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春风舞起垂杨舞下一句是什么(东风忽起垂杨舞赏析)

东风忽起垂杨舞赏析在《雨后池上》中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雨停了,风住了,池边垂柳苍翠欲滴。忽然一阵风起,万千杨柳枝条袅娜飘动。杨柳似......

古诗春风舞起垂杨舞下一句是什么(东风忽起垂杨舞赏析)

东风忽起垂杨舞赏析

在《雨后池上》中
东风忽起垂杨舞 更作荷心万点声——雨停了,风住了,池边垂柳苍翠欲滴。忽然一阵风起,万千杨柳枝条袅娜飘动。杨柳似有知,风雨中洗尽污浊,欣喜中乘风起舞。舞动时抖落一身水珠,洒向池中荷叶,传来嗒嗒万点声。风狂雨骤时,杨柳枝条不停摆动不会引人注目,雨打荷叶响声一片也不会声声入耳。只有在风停雨住之后,一切归于沉寂,才会留意那突然风穿杨柳出现的舞动,才会捕捉到柳枝上的水珠抛向荷叶时发出的点点声响。
由风起而垂杨舞,由垂杨舞而荷声万点的连锁反应,反映了作者雨后静观自然的怡然心态。

关于风的古诗飞花令

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4.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5.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6.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7.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8.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9.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www.souquanme.com*间无数。
10.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1.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2.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13.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1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5.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16.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7.垂杨只解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
18.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19.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20.杨柳岸,晓风残月。
21.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22.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23.大江东去,千古风流人物。
24.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25.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26.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27.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28.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29.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30.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31.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32.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33.黄石塔前江水东,春风懒困倚微风。
34.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35.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36.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37.不论平地与山尖,**风光尽被占。
38.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39.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
39.淡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香。
40.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关于风的诗句飞花令40句

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4.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5.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6.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7.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8.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9.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10.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1.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2.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13.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1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5.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16.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7.垂杨只解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
18.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19.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20.杨柳岸,晓风残月。
21.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22.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23.大江东去,千古风流人物。
24.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25.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26.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27.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28.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29.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30.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31.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32.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33.黄石塔前江水东,春风懒困倚微风。
34.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35.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36.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37.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38.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39.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
39.淡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香。
40.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41.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42.明早风起风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43.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44.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45.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46.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47.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48.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49.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50.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古诗的问题

请大家帮我找找近几年来广东高考的有关古诗,最好是绝句的!谢谢拉!
  历年高考古诗鉴赏试题解析
  1999 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国卷)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
  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 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 C.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 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9.这首诗的四句分别写了月、灯、鹭、鱼四景,四景又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下列四首诗中与这种写法相同的一首是( )
  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 C.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答:8、C 9、C
  200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国卷)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理由能自圆其说就可以。
  2003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0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1(全国卷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
  “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答: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6(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①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②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9(福建)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秋 夜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05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1(全国卷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⑴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⑵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答:(1)对偶。"芳草"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2)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都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2(全国卷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答: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答:(1)“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2)①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想向1分,画面描绘2分)
  ②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平易通俗)(意思答对即可)
  3(全国卷三)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答:(8分)(1)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2)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5(天津卷)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湖州歌(其六) 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 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 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1)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
  (2)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答:(1)“望”字起到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
  (2)“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
  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侧重怀古。
  6(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答: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的最为强烈和集中。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地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心理。
  7(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日登楼怀归① 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②,沉思忽自惊。
  注:①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 ②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渭水。
  (1) 请写出这首诗颈联中一组对仗的词语
  (2) 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3 )北宋翰林图画院曾用“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作为考题,夺魁者画的是“—船夫睡舟尾,横—孤笛”。你认为这幅画能表现这两句诗的内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1)荒村与古寺 断蔼与流萤 生与语
  (2)诗人登楼远望,本是闲情,却触景生情,联想起家乡,当他从乡思中醒悟,发现自己身在异乡,心中不由一惊。这前后的感情变化,突出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3)画上只有小船和船夫,而没有行人,表现了“野水无人渡”的情景;而船夫睡在船上,衬托出过客稀少,凸显出小船“尽日”等待的漫长和寂寞。从画面可以揣摩,船夫边吹笛边等渡客,久久无人过渡,困倦不堪,只得放下笛子,自己睡去。这幅画传神地表现了诗句的内容。
  8(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_______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分)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答:(1)傍晚 西风
  (2)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9(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10(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1)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绪,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派遣的。
  (2搜趣网)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11pCWBNWmsIk(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和相关材料,完成第14-16题。(8分)
  望庐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
  徐 凝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苏轼《东坡志林记游庐山》:“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旋入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故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注]谪仙:李白。
  (1).古人有"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的评述,请以李白诗中的"挂"字为例,加以赏析。 (2分)
  (2).以下诗句都运用了修辞手法,它们的表达效果是(2分)
  飞流直下三千尺:
  千古长如白练飞:
  (3)你是否同意苏轼对李、徐两诗的评价,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 (4分)
  答:(1)化动为静,描绘出遥看瀑布飞泻时的景象。
  (2)(用夸张手法)突出瀑布的磅礴气势 (以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瀑布的色彩和形态。
  (3)同意。要点:李诗更为雄奇瑰丽,想像更为奇特,富有创造力,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余地。
  不同意。要点:徐诗分别从视觉、听觉等不同角度切入,气势显得壮阔。
  (如有其他看法,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也能给分)
  12(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 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⑴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⑵"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⑶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
  答:(1)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
  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清在阶下青苔上)
  尾旺: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琴上尘埃)
  (2)清冷、幽静 孤单、寂寞 (3)"为拂绿琴埃"
  13(湖北卷)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戏中,汉元帝在灞桥送别王昭君出塞和亲时,有下面一段曲词。阅读这段曲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
  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蜇①;泣寒蜇,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注:①寒蜇:寒蝉。
  (1)有人赞赏《汉宫秋》的词曲“写景写情,当行出色”。这段曲词描写了汉元帝所见、所想的哪两种情景?表现了汉元帝什么样的感情?(4分)
  (2)这段曲词中运用了对仗、顶真的修辞手法,试简析它们各有怎样的艺术效果。(2分)
  答:⑴旷远悲凉的深秋塞外景况;凄清阴冷的秋夜王宫景象。
  感叹昭君远去塞外的艰辛,伤心离别;想象独自返回王宫的凄凉,痛感孤独。(4分)
  ⑵对仗:显示了语言的对称美,达到了意境美的完美结合。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表现了汉元帝离恨未已、相思又继、千结百转的愁绪。(2分)
  14(湖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6分)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登崖州城作
  柳宗元 李德裕
  海畔尖山似剑芒, 独上高楼望帝京,
  秋来处处割愁肠。 鸟飞犹是半年程。
  若为化作身千亿, 青山似欲留人住,
  散向峰头望故乡。 百匝千遭绕郡城。
  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牡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
  (1)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柳诗之“望”
  (2)两诗都写到了“山”。李诗曰“青山留人”,是面对群山阻隔欲归不能的自我安慰。诗人运用拟人和象征手法,抒发了看似平静超然,实则深沉悲凉的情感。柳诗曰“尖山似剑”,答:⑴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柳诗之“望”在末句,虚写置身峰头,收束全篇。既表现了对故多的思念,更表选了对“京华亲故“一为援手的急切期待。
  ⑵两诗都写到了“山”李诗曰“青山留人”,是面对群山阻隔欲归不能的自我安慰。诗人运用拟人和象征手法,抒发了看似平静超然,实则深沉悲凉的情感。柳诗曰“尖山似剑”,表达的是在草木变衰的秋天,思念家国愁肠如割的痛楚。诗人在运用比喻手法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直接抒技了奔进而出的强烈感情。
  15(辽宁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舟下建溪
  宋王安石 宋方惟深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1)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4分)
  (2)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有”,一用“犹有”,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4分)
  答:(1)“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客船、“无灯”野(小)店搜趣网、半死枫树,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
  “氛围”“心绪”各2分。
  (2)可以有三种答案:
  ①“应有”更好。“应有”二字蕴含丰富,传达出了诗人在孤寂中力寻旧影时的复杂心情,其中既有希冀与自信,也有失意与怅惘,更有寻而未见的不甘心,可谓传神之笔;“犹有”二字则无此意趣。
  “心情”只要答出其中两个方面即可,不pCWBNWmsIk要求全面。
  ②“犹有”更好。“犹有”二字,自然道出,却出人意料,去年系舟的痕迹还保存到现在,说明在此停留的旅客不多,进一步传达出了诗人那种孤寂怅惘的心绪;而“应有”二字却不能道出此意。
  ③二者各有其妙。(理由见上)只答出哪一个更好而没有具体分析的,不给分。
  16(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绝 句 吴涛
  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
  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
  此诗体现了怎样的季候特点?钱钟书称此诗表现了某种"情味",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春夏之交乍暖忽寒。通过细节和景物描写,表现游子对季候变化特别敏感的某种心理。

带风的古诗

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4.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5.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6.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7.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8.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9.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10.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1.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2.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13.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1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5.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16.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7.垂杨只解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
18.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19.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20.杨柳岸,晓风残月。
21.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22.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23.大江东去,千古风流人物。
24.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25.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26.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27.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28.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29.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30.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31.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32.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33.黄石塔前江水东,春风懒困倚微风。
34.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35.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36.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37.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38.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39.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
39.淡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香。
40.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