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锁造句(怎样用铁桶造句)

怎样用铁桶造句?1、这村长的位子并不是你的铁桶江山,大家能选你当,也能让你当不成。2、世界铁哥们日,用铁圈套牢友谊,用铁桶装满情意,用铁锅加热诚......

铁锁造句(怎样用铁桶造句)

怎样用铁桶造句?

1、这村长的位子并不是你的铁桶江山,大家能选你当,也能让你当不成。
2、世界铁哥们日,用铁圈套牢友谊,用铁桶装满情意,用铁锅加热诚心,用铁勺舀起祝福,用铁血编辑短信,靠铁塔发送出去:愿你铁锁穿起无数好运!
3、外销:200公斤装铁桶,内衬塑料袋,或500公斤装柔性集装袋.
4、该产品采用镀锌铁桶包装,每桶200公斤.

以古喻今怎么造句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www.souquanme.com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中唐时期,在声势煊赫的韩孟、元白两大诗派之外,刘禹锡以他迥异于流俗的“骨干气魄”,独标一格,理所当然地赢得了“诗豪”与“国手”的称誉(白居易《刘白唱和集解》称刘禹锡为“诗豪”,《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复称刘禹锡为“国手”)。在刘禹锡的诗歌创作中,最为人称道和推崇的是他的咏史怀古诗。“这些诗语言平易简洁,意象精当新颖,在古今相接的大跨度时空中,缓缓注入诗人源于苦难而又沉潜凝聚了的悲情,使得作品具有一种沉思历史和人生的沧桑感、隽永感。”(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卷)确实如此,我们在阅读其咏史怀古诗的时候,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一点。比如《西塞山怀古》这首诗即以其老成的笔触,深沉的怀古诗情,精湛的艺术张力,赢得了人们的称颂。
诗人的创作情形是这样的:唐穆宗长庆四年(公元八二四年)七八月,刘禹锡由夔州任调和州任,沿江东下,在经过湖北大冶附近的西塞山时,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动人心魄的《西塞山怀古》。《西塞山怀古》在我们面前展示的是一幅历史的画卷,诗人用诗歌这一高度概括、精炼的语言来诉说和评价历史,把特定的历史情节和山川形胜的自然背景和谐地组合在一起,并将秋色不露痕迹地涂抹在画面上,造成了含蓄蕴藉的艺术境界,搜趣网使读者体会到了历史家的严峻,政治家的敏锐,哲学家的深邃,文学家的伤感。诗歌在深沉的怀古诗情之中,寄寓诗人对国家命运前途的深切忧虑,体现了诗人圆熟的艺术张力,不愧是一首杰出的诗章。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所说的史实是:距刘禹锡写《西塞山怀古》五百四十四年前,即公元二七九年,西晋武帝司马炎为完成统一大业,下令伐吴,在东起滁州(安徽滁县)西至益州(四川成都)的广阔战线上,以贾充为大都督,组织了数路大军,向吴主孙皓发起了全面的进攻。处于战线最西端的龙骧将军王浚,受诏先于益州造战船,“作大船连舫,方百二十步,受二千余人。以木为城,起楼橹,开四出门,其上皆得驰马来往”,史称“舟楫之盛,自古未有”①。王浚于公元二八○年正月从成都出发,沿长江向孙皓的首府金陵挺进,并于同年三月在石头城上接受孙皓的投降。这次战争历时五个月,兵将之众多,战区之广阔,战役之复杂,实为罕见。但在广阔的背景和纷繁的历史素材中,作者仅选择了“王浚楼船”和吴主孙皓的投降地金陵城两个镜头。
金陵“王气”之说由来已久。秦始皇曾经说过“东南有天子气②”后来的北朝诗人庾信在《哀江南赋》序中也曾经说过“江表王气”一类的话。刘禹锡在《台城怀古》序中也用“王气”来指代封建金陵的六朝封建政权,云:“清江悠悠王气沉,六朝遗事何处寻。”《西塞山怀古》诗中的“王气”,自然专指孙皓的政权。“黯然”一词,本来是指人的神情,这里借以描述孙皓政权在王浚楼船的攻击下,群龙无首、惊慌失措的情形,极言孙皓失败之惨,灭亡之速。“收”字又和上句的“楼船下益州”的“下”字形成连续性的对照,彼一“下”,此即“收”;一个“下”字,凸现王浚楼船顺江东下、势不可挡的气势,一个“收”字,则概括了孙皓腐朽政权分崩离析、兵败山倒的颓势。
《西塞山怀古》历史画卷上的第二个情节是:“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尽管历史书上说王浚的军队“自发蜀,兵不血刃,攻无坚城,夏口、武昌,无相支抗”③,但实际上,吴人还是进行过多次反抗。王浚就曾战丹杨(湖北秭归),克西陵,占荆门、夷道(湖北宜都),攻乐乡(湖北松滋),身经数战。不过,这些纷繁复杂的战争素材,都被刘禹锡略去了。为了突出“黯然收”的实际效果,诗人只选择了被王浚用火炬、麻油烧融沉江的铁锁和孙皓的一面降旗,而且在“铁锁”和“降幡”两个诗歌意象中,更以貌似坚实的“千寻铁锁”来衬托“降幡出石头”的情节,这自然是精心提炼的结果。从构思的角度看,这两句是“金陵王气黯然收”的具体化、形象化。“幡”即旗,不言旗而言“幡”,寓贬意。“千寻铁锁”是吴人于江险碛要处设置的障碍,表明孙皓的反抗。就孙皓而言,兵非不多,将非不广,地非不险,城非不固,但由于他内政不修,荒淫误国,“或剥人之面,或凿人之眼”,“是以上下离心,莫为皓尽力”④,所以“铁锁沉”而“降幡出”。历史学家说孙皓“积恶已极,不复堪命”⑤。可见“铁锁沉”而“降幡出”是历史的必然。一“沉”一“出”,不仅见其失败与灭亡之关连,含蕴了深刻的历史教训,并且也为下联的“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作了铺垫和准备。
对于该诗的评价其实古来并不一致,如清人方植之在评论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时说:“西塞山属武昌府。此地孙策、周瑜、恒玄、刘裕事甚多,此所怀独王浚一事”,又“无自己在诗内”,所以“此诗无甚奇警胜妙”。⑥我们认为这个说法是不符合实际的。诚然,和西塞山关联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是//www.souquanme.com很多的,但刘禹锡独选王浚一事,却有深刻的寓意。王浚是西晋伐吴战争中的一支奇兵。他从西到东,纵横数千里,直取石头城,不失为伐吴战争中的风流人物。把王浚作为抒写的中心,不仅于突出兴亡的主题有利,且亦能增加诗歌的传奇色彩。此外,王浚伐吴是从四川到金陵,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和州刺史,也是从四川到金陵附近,两人行进的路线相同,但两人的境遇却相反:王浚完成了一代伟业,刘禹锡则因永贞革新的失败而长期贬官在边远州郡。赴任途中,诗人身临王浚东征旧境,即地怀人,因人感事,就事抒情,以古喻今,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由此可见,《西塞山怀古》于叙事上精心提炼和选择情节,化复杂为单纯,是完全从诗的构思和主题出发的,并没有随意性。正因为《西塞山怀古》的选材概括了历史的因素和寄寓了个人的感慨,达到了言简意赅、意在言外的艺术境地,所以施补华《岘佣说诗》云“‘王浚楼船’四语,虽少陵动笔,不过如是”。
然而,我们必须要指出的是,诗人描写“王浚楼船”之旧事,高度提炼,化繁为简,其本质上并不是赞颂王浚的雄才大略、攻城略地,而是要说明即便如王浚之流,叱咤风云、英雄一世,也摆脱不了物是人非、灰飞烟灭的命运,这才是诗人讽今的意旨,深沉的怀古诗情于此可见。所以“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既给这幅怀古的历史画卷着上山川的背景,又在构思上起转折作用,从历史的叙述过渡到抒发眼前的感慨。两句看似平凡而简单,不故作惊人之语,被人讥为“贫弱不称”;实际上这两句于单纯中见复杂,在常语中含不尽之意,在艺术上是别具一格的。出句中的“几回”二字,富有典型的概括意义。三国以来,金陵的政治风云几经变幻,从吴到晋,从东晋而宋、齐、梁、陈,大体都由于相似的原因而导致政权的更替,历史的教训在往复起作用。刘禹锡深感于这一历史教训的现实意义,多次抒写过自己的感慨。他的《金陵五题》《台城怀古》《金陵怀古》都表现了相同的主题。所以,“几回”二字不仅包括晋吴更替的历史感叹,亦包括古人伤古人,今人伤古人,未来人伤今人的普遍而深刻的意义。正如杜牧所说的,“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具有政治家头脑的刘禹锡,自然理解历史兴亡事件的反复,所以用“几回”加以强调。其次,刘禹锡与永贞革新集团诸人曾奋起改革弊政,废五坊,罢宫女,黜宦官,抑藩镇,“自春至秋,其所施为,人不以为当非”(《刘禹锡集》)。他们企图挽救唐王朝的颓势,建立自己的功业。但是,他们失败了。刘禹锡被贬为州司马。十年之后,他和好友柳宗元虽得到了一次晋升机会,又因为一首小诗,刘贬连州,柳贬柳州。此后,刘禹锡由连州而夔州,由夔州而和州,前后二十年,始终郁郁不得志。这里的“人世几回伤往事”,未尝不在深沉的历史感慨中寄寓了诗人自己的政治生涯的伤感在内。由此可见,“几回”二字,确乎感慨深沉,笔力千钧,“若有上下千年,纵横万里在其笔底者。”对句“山形依旧枕寒流”把怀古由往事的追怀落实到诗人的立足之地——西塞山上。西塞山靠近长江,说山形枕寒流,自是意料中事。此处的“寒流”即江流。江流不息,象征时光的流逝,历史的变换。既使出句的“几回”有了时间上的着落,又把对吴晋的历史感叹延伸到现实方面来。“依旧”二字使文气贯通,造成出句和对句的浑然一体,强有力地补衬着“几回”,突出了伤往事的主题。“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江山依旧,人事全非,着一“寒”字,把一句常语变得警策非凡。“寒”,固然是客观的实感——秋寒、水寒,固然是作者心境的反映——政治上失意后的心寒,但更重要的却是表现了历史教训的严峻:谁放肆地嘲弄历史,历史就一定无情地嘲弄谁,孙皓的“一片降幡”,便是明证。因此,这个“寒”字兼有历史的和现实的警觉作用。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这一联是全诗的着眼点。作者把芦荻萧萧的秋色抹在历史的画卷上来道怀古之真情。至此,我们眼前呈现的是滔滔长江边的西塞山上,往日残败的营垒依稀可见,江水之滨的芦苇摇动于萧萧秋风之中,壮阔的背景中掺杂着悲凉的意味,伤感的诗情。这景和情与王浚灭吴的历史相结合,似乎有一点矛盾使读者产生疑窦,这疑窦又启迪读者的思索和回味,去寻求答案。
所谓“四海为家”即四海一家,天下统一,借指李唐王朝的政治形势。中唐之际的唐王朝,被“安史之乱”的藩镇势力搞得尾大不掉,但在形式上,依然维持着统一的局面,故云“四海为家日”。长庆年间的政治形势特别令人忧虑。穆宗李恒宠信宦官,排抑正直大臣,赏罚无度,加剧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另一方面,元和年间曾一度被平息的藩镇势力,又在兴风作浪。卢龙军都知兵马使朱克融首先发难,成德节度使王庭凑继之而起,李恒又面临着藩镇纷争的局面。古人说,“天子以四海为家”⑦,而李恒却“方荒宴,不以国事为意”⑧。刚刚上台的李湛,又“游幸无常,昵比群小,使朝月不再三”⑨,这怎能不使兼具政治家的敏感和诗人情怀的刘禹锡忧心如焚呢?面对如此复杂的政治局面,诗人站在扬子江头、西塞山下,感到唐王朝的前途仿佛眼前摇动于萧萧秋风中的芦荻,摇摇欲折,岌岌可危。于是,作者把“几回伤往事”和“四海为家日”联系在一起,对历史的追怀,对现实的忧虑,对自身遭遇不幸的伤感,一齐汇集心头,形于笔底,巧妙地融进了“故垒萧萧芦荻秋”的秋色之中,所以清人江师韩说:“履清时而依故垒,含蕴正靡穷矣。”
需要说明的是,“故垒萧萧芦荻秋”,既是道作者心中之情,又是状眼前的实景。所谓“故垒”,不必有,亦未必无;不必是孙皓的故垒,也未必不是孙皓的故垒。要之,作者用“故垒”来影射眼前的藩镇作恶,造成“履清时而依故垒”的意境,为“萧萧芦荻秋”注进特定的政治内容,排除一般封建士大夫的“春恨”、“秋愁”之类的伤感,熔铸立意深沉的格调。上下两句在表意上一明一暗,互相映衬,使“故垒萧萧芦荻秋”具有广阔而深刻的社会内容,形成含蓄隽永的艺术力量。
刘禹锡的怀古诗擅长于用写景来造成一个含蓄的意境,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于风物中见深情,于单纯中见复杂。他的“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中的那种六代豪华、风流云散的兴亡之感,也只包融在一幅含意蕴藉的风景画之中,在手法上和《西塞山怀古》有相似之处。刘禹锡怀古诗有明显的特点:(1)选择典型的历史题材表达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以古讽今,以古喻今;(2)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卒章显志;(3)上下千年,纵横万里,笔力千钧,具有跨越时空的穿透力;(4)立意深沉,表达隐曲,含蕴无穷。《西塞山怀古》前四句叙史事,提炼和选择情节;后四句发怀古之思,状眼前之景,都能做到化复杂为单纯,于单纯中见复杂。全诗层层深入,由远及近,由浅见深;行文间利用有关词语关联照应,诗章结构谨严,行云流水,圆熟通达,“不见艰难吃力”⑩,有一气呵成之感,充分体现了他这类诗作的特点和诗人的才情。
计敏夫在《唐诗纪事》中说,长庆年间,刘禹锡和元稹、韦楚客相聚于白居易家,论南朝兴废,各赋金陵怀古诗。刘禹锡的“王浚楼船”先成,白居易看了以后说:“四人探骊龙,子先获珠,所余鳞爪何用耶?”这个故事于事实不见得真实,但如果用于对《西塞山怀古》的评价,却是切中肯綮的。

用“像......没有.....也没有......”造句

如: 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像被铁锁封印住了一样,我的心彻底的堕落,没有跳动的旋律,也没有了情感。
希望采纳,谢谢。

用8个关于高尚品质的成语造句有哪些

>>>>>>>>>>>>>人多的成语
1挨山塞海
形容人多拥挤
2肩摩袂接
人肩相摩,衣袖相接。形容人多拥挤
3比肩叠迹
肩膀相靠,足迹相叠。形容人多
4比肩叠踵
形容人多。叠踵,脚尖踩脚跟
5比肩继踵
肩碰肩,脚跟脚。形容人多拥挤
6发言盈庭
发言的人挤满�堂。谓人多言杂
>>>>>>>>>>>>>>
形容有才能的成语:
才学
八斗之才 辩才无碍 不栉进士 才貌双全 才气过人 藏龙卧虎 沧海遗珠 出将入相 出类拔萃 出口成章 踔绝之能 大才盘盘 德才兼备 登高能赋 栋梁之材 斗南一人 斗酒百篇 多才多艺 风流才子 风华绝代 凤毛麟角 高才疾足 高足弟子 国士无双 和氏之璧 鹤鸣九皋 后起之秀 锦心绣肠 金声玉振 金玉满堂 看杀卫玠 经天纬地 麟风龟龙 灵蛇之珠 梦笔生花 面壁功深 妙手丹青 莫测高深 南州冠冕 南金东箭 能事毕矣 能者多劳 牛刀小试 女中尧舜 旁求俊彦 弸中彪外 七步之才 被褐怀玉 千里之足 强将手下无弱兵 巧同造化 三寸之舌 三头六臂 扫眉才子 珊瑚在网 神工鬼斧 升堂入室 淑质英才 腾蛟起凤 文武双全 文不加点 五言长城 下笔成篇 下笔成章 下笔千言 贤良方正 新硎初试 雄才大略 秀出班行 药笼中物 衙官屈宋 游戏三昧 一技之长 一目十行 一世之雄 一柱擎天 倚马可待 有脚书橱 隐若敌国 玉堂金马 困任授官 真才实学 直谅多闻 智勇双全 着手成春 卓尔不群 左宜右有
>>>>>>>>>>反映人优秀品质:
⑴高尚
高尚
暗室不欺 不同流俗 不欺暗室 不忘沟壑 赤子之心 德厚流光 高情远致 高山景行 功德无量 厚德载物 怀瑾握瑜 蕙心纨质 见危授命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精金良玉 敬老慈幼 良金美玉 明德惟馨 年高德劭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青天白日 山高水长 拾金不昧 玉洁松贞 沅茝沣兰 云中白鹤 志士仁人
杰出
补天浴日 风流人物 风华正茂 伏龙凤雏 盖世英雄 盖世无双 桂林一枝 鹤立鸡群 鹤鸣之士 加人一等 矫矫不群 金榜题名 举世无双 绝世超伦 昆山片玉 人中之龙 首屈一指 铁中铮铮 头角峥嵘 无出其右 裒然举首 一代风流 一世龙门 庸中佼佼
尊贵
不虞之誉 不言而信 不恶而严 荣华富贵 山中宰相 师道尊严
著名
草木知威 驰名中外 大名鼎鼎 德高望重 风云人物 功成名遂 功标青史 赫赫有名 举世闻名 如雷贯耳 声振寰宇 威望素著
宽容
海阔天空 含垢纳污 呼牛呼马 豁达大度 既往不咎 宽大为怀 宽宏大量 网开一面 网开三面 息事宁人 下不为例 下车泣罪 胸怀祖国,放眼世界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以直报怨 以德报怨 宰相肚里能撑船 知情达理 中庸之道
助人
将伯之助 解衣推食 救死扶伤 绝甘分少 普度众生 起死人,肉白骨 轻财好施 设身处地 疏财仗义 为民除害 为民请命 雪中送炭 与人为善 云行雨施 仗义疏财 助人为乐
荣耀
生荣死哀 死得其所 万古千秋 万古流芳 为国捐躯
⑵志气
有志
不耻最后 乘风破浪 顶天立地 鸿鹄之志 九天揽月 夸父追日 老骤伏枥 老当益壮 力争上游 陵云之志 猛志常在 磨杵成针 穷而后工 三户亡秦 十载寒窗 铁杵成针 韦编三绝 心小志大 胸怀大志 雄飞雌伏 雄心壮志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移山倒海 迎头赶上 有志者事竟成 愚公移山 争强好胜 知难而进 治国安民 志在四方 中流击楫 壮志凌云 自力更生 自强不息 自求多福 自食其力
有为
大显神通 大显身手 大//www.souquanme.com有作为 大器晚成 非池中物 奋发有为 公才公望 后生可畏 龙跃凤鸣 鹏程万里 前程万里 如日方升
奋发
发愤图强 奋发图强 奋发蹈厉 披荆斩棘 闻鸡起舞 我武惟扬
其他
八仙过海 不务空名 负重致远 掞藻飞声
⑶忠贞
忠诚
碧血丹心 不避斧钺 成仁取义 赤胆忠心 赤心相待 赤心报国 大节不夺 大法小廉 蹈节死义 断头将军 肝脑涂地 故旧不弃 故剑情深 寒花晚节 久要不忘 扪心无愧 倩女离魂 舍身求法 田父献曝 先驱蝼蚁 心虔志诚 以身殉职 以身许国 忧国奉公 孝子顺孙 忠孝节义 忠心耿耿 忠肝义胆
坚定
从容就义 富贵不能淫 海枯石烂 坚持不渝 坚韧不拔 坚定不移 雷打不动 木人石心 破釜沉舟 锲而不舍 誓死不二 心坚石穿 心如铁石 言必信,行必果 一不做,二不休 一口咬定 真金不怕火炼 之死靡它 指天誓日 志坚行苦 至死不变 忠贞不渝
坚强
坚苦卓绝 姜桂之性 宁死不屈 铁石心肠 威武不屈
节操
冰魂雪魄 冰清玉润 冰清玉洁 冰壶秋月 高风亮节 古井无波 黄花晚节 坚贞不屈 俭可养廉 见利思义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屈节辱命 三贞九烈 丧身失节 岁寒松柏 守身如玉 投梭折齿 心如古井 一片冰心
⑷真诚
真诚
抱诚守真 诚心诚意 讲信修睦 金石为开 开心见诚 悃愊无华 披心相付 披肝沥胆 璞玉浑金 拳拳服膺 全心全意 推诚相信 推诚相见 推心置腹 推襟送抱 信及豚鱼 信誓旦旦 一寸丹心 允执其中 真心实意
诚实
表里如一 开诚相见 恪守不渝 倾心吐胆 杀彘教子 实心实意 拭面容言 天人共鉴 闭邪存诚 心口如一 胸无宿物 胸无城府 言而有信 言行一致 坐言起行 肝胆相照
⑸谦虚
虚心
不耻下问 不骄不躁 不矜不伐 不露圭角 辞尊居卑 功成不居 功薄蝉翼 好问则裕 戒骄戒操 礼贤下士 满招损,谦受益 抛砖引玉 谦让末遑 谦虚谨慎 犬马之劳 深藏若虚 损之又损 闻过则喜 洗耳恭听 虚怀若谷 逊志时敏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移樽就教 以莛叩钟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载酒问字 择善而从 知之为知之 自知之明
律已
防意如城 非异人任 修心养性 引咎自责 知过必改 自愧弗如 自怨自艾
谨慎
爱惜羽毛 刚毅木讷 画地为牢 斤斤自守 谨言慎行 慎终追远 守口如瓶 临事而惧 临深履薄 如临探渊 如履薄冰 奉命唯谨 三思而行 小心谨慎 小心翼翼 瞻前顾后
其他
见贤思齐 名列前茅 平步青云 弃暗投明 弃旧图新 青云直上 绳愆纠谬 水涨船高 痛改前非 突飞猛进 脱胎换骨 恶居下流 再接再厉
⑹廉洁
廉洁
不忮不求 澹泊寡欲 奉公守法 富贵浮云 廉洁奉公 两袖清风 先公后私 纤尘不染 洗手奉职 枵腹从公 一尘不染 一介不取 一琴一鹤 饮马投钱 澡身浴德
无私
大公无私 公事公办 公正无私 公而忘私 顾全大局 国尔忘家 毫不利已,专门利人 涓滴归公 开诚布公 克己奉公 嫠不恤纬 摩顶放踵 舍己为人 舍已救人 舍己从人 先人后己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修身洁行 一秉至公 衣被群生 以义割恩
正直
不愧屋漏 大义凛然 大事不糊涂 风骨峭峻 刚肠嫉恶 光风霁月 光明正大 光明磊落 浩然之气 襟怀坦白 明镜高悬 事无不可对人言 守正不阿 守经达权 堂堂正正 危言危行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行不由径 严气正性 正大光明 仗义执言
慷慨
高义薄云 慷慨解囊 乐善好施
勇为
见义勇为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清高
不为五斗米折腰 超然物外 超尘拔俗 宠辱不惊 孤芳自赏 洁身自好 狷介之士 落落难合 特立独行 与世无争
其他
目不邪视 相忍为国 修桥补路 眼里揉不下沙子 仰不愧天 一视同仁 一碗水端平 正义凛然 直道而行 坐怀不乱
⑺勤奋
勤奋
发愤忘食 废寝忘食 分秒必争 焚膏继晷 鸡鸣而起 磨穿铁砚 勤学苦练 夙夜匪懈 夙兴夜寐 无冬无夏 宵衣旰食 学而不厌 圆木警枕 幼学壮行 朝乾夕惕 只争朝夕 孜孜不倦 坐以待旦 争分夺秒 手不释卷
刻苦
攻苦食淡 苦心孤诣 囊萤照读 任劳任怨 埋头苦干 卧薪尝胆 悬梁刺股 仰屋著书 映月读书 映雪读书 勇猛精进 引锥刺股 凿壁偷光 折节读书 坐薪悬胆
专心
不敢旁鹜 不知肉味 目不窥园 倾耳而听 倾耳注目 一心一意 屏气凝神 全神贯注 专心致志
有恒
持之以恒 坚持不懈 精卫填海 始终如一 始终不渝 水滴石穿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死不瞑目
其他
不远千里 不敢告劳 兢兢业业 默默无闻 默默无言 驽马十驾 勤勤恳恳 身体力行 事必躬亲 手足胼胝 手足重茧
⑻勇敢
勇敢
出生入死 奋不顾身 赴汤蹈火 浑身是胆 临危不惧 履险如夷 能征惯战 排除万难 前仆后继 群威群胆 杀敌致果 舍死忘生 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视死如归 所向无前 天不怕,地不怕 挺身而出 铜头铁额 万死不辞 万夫不当 无所畏惧 降龙伏虎 一往无前 一身都是胆 一以当十 以一当十 义无反顾 勇者不惧 勇往直前 勇猛果敢 勇冠三军 浴血奋战 斩将搴旗 猪突豨勇
奋勇
身先士卒 一鼓作气 一马当先 纵横驰骋
坚强
不屈不挠 百折不挠 百炼成钢 死不足惜 死而无悔 至大至刚
其他
沉潜刚克 胆大如斗 胆大包天 威风凛凛 余勇可贾
⑼公正
公正
不偏不倚 不愧不作 大义灭亲 秦镜高悬 替天行道 天公地道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无偏无党 先自隗始
严明
秋毫无犯 铁面无私 铁面御史
明辨
爱憎分明 褒善贬恶 火眼金睛 信赏必罚 羞与为伍 彰善瘅恶
⑽节俭
俭朴
布衣蔬食 粗衣粝食 粗衣淡饭 粗茶淡饭 恶衣恶食 饭糗茹草 荆钗布裙 克勤克俭 牵萝补屋 轻车简从 食不重味 因陋就简 饮冰茹檗
节约
节衣缩食 精打细算 开源节流 宽打窄用 厉行节约 勤俭持家 省吃俭用 细水长流 修旧利废
⑾善良
善良
设身处地 于心何忍
安分
规行矩步 浑俗和光 既来之,则安之 乐天知命 绳趋尺步 束身自好 随遇而安
厚道
情怨理遣 温柔敦厚
仁慈
仁至义尽 仁言利博 仁心仁闻 万家生佛
和善
和颜悦色 和蔼可亲 菩萨低眉 善气迎人
温润
平易近人 软玉温香 温良恭俭让 温润而泽
忍耐
忍气吞声 忍辱含羞 忍辱负重 唾面自干 委曲求全
其他
人弃我取 山高水长 知书达礼
⑿团结
团结
打成一片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坚如磐石 精诚团结 磐石之固 铜墙铁壁 同心同德 同心合意 万众一心 众志成城 众人拾柴火焰高
齐心
和衷共济 戮力同心 齐心协力 群策群力 通力合作 同心协力 一体同心 一德一心 一心一德 众擎易举
帮助
博施济众 打抱不平 济困扶危 济弱扶倾 解囊相助 救困扶危 相濡以沫 夏雨雨人 燮理阴阳 抑强扶弱 以沫相濡 治病救人 助我张目 左提右挈
同甘苦
风雨同舟 患难与共 同甘共苦 同舟共济 同生死,共存亡 同呼吸,共命运 休戚相关 休戚与共 有福同享
其他
和而不同 如左右手 天下一家 息息相关 相视而笑,莫逆于心 心照神交 血肉相连 意气相投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志同道合 周而不比
⒀才能
才学
八斗之才 辩才无碍 不栉进士 才貌双全 才气过人 藏龙卧虎 沧海遗珠 出将入相 出类拔萃 出口成章 踔绝之能 大才盘盘 德才兼备 登高能赋 栋梁之材 斗南一人 斗酒百篇 多才多艺 风流才子 风华绝代 凤毛麟角 高才疾足 高足弟子 国士无双 和氏之璧 鹤鸣九皋 后起之秀 锦心绣肠 金声玉振 金玉满堂 看杀卫玠 经天纬地 麟风龟龙 灵蛇之珠 梦笔生花 面壁功深 妙手丹青 莫测高深 南州冠冕 南金东箭 能事毕矣 能者多劳 牛刀小试 女中尧舜 旁求俊彦 弸中彪外 七步之才 被褐怀玉 千里之足 强将手下无弱兵 巧同造化 三寸之舌 三头六臂 扫眉才子 珊瑚在网 神工鬼斧 升堂入室 淑质英才 腾蛟起凤 文武双全 文不加点 五言长城 下笔成篇 下笔成章 下笔千言 贤良方正 新硎初试 雄才大略 秀出班行 药笼中物 衙官屈宋 游戏三昧 一技之长 一目十行 一世之雄 一柱擎天 倚马可待 有脚书橱 隐若敌国 玉堂金马 困任授官 真才实学 直谅多闻 智勇双全 着手成春 卓尔不群 左宜右有
智谋
将计就计 举无遗策 老谋深算 盘马弯弓 旁敲侧击 千方百计 穷寇勿追 权宜之计 人定胜天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神机妙算 神通广大 文韬武略 万全之策 胸中甲兵 研桑心计 以一持万 运筹帷幄 遵时养晦 足智多谋
聪明
别具只眼 冰雪聪明 大智若愚 大巧若拙 独具只眼 耳聪目明 告往知来 过目成诵 过目不忘 见微知著 料事如神 明见万里 讷言敏行 人中骐骥 生而知之 未卜先知 先知先觉
机智
便宜行事 耳听八方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见机行事 机变如神 临机处置 灵机一动 明察秋毫 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巧发奇中 情急智生 随机应变 手急眼快 通权达变
博学
博洽多闻 博古通今 博学多闻 博学多才 博闻强记 搏大精深 殚见洽闻 多文为富 见多识广 满腹经纶 通今博古 无所不通 学富五车
能干
不觉技痒 妙手回春 棋逢对手 起死回生 精明强干 胜任愉快 手到病除 独当一面 无所不能
远见
高瞻远瞩 目光如炬 深思远虑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先见之明 远见卓识 真知灼见
创新
别出心裁 别开生面 别树一帜 别具一格 独具匠心 独树一帜 耳目一新 一家之言 与民更始 自成一家 自出心裁 自出机杼 自立门户
熟练
得心应手 滚瓜烂熟 挥洒自如 驾轻就熟 炉火纯青 目无全牛 轻车熟路 如臂使指 手挥目送 心手相应 运用自如 运斤成风 斫轮老手
老练
曾经沧海 胆大心小 老成见到 千锤百炼 少年老成 身经百战 深谋远虑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一言九鼎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
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
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
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
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
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
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
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
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
大吕。”(九鼎大吕:钟名,与鼎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
成语“一言九鼎”由这个故事而来,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大作用。
衣锦还乡
《南史.卷三八.柳元景列传》
庆远字文和,元景弟子也。……霸府建,为从事中郎。武帝受禅,
封重安侯,位散骑常侍,改封云杜侯。出为雍州刺史,加都督。帝
饯於新亭,谓曰:「卿衣锦还乡,朕无西顾忧矣。」始武帝为雍州
,庆远为别驾,谓曰:「昔羊公语刘弘,卿后当居吾处。今相观亦
复如是。」曾未十年,而庆远督府,谈者以为逾於魏咏之。
刘邦的四面楚歌更动摇了项羽的军心。将士痛哭。想当初,项羽为
了功秦而痛失了“先破咸阳者为王的良机”。再因“为人不忍”错
失在鸿门宴上杀刘邦的机会;后因“火烧阿房宫”后想“收其货宝
妇女而东”。当时,有智者建议他在秦地建都称王。而项羽面对秦
宫破残,又思欲东归,还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
之者。”此话一针见血的道出了项羽“衣锦还乡,荣祖耀宗”的观
念。俗话说得好:“好男儿志在四方”。项羽虽然具备中国古人的
传统思想,但他又胸怀“称帝”的大志,在他8年的浴血奋战中,始
终是个孤独的悲剧英雄。项羽一方面想当帝王,一方面也想当人人
羡慕的大英雄。并一心想在江东父老乡亲的面前扬名显威。这些都
成了他难成帝业的“拦路虎”。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成语释疑: 唳: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
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成语出处: 《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成语示例: 狼狈逃窜的匪徒~,吓得魂不附体。
(其中~代表本词条: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成语故事: 西晋末年发生内乱,因为长期的动荡不安,最后西晋不
幸灭亡,琅琊王司马睿就在建康建立了东晋。当晋朝渡江来到南方,
胡人就霸占了北方,不过,北方后来被前秦全部占领,与江南的东
晋对立。
当时前秦的首领叫苻坚,他请汉人王猛当他的宰相,一心要让国家
变得十分强盛。为了完成统一中国的心愿,苻坚就带着八十万大军
攻打南方。晋朝的君臣一听到消息都非常害怕,只有丞相谢安十分
镇定,从容不迫地安排打仗的事情。
就在淝水这个地方,谢安趁前秦军队还没集合好,迅速派兵渡河去
偷袭前秦的军队。前秦因此输得很惨,士兵到处逃命,听到风声或
鹤叫的声音,都以为是晋军要打来了,非常的害怕。在这场战役中,
前秦的士兵伤亡惨重,同时决定了南北日后长期对峙的局面。
为虎作伥
wèi hǔ zuò chāng
〖解释〗伥:伥鬼,古时传说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变成伥鬼,专
门引诱人来给老虎吃。替老虎做伥鬼。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
〖出处〗《太平广记》卷四百三十:“伥鬼,被虎所食之人也,为
虎前呵道耳。”宋孙光宪《北梦琐言逸文》卷四:“凡死于虎,
溺于水之鬼号为伥,须得一人代之。”
火树银花�
睿宗是唐代君主中最会享乐的一位皇帝,虽然他只当了三年的皇帝
,但不管什么佳节,
他总要用很多的物力人力去铺张一番,供他的游玩。他每年逢正月
元宵的夜晚,一定扎起二
十丈高的灯树,点起五万多盏灯,号为火树。后来诗人苏味道就拿
这个做题目,写了一首
诗,描绘它的情形。他的元夕诗约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
来。游妓皆■季,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这首
诗把当时热闹的情况,毫
无隐瞒的描写出来,好像活跃在我们读者的眼前。
这句成语是形容灯火盛的地方,望上去好像是火树银花的样子。所
以现在凡是繁盛的都
市,或有盛大的集会在夜间举行,灯光灿烂,都用这句话去形容它。
天涯海角
韩愈,字退之,是唐代中叶时的伟大文学家。
他二岁时就死了父亲,不久他的母亲又死去。幼时依靠他哥哥韩会
和嫂嫂郑夫人过活。
韩会有一个嗣子(愈次兄介之子,出继与长兄会为嗣)叫老成,排
行十二,所以小名叫十二
郎,年纪此韩愈小一点。后来韩会四十二岁的时候,因宰相元载的
事,贬为韶州刺史,不到几个月就病死在韶州,这时韩愈只有十一
岁,十二郎也很小。韩愈虽然有三个哥哥(会、
弁、介),都很早离开了人世。这时,继承祖先后代的,只有韩愈
和他的侄子十二郎两个
人,零丁孤苦,没有一天离开过。
韩愈十九岁时自宜城前往京城,以后十年的时间中,只和十二郎见
过三次面。当他正打
算西归和十二郎永远生活在一起的时候,不幸十二郎就在这时死去
了。韩愈知道了这消息,
悲痛欲绝,写了一篇“祭十二郎文”,叫建中备了一些时下的物品
从老远的地方去致祭他。
这篇祭文,一字一泪,令人读来心酸。
祭文中有“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的句子,后人便把它引伸
成“天涯海角”这句
话,用来比喻极其遥远的地方。
初出茅庐
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并拜为军师。而关羽、张飞对柴油 以为然。
没过多久,曹操派大将夏侯敦领十万大军打新野,刘备找诸葛亮商议
,诸葛亮说:"怕众将不听我令,愿借主公印剑一用。"刘备忙将印剑
交给诸葛亮。诸葛亮开始集众点将。命关羽带一千人马埋伏在豫山,
放过敌人先头部队,看到起火,迅速出击。张飞带一千人马埋伏在山
谷里,待起火后,杀向博望城。关平、刘封带五百人马,在博望坡后
面分两路等候,敌军一到,立刻放火 。又把赵云从樊城调来当先锋,
只许败不许胜。刘备带一千人马作后援。关羽忍不住问:"我们都去打
仗,先生干什么?"诸葛亮说:"我在城中坐等。"张飞大笑说:"我们
都去拼命,先生你好逍遥!"诸葛亮说:"印剑在此,违令者斩!"关羽
、张飞无话,冷笑着走了。在战斗中,各将按诸葛亮吩咐行事,直杀
得曹兵丢盔弃甲。诸葛亮初次用兵,神机妙算,大获全胜。使关羽、
张飞等佩服得五体投地。
画饼充饥
三国时候,魏国有个人叫卢毓。他十岁就成了孤儿,两个哥哥又先后去
世。在兵荒马乱中,他辛勤努力养活著寡嫂和侄儿,日子过得很艰难。
他的为人和学问受到了人们的称赞。
后来卢毓做了官。他为官清正,任职三年多,提出了不少好建议,魏明
皇帝很信任他。
那时选拔官吏,一般是凭人推荐,而推荐者往往只推荐有名的人物,这
些名人多数只重清谈,不务实际,互相吹捧,因此魏明帝很不满意。在
选拔中书郎时,魏明帝就下令说:"这次选拔,要由卢毓来推荐。选拔的
人不要只看名声。名声就像在地上画个饼一样,其实是不能吃的啊!"
"画饼充饥"的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中产生的。现在往往用来比喻用空想来
作自我安慰,或者用来说明虚名是没有实际用处的。还有个成语"望梅止渴",
意思和它相近。
庖丁解牛
庖丁解牛,后来被庄子拿来形容养生的道理的寓言
实出自《庄子》。即“庖丁解牛”实乃庄子所创之言也
这一天,庖丁被请到文惠君的府上,为其宰杀一头肉牛。只见他用手按着牛,
用肩靠着牛,用脚踩着牛,用膝盖抵着牛,动作极其熟练自如。他在将屠刀
刺入牛身时,那种皮肉与筋骨剥离的声音,与庖丁运刀时的动作互相配合,
显得是那样的和谐一致,美妙动人。他那宰牛时的动作就像踏着商汤时代的
乐曲《桑林》起舞一般,而解牛时所发出的声响也与尧乐《经首》十分合拍。
站在一旁的文惠君不觉看呆了,他禁不住高声赞叹道:“啊呀,真了不起!
你宰牛的技术怎么会有这么高超呢?”
庖丁见问,赶紧放下屠刀,对文惠君说:“我做事比较喜欢探究事物的规律,
因为这比一般的技术技巧要更高一筹。我在刚开始学宰牛时,因为不了解牛
的身体构造,眼前所见无非就是一头头庞大的牛。等到我有了3 年的宰牛经
历以后,我对牛的构造就完全了解了。我再看牛时,出现在眼前的就不再是
一头整牛,而是许多可以拆卸下来的零部件了!现在我宰牛多了以后,就只
需用心灵去感触牛,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它。我知道牛的什么地方可以下刀,
什么地方不能。我可以娴熟自如地按照牛的天然构造,将刀直接刺入其筋骨
相连的空隙之处,利用这些空隙便不会使屠刀受到丝毫损伤。我既然连骨肉
相连的部件都不会去硬碰,更何况大的盘结骨呢?一个技术高明的厨师因为
是用刀割肉,一般需要一年换一把刀;而更多的厨工则是用刀去砍骨头,所
以他们一个月就要换一把刀。而我的这把刀已经用了19年了,宰杀过的牛不
下千头,可是刀口还像刚在磨刀石上磨过一样的锋利。这是为什么呢?因为
牛的骨节处有空隙,而刀口又很薄,我用极薄的刀锋插入牛骨的间隙,自然显
得宽绰而游刃有余了。所以,我这把用了19年的刀还像刚磨过的新刀一样。尽
管如此,每当我遇到筋骨交错的地方,也常常感到难以下手,这时就要特别警
惕,瞪大眼睛,动作放慢,用力要轻,等到找到了关键部位,一刀下去就能将
牛剖开,使其像泥土一样摊在地上。宰牛完毕,我提着刀站立起来,环顾四周,
不免感到志得意满,浑身畅快。然后我就将刀擦拭干净,置于刀鞘之中,以备
下次再用。”
文惠君听了庖丁的这一席话,连连点头,似有所悟地说:“好啊,我听了您的
这番金玉良言,还学到了不少修身养性的道理呢!”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世间万物都有其固有的规律性,只要你在实践中做有心人,
不断摸索,久而久之,熟能生巧,事情就会做得十分漂亮。
智子疑邻
宋国有一个富人,天下大雨,他家的墙坏了。富人的儿子说:“要是不修筑,
一定会有盗贼来偷东西。”邻居家的老公公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果然丢失了
很多东西。结果,那个富人认为自己的儿子聪明,却怀疑邻居家的老公公偷了
他家的东西。
寓意是感情亲近与疏远往往会导致认识错误
削足适履
出处
《淮南子说林训》
故事
春秋时,有一次楚灵王亲自率领战车千乘,雄兵10万,征伐蔡国。这次出征非常
顺利。楚灵王看大功告成,便派自己的弟弟弃疾留守蔡国,全权处理那里的军政
要务,然后点齐10万大军继续推进,准备一举灭掉徐国。楚灵王的这个弟弟弃疾,
不但品质不端,而且野心极大,不甘心仅仅充当蔡国这个小小地方的首脑,常常
为此而闷闷不乐。弃疾手下有个叫朝吴的谋士,这个人非常工于心计,这一天,
他试探道:“现在灵王率军出征在外,国内一定空虚,你不妨在此时引兵回国,
杀掉灵王的儿子,另立新君,然后由你裁决朝政,将来当上国君还成什么问题吗!
”弃疾听了朝吴的话,引兵返楚国,杀死灵王的儿子,立哥哥的另一个儿子子午
为国君。楚灵王在征讨途中闻知国内有变,儿子被弟弟杀死,顿时心寒,想想活
在世上没有意思,就上吊自杀了。在国内的弃疾知道楚灵王死了,马上威逼子午
自杀,自立为王,他就是臭名昭著的楚平王。<BR>另一个故事是:晋献公宠爱骊
姬,对她的话真是言听计从。骗姬提出要将自//www.souquanme.com己所生的幼子奚齐立为太子,晋献
公满口答应,并将原来的太子,自己亲生的儿子申生杀害了。骊姬将这两件事做
完了,但心中还是深感不踏实,因为晋献公还有重耳和夷吾两个儿子。此时,这
两个儿子也都已经成人,领姬觉得这对奚齐将来继承王位都是极大的威胁,便建
议杀了重耳和夷吾兄弟俩,晋献公竟欣然同意。但他们的密谋破一位正直的大臣
探听到,立即转告了重耳和夷吾,二人听说后,立即分头跑到国外避难去了。
《淮南子》的作者评论这两件事说:“听信坏人的话,使父子、兄弟自相残杀就
像砍去脚指头去适应鞋的大小一样(犹削足适履),太不明智了。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