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泯造句子(消灭的消可组什么词)

消灭的消可组什么词1、消息造句:我把消息告诉她之后,她惊骇得睁大了眼睛盯着我。解释:<轻>(1)关于人或事物情况的报道。(2)音信:杳无~。2、......

消泯造句子(消灭的消可组什么词)

消灭的消可组什么词

1、消息
造句:我把消息告诉她之后,她惊骇得睁大了眼睛盯着我。
解释:<轻>(1)关于人或事物情况的报道。(2)音信:杳无~。
2、消渴
造句:本课题将对消渴肾病肝肾阴虚兼瘀毒证的发病机理及中医药治疗进行临床及实验研究。属于中医内科消渴病研究领域。
解释:中医指喝水喝得特别多,小便也特别多的病,包括糖尿病、尿崩症等。
3、对消
造句:研究了一种改进的多级并行干扰对消算法?部分干扰对消算法(P-PIC),该算法在不增加算法复杂度的情况下能有效地提高算法性能。
解释:互相抵消。
4、消火栓
造句:消防时,因消火栓出水量大,管网压力下降到P1以下某个压力值P4时,启动主消防水泵供给满足消防要求的用水量和压力。
解释:消防用水的管道上的一种装置,有出水口和水门,供救火时接水龙带用。
5、消失
造句:这种复杂性不是一种偏差,也不是随愿望而消失东西:它是新的现实,一个我们必须面对东西。
解释:(事物)逐渐减少以至没有。
6、消极
造句:你可能在外表上看起来很漂亮,但如果你是一个内心消极的人,或者你对他人不尊重,抑或你对他人没有一点同情心,那么这将必定会使你的美貌大打折扣。
解释:(1)否定的;反面的;阻碍发展的(跟‘积极’相对,多用于抽象事物):~言论|~影响|~因素。(2)不求进取的;削沉(跟‘积极’相对):~态度|~情绪。
7、消化酶
造句:但是胰腺这个形如鱼状的消化腺负责分泌消化酶和胰岛素以及其他一些激素,这些物质都和人体从食物转化能量紧密相关。
解释:对食物中的淀粉、脂肪、蛋白质等具有消化作用的酶,例如唾液中的酶,先把天然淀粉变成可溶性淀粉,然后变成多糖物质,最后分解成麦芽糖。
8、消化管
造句:用三种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凝集素?WGA、SBA和PNA观察人及大小鼠的消化管各段中凝集素结合部位的分布。
解释:人和动物体内具有消化功能的管道。分为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等段。人的消化管长约九米。
9、消毒
造句:不安全注射操作方面的数据表明,在全世界,反复使用未经消毒的针管和针头进行注射的比率高达40%,而且在某些国家该比例可高达70%。
解释:(1)用物理方法或化学药品杀死致病的微生物:病房已经消过毒了。(2)清除流毒。
10、消耗热
造句:本文设计了一种用于计量一定采暖期内用户消耗热量的智能低功耗无磁热量表。
解释:发热的一种类型,患者在一昼夜中体温有很大的变动,早晨体温接近正常或比正常体温低,下午或晚上发高烧,体温可达40℃以上。败血症和严重的肺结核常有这种症状。
11、消化系统
造句:我们吃喝的东西都被消化系统分解,然后营养物质和葡萄糖被释放出来通过薄膜过滤进入到血液循环中,接着再以不同形式进入到细胞中。
解释:人或动物体内由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及唾液腺、肝和胰等消化腺组成的系统,作用是消化食物吸收养料。
12、消沉
造句:我回忆起家人的感觉??在“消沉”这个陌生的敌人面前变得无望,他让我的父亲背信了他的信仰,离我们越来越远。
解释:情绪低落:意志~。
13、消费资料
造句:居住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住房作为人民生活的基本消费资料,是实现安居乐业、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解释:见〖生活资料〗。
14、消受
造句:但正如沃尔玛连锁公司(Wal-MartStores)所认识到的,中国的食品安全和政治风险可能令它难以消受。
解释:(1)享受(多用于否定):~不了。(2)忍受;禁(jīn)受。
15、取消
造句:这个测试的内容是,如果你的航班被取消,你就会困在机场和这个家伙或者那个女孩儿在一起呆三个小时,你会对此事感到多么高兴?
解释:使原有的制度、规章、资格、权利等失去效力:~资格|~不合理的规章制度。
16、消除
造句:我在此处再重提这个话题并不只是因为它通过消除分支而提高了效率,而且因为如果使用得当,它稍后可帮助您更好地实现指令调度。
解释:使不存在;除去(不利的事物):~疾病|~隐患|~隔阂。
17、消长
造句:由于太阳活动的正常消长变化没能完全符合我们过去预计的周期,最近几年许多人太阳内部动态活动的课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解释:减少和增长:力量的~。
18、消逝
造句:但是直到她将要消逝,当她的眼睛将要失去神采,她看着我,用尽她最后的力气,告诉我,儿子,做出一项选择是很难的,从这件事中学到点什么吧。
解释:消失:火车的隆隆声慢慢~了|一抹残霞渐渐在天边~。
19、消遣
造句:如果这些思考看上去太复杂,那么还有一种娱乐性较强的消遣方式,就是寻找一种语言中已经消失,或者特有的词。
解释:用自己感觉愉快的事来度过空闲时间;消闲解闷。
20、消夏
造句:我们开车去了卢玛宏村(Lourmarin),1987年,我们在那里消夏。记得那年,女儿们和我们还在一起,她们还没有做母亲。
解释:用消遣的方式过夏天。
21、消耗
造句:在某些情况下,当我们消耗精力时,我们实际上能从中得到更多的精力,而我们花费时间时,我们会对生活敞开更多时间,这两个概念从本质上来讲是矛盾的。
解释:2音信(多见于早期白话)。
22、消磨
造句:难道我们把日程向那些一起消磨时间可以能到好处的人,我们所爱的人,社交圈里的人公开,只是让那些人为我们制定日程,而我们所要做的只是“表现出来”?
解释:(1)使意志、精力等逐渐消失:~志气。(2)度过(时间,多指虚度):~岁月。
23、消化
造句:吞并过程中小星系的核是最难“消化”的,可以说:恒星都通过它们的引力牢牢地绑在星系的核上,所以更大的星系很难完全将它们吸引过去。
解释:(1)食物在人或动物体内,经过物理和化学作用而变为能够溶解于水并可以被机体吸收的养料。(2)比喻理解、吸收所学的知识:一次讲得太多,学生~不了。
24、消耗
造句:在某些情况下,当我们消耗精力时,我们实际上能从中得到更多的精力,而我们花费时间时,我们会对生活敞开更多时间,这两个概念从本质上来讲是矛盾的。
解释:2音信(多见于早期白话)。
25、只消
造句:没有多久,我听见门闩响,凯瑟琳飞奔上楼,上气不接下气,心慌意乱,兴奋得不知该怎么表现她的欢喜了:的确,只消看她的脸,你反而要猜疑将有什么大难临头似的。
解释:只需要。
26、撤消
造句:当流程在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或发生异常情况时,可以使用错误处理程序撤消发生错误的范围中的部分工作或未成功完成的工作。
解释:取消:~处分|~职务。
27、消亡
造句:欧元不管有多少欧元消亡的议论,也不管希腊和西班牙及意大利存在多少问题,这个货币幸存下来,它所代表的经济联盟也幸存下来。
解释:消失;灭亡:全世界实现了共产主义社会,国家就~了。
28、消防
造句:当月9日,我再次回到马萨诸塞州的伍斯特,参加为六名因公殉职的消防队员举办的葬礼。1998年8月那些不开心的日子,我就是选择在这里度过的。
解释:救火和防火:~队|~设备。
29、消灭
造句:世界狂犬病日的使命是使人们更好地认识人类和动物狂犬病的影响,其简易的预防办法,以及如何通过在动物贮主中防治该病来消灭人间病例。
解释:(1)消失;灭亡:许多古生物早已经~了。(2)使消灭;除掉(敌对的或有害的人或事物):~蚊蝇|~一切敢于入侵之敌|彻底~剥削和贫困。
30、消气
造句:梅婧姐,如果你记恨我的行为,请你想一想,那些付出了辛勤汗水,却没有得到丝毫报酬,正在忍饥挨饿的民工们,也许您能消消气。
解释:平息怒气。
31、消闲
造句:如果父母是嬉皮士,那就如自己喜欢的那样(但也不要太随意??无论父母多消闲,运动裤和睡衣通常都不是一个好主意)。
解释:消磨空闲的时间。
32、吃不消
造句:如果你立即投身于寻找职业的行列中,你面试时就会有一个消极的态度,并且说一些毁谤旧老板的话,这会带给你很大风险,其中任何一种行为都会使你吃不消。
解释:不能支持;支持不住;受不了:爬这么高的山,老同志身体怕~|这文章写得又长又难懂,真让看的人~。
33、消融
造句:夏季,海上冰雪消融,没有冰面作为平台,它们就无法捕食它们最主要的食物来源-海豹,所以,它们几乎不吃什麽东西,禁食直到秋季冰块再次成型。
解释:(冰、雪)融化。
34、消瘦
造句:并没有确切的数据显示有多少人患有神经性厌食症和暴食症。罹患这两种疾病最明显的症状分别是急剧消瘦,以及无节制的暴食以致肥胖。
解释:(身体)变瘦。
35、消散
造句:我的看法,是资源使用的竞争一定要受到约束,人类才可以生存,因为没有约束的竞争必然带来的租值消散,会灭绝人类。
解释:(烟雾、气味、热力以及抽象事物)消失:雾渐渐~了|睡了一觉,疲劳完全~了。
36、消防队
造句:BGAN非常适合于外国通信记者、士兵、旅行者、海员、危机管理机构、警察、消防队、突发事件服务以及其他安全服务机构。
解释:防火和救火的组织。
37、消耗战
造句:我们必须牢记,就像伊拉克一样,阿富汗不是一场经典的消耗战??它是一场反游击战争,而且它不能仅仅依靠军事手段来取得胜利。
解释:(1)逐渐消耗敌人力量的作战。(2)给敌人以消耗而自己也付出一定代价的得不偿失或相当的作战。
38、不消
造句:不消说,相识的人数,是随了年龄而增加的,一个人年龄越大,走过的地方,当过的职务越多,相识的人理该越增加了。
解释:<方>不需要;不用:~说|~一会儿工夫,这个消息就传开了。
39、消退
造句:而随着这个大胡子怪物的死,美国人意识到的或许不是他们不用太过恐惧,而是他们一直害怕的,本拉登背后的力量,在很久以前就开始消退了。
解释:减退;逐渐消失:太阳偏西,暑热略略~|笑容渐渐~了。
40、消解
造句:告诉你一个小窍门:万一你发现自己从一架梯子底下穿了过去,你可以选择倒退回去,或者食指交叉直到遇见一只狗,这样就能消解厄运。
解释:消释。
41、消费
造句:小说家和代理人给出了他们对这个设备的想法,谈论了它,如果可能,对读者在书籍上的消费方式的影响。
解释:为了生产和生活需要而消耗物质财富。
42、消食
造句:由于黑茶是全发酵茶,在发酵过程中形成了黑茶独有的有益微生物,这些微生物能够很有效的消食去腻和分解脂肪。
解释:(~儿)帮助消化。
43、消化腺
造句:但是胰腺这个形如鱼状的消化腺负责分泌消化酶和胰岛素以及其他一些激素,这些物质都和人体从食物转化能量紧密相关。
解释:分泌消化液的腺体。有的位于消化管壁以外,由导管与消化管相通,如唾液腺、胰腺、肝脏等。有的位于消化管壁,如胃腺、肠腺等,其分泌物直接流入胃肠。
44、打消
造句:但是今年春天,欧洲的债务危机、监管不确定性,高盛面临民事欺诈控告,以及所谓的闪光崩溃,都打消了投资者和管理层的信心。
解释:消除(用于抽象的事物):~顾虑|这个念头趁早~。
45、抵消
造句:但是,来自太阳的潮汐效应可能会把这种安全性抵消。太阳的潮汐效应或多或少类似于月球产生的潮汐现象,会吸引地球向内移动,所以地球也可能会被太阳吞没。
解释:两种事物的作用因相反而互相消除:这两种药可别同时吃,否则药力就~了。
46、消费品
造句:尽管这种禁令从没被重视,最后往往取消,对最高利率的限制却始终存在,从1974年的消费品信用贷款一直到今天在美国大部分地区和世界各地。
解释:供消费的物品,通常指人们日常生活中需要的物品。
47、消溶
造句:人影恍然,灯光在波中飘荡,泛出爱的鳞光来,那是一种美丽的生命情结,将温馨投入杯中,慢慢消溶在风花雪月的心情故事中。
解释:同〖消融〗。
48、消石灰
造句:降温后的烟气在烟道中与消石灰、反应助剂等反应,使烟气中的有害气体被除去,然后通过布袋除尘器而被除去;
解释:见〖熟石灰〗。
49、消停
造句:商店、咖啡厅再次打开大门,营业到深夜。庆祝的枪声已经消停,以前被称之为绿色广场的的黎波里烈士广场召开了一场又一场音乐会。
解释:<轻><方>(1)安静;安稳:过~日子|还没住~就走了。(2)停止;歇:姐妹俩纺线不~。
50、消费合作社
造句:近代农民工福利状况不佳,衣食住行用等基本生活设施缺乏,不过消费合作社作为一项福利设施,对农民工应对物价上涨、改善物质待遇不无小补。
解释:消费者的组织,成批购买商品,零卖给社员。
51、消极防御
造句:据我所知,任何一本有价值的军事书,任何一个比较聪明的军事家,而且无论古今中外,无论战略战术,没有不反对消极防御的。
解释:又称专守防御或单纯防御。指单纯阻挡敌人的进攻,处处设防,分兵把口。是被动挨打的防御。
52、烟消云散
造句:他说,如果他在这个节骨眼上离开参议院,我们通过医疗保健改革提案的机会将烟消云散,这会对美国人民、参加再选的民主党人和我的总统职位带来不利影响。
典故:象烟云消散一样。比喻事物消失得干干净净。
53、香消玉殒
造句:但是,一个小时后在医院的候诊室,医生告诉他们父子她在送来的路上已经香消玉殒。
典故:比喻美丽的女子死亡。
54、云消雾散
造句:此后我再想要率性耍小脾性的时分,我要想向您为我支出的一切,我的那些缺乏道的小率性也就云消雾散了,反而感应深深的惭愧和自责。
典故:象烟云消散一样。比喻事物消失得干干净净。
【所有组词列表】:化消、合消、消亡、消隐、消释、消融、消息、消缩、消陨、消场、消疏、消衰、消的、消毁、消洒、消沮、消削、消复、消停、消消、消功、消夏、消愁、消去、消平、消折、消倒、消颓、消取、消流、消遣、消索、消仆、消淹、阴消、消慝、消歇、消澌、消暑、消元、消遥、消靡、消越、消禳、消泮、消弭、消煞、消撒、消算、消液、消损、支消、注消、消阻、消荡、消灭、消气、消食、消毒、消伏、消泄、消瘦、消落、消长、肉消、浮消、顿消、对消、含消、勾消、长消、不消、病消、打消、三消、消肿、消防、消声、消条、消却、消殄、消散、消耗、消屈、消逝、消烂、消魂、消蚀、消乏、消没、消除、消豁、消惫、消褪、消闲、未消、折消、只消、铸消、隐消、玉消、消委、消破、消夷、消渺、消闷、消受、消忧、消溶、消涨、消御、夜消、消疾、消瘠、消弥、消症、消退、消石、消弃、消匿、消沈、消夜、消纳、消烁、消隳、消泽、消售、消磨、消涣、消详、消杀、消泯、摇消、消帐、消极、消糜、消熊、消敛、消坏、消承、消瘅、消沉、消铄、消渴、消凝、消光、消导、消摩、消梨、消失、消尽、消沦、消日、消灾、消溃、消炼、消路、消任、消酒、消减、消缴、消中、消花、淹消、消解、消摇、消得、消单、消患、消化、消黯、消藏、消变、削消、消费、消差、消废、冰消、白消、溶消、消涸、何消、花消、火消、抵消、道消、撤消、内消、芒消、开消、取消、潜消、朴消、缴消、魂消、消兵、消不的、闲消消、不消得、不消说、吃得消、吃勿消、消化腺、消耗战、消费税、消炎片、消寒会、消化腔、消石灰、消音器、消梨花、消寒图、消遣品、无消说、消化道、消夜果、消胀酒、消化酶、吃不消、消不得、散消摇、低消耗、含消梨、高消费、马牙消、消夜图、消黎花、消肠酒、消费者、消费品、好消息、寒心消志、香消玉碎、消愁解闷、消费信贷、消费倾向、消愁释愦、消极修辞、消声匿迹、消去反应、烟消火灭、杳无消息、玉碎香消、与时消息、云消雨散、云消雾散、消消闲闲、消声灭迹、潜消默化、气消胆夺、魄散魂消、进退消息、家道消乏、涣然冰消、耳消耳息、胆丧魂消、翠消红减、散闷消愁、冰消云散、冰消雪释、冰消雾散、冰消瓦解、冰消气化、黯然魂消、黯晦消沉、消极怠工、消化不良、消声匿影、消患未形、消费资料、消费基金、消除异己、文园消渴、日出冰消、浸微浸消、金鸡消息、进退消长、烟消云散、寻消问息、烟消雾散、雨消云散、玉减香消、香消玉损、消消停停、消磨岁月、消遥自在、一笔勾消、小道消息、消息盈冲、消极应付、消息灵通、香消玉减、消息盈虚、香消玉殒、消化系统、神灭形消、瓦解冰消、枉物难消、积毁消骨、鸿消鲤息、火灭烟消、东窗消息、滴水难消、超前消费、冰消冻释、冰消冻解、魂消胆丧、魂消魄散、魂消魄夺、魂消魄丧、涣若冰消、魄消魂散、梦断魂消、九九消寒图、小康型消费、消费心理学、消费者心理、细胞外消化、消费者权益、消费者保护

消字有什么组词

消组词造句
消沉
[
xiāo
chén
]
忧郁或意气消沉的状态;情绪低落
造句:你这么消沉,学习怎么搞上去。
消灭
[
xiāo
miè
]
1.消失;灭亡
2.使消灭;除掉[敌对的或有害的]人或事物
造句:他带领战友们消灭了山洞里的土匪。
消逝
[
xiāo
shì
]
[声音、时间等]慢慢逝去,不再存在
造句:我们脸上的皱纹说明青春正在消逝。
消失
[
xiāo
shī
]
[事物]
逐渐减少以至没有或[人或事物]由近及远逐渐到看不见;不复存在
造句:地球上很多物种因为人类破坏而消失。
杳无消息
[
yǎo

xiāo

]
杳:无影无踪。没有一点儿音信。
造句:这么多天了,他仍然杳无音信。

明清文字狱的冤案

找一些文字狱的事件冤案。
提交者 : 谭伯牛 于 PAOWANG.COM 北京时间 2005-04-14 07:06:13
文字狱
文字狱,何代无之[1]?即如明太祖,甫一开国,便因文辞细故砍掉不少头颅[2]。清代制度多法明代,文字狱的操作手法,如定罪易、量刑重、株连广,等等特色,自然也继承下来。然清代文字狱以康、雍、乾三朝为最,而三朝文字狱各有特点,又不可一概而论。
康熙朝文字狱,如最著名的庄廷鑨《明史》案[3]和戴名世《南山集》案[4],俱因流露“排满复明”之意而得罪。二案之定罪量刑,虽有悖于后世要求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的主张,然其撰述明、清之际史事,公然不书清帝年号,谓三藩未平、明祀未绝之时,顺治不得称“正统”,云云;此种论调,在极力强调“我朝得天下之正,千古之所未有”的玄烨看来,无疑是对其执政合法性进行恶毒攻击,是可忍孰不可忍,怪不得以“开明”、“宽仁”著称的他也要痛下杀手了。
雍正朝有两件大案,其表现形式虽为文字狱,醉翁之意实不在酒。一为年羹尧案,一为曾静案。前者,欲加之罪,何患无词,乃芟削功臣之借口;后者则是借题发挥,以消泯汉族对满洲的成见。
胤禛在诸皇子中脱颖而出,继承大统,年羹尧、隆科多实为功臣之首;然二人必死,又为不可避免之事。王锺翰论曰:
“盖年、隆皆反复无常之人,非得共力,不足以成事,而对于其人,则早有戒心,用毕即杀之除之,早已预有成算。即使二人恭顺自矢,亦决难免祸”[5];
不论是夺嫡还是夺天下,事成后,帝王藏弓屠狗,继续革命(革人之命),是必然之理。惟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主动放下屠刀,稍存人性,洵为难得一见的佳话。帝王屠狗,其法因人而异,然吹毛求疵至于匪夷所思的程度,则未有如胤禛者。年羹尧在奏摺中将“朝乾夕惕”写作“夕惕朝乾”,不过次序颠倒,如山清水秀写作水秀山清、柳暗花明写作花明柳暗之类,胤禛乃借机发难,谓“年羹尧平日非粗心办事之人,直不欲以‘朝乾夕惕’归之于朕矣”,“则年羹尧青海之功,亦在朕许与不许之间而未定也”[6]。八个月后,遂有议政大臣、刑部等衙门同奏年羹尧“反逆不道”,“请皇上将年羹尧立正典刑”之事,得旨:“年羹尧令自裁”。厕身“年党”者,亦多被谴责诛戮,其中,钱名世一案之处理最为有趣。当年羹尧犹是胤禛跟前红人之时,名世尝作诗赞颂,胤禛谓其“文词谄媚”,“为名教所不容”,但是,却未将他拉去砍头,而只是革去职衔,发回原籍。胤禛亲书一匾,上写“名教罪人”四个大字,令名世悬于己宅,以为谴责;同时,命在京官员出身举人、进士者,“仿诗人刺恶之意,各为诗文,纪其劣迹,以儆顽邪”[7]。诸臣诗文写毕,经胤禛评定甲乙,再交付名世,令其“刊刻进呈”,“凡直省学校所在,各颁一部”,“欲使天下臣工,知获罪名教,虽腼颜而生,更胜于正法而死”。这种惩罚,可称“谑而虐”,此在有清二百馀年专制历史中固为仅见,然在上世纪文革时期,类此之事则数数见矣,孰谓吾乡某公专研明史哉?前后对照,知其于清史亦尝用功揣摩也。
曾静,湖南人,遇得一个偶然机会,读到浙江人吕留良的遗书,了解了一些明清易代之际的史事,不由深慨乎亡国奴族之痛,遂萌武装颠覆之心。当时民间传闻川陕总督岳钟琪为岳飞后裔,世代与金为仇;曾静乃致书钟琪,历数胤禛杀父、屠弟及辱戮功臣诸罪,劝他举事造反。然时异势变,岳钟琪不是吴三桂[8],曾静不啻自投网罗。按律,曾静当rauooxO以“谋反”罪予以凌迟;但是,胤禛对他的处理,再度出人意表。他不仅不杀曾静,反而将他请到北京,就双方关心的各类问题交换意见,并相互辩论,最终取得共识,曾静“心悦诚服,自悔从前执迷不悟,万死莫赎,今乃如梦初觉”[9]。胤禛更将谈话记录(审讯笔录)及相关谕旨、奏摺汇编成一部奇书——《大义觉迷录》,颁行天下,“俾读书士子及乡曲小民共知之”。胤禛此举,实为极具自信之举,因为,书中最重要的主题,即为乾隆以后清廷最为忌讳的华夷、满汉之辩[10]。
但是,弘历对他老爸的处置不以为然。登基后,他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收回、销毁《大义觉迷录》,并将前经赦免之曾静诸人处死。弘历此举可谓不孝不信。胤禛当时不杀曾静,并有“将来子孙不得追究诛戮”之谕;孰知尸骨未寒,弘历便悍然违背遗命,将其父“辩友”凌迟处死。此谓不孝。《大义觉迷录》颁行天下,其书开诚布公,就满汉、华夷、关内关外等种族、文化和地域的敏感问题进行辩正;先不论其说理立言是否足以服天下人之心,单是这种不人为设www.souquanme.com立言论思想禁区的做法,便值得称赞。弘历收回并销禁其书,在己,固有做贼心虚的怯懦,在人,则有言而无信的观感。此谓不信。清廷统治,最好标榜“敬天法祖”四个字,而实际操作,不尽如此,弘历对曾静案之“拨正反乱”,即为显例。然对弘历此举,除了不孝不信的批评,我们还可进行一次专制君主的心理学研究。
如前所述,在思想言论的控制方面,玄烨之风格可以“宽仁”二字概括;胤禛稍嫌“操切”,但非全不讲理者;弘历则一味采取高压政策,不讲道理,不讲诚信,谥之为“恐怖主义”,亦不过分。然则,祖孙三代何以每下愈况如此?难道是个性迥异所致?曰:非也,时势使然也。康熙之世,版图尚不稳固,帝王心力所注,除了军事上的胜利,还须尽量笼络人心,因此,对文字思想上的“出轨”,不遑吹求。雍正之世,征伐稍定,则以整顿吏治为执政之关键问题,其被人诟病之“特务政治”(以设立军机处和密摺制度为表现形式),所针对者不过是官僚系统,并未过度扰民;至于屠戮功臣及宗室,那更是所谓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无庸后世论史者为之寄托情感。而他处理文字狱的手法,如曾静案,固然不能排除个性上争强好辩的因素,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他对执政合法性的隐忧。一方面,儒家学说为满洲入主中原提供了合法性的理论资源,如“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抚我则后,虐我则仇”;另一方面,儒家学说中的一些内容又可以动摇其合法性,如华夷之辨、正统之争。胤禛认为,光靠禁绝异议、杀戮士人,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争端,因此,才会不顾身份悬殊,与曾静进行“平等辩论”。然欲在君主专制的框架内解决此一思想争端,仅凭论战,收效绝不乐观,他若能切实恢复传统政治中的宰相制度,或有可能做到本末兼治;有关宰相制度的讨论,详后,此不赘言。弘历无疑察觉到其父以辩服人之术收效不大,故改弦更张,一变而为严禁辩论。他能够这么做,得力于时代背景,亦即前述之“盛世”。乾隆治下,虽有所谓“十全武功”,然较诸康、雍时代之军事,实为易了;文官系统,经康、雍二帝整顿刷新,渐至帖服;民众生计,在“永不加赋”、“耗羡归公”之后,亦趋安康。正是在“盛世”的背景下,弘历方有可能肆无忌惮的“摧折士气”而不致害怕引起除士人以外的反弹;此即钱穆之所以控诉清廷“一面箝制士大夫,而一面则讨好民众”也。乱世无所谓文字狱,昏君也缺少兴办文字狱的“学养”,只有在“盛明天子”治下的“盛世”,才会有文字狱的繁荣。乾隆一朝是“盛世”,弘历亦自诩为“盛明天子”,然则,乾隆朝文字狱蔚为盛况,在二千年帝制史中独占鳌头,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对乾隆朝文字狱的评价,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仍以龚自珍举例。他并非认识不到文字狱的负面影响,否则不会说:“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咏史》);但是,他对乾隆朝的文字狱,似又不甚介意,否则不会说“乾隆朝士不相识,无故飞扬入梦多”。今人研究清代文字狱,有与之同调者,如喻大华就认为文字狱之认定不易宽泛:一、公开以文字鼓吹推翻清政权者而获罪者不宜认定为文字狱;二、虽不鼓吹颠覆政权,但故意触犯忌讳者,亦非文字狱;三、表面上是文字触讳,实为行为触讳者,不应定为文字狱;四、个别“大狱”,应逐事逐人具体分析,不应一刀切[11]。窃谓所列四条,第一、三、四条不为无见,惟第二条大可商榷。吾国历史之政治忌讳,盖皆来源于“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的“春秋之义”[12]。“讳”字有二解,一曰“隐”,一曰“避”。隐讳者,“隐其恶”也,与书写历史的“直笔”相悖;避讳者,“避其名而逊其辞,以示尊敬也”,则是史册中惯见的“曲笔”。[13]尊、亲、贤三者,都不是神,都是人;是人,就会犯错,就会作恶;三者所犯过恶,在国史中如何表达,在追悼会上如何措辞,颇费思量。直笔无讳,难能可贵,毋庸赘言;曲笔之不得已www.souquanme.com,则人情所难免;惟以“隐其恶”为“讳”,以缺笔不书为“春秋大义”,则是乡愿、德贼一派的作风,毫不可取。“避其名而逊其辞”,虽是换了说法,但事实自可考见,是非亦可重估。隐讳缺笔,则事实已泯然不见,是非公道何从判定?然则,吾人研读历史,欲从中获取鉴戒,最欢迎也最敬佩的是秉笔直书的作者,其次,不得已的曲笔,我们也能体谅,而对那些隐恶不书乃至造伪粉饰的“秽史”,则深恶痛绝。因此,喻氏标举之“虽不鼓吹颠覆政权,但故意触犯忌讳者”,俱应算作因直笔、曲笔得罪的文字狱,而不应另安罪名——喻氏之言曰:“至少是思想罪”——以为帝王开脱。譬如,曾静图谋武装颠覆,推翻现政权,触犯刑律(“谋反”),实为刑事犯罪,自不应列入文字狱;而收藏明末史料、撰述明代史事[14],或对满汉区别稍作怨言,一为学术兴趣,一为制度批评,并无颠覆政权的企图,却也因此革职获谴乃至身死破家,这自然是文字狱,而毋庸以是否触犯忌讳为定罪标准。至于因诗文字句触犯忌讳,如“一把心肠论浊清”(胡中藻)、“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徐述夔)、“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沈德潜)之类,则欲加之罪,何患无词,其必为文字狱无疑。近人论史,鉴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史学研究造成简单粗暴的二元化批评(非黑即白,非此即彼),不利于获得对历史的清醒认识,或以“同情之理解”为辞,为古代皇帝及帝制时代有关史事进行翻案,有的案翻得好,有的则因“同情”太过,造成“过度诠释”,不知不觉,反而成了帝王代言人,为尊者隐,为尊者辩,为尊者饰。即自帝王而言,他何尝不知道文字狱是一个缺德的恶法,他何尝没有不为已甚的念头?如戴名世《南山案》,玄烨以牵连太广,“览奏恻然”,谕令除名世外,议死者皆改流放,于是,“得旨而全活者,三百馀人”。又如屈大均《大都宫词》案,廷议收藏屈氏诗文者俱拟斩决,弘历不允,谓“不过毁其书而止,并无苛求”,屈氏族人“毋庸查办”。然则,后人何必曲为之辩,说什么其人罪有应得,并非受了文字狱的迫害?
此外,乾隆朝文字诸狱中还有一些案例,则既非统治者借刀杀人(如雍正年羹尧、乾隆胡中藻案),亦非文禁严密,因寻章摘句得罪。此类案例,借用周树人的术语,乃因“隔膜”而得罪。他说:
“大家向来的意见,总以为文字之祸,是起于笑骂了清朝。然而,其实是不尽然的。……有的是卤莽;有的是发疯;有的是乡曲迂儒,真的不识讳忌;有的则是草野愚民,实在关心皇家”(鲁迅《且介亭杂文隔膜》);
他并举“冯起炎注解《易》、《诗》二经欲行投呈案”为例。冯起炎,山西临汾县生员,闻弘历将谒泰陵(胤禛墓,在河北易县),便身怀著作,意图呈进,不料先以“形迹可疑”被捕。他的著作,实为不学无术、信口开河之作,固无足论,惟末附一段“自传”文字,煞是有趣,略谓:
“臣之来也,不愿如何如何,亦别无愿求之事,惟有一事未决,请对陛下一叙其缘由。臣名曰冯起炎,字是南州,尝到臣张三姨母家,见一女,可娶,而恨力不足以办此。此女名曰小女,年十七岁,方当待字之年,而正在未字之时,乃原籍东关春牛厂长兴号张守忭之次女也。又到臣杜五姨母家,见一女,可娶,而恨力不足以办此。此女名小凤,年十三岁,虽非必字之年,而已在可字之时,乃本京东城闹市口瑞生号杜月之次女也。若以陛下之力,差干员一人,选快马一匹,克日长驱到临邑,问彼临邑之地方官:‘其东关春牛厂长兴号中果有张守忭一人否?’诚如是也,则此事谐矣。再问:‘东城闹市口瑞生号中果有杜月一人否?’诚如是也,则此事谐矣。二事谐,则臣之愿毕矣。然臣之来也,方不知陛下纳臣之言耶否耶,而必以此等事相强乎?特进言之际,一叙及之”;
冯生要跟皇帝讲平等礼,故告诉弘历,臣“字是南州”,希望皇帝不要直呼其名,而宜“字之”。他还认皇帝做“老友”,请他顺手帮个忙,解决自己的终生大事——将两个表妹(张三姨家小女,杜五姨家小凤)娶进家门。不仅此也,他还很有襟怀,表示,即算皇帝帮不上忙,他也不会怪他(“必以此等事相强乎?”),也就那么一说而已(“特进言之际,一叙及之”)。
冯生冲突御驾、以意解经、请天子做大媒,正是前揭周树人语所谓“卤莽”、“迂儒”和“不识忌讳”。他也因此稀里糊涂堕入文字狱(“核其情罪,较冲突仪仗为更重”),遂被“发往黑龙江等处给披甲人为奴”[15]。其人可悯,其遇可悲,然其事不无可议。冯起炎之所以这么做,自有其逻辑:帝制时代有两个词,一曰“君父”,一曰“臣子”,这是将君臣关系比喻为父子关系。冯起炎既自认为臣,则不妨事君如父,作儿子的请父亲做主搞定一桩婚事,恰又符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古训。这就是他的逻辑。然为君者是否真以臣僚黎庶为子,则未必然。于是,周树人才会用“隔膜”二字定义此类文字狱。
由此可知,文字狱之构成,略有三端:一则因君主欲加诸罪,何患无词,乃挑剔文辞细故,借刀杀人;一则士人遣词造句,有意无意触犯忌讳,因而得罪;一则因上下“隔膜”,情形睽格,造成惨案。然谓此即能摧折士气以至于无,从而造就乾隆以降“万马齐喑”的“衰世”,则犹嫌说服力不够。略以乾、嘉学术之兴盛为例说明。乾、嘉之际,为近代学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学者们通过整理、复原古籍的方式对中国文化的承继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人讲求实事求是、无征不信的学风,直到今天还发生影响。有探究其故者,常谓此因专制政权禁锢思想、大兴文字狱,导致学者对现状噤声,竞相埋首于故纸堆,阴差阳错,这才出现一个学术上的“盛世”。文字狱倘有如此功效,则战国、宋、明等代,并未出现大规模文字狱,何以也能造就学术昌盛、迈前启后的局面?上世纪文化大革命,文字狱之频次、力度远超乾隆之世,何以学术界反而出现凋敝荒芜的现象?难道,后世之人,不仅其心不古,连智商也降低,学不会乾、嘉时代的“学术避祸法”?对文字狱和学术的这种关系,余英时提出“内在理路”说,认为自明末清初以来,学者越来越重视“道问学”,而不再一味关注“尊德性”,因此才有乾、嘉之际的学术“盛世”。思想禁锢、政治打压固然是外因,学术发展的“内在理路”也很重要[16]。窃谓此论极有道理。清代文字狱之成因,固有前述三个原因,清代学术之兴盛,自应有其内在的逻辑,而非全部因应政治上的变化而出现。然则,自乾隆至道光,约近百年,形成一个士气低迷却学风大盛的“怪现状”,存不存在一个“内在理路”?若有,那这个“理路”又是什么?窃谓,此一“内在理路”,便是宰相制度的废弃。兹请述其究竟。
--------------------------------------------------------------------------------
[1] 秦代坑儒凡四百馀人,似可视为文字狱之滥觞。汉代,司马迁婿杨恽,因在私人信件中发牢骚被腰斩(《汉书》卷六十六);宋代,苏轼“以诗托讽”,被逮治,后酿成“乌台诗案”;秦桧以文字狱打击政敌,牵连数十人(《宋史高宗本纪》);明代,高启代人撰《上梁文》,太祖见之,“因发怒”,腰斩之(《明史》卷二八五)。这都是历代文字狱中较为著名的案例。概言之,宋代以后,文字狱较前为频繁,盖文字狱亦随“文明”之不断发达,而水涨船高。
[2] 明初文字狱,残暴之馀,尤令人啼笑皆非。如“杭州教授徐一夔贺表有‘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等语,帝(按即明太祖)览之,大怒,曰:‘生者、僧也,以我尝为僧也;光,则剃发也;则字,音近贼也’。遂斩之”;又如:“僧来复《谢恩诗》有‘殊域’及‘自惭无德颂陶唐’之句,帝曰:‘汝用殊字,是谓我歹朱也;又言无德颂陶唐,是谓我无德,虽欲以陶唐颂我而不能也。’遂斩之”;俱见赵翼《廿二史箚记》卷三十二“明初文字之祸”条(世界书局民国二十八年本,中国书店影印,1987年)。然陈学霖撰《明太祖文字狱案考疑》认为,此类案件,明初文献并无记载,嘉靖以后,才出现于野史稗乘,万历末《国朝谟烈辑遗》据此,踵事增华,绘声绘色,至赵翼《箚记》则已集大成,俨然定谳。据其考证,徐一夔寿终八秩,并未死于太祖刀下;来复以胡惟庸党而死,亦与文字狱无关。
[3]
[4]
[5]
[6] 《世宗宪皇帝实录》雍正三年三月辛酉。
[7] 《世宗宪皇帝实录》雍正四年三月壬戌。
[8] 吕留良尝与吴三桂通信。
[9]
[10] 此序即雍正七年九月十二日上谕。其中要论,如:“《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盖德足以君天下,则天锡佑之以为天下君。未闻不以德为感孚,而第择其为何地之人而辅之之理。又曰:‘抚我则后,虐我则仇’;此民心向背之至情。未闻亿兆之归心,有不论德而但择地之理”;又如:“本朝之为满洲,犹中国之有籍贯,舜为东夷之人,文王为西夷之人,曾何损于圣德乎?孔子曰:‘故大德者必受命’;自有帝王以来,其揆一也。且自古中国一统之世//www.souquanme.com,幅员不能广远,其中有不向化者,则斥之为夷狄。如三代以上之有苗、荆楚、猃狁,即今湖南、湖北、山西之地也,在今日而目为夷狄可乎?至于汉、唐、宋全盛之时,北狄、西戎世为边患,从未能臣服而有其地,是以有此疆彼界之分。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终以“中国而夷狄也,则夷狄之;夷狄而中国也,则中国之”为结论。胤禛此谕甚辩,虽有偷换概念的嫌疑——以地域概念,偷换文化概念(华-夷)和种族概念(满-汉),但是,他强调君天下者以德,并就民心向背立言,以“抚我则后,虐我则仇”这种民本理论作为政权合法性的标准,终属难能可贵。
[11] 喻大华《清代文字狱新论》。
[12]
[13] 陆淳《春秋集传纂例》卷九“讳义例”条,略谓:“旧说:隐、讳也,乃隐其恶耳。若隐其恶,何名为直笔乎?葢讳、避之也,避其名而逊其辞,以示尊敬也。今言他人之遇屯否罪戾死丧耻辱,则正言之;至于所尊所敬,则婉顺言之。此盖是人情常理,《春秋》讳避之道亦尔。凡恶事必须书者,则避辞言之。赵子曰:‘凡君之过恶,以讳为示讥,见其避讳亦足以知其不当为也’;《公羊》曰:‘外,大恶书,小恶不书;内,大恶不书,小恶书’;殊非也。立教之体事无巨细皆论其可否,何得论其小大乎?”总之,强调避其名而不隐其实。
[14] 如段昌绪收藏《吴三桂檄文》,彭家屏收藏明末野史《豫变纪略》等书,俱得罪。全祖望作《皇雅篇》,本意为歌颂“(清)世祖得天下之正”,“前古无有伦比”,却因涉及明季史事得罪。
[15]
[16]

薄雾的多音字组词

“薄”是多音字,“搜趣网雾”不是多音字。

“薄”有báo、bó和bò三个读音分别有下列组词:

1、【báo】

~片。~饼。~待。~酒。~田。

2、【bó】

~礼。~产。~命。~情。轻~。刻~。~近。~暮(傍晚)。

3、【bò】

薄荷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