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思方悠哉的前一句(故园渺何处的下句是什么)

关于思乡的一句古诗1、《乡思》,bai宋·李觏,人言落du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zhi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dao遮。,2、......

归思方悠哉的前一句(故园渺何处的下句是什么)

关于思乡的一句古诗

1、《乡思》
  bai宋李觏
  人言落du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zhi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dao遮。
  2、《京师家书
  明袁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3、《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唐戴叔伦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4、《闻雁》
  唐韦应物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5、《杂诗》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6、《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7、《归家》
  唐杜牧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8、《题大庾岭北驿》
  唐宋之问
  阴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9、《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0、《月夜亿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故园渺何处的下句是什么

”故园渺何处“的下句:归思方悠哉。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古诗作品《闻雁》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译文

故乡遥远模糊不清,不知道哪里啊?归家的思绪无穷无尽。

淮河的南部下冰冷秋雨的夜晚,我听到大雁的叫声由远而近的传来。

思乡古诗词

及求!!!!!!!!!!!!!!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李 白
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举 头 望 明 月,
低 头 思 故 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秋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
秋风引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
孤客最先闻。

长相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人日思归
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
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
思发在花前。
阴雨
【唐】白居易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客中寒食
【唐】李中
旅次经寒食,思乡泪湿巾。
音书天外断,桃李雨中春。
欲饮都无绪,唯吟似有因。
输他郊郭外,多少踏青人。
江岸秋思
【唐】杜荀鹤
驱马傍江行,乡愁步步生。
举鞭挥柳色,随手失蝉声。
秋稼缘长道,寒云约古城。
家贫遇丰岁,无地可归耕。
江上送友人南游
【唐】张乔
何处积乡愁,天涯聚乱流。
岸长群岫晚,湖阔片帆秋。
买酒过渔舍,分灯与钓舟。
潇湘见来雁,应念独边游。
思乡作
【唐】布燮
泸北行人绝,云南信未还。
庭前花不扫,门外柳谁攀。
坐久销银烛,愁多减玉颜。
悬心秋夜月,万里照关山
冬日山居思乡
【唐】周贺
大野始严凝,云天晓色澄。
树寒稀宿鸟,山迥少来僧。
背日收窗雪,开炉释砚冰。
忽然归故国,孤想寓西陵。
云梦故城秋望
【唐】戎昱
故国遗墟在,登临想旧游。
一朝人事变,千载水空流。
梦渚鸿声晚,荆门树色秋。
片云凝不散,遥挂望乡愁。
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故乡杏花
【唐】司空
寄花寄酒喜新开,左把花枝右把杯。
欲问花枝与杯酒,故人何得不同来?
江外思乡
【唐】韦庄
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
更被夕阳江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
远望
【唐】元稹
满眼伤心冬景和,一山红树寺边多。
仲宣无限思乡泪,漳水东流碧玉波。
和三乡诗
【唐】高衢
南北千山与万山,轩车谁不思乡关。
独留芳翰悲前迹,陌上恐伤桃李颜。
乡思
【唐】薛涛
峨嵋山下水如油,怜我心同不系舟。
何日片帆离锦浦,棹声齐唱中流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3风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5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7酒入愁肠,化做相思泪
8共看明月庆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9浊酒一杯家万里,羌管悠悠霜满地
10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文《渡汉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 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5.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9.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但看立春晴一天农夫费力耕田。
春分有雨,坛坛有米。
清明太阳大,棉花不值价。
清明月亮园,谷米不值钱
清明月亮光,谷米装满仓。
清明无月亮,榜田栽不上。
端阳有雨是丰年
中秋有雨无小春
霜降起风又下雨,麦子收成了不起
正月十五有雨误大春
小雪下了雪,来年干五月。
阳雀叫在六月节,高山高岭不扎缺。
立秋有雨谷全得,立秋无雨谷没得。
元旦宜黑四面天,大雪纷飞是旱年。
但待立春晴一日,农夫耕田不费力。
惊蛰闻雷米如泥,春分有雨病人稀。
立夏东风病痛
端阳有雨是丰年,芒种闻雷是丰年//www.souquanme.com
夏至风从西边起,瓜菜园中受熬煎
三伏之中逢炎热五谷田中多不结。
初一下雪有炎晴,重阳云雨一冬晴。
元旦宜黑四面天,大雪纷飞是旱年。
但待立春晴一日,农夫耕田不费力。
惊蛰闻雷米如泥,春分有雨病人稀。
立夏东风少病痛。
端阳有雨是丰年,芒种闻雷是丰年。
夏至风从西边起,瓜菜园中受熬煎。
三伏之中逢炎热,五谷田中多不结。
一下雪有炎晴,重阳云雨一冬晴。
天上出现钩钩云,地上必定淋淋
曲蟮滚沙要下雨。
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
久雨必久晴,久晴必久雨。
雷声隆隆,有雨不凶。
盐罐湿,要落雨。
蝴蝶抬倒水,随后要下雨。
⑵归 家 〔唐〕杜 牧
稚子牵衣问, 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 赢得鬓边丝?
⑶乡 思 [宋]李 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⑵归 家 〔唐〕杜 牧
稚子牵衣问, 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 赢得鬓边丝?
⑶乡 思 [宋]李 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⑷京 师 得 家 书 〔明〕袁 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⑸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唐〕戴叔伦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⑹闻雁 [唐]韦应物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⑺杂诗(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⑻题大庾岭北驿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⑷京 师 得 家 书 〔明〕袁 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⑸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唐〕戴叔伦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⑹闻雁 [唐]韦应物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⑺杂诗(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⑻题大庾岭北驿(宋之问)
阴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⑼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⑽月夜亿舍弟(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⑾送别(隋朝民歌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尺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⑿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⒀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⒁示儿(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⒂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⒃一搜趣网剪梅 舟过吴江(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潇潇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⒄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⒅狱中题壁(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昆仑
⒆有感一章(谭嗣同)
世间万物抵春愁,今向苍冥一哭休。
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何处秋风至下一句什么

何处秋风至下一句:萧萧送雁群
何处秋风至?
出自唐代刘禹锡的《秋风引》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译文
不知秋风是从哪里吹来,萧萧地送来了一群群的大雁。
早晨秋风来到庭中的树木上,羁旅他乡的孤客最先听到了秋声。
注释
引:一种文学乐曲体裁之一,有序奏之意,即引子开头
至:到。
萧萧: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雁群:大雁的群体
朝:凌晨
庭树:庭园的树木。
孤客:单身旅居外地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闻:听到。
赏析
  刘禹锡曾在偏远南方过了一个长时期贬谪生活;这首诗可能作于贬所,因秋风起、雁南飞而触动了孤客之心。诗的内容其实就是江淹《休上人怨别》诗开头两句所说的“西北秋风至,楚客心悠哉”;但诗人没有在客心上多费笔墨,而在秋风上驰骋诗思。
  诗以“秋风”为题;首句“何处秋风至”,就题发问摇曳生姿,而通过一起突兀下笔飘忽的问句,也显示了秋风的不知其来、忽然而至的特征如果进一步推寻它的弦外之音,这一问,可能还暗含怨秋的意思,与李白《春思》诗“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句有异曲同工之处。当然,秋风之来,既无影无迹,又无所不在,它从何处来、来到何处,本是无可究诘的。这里虽以问语出之,而诗人的真意原不在追根究底,接下来就宕开诗笔,以“萧萧送雁群”一句写耳所闻的风来萧萧之声和目所见的随风而来的雁群。这样,就化无形之风为可闻可见景象从而把不知何处至的秋风绘声绘影地写入诗篇
  前两句诗,合起来看,可能脱胎于屈原《九歌》“风飒飒兮木萧萧”和汉武帝《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而可以与这两句诗合参的有韦应物的《闻雁》诗:“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但韦诗是以我感物,以情会景,先写“归思”,后写“闻雁”。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指出,这样写,“其情自深”,如果“倒转说”,就成了一般人都写得出的普通作品了。但是,诗无定法,不能执一而论。这首《秋风引》前两句所写的秋风始至、鸿雁南来,正是韦诗后两句的内容,恰恰是把韦诗倒转过来说的。它是远处落想,空际运笔,从闻雁思归之人的对面写起,就秋风送雁构思造境。至于韦诗前两句的内容,是留到篇末再写的。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把笔触从秋空中的“雁群”移向地面上的“庭树”,再集中到独在异乡、“归思方悠哉”的“楚客”,由远而近,步步换景。“朝来”句既承接首句的“秋风至”,又承接次句的“萧萧”声,不是回答又似回答了篇端的发问。它说明秋风的来去虽然无处可寻,却又附着它物而随处存在此刻风动庭树,木叶萧萧,则无形的秋风分明已经近在庭院、来到耳边了。
  “孤客最先闻”诗写到这里,写足了作为诗题的“秋风”,诗中之人还没有露面,景中之情还没有点出。"孤客最先闻。”才画龙点睛,说秋风已为“孤客”所“闻”。这里,如果联系作者的另一首《始闻秋风》诗,其中“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两句,倒可以作“闻”的补充说明。当然,作为“孤客”,他不仅会因颜状改变而为岁月流逝兴悲,其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更是可想而知的。
  这首诗主要表达的,其实正是这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但妙在不从正面着笔始终只就秋风做文章,在篇末虽然推出了“孤客”,也只写到他“闻”秋风而止。至于他的旅情归思是以“最先”两字来暗示的。如照说,秋风吹到庭树,每个人都可以同时听到,不应当先后之分。而惟独孤客“最先”听到,www.souquanme.com可以想见,他对时序、物候特殊敏感。而他如此敏感的原因。这就是对“最先闻”的解释这些评语称赞这一结句曲折见意,含蓄不尽,为读者留有可寻味深度。从全诗看来,却必须说“不可闻”,才与它的苍凉慷慨意境高亢劲健的风格相融浃。两个结句,内容相似,一用曲笔,一用直笔,却各尽其妙。对照之下,可悟诗法。
  这首诗借景抒情,主要表达的其实是这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它说明秋风的来去虽然无处可寻,却又附着它物随//www.souquanme.com处存在,风吹树动,萧萧木叶,那无形的秋风分明已经近在庭院、来到耳边了。

《秋风引》的诗意

秋风引 【作者】:刘禹锡
朝代】:唐
【体裁】:五言绝句
【作者小传】:
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是匈奴人的后裔。唐代中期诗人、哲学家。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书香门弟。政治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中心人物之一。
【内容】:
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格律】:
平声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本作的韵脚是:十二文;可"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半)"通押。
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
○●○○●?○○●●△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
【诗意】:不知从哪里吹来了秋风,在萧萧的风中送走了雁群。凌晨,秋风吹动着庭园的树木,树叶瑟瑟。秋风的来去虽然无处可寻,无形的秋风却分明已经尽在庭园。来到耳边了,孤独的旅人最先听到了秋风的声音。
背景】:
刘禹锡曾在偏远的南方过了一个长时期的贬谪生活;这首诗可能作于贬所,因秋风起、雁南飞而触动了孤客之心。诗的内容,其实就是江淹《休上人怨别》诗开头两句所说的“西北秋风至,楚客心悠哉”;但诗人没有在客心上多费笔墨,而在秋风上驰骋诗思。
【赏析】:
诗以“秋风”为题;首句“何处秋风至”,就题发问,摇曳生姿,而通过这一起势突兀、下笔飘忽的问句,也显示了秋风的不知其来、忽然而至的特征。如果进一步推寻它的弦外之音,这一问,可能还暗含怨秋的意思,与李白《春思》诗“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句有异曲同工之处。当然,秋风之来,既无影无迹,又无所不在,它从何处来、来到何处,本是无可究诘的。这里虽以问语出之,而诗人的真意原不在追根究底,接下来就宕开诗笔,以“萧萧送雁群”一句写耳所闻的风来萧萧之声和目所见的随风而来的雁群。这样,就化无形之风为可闻可见的景象,从而把不知何处至的秋风绘声绘影地写入诗篇。
这前两句诗,合起来看,可能脱胎于屈原《九歌》“风飒飒兮木萧萧”和汉武帝《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而可以与这两句诗合参的有韦应物的《闻雁》诗:“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但韦诗是以我感物,以情会景,先写“归思”,后写“闻雁”。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指出,这样写,“其情自深”,如果“倒转说”,就成了一般人都写得出的普通作品了。但是,诗无定法,不能执一而论。这首《秋风引》前两句所写的秋风始至、鸿雁南来,正是韦诗后两句的内容,恰恰是把韦诗倒转过来说的。它是远处落想,空际运笔,从闻雁思归之人的对面写起,就秋风送雁构思造境。至于韦诗前两句的内容,是留到篇末再写的。
诗的后两句“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把笔触从秋空中的“雁群”移向地面上的“庭树”,再集中到独在异乡、“归思方悠哉”的“楚客”,由远而近,步步换景。“朝来”句既承接首句的“秋风至”,又承接次句的“萧萧”声,不是回答又似回答了篇端的发问。它说明秋风的来去虽然无处可寻,却又附着它物而随处存在,现在风动庭树,木叶萧萧,则无形的秋风分明已经近在庭院、来到耳边了。诗写到这里,写足了作为诗题的“秋风”,而篇幅已经用去了四分之三,可是,诗中之人还没有露面,景中之情还没有点出。直到最后一句才画龙点睛,说秋风已为“孤客”所“闻”。这里,如果联系作者的另一首《始闻秋风》诗,其中“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搜趣网状镜中来”两句,倒可以作“闻”的补充说明。当然,作为“孤客”,他不仅会因颜状改变而为岁月流逝兴悲,其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更是可想而知的。
这首诗主要要表达的,其实正是这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但妙在不从正面着笔,始终只就秋风做文章,在篇末虽然推出了“孤客”,也只写到他“闻”秋风而止。至于他的旅情归思是以“最先”两字来暗示的。如李锳在《诗法易简录》中所说,“为孤客传神”的正在这两个字,使“无限情怀溢于言表”。照说,秋风吹到庭树,每个人都可以同时听到,不应当有先后之分。为什么惟独孤客“最先”听到呢?可以想见,他对时序、物候有特殊的敏感。而他又为什么如此敏感呢?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说:“孤客之心,未摇落而先秋,所以闻之最早。”这就是对“最先闻”的解释。钟惺在《唐诗归》中还指出:“不曰‘不堪闻’,而曰‘最先闻’,语意便深厚。”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也说:“若说‘不堪闻’,便浅。”这些评语都称赞这一结句曲折见意,含蓄不尽,为读者留有可寻味的深度。不过前面说过,诗无定法,这一结句固然以曲说而妙,但也有直说而妙的。苏颋有首《汾上惊秋》诗:“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这里,从全诗看来,却必须说“不可闻”,才与它的苍凉慷慨的意境、高亢劲健的风格相融浃。两个结句,内容相似,一用曲笔,一用直笔,却各尽其妙。对照之下,可悟诗法。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