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衣起徘徊上一句(忧愁不能寐 揽衣起徘徊上一句)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上一句,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上一句:,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明月何皎皎,[作者],佚名,[全文],......

揽衣起徘徊上一句(忧愁不能寐 揽衣起徘徊上一句)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上一句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上一句: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明月何皎皎
  [作者] 佚名
  [全文]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明月何皎皎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小题1:(1)这首诗塑造了一位久居异乡、夜不能寐、愁思辗转的游子形象。
或:这首诗塑造了一个独守空闺、徘徊辗转、愁思难寐的闺中女子形象。
小题2:这首诗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手法,(1分)“看月、揽衣、起床、徘徊”这一连串的动作,说明他醒着的时间长,实在无法入睡;(1分)“出户彷徨”,伸颈远望,回房落泪,(1分)这些动作写出了主人公夜不能寐的情状,流露出忧愁、孤独的情绪,表达了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1分)
小题1:
试题分析:这首诗以事写人,故侧重的是人的遭遇;修饰词语可直接提取,其它可概括,如“忧愁”“
不能寐”“
徘徊”“
愁思”“
彷徨”表现了主人公夜不能寐、愁思辗转;“客行”“早旋归”表现了久居异乡;答题时,综合起来概括即可。
小题2:
试题分析:可根据诗歌中描写“忧愁不能寐”的关键词句进行分析,“揽、起、徘徊、出户、引领”一系列动作,写出了主人公难以入睡孤独忧愁的愁绪,故这首诗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手法来刻画主人公孤独忧愁思家的情感。

中秋古诗

八月十五夜月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南斋玩月
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中秋月
齐已
空碧无云露湿衣,众星光外涌清规。
东林莫碍渐高势,四海正看当路时。
还许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霜月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秋宵月下有怀
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中秋待月
陆龟蒙
转缺霜输上转迟, 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 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 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 欲减初圆及午时。
倪庄中秋
元好问
强饭日逾瘦, 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 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 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 到晓不曾看。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左车右并)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中秋月
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中秋见月和子由
苏轼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左风右占)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上将下虫)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中秋登楼望月
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夜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西江月
苏轼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文天祥
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江山如画,尚从前赤壁之游。槁秸申酬,轮嗣布。
满江红.中秋寄远
辛弃疾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
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
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玉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
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
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秋夜月
当初聚散。便唤作、无由再逢伊面。
近日来、不期而会重欢宴。
向尊前、闲暇里,敛著眉儿长叹。
惹起旧愁无限。
秋蕊香引
留不得。
光阴催促,奈芳兰歇,好花谢,惟顷刻。
彩云易散琉璃脆,验前事端的。
风月夜,几处前踪旧迹。
忍思忆。
这回望断,永作终天隔。
向仙岛,归冥路,两无消息。
长相思
画鼓喧街,兰灯满市,皎月初照严城。
清都绛阙夜景,风传银箭,露叆金茎。
巷陌纵横。过平康款辔,缓听歌声。
凤烛荧荧。那人家、未掩香屏。
向罗绮丛中,认得依稀旧日,雅态轻盈。
娇波艳冶,巧笑依然,有意相迎。
墙头马上,漫迟留、难写深诚。
又岂知、名宦拘检,年来减尽风情。
望汉月
明月明月明月。争奈乍圆还缺。
恰如年少洞房人,暂欢会、依前离别。
小楼凭槛处,正是去年时节。
千里清光又依旧,奈夜永、厌厌人绝。
鹧鸪天
吹破残烟入夜风。一轩明月上帘栊。
因惊路远人还远,纵得心同寝未同。
情脉脉,意忡忡。碧云归去认无踪。
只应曾向前生里,爱把鸳鸯两处笼。
十二时(秋夜)
晚晴初,淡烟笼月,风透蟾光如洗。
觉翠帐、凉生秋思。渐入微寒天气。
败叶敲窗,西风满院,睡不成还起。
更漏咽、滴破忧心,万感并生,都在离人愁耳。
天怎知、当时一句,做得十分萦系。
夜永有时,分明枕上,觑著孜孜地。
烛暗时酒醒,元来又是梦里。
睡觉来、披衣独坐,万种无□憀情意。
怎得伊来,重谐云雨,再整馀香被。
祝告天发愿,从今永无抛弃。
念奴搜趣网娇.中秋对月
文征明
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
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
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
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
记得去年今夕,酾酒溪亭,淡月云来去。
千里江山昨梦非,转眼秋光如许。
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近矣。
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南斋玩月
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中秋月
齐已
空碧无云露湿衣,众星光外涌清规。
东林莫碍渐高势,四海正看当路时。
还许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霜月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秋宵月下有怀
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中秋待月
陆龟蒙
转缺霜输上转迟, 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 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 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 欲减初圆及午时。
倪庄中秋
元好问
强饭日逾瘦, 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 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 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 到晓不曾看。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左车右并)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中秋月
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中秋见月和子由
苏轼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左风右占)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上将下虫)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中秋登楼望月
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夜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西江月
苏轼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文天祥
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江山如画,尚从前赤壁之游。槁秸申酬,轮嗣布。
满江红.中秋寄远
辛弃疾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
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
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玉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
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
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秋夜月
当初聚散。便唤作、无由再逢伊面。
近日来、不期而会重欢宴。
向尊前、闲暇里,敛著眉儿长叹。
惹起旧愁无限。
秋蕊香引
留不得。
光阴催促,奈芳兰歇,好花谢,惟顷刻。
彩云易散琉璃脆,验前事端的。
风月夜,几处前踪旧迹。
忍思忆。
这回望断,永作终天隔。
向仙岛,归冥路,两无消息。
长相思
画鼓喧街,兰灯满市,皎月初照严城。
清都绛阙夜景,风传银箭,露叆金茎。
巷陌纵横。过平康款辔,缓听歌声。
凤烛荧荧。那人家、未掩香屏。
向罗绮丛中,认得依稀旧日,雅态轻盈。
娇波艳冶,巧笑依然,有意相迎。
墙头马上,漫迟留、难写深诚。
又岂知、名宦拘检,年来减尽风情。
望汉月
明月明月明月。争奈乍圆还缺。
恰如年少洞房人,暂欢会、依前离别。
小楼凭槛处,正是去年时节。
千里清光又依旧,奈夜永、厌厌人绝。
鹧鸪天
吹破残烟入夜风。一轩明月上帘栊。
因惊路远人还远,纵得心同寝未同。
情脉脉,意忡忡。碧云归去认无踪。
只应曾向前生里,爱把鸳鸯两处笼。
十二时(秋夜)
晚晴初,淡烟笼月,风透蟾光如洗。
觉翠帐、凉生秋思。渐入微寒天气。
败叶敲窗,西风满院,睡不成还起。
更漏咽、滴破忧心,万感并生,都在离人愁耳。
天怎知、当时一句,做得十分萦系。
夜永有时,分明枕上,觑著孜孜地。
烛暗时酒醒,元来又是梦里。
睡觉来、披衣独坐,万种无□憀情意。
怎得伊来,重谐云雨,再整馀香被。
祝告天发愿,从今永无抛弃。
念奴娇.中秋对月
文征明
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
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
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
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
记得去年今夕,酾酒溪亭,淡月云来去。
千里江山昨梦非,转眼秋光如许。
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近矣。
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
唐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全唐诗》)
这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诗前两联睹月兴感,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诗后两联描状中秋夜色,"见羽毛"、"数秋毫"两句下字奇险,立意浪漫,于老杜诗中别是一格。
唐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帡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全唐诗》)
刘禹锡(772-842),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这首诗共十六句,每四句一韵,每一韵又是一个自然段落。第一段写桃源玩月,有月之景,有玩之情;第二段写八月十五夜色,以月光朗照下的天地山水反衬中秋之月;第三段浪漫畅想,写欲仙之感,由景及情,生发自然;最后一段从畅想中曳回,写日出月落,更就"绝景良时"抒发情感,略出桃源别后,难再重游一意。全诗景物随时而变,情调随景而移,有起伏迭宕之感。
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全唐诗》)
此诗作于远放江州之际,表现了物是人非的情感,于时间的转换中逗出空的转换,又于时空的转换中,透出感情的转换,昔之乐游,今之苦叹,鲜明的比照中,表露了谪居生涯中的愁闷。
唐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全唐诗》)
皮日休(约833--?),字逸少,襄阳人。诗与陆龟蒙齐名,有《皮子文薮》。这首绝句描状桂花,那珊珊而落的桂花,本洁如玉,映于月光更显晶莹,拾起花犹带露更觉滋润,想来当是嫦娥撒于人间。全诗咏物以虚现实,空灵含蕴,以中秋一事出中秋佳节玩月之全情,有以小见大之妙。
宋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 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www.souquanme.com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 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宋诗钞》)
这首长歌十四联二十八句,可谓中秋诗中的长篇。诗中从月升写到月落,既形象地描绘了中秋之月,又生动地记述了中秋人事。诗中"一杯未尽银阙涌,乱去脱坏如崩涛"气势堪壮,"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想象独特,"千灯夜作鱼龙变","低昂赴节随歌板"说出民风,"归来呼酒更重看","对月题诗有几人 "道来己情,全诗景情交错,人我杂出,气格抑扬,诗情顿挫,低回中转酣畅,激越中出衰婉,实为中秋咏月诗中的上乘之作。
宋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宋诗钞》)
米芾(1051--1107),字元璋,襄阳人。官至礼部员外郎。能为诗文,尤长于翰墨,书法为宋代大家。这首诗引用了两个民间传说,一是民间传说珍珠的育成与月的盈亏有关,月圆之时蚌则孕珠;二是民间传说月由七宝合成,人间常有八万二千户给它修治。这样借传说咏月,又为中秋之月增添了神话的色彩,使中秋之月更为迷人。
参考资料:http://gd.sohu.com/20050711/n226268870.shtml
回答者:niupa - 高级魔法师 六级 9-17 13:31
中秋佳节,思国思乡缠绕心间。对每一个远离家乡的人,明月的光辉不分界限,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它的抚慰,正如祖国对她人民的关怀,不会因远隔重洋而忽略。
十五夜望月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关 山 月
李 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月下独酌
李 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夜 思
李 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嫦 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八月十五夜月
唐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月夜忆舍弟
杜 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霜 月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秋宵月下有怀
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唐 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中秋月
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 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 玉蟾清冷桂花孤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中秋待月
陆龟蒙
转缺霜输上转迟 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 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 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 欲减初圆及午时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 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中秋见月和子由
宋 苏轼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中秋登楼望月
宋 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倪庄中秋
元 好问
强饭日逾瘦 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 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 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 到晓不曾看

出户当彷徨,愁思当告谁?作者是

原诗
[编辑本段]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相关背景知识
[编辑本段]
《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亡失主名的无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
译文
[编辑本段]
明月为何这般的皎洁光亮,照著我这罗制的床帐. 在这个不眠之夜,月光惹动了思妇的愁肠. 她揽衣而起,心事重重地在空房中徘徊. 自忖道:外面固然好,怎比得上家裏呢 在怅惘中,她打开房门走到外面,四下顾望,只见月光满地,夜凉如水. 满怀愁绪向谁倾诉呢 她神色凄然地回到房裏,落下泪来.
鉴赏
[编辑本段]
这首诗是写游子离愁的,诗中刻划了一个久客异乡、愁思辗转、夜不能寐的游子形象。他的乡愁是由皎皎明月引起的。更深人静,那千里与共的明月,最易勾引起羁旅人的思绪。谢庄《月赋》曰:“隔千里兮共明月。”李白《静夜思》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对于这首无名氏古诗中的主人公来说,同样是这种情绪。“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当他开始看到明月如此皎洁时,也许是兴奋的赞赏的。银色的清辉透过轻薄透光的罗帐,照着这位拥衾而卧的人。可是,夜已深沉,他辗转反侧,尚未入眠。是过于耀眼的月光打扰他的睡眠吗?不,是“忧愁不能寐”。他怎么也睡不着,便索性“揽衣”而“起”,在室内“徘徊”起来。清代朱筠评曰:“神情在‘徘徊’二字。”(《古诗十九首说》)的确,游子“看月”、“失眠”、“揽衣”、“起床”、“徘徊”这一连串的动作,说明他醒着的时间长,实在无法入睡;同时说明他心中忧愁很深。尤其是那“起徘徊”的情态,深刻地揭示了他内心痛苦的剧烈。
诗写到这里,写出了“忧愁不能寐”的种种情状,但究竟为什么“忧愁”呢?“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这是全诗的关键语,画龙点睛,点明主题。这两句虽是直说缘由,但语有余意,耐人寻味。“客行”既有“乐”,为何又说“不如早旋归”呢?实际上他乡作客,何乐而言。正如《相如歌饮马长城窟行》所说:“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与相为言。”然而异乡游子为什么欲归不归呢?这和他们所处的客观现实是密切联系着的。即如本诗的作者,大概是东汉时一个无名文人吧,在他那个时代,往往为营求功名而旅食京师,却又仕途阻滞,进很两难。这两句诗正刻划出他想归而不得归无可奈何的心情,是十分真切的。清代陈祚明说得好:“客行有何乐?故言乐者,言虽乐亦不如归,况不乐乎!”(《采菽堂古诗选》)朱筠也说:“把客中苦乐思想殆遍,把苦且不提,‘虽云乐’亦是‘客’,‘不如早旋归’之为乐也(《古诗十九说》)他们是道出了此中凄凉味的。
作者点出这种欲归不得的处境后,下面四句又像开头四句那样,通过主人公的动作进一步表现他心灵最深层的痛苦。前面写到“揽衣起徘徊”,尚是在室内走走,但感到还是无法排遣心中的烦闷,于是他走出户外了。然而,“出户彷徨”,半夜三更,他像梦游似的,独自在月下彷徨,更有一阵孤独感袭上心头。“愁思当告谁?”正是这种“独”、这种“彷徨”的具体感受了。古乐府《悲歌》云:“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于是诗人情不自禁地向千里之外的故乡云树引领而望,可是又怎能获得“可以当归”的效果呢?反而引起了更大的失望。他实在受不了这种感情上的折磨了,他又回到室内去。从“出户”到“入房”,这一出一入,把游子心中翻腾的愁情推向顶点,以至再也禁不住“泪下沾裳衣”了!全诗共十句,除了“客行”二句外,所描写的都是极其具体的行动,而这些行动是一个紧接着一个,是一层深似一层,细致地刻画了游子欲归不得的心理状态,手法是很高明的。清代张庚分析诗中主人公的心理发展层次说:“因‘忧愁’而‘不寐’,因‘不寐’而‘起’,因‘起’而‘徘徊’,因搜趣网‘徘徊’而‘出户’,既‘出户’而‘彷徨’,因彷徨无告而仍‘入房’,十句中层次井井,而一节紧一节,直有千回百折之势,百读不厌。”(《古诗解》)
一首短小的抒情诗,能够www.souquanme.com细致地表现如此丰富复杂的心理活动,这在我国古诗中是不多见的。俄国有一位大作家屠格涅夫,是擅长于心理描写的,但是他的心理描写,大都是对人物心理的一些说明,有//www.souquanme.com时不免使人感到沉闷和厌烦。而我们读的这首古诗,却没有这个毛病,它是通过人物的自我意识活动来表现的,通过由意识而诱发的行动来表现的,具有文学的形象形。而且更把人物的心理和感情揉合在一起,富有抒情诗的特质,这种艺术经验是值得注意的。
(张铁明)

中国的一首乡思诗,为何连李白都对其赞不绝口 ?

《明月何皎皎》是一首乡思诗歌,全诗景中有情,情景交融,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久客异乡、愁思辗转、夜不能寐的游子形象,是《古诗十九首》之一。这首诗可以说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首乡思诗,以至于千年后的唐代大诗人李白对于赞不绝口,并借鉴了其艺术手法,为我们创作出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样脍炙人口的佳句!



明月何皎皎

——佚名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诗文翻译:

如此皎洁光亮的明月,照亮了我那罗制的床帏。

深夜忧愁我难以入眠,披衣独自在空屋内徘徊。

游客在外虽然有趣,当这怎能跟早日回家比呢。

一个人出门忧伤彷徨,满心愁绪又能跟谁讲呢?

伸颈远望却只能回到房间,泪水就沾湿了衣裳。



诗文鉴赏: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当漂泊一下的诗人看到了皎洁的明月后,心中竟生一丝兴奋。月光那银色的光芒透过轻薄透光的罗帐,照着这位拥衾而眠的人。可是夜已深沉,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不是这耀眼的月光打扰了他的睡眠,而是他内心的那抹忧愁使他不能寐。于是诗人干脆“揽衣”而“起”,在室内“徘徊”起来。诗人的这一长串“看月”“失眠”“揽衣”“起床”“徘徊”的动作,更表明了其内心忧愁之深,感受之痛。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自古明月寄乡思,何人乡思解明月。中间这两句可以看作是全诗的诗眼,诗人在此处画龙点睛,点明了本诗的主题,在诗人的那个年代,往往渴望功名却又仕途阻滞,这两句正好衬托了诗人的那种想归而不得归的心情,将诗人的那种无可奈何的感触描绘得真切感人,使人久久难以释怀。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半夜三更,诗人独自在月下彷徨,更觉孤独袭人。“愁思当告谁?”正好将诗人此刻的那种孤独、彷徨真切地展现了出来。古乐府《悲歌》云:“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于是诗人也像前人那样对着千里之外的故乡云树引领而望,可是现实中的他却无法归去,徒增自己内心的那种失落感。他无法承受这种感情上的折磨,于是他终于又回到了室内去。从“出户”到“入房”的这一出一入,更是将诗人内心深处愁情推向顶点,以至于自己情不自禁地“泪下沾裳衣”了。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