不行了,哪有精力和能力按新课程要求开发课程资源,开展教学研究,转变教学方式。在农村,多数学校教学研究流于形式,远程教育设备很少动用,教师的课改能力令人忧虑。
造成教师课改意识淡漠、课改能力缺乏的基本原因,除了教师自身学习不够、素质不高以外,还在于导向不正、培训不够、指导乏力,信息不畅。有的学校领导对课改工作重视不够,在管理中缺乏课改理念指导,以考试分数评价教师,对教师的培训时间和培训经费不予保证。各级各部门组织的课改培训收费高,时间长,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教研部门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城区学校和名牌学校,忽视对农村学校特别是村级小学的指导。有的教研人员热衷于闭门造车,研究课改理论,脱离学校实际,指导教师教育教学不下深水,满足于高谈阔论,不着边际。
(五)校长叫苦不迭
谈到课改,学校校长们都有一肚子苦水。综合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条件太差。由于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实施新课程所需要的场地、材料、设备、环境、空间无法保障,农村学校现有的实验条件、数量质量都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在农村学校,凳子三只脚、桌子五只角,操场凸凹不平、教室摇摇欲坠的现象非常常见。没有计算机、录音机、幻灯机、甚至没有风琴、没有篮球排球,几个教师挤一间农家土房的为数不少。因为缺乏实验器材、药品,教师的演示实验开出率高于50%的学校不多,学BWnWbyA生的分组实验更是没有办法做,现代教育手段与课改要求相差甚远。
第二,投入太少。调研的几个贫困地区人均年财政收入都只有100多元,财政保工资和运转都十分困难。所调查的地区都在前几年通过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省级验收。验收当年,接受验收的学校办学条件基本达标,没有接受验收的乡村学校条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为了验收,各乡镇都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少则四五十万,多则四五百万甚至上千万。最近几年,各级财政对学校的投入除了排危外,几乎为零。不仅如此,基层财政还大量拖欠或者挪用上级下拨的专项资金,农村转移支付用于教育的部分落实较好的不多。
第三,班额太大。新课程要求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有很大的改变。但在人数众多的班级,教师难以改变教学方式。所调查的地区,城区学校的小学、初中的平均班额多数达到60人以上,少于56人的班级寥寥无几。一些学校的平均班额达到70人以上,渝东地区某县的一个超级大班,竟然多达124人。
第四,师资太弱。在贫困区县,教师多是“经验型”,“辛苦型”教师。由于财政困难,贫困区县每年对新进教师控制都很严格,退休、死亡、调出等自然减员的教师没能保证足额补充。2004年,某区自然减员500多人,区政府仅仅同意补充师资250多人。于是,不得不聘请大量未受过专业教育的初高中毕业生作代课教师,以确保每个班级都有人“站岗放哨”。同时,“教非所学”现象也很普遍,农村中学教师不配套,课程是按规定开设的,但教师不能保证,课表形同虚设。外语、物理、地理、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师紧缺,体育教师教外语,一个专业毕业的教师教两个不相关学科的现象十分普遍。另一方面,因为贫困,这些地区又留不住人才。一些素质较好的年轻教师,一旦在赛课中夺得大奖,在教育科研中脱颖而出,马上就会成为经济发达地区学校争相抢夺的对象。
第五,待遇太低。农村中小学教师战斗在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不少村小交通不便,信息不畅,没有固定电话,手机没有信号,电视收视效果差。他们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过的却是“苦行僧”般的生活。很多男教师找不到女朋友,好几所学校是清一色的男教师。教师除了工资,没有奖金福利,没有住房,连办公室和教室也常常“八面来风”。在一所条件相对较好的镇中心小学,教师反映每人每年18元“取暖费”和不足100元的工会会员福利费都被镇政府拖欠了5年。现在镇政府拖欠学校的经费达到了30多万,学校赤字10多万,水电费、报刊费、墨水粉笔纸张费都没钱购买,正常运转举步维艰。
第六,压力太大。中小学教师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一是工作量超负荷。课改后,教师普遍反映工作量大为加重,感觉教学工作负担重,心理压力很大。二是有的地方为了减轻财政压力,往往拿最没有背景的教师开刀,动不动以下岗相威胁,搞得教师人心惶惶。三是经济压力大。实施新课程,教师培训几乎都是自己掏钱。寒暑假本来是用来安排教师正常休假的,可是针对教师的学习、培训不断,有组织部门的干部大培训,人事部门的计算机、外语等职称培训,还有教育部门的教育教学业务培训。这些培训名目繁多,收获不大,动辄培训十天半月,每项培训总要缴费好几百元,加上吃住开销,不少教师每年支出在培训方面的费用需要千元以上。
二、尽快建立促进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机制
(一) 建立政府考核激励制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领域一场深刻的历史性的变革 ,是一项体系严密、结构庞大的系统工程。进一步使课改向纵深推进,必须建立政府考核激励制度。包括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定期考核奖惩制度,各级政府对课改成果和教师的表彰奖励制度和教育督导部门的专项督导与不定期督导检查制度等。政府考核内容应该包括政府对课改工作的组织领导、经费投入、条件改善、师资队伍建设、考试和评价制度改革等硬性指标和课改工作机制、保障机制的建立与课改工作的实际效果等。要力求通过建立政府考核激励制度,营造良好的课改氛围,保障课改必须的基础条件,形成有效的管理体系,严密的组织领导网络,建立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使课改各个方面的工作规范有序,促进课改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二)建立教师免费培训制度
课改成败的关键在教师。新的理念、措施最终要靠教师去落实。因此,抓好教师培训,是课改的保障条件。必须高度重视培训规划的制定,搞好培训资源整合和培训者培训。教师培训要坚持以互动方式培训为主,以典型的案例启迪教师的思维为主,以转变教育观念和学科培训为主。要组织以教研部门的教研员、教师进修学校的教师、城区学校搜趣网的知名教师和外聘专家、教授组成的“课改服务团”,送课到校、送教下乡,增强课改培训的有效性。
要建立课改教师培训培养专项资金,为农村教师提供免费的课改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减轻教师经济负担,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要建立校本培训制度,立足本校教师实际,通过理论讲座,促进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通过案例分析,促进教师把课改理念转变为具体教学行为;通过经验交流,促进教师快速成长;通过问题讨论,促进教师解决共同的问题;通过合作学习,发挥集体智慧,实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三)建立课改科研咨询制度
课改科研必须准确定位,坚持从实际出发,从教师成长和课改迫切需要出发,不搞形式主义。要坚持以教师为主体,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创设群众性科研氛围。坚持把对教育教学产生的实际效益作为判断教科研成果优劣的根本标准,充分发挥教研科研对课改工作的先导作用和理论支持作用。大力提倡教研人员深入课改一线,在教师中发掘鲜活生动的实践经验,探究新课程的实施策略。教研人员的工作重点要放在全力推进“两个转变”上,多 组织学科研究和个案研究,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广大教师在课改中遇到种种困惑和难题是在所难免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教师进修学校、各学校都应该建立课改咨询研讨制度,通过网上论坛、教师沙龙、专家答疑等方式帮助教师质疑解惑。
高度重视建立校本教研制度,开辟多样化的研究途径,通过专家引领,引导教师自我反思,提高同伴互助的有效性。学校要从制度、时间、条件、指导督促、交流合作等方面为校本教研创造宽松环境,沟通校本教研与专职教研渠道,实现二者的有机整合。
(四)建立课程资源开发制度
课程资源开发和建设对课程改革意义重大。要树立凡是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与和谐发展的一切资源都应该加以开发和利用的意识,坚持适用、科学的开发原则,充分利用、发掘和整合课程标准、教材、教师、教室、图书室等一切校内资源,广泛开发利用工厂、农村、部队、医院、职业学校、展览馆、博物馆、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校外课程资源。建立区域教育资源网,整合和有效发挥网络资源的课程价值,建立健全校内外课程资源交流共享机制。
加强城乡联动、强弱共进。鼓励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根据本校条件、利用现有资源,形成区域特色和独特经验。农村中小学要密切联系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和文化,创造性实施国家课程,积极开发富有地方特色,服务于当地经济文化发展地方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薄弱学校要找准优势,扬长避短,形成自己的特色和经验。

关于课改的名言警句

  1) "三分文章七分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章三遍读,一句十回吟"。我们教师应放心让学生读书,指导学生读好书,使学生"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
  2) 叶圣陶先生指出:"多年来我一直认为,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同时也训练思想品德),而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儿童时期打下的基础极关重要。"
  3) 叶圣陶先生在几十年前就指出,"我相信书本是一种工具,或者说是一种凭借,却不是惟一的工具惟一的凭借。""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4) 刘勰的《文心雕龙》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这是劝诫我们要进行大量的积累,才能提高鉴别力。
  5) 著名语文教育 家语言学家吕叔湘所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把课教活了","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 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就叫做'活'"(《课程教材教法》年第期)。
  6) "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作的时候。"——英国教育家 洛 克
  7) "要求学生必须用手用舌用头脑去工作!促使他去透彻了解教材,使它成为他的根深蒂固的习惯。"——德国教育家 第斯多惠
  8)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www.souquanme.com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语文课程标准》
  9)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www.souquanme.com自己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
  10) 课堂教学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将"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好的课堂效果也只有在师生互动中才能生成。——著名特级教师 沈大安
  11) 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前提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要变处处牵着学生走的教师主宰式,为顺着学生的学来"导"的启发引导式。——全国小语会理事长 崔峦
  12) 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
  13)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两种思想"。——著名作家 萧伯纳
  14) "所谓探究的教学方式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索研究的方式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著名语文教育专家 周一贯
  15)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只有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和合作对话等方式,学生才能真正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 "凡是教师能够讲述的,能够传授的知识,多半是死的凝固的无用的知识;只有学生自己发现探究的知识,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识"。——著名人本主义教育家 罗杰斯

新课改如何在课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新课改倡导以构建"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师是新课改的关键。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调整教学方式,积极研究教学中突出的问题与对策。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在从事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积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科学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以学生为主体。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技能和给予的思想影响,学生只有通过观察、思考、练习和应用才能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学生学习的目的是将所学的知识得以运用、更新、改造,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学生个体的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一、转变观念,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教育教学的目的。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教师的主导作用成为"决定的作用",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压抑了学生的智慧和才能,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