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霞旧友史湘云上一句(富贵又何为 襁褓之间父母违是对谁的判词)

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关于菊的诗句?红楼梦咏菊诗欣赏忆,菊蘅芜君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念念心随归雁远,......

枕霞旧友史湘云上一句(富贵又何为 襁褓之间父母违是对谁的判词)

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关于菊的诗句?

红楼梦咏菊诗欣赏
忆 菊蘅芜君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
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
诗词鉴赏】
  第三十八回写贾母领着众女眷在藕香树赏花饮酒吃螃蟹,欢乐非凡。
  宝玉和众小姐们酒足蟹饱之后,诗兴大发,分题作了十二首咏菊诗,宝钗作了第一首。咏菊诗用韵与咏白海棠诗稍不同,即不限韵,各人可自由选择韵脚。这一首用的是“四支”韵。对这首诗,探春评价说:“到底要算荡芜君沉着,‘秋无迹’、‘梦有知’,把个忆字烘染出来了。”确实,这是最精彩的两句。
 咏菊诗,把菊花拟人化了。忆菊,其实是忆人。宝钗这首诗预示了她未来独居时的“闷思”、“断肠”的凄凉情绪。这样看,她所忆的人就是离家出走的宝玉了。因为诗只是朦胧地表达一种情绪,不好把每一句都座实,绝对肯定它暗示的就是什么。古人说“诗无达访”,就是这个意思。 访 菊怡红公子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
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愁。
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
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挂杖头。
 【诗词鉴赏】
  咏菊诸诗是以诗的内容排顺序的。宝钗说:“起首是《忆菊》;忆之不得,故访,第二是《访菊》;访之既得,便种,第三是《种菊》;种既盛开,故相对而赏,第四是《对菊》;相对而兴有余,故折来供瓶为玩,第五是《供菊》;既供而不吟,亦觉菊无彩色,第六便是《咏菊》;既入词章,不可不供笔墨,第七便是《画菊》;既为菊如是碌碌,究竟不知菊有何妙处,不禁有所问,第八便是《问菊》;菊如解语,使人狂喜不禁,第九便是《簪菊》;如此人事虽尽,犹有菊之可咏者,《菊影》《菊梦》二首续在第十第十一;末卷便以《残菊》总收前题之盛。这便是三秋的妙景妙事都有了。”宝玉选作了第二、三首。《访菊》这首用的是“十一尤”韵。贾政不在家,宝玉无拘无束地同众姊妹在大观园内尽情玩乐,这是他生活中最惬意的时刻,诗中充满富贵闲人的情趣。“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他得意极了。
种 菊怡红公子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庭前故故栽。
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
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
泉溉泥封勤护惜,好知井径绝尘埃。 【诗词鉴赏】
  这一首用的是“十灰”韵。
 第五回书中,警幻仙子曾赞宝玉是闺阁中的良友,并且说他可为闺阁增光。这是说宝玉喜欢女孩子同那些玩弄女性的纨绔子弟不同,他尊重女性、关心女性、保护女性,无论是千金小姐还是小家碧玉,也不论是奴婢还是戏子,他都把她们当做和自己一样的人来平等对待。如果以花喻女孩子,那么这首诗吟诵的种菊、灌菊、护菊,就正表现了他对女孩子的态度 。
  宝玉自己以为他的诗写出了“访菊”、“种菊”的情景,但也心服口服地承认不如林、薛、史诸人之诗。
对 菊枕霞旧友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
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诗词鉴赏】
 在十二首咏菊诗中,这一首被评为第五,属上乘之作。用的是“十二侵”韵。  史湘云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颇具男性气度。“科头”是不戴帽子,只能是男人的形象;古代女孩子没有帽子,无所谓“科头”。但这是作诗,是遣兴取乐,诗人尽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是男人。湘云从小就喜爱男装,甚至有一次贾母竞把她误认成宝玉。第六十三回书中写道:“湘云素习憨戏异常,她也最喜武扮的,自己每每束蛮带,穿折袖。”在诗中,湘云以一个男性抒情主人公出现,正表现了她豪爽不羁的潇洒风度。 供 菊枕霞旧友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
隔座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
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
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诗词鉴赏】
  供菊,是把菊花插在花瓶中作摆设来赏玩。这一首被评为第六。用的是“十一尤”韵。  弹琴饮酒,赏菊吟诗,蔑视富贵,佯狂傲世,颇具陶潜一类名士的风度。黛玉很欣赏湘云这首诗,她评论说:“据我看来,头一句好的是‘圃冷斜阳忆旧游’,这句背面傅粉。‘抛书人对一枝秋’已经妙绝,将供菊说完,没处再说,故翻回来想到未折未供之先,意思深透。”所谓“背面傅粉”,就是用了倒插笔的手法,写完插瓶的菊花后再写原来在园中赏菊的情景。这就扩大了诗的意境,丰富了吟咏的内容
咏 菊潇湘妃子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诗词鉴赏】
  黛玉“魁夺菊花诗”,她的三首咏菊诗是十二首咏菊诗之冠,而这一首又是三首之冠,被评为第一。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人美、花美、景美、情美、诗美,合诸美于两句诗中,构思新颖,造句巧妙,确实是精彩的咏菊诗句。“满纸自怜题素怨”,写出了黛玉平素多愁多病,自怨自艾的情状;“片言谁解诉秋心”,道出了自己一怀情愫不被人理解的苦闷。最后把同菊花关系最深的诗人陶渊明拉出来,歌咏菊花的亮节高风,也把自己高洁的品格暗示出来了。 画 菊蘅芜君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
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
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
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诗词鉴赏】   宝钗这首被评为第七。用的是“七阳”韵。  从《画菊》这个题目说,这首诗写得很生动。“攒花染出几痕霜”、“跳脱秋生腕底香”等句,构思和造句都不落俗套。值得注意的是最后两句“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有“画饼充饥”之意。书作者似乎在这里暗喻宝钗同宝玉未来的夫妻关系有其名而无其实。
问 菊潇湘妃子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诗词鉴赏】
  这一首被李纨评为第二。用的是“四支”韵。
 在黛玉的三首咏菊诗中,写得新颖别致,并最能代表其个性的是这一首。轻俗傲世,花开独迟,道出了她清高孤傲,目下无尘的品格。“圃露庭霜”不就是《葬花辞》中说的“风刀霜剑”吗?荣府内种种恶浊的现象形成有形无形的刺激,使www.souquanme.com这个孤弱的少女整天陷于痛苦之中。“鸿归蛩病”搜趣网映衬出她苦闷仿徨的心情。对黛玉来说,举世可谈者只有宝玉一人,然而碍于“礼教之大防”,何曾有痛痛快快地畅叙衷曲的时候?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这两句脍炙人口的名句,与其说是有趣的讯问,莫如说是愤懑的控拆。全诗除头联之外,领联、颈联、尾联全为问句,问得巧而且妙,正如湘云说:“真把个菊花问的无言可对。”按理说,这一首应该评为咏菊诗中的第一,李纨却把它评为第二。本来李纨自己也承认“不能作诗”,也就不必苛求了
簪 菊蕉下客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
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
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
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诗词鉴赏】
  簪菊,即把菊花插在头上。这一首被李纨评为第七。用的是“七阳”韵。   探春才清志高,精明干练不减于男人,因此诗中“短鬃”、“葛巾”等字样都是以男人自况。她对荣府内部的矛盾和腐败看得很清楚,但也束手无策,只好保持洁身自好的态度。她同乃兄宝玉最亲密,情趣相投。所谓“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正表明了她嫉视丑恶,不随风流俗的清高态度。 菊 影枕霞旧友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
窗隔疏灯描远近,篱筛破月锁玲珑。
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
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诗词鉴赏】
  这是湘云的第三首咏菊诗,用的是“一冬”韵。
 由爱菊花而爱及菊花的影子,极力描绘日光、灯光、月光下菊影的各种形象,从现象上看,这同一般有闲文人吟风弄月的诗作也无不同。但曹雪芹让湘云咏出这样一首情调暗淡的诗,是有其用心的。“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显然是暗示她未来凄凉的命运。
菊 梦潇湘妃子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诗词鉴赏】
  这一首被李纨评为第三。用的“八庚”韵。
  诗题是《菊梦》,以拟人的手法写菊花的梦境,,实际上是写黛玉自己梦幻般的情思,带有明显的谶语的意味。“和云伴月”,已经有些不祥;“登仙”,则又是“死亡”的代词。“登仙非慕庄生蝶”,是说死去登上仙籍不是我所希望的;“忆旧还寻陶令盟”,等于说重结绎珠仙子和神瑛侍者的“木石前盟”才是自己真正的意愿。颈联、尾联四句透出一般凄凉颓败的气氛,对黛玉的结局又作了一次暗示。 ! 残菊蕉下客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
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
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
明岁秋风知再会, 暂时分手莫相思。
【诗词鉴赏】
  这是十二首菊花诗的最后一首。用的是“四支”韵。
 宝钗为十二首菊花诗排顺序时说:“……末卷便以《残菊》总收前题之盛。”这就说得很明白,“盛”要以“残”作结。大观园金钗有十二个,菊花诗也恰好作了十二首,这不是偶然巧合,而是作者有意安排的。我们虽不能把十二首菊花诗作十二首判词看待,但应该把咏菊诗的总体看成是咏人——咏十二钗总的命运,最后是叶缺花残,万艳同悲,归到“薄命司”去。家要“一败涂地”,《残菊》就暗含着一败涂地时群芳的最后结局,也包括她自己的结局。“万里寒云”正是她远嫁时的况味;“暂时分手莫相思”也可同“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的曲子对应起来。
 吃肥蟹,饮醇酩,赏艳菊,作佳诗,何等富贵风流!然而透出的气息却是如此凄凉惨淡。这是《红楼梦》常用的手法,也是作者的高明处。

史湘云的身世是怎样的?

(一)史湘云的父母
书中只简单一句,父母没了。
可是她的父母是怎样的人,怎样的没了。
她自小就常在贾府出现,自然是贾母爱她,时时接了来,照顾她的丫鬟,先是袭人,后是翠缕,都是贾母的丫鬟,可知贾母当年,如何重她,这越过了三春,三春的丫鬟,可没有贾母之婢。那时候,史湘云的待遇是和宝玉一样的,可后来的黛玉因是贾母的外孙女,和贾母有血缘关系,史湘云的血缘关系可没黛玉近。
只能说明,史湘云的父母不一般。
她的父亲,应该是史家的嫡长子,或者说是继承人,贾母对史湘云好,是为了和娘家的关系,而史湘云的父亲,应该是史家的头面人物。
她的母亲,应该是稳重雅致的大家闺秀,性格明朗温和,投了贾母的缘。
(二)家族变故
史湘云应该是先没了父亲,后没了母亲。
她和袭人有一句话,说是她母亲没了,回家一段日子,袭人就照看宝玉去了,这说明,史湘云在那时,才没了母亲,父亲是之前就没了,就是她父母都没了,贾母才打发细致体贴的袭人照顾宝玉了,从后文看丫鬟翠缕是活泼可爱的,但全无袭人精细稳重的风范,能力不如袭人,换丫鬟,是一个信号,贾母对史湘云态度改变的信号。
史家的嫡长子没了,只有两种原因,要么是贾珠型的,才气过人,压力太大,年轻轻的累死了,要么是家族内部斗争中落了败,被人算计了。总之父亲没了,最受影响的是史湘云母女。
史湘云的母亲,没是李纨的生命力,没有熬下来,如果她活着,史湘云的处境会好很多,不必受婶子的气。史湘云的母亲,自然是大家闺秀,有出身,有教养,众人不敢小看了去。
(三)新上来的当家人对史湘云的态度
史家新上来的当家人,对史湘云,自然要有个面子情,不能让人说刻薄孤女,所以史湘云表面的待遇是会有的,可是内里自然差了去。史家也有他们的打算,史湘云不过是个小姑娘,大了嫁人就好,又不分史府的财产,而且贾母对史湘云不错,若能用来联姻,也是好的。
所以史家是同意,史湘云常到贾府住着,保持着从前的往来。
史湘云才得以有了个轻松的空间,过几天活泼任性的日子。
(四)史湘云的婚事
史湘云的父母,虽然不在了,可是毕竟存在过,有他们的人情网络。
有一个章节,贾母过生日,南安太妃要见贾府的姑娘们,贾母安排探春陪了亲戚的女孩子出来,这里面,南安太妃和史湘云最熟悉,上来就打趣史湘云,我在这里,你还不出来,二人极熟悉,不是初见,应该是经常见。
这里透露了个消息,史湘云是有机会见南安太妃的,到未必是二婶子给她机会,也要看二婶子,自己能不能经常见太妃,很可能,太妃和史湘云的母亲家,有联络,所以太妃才会照顾故人的女儿,她经常请史湘云过去,史家自然不敢太为难史湘云。这个小姑娘,还有贵人照看。
史湘云的婚事,到是相看得极早,而且判词中说的,厮配得才貌仙郎,可知人物极好。
这卫家的亲事,很可能,是南安太妃帮着安排的。
从史家来看,从不见他们为史湘云有何打算,到是南安太妃对史湘云有着特别的亲切。

红楼梦中史湘云的全部诗词

我是英语专业大四的学生,论文准备写史湘云的诗词翻译,请哪位好心人给我提供一下《红楼梦》中史湘云自己写的诗词。最好是全部哦。万分感谢!
楼上《乐中悲》是湘云的判词,不是湘云的诗词。
湘云所做全部如下:
咏海棠其一
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
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亦离魂.
秋阴捧出何方雪,雨渍添来隔宿痕.
却喜诗人吟不倦,岂令寂寞度朝昏.
咏海棠其二
蘅芷阶通萝薜门,也宜墙角也宜盆.
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
玉烛滴干风里泪,晶帘隔破月中痕.
幽情欲向嫦娥诉,无奈虚廊夜色昏.

菊花诗:
对菊枕霞旧友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
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供菊枕霞旧友
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
隔座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
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
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菊影枕霞旧友
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
窗隔疏灯描远近,篱筛破月锁玲珑.
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
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

鸳鸯行令时说的:
鸳鸯又道:“有了一副. 左边`长幺'两点明。”湘云道:“双悬日月照乾坤。”鸳鸯道:“右边`长幺'两点明。”湘云道:“闲花落地听无声。”鸳鸯道:“中间还得`幺四'来。”湘云道:“日边红杏倚云栽. "鸳鸯道:“凑成`樱桃九熟'。”湘云道:“御园却被鸟衔出。”

芦雪庵争联(这个不宜单独拆开看湘云的,但你专门要就择出了):
湘云道:
难堆破叶蕉。麝煤融宝鼎,
湘云那里肯让人?且别人也不如他敏捷,都看他扬眉挺身的说道:
加絮念征徭。坳垤审夷险,
湘云忙联道:
盘蛇一径遥。花缘经冷结,
湘云忙丢了茶杯联道:
池水任浮漂。照耀临清晓,
湘云忙笑联道:
瑞释九重焦。僵卧谁相问,
湘云又忙道:
海市失鲛绡。
湘云忙联道:
清贫怀箪瓢。
湘云见这般,自为得趣,又是笑,又忙联道:
湘云笑弯了腰,忙念了一句,众人问道:“到底说的是什么?”湘云道:
石楼闲睡鹤,
湘云忙联道:
霞城隐赤标。
湘云忙联道:
时凝翡翠翘。

作的灯谜:
湘云想了一想,笑道:“我编了一支《点绛唇》,却真是个俗物,你们猜猜。”说着,便念道:
溪壑分离,红尘游戏,真何趣?名利犹虚,后//www.souquanme.com事终难继。

行酒令和醉卧:
湘云便说道: 奔腾而砰湃, 江间波浪兼天涌,须要铁锁缆孤舟,既遇着一江风,不宜出行.说的众人都笑了,说:“好个诌断了肠子的.怪道他出这个令,故意惹人笑。”又听他说酒底.湘云吃了酒,拣了一块鸭肉呷口,忽见碗内有半个鸭头,遂拣了出来吃脑子.众人催他"别只顾吃,到底快说了。”湘云便用箸子举着说道:
这鸭头不是那丫头, 头上那讨桂花油.
湘云口内犹作睡语说酒令,唧唧嘟嘟说:
泉香而酒冽,玉碗盛来琥珀光,直饮到梅梢搜趣网月上,醉扶归,却为宜会亲友.

柳絮词:
时值暮春之际, 史湘云无聊,因见柳花飘舞,便偶成一小令,调寄《如梦令》,其词曰:
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 啼燕妒.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

与黛玉联诗:
黛玉道:“我先起一句现成的俗语罢。”因念道:
三五中秋夕,湘云想了一想,道:
清游拟上元.撒天箕斗灿,林黛玉笑道:
匝地管弦繁. 几处狂飞盏,湘云笑道:“这一句`几处狂飞盏'有些意思.这倒要对的好呢。”想了一想,笑道:
谁家不启轩.轻寒风剪剪,黛玉道:“对的比我的却好.只是底下这句又说熟话了,就该加劲说了去才是。”湘云道:“诗多韵险,也要铺陈些才是.纵有好的,且留在后头。”黛玉笑道:“到后头没有好的,我看你羞不羞。”因联道:
良夜景暄暄.争饼嘲黄发,湘云笑道:“这句不好,是你杜撰,用俗事来难我了。”黛玉笑道:“我说你不曾见过书呢.吃饼是旧典,唐书唐志你看了来再说。”湘云笑道:“这也难不倒我,我也有了。”因联道:
分瓜笑绿嫒.香新荣玉桂,黛玉笑道:“分瓜可是实实的你杜撰了。”湘云笑道:“明日咱们对查了出来大家看看, 这会子别耽误工夫。”黛玉笑道:“虽如此,下句也不好,不犯着又用`玉桂'`金兰'等字样来塞责。”因联道:
色健茂金萱.蜡烛辉琼宴,湘云笑道:“`金萱'二字便宜了你,省了多少力.这样现成的韵被你得了,只是不犯着替他们颂圣去.况且下句你也是塞责了。”黛玉笑道:“你不说` 玉桂',我难道强对个`金萱'么?再也要铺陈些富丽,方才是即景之实事。”湘云只得又联道:
觥筹乱绮园. 分曹尊一令,黛玉笑道:“下句好,只是难对些。”因想了一想,联道:
射覆听三宣.骰彩红成点,湘云笑道:“`三宣'有趣,竟化俗成雅了.只是下句又说上骰子。”少不得联道:
传花鼓滥喧.晴光摇院宇,黛玉笑道:“对的却好.下句又溜了,只管拿些风月来塞责. "湘云道:“究竟没说到月上,也要点缀点缀,方不落题。”黛玉道:“且姑存之,明日再斟酌。”因联道:
素彩接乾坤.赏罚无宾主,湘云道:“又说他们作什么,不如说咱们。”只得联道:
吟诗序仲昆.构思时倚槛,黛玉道:“这可以入上你我了。”因联道:
拟景或依门.酒尽情犹在,湘云说道:“是时侯了。”乃联道:
更残乐已谖.渐闻语笑寂,黛玉说道:“这时侯可知一步难似一步了。”因联道:
空剩雪霜痕.阶露团朝菌,湘云笑道:“这一句怎么押韵,让我想想。”因起身负手,想了一想,笑道:“够了,幸而想出一个字来,几乎败了。”因联道:
庭烟敛夕棔. 秋湍泻石髓,黛玉听了,不禁也起身叫妙,说:“这促狭鬼,果然留下好的. 这会子才说棔字,亏你想得出。”湘云道:“幸而昨日看历朝文选见了这个字,我不知是何树,因要查一查.宝姐姐说不用查,这就是如今俗叫作明开夜合的.我信不及, 到底查了一查,果然不错.看来宝姐姐知道的竟多。”黛玉笑道:“棔字用在此时更恰, 也还罢了.只是`秋湍'一句亏你好想.只这一句,别的都要抹倒.我少不得打起精神来对一句,只是再不能似这一句了。”因想了一想,道:
风叶聚云根.宝婺情孤洁,湘云道:“这对的也还好.只是下一句你也溜了,幸而是景中情,不单用`宝婺'来塞责。”因联道:
银蟾气吐吞.药经灵兔捣,黛玉不语点头,半日随念道:
人向广寒奔.犯斗邀牛女,湘云也望月点首,联道:
乘槎待帝孙.虚盈轮莫定,黛玉笑道:“又用比兴了。”因联道:
晦朔魄空存. 壶漏声将涸,湘云方欲联时,黛玉指池中黑影与湘云看道:“你看那河里怎么象个人在黑影里去了,敢是个鬼罢?"湘云笑道:“可是又见鬼了.我是不怕鬼的, 等我打他一下。”因弯腰拾了一块小石片向那池中打去,只听打得水响,一个大圆圈将月影荡散复聚者几次.只听那黑影里嘎然一声,却飞起一个大白鹤来,直往藕香榭去了.黛玉笑道:“原来是他,猛然想不到,反吓了一跳。”湘云笑道:“这个鹤有趣,倒助了我了。”因联道:
窗灯焰已昏.寒塘渡鹤影,林黛玉听了,又叫好,又跺足,说:“了不得,这鹤真是助他的了!这一句更比`秋湍'不同,叫我对什么才好?`影'字只有一个`魂'字可对,况且` 寒塘渡鹤'何等自然,何等现成,何等有景且又新鲜,我竟要搁笔了。”湘云笑道:“大家细想就有了,不然就放着明日再联也可。”黛玉只看天,不理他,半日,猛然笑道:“你不必说嘴,我也有了,你听听。”因对道:冷月葬花魂.湘云拍手赞道:“果然好极!非此不能对.好个`葬花魂'!"

以后就是高鄂续书了,没有好文。

《红楼梦》中史湘云写的诗词有哪些?便加以分析。

供菊
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
隔坐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
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
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注释] 1.供菊——将菊花插在瓶中,放在房间里供观赏。
2.喜堪俦——高兴菊花能作伴。
3.“几案”句——即 “婷婷点缀几案幽”。婷婷,指菊枝样子好看。幽,说因菊而环境显得幽雅。
4.“隔坐”句——即一座之隔而闻到菊花的香气。三径露,指菊,修辞说法(与下句“一枝秋”相对),用陶潜《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意。“三径”原出处参见前清客《兰风蕙露》对联注。“香分三径露”, 是说菊之香气从三径分得,与下句“一枝”一样,正写出“供”字。
5.霜清——仍是修辞说法,指菊花清雅。纸帐来新梦——房内新供菊枝,使睡梦也增香。因纸帐上多画花卉,而真的菊自然大大超过所画的花,所以及之。《遵生八笺》:“纸帐,用藤皮茧纸缠于木上,以索缠紧,勒作皱纹,不用糊,以线拆缝之,顶不用纸,以稀布为顶,取其透气;或画以梅花,或画以蝴蝶自是分外清致。”
6.“圃冷”句——书中黛玉说:“据我看来,头一句好的是‘圃冷斜阳忆旧游’,这句背面傅粉;‘抛书人对一枝秋’,已经妙绝,将供菊说完,没处再说,故翻回来想到未折末供之先,意思深远”圃冷,菊圃冷落。斜阳,衰飒之景。旧游,旧时的同游者、老朋友。
7.“傲世”二句——说自己也与菊一样傲世,并不迷恋世上的荣华富贵。春风桃李,喻世俗荣华。淹留,这里是久留忘返的意思。
菊影
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
窗隔疏灯描远近,篱筛破月锁玲珑。
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
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
[注释]
1、秋光——指菊影。潜度偷移——说菊花随着日光西斜而影子在不知不搜趣网觉地移动。
2、“窗隔”句——意思是隔着窗子透出稀疏的灯光,在地上描下了浓淡不同的远近菊影。 3、“篱筛”句——竹篱好比筛子,透过月光的碎片,就像把明净精巧的菊花姿影封锁在里面。玲珑,空明的样子,又常形容雕镂精巧。
4、寒芳——指菊。留照——留下肖像,即留下影子。魂应驻——花魂应该也留在菊影之中,说菊影能传神。
5、霜印——指菊影。梦也空——影虽能传花之神,但毕竟是虚像,“梦也空”就是虚像的修辞说法。上句从花到影,这句从影到花,说法相反相成。
6、暗香——指菊,因写月夜花影,所以用“暗”。休踏碎——正点出“菊影”,影在地上,因珍惜,所以不愿踩它。程高本这三个字作“踏碎处”,句不可通,既已“踏碎”(影岂能踏碎?),怎么还说“珍重”呢?今从脂本。
7、“凭谁”句——赏菊与饮酒相关,已见前诗注。影子本来朦胧,加之醉眼迷离,看去就更模糊难以辨认了。
柳絮词
史湘云见暮春柳絮飞舞,偶成小令。诗社就发起填词,每人各拈一小调,限时做好。宝玉没有写成,却兴起续完探春的半阕;宝钗嫌众人写的“过于丧败”,便翻案作得意之词。
如梦令(史湘云)
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且住,且住!莫放春光别去! [注释]
1、绣绒——喻柳花。残吐——因残而离。词写春光尚在,柳花乃手自拈来,所以说“岂是残吐”。后人不晓词意,妄改“残吐”为“才吐”(程高本),变新枝为衰柳,与全首境界不合。明代杨基《春绣绝句》:“笑嚼红绒唾碧窗”。
2、香雾——喻飞絮蒙蒙。
3、拈——用手指头拿东西。鹃鸣燕妒——以拈柳絮代表占得了春光,所以说使春鸟产生妒忌。 4、莫放——庚辰本作“莫使”,与前句“空使”用字重复,且拈絮是想留住春天,以“莫放”为好。从戚序本。南宋词人辛弃疾《摸鱼儿》词:“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写蛛网沾住飞絮,希望留住春光,为这几句所取意。 [鉴赏]
《柳絮词》又都是每个人未来的自况。我们知道,湘云后来与卫若兰结合,新婚是美满的,所以词中不承认用以寄情的柳絮是衰残景象。对于她的幸福,有人可能会触痛伤感,有人可能会羡慕妒忌,这也是很自然的。她父母双亡,寄居贾府,关心她终身大事的人可能少些,她自诩“纤手自拈来”,总是凭某种见面机会以“金麒麟”为信物而凑成的。十四回写官客为秦氏送殡时曾介绍卫若兰是“诸王孙公子”,可见所谓“才貌仙郎”也必须以爵禄门第为先决条件,不能想象如史湘云那样的公侯千金会单凭才貌选择一个地位卑贱的人作为自己的丈夫。词中从占春一转而为惜春、留春,而且情绪上是那样地无可奈何,这正预示着她的所谓美满婚姻也是好景不长的。
对菊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
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注释]
1、科头——不戴帽子叫科头。这里借用来说不拘礼法的样子,与下联“傲世”关合,取意于唐代诗人王维《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诗:“科头箕踞(抱膝而坐)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
2、傲世——菊不畏风霜,冒寒开放,有“傲霜枝”之称。
3、知音——知己朋友。典出钟子期听伯牙弹琴能知其心意的故事。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