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船笛参差起的后一句诗是什么(“月明船笛参差起 风定池莲自在香”的具体意思)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的具体意思????,急需。。。大家帮帮忙啊!!!在插一句:他是不是秦观的《纳凉》里的名句啊???意思是寂寂明月......

月明船笛参差起的后一句诗是什么(“月明船笛参差起 风定池莲自在香”的具体意思)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的具体意思

???? 急需。。。大家帮帮忙啊!!!在插一句:他是不是秦观的《纳凉》里的名句啊???

意思是寂寂明月夜,参差的笛声响起在耳边萦绕不觉,晚风初定,池中莲花盛开,幽香散溢,泌人心脾。

出自《纳凉》,是秦观的七言绝句作品,这首诗的首句就点明题意:“携杖来追柳外凉。”人们着到的,是诗人携杖出户,来到柳外追寻清凉世界的情景。

原文如下: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译文如下:

携杖出门去寻找纳凉圣地,画桥南畔,绿树成荫,坐靠在胡床之上惬意非常。

寂寂明月夜,参差的笛声响起在耳边萦绕不觉,晚风初定,池中莲花盛开,幽香散溢,泌人心脾。

注释如下:

倚胡床:坐靠胡床。倚:坐靠。

扩展资料:

一二两句写仔细寻觅纳凉胜地。三四两句则展开了对它的美妙景色的描绘:“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月明之夜,船家儿女吹着短笛,笛声参差而起,在水面萦绕不绝。晚风初定,池中莲花盛开,自在幽香不时散溢,沁人心脾。

诗人闲倚胡床,怡神闭目,不只感宫上得到满足,连心境也分外舒适。这两句采取了对偶句式,把纳凉时的具体感受艺术地组合起来,于是,一个纳凉胜地的自然景色,就活现在读者面前。

此诗以纳凉为题,诗中着力表现的是一个绝离烦热之处。诗人首先经过寻访,发现了这个处所的秘密,其次进行具体布置,置身其间,与外境融而为一,把思想感情寄托在另外一个“自清凉无汗”的世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纳凉

古诗《纳凉》的全文是什么意思?

【释义】:携杖出门去寻找纳凉圣地,画桥搜趣网南畔,绿树成荫,坐靠在胡床之上惬意非常。寂寂明月夜,参差的笛声响起在耳边萦绕不觉,晚风初定,池中莲花盛开,幽香散溢,泌人心脾。
出自:宋代 秦观。
原文如下: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赏析】:这句连用“携”、“来”、“追”三个动词,把诗人携杖出户后的动作,分出层次加以表现。其中“追”字更是曲折、含蓄地传达出诗人追寻理想中的纳凉胜处的内在感情,实自杜甫《羌村》“忆昔好追凉”句点化而成。这样,诗人急于从火海中解脱出来的情怀,通过一系列动作,就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www.souquanme.com

关于写夏天的古诗,块块

是古诗,不是诗句要10首或5.6首
诗中夏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描写夏天的古诗和描写夏天的名句
夏颂——纳清风台榭开怀,傍流水亭轩赏心。
夏初——槐柳成阴雨洗尘,樱桃乳酪并尝新。
夏热——日轮当午凝不去,万国如在洪炉中。
夏景——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夏水——涧影见藤竹,潭香闻芰荷。
夏夜——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夏雨——风声撼山翻怒涛,雨点飞空射强弩。
夏花——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夏蝉——垂缍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夏鸟——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夏节——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桂绿云鬟。
夏思——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夏游——松风涧水杂清音,空山如弄琴。
夏趣——懒摇白羽扇,裸体青林中。
唐代诗人高骈《山亭夏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宋代诗人王令《暑旱苦热》: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翘飞上山,人困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宋代诗人秦观《纳凉》: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宋代诗人杨万里《夏夜追凉》: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宻虫鸣处,时有微凉只是风。
唐代诗人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宋代诗人苏舜钦《夏意》: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南京
南宋诗人陆游《幽居初夏》: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树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己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描写夏天的古诗和描写夏天的名句
四月维夏,六月徂暑
徂:开始。 《诗经小雅四月》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首夏:孟夏,农历四月。歇:盛及而衰。
南朝宋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丽景烛春余,清阴澄夏首
春余:春末。夏首:夏初。
南朝梁王僧儒《侍宴》
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
北周庾信《奉和夏日应令》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写夏季傍晚日落、月上、乘凉之景。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
唐沈佺期《夏晚寓直省中》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轩:窗。
唐杜甫《夏夜叹》
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
孤花:一枝花。春余:春天剩余之景,时已至初夏。
唐韦应物《游开元精舍》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岚:雾气。
唐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
夏半:夏季过半,农历五月半后。淅:风吹拂的样子。
唐韩愈《送刘师服》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
唐白居易《宴散》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孟夏:初夏,指农历四月。慈竹:竹名,亦称子母竹。如编:象编排起来一样。蜃气:古人以为蜃(大蛤)吹气可成楼阁虚景,实际是光线穿过不同密度的空气,经过折射,把远景显现在空中的一种幻影,也称为海市蜃楼。管弦:形容蛙的鸣叫象奏乐一样。
唐贾弇《孟夏》
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
岩溜句:岩上的泉水瀑布,凌空进发,一片云烟,象是晴天挂起一幅雨帘。林萝句:林间藤萝缠绕,浓荫蔽日,使人在盛夏感到凉意。
唐方干《题报恩寺上方》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盛一院香
水晶帘:形容映入水中的楼台倒影象水晶的帘子一样晶莹明澈。
唐高骈《山亭夏日》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唐张蠙《夏日uVKFjqt题老将林亭》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麦气:麦收时的气息。花时:花开之时。
宋王安石《初夏即事》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芳菲:芳香的花草。可人:合人心意。
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嘉树:树的美称。意谓雏莺在和风中长大了,充足搜趣网的雨水催肥了梅子,正午,树下形成了清凉的圆形树阴。
宋周邦彦《满庭芳夏景》
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凉
沈李浮瓜:瓜果浸于寒水之中。
宋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困人天气日初长
宋朱淑真《即景》:“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清风破暑连三日
元王挥《过沙沟店》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宋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红紫:泛指各色花朵。
宋陆游《初夏绝句》:“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唐白居易《宴散》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孟夏:初夏,指农历四月。慈竹:竹名,亦称子母竹。如编:象编排起来一样。蜃气:古人以为蜃(大蛤)吹气可成楼阁虚景,实际是光线穿过不同密度的空气,经过折射,把远景显现在空中的一种幻影,也称为海市蜃楼。管弦:形容蛙的鸣叫象奏乐一样。
唐方干《题报恩寺上方》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盛一院香
水晶帘:形容映入水中的楼台倒影象水晶的帘子一样晶莹明澈。
宋陆游《初夏绝句》:“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对偶句的诗句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李//www.souquanme.com白《登金陵凤凰台》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秦观《八六子倚危亭》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白居易《梦微之》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黄庭坚《寄黄几复》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卢梅坡《雪梅其一》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李商隐《菊花》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书怀》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黄庭坚《登快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杜甫《江汉》
云尽月如练,水凉风似秋。
——欧阳詹《荆南夏夜水楼怀昭丘直上人云梦李莘》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秦观《纳凉》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岳飞《满江红写怀》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于谦《立春日感怀》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王维《终南别业 》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绝句》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杜甫《绝句二首》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王维《鸟鸣涧》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春景》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秦观《春日》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晏殊《破阵子春景》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李华《春行即兴》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曹雪芹《菱荇鹅儿水》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情三月雨。
——晏殊《玉楼春春恨》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籍《入若耶溪》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约客》
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
——陈文述《夏日杂诗》

云尽月如练,水凉风似秋。
——欧阳詹《荆南夏夜水楼怀昭丘直上人云梦李莘》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李白《太原早秋》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张孝祥《西江月阻风山峰下》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
——晏几道《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
——杜牧《齐安郡晚秋》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王维《山中》
水晶帘外娟娟月,梨花枝上层层雪。
——杨基《菩萨蛮水晶帘外娟娟月》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柳中庸《征人怨 》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杜甫《野望》
昨夜醉眠西浦月。今宵独钓南溪雪。
——洪适《渔家傲引子月水寒风又烈》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杜甫《水槛遣心二首》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王维《观猎》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张九龄《西江夜行》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袁凯《京师得家书》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卢纶《晚次鄂州》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欧阳修《戏答元珍》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佚名《行行重行行》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苏麟《断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李世民《赐萧瑀》

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携杖出门去寻找纳凉圣地,画桥南畔,绿树成荫,坐靠在胡床之上惬意非常。

《纳凉》是秦观的七言绝句作品,这首诗的首句就点明题意:“携杖来追柳外凉。”人们看到的,是诗人携杖出户,来到柳外追寻清凉世界的情景。

全文: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翻译:携杖出门去寻找纳凉圣地,画桥南畔,绿树成荫,坐靠在胡床之上惬意非常。寂寂明月夜,参差的笛声响起在耳边萦绕不觉,晚风初定,池中莲花盛开,幽香散溢,沁人心脾。



扩展资料:

此诗以纳凉为题,诗中着力表现的是一个绝离烦热之处。诗人首先经过寻访,发现了这个处所的秘密,其次进行具体布置,置身其间,与外境融而为一,把思想感情寄托在另外一个“自清凉无汗”的世界。

《纳凉》是一首描写景物的短诗。从字面上看,可以说没有反映什么社会生活内容。但是,透过诗句的表面,却隐约地表现出:诗人渴望远离的是炙手可热的官场社会,这就是他刻意追求一个理想中的清凉世界的原因。秦观是一个有用世之志的诗人。

他对官场的奔竞倾夺表示厌弃,力求远避,此诗表达的就是这种感情。这种把创作念图隐藏在诗句背后的写法,读者应着意体会。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