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竿头再努力前一句(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白尺竿头 更进一步 是什么意思)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下一句是什么?十方世界是全身。语出,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师示一偈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

百尺竿头再努力前一句(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白尺竿头 更进一步 是什么意思)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下一句是什么?

十方世界是全身。

语出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师示一偈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意指学问、成绩等达到很高程度后继续努力,争取更大进步 。

典故

宋朝时,长沙有位高僧叫景岑(cén),号招贤大师,人们称他“长沙和尚”,他经常到各地去传道讲经。一天,招贤大师应邀到一座佛寺的法堂上讲经。大师讲得深入浅出,娓娓动听,听的人深受感染。招贤大师讲经完毕后,一名僧人站起来www.souquanme.com,向他提了几个问题,大师慢慢地作答起来。

那僧人听到不懂处,又向大师提问,于是两人一问一答,气氛亲切自然。他俩谈论的是有关佛教的最高境界——十方世界的内容。为了说明“十方世界”究竟是怎么回事儿,招贤大师当场出示了一份偈帖。所谓偈帖,就是佛教中记载唱词的本子。但见大师指着上面的一段文字念唱到:

百尺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

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白话译文:“百丈的竹竿并不算高,尚需更进一步,十方世界才算是真正的高峰”。

解析

俗话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即使道行、造诣已深,仍然需要修炼提高。如果道行的修养到了百尺竿头那样的境地不再前进,那么,虽然了得,却还不是纯真;即使修到百尺竿头的顶端,仍然不能松劲,绝对不能自满,也绝对不能中辍,继续用心去做,仔细去做,才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我们学习的时候,也不能取得了一点成绩就满足,从而故步自封,要知道知识的海洋是没有穷尽的,唯有坚持不懈地学习,才能更接近真理的彼岸。

中国佛教禅宗史书。30卷。宋景德元年(1004)东吴道原撰。灯能照暗,禅宗祖祖相授,以法传人,犹如传灯,故名。先是有唐金陵沙门慧炬(或作智炬)、天竺三藏胜持,于贞元十七年(801)编次禅宗诸祖传记偈谶及宗师机缘为《宝林传》。

光化二年(899),又有华岳玄伟禅师,编次贞元以来禅宗宗师机缘,为《玄门圣胄集》。道原续后梁开平以来宗师www.souquanme.com机缘,统集《宝林》、《圣胄》等传,撰成此书。书成以后,诣阙进呈,宋真宗诏翰林学士杨亿等刊削裁定,历时一年,方遂终篇。

本书所记禅宗世系源流,上起七佛,下止法眼文益法嗣长寿注齐,五十二世,1701人。其中951人有机缘语句,其他有名无文。全书无总目,但各卷目录对“见录”与“不录”都一一注明。

扩展资料:

阅读与参究

唐时禅宗已称兴盛,然号称参禅有得者不过裴休、陆亘、庞蕴数辈。降及宋代,参禅问道成一时之风尚,俗士登祖师堂者渐多。

俗士参禅,其途径不外二端:一则直接问学于佛门人物。王随之于首山省念,杨亿之于广慧元琏,李遵勗之于谷隐蕴聪,苏轼之于大觉怀琏、东林常总,黄庭坚之于晦堂祖心,皆是其例。二则自取佛书以参悟,所读之书以大乘经典、禅师语录与宗门灯录为主。

道原所撰《景德传灯录》 ,经杨亿刊正,真宗御赐编入大藏,有宋一代颇为流行。南宋楼钥《跋了斋〈有门颂〉帖》云: “近世士大夫用力不及前辈,只如学佛,或仅能涉猎《楞严》 、 《圆觉》 、 《净名》等经及《传灯录》 ,以资谈辩尔。 ”

楼氏之论虽为批评其时人不学而发,然也可见出《传灯录》与《楞严经》 、 《圆觉经》 、 《维摩经》等同为宋人学佛参禅必读之书。宋代文人究心于《传灯录》者,或抄集、或续作或阅读,扩大了此书在文人中的影响。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百度百科-景德传灯录


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什么意思

这一句出自《湖南长沙景岑招贤禅师偈 》,由唐代的景岑禅师作:
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
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释义赏析引用】
十方世界:“十方”是佛教关于空间的说法,包括四面八方和上下。佛教认为,世界如恒河沙数,无穷无尽,谓之“十方世界”。
唐代景岑和尚,号招贤大师。长沙人,幼年出家,为南泉弟子。住洞庭湖长沙山,大开化门,机锋敏捷,同道敬为虎和尚。这首偈诗是景岑禅师在与僧众谈佛理时出示的。在另一部佛教典籍《景德传灯录》中也记载了这首偈诗,其中“百尺竿头”作“百丈竿头”:“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丈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百丈竿头”或“百尺竿头”即百丈高的竿子顶端或百尺高的竿子顶端,是佛教用语,指极高处,比喻道行修养的极高境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的意思是说,道行修养到了很高程度便停止不前的人,虽然也算登堂入室了,但还未达到“真”的境界。“百尺竿头须进步”是针对上面的“不动”说的,意思是即使道行修养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仍须继续修炼,不断进步。下一句“十方世界是全身”就是佛教所说的“真”的境界,意思是到那时“十方世界”就是你的整个身体,你的整个身体就是“十方世界”。
后来“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这句偈诗在使用中,基本脱离了原本的佛教义理,成了励志诗句。用于劝勉、激励人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中,不要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要再接再厉,争取达到更高的境界。并由此诗句提炼出了成语“百尺竿头,更进搜趣网一步”。运用举例:宋朱熹《答巩仲至》:“然感左右见顾之重,若以为可语此者,故聊复言之,恐或可以少助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之势也。”另茅盾《漫谈文艺创作》:“学习是深刻领会了人家在表现手法上的特长以后,化为自己的血肉,而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是什么意思?

这一句出自《湖南长沙景岑招贤禅师偈 》,由唐代的景岑禅师作:
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搜趣网未为真。
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释义赏析引用】
十方世界:“十方”是佛教关于空间的说法,包括四面八方和上下。佛教认为,世界如恒河沙数,无穷无尽,谓之“十方世界”。
唐代景岑和尚,号招贤大师。长沙人,幼年出家,为南泉弟子。住洞庭湖长沙山,大开化门,机锋敏捷,同道敬为虎和尚。这首偈诗是景岑禅师在与僧众谈佛理时出示的。在另一部佛教典籍《景德传灯录》中也记载了这首偈诗,其中“百尺竿头”作“百丈竿头”:“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丈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百丈竿头”或“百尺竿头”即百丈高的竿子顶端或百尺高的竿子顶端,是佛教用语,指极高处,比喻道行修养的极高境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的意思是说,道行修养到了很高程度便停止不前的人,虽然也算登堂入室了,但还未达到“真”的境界。“百尺竿头须进步”是针对上面的“不动”说的,意思是即使道行修养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仍须继续修炼,不断进步。下一句“十方世界是全身”就是佛教所说的“真”的境界,意思是到那时“十方世界”就是你的整个身体,你的整个身体就是“十方世界”。
后来“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这句偈诗在使用中,基本脱离了原本的佛教义理,成了励志诗句。用于劝勉、激励人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中,不要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要再接再厉,争取达到更高的境界。并由此诗句提炼出了成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运用举例:宋朱熹《答巩www.souquanme.com仲至》:“然感左右见顾之重,若以为可语此者,故聊复言之,恐或可以少助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之势也。”另茅盾《漫谈文艺创作》:“学习是深刻领会了人家在表现手法上的特长以后,化为自己的血肉,而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竿头,更进一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竿头,更进一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zhòng guā dé guā,zhòng dòu dé dòu,意思是
种什么,收什么。原为佛教语,比喻因果报应关系。后比喻做了什么事,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qiān lǐ zhī xíng,shǐ yú zú xià,意思是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
解释
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再艰难的事情,只要坚持不懈的行动必有所成。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意指学问、成绩等达到很高程度后继续努力,争取更大进步 。语出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师示一偈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