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了我就是第二个袁绍前一句(三国演义中的“十胜十败说”在那一回 这个说法有什么意义)

三国演义战官渡袁绍铸败绩主要内容三国演义战官渡袁绍铸败绩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一下5点:①袁绍得知曹操封孙权为将军,结为外应,怒而起兵攻曹。②两军......

败了我就是第二个袁绍前一句(三国演义中的“十胜十败说”在那一回 这个说法有什么意义)

三国演义战官渡袁绍铸败绩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战官渡袁绍铸败绩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一下5点:
①袁绍得知曹操封孙权为将军,结为外应,怒而起兵攻曹。
②两军对垒于官渡,曹操兵弱粮少,一度欲回守许昌。
谋士荀彧劝曹操与袁绍相持,使袁军轻敌内部不和生变,再出奇制胜
④曹操纳其言,并依许攸计谋派兵袭烧了袁军之粮。
⑤曹操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
详细内容:《三国演义》第三 十 回 战官渡本初败绩,劫乌巢孟德烧粮
却说袁绍兴兵,望官渡进发夏侯惇发书告急。曹操起军七万,前往迎敌,留荀彧守许都。绍兵临发,田丰从狱中上书谏曰:“今且宜静守以待天时不可妄兴大兵,恐有不利。”逢纪谮曰:“主公兴仁义之师,田丰何得出此不祥之语!”绍因怒,欲斩田丰。众官告免。绍恨曰:“待吾破了曹操,明正其罪!”遂催军进发,旌旗遍野,刀剑如林。行至阳武,下定寨栅。沮授曰:“我军虽众,而勇猛不及彼军;彼军虽精,而粮草不如我军。彼军无粮,利在急战;我军有粮,宜且缓//www.souquanme.com守。若能旷以日月,则彼军不战自败矣。”绍怒曰:“田丰慢我军心,吾回日必斩之。汝安敢又如此!”叱左右:“将沮授锁禁军中,待我破曹之后,与田丰一体治罪!”于是下令,将大军七十万,东西南北周围安营,连络九十余里。
细作探知虚实,报至官渡。曹军新到,闻之皆惧。曹操与众谋士商议。荀攸曰:“绍军虽多,不足惧也。我军俱精锐之士,无不一以当十。但利在急战。若迁延日月,粮草不敷,事可忧矣。”操曰:“所言正合吾意。”遂传令军将鼓噪而进。绍军来迎,两边排成阵势。审配拨弩手一万,伏于两翼;弓箭手五千,伏于门旗内:约炮响齐发。三通鼓罢,袁绍金盔金甲,锦袍玉带,立马阵前。左右排列着张郃、高览、韩猛、淳于琼等诸将。旌旗节钺,甚是严整。曹阵上门旗开处,曹操出马。许诸、张辽、徐晃、李典等,各持兵器前后拥卫。曹操以鞭指袁绍曰:“吾于天子之前,保奏你为大将军,今何故谋反?”绍怒曰:“汝托名汉相,实为汉贼!罪恶弥天,甚于莽、卓,乃反诬人造反耶!”操曰:“吾今奉诏讨汝!”绍曰:“吾奉衣带诏讨贼!”操怒,使张辽出战。张邰跃马来迎。二将斗了四五十合,不分胜负。曹操见了,暗暗称奇。许褚挥刀纵马,直出助战。高览挺枪接住。四员将捉对儿厮杀。曹操令夏侯惇、曹洪,各引三千军,齐冲彼阵。审配见曹军来冲阵,便令放起号炮:两下万弩并发,中军内弓箭手一齐拥出阵前乱射。曹军如何抵敌,望南急走。袁绍驱兵掩杀,曹军大败,尽退至官渡。袁绍移军逼近官渡下寨。审配曰:“今可拨兵十万守官渡,就曹操寨前筑起土山,令军人下视寨中放箭。操若弃此而去,吾得此隘口,许昌可破矣。”绍从之,于各寨内选精壮军人,用铁锹土担,齐来曹操寨边,垒土成山。曹营内见袁军堆筑土山,欲待出去冲突,被审配弓弩手当住咽喉要路,不能前进。十日之内,筑成土山五十余座,上立高橹,分拨弓弩手于其上射箭。曹军大惧,皆顶着遮箭牌守御。土山上一声梆子响处,箭下如雨。曹军皆蒙楯伏地,袁军呐喊而笑。
曹操见军慌乱,集众谋士问计。刘晔进曰:“可作发石车以破之。”操令晔进车式,连夜造发石车数百乘,分布营墙内,正对着土山上云梯。候弓箭手射箭时,营内一齐拽动石车,炮石飞空,往上乱打。人无躲处,弓箭手死者无数。袁军皆号其车为“霹雳车”。由是袁军不敢登高射箭。审配又献一计:令军人用铁锹暗打地道,直透曹营内,号为“掘子军”。曹兵望见袁军于山后掘土坑,报知曹操。操又问计于刘晔。晔曰:“此袁军不能攻明而攻暗,发掘伏道,欲从地下透营而入耳。”操曰:“何以御之?”晔曰:“可绕营掘长堑,则彼伏道无用也。”操连夜差军掘堑。袁军掘伏道到堑边,果不能入,空费军力
却说曹操守官渡,自八月起,至九月终,军力渐乏,粮草不继。意欲弃官渡退回许昌,迟疑未决,乃作书遣人赴许昌问荀彧。彧以书报之。书略曰:“承尊命,使决进退之疑。愚以袁绍悉众聚于官渡,欲与明公决胜负,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是天下之大机也。绍军虽众,而不能用;以公之神武明哲,何向而不济!今军实虽少,未若楚、汉在荥阳、成皋间也。公今画地而守,扼其喉而使不能进,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断不可失。惟明公裁察焉。”曹操得书大喜,令将士效力死守
绍军约退三十余里,操遣将出营巡哨。有徐晃部将史涣获得袁军细作,解见徐晃。晃问其军中虚实。答曰:“早晚大将韩猛运粮至军前接济,先令我等探路。”徐晃便将此事报知曹操。荀攸曰:“韩猛匹夫之勇耳。若遣一人引轻骑数千,从半路击之,断其粮草,绍军自乱。”操曰:“谁人可往?”攸曰:“即遣徐晃可也。”操遂差徐晃将带史涣并所部兵先出,后使张辽、许褚引兵救应。当夜韩猛押粮车数千辆,解赴绍寨。正走之间,山谷内徐晃、史涣引军截住去路。韩猛飞马来战,徐晃接住厮杀。史涣便杀散人夫放火焚烧粮车。韩猛抵当不住,拨回马走。徐晃催军烧尽辎重。袁绍军中,望见西北上火起,正惊疑间,败军投来:“粮草被劫!”绍急遣张邰、高览去截大路,正遇徐晃烧粮而回,恰欲交锋背后张辽、许诸军到。两下夹攻,杀散袁军,四将合兵一处,回官渡寨中。曹操大喜,重加赏劳。又分军于寨前结营,为掎角之势。
却说韩猛败军还营,绍大怒,欲斩韩猛,众官劝免。审配曰:“行军粮食为重,不可不用提防。乌巢乃屯粮之处,必得重兵守之。”袁绍曰:“吾筹策已定。汝可回邺都监督粮草,休教缺乏。”审配领命而去。袁绍遣大将淳于琼,部领督将眭元进、韩莒子、吕威璜、赵睿等,引二万人马,守乌巢。那淳于琼性刚好酒,军士多畏之;既至乌巢,终日与诸将聚饮。且说曹操军粮告竭,急发使往许昌教荀彧作速措办粮草,星夜解赴军前接济。使者赍书而往,行不上三十里,被袁军捉住,缚见谋士许攸。那许攸字子远,少时曾与曹操为友,此时却在袁绍处为谋士。当下搜得使者所赍曹操催粮书信,径来见绍曰:“曹操屯军官渡,与我相持已久,许昌必空虚;若分一军星夜掩袭许昌,则许昌可拔,而操可擒也。今操粮草已尽,正可乘此机会,两路击之。”绍曰:“曹操诡计极多,此书乃诱敌之计也。”攸曰:“今若不取,后将反受其害。”正话间,忽有使者自邺郡来,呈上审配书。书中先说运粮事;后言许攸在冀州时,尝滥受民间财物,且纵令子侄辈多科税,钱粮入己,今已收其子侄下狱矣。绍见书大怒曰:“滥行匹夫!尚有面目于吾前献计耶!汝与曹操有旧,想今亦受他财贿,为他作奸细,啜赚吾军耳!本当斩首,今权且寄头在项!可速退出今后不许相见!”许攸出,仰天叹曰:“忠言逆耳竖子不足与谋!吾子侄已遭审配之害,吾何颜复见冀州之人乎!”遂欲拔剑自刎。左右夺剑劝曰:“公何轻生至此?袁绍不绝直言,后必为曹操所擒。公既与曹公有旧,何不弃暗投明?”只这两句言语,点醒许攸;于是许攸径投曹操。后人有诗叹曰:“本初豪气中华,官渡相持枉叹嗟。若使许攸谋见用,山河争得属曹家?”
却说许攸暗步出营,径投曹寨,伏路军人拿住。攸曰:“我是曹丞相故友,快与我通报,说南阳许攸来见。”军士忙报入寨中。时操方解衣歇息,闻说许攸私奔到寨,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遥见许攸,抚掌欢笑携手共入,操先拜于地。攸慌扶起曰:“公乃汉相,吾乃布衣,何谦恭如此?”操曰:“公乃操故友,岂敢以名爵相上下乎!”攸曰:“某不能择主,屈身袁绍,言不听,计不从,今特弃之来见故人。愿赐收录。”操曰:“子远肯来,吾事济矣!愿即教我以破绍之计:”攸曰:“吾曾教袁绍以轻骑乘虚袭许都,首尾相攻。”操大惊曰:“若袁绍用子言,吾事败矣。”攸曰:“公今军粮尚有几何?”操曰:“可支一年。”攸笑曰:“恐未必。”操曰:有半年耳。”攸拂袖而起,趋步出帐曰:“吾以诚相投,而公见欺如是,岂吾所望哉!”操挽留曰:“子远勿嗔,尚容实诉:军中粮实可支三月耳。”攸笑曰:“世人皆言孟德奸雄,今果然也。”操亦笑曰:“岂不闻兵不厌诈!”遂附耳低言曰:“军中止有此月之粮。”攸大声曰:“休瞒我!粮已尽矣!”操愕然曰:“何以知之?”攸乃出操与荀彧之书以示之曰:“此书何人所写?”操惊问曰:“何处得之?”攸以获使之事相告。操执其手曰:“子远既念旧交而来,愿即有以教我。”攸曰:“明公以孤军抗大敌,而不求急胜之方,此取死之道也。攸有一策,不过三日,使袁绍百万之众,不战自破。明公还肯听否?”操喜曰:“愿闻良策。”攸曰:“袁绍军粮辎重,尽积乌巢,今拨淳于琼守把,琼嗜酒无备。公可选精兵诈称袁将蒋奇领兵到彼护粮,乘间烧其粮草辎重,则绍军不三日将自乱矣。”操大喜,重待许攸,留于塞中。次日,操自选马步军士五千,准备往乌巢劫粮。张辽曰:“袁绍屯粮之所,安得无备?丞相未可轻往,恐许攸有诈。”操曰:“不然,许攸此来,天败袁绍。今吾军粮不给,难以久持;若不用许攸之计,是坐而待困也。彼若有诈,安肯留我寨中?且吾亦欲劫寨久矣。今劫粮之举,计在必行,君请勿疑。”辽曰:“亦须防袁绍乘虚来袭。”操笑曰:“吾已筹之熟矣。”便教荀攸、贾诩、曹洪同许攸守大寨,夏侯惇、夏侯渊领一军伏于左,曹仁、李典领一军伏于右,以备不虞。教张辽、许褚在前,徐晃、于禁在后,操自引诸将居中:共五千人马,打着袁军旗号,军士皆束草负薪,人衔枚,马勒口,黄昏时分,望乌巢进发。是夜星光满天。且说沮授被袁绍拘禁在军中,是夜因见众星朗列,乃命监者引出中庭,仰观天象。忽见太白逆行侵犯牛、斗之分,大惊曰:“祸将至矣!”遂连夜求见袁绍。时绍已醉卧,听说沮授有密事启报,唤入问之。授曰:“适观天象,见太白逆行于柳、鬼之间,流光射入牛、斗之分,恐有贼兵劫掠之害。乌巢屯粮之所,不可不提备。宜速遣精兵猛将,于间道山路巡哨,免为曹操所算。”绍怒叱曰:“汝乃得罪之人,何敢妄言惑众!”因叱监者曰:“吾令汝拘囚之,何敢放出!”遂命斩监者,别唤人监押沮授。授出,掩泪叹曰:“我军亡在旦夕,我尸骸不知落何处也!”后人有诗叹曰:“逆耳忠言反见仇,独夫袁绍少机谋。乌巢粮尽根基拔,犹欲区区守冀州。”却说曹操领兵夜行,前过袁绍别寨,寨兵问是何处军马。操使人应曰:“蒋奇奉命往乌巢护粮。”袁军见是自家旗号,遂不疑惑。凡过数处,皆诈称蒋奇之兵,并无阻碍。及到乌巢,四更已尽。操教军士将束草周围举火,众将校鼓噪直入。时淳于琼方与众将饮了酒,醉卧帐中;闻鼓噪之声,连忙跳起问:“何故喧闹?”言未已,早被挠钩拖翻。眭元进、赵睿运粮方回,见屯上火起,急来救应。曹军飞报曹操,说:“贼兵在后,请分军拒之。”操大喝曰:“诸将只顾奋力向前,待贼至背后,方可回战!”于是众军将无不争先掩杀。一霎时,火焰四起,烟迷太空。眭、赵二将驱兵来救,操勒马回战。二将抵敌不住,皆被曹军所杀,粮草尽行烧绝。淳于琼被擒见操,操命割去其耳鼻手指,缚于马上,放回绍营以辱之。
却说袁绍在帐中,闻报正北上火光满天,知是乌巢有失,急出帐召文武各官,商议遣兵往救。张郃曰:“某与高览同往救之。”郭图曰:“不可。曹军劫粮,曹操必然亲往;操既自出,寨必空虚,可纵兵先击曹操之寨;操闻之,必速还:此孙膑围魏救赵之计也。”张邰曰:“非也。曹操多谋,外出必为内备,以防不虞。今若攻操营而不拔,琼等见获,吾属皆被擒矣。”郭图曰:“曹操只顾劫粮,岂留兵在寨耶!”再三请劫曹营。绍乃遣张郃、高览引军五千,往官渡击曹营;遣蒋奇领兵一万,往救乌巢。且说曹操杀散淳于琼部率,尽夺其衣甲旗帜,伪作淳于琼部下收军回寨,至山僻小路,正遇蒋奇军马。奇军问之,称是乌巢败军奔回,奇遂不疑,驱马径过。张辽、许褚忽至,大喝:“蒋奇休走!”奇措手不及,被张辽斩于马下,尽杀蒋奇之兵。又使人当先伪报云:“蒋奇已自杀散乌巢兵了”。袁绍因不复遣人接应乌巢,只添兵往官渡。
却说张郃、高览攻打曹营,左边夏侯惇、右边曹仁,中路曹洪,一齐冲出:三下攻击,袁军大败。比及接应军到,曹操又从背后杀来,四下围住掩杀。张邰、高览夺路走脱。袁绍收得乌巢败残军马归寨,见淳于琼耳鼻皆无,手足尽落。绍问:“如何失了乌巢?”败军告说:“淳于琼醉卧,因此不能抵敌。”绍怒,立斩之。郭图恐张邰、高览回寨证对是非,先于袁绍前谮曰:“张邰、高览见主公兵败,心中必喜。”绍曰:“何出此言?”图曰:“二人素有降曹之意,今遣击寨,故意不肯用力以致损折士卒。”绍大怒,遂遣使急召二人归寨问罪。郭图先使人报二人云:“主公将杀汝矣。”及绍使至,高览问曰:“主公唤我等为何?”使者曰:“不知何故。”览遂拔剑斩来使。邰大惊。览曰:“袁绍听信谗言,必为曹操所擒;吾等岂可坐而待死?不如去投曹操。”邰曰:“吾亦有此心久矣。”
于是二人领本部兵马,往曹操寨中投降。夏侯惇曰:“张、高二人来降,未知虚实。”操曰:“吾以恩遇之,虽有异心,亦可变矣。”遂开营门命二人入。二人倒戈卸甲,拜伏于地。操曰:“若使袁绍肯从二将军之言,不至有败。今二将军肯来相投,如微子去殷,韩信归汉也。”遂封张邰为偏将军、都亭侯,高览为偏将军、东莱侯。二人大喜。
却说袁绍既去了许攸,又去了张邰、高览,又失了乌巢粮,军心皇皇。许攸又劝曹操作进兵;张邰、高览请为先锋;操从之。即令张邰、高览领兵往劫绍寨。当夜三更时分,出军三路劫寨。混战到明,各自收兵,绍军折其大半
荀攸献计曰:“今可扬言调拨人马,一路酸枣,攻邺郡;一路取黎阳,断袁兵归路。袁绍闻之,必然惊惶,分兵拒我;我乘其兵动时击之,绍可破也。”操用其计,使大小三军,四远扬言。绍军闻此信,来寨中报说:“曹操分兵两路:一路取邺郡,一路取黎阳去也。”绍大惊,急遣袁谭分兵五万救邺郡,辛明分兵五万救黎阳,连夜起行
曹操探知袁绍兵动,便分大队军马,八路齐出,直冲绍营。袁军俱无斗志四散奔走,遂大溃。袁绍披甲不迭单衣幅巾上马幼子袁尚后随。张辽、许褚、徐晃、于禁四员将,引军追赶袁绍。绍急渡河,尽弃图书车仗金帛,止引随行八百余骑而去。操军追之不及,尽获遗下之物。所杀八万余人,血流盈沟,溺水死者不计其数
操获全胜,将所得金宝缎匹,给赏军士。于图书中检出书信一束,皆许都及军中诸人与绍暗通之书。左右曰:“可逐一点对姓名,收而杀之。”操曰:“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遂命尽焚之,更不再问。
却说袁绍兵败而奔,沮授因被囚禁,急走不脱,为曹军所获,擒见曹操。操素与授相识。授见操,大呼曰:“授不降也!”操曰:“本初无谋,不用君言,君何尚执迷耶?吾若早得足下,天下不足虑也。”因厚待之,留于军中。授乃于营中盗马,欲归袁氏。操怒,乃杀之。授至死神色不变。操叹曰:“吾误杀忠义之士也!”命厚礼殡殓,为建坟安葬黄河渡口,题其墓曰:“忠烈沮君之墓。”后人有诗赞曰:“河北多名士忠贞推沮君:凝眸知阵法,仰面识天文;至死心如铁,临危气似云。曹公钦义烈,特与建孤坟。”操下令攻冀州。正是:势弱只因多算胜,兵强却为寡谋亡。

曹操战袁绍前,操十胜,绍十败是谁提出的?

央视旧三国里是郭嘉提出,新三国却是荀彧提出,这不乱搞吗,而且在旧版里,郭嘉出现得多,新版里,郭嘉只出现三次,只有一次有说话,而且也仅仅几个字,印象中郭嘉稍强于荀彧吧。
此外三国志中有荀彧的四胜四败。很多人说郭嘉是抄袭荀彧的。   四胜: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易弱,刘、项之存亡足以观矣。今与公争天下者,唯袁绍尔。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此谋胜也。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土卒虽众,其实难用,公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此武胜也。绍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故士之寡能好问者多归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诚心不为虚美,行己谨俭,而与有功者无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愿为用,此德胜也。夫以四胜辅天子,扶义征伐,谁敢不从?绍之强其何能为!   其实十胜和四胜还是有些不同的,而最大的共同应该他们对曹操这个人本身看法观点一致,但两人所本之学,治国之道,对当时社会的看法都能从细微处见不同。   两人最相似的论述是谋胜和德胜,均是从曹操能应变决断,以诚、实、俭为美德,并能赏有功来说的,是曹操个人的优点所在。   另外比较相似的则是度胜,但是可以注意到奉孝此话比之文若特别多出了“(绍)所任唯亲戚子弟”“(公)不间远近”,这两句话甚至可以包括前面“唯才所宜”里,但是从当时社会的世家大族、豪族扩张趋势来看,这两句不可不谓别有玄机这些扩张都可谓宗族的扩张,只是世家大族多有文化传承,豪族则在文化上的影响力较弱,而都是以儒家所本之周代宗法制思想内核,重用亲戚子弟,间远近,则是发展壮大本宗的必然手段,其实在当时,也算为大多数人所认可的观点,因为儒家的亲亲思想才是当时的正常想法。只是后来发展不受控制宗法思想结合士族扩张,逐渐演变为晋代的门阀士族,出现“上品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注:周代的宗族和汉代不同,这里都是指某些情况下有条件立宗的家族一般平民没有宗的。)   武胜也是他们共同论述的一个观点,然则这个共同观点的内涵差别甚大。文若的的武胜是“以法治军”为基础的,文若说法,也是以“御军”为前提,而在政治上,一般不提“法”,如虽然他在四胜中没提到“治”,但本传里提及他谈治道,也是以儒家礼仪德化为主。而奉孝的“武胜”则是以纯粹从“兵法”本身说明,并指出曹操能用奇谋。而他“法”的思想却是深入到更广泛的政治层面上,所谓文治武功已经在之前的“治胜”和“文胜”中提及。   另外六条则是奉孝提及而文若没有提及的了,很多人认为奉孝这个数字增加是为增强曹操信心,但其实这六条里的某些则可以说是奉孝对当时世传统思想有更大的颠覆倾向,并对此认为是正确反映例如,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一也。道统万物,然何为“正道”,各家之见不同。奉孝取道家之“自然”,并认为此胜于儒家礼仪,且认为这才是“道”,其实在当时便是颠覆。虽然从东汉开始玄虚思想、道家学说逐渐有抬头之势,也少有敢冒世之大不韪批礼之人,而王充“异端著作《论衡》则是其中之一,但王充批礼是以礼之出现之原因,认为“礼者,忠信之薄,乱之首也”,上古需要仍然大治,所以礼非治之本,但在《非韩》篇仍强调礼之需要。而他论著中的“自然”,则是批驳董仲舒新儒学“天人感应”的天,而确立自然之天,比较相似于道家和荀子的天道观。因此,如奉孝在政论中把礼仪和自然对应,仍是少见之论,因为东汉以来“自然”多对应于“天人感应”,这点在桓谭和王符的著作中亦是如此。反而有点后世魏晋“越名教而任自然”之玄学,但玄学其实是一种学术,“越名教而任自然”论述的其实是清评清议清谈转变,从世事人事议论抽象的形而上的本体论的转变。   汉末魏初的名教,究其根源大约是儒家礼之“别异”和黄老“君无为→分官任能”思想的结合,从战国时代开始,这样才能定尊卑阶级的“礼”逐渐取代西周以来以血缘关系定尊卑阶级的“礼”,而士人兴起。汉代选官以察举为主,因此清评清议之风日行,而任官之后,则又须核定名实,所以汉末名教便是这种种的结合。直到王弼以老子思想解儒家经典,又把物质之气“自然天”化为抽象规律之“自然道”,名教之论便逐渐转为道家无为自然。奉孝当没有后世王弼之深见,但是思想也已然别于汉末众论,当然这也有可能是他本www.souquanme.com不受近世之学影响,自看先秦诸家经典于是有所立异毕竟早期老庄之自然也不是对应后世新儒学“天人感应”的谶纬学说的。   汉末政失於宽,绍以宽济宽lVMTa,故不摄,公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胜三也。   绍是非不可知,公所是进之以礼,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胜九也。   这两条均提到法,第一在在田庆余《秦汉魏晋史探微》里说袁绍和曹操的一章引用,“宽猛”在当时具体指对世家豪强扩张以法律抑制政策,观《三国志》提到的宽严之事,应该还是颇中的,曹操平河北后“重豪强抑并之法”也是此条的一个注脚如若论广泛之宽猛,则多指法之宽严。这两条之所以列在一起,后者对前者是具有承接意义的,如果说治胜三是针对汉末具体政之得失的话,这条同样说到法的则是确立己方文治”之要,“所是进之以礼”可以看出奉孝对“礼”有自己的想法,首先他的“道胜一”里是有简礼的倾向的,但是如何简,这里或可管中窥豹一番,士人说礼从西周春秋君臣父子夫妻尊卑本分之分(血统为主),到战国就多为贤能庸碌之分(能力为主),到汉代则是因宗法思想重新在商鞅变法之后抬头且逐渐占据主位,所以是两者的结合。而奉孝则是是非之分,至于是非对他来说是怎样由于他没著书立说,所以不能具体而知,而且礼只是进“是”(进可作“推崇赞扬”解),而非非“非”,法才是用来正“非”,与当时一般论礼便涉及上下尊卑能庸两个对立概念和论法也涉及赏罚两个对立概念有所不同,反而与今天的礼和法的观念比较相似。   其实总观奉孝十胜十败里透露出来的思想,他大概很可能是道本法用,但也不是完全不屑于儒家,也提礼仁义,只是有自己对一般儒家定义相异的观点。于也是道法儒名结合的黄老之学中,更偏重于道法。分官设职任人为核定名实是好的,只是不应与人为制定的礼之尊卑结合,而只是才性之不同,皆是道所化生,任自然便可,且其本身乃“齐”,然任性并非任情,王弼认为圣人任性顺道凡人任情。但世人不可能都是圣人,所以于社会,便需要“法”来限制过分的任情而发生的不恰当行为。当然这种观点是用于现代甚或未来的,在当时,则大概是美好理想。   值得一提的则是,虽然奉孝说了十胜,文若说了四胜,但其实这并不就是操行为的实证,例如文若以他之观点,不提曹操政治上法申商和抑制豪强,奉孝则以他之观点对www.souquanme.com曹操的不拘、用法、用人的意义都有扩展深化,“如卿所言,孤何德以堪之也!”,应是曹操的真诚表达

曹操在官渡之战前听到袁绍把谁打入死牢后,说了哪4个字?

乱世三国当中群雄四起,为了地盘利益你争我夺,上演了无数的大小战役。而其中最著名的有三大战役,分别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




官渡之战是曹操和袁绍之间争天下的决定战役,一代枭雄曹操最终创造奇迹,打出了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为其统一中国北方奠定了基础。

曹操为了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他先是联合刘备,灭掉了三国第一悍将吕布,随后,他进宫面见汉献帝,启奏“讨伐“袁绍。于是,了官渡之战拉开了帷幕




官渡之战前,曹操的实力远不不及袁绍,当时的袁绍有三大特点:一是地广民强,兵多将广,谋士如云。袁绍手下文有田丰、沮授、郭图、许攸、审配、逢纪等超级谋士,武将有颜良、文丑,高览、张郃,淳于琼等绝世名将。




曹操虽然属于弱势的一方,无论地盘还是兵力都远远不及袁绍。但曹操也有他的独特优势。一个曹操个人魅力处理能力要比袁绍要强,曹操亦奸亦雄,为人狡猾善于纳谏,果敢多谋,是一个极具霸气的雄主。而袁绍懦弱无能,为人两面三刀,处理犹豫不决,缺乏主心骨不善听从众谋士的建议

比如说,曹操和刘备联合发动对袁术的“消灭战“时,袁绍竟然不顾兄弟之情,竟然采取袖手旁观策略,错失反击曹操的最佳时机。著名才子孔融曾对容袁绍给出10字评价:袁本初不过冢中枯骨尔。




二是曹操手下的智囊团“精度”要比袁绍强。袁绍手下尽管有田丰、沮授、郭图、许攸、审配、逢纪等超级谋士,但谋士之间相互猜忌私心都太重。并没有抱团取暖。因此,谋士虽然众多,但却毫无凝聚力如同一盘散沙。而曹操麾下的武将也不甘落后,有曹仁和张辽这样的盖世猛将,而谋士也不甘落后,不但厚度,而且有精度,其中郭嘉和荀彧这绝代双谋也是袁绍麾下众谋士无法相比的。




就拿可媲美诸葛亮的郭嘉来说吧,官渡之战前,针对曹军士气不足、曹操信心不足这个弱点,特别是害怕孙权、刘表、刘备等枭雄在背后捅他的暗刀子偷袭他的老窝,致使背腹受敌。郭嘉挺身而出,提出了鼓励曹操和曹军的“十胜十败”论,特别是指出了孙策不久将“被刺身亡”的精准寓言,极大地提振了曹操及曹军的信心。同时,郭嘉还指出,刘表图有其表,犹豫寡断,不足为虑。而刘备虽然英雄,但却寄人篱下实力不足,可以先派军以最快的速度击溃消除这个后防安全隐患存在

因此,曹操听从了郭喜的建议,在和袁绍在打官渡之战前,决定先去攻打刘备。

总之,曹操这边上下同心拥有无与伦比的“人和”,牢牢地拧成一股绳,具有强大爆发力战斗力。




而与之相反的是,袁绍尽管占据天时、地利的优势,但却失去了“人和”。与曹操英明明敢相比,袁绍却是刚腹自用一意孤行。袁绍的首席谋士田丰在很早的时候就提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结果袁绍没有采纳,认为挟持汉献帝这个“累赘”是件很困苦的事,而被后知后觉的曹操捷足先登,汉献帝这个“准天子”从此成了曹操的“门下客”,使得曹操占据了无与伦比的政治优势。

官渡之战前,田丰也尽职尽责地为袁绍出谋献策,出了个金点子:趁着曹操和刘备交战之际,派兵偷袭曹操后方,可达到出奇制胜目的




结果袁绍又拒绝了,理由是8个字:孩子生病不宜远征

眼看袁绍以家事而误了国事,不由长叹道:这么好的机会竟然不被采纳,实在太可惜了!

战机稍纵即逝,后来,等袁绍想派兵攻打曹操后方时,田丰再次站出来,进行坚决反对,他向袁绍详细的分析利弊,认为已经失去了时机,不宜再出兵。但袁绍不听,袁绍认为他出尔反尔破坏军心,再加下其他谋臣的挑拔,袁绍一怒之下还将田丰关打进了死牢。




果然,袁绍的大军还没有出发,就传来了曹操打败了刘备,已回军官渡的消息,袁绍不得取消偷袭的军事部署

曹操征伐刘备之闪电战,不但消除了刘备这个后防的隐患,而且还得到了一员盖世无敌虎将——关羽“暂时归降了曹操。然后来,关羽为报曹操对其的恩情,更是斩杀袁绍手下的绝代双骄——虎将颜良和文丑。帮助曹操成功拔掉了两只进军路上的猛虎。




曹操回到官渡,听到田丰被关进大牢的消息后,高兴地说了4个字:袁绍必败。曹操的话后来果真应验

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正式打响,袁绍举兵十万,战马万匹,打算速战速决,准备和曹操决一死战。就敦促大军快速前进,结果一个人挺身而出,进行了劝阻——袁绍麾下另一位超级谋士沮授。




沮授当时对袁绍的建议是:不要大举进攻曹操。

理由有两点:一是我们军队虽然人多但是勇猛程度不如曹操的军队,但曹军粮草没有我们的多。我们有粮食,最好的方式慢慢的防守,等不了多少天曹操的军队没有粮食,就会不战自败。




二是我们和曹操当时的边境线有三千多里长,这么漫长的边境线,曹操肯定无法照顾周全,我们只需要挑选部分精锐部队作为骑兵,趁曹操边境线空虚的时候轮番骚扰只要让曹操疲于奔命,应顾不暇,就可以把曹操拖垮。




结果袁绍非但没有采纳沮授的建议,而且继续发飙,以“妖言惑众”4个字为理,命人将沮授拖出去斩首,幸亏众将士请命保沮授,才同意暂时把沮授和田丰关在一起。田丰和沮授这两个袁绍身边真正忠臣都被关入大牢,为失败埋下了苦果。




沮授的建议可行吗?答案是肯定的,要知道后来曹操与袁绍对峙于官渡,双方消耗,曹操差点要放弃,写信给荀彧问意见,荀彧的意见是6个字:坚守伺机而动。

官渡之战中,曹操就是采纳反袁绍而归顺曹的大谋士许攸建议,偷袭袁军粮草,一把火烧了。没粮吃导致袁军崩溃失败。




袁绍兵败的消息传来,左右都恭喜说田丰,说他“平冤重用”的机会来了,而田丰却摇头说,他的死期到了。

果然,气急败坏的袁绍回邺都以后,第一件事就是首先杀了田丰。




对于强大的袁绍为什么会在官渡之战失利,曹操麾下的超级谋士荀彧一语道破玄机:袁绍法不正律不严,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智,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无用,这些人彼此搜趣网各不相容,这些人久必生内变,失败也就是必然的了。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