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心最重要的前一句是什么(佛教里的发心是什么意思)

发心是什么意思?发心,读音为fā,xīn,是一个佛教词汇。指的是直心,深心,大悲心。修行人忘失菩提心,轻则懈怠废弛,重则道心全退,大乘学人不能片......

发心最重要的前一句是什么(佛教里的发心是什么意思)

发心是什么意思?

发心,读音为fā xīn,是一个佛教词汇。指的是直心,深心,大悲心。修行人忘失菩提心,轻则懈怠废弛,重则道心全退,大乘学人不能片刻离开菩提心。

三心

△菩提心包括三心:

(1)直心。正念真如法,与真如本体相应,不与外界相应。反闻闻自性谓之直心,是菩提心的根本。

(2)深心。欢喜修行一切善行,戒律是善行之一,属自利的善行,切实修学,搜趣网自生欢喜。

(3)大悲心。是利益一切众生之心,自利利他。

扩展资料:

《发心》为九十高龄的梦参老和尚2007年2月至2008年6月于北京、台北、香港和五台山四地所作开示的记录,开示的内容分别为“浅谈发菩提心”、“谈修行”和“念佛法门修学次第”等。

面对对修行存有各种疑问的修学者,梦老一再强调发心的重要,他认为发心有三个过程:首先是发菩提心,也就是厌离世间的心;然后发大悲心,也就是救度众生的心。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发心

佛教里的发心是什么意思

黄念祖居士---出离心、慈悲心、菩提心

第一、出离心。此心虽比后两者浅近,但它是首要的。常说:高明容易解脱难。要能透脱人世间种种缠缚(妻儿子女、功名富贵、生活享受),谈谈容易,做到很难。甚至有的出家人,虽然摆脱了世间的家庭眷属,名誉地位,可是内心仍夹杂着自己想当佛教领袖、众生导师。于是大占山头,大收徒众,重用亲信,宗派相争,生活享受如同富翁,这与释尊舍皇位离王宫,林间度夜,托钵乞食,真是鲜明对比。所以世间这些难舍之物,都像癌细胞,是万万不能发展的。所以首先要对这些难舍的东西能舍,不再留恋。出离心不是消极厌世,恰恰相反,这是真正的大雄心。为了积极救世,就须轻装上阵。自己还在昏睡,焉能唤醒别人的酣梦?更切己的是留恋世间,正是最严重的执着,那么你的镜子就擦不干净了。首先要有一个wlEVthZf出离心,这是个最根本的。

第二、慈悲心。佛为什么要出家?首先看到生物互相吞食,你吃我我吃你,这样来维持生命。众生非常苦哇!因之发心求道救度,这是慈悲心。在人世之间我们也看到多少灾难,多少苦痛。非洲的灾情,两伊的战争,多少血泪呀。怎么能无动于衷?这种同情与救度的心就是慈悲心。佛菩萨看一切众生与自身如同一体,这就是同体大悲呀。佛看一切众生如同佛的独子,这是大慈悲心,是我们学佛的根本。《华严经》说:“诸//www.souquanme.com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所以不管佛教哪一宗,都必须从慈悲心出发。修罗都有本领,所欠缺的就只是慈悲心。所以你没有慈悲心去修练,总之是盲修瞎练,成为阿修罗而后已。密宗《毗卢遮那经》也说:“大悲为根”,第一句话就是要从大悲心出发,可见显教密宗同一根本。有人看见密宗金刚像很厉害,令人生畏,而不知这是极度的慈悲。就跟父母要管小孩子一样,他要生气,要教导,甚至责打孩子,都是为了要教好他们,并不是要伤害孩子,就是这样,都是大悲为根。如果没有慈悲心,只是去修气,不管修什么练什么,最后都要成为魔的眷属。

第三、菩提心。觉悟的心。《毗卢遮那经》在“大悲为根”之下,紧接着便是“菩提为因”。菩提的意思就是觉悟,也就是佛。一切事从因得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所以种菩提就得菩提,种佛就得佛。“菩提为因”就等于是说,咱们现在播种,你种了一个佛的种子,将来它就要结出佛的果。所以说“大悲为根,菩提为因。”这同《华严》说:“因菩提心成等正觉”完全是一味的。菩提心简单地说,就是大悲大愿大智慧相结合的心。《华严》说,这三个像是一盏油灯的三个方面,灯油、灯炷与灯光,缺一不可。而关键是灯光,不发光的灯有什么用?灯的光譬喻大智慧。我们看到本来是佛的众生,因为妄想执着,不能觉悟,冤冤枉枉的在轮回之中受种种苦,所以要救度,这是悲心广大。众生不尽,誓不成佛,这就是大愿。大智慧呢?那就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正如《金刚经》:终日度生而终日无所度。这样的大悲大愿大智慧相结合的心,就是菩提心。我们要发起菩提心来,我们能发起这个心,初发心时,便成正觉。如果学佛还没有发菩提心,或者曾经发过,但又忘掉了。《华严》教导我们:“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这句经文应该引起学佛的人的深切注意!离开了菩提心,纵使修种种善法,也是为魔服务。这都是真语实语,佛不会吓唬我们。


发心与行为哪个更重要

发心与行为哪个更重要
行为无对错,关键看是否愿意承担;发心亦无对错,关键是能否明白为什么发心?所求何抑或无所求?
有一个词,叫“伪善”,这个词一般被认为是贬义词,大约是批判一个人发心和行为不一致,不是为了帮助别人(付出),而是为了获得名誉(索取),才去做善事,这样就是怀着“私心”,不是奉献,就不是真正的善,所以只能被称为“伪善”。如果一个人的行为被定义为伪善,那么他的这个行为往往是很难被人接受的。
然而,事实上,一个人的发心和TA做的事,是不相同的两回事,但人们(包括以前的自己)往往容易将其混为一谈,甚至只追究发心,仅因为发心“不是善意”而排斥TA行为在这个社会中的意义。譬如,某个名声不太好的“暴发户”,为了名誉,而去大批量捐款,最后获得了政府颁发的“慈善达人”称号。对于这种行为,往往会被公认定义为“伪善”。
但我认为,他的发心和他实际捐款了这个行为是两回事,所以这两回事各自有自己的因果。他捐款了就是捐款了,这笔款项用于帮助那些在困难中的人,他就能积累功德,以后他会得到被别人帮助的果报,但同时,他的发心也会给他带来因果,就像他不是为了真正帮助别人而做,所以过程中他感受不到“手有余香”的味道,反而处在执着的紧绷之中,为名誉而喜忧,这种喜忧就像一种纯粹刺激性的条件反射,有名誉-喜-没名誉-忧- 有名誉-喜-没名誉-忧......,这样的状态很程序化,是不?
还有,小说、电影、电视里面经常有这样的情节:某A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而帮助某B,结果某B感激涕零,最后为了报答某A,而牺牲颇多,令某A感动不已,但某A却不能享受这种回报,因为他认为自己不值得,并不是真心的帮某B,这就是果报吧。
假设我跟一个人起了争执,我能感受到对方确实对我怀有强烈的“不轨”(目的是想控制我,或者只是把我当做一个工具,目的是想炫耀他多么的明理)意图,而且他说的话,分析的理,往往令我无话可说不能反驳,这个时候,我根本已经失去理智了,而全部否定了这个人以及他的建议,为了强调我的正确性,我甚至会依据他的建议反其道而行之,最后导致一个失败的结局。我不能分辨清楚,对方的意图,和他说的道理,是两回事,即便是恶意(控制),也不影响他的分析,他的道理的正确性,我可以把他的意图,和他的道理分开对待。
以前,最开始,我完全纠结在一个人发心对我的意义里,而完全忽略他的行为对我的意义(后来才理解到,这实际属于一种对自我的防御。以前最郁闷的莫过于每当我下一个重要决定,跟闺蜜诉说的时候,她总是以关心的口气替我担忧,这让我很反感,我觉得她把她的恐惧投射到我身上,她的关心是假的,她并不关心真正的我,而关心的是她自己面对我的处境时,她自己的恐惧迷茫,因而那个时候,我也无法感受到她愿意倾听我愿意搭理我这个行为对我的意义,即便她可能不理解,但实际上,她除了不理解外,其余都是支持,当时的我在另一个层面感受到了这份支持,但却未上升到意识层面),这种纠结实际让我很紧绷。后来,看雪漠的博文,里面有劝人在行为上向善的意味。以前啊,我总认为,行为上向善是没用的,发心不到,于己的提升无任何帮助,是在白费功夫,反而助己误入盲目(别人说善好,就去做善事,而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追求“善”的执着之中,所以,当我觉得帮助别人很勉强的时候,实在不愿意去帮助别人,我把持的原则是不主动害人。
但是,看到雪漠的文章,我触动了,感到内心松了一口气,因为以前看到别人向我求助,而我坚持“如果感到为难就不帮”时,其实还是对“不去帮助对方”放不下,而今,让我不帮对方的理由(帮助他于己内心的提升无益,实际上,这还是在执着,在“自私”,在计较回报,计较利益得失,我以为不是真心的帮助,我就得不到好报,所以还不如不做)已经开始松动,即我开始慢慢意识到:只要我做了,就有相应的反馈,做好事,就有好报。
慢慢地,我理解到,发心和行为是不相干的两回事,发心完全是个人化的,呈现的完全是个人的意义,而行为,却是社会化的,既有个人意义的部分,但更多的,倾向于社会意义。因为自己的一个行为,会给别人给环境带来影响,这种影响力是由外人根据他们自己的感受而评价的,我们感受到自己行为的意义,更多体现在“我们对别人有影响,别人把他们受到的影响表达出来,反馈给我们”的这个反馈上,这种反馈或者是别人会帮助我,感激我,怒斥我等等,或者是公众行为,获得什么奖励称号啥的。
但是,我们接收到这种反馈,并没有完成我们行为的全部意义。更深层的意义在于:我们对反馈还可以再赋义!面对别人对我们的评价或以实际行动表达他们因我们的行为而产生的情绪,或大善人,或伪善,或感激,或怒骂,或诬陷,或帮助,我们自己的态度可以不卑不亢,也可以大喜大忧。就像的白隐禅师的传说一样:
著名的白隐禅师住在日本的一个小镇。人们很崇敬他,很多人向他学习灵性的教导。有一次他隔壁邻居十几岁的女儿怀孕了。她父母愤怒地责问孩子的父亲是谁,女孩最后招认说是白隐禅师。盛怒之下,她的父母冲进白隐禅师家,大声叱责禅师,说他们的女儿已经承认他就是孩子的父亲。禅师回答道:“是这样的吗?”丑闻传遍了小镇和各地,禅师的名誉扫地。但这并没有困扰他。没有人再来拜见他了,他还是如如不动。当孩子生下来的时候,父母把孩子带去给白隐禅师,“你是孩子的父亲,所以你抚养他。”于是禅师就以爱心照顾这名婴儿。一年过去了,孩子的母亲痛悔地向父母坦承,孩子真正的父亲是在肉店工作的年轻人。她的父母深感不安地去见禅师,道歉并请求原谅。“我们真的很抱歉。我们来把孩子接回去。我们的女儿承认你不是孩子的父亲。”“是这样的吗?”当禅师把孩子交还的时候,也只说了这么一句。
当然,这个过程就完全是个人化的//www.souquanme.com人,跟别人无关。一个人内在的提升,个人意义和社会意义两者须www.souquanme.com同时提升。
这种感觉,好像是行为是包裹在一个更深层次的内在世界里面的。发心-行为-结果-对结果的反应,这个过程,发心是完全属于内在世界的,行为和结果是外在的,然而,对这个行为和结果更深层次的解读,却依然还是内在的。行为和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好像仅仅起了一个刺激,或者说缘起的作用,丰富了内在世界。就好像,人的内在世界是一片广袤的海洋,而人的行为和结果,只是海洋中的浪花而已。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