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上对欧闲上一句(韦应物 答李瀚)

写出两句古人对“时光”有感的句子。细雨潇潇欲晓天,半床花雨伴书眠。,朦胧正作思乡梦,隔院棋声落枕边。,五更起坐自温经,还似书声静夜听。,......

溪上对欧闲上一句(韦应物 答李瀚)

写出两句古人对“时光”有感的句子

细雨潇潇欲晓天,半床花雨伴书眠。
朦胧正作思乡梦,隔院棋声落枕边。

五更起坐自温经,还似书声静夜听。
梵唱自矜能仿佛,老僧本色是优伶。

鸟语初晴深院静,花香小树绮帘疏。
天开图画山为架,地如琅缳屋满书。

几家茅屋护疏篱,红树参差映碧溪。
更有幽人读书处,夕阳深巷板桥西。

门外市声三日雨,廉前风色一床书。

开卷古人都在眼,闭门晴雨不关心。

岂易片言清积牍,还留一息理残书。

人原是俗非因吏,仕岂能优且读书。

黄金散尽为读书,满架琳琅百不如。

五湖烟水三江月,一叶蓬窗数卷书。

老屋三间傍水滨,摊书却喜绝尘嚣。

隐几垂帘似坐禅,遗愁聊复阅残编。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书册埋头何日了,不如抛却去寻春。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乐土。

有书真富贵,无事小神仙。

一日不读书,如作负心事。
作者:逍遥散人 回复日期:2001-5-17 14:21:58
晕~~~~

哪来的这么多的长句啊?

费心找了,和尚。
作者:慧远 回复日期:2001-5-17 14:24:35
哈哈,我非常喜欢这样爱书的句子,阅读时随手记下一些,与爱书的朋友共赏:)
作者:孱弱的手指 回复日期:2001-5-17 15:16:13
三更有梦书当枕。。。。。。。。
作者:季米 回复日期:2001-5-搜趣网17 15:27:52
我的签名: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作者:阿金 回复日期:2001-5-17 16:04:52
用搜索功能可以一下搜索一大堆出来。
作者:阿金 回复日期:2001-5-17 16:09:30
经用程序统计,4万多首全唐诗中有3817首有“书”字!
作者:沙漫天 回复日期:2001-5-18 20:45:56
呵呵~阿金真是淘气!
作者:云-在-青-天 回复日期:2001-5-18 22:30:52
加两句。
得好友来如对月,有奇书读胜看花。
好友恨难终日对,异书喜是故人藏。
作者:青瓷儿 回复日期:2001-5-18 23:04:18
看着就想起了笠翁的那段:予最爱旧书中有“手倦抛书午梦长”一句。手书而眠,意不在睡,抛书而寝,刚又意不在书。
实在让人玩味不已。
作者:云-在-青-天 回复日期:2001-5-20 22:40:59
Rubaiyat of Omar Khayyam:
Here with a Loaf of Bread beneath the Bough,

A Flask of Wine, a Book of Verse--and Thou

Beside me singing in the Wilderness--

And Wilderness is Paradise enow.
作者:寒秋梦醒 回复日期:2001-10-8 23:11:02
"手倦抛书午梦长"我也喜欢这句,喜欢那种闲情

~~~~~~~~梦香情痴话红楼~~~~~~~~~~~~ 天涯别院书话红楼欢迎您
作者:青杏 回复日期:2001-10-9 0:14:32
尤金.奥尼尔的啊荒野就是取名于上面的那首小诗啊, 喜欢!

咦咦 说起那个家伙, 他的书我竟然一本也没有, 即使非常喜欢.
作者:Seefried 回复日期:2001-10-9 11:31:39
三更有梦书当枕。。。。。。。。

千里怀人月在峰 ! ! ! ! ! ! !

数月前曾送赠这诗句给一位好朋友, 她现正在考专业试, 希望她马到功成!
作者:天上火 回复日期:2001-10-9 12:16://www.souquanme.com05
朦胧正作思乡梦,隔院棋声落枕边.
这是何等的闲情逸致呀!
天上火
作者:锦瑟无端端 回复日期:2001-10-9 23:06:07
锦瑟也喜欢这一句:
“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并且总是想当然的以为,午梦醒来之后,就该“闲看儿童捉柳花”了吧。
作者:锦瑟无端端 回复日期:2001-10-9 23:12:37
再贴一个: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这种心境,读什么都不重要罢。

对了,与周易有关的还有一句:
“林中观易罢,溪上对欧闲”。
舒服啊!
作者:ayue 回复日期:2001-10-10 20:28:03

清幽
作者:鸿鹄昕儿 回复日期:2001-10-10 20:33:38
还不错
作者:月妩 回复日期:2001-10-10 21:26:44
喜欢
作者:有风来游 回复日期:2001-10-10 22:46:13
添一句清人的对联,--把卷将冰释,观心月更明.
作者:柳如是风 回复日期:2002-11-24 6:13:47
翻起来,请大家续一续吧!
作者:青杏 回复日期:2002-11-24 9:15:40
我最喜欢的帖子之一啊!
作者:青鸟12345 回复日期:2002-11-24 13:09:40
添一联:对佳诗文如挚友,有好湖山即故乡。

作者:有风来游 回复日期:2001-10-10 22:46:13
添一句清人的对联,--把卷将冰释,观心月更明.

应是:把卷冰将释,观心月更明 罢?
作者:蔓延的葬礼 回复日期:2002-11-24 13:22:22
回复:作者:青鸟12345 回复日期:2002-11-24 13:09:40
添一联:对佳诗文如挚友,有好湖山即故乡。

作者:有风来游 回复日期:2001-10-10 22:46:13
添一句清人的对联,--把卷将冰释,观心月更明.

应是:把卷冰将释,观心月更明 罢?
意在意,不在句,将冰释可解,冰将释亦可解。你落俗了!
作者:花怒 回复日期:2002-11-24 14:39:18
寂寂寥寥杨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只记住这个残句:)
作者:小银鱼 回复日期:2002-11-24 14:59:28
我很喜欢清人顾文宁的<<曝书有感>>:
玄蝉噪熏风,嘒嘒庭前木。晴窗白昼长,赤日盛炎熇。不暇傲羲皇,且抱残编曝。芸馥当风散,衣鱼随手扑。破损感年深,校阅怜毫秃。不惜倾囊购,不辞胝手录。夸人未全贫,堆床尚连屋。世缘已渐忘。爱此犹骨肉。身后无可授,生前不能读。展看三太息,将入阿谁目。有聚应有散,此理筹之熟。自笑尚忘疲,检点乃归椟。
曲折写尽旧时读书人的爱书情结。
还有陈老莲的<<京邸除夕书示三表叔>>也很好:
黄鸡碧酒拥寒炉,湖海相逢度岁除。但愿明年吉祥事,各人多读数行书。
作者:侠盗楚留香 回复日期:2002-11-24 15:22:39
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

作者:漫经心 回复日期:2005-5-13 01:50搜趣网:57
突然想起曾经有这么张帖子,直接点慧远的名字,果然就是!
究竟是这帖子好呢还是偶记忆力好。。。忽忽~
作者:心丽 回复日期:2005-5-13 9:01:40
漫卷诗书喜欲狂:)

作者:慧远 回复日期:2005-5-13 9:20:10
漫经心MM的记忆力果然好!四年前的老贴了,呵呵!

作者:夏韵 回复日期:2005-5-13 15:50:34
书似青山常乱叠,灯如红豆最相思.

轻拈竹露临唐帖,细嚼梅花读汉书.

书有未观皆可读,事已经过不再提.

作者:虞兮虞兮 回复日期:2005-5-13 22:29:14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作者:shidi 回复日期:2005-5-14 9:34:01
续一诗:
结庐林下寺,不出动经年。
草阁连僧院,山厨共石泉。
方庭无履迹,龛壁有灯烟。
束发惊白头,删诗到几篇?

作者:木马刘家 回复日期:2008-1-21 18:46:53
老贴重出江湖,谁敢比我骨……

作者:携锄手 回复日期:2008-1-21 20:58:38
雪夜闭门读禁书

作者:携锄手 回复日期:2008-1-21 21:29:27
还有一个感慨的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邻种树书
作者:涌庐 回复日期:2008-1-22 1:07:16
以诗书为知己,集古今之大观。
作者:mse984 回复日期:2008-1-23 0:59:10
好贴,标记!
作者:美和 回复日期:2008-1-23 14:46:31
收了
作者:micleyyl 回复日期:2008-1-28 16:30:50
大好时光浪费了,以前怎么从未对语言感兴趣呢!!!
作者:YuJiaJun 回复日期:2008-1-28 21:15:44
好帖,收存.
作者:七水三 回复日期:2008-1-28 22:39:28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半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闲来垂钓碧溪上一句引用了什么的典故

闲来垂钓碧溪上一句引用了什么的典故

“闲来垂钓碧溪上”一句引用的典故是: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后得到文王重用。

出自唐代李白《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垂钓碧溪”:用吕尚故事。传说吕尙未遇周文王时,曾在渭水的蟠溪上钓鱼。

“乘舟梦日”:用伊尹故事。传说伊尹在受商汤聘用前忽然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不久,伊尹果然受到商汤的聘用。诗人用这两个故事表示自己对前途充满了信心。

《行路难》作于天宝三年,李白遭受谗毁而被排挤出长安时写的。诗中抒写了他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愤激情绪;但仍盼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的乐观豪迈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译文:

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 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 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 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象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 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 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 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扩展资料

《行路难三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三首诗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后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在思想上既不愿同流合污又不愿独善一身的矛盾。

正是这种无法解决的矛盾所激起的感情波涛使组诗气象非凡。诗中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跃式的思维,以及高昂的气势,又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而成为后人广为传诵的千古名篇。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他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

《唐宋诗醇》以为《行路难三首》皆天宝三载(744年)离开长安时所作,詹锳《李白诗文系年》、裴斐《太白乐府举隅》从之。郁贤皓《李白集》以为前两首作于开元十九年(731年)前后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名无成而归之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行路难


闲适恬淡的诗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中秋节月亮古代写景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
中秋节月亮李白写景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中秋节月亮亲情思乡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中秋节月亮亲情思念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中秋节思乡月亮父母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
中秋节成长月亮想念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孟浩然
中秋节思乡月亮古风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
中秋节亲情感情写景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李白
中秋节月亮生活
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
——元好问
中秋节秋天月亮抒情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李白
中秋节月亮秋天抒情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孟浩然
中秋节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白居易
中秋节伤感古风古典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
中秋节写景李白月亮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杜甫
中秋节月亮江南杜甫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
中秋节月亮离别励志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李白
中秋节秋天李白月亮
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
中秋节江南月亮李白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苏轼
中秋节秋天写景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白居易
中秋节江南

描写“气定神闲”的诗句有哪些?

1、寥寥人境外,闲坐听春禽。——《苏氏别业》唐祖咏

【解释】:寂寥的幽境仿佛是世外桃源,闲听春鸟声能慰藉你的愁肠。

2、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江村即事》唐司空曙

【解释】:垂钓归来,却懒得把缆绳系上,任渔船随风飘荡;而此时残月已经西沉,正好安然入睡。

3、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独坐敬亭山》唐李白

【解释】: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

4、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题鹤林寺僧舍》唐李涉

【解释】:在游览寺院的时候,无意中与一位高僧闲聊了很久,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

5、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谒金门风乍起》唐冯延巳

【解释】:闲来无事,在花间小径里逗引池中的鸳鸯,随手折下杏花蕊把它轻轻揉碎。

桃花尽日随流水的意思!

  是张旭那个吗?
  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
  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何处边?
  诗词释译
  【注解】
  1、桃花溪:在今湖南省桃源县西南。
  2、飞桥:高桥。
  3、石矶:河流中露出的石堆。
  4、洞:指《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找到的洞口。
  【韵译】
  隐隐看见一座长桥,被野烟隔断;
  在石屿的西畔,借问打渔的小船。
  桃花随着流水,终日地漂流不尽;
  桃花源洞口,在清溪的哪段哪边?
  诗词赏析
  这是借陶潜《桃花源记》的意境而写的写景诗。诗由远外落笔,写山谷深幽,迷
  离恍惚,隔烟朦胧,其境若仙。然后镜头移近,写桃花流水,渔舟轻泛,问讯渔人,
  寻找桃源。诗的构思婉曲,意境若画,有景有情,趣味深远。蘅塘退士批注:“四句
  抵得一篇《桃花源记》。”这话不无道理。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飞桥”忽隐忽现,似有似无;“野烟”袅袅娜娜,缠缠绵绵。静止的桥,在飘逸的烟中,如虹般临空而飞;浮动的烟,在静默的桥上,似幔样悬空而挂。荒山野谷,动态的物与静态的景交织一体,相映成趣。远山的朦胧,近水的清澈,一下子使诗人恍若走进一个虚幻的世界 。于是,诗人便觉得自己站在了那晋代的古老的石矶旁,那在溪水中轻摇着渔船的渔父,仿佛就是那“缘溪行”的武陵渔人。于是,那“问”字便脱口而出。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满眼的粉红,在幽幽的溪水里艳艳地流淌,诗人也便自然而然地联想起那“林尽水源”,仿佛透着光亮的“洞”,这洞,一直通向那世外的桃源,可这洞又在哪里,渔人不可能知道,诗人也不会知道。然而,就是这一问,透露出的是诗人理想境界渺茫难求的怅惘
  【介绍】
  桃花溪:水名,今湖南省桃源县西南有桃源洞,洞北有桃花溪。
  桃花溪在湖南桃源县桃源山下。溪岸多桃林,暮cHrxmG春时节,落英缤纷,溪水流霞。相传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是以这里为背景的。张旭描写的桃花溪,虽然不一定是指这里,但却暗用其意境。此诗构思婉曲,情趣深远,画意甚浓。
  “隐隐飞桥隔野烟”,起笔就引人入胜:深山野谷,云烟缭绕;透过云烟望去,那横跨山溪之上的长桥,忽隐忽现,似有似无,恍若在虚空里飞腾。这境界多么幽深、神秘,令人朦朦胧胧,如入仙境。在这里,静止的桥和浮动的野烟相映成趣:野烟使桥化静为动,虚无缥缈,临空而飞;桥使野烟化动为静,宛如垂挂一道轻纱帏幔。隔着这帏幔看桥,使人格外感到一种朦胧美。“隔”字,使这两种景物交相映衬,溶成一个艺术整体;“隔”字还暗示出诗人是在远观,若是站在桥边,就不会有“隔”的感觉了。
  下面画近景。近处,水中露出嶙峋岩石,如岛如屿(石矶);那飘流着片片落花的溪上,有渔船在轻摇,景色清幽明丽。“石矶西畔问渔船”,一个“问”字,诗人也自入画图之中了,使我们从这幅山水画中,既见山水之容光,又见人物之情态。诗人伫立在古老的石矶旁,望着溪上飘流不尽的桃花瓣和渔船出神,恍惚间,他似乎把眼前的渔人当作当年曾经进入桃花源中的武陵渔人。“问渔船”三字,逼真地表现出这种心驰神往的情态。他问得天真有趣:“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他似乎真的认为这“随流长”的桃花瓣是由桃花源流出来的,因而由桃花而联想起进入桃源之洞。这洞究竟在桃花溪的什么地方呢?这句问讯渔人的话,深深表达出诗人向往世外桃源的急切心情。然而桃花源本是虚构的,诗人当然也知道渔人无可奉答,他是明知故问,这也隐约地透露出诗人感到理想境界渺茫难求的怅惘心情。诗到此戛然止笔,而末句提出的问题却引起人们种种美妙的遐想。诗人的画笔,玲珑剔透,由远而近,由实及虚,不断地变换角度,展现景物;但又不作繁腻的描写,淡淡几笔,略露轮廓,情蓄景中,趣在墨外,就象一幅写意画,清远含蓄,耐人寻味。
  【评析】:
  ��这是借陶潜《桃花源记》的意境而写的写景诗。诗由远外落笔,写山谷深幽,迷离恍惚,隔烟朦胧,其境若仙。然后镜头移近,写桃花流水,渔舟轻泛,问讯渔人,寻找桃源。诗的构思婉曲,意境若画,有景有情,趣味深远。蘅塘退士批注:“四句抵得一篇《桃花源记》。”这话不无道理。桃花溪在湖南桃源县桃源山下。溪岸多桃林,暮春时节,落英缤纷,溪水流霞。相传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是以这里为背景的。张旭描写的桃花溪,虽然不一定是指这里,但却暗用其意境。此诗构思婉曲,情趣深远,画意甚浓。
  “隐隐飞桥隔野烟”,起笔就引人入胜:深山野谷,云烟缭绕;透过云烟望去,那横跨山溪之上的长桥,忽隐忽现,似有似无,恍若在虚空里飞腾。这境界多么幽深、神秘,令人朦朦胧胧,如入仙境。在这里,静止的桥和浮动的野烟相映成趣:野烟使桥化静为动,虚无飘渺,临空而飞;桥使野烟化动为静,宛如垂挂一道轻纱帏幔。隔着这帏幔看桥,使人格外感到一种朦胧美。“隔”字,使这两种景物交相映衬,溶成一个艺术整体:“隔”字还暗示出诗人是在远观,若是站在桥边,就不会有“隔”的感觉了。
  下面画近景。近处,水中露出嶙峋岩石,如岛如屿(石矶);那飘流着片片落花的溪上,有渔船在轻摇,景色清幽明丽。“石矶西畔问渔船”,一个“问”字,诗人也自入画图之中了,使我们从这幅山水画中,既见山水之容光,又见人物之情态。诗人伫立在古老的石矶旁,望着溪上飘流不尽的桃花瓣和渔船出神,恍惚间,他似乎把眼前的渔人当作当年曾经进入桃花源中的武陵渔人。“问渔船”三字,逼真地表现出这种心驰神往的情态。他问得天真有趣:“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他似乎真的认为这“随流长”的桃花瓣是由桃花源流出来的,因而由桃花而联想起进入桃源之洞。这洞究竟在桃花溪的什么地方呢?这句问讯渔人的话,深深表达出诗人向往世外桃源的急切心情。然而桃花源本是虚构的,诗人当然也知道渔人无可奉答,他是明知故问,这也隐约地透露出诗人感到理想境界渺茫难求的怅惘心情。诗到此戛然止笔,而末句提出的问题却引起人们种种美妙的遐想。诗人的画笔,玲珑剔透,由远而近,由实及虚,不断地变换角度,展现景物;但又不作繁腻的描写,淡淡几笔,略露轮廓,情蓄景中,趣在墨外,就象一幅写意画,清远含蓄,耐人寻味。
  【作者】
  张旭(生卒年不详),字伯高,苏州人曾任常熟县尉。唐代大书法家。以草书而闻名。唐朝文宗皇帝曾向全国发出了一道罕见的诏书:李白的诗歌、张旭的草书、斐旻的剑舞可成为天下的“三绝”。
  诏书一到洛阳城,顿时轰动了那些饱学之士。他们纷纷向张旭道喜,庆贺他以卓绝的努力夺得了最高奖誉。张旭作揖一一致谢,并设宴款待洛阳名流。席上,有人提议张旭谈谈草书到“绝”的秘诀,张旭推辞不过,谦虚的说:“各位见笑了,我自知浅陋,皇上奖掖,收之有愧。说到秘诀,无非在‘用心’两字。”
  张旭沉吟片刻,他油然想起杜少陵曾写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一诗,便说:“少陵曾对公孙www.souquanme.com大娘的剑器舞写过一首诗,其中四句‘烈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想必诸位是知道的。在邺县,我有幸见过公孙大娘的舞姿,每次看时,都引起我的联想:她将左手挥过去,我就立即触到这次姿态像个什么字;她跳跃起来旋转,我想草书中的‘使转’笔锋的驰骋应如此罢!她那整个起舞的姿态音容,给我一个全面的草书结构的启发。”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笔下的张旭,活脱脱的展现在我们眼前,他的神采一直为世人所倾倒。
  张旭,字伯高,一字季明,吴郡(江苏苏州)人。初仕为常熟尉,后官至金吾长史,人称“张长史”。其母陆氏为初唐书家陆柬之的侄女,即虞世南的外孙女。陆氏世代以书传业,有称于史。张旭为人洒脱不羁,豁达大度,卓尔不群,才华横溢,学识渊博。与李白、贺知章相友善,杜甫将他三人列入“饮中八仙”。是一位极有个性的草书大家,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后落笔成书,甚至以头发蘸墨书写,故又有“张颠”的雅称。后怀素继承和发展了其笔法,也以草书得名,并称“颠张醉素”。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又工诗,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号称“吴中四士”。
  张旭的书法,始化于张芝、二王一路,以草书成就最高。他自己以继承“二王”传统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张芝草书之艺,创造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狂草来,其状惊世骇俗。相传他见公主与担夫争道,又闻鼓吹而得笔法之意;在河南邺县时爱看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并因此而得草书之神。颜真卿曾两度辞官向他请教笔法。张旭是一位纯粹的艺术家,他把满腔情感倾注在点画之间,旁若无人,如醉如痴,如癫如狂。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中赞之:“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这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对艺术的执着的真实写照。难怪后人论及唐人书法,对欧、虞、褚、颜、柳、素等均有褒贬,唯对张旭无不赞叹不已,这是艺术史上绝无仅有的。
  传世书迹有《肚痛帖》、《古诗四帖》等。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