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必结的后一句是什么(南开大学校长谁在镜子上写了一句箴言:“面必争 发必理)

弟子规的正所谓后面的两句是什么?弟子规中没有正所谓这句话,带有正的话语中有一句是:冠必正,后面的话语是,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冠必正纽必结全文......

纽必结的后一句是什么(南开大学校长谁在镜子上写了一句箴言:“面必争 发必理)

弟子规的正所谓后面的两句是什么?

弟子规中没有正所谓这句话,带有正的话语中有一句是:冠必正,后面的话语是,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冠必正纽必结全文解释

“冠必正,纽必结”解释:戴帽子要端正,衣服扣子要扣好。出自《弟子规》,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依据孔子教诲编成的学童生活规范,其www.souquanme.com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
原文节选:
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
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
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
创作背景:
康熙年间,满清作为少数民族的统治阶层出于长久统治的目的,主动追求对儒家思想文化的认同。包括崇文尊孔,提倡修读四书五经,尊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大修孔庙,春秋祭孔、宣谕以孔子儒教为立国之本。1670年,根据儒学核心制定和颁发www.souquanme.com“圣谕”十六条,作为人们的思想准则和行为规范:敦孝悌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争讼;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儆愚顽;明礼让以厚风俗;务本业以定民志;训子弟以禁非为;息诬告以全良善//www.souquanme.com;戒匿匪以免株连;完钱粮以省催科;联保甲以弭盗贼;解仇忿以重生命。另外,康熙十二年的荐举山林隐逸、十六年开设明史馆、十七年的荐举博学鸿词,网罗名士,弘扬儒学。这些举措都促进了儒家的发展。《弟子规》正是在这种文学氛围下,写作而成的。其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一个秀才。他以《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当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贾存仁将其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

《弟子规》冠必正――勿生戚这些诗是什么意思?

一、“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意思是:帽子一定要带正,衣服的纽扣要结整齐,袜子和鞋子要穿整齐。

二、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意思是:至于外表穿着或者饮食方面不如他人,心里不必难过,更没有必要忧虑自卑。物质上的这些享受够用就好,知足才是真正的富。

扩展资料

《弟子规》全书以通俗的文字、三字韵的形式阐述了学习的重要、做人的道理以及待人接物的礼貌常识等等。

《弟子规》总叙中说:“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里面有七个科www.souquanme.com目,即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前六项属于德育修养,后一项,即学文,属于智育修养。

《弟子规》以《论语》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一章为总纲,分为五部分,各选择《论语》、《孟子》、《礼记》、《孝经》和朱熹语录编辑而成//www.souquanme.com

全文总计360句,1080字,内容涉及生活起居、衣服纽冠、行为仪止、道德品性、处世之道等,详于道德教育。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