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娄之妻有言后一句(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

不戚戚于贫贱的上一句上一句?赞曰:黔娄之妻有言,原文如下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

金娄之妻有言后一句(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

不戚戚于贫贱的上一句

上一句?赞曰:黔娄之妻有言
原文如下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文言文解释

《义犬啄》 《涉务》 《千日酒》 《五柳先生传》 《教子》 《种竹之方》 《阳子之宋》 《朝三暮四》 《杞人忧天》 《高山流水》 《顾左右言他》 《一傅众咻》 《陈番立志》 《匡衡穿壁》 《望洋兴叹》 《韩娥善歌》 《黄公好谦卑》 《买注还珠》 《赵襄王学御》 《卫人迎新妇》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长安何如日远》 《床头捉刀人》 《刘伶病酒》 《雪夜访戴》 《千里之马》 《齐欲伐魏》 《猫犬》 《赵襄子饮酒》 《赵威后闷齐使》 《李牧传》
《涉务》
士君子的处世,贵在能够有益於事物,不能光是高谈阔论,左琴右书,君主给他俸禄官位啊!国家使用人材,大体不外六个方面:一是朝廷的臣子,用他能通晓治理国家的体制纲要,经纶博雅;二是文史的臣子,用他能撰写典章,不忘古先;三是军旅的臣子,用他能决斯有谋,强干习事;四是藩屏的臣於,用他能熟悉风俗,廉洁爱民;五是使命的臣子,用他能随机应变,不辱君命;六是兴造的臣子,用他能考核工程节省费用,多出主意:这都是勤奋学习、认真工作的人所能办到的。只是人的秉性各有短长,怎可以强求这六个方面都做好呢?只要对这些都通晓大意,而做好其中的一个方面,也就无所惭愧了。
我见到世上的文学之士,评议古今,好似指掌一般非常熟悉,等有所试用,多数不能胜任。处在累代太平之世,不知道有丧乱之祸;身在朝廷之上,不知道有战阵之急;保有俸禄供给,不知道有耕稼之苦;纵肆吏民头上,不知道有劳役之勤:这样就很难应付时世和处理政务了。晋朝南渡,对士族优待宽容,因此江南冠带中有才干的,就擢开到尚书分,仆以下尚 书郎、中书舍人以上,执掌机要。其馀只懂得点文义 的多数迂诞浮华,不会处理世务,有了点小过错,又舍不得杖责,因而把他们放在清高的位置上,来给他们护短。至於那些台阁令史、主办监帅、诸王签省,都对工作通晓熟练,能按需要完成任务,纵使流露出小人的情态,还可以鞭打监督,所以多被委任使用,这是在用他们的长处。人往往不能自量,世上都在抱怨梁武帝父子喜欢小人而疏远士大夫,这也就像眼睛不能看到眼睫毛了。
梁朝的士大夫,都崇尚著宽衣,系阔腰带,戴大帽子,穿高跟木屐,出门就乘车代步,进门就有人伺候,城里城外,见不著骑马的士大失。宣城工萧大器很喜欢南朝学者周弘正,送给他一匹果下马,他常骑著这匹马。朝廷上下都认为他放纵旷达,不拘礼俗。如果是尚书郎骑马,就会遭到弹劾。到了侯景之乱的时候,士大夫们一个个都是细皮嫩南的,不能承受步行的辛苦,体质虚弱,又不能经受寒冷或酷热。在变乱中坐著等死的人,往往是由於这个原因。建康令王复,性情温文尔雅,从未骑过马,一看见马嘶鸣跳跃,就惊慌害怕,他对人说道:“这是老虎,为什么叫马呢?”当时的风气竟然颓废到这种程度。
古人深刻体验务农的艰辛,这是为了使人珍惜粮食,重视农业劳动。民以食为天,没有食物,人们就无法生存,三天不吃饭的话,父子之间就没有力气互相问候。粮食要经过耕种、锄草、收割、储存、春打、扬场等好几道工序,才能放存粮仓,怎么可以轻视农业而重视商业呢?江南朝廷里的官员,随著晋朝的复兴,南渡过江,流落他乡,到现在也经历了八九代了。这些官员从来没有人从事农业生产,而是完全依靠俸禄供养。如果他们有田产,也是随意交给年轻的仆役耕种,从没见过别人挖一块泥土,插一次秧,不知何时播种,何时收获,又怎能懂得其他事务呢?因此,他们做官就不识世务,治家就不办产业,这都是养尊处优带来的危害
千 日 酒
狄 希, 中 山 人 也。 能 造 千 日 酒, 饮 之 千 日 醉。 时 有 州 人 姓 刘, 名 玄 石, 好 饮 洒, 往 求 之。 希 曰: “ 我 酒 发 来 未 定, 不 敢 饮 君。” 石 曰: “纵 未 熟, 且 与 一 杯, 得 否?” 希 闻 此 语, 不 免 饮 之。 复 索 曰: “美 哉! 可 更 与 之。” 希 日: “且 归, 别 日 当 来, 只 此 一 杯, 可 眠 千 日 也。” 石 别, 似 有 怍 色。 至 家, 醉 死。 家 人 不 之 疑, 哭 而 葬 之。
经 三 年, 希 曰: “玄 石 必 应 酒 醒, 宜 往 问 之。” 既 往 石 家, 语 曰: “石 在 家 否?” 家 人 皆 怪 之, 曰: “玄 石 亡 来, 服 以 阕 矣(1)。” 希 惊 曰: “酒 之 美 矣, 而 致 敬 眠 千 日, 今 合 醒 矣。” 乃 命 其 家 人, 凿 冢 破 棺 看 之, 冢 上 汗 气 彻 天, 遂 命 发 冢。 方 见 开 目 张 口, 引 声 而 言 曰: “快 哉, 醉 我 也。” 因 问 希 曰: “尔 作 何 物 也, 令 我 一 杯 大 醉, 今 日 方 醒? 日 高 几 许?” 墓 上 人 皆 笑 之。 彼 石 酒 气 冲 入 鼻 中, 亦 各 酩 卧 三 月。
干 宝 《搜 神 记》
(1) 服 以 阕 矣: 服: 丧 服, 阕: 终 了。 旧 时 丧 礼 规 定, 父 母 死 后 守 尸 三 年, 期 满 除 服。
翻译:
狄希是中山人。能造一种千日酒,喝了之后要醉一千天。当时有个人姓刘,名玄石,喜欢喝酒,到狄希那儿求酒。狄希说:“我的酒还没做好,不敢给你喝。”刘玄石说:“就算没有熟,给我一杯,不行吗?”狄希听他这么说,不能再推辞,给他喝了。刘玄石又想要,说:“真好!再给我一点。”狄希说:“你先回去,他日再来,就是这一杯,可以让你睡一千天了。”刘玄石告辞了, 到家以后,醉得像死了一样。家人没有怀疑,哭着把他埋葬了。
三年过去了,狄希说:“玄石肯定酒醒了,应该去问问看。”于是到石家,说:“玄石在家吗?”家人都觉得奇观,说道:“玄石已经死了,丧服都除掉了。”狄希惊讶的说到:“我的酒很好,可以让人睡一千天,现在应该醒了。”于是让他的家人凿开坟墓打开棺材看看。到了坟墓,坟墓上汗气冲天,于是叫把坟墓打开。这才看见刘玄石睁开眼睛,张开嘴巴,大声说到:“真高兴啊,我醉了。”问狄希:“你做的什么东西,让我一杯就大醉,今天才醒?现在什么时间了?”在墓上的人都笑了。那时酒气冲入人的鼻子里人,也都睡了三个月。
这是〈搜神记〉里的一篇文章,这是一部记录古代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故事的小说集,大部分故事带有迷信成分,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思想感情.
这篇文章的夸张成份是很明显的,说狄希的酿酒水平很高,具体的含义,我实在是看不出来了....
《五柳先生传》
原文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shì)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zhé)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céng)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dān)瓢屡空。晏(yàn)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qián)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极其言兹若人之俦(chóu)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yúoiVJJJRAXY)?葛天氏之民欤(yú)?
[编辑本段]译文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贪图荣华富贵。他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有嗜酒的天性,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旧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摆了酒叫他来喝。他一来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从这话看来,他该是五柳先生一类人吧?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他大概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统治下的百姓吧?”
《教子》
对不起 没找到
《种竹之方》
对不起 没找到
《阳子之宋》
【原文】阳子之宋,宿于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阳子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 (《庄子山木》)
【翻译】杨朱到宋国去,住在旅店里。旅店主人有两个妾,其中一个美丽,一个丑陋。但是主人却看中丑陋的,轻视美丽的。阳朱问他缘故,旅店主人回答说:“那个美丽//www.souquanme.com的自以为美丽而骄傲,所以我不认为她美;那个丑的自认为丑陋而恭顺,所以我不认为她丑。”杨朱说:“弟子们记住!品德高尚而又不自以为贤明的人,到哪里去能不受尊重呢?”
【寓意】做人要品德高尚而又不自以为贤明这才对。恃才而骄傲被人轻视,贤德而谦虚受人喜爱。
《朝三暮四》
朝三暮四
--------------------------------------------------------------------------------
08/14/2003/15:32 华夏经纬网
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他在家中的院子里养了许多猴子。日子一久,这个老人和猴子竟然能沟通讲话了。
这个老人每天早晚都分别给每只猴子四颗栗子。几年之后,老人的经济越来越不充裕了,而猴子的数目却越来越多,所以他就想把每天的栗子由八颗改为七颗,于是他就和猴子们商量说:“从今天开始,我每天早上给你们三颗粟子,晚上还是照常给你们四颗栗子,不知道你们同不同意?”
猴子们听了,都认为早上怎么少了一个?于是一个个就开始吱吱大叫,而且还到处跳来跳去,好像非常不愿意似的。
老人一看到这个情形,连忙改口说:“那么我早上给你们四颗,晚上再给你们三颗,这样该可以了吧?”
猴子们听了,以为早上的粟子已经由三个变成四个,跟以前一样,就高兴地在地上翻滚起来。

《杞人忧天》
【原文】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①,身亡所寄②,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③,因往晓④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⑤。若屈伸呼吸⑥,终日在天中行止⑦,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⑧?日、月、星、不当坠邪⑨?”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⑩,亦不能有所中伤(11)。”其人曰:“奈地坏何(12)?”晓者曰:“地,积块耳(13),充塞四虚(14),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15)?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16),晓之者亦舍然大喜。——《列 子》
[编辑本段]【注释】

①崩坠——崩塌,坠落。
②身亡所寄——没有地方存身。亡,同“无”。寄,依附,依托。
③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
④晓——开导。
⑤无处无气——没有一处没有气。
⑥若——你。屈伸——身体四肢的活动。
⑦终日在天中行止——整天在天空气体里活动。行止,行动和停留。
⑧果——果然,果真。
⑨日月星宿(xiù)不当坠耶——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星宿,泛指星辰。
⑩只使——即使。
(11)中伤——打中击伤。
(12)奈地坏何——那地坏了(又)怎么办呢?
(13)地积块耳——大地是土块堆积成的罢了。
(14)四虚——四方。
(15)躇(chú)步跐(cí)蹈——泛指人的站立行走。躇,立。步,走。跐,踩。蹈,踏。
(16)舍然——释然,放心的样子。
杞国有一个人,整天吃不好饭,睡不着觉,满脸忧愁的神色。
他的一个朋友为他担忧,关切地问:“你有什么忧愁的事吗?”
这个人叹了口气说:“唉!我担心天会突然塌下来,地会突然陷下去,我的身体到哪里去躲藏呢?”
他的朋友就开导他说:“天,不过是一团气积聚起来的,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你伸展身体、俯仰、呼吸,每时每刻都在天中活动,你 为什么还担忧天会塌下来呢?”
这个人又说:“这天如果真的是一团气积聚起来的,那天上的日月星辰,不是都要掉下来了吗?”
他的朋友又劝导说:“日月星辰,只是那一团气体中有光耀的一部分,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人的。”
这个人又追问:“那么,地陷了,人又怎么办呢?”
他的朋友又说:“地,也不过是堆积起来的土块,它塞满了四面八方所有空虚的地方,没有一个地方没有土块,你跨步、跳跃,每时每 刻都在地上活动,为什么还要担忧地会陷下去呢?”
这个人听后,放心下来,高兴极了。开导他的人也放心下来,高兴极了。
《高山流水》
对不起 没找到
《顾左右言他》
《一傅众咻》
原文:
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
译文:
孟子对戴不胜说:“你希望你的君王贤明吗?我明白告诉你。这里有位楚国官员,希望他的儿子会说齐国话,那么,找齐国人来教呢,还是找楚国人来教呢?”载不胜回答道:“找齐国人来教。”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来教他,很多楚国人干扰他,即使每天鞭打他要他说齐国话,也是不可能的。假如带他在庄、岳闹市区住上几年,即使每天鞭打他要他说楚国话,也是不可能的。你说薛居州是个很好的人,让他住在王宫中。//www.souquanme.com如果在王宫里,年龄大的、年龄小的、地位低的、地位高的都是如薛居州那样的好人,那么君王同谁做不好的事呢?如果在王宫里,年龄大的、年龄小的、地位低的、地位高的都不是象薛居州那样的好人,那么君王同谁去做好事呢?一个薛居州,又能把宋王怎么样呢?”
《陈番立志》
原文:番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之志,甚奇之。
翻译:陈番十五岁的时候,曾经悠闲地待在一间居室当中,但是院子却是荒芜肮脏的。他父亲的朋友、同郡的薛勤来等候陈番,对他说:“你为什么不洒一洒水、打扫一下来接待宾客呢?”陈番说:“大丈夫处世,应当打扫天下,为什么要打扫一间居室呢?”薛勤(由此)知道陈番有雄视天下的志向,并感到很惊奇。
《匡衡穿壁》
【原文】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译文】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感叹匡衡的求学精神,刻苦态度。
《望洋兴叹》
[编辑本段]原文:
秋水时至(应时而至,即按时令到来。)百川灌河(指黄河),泾流之大,两涘(读音si四声,两岸)渚(读音zhu一声,水中的沙洲)崖(高岸)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改变)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兴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有见识的人)。”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翻译
秋天洪水的时令到来,千百条河川都奔注入黄河,大水一直浩瀚地流去,遥望两岸洲渚崖石之间,辨不清牛马的外形。于是乎,河伯(黄河之神)便欣然自喜,以为天下所有的美景全都在自己这里了。他顺着水流向东走,到了北海(今为渤海)。他向东遥望,看不见水流的尽头。于是,河伯才改变了他的神态,茫然地抬头对北海若(北海之神)感慨地说:“俗语说:‘自以为知道很多道理,没人能赶上自已了。’这正是说我呀。而且,我还曾经听说过有人贬低仲尼的学识,轻视伯夷的节义,开始我不相信。现在我看到你的浩瀚无穷,如果我不到你的门下,那是多么危险,我将会永远被有见识的人讥笑了。” 北海若说:“井底的蛙,不能跟它谈海之大,因为它被狭小的生活环境所局限;夏天的虫,不能跟它谈冬天的冰,因为它受到气候时令的限制;知识浅陋的曲士,不能跟他谈大道理,因为他被拘束于狭隘的教育。现在你走出了水崖河岸,看到了浩大的海,才知道你的鄙陋,你才可以同我谈论大道理了。天下所有的水,没有比海更大的了,千百条川流都归注到大海,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停止而不溢出;从尾闾流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流尽而又不空;无论春天或秋天,大海总没有变化;无论干旱水涝,大海永远没有感觉。这就是大海胜过江河水流之处,海水不能以容量来计算,但我从来没有以此自夸,我自以为形体同于天地,气魄受于阴阳,我在天地之间,好象太山上的一块小石,一株小树,正自感到渺小,又怎么会因此自大呢。请你想想四海在天地之内,不就象一小块石头浸在大湖里吗?整个中国在四海之内,不是象太仓中的一粒细米吗?世上的物类数以万计,人只是万物之一。九州之大,住了许多人,生长了许多谷物粮食,通行着许多舟船车马,人也只是其中之一。人与万物比较起来搜趣网,不是象马身上的一根毛吗?古代三王五帝所要继承和争取的,讲仁义的儒者所担忧的,讲任劳的墨家所努力的,都是这些东西。可是伯夷却为了节义之名而辞让不受,仲尼为了显示多知博闻而讲个不停,这是他们在自我夸耀,不是象你刚才自夸其水之大一样吗?”
《韩娥善歌》
从前,韩国有位歌唱家名叫韩娥,要到位于东方的齐国去,不想在半路上就断了钱粮,从而使基本生活都发生了困难。为了度过这一难关,她在经过齐国都城西边的雍门时,便用卖唱来换取食物。韩娥唱起歌来,情感是相当投入的,以至在她离开了这个地方以后,她那美妙绝伦的余音还仿佛在城门的梁柱之间缭绕,竟至三日不绝于耳;凡是聆听过韩娥歌唱的人,都还沉浸在她所营造的艺术氛围之中,好像她并没有离开一样。
有一天,韩娥来到一家旅店投宿时,店小二狗眼看人,见她穷愁潦倒,便当众羞辱她。韩娥为此伤心至极,禁不住拖着长音痛哭不已。她那哭声弥漫开去,竟使得方圆一里之内的人们,无论男女老幼都为之动容,大家泪眼相向,愁眉不展,人人都难过得三天吃不下饭。
后来,韩娥难以安身,便离开了这家旅店。人们发现之后,急急忙忙分头去追赶她,将她请回来,再为劳苦大众纵情高歌一曲。韩娥的热情演唱,又引得一里之内的老人和小孩个个欢呼雀跃,鼓掌助兴,大家忘情地沉浸在欢乐之中,将以往的许多人生悲苦都一扫而光。为了感谢韩娥给他们带来的欢乐,大家送给韩娥许多财物和礼品,使她满载而归。后来,雍门的人就经常唱韩娥唱的那几支歌,天长日久,雍门的人就越来越喜欢唱歌了。
韩娥的故事说明:真正的艺术家,应当扎根于人民大众之中,与大众共悲欢,成为他们忠实的代言人
[编辑本段]原文
出 处 :《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过逆旅,逆旅人辱之,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跃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赂发之.
《黄公好谦卑》
齐有黄公者,好谦卑.有二女,皆国色.以其美也,常谦辞毁之,以为 丑恶.丑恶之名远布,年过而一国无聘者...卫有鳏夫,时冒娶之,果国色.然后曰:"黄公好谦,故毁其子不姝美." 于是争礼之,亦国色也. 国色实也,丑恶名
齐国有位黄公,喜欢谦虚。他有两个女儿,都是全国少有的美女,由于她们很美,黄公就常用谦辞贬低她们,说是丑陋不堪。丑陋的名声传得很远,以致她们过了适宜的婚龄而全国没有人来聘娶。
卫国有位鳏夫,冒失的把他的一个女儿娶去,是绝色佳人,以后逢人就说:“黄公喜欢谦虚,有意贬低女儿,故意说她们长得不美。”
于是人们争着送礼求婚,把另一个娶去,同样是个漂亮无比的美人。
国色天香是实,丑恶是名,这是违名而得实了。
《买注还珠》
《赵襄王学御》
翻译
战国赵襄王向王子期学习驾车技术,没多久就要跟王子期比赛。赛时,他三次改换马匹而三次都落在王子期后边。襄王说:“你教我驾车的技术,一定留着一手,没有完全教给我。”王子期回答道:“我已经把技术全都教给您了,只是您在使用的时候有毛病。不管驾驶什么车辆,最最重要的是,马套上辕,要跟车辆配合稳妥;人赶着马,注意力要放在人的指引与马的奔跑相协调上,然后,才可以加快速度,跑得很远。现在,你在我后面,一心只想追上我;你在我前面,又怕我追了上来。其实。驾驭(引导)马匹长途竞争,不跑在前面,便是落在后面。而你的在前在后,注意力全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顾得上与马匹的奔跑协调一致吗?这就是你落在后边的原因了。”
意义:
赵襄王同王子期赛车,在三次的比赛中,都没有超过王子期。赵襄王的逞强好胜,能够青出于蓝胜于蓝,当然值得赞誉。问题在于青之能够胜于蓝,需要在老师的教导下,悉心向学,并且下一番工夫,勤学苦练,才能做到。赵襄王跟王子期学御,时间不长,就要求跟老师比赛,姑且不谈技术掌握得如何,单就驾车的基本要领还摸不着边。这种急于求胜求成的做法,实在是学习之大敌。水到才能渠成,水还到不了,便要求渠成,要求发挥作用,是绝难办成的。赵襄王学御之事,无疑是极好的启示。

初中文言文翻译

五柳先生传
原文: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shì)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zhé)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zēng)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dān)瓢屡空,晏(yān)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chóu)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yū)?葛天氏之民欤(yū)?
译文:
 第一种: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连饭都忘了吃。他有嗜酒的天性,因为家里穷,所以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有这种嗜好,有时摆了酒叫他来喝。他一来就要把酒喝光,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很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然自若,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了自己的一生。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从这句话看,他应该是五柳先生这类人吧?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他大概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吧?
  第二种:
  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和字。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因而就以“五柳”为号。性情闲静,说话不多,不羡慕名利。好读书,不钻牛角尖;每有会意之处,便高兴得忘了吃饭。好喝酒,可惜家境贫穷不能常常得到。亲戚或老朋友知道他这样,有时就准备了酒邀请他来喝。他只要一去总是喝光,约定必醉方休,要去就去要留就留,从不掩饰自己的感情。家里四壁空荡荡的,挡不住风雨也遮不住太阳。短短的粗麻布衣服破破烂烂的,缝缀补绽着;常常没有吃的没有喝的,但心里很坦然。常写文章娱乐自己,显示了自己的志趣。得失完全忘怀了,并坚守这原则直到死去。
赞曰:黔娄的妻子有这样的话: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她就是说这一类人吧!醉酒赋诗,以娱乐自己的心志。是无怀氏之民吗?是葛天氏之民吗?
注释:
〔1〕何许:何处,哪里。
  〔2〕不详:不知道。详,详细地知道。
  〔3〕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因,因此;以为,以之为。焉,语气助词,相当与“矣”。号,别号。
  〔4) 荣利:荣誉,利禄。
  〔5〕不求甚解:指对所读的书只求理解含义,不执着于对一字一句的解释。甚:过分的。
  〔6〕会意:指对书中的意义有所领会。
  (7)性:人的本性。
  (8)嗜:爱好,喜欢。
  (9)亲旧:亲戚朋友。亲,亲戚。旧,这里指旧交、旧友,老朋友。
  (10) 如此: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11)或:有时。
  (12)置酒:准备酒。
  (13)招之:邀请他。
  (14)造饮辄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造,往、到,到……去。辄,就;尽,指喝完。
  〔15〕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希望。
  〔16〕曾不吝情去留:意思是五柳先生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曾不,竟不。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预期。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去,离开。
  〔17〕环堵(dǔ)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环堵,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萧然:冷落、空旷的样子。
  〔18〕短褐(hè)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上了补丁。短褐,用粗麻布衣做成的短上衣。穿结,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
  (19)晏(yàn)如:安然自乐的样子。晏,平静,安逸。如,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20)箪(dān)瓢屡空:形容贫困,难以吃饱。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瓢,饮水用具。屡空,经常是空的。
  〔21〕自娱:使自己欢娱。
  (22) 忘怀:不放在心上,忘记。
  (23)自终:自己过完一生。终,终了,结束。
  (24)赞:古人常用于传记体文章的结尾处,表示作传人对传主的评论。
  〔21〕黔(qián前)娄:春秋时鲁国人,无意仕进,屡次辞去诸侯聘请。他死后,曾子前去吊丧,黔娄的妻子称赞黔娄“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搜趣网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忻忻于富贵。求仁而得仁,求义而得义。”
  〔22〕戚戚:忧虑的样子。
  〔23〕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24〕极其言:推究她所说的话。兹:此。指五柳先生。若人 。
  (25) 极:推究。
  (26)兹:代词,此,指五柳先生。
  (27)若人:这样的人,指黔娄。
  (28)俦:类。
  (29) 衔觞:口衔酒杯,指饮酒。觞,酒杯
  (30)以乐其志:来使自己的情志得到欢乐。乐,使……快乐。志,心意,志向。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