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信义修睦上一句(讲信修睦上一句)

讲信修睦上一句讲信修睦的上一句是选贤与能出自《大道之行也》作者:佚名,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

讲信义修睦上一句(讲信修睦上一句)

讲信修睦上一句

讲信修睦的上一句是
选贤与能
出自《大道之行也》
作者:佚名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皆有所养……

1,这段古文讲的是什么时候的情况?2文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指的是那些事实?3,“贤”与“能”具体指的是什么样的品质?急需望快点!!!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②,讲信修睦③。故人不独亲④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⑤皆有所养,男有分①,女有归②。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③;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④。是故谋闭而不兴⑤,盗窃乱贼而不作⑥,故外户⑦而不闭⑧,是谓大同⑨。
①选自《礼记礼运》。《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②〔选贤与(jǔ)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与,通“举”。
③〔讲信修睦(mù)〕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④〔亲〕用如动词,以……为亲。下文“子其子”中的第一个“子”也是动词。
⑤〔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矜,老而无妻的人。矜,通“鳏”。寡,老而无夫的人。孤,幼而无父的人。独,老而无子的人。废疾,残疾人。
①〔男有分(fèn)〕男子有职务。分,职分,指职业。
②〔女有归〕意思是女子有归宿。归,指女子出嫁。
③〔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意思是,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恶,憎恶。
④〔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意思是,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⑤〔谋闭而不兴〕奸邪之谋不会发生。
⑥〔盗窃乱贼而不作〕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乱,指www.souquanme.com造反。贼,指害人。作,兴起。
⑦ 〔外户〕泛指大门。
⑧〔闭〕关闭大门。
⑨〔大同〕指理想社会。
说明:①“大道”“大同”都属于特殊概念:“大道”,指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或真理,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解释;“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也可以有种种解释。这一类字眼是不能翻译也是译不好的。②有些词语在一定语境中往往具有特殊含义,如“归”指女子出嫁,但在“男有分,女有归”这句话中就有了“及时婚配”的意思;“亲”有亲近义,但“亲其亲”跟“子其子”是对文,前一个“亲”就有了“奉养”义,后一个“亲”就专指父母了。③文中凡能直译的语句一概用直译,但也有一些地方用了意译。
在政治上最高理想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这样一来,就不会有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理想社会。
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原文此前还有一段文字记述孔子说这番话的来由,照录如下: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参加国君在年终举行的祭典,蜡,读zhà),事毕,出游于观(读guān,宫门外两旁的楼台)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意思是鲁国已经丧失了古礼)。言偃(即子游,孔子的学生)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夏、商、周三代的英贤),丘未之逮也(因出生晚,未能赶上),而有志焉。”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孔子是因为生活在变乱纷乘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有这番言论。
再看课文。全文可分三层:
“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这一句是总提,以下三句是分述。“天下为公”,这是说政权(也可以把社会财富包括进来)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选贤与能”,这是说社会的管理者应由社会成员选举产生。选举的标准是“贤”和“能”,“贤”指品德高尚,“能”指才能出众——用现代话来说,叫做“德才兼备”。“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要讲求诚信以消除欺诈,要崇尚和睦以止息争斗,使社会保持和平安定。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这一层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是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又特别提到,对“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地体现了全社会的关爱。(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地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古代男耕女织,妇女在家也要从事蚕桑,这样才能丰衣足食。以上两个方面主要是就物质生活说的。(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这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据为己有;“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这主要是就人们的思想观念说的,因为只有树公心、去私心,才能达到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的境界。
“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这一层是全文的总括语。文章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总括方式,就是拿现实社会跟这个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黑暗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等,在“大同”社会里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这个结论非常鼓舞人心。
关于孔子“大同”说的思想意义
从孔子回答言偃的话来看,“大道之行”先于“三代之英”,则“大同”社会当指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因而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这个说法貌似有理,其实又不然,因为五帝(即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之世正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如果在“五帝之世”和“大同”社会之间划上等号,则孔子的“大同”说就成了一种历史倒退的主张。这恐怕不合孔子原意,孔子的原意只在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这一点上,决无倒退到“五帝之世”的意思。何以见得呢?
我们细读论“大同”这一段文字,便不难看出,孔子所看重的不是传闻中五帝之世的社会实况,而是包含在实况之中的“大道”——确切地说,他是将五帝之世的某些重大事件都提到理论的高度来加以认识,并利用它们来揭示人类社会所应普遍遵守的法则。例如,他从尧禅位于舜、舜禅位于禹这两件事实中提炼出“天下为公”的观念,指出了社会权力的归宿(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从舜举“八元”“八恺”一事中提炼出“选贤与能”的观念,指出了社会管理者产生的途径。由此可见,“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闻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的模式;它源于“五帝之世”,又高于“五帝之世”,二者决不可同日而语。此外,还要看到孔子将这个理想社会定名为“大同”也是有深意的。郑玄注云:“同,犹和也,平也。”既“和”且“平”,用现代话来说,就是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人人平等。
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以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的目标,例如洪秀全、康有为、谭嗣同、孙中山等都曾受过它的启发。它是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
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德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养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够终其天年,中年人能够为社会效力,幼童能够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却不是为独自享用;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所以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意思?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意思是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大道之行也》

全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因此人们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所赡养,不仅仅抚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有人供养。

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现象,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www.souquanme.com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就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理想社会。

扩展资料:

《大道之行也》在阐明“大同”社会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了“大同”社会的美好前景。这里人人都能受到社会关爱,安居乐业,且各尽所能,这里寄托着儒家崇高的社会理想。

文中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这其中已经折射出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形:社会变乱纷乘,动荡不安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盗贼横行,混乱不堪。

总之,此文中所描述的理想社会,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社会的幸福憧憬。虽然主观目的,只是论说礼仪、阐释古制、宣传儒家思想,但其中的“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理想,却是两千多年前的古代圣贤留给全人类的思想财富。读来启人深思,鼓舞人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出自哪里

  大道之行也 出自 ≪礼记礼运≫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fèn),女有归。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选自www.souquanme.com《礼记礼运》。《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 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的一段话。大道,指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行,施行。
  2.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3.之行:之,助词取消句子之间的独立性,不译。行,施行
  4. 为:是,表判断。
  5.选贤与(jǔ)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与,通“举”,推举,选举。
  6.讲信修睦(mù):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7.信:诚信。修:培养。
  8. 独:单独,单单,只。
  9.〔亲〕意动用法,用作动词,以……为亲,赡养。下文“子其子”中的第一个“子”也是动词。
  10. 亲其亲:第一个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人;第二个亲,父母。
  11.不独子其子:第一个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子;第二个子,子女。
  12. 终:终老,终其天年。
  13. 养:供养。
  14.有所养:得到供养的地方。所,……的地方。
  15.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寡,老而无夫的人。孤,幼而无父的人。独,老而无子的人。废疾者,残疾人。
  16.男有分(fèn):男子有职务。分,职分,指职业、职守,职务。
  17.女有归:意思是女子有归宿。归,指女子出嫁。
  18.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意思是,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恶(wù):憎恶。 藏:私藏。于:介词,在,到。货恶:宾语前置。
  19.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力恶:宾语前置。
  20. 是故:即“故是”,可译为“因此”“所以”“这样一来”。
  21.谋闭而不兴:奸邪之谋不会发生。兴,发生。
  22.盗窃乱贼而不作: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乱,指造反。贼,指害人。作,兴起。
  大道之行也
  23.故:所以,因此。
  24.外户:泛指大门
  25.而〔是故谋闭而不兴〕:连词,表并列。
  26.闭:关门。
  27.是:这。
  28.谓:叫做。[4]
  29.大同:指理想社会。同,有和平的意思
  《大道之行也》, 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其人认为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定能形成一个“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一个“大同”社会。但在当时的战乱时期下那个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

表示诚实守信的成语有哪些?有几个?

有关诚实守信的成语
抱诚守真:志在真诚,恪守不违。
赤诚相待:极真诚、忠诚。以至诚之心待人。
诚心诚意:形容十分真挚诚恳。
诚心实意:形容十分真挚诚恳。
诚心正意:心意真诚恳切。形容对人十分真挚诚恳。亦作“诚心诚意”。
犬马之诚:比喻诚心实意。一般谦称自己的诚意。
信守不渝:坚守信用不变。
言必信,行必果: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言而有信: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言信行果: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同“言必信,行必果。”
言行信果: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同“言必信,行必果”。
一诺千金: 诺:许诺。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一言为定:一句话说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说话算数,决不翻悔。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君子一言,快马一鞭):比喻一言为定,决不反悔。
一言九鼎: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季路一言:比喻信用极好。
有关诚实守信的格言
1、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
2、 惟诚可以破天下之伪,惟实可以破天下之虚——薛瑄
3、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4、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
5、诚实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艾琳?卡瑟
6、虚伪的真诚,比魔鬼更可怕——泰戈尔
7、工作上的信用是最好的财富。没有信用积累的青年,非成为失败者不可——池田大作
8、民无信不立——孔子
9、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高尔基
10、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程颐
有关诚实守信的故事
1、知czaQuYSk错能改,善莫大焉!(出自《左传》,意思是:谁能不犯错误呢?犯了错误而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事情了)
春秋时,晋灵公残暴无道,大臣士季劝他从善,灵公当即表示:“我知过了,一定要改”,士季很高兴地对他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遗憾的是,晋灵公言而无信,残暴依旧,最后竟被大臣刺杀。这是不能“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恶报啊!
楚庄王一开始的时候,日夜在宫中饮酒取乐,不理朝政。后来有个大臣给他讲了一个“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神鸟故事,终于使他决心改正错误,立志图强。楚国终于强大起来,楚庄王也位列“春秋五霸”之一。这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善报啊!
2.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出自〈〈论语〉〉)
意思是: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这是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这才是智慧!
待人处世,首贵真诚,学习知识也是这样。如果自以为是、道听途说、以偏概全,小则炫耀搜趣网自己,哗众取宠;当权者则必祸害百姓,害人害己。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也是自我反省,认清自己,勇于承认自己有所不知,去除心中既有的框框,真实地面对自己,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3.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意思是:人的真诚达到一定程度,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比喻只要专心诚意去做,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
西汉时期,有一个著名将军叫李广,精于骑马射箭。有一次,他去打猎,忽然发现草丛中蹲伏着一只猛虎。李广急忙弯弓搭箭,全神贯注,用尽气力,一箭射去,又壮着胆子走近前去查看,不料被射中的竟是一块形状很像老虎的大石头。不仅箭头深深射入石头当中,而且箭尾也几乎全部射入石头中去了。李广很惊讶,他不相信自己能有这么大的力气,于是想再试一试,就往后退了几步,张弓搭箭,用力向石头射去。可是,一连几箭都没有射进去,有的箭头破碎了,有的箭杆折断了,而大石头一点儿也没有受到损伤。
人们对这件事情感到很惊奇,疑惑不解,于是就去请教学者扬雄。扬雄回答说:“如果诚心实意,即使像金石那样坚硬的东西也会被感动的。” 李广之所以第一箭能射开石头,是因为他当时心志专一,精力高度集中。“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这一成语便由此流传下来。
4.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意思是: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他怎样立身处世。信,是儒家传统伦理准则之一。孔子认为“信”是为人立身处世的基点。在《论语》中,信的含义有两种:一是信任,即取得别人的信任,二是对人讲信用。
5.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意思是:君子的心胸是宽广的,小人则是经常忧愁不已。心胸开阔的人,懂得接纳别人、与人为善,无须打压异己,也无须谄媚逢迎,更不起妒嫉之心,心里能装的下别人,想的是如何成人之美;相反,小人则老是担心自己的利益受损,想的是如何占别人便宜,体现的是心胸狭窄,与人为难、与己为难,时常忧愁,终日惶惶不安,就更不可能成为坦荡的君子了。
原宪是孔子的学生,他的小屋是茅草搭成的。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子贡穿着雪白的衣服、驾着高大的马车来拜访他。原宪戴着破裂开口的帽子、柱着拐杖开门迎接他。子贡问:“您生病了吗?”原宪说:“我听说,没有财产叫贫困,学道而不能身体力行叫病,我是贫困不是生病。”子贡听了面有愧色。
耶酥对门徒们说:“我告诉你们,不要为吃什么担忧,也不要为穿什么忧虑。因为生命胜于饮食,身体胜于衣服。”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