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死忽如归后一句(“捐躯赴国难”的下一句是什么)

视死忽如归全诗作者:曹植出自三国诗人曹植的《白马篇》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

视死忽如归后一句(“捐躯赴国难”的下一句是什么)

视死忽如归全诗

作者:曹植
出自三国诗人曹植的《白马篇》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赏析
曹植的这首乐府诗可分四节来理解其内容。第一节,从开头至“幽并游侠儿”,概写主人公游侠儿英俊豪迈的气概;第二节,从“少小去乡邑”到“勇剽若豹螭”,补叙游侠儿的来历和他超群的武艺;第三节,从“边城多警急”到“左顾凌鲜卑”,写游侠儿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奋勇杀敌的英雄事迹;第四节,从“弃身锋刃端”至结束,写游侠儿弃身报国、视死如归的崇高思想境界。全诗塑造了一个武艺高强又充满爱国情感的游侠形象。
作品运用了铺陈的笔法。这正是乐府诗突出的艺术特点。如诗中写游侠儿的武艺:“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左的”、“月支”、“马蹄”,都是练习射箭的靶子,作者这样铺陈地写,就从左、右、上、下不同的方位表现了他高强的射箭本领。再如写他的战功:“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躯蹈匈奴,左顾凌鲜卑。”“羽檄”就是命令,他闻风而动,立即投入浴血的战斗当中。他平定了边乱,保住了四境的安全。这种铺陈的写法,前后句文意互应,渲染了气氛,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这种铺陈的写法,也表现了作者对游侠儿由衷赞羡之情。如在第四节,作者连用了意思搜趣网大致相同的四句话,反复咏叹,赞扬游侠儿弃身报国、视死如归的高尚思想品德,可见其敬仰之深。其实,曹植这样写,也是借诗抒怀,借写游侠儿,来表达自己为国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出自哪里

曹操之子曹植《白马篇》中有这样一句话:“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可以译作:为了解除国难献身,把死亡看作回家一样“。有这么一个人正印证了这句QJvrfoY话的含义,他就是黄道 周。黄道周,字幼玄,号石斋。明末学者、书画家、文学家、儒学大师。崇祯九年(1636年),黄道周擢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侍读学士,充经筵日讲官。崇祯十一年(1638年),黄道周因指斥大臣杨嗣昌等私下妄自议和,并犯颜直谏崇祯道 :“忠佞二字,臣不敢不辩。臣在君父之前独独敢言为佞,岂在君父之前谗诌面谀者为忠乎?忠佞不分,则邪正混淆,何以治?”,崇祯大怒,将黄道 周连降六级调任江西,后又将其永远充军广西。崇祯十四年,崇祯回想起黄道周当初所言,便下旨将黄道周复官QJvrfoY
黄道 周画像
明亡后,黄道 周因其名望被南明弘光朝任为吏部侍郎、礼部尚书,其“严冷方刚,不偕流俗”。弘光亡后,在福建拥立隆武帝朱聿键即位,封武英殿大学士兼吏、兵二部尚书。隆武元年(1645年),清军连下江南数省,并颁布剃发令,江南士绅百姓求助于隆武帝。但彼时隆武朝大权在郑芝龙手中,郑芝龙养兵自重,不发一兵一卒。九月黄道周募众数千人,马仅十余匹,另有一月粮,出仙霞关,与清兵抗击。他知道此行断无生路,但他还是要去,十月初抵达广信(今上饶),募得三个月兵粮,分兵三路,向清兵发起进攻,一路向西攻抚州(今临川),另两路北上分攻婺源、休宁,不久三路皆败。
十二月二十四日,道周被徽州守将张天禄俘获,送至南京狱中,其狱中吟咏如故,誓死不降。清廷感其忠义,派早已降清的洪承畴去劝降,黄道周不发一言写下这样一副对联:“史笔流芳,虽未成功终可法;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将史可法与洪承畴对比,洪承畴又羞又愧,上疏请求免道周死刑,清廷不准。隆武二年三月五日,绝食十多日的黄道周被押至东华门刑场上,向南再拜,道周咬破手指,留血书遗家人:“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临刑前大呼:“天下岂有畏死黄道周哉?”最后头已断而身“兀立不仆”,时年六十一岁。死后,人们从他的衣服里发现“大明孤臣黄道周”七个大字。
黄道周书法
讣讯传至福建,隆武帝“震悼罢朝”,特赐谥“忠烈”,赠文明伯,并令在福州为黄道周立“闵忠”庙,春秋奠祭。百年后,清乾隆帝为褒扬黄道周忠节,改谥“忠端”。道光四年(1824年),旨准黄道周从祀孔庙。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

出自《白马篇》,是中国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前期的代表作品。《白马篇》是乐府歌辞,又作《游侠篇》,大概是因为这首诗的内容是写边塞游侠的缘故。诗中塑造了一个武艺精熟的爱国壮士的形象,歌颂了他的为国献身,视死如归的高尚精神,寄托了诗人为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原文如下: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www.souquanme.com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译文如下:

驾驭着白马向西北驰去,马上佩带着金色的马具。

有人问他是谁家的孩子,边塞的好男儿游侠骑士。

年纪轻轻就离别了家乡,到边塞显身手建立功勋。

楛木箭和强弓从不离身,下苦功练就了一身武艺。

拉开弓如满月左右射击,一箭箭中靶心不差毫厘。

飞骑射裂了箭靶“月支”,转身又射碎箭靶“马蹄”。

他灵巧敏捷赛过猿猴,又勇猛轻疾如同豹螭。

听说国家边境军情紧急,侵略者一次又一次进犯内地。

告急信从北方频频传来,游侠儿催战马跃上高堤。

随大军平匈奴直捣敌巢,再回师扫鲜卑驱逐敌骑。

上战场面对着刀山剑树,从不将安和危放在心里。

连父母也不能孝顺服侍,更不能顾念那儿女妻子。

名和姓既列上战士名册,早已经忘掉了个人私利。

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

词句注释

[1]白马篇:又名“游侠篇”,是曹植创作的乐府新题,属《杂曲歌齐瑟行》,以开头二字名篇。

[2]金羁(jī):金饰的马笼头。

[3]连翩(piān):连续不断,原指鸟飞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白马奔驰的俊逸形象。

[4]幽并:幽州和并州。在今河北、山西、陕西一带。

[5]去乡邑:离开家乡。

[6]扬声:扬名。垂:同“陲”,边境。

[7]宿昔:早晚。秉:执、持。

[8]楛(hù)矢:用楛木做成的箭。何:多么。参差(cēncī):长短不齐的样子。

扩展资料: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诗一开头就使人感到气势不凡。“白马”“金羁”,色彩QJvrfoY鲜明。从表面看,只见马,不见人,其实这里写马,正是为了写人,用的是烘云托月的手法。这不仅写出了壮士骑术娴熟,而且也表现了边情的紧急。

这好像是一个电影特写镜头,表现出壮士豪迈的气概。清代沈德潜说,曹植诗“极工起调”,这两句就是一例。这样的开头是喷薄而出,笼罩全篇。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诗人故设问答,补叙来历。“借问”四句紧承前二句,诗人没有继续写骑白马的壮士在边塞如何冲锋陷阵,为国立功,而是一笔宕开,补叙壮士的来历,使诗歌气势变化,富于波澜。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刻意铺陈“游侠儿”超群的武艺。这是补叙的继续。诗人使用了一连串的对偶句使诗歌语言显得铿锵有力,富于气势。

“控弦”四句,选用“破”“摧”“接”“散”四个动词,从左、右、上、下不同方位表现游侠儿的高超武艺。“狡捷”二句,以形象的比喻描写游侠儿的敏捷灵巧,勇猛轻疾,都很生动。这些描写说明了游侠儿“扬声沙漠垂”的重要原因,也为后面所写的游侠儿为国效力的英勇行为做好铺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马篇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