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落子规歇下一句是什么(月落子规啼下一句)

月落子规啼下一句杨花落尽子规啼的下一句是闻道龙标过五溪,出自唐代诗人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全文如下: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月落子规歇下一句是什么(月落子规啼下一句)

月落子规啼下一句

杨花落尽子规啼的下一句是闻道龙标过五溪,出自唐代诗人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全文如下: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这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大概作于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

月落子规歇,满庭山杏花是什么意思

您好,
在五、七言绝句中 ,五绝较为近古 ;前人论五绝,也每以“调古”为上乘。温庭筠这首五绝,却和崇尚真切、浑朴、古澹的“调古”之作截然有别。它的意境和风格都更接近于词,甚至不妨说它就是一种词化的小诗。
  碧磵驿所在不详,据次句可知,是和诗人怀想的“楚国”相隔遥远的一所山间驿舍。www.souquanme.com诗中所写的,全是清晨梦醒以后瞬间的情思。
  首句写旅宿者清晨刚醒时恍忽迷离的情景。乍醒时,思绪还停驻在刚刚消逝的梦境中,仿佛还在继续着昨晚的残梦。在www.souquanme.com恍忽迷离中,看到孤灯荧荧,明灭摇曳,更增添了这种恍若梦中的感觉。“残梦”,正点题内“晓”字,并且透出一种迷惘的意绪。不用“孤灯”而用“香灯”这种绮丽的字面,固然与诗人的爱作绮语有关,但在这里,似有暗示梦境的内容性质的意味 ,且与全诗柔婉的格调取得统一 。“ 香灯”与 “残梦”之间,间一“伴”字,不仅透露出旅宿者的孤孑无伴,而且将夜梦时间无形地延长了,使读者从“伴残梦”的瞬间自然联想到整个梦魂萦绕、孤灯相伴的长夜。
  次句忽然宕开,写到 “楚国在天涯”,似乎跳跃 很大。实际上这一句并非一般的叙述语,而是刚醒来的旅人此刻心中所想,而这种联想又和夜来的梦境有密切关系。原来旅人夜来梦魂萦绕的地方就是远隔天涯的“楚国 ”。而一觉醒来,惟见空室孤灯,顿悟此 身仍在山驿 ,“楚国”仍远在天涯 ,不觉怅惘若失。
  这真是山驿梦回楚国远了。温庭筠是太原人,但在江南日久,俨然以“楚国”为故乡。这首诗正是抒写怀楚之情。
  “月落子规歇,满庭山杏花 。”三、四两句,又 由心之所系的天涯故国 ,转回到碧磵驿的眼前景物: 月亮已经落下去 ,“啼夜月,愁空山”的子规也停歇 了凄清的鸣叫声;在晓色朦胧中,驿舍的庭院正开满了繁茂的山杏花 。这两句情寓景中,写得非常含蓄。 子规鸟又叫思归、催归 ,鸣声有如“不如归去”。尤 其是在空山月夜,啼声更显得凄清。这里说“月落子规歇”,正暗透出昨夜一夕,诗人夜宿山驿 ,在子规 的哀鸣声中翻动着羁愁归思的情景。这时,子规之声终于停止,一直为搜趣网它所牵引的归思也稍有收束,心境略趋平静。就在这种情境下,诗人忽然瞥见满庭盛开的山杏花,心中若有所触。全诗也就在这但书即目所见与若有所感中悠然收住 。对这景物所引起的感触、 联想和记忆 ,则不着一字 ,任凭读者去想象。这境界是美的 ,但似乎带有一点寂寞和忧伤 。其中蕴含着一种愁思稍趋平静时目遇美好景物而引起的淡淡喜悦,又好象在欣喜中仍不免有身处异乡的陌生感和孤孑感。碧磵驿此刻已经是山杏盛开,远隔天涯的“楚国 ”,想必是满目春色、繁花似锦。诗人当日目接神 遇之际,其感受与联想可能本来就是浑沦一片,不甚分明,因此落之于纸,也就和盘托出,不加点醒,构成一种朦胧淡远的境界。这种表现手法,在温词中运用得常//www.souquanme.com普遍而且成功,象《菩萨蛮》词的“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雨后却斜阳 ,杏花零落香”等句,都是显例。对比之下,可以发现“月落子规歇,满庭山杏花”两句,无论意境、情调、语言和表现手法,都与词非常接近。
  这首诗几乎通篇写景(第二句从抒情主人公心中所想的角度去理解 ,也是写景,而非叙事),没有直 搜趣网接抒情的句子,也没有多少叙事成分。图景与图景之间没有关联过渡,似续似断,中间的空白比一般的诗要大得多。语言则比一般的诗要柔婉绮丽,这些,都更接近词的作风。温庭筠的小诗近词,倒主要不是表明词对诗的影响,而是反映出诗向词演化的迹象。
希望能帮到您,望采纳!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