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财不如留德后一句(应该给子孙们留钱吗 李鸿章后人是怎么说的)

父母给孩子留财产不如留精神这类的名言要15条!"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之类的~急......

留财不如留德后一句(应该给子孙们留钱吗 李鸿章后人是怎么说的)

父母给孩子留财产不如留精神这类的名言

要15条!"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之类的~急用!!!!!!!!!!!!!!!!!!!!!!!!!!
由俭如奢易,由奢入俭难
精打细算 油盐不断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奢者搜趣网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白居易
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
萨迪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eQBmu格斯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方志敏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陶渊明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易卜生
世间的活动,缺点虽多,但仍是美好的。 罗丹
如果天下平静无事,到处都是溢美和逢迎,那麽,无耻、欺诈和愚昧更将有滋长的余地了;没有人再揭发,没有人再说苛酷的真话! 别林斯基
金钱这种东西,只要能解决个人的生活就行,若是过多了,它会成为遏制人类才能的祸害。
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隔岸观火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____李商隐
没有人再揭发,没有人再说苛酷的真话! 别林斯基
人寿几何?逝如朝霞。时无重至,华不在阳 陆机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
人生太短,要干的事情太多,我要争分夺秒 爱迪生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成由勤俭破由奢
●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小不知省,大钱将滥花(英国)
●成家,粪如宝;败家子,钱如草
●眼下胡乱铺张,往后日月空荡荡
●一勺勺积的东西,不要用桶倒出去(哈萨克族)
●辛苦得来的实,不要一口气把它吃完(维吾尔族)
●家有万石粮,堆不长
●杀牛吃肉,不如着挤奶(藏族)
●有钱时摆阔,没钱挨饿
●欲求温饱,勤俭为要
●紧紧手,年年有
●勤能补拙,省能补贫
●思前顾后,吃穿常有
●精打细算,油盐不断
●披着破大氅的,往往是个好酒徒(西班牙)
●粮收万石,也要粗茶淡饭
●会吃的吃千顿,不会吃的吃一顿
●精打细算,油盐不断
●披着破大氅的,往往是个好酒徒(西班牙)
●粮收万石,也要粗茶淡饭
●会吃的吃千顿,不会吃的吃一顿
●精打细算,有吃有穿;大吃大喝,当屋卖锅
●小富由俭,大富由天
●不喝酒,不抽烟,三年省下无数钱
●节俭是致富的秘诀(英国)
●节俭本身就是一宗财产(英国)
●积小利,成巨富(英国)
●节俭是你一生中食之不完的美筵(爱默生)
●小处不省钱袋空(托莫尔搜趣网
●钱币是圆的,所以容易滚走(托里安诺)
●节约一分钱,等于生产一分钱(英国)
●节省下来多少,就是得到多少(丹麦)
●黄金本无搜趣网种,出自勤俭家
●饱时省一口,饿时得一斗
●细水长流,遇灾不愁
●省下烟酒钱,急难免求人
●有荒节约度荒,天荒节约备荒
●好处安身,苦处用钱
●精打细算够半年,遇到荒年不受难
●年年有储存,荒年不荒人
●奢侈的必然后果风化的解体反过来又引起趣味的腐化(英国)
●奢侈会破坏人们的心灵纯质,因为不幸的是,你获得愈多,就愈贪婪,而且确实总感到不能满自己(安格尔)
●奢侈好像酒,既使人兴奋,又使人衰弱(卡尔)
●奢侈和淫靡只是一种社会腐化的现像,决不是原因(鲁迅)
●不择手段地追求高级物质生活的人,他的思想品德,必然是低级的(潜夫)
●奢侈乃德义之灭亡(瑞士)
●奢侈是民族衰弱的起点(古巴)
●知足是天然的财富,奢侈是人为的贫困(希腊)
●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广厦千间,夜眠七尺
●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躯,安用千门万户?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一粥一饭汗珠换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成物不可损坏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幸苦。
节约粮食是美德。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恩格斯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方志敏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陶渊明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易卜生
世间的活动,缺点虽多,但仍是美好的。 罗丹
如果天下平静无事,到处都是溢美和逢迎,那麽,无耻、欺诈和愚昧更将有滋长的余地了;没有人再揭发,没有人再说苛酷的真话! 别林斯基
勤劳一日,可得一夜的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的长眠。——达 芬奇
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渡过难关;谁在富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萨迪
如果你真的想关勤俭节约,不是几句名言就能解决.(这是我说的)
正常的节约是美德、而吝啬却是最令人反
感的陋习。
今天节约一滴水,留给后人一滴血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勤俭永不穷,坐食山也空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聚沙成塔 点滴成流
1.君子以俭德辟难。——《周易•否》
2.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
3.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4.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5.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辞过》
6.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
7.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
8.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9.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训俭示康》
10.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四
11.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宋史•范纯仁列传》
12.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治家格言》
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织之辛苦.
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
节约光荣,浪费可耻。1.君子以俭德辟难。——《周易•否》
2.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
3.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4.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5.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辞过》
6.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
7.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
8.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9.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训俭示康》
10.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四
11.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宋史•范纯仁列传》
12.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治家格言》

该不该给子孙留财产,李鸿章的孙子是怎么做的?

《红楼梦》里有首特别经典的《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都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话用到李鸿章的家族里倒很恰当,李鸿章去世后,他的财富就交给了儿孙们继承。

那么李鸿章究竟聚了多少财富呢?这个数字很难讲清,但临终时李鸿章的房产田产、当铺遍布淮扬之地,分家合同上写的一套位于上海的中西合璧房产就价值4万5千两白银,梁启超也说过,李鸿章的产业大约价值“数百万金”,再加上积存的金银珠宝,遗产数额相当可观。

因此,李鸿章宗谱上记载的长子李经方,自然分到了一笔。李经方娶了6个中国女子、2个外国女子,生下3儿5女,其中有个叫李国烋的儿子母亲是英国人。可能因为是混血儿的关系,李国烋从小就长得白净可爱,父亲很喜欢他,他从小浸在富贵乡里长大,习惯了享受。

李鸿章留下的财产太多,李国烋作为李鸿章的孙子,自然也能沾到先辈的光。父亲死后,他手里分到的租田就有1.3万亩,另外还有位于安徽与上海的楼房不动产,以及他母亲收着的一些动产,他每个月还可以固定从银行取到500元,说祖父辈给他留了金山银山也不为过。

因为家境好,父母又疏于管教,李国烋10多岁就开始吃喝嫖赌,染上了一堆不良习惯,可想而知,这笔财富他根本就不会好好安排。他安排的办法就是尽情地花钱,今朝有酒今朝醉,每天流连在芜湖的青楼妓馆,他还气走了自己的母亲,母亲回国后,他真成了脱缰的野马。

如果要找一个人来类比李国烋,这个人一定非《红楼梦》里薛宝钗的哥哥、外号“呆霸王”的薛蟠莫属。薛蟠没读过几本书,“唐寅”两个字都能认错,只懂吃喝玩乐,李国烋也差不多,他娶了个沈姓的青楼女子回家当姨太太,为了讨好她,花大价钱雇佣厨师、保姆、男佣。

但是李国烋依然不改风流本色,夜夜笙歌,结果染了病。这也没让他老实下来,他一个劲往赌坊里跑,赌的还不是现钱,而是他名下的那些房产田地,偏偏他运气又不怎么样,越赌越输,越输越赌,那些帮闲的人可不管他输多少钱,只管跟着起哄。

李国烋还有吸鸦片和遛狗的爱好,出门就6条狗开路,看起来“威风凛凛”。他想弄个军官的位子来坐坐,就把李府大花园给卖了,没过几年房产、田产几乎全没了,为了活下去,他把一栋楼房贱卖,只卖了几十石米,实在没钱了,就去找哥哥李厚甫,李厚甫经不住他的纠缠,只好又给了他芜湖漱兰堂的两栋楼房。

然而李国烋很快又把楼房卖了,母亲看不下去,她心想儿子英语好,可以去当翻译官,奈何李国烋去了母亲介绍的地方后,只待了不到90天就走了,理由是不想伺候别人。很快,李国烋落得身无分文,在李家各户混吃,四处流浪,勉强支撑到1953年,决定去投奔左巨生。

左巨生是左宗棠的孙子,经历跟李国烋差不多,只不过他还留着一间旧屋子。李国烋当初拿楼房换米的时候借给他10石,但左巨生还不起了,只好邀请李国烋在自家住下。冬天天寒地冻,两人缩在角落里喝稀粥为生,40岁的李国烋感到人生无望,便决定沉湖自杀。

但他刚跳下去没一会就被人救了上来,想死也死不了,这让他沮丧不已。只不过,因为受了寒,//www.souquanme.com李国烋很快发起高烧,左巨生也不懂照顾病人,于是李国烋就死在了那间小屋里,最后还是他哥哥李厚甫听到消息,派人来收了尸装殓下葬,才免了他露尸荒野。

而李国烋生前的朋友听到他的结局后感叹道:“世人不应给子孙留财,留财不如留德!”李国烋虽然是李鸿章的孙子,可他半点爷爷的精明强干也没遗传到,就算给了他金山银山也是坐吃山空,沦落到如此下场,谁还能说留德不胜过留财呢?

李鸿章曾留下万贯家财,孙子为何还会穷困至死?

《省心杂言》有一句话叫做:“为子孙作富贵计者,十败其九;为人作善方便者,其后受惠。”说的就是留财不如留德,毕竟创业要比守财容易的多。给子孙留下富贵的人,十有八九都会败光家产,给留下美德的,后人才会受贿。如果用一个例子来作证这句话,那么晚清时期的名臣李鸿章就再合适不过了。李鸿章死后给子孙后代留下万贯家产,没有想到,咨询后代还是穷困致死,实在是令人唏嘘。

一、李鸿章是晚清名臣。

李鸿章和左宗棠,张之洞,曾国藩一起被称为晚清四大名臣,能获得如此殊荣,证明李鸿章的能力是不可小觑的,在李鸿章的一生中,有功劳也有过错,所以得到的褒贬不一 。但是李鸿章曾经镇压了太平泰国,主持洋务运动,创办北洋海军舰队和江南制造总局,这些功劳都是历史铭记。但是后来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过于敛财,导致贪污腐化严重,直接影响到了后代的发展。

二、李鸿章留了大量钱财给儿女。

李鸿章有四个儿子和两个女儿,李鸿章死后,还给儿子女儿留下了一大笔财富,足够他们享用很久,按道理来说这是好事,毕竟有钱好办事。要说李鸿章到底留下了多少钱呢?容闳曾经做了一个估计,“(李鸿章)绝命时有私产四千万以遗子孙”,那时候的四千万,可不是个小数字了。

三、李鸿章儿孙不成器。

李鸿章虽然留下了那么多的财富给子孙后代,但是他们并没有珍惜。李经方去世以后,把他的钱分给了两个儿子大哥李厚甫和弟弟李子嘉。可是李鸿章的孙子李子嘉完全就是一个纨绔子弟的想象,吸食鸦片,混迹青楼,后来又染上了赌博的陋习,最终这些家产被他败坏干净,所以最终才会穷困潦倒。

究竟该不该留点基业给子孙,李鸿章的孙子有何答案?

中国有句老话是这样说的“富不过三代”,当然了,这也不是绝对的,现在越来越多有钱人特别重视子孙后代的教育,比起赚钱,让孩子们成才更重要。甚至不少富豪死后,宁可把钱捐给别人,也不想留给后代,就是怕他们以后不努力。

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李鸿章到底多有钱,清末时期,有一幅广为流传的对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说的就是李鸿章(合肥人)与翁同龢(常熟人)的富有,我们来看看李鸿章的《分家合同》。

李鸿章的家族其实不算大,妻妾4个人,法定继承人3个儿子。《分家合同》写道:庄田 12 块、坟田 1 块、堰堤 1 道,安徽桐城县城内产业 4 处,另加省城安庆房地产 14 处,均留作李鸿章发妻周氏祠堂开销之用。由李经方经管。这仅仅是给发妻的。

大家不妨大胆想一想,儿子们和小妾们还能拿到多少东西?而且《分家合同》可仅仅是不动产,金银财宝这些动产可没有算进去,人们猜测他大约有几百万两白银,约合人民币10亿元,而且是保守估计。

他的长子叫李经方,李经方死后有2个儿子,一个叫李厚甫一个叫李国烋(又名李子嘉),他们继承了父亲的遗产,今天故事里的主人公就是李鸿章的孙子李子嘉。

李子嘉出生于1910年,是个混血儿,母亲是英国人,李子嘉长得非常好看,所以自幼就深得家人们喜爱,父亲死后,他和哥哥分了父亲的遗产,他得到的可不少:1.3万亩租田、一片山场、芜湖河南岸一座恒丰仓楼房、上海一座定盘路定仪村42号三层楼房……每个月还可以去银行领取500元零花钱。

可以说李子嘉一辈子不干活,都能天天好吃好喝好玩,但过分的溺爱绝对会毁了一个孩子,李子嘉从小就是当地的“小霸王”,吃喝嫖赌样样精通,后来染上鸦片的他,卖掉了很多不动产,还因为玩女人得了病,身体早就垮了,但不影响李少爷玩,反正爷有钱。

为了出门有面子,李子嘉足足养了6只狗,出门的时候就让左右跟班牵着6只狗在后面跟着,身边是美丽的姨太太,走路大摇大摆,这阵仗,要是爷爷李鸿章看到了,胡子都要气到飞起来。

吃喝嫖赌的生活迅速“吃光”了李子嘉的钱,在赌场上,李子嘉向来大方,赢钱了就请客、散财,输钱了就拿不动产抵押,可想而知,再多钱也不够他花,以至于最后他穷到让哥哥多给他一点遗产,哥哥给了,然后他又花光了。

后来,李子嘉欠了一屁股债,得了各种病,跟了他10多年的沈氏走了,亲生母亲也回英国了,一穷二白还一身病的李子嘉看着空荡荡的家,他又想到了“好办法”,从此开始东一家西一家蹭吃,蹭到了1953年。

但蹭饭也不是个办法啊,他李子嘉少爷受不了别人的白眼,于是跑去找老朋友公子哥,结果老朋友也是挥霍完了家产,穷得叮当响,两个人喝粥都只能放几粒米……

李子嘉终于受不了了,他穿着破破烂烂的棉袄,冲了出去,此时他才43岁,只要他愿意,是可以找工作养活自己的,但他没有,李子嘉走到了一个池塘面前,大喊一声:“不能痛痛快快活,痛痛快快死还不能吗!”说完就跳进了池塘里。

让李子嘉失望的是——路人把他救上来了!因为池塘的冷水侵入他的身体里,李子嘉这身体是彻底垮了,在床上哀嚎,还不如让他死了云云,连着发了几天烧,李子嘉一命呜呼。

他的穷光蛋朋友可没钱葬他,于是找来了他的哥哥李厚甫,但李厚甫也早就把家产挥霍光了,买不起好棺材,随便把弟弟安葬了。

这一切的一切,都不禁让人感慨道:留财不如留德,不止李子嘉,哥哥李厚甫、朋友左巨生不都是“血的教训”吗?

应该给子孙们留钱吗?李鸿章后人是怎么说的?

李鸿章和盛宣怀两人都是清朝末期的风云人物,一个号称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另一个则被誉为“中国实业之父”。这两人在近代历史上,各自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李鸿章能够驰聘官场数十年,离不开盛宣怀在经济上的支持。盛宣怀能够纵横商场斗败胡雪岩,也离不开李鸿章的暗中扶持,他们两人可以说是互为倚重。


李鸿章和盛宣怀去世前,都给子孙留下了巨额财富,但是他们所留下的庞大财富,不但没能让子孙永享荣华富贵,反而造成了子孙们的凄惨结局。这可能也正应了“富不过三代”的那句老话,富贵传家不过三代,留财不如留德,哪怕留给子孙的钱财再多,若是子孙无德也难以守住家业。

李鸿章先后当过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等要职,在官场可谓是春风得意,同时也给家族积累了庞大的财富。正所谓“宰相合肥天下瘦”,李氏家族的财富由此可见一斑。在李鸿章去世之后,他给自己选择了薄葬,连墓中陪葬的两块“大金砖”,实际上都是黄铜铸成的冒牌货。他的所有财富,最终都留给了子女。


在李鸿章的儿子李经方、李经述、李经迈这一代,因为他们都在朝廷做官,尚能维持家业。而且,李经方等人从小都是由父亲李鸿章一手调教,在李鸿章的严格教育之下,还算是有所成就。虽然不能使李家更进一步,但是至少可以守住家族产业。可是到了李鸿章孙子李子嘉、李厚甫这一辈,因为从小缺少长辈管教,使得他们在短短十数年就败光了祖上传下来的庞大家产。

该不该给子孙留钱?李鸿章的后人用一生的悲剧证明:留财不如留德。以李子嘉为例,他的父亲是李经方,母亲则是一位英国女子。李经方对这个混血儿子非常疼爱,在李子嘉十几岁的时候,就分给他一笔庞大财产。可是这笔巨大财产并没有给李子嘉带来幸福,反而造成了李子嘉的悲惨结局。


李经方从小就比较疼爱这个儿子,所以在分配财产的时候也是非常大方。他把李氏家族在含山县的1.3万亩租田全部分给了李子嘉,然后还分了一片巨大的山场给儿子,供儿子在闲暇的时候打猎用。李子嘉从小在上海长大,有时候总要回上海小住一段时间,于是李经方又把上海定盘路定仪村42号的一座三层洋房分给了儿子。就这还不算,李子嘉的母亲每个月还委托银行固定支给儿子一笔500大洋的生活费。

李子嘉分到的财产,如果正常花销的话,可能几辈子都花不完。可是这么一笔庞大财产,李子嘉只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败光了。


李子嘉起初是在上海生活的,但是在上海的时候,经常会受到父母的约束,于是李子嘉就干脆一个人搬到了芜湖居住。自从搬到芜湖之后,无人管教的李子嘉就开启了疯狂的败家模式。他经常流连于青楼酒肆,还娶了一位风尘女子为妾。后来因为染上了梅毒,青楼酒肆去不成了之后,他又开始沉迷于赌博之中。

在所有的败家行为中,赌博无疑是最败家的行径。李子嘉当时身上并没有多少现金,每个月只能在银行支出500大洋的花销。虽然他有大片的良田和山场,可是一时之间却换不成现钱。可是李子嘉的赌瘾非常大,500块大洋输光了之后,就用田契、山场做抵押,没几年的功夫就把1.3万亩良田和山场给输了个精光。上海的那栋洋房,也被他贱卖用来抵债。在输光家产之后,他重金娶来的那位姨太太也下落不明了。


李子嘉的一生狂嫖滥赌,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就败光了这笔庞大家产。在输光了所有家产之后,李子嘉只好去找哥哥李厚甫求助。可是此时的李厚甫也爱莫能助,他连自己的一日三餐都不能保证,哪里还有能力帮助弟弟?李厚甫的家产也早就被他败光了,他在败光家产之后经常和盛恩颐一起在街上溜达,连一张逛公园的门票都买不起。

这个盛恩颐就是盛宣怀的第四个儿子,盛宣怀在去世的时候也给这个儿子分了一笔庞大的家产。可是盛恩颐也是一个败家子,非常的嗜赌,曾经一晚上就输光一百多栋洋房。他晚年的时候穷困潦倒沦落为乞丐,连个安身之处都没有,最后死在了当年输掉的房子的门房里,结局可以说是万分悲惨。


回过头再来说说李子嘉。李子嘉在求助李厚甫无望之后,突然想起当年发达之时,曾经借给左巨生十石大米,于是就跑去找左巨生讨要。希望左巨生能够归还这十石大米,以解自己的燃眉之急。

这个左巨生,当年家世也非常的显赫,他的祖父就是和李鸿章斗了一辈子的左宗棠。左宗棠在去世的时候,也给左家子孙留了不少家产,左巨生当年也是出了名的公子哥,每次出行都是前呼后拥。可是左巨生和李子嘉一样,也是没多久就把自己分到的家产败光了,最后从老家湖南流落到了芜湖苦挨。


李子嘉向左巨生讨要这十石大米,左巨生当然没有能力偿还,最后只好跟李子嘉说“你到我家来,咱俩一起过吧”。左巨生住的房子,还是他妻子当年留下的嫁妆,幸亏左巨生没权利卖掉这栋房子,不然这座房子也早被他卖掉了。要真被卖掉的话,这两个人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了。

就这样,李子嘉和左巨生这两个当年的花花公子,只能住在这座破房子里苦挨日子。原本这座房子并不破,可是左巨生今天拆这个部件去卖,明天拆那个部件去卖,好好的一座房子就这样拆的千疮百孔。两个人大冬天的,也只能以稀粥充饥。后来有一天,李子嘉实在忍不住了,就跳进陶塘自杀,结果又被好心人给救回来了。


李子嘉好不容易才鼓起自杀的勇气,结果不但没能自杀成功,反而染上了风寒。左巨生一个公子哥,从来都没有照顾过人,所以也无法照料身患重病的李子嘉。甚至在李子嘉高烧的时候,左巨生还高兴地拍手说:“烧起来好,烧起来就不冷了。”因为无钱医治,又没有人照料,没过多久李子嘉就病死了。

李子嘉出生于1910年,去世的时候是1953年,只活了短短43岁。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享尽了荣华富贵,也受尽了人间苦楚。李用张是李子嘉的姑表亲,他在谈起李子嘉之死时,曾经感慨地说“世人不要积财留给儿孙,要积德留给儿孙才是”,这句话无疑是非常有道理的。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