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线轻缠红玉臂的下一句(描写端午节的诗句“彩线轻缠红玉臂”完整版是什么)

描写端午节的诗句“彩线轻缠红玉臂”完整版是什么?《浣溪沙·端午》北宋,苏轼原文: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彩线轻缠红玉臂的下一句(描写端午节的诗句“彩线轻缠红玉臂”完整版是什么)

描写端午节的诗句“彩线轻缠红玉臂”完整版是什么?

《浣溪沙端午》

北宋 苏轼

原文: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译文:

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的细绢,明日端午节用芳兰草沐浴。流香酒般的浴水、油腻布满大晴的江面。

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红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或赤灵符)斜挂在耳下的黑色发髻上。与朝云同过端午节,天长地久,白头偕老。

文学赏析:

上片,预示端午节日,将开展浴兰活动,气氛十分浓郁。端午,处于初夏季节。穿着自然华丽,以衬托参与者的身份。于朝云来说,最好是绿色细绢——“碧纨”,正好与她的雅静性格相符。天气稍热,易出“轻汗”,“微透”着“碧纨”。

“透”字用得贴切,将半明半暗的肤体朦胧美衬托出来了。“明朝端午浴芳兰”,显得有愉悦的审美性。它不仅体现了朝云由芳体而及兰心的纯洁高贵的情操美,而且反映了浴兰令节俗的淳朴纯真美。朝云浴处,余香犹存。沐芳浴兰,遍及社会。

参与者人山人海,气氛热烈,正如词人词中所写:“流香涨腻满晴川”。这正是古老节日文化发扬光大的表现。

下片,写词人偕朝云参与具体的端午节俗活动。词人着重写了两项端午节俗健身活动。其一,“彩线轻缠红玉臂”,“以五彩丝系臂”。它辟邪驱鬼,使朝云“玉臂”“红”而长命。与用五色花线缠粽子投江以吊屈原之魂有同等意义。

其二,“小符斜挂绿云鬟”,以“赤灵符著心前”。它能通神明,使朝云“云鬟”“绿”而身健。与小孩穿老虎腰肚,门上挂蒲剑以辟邪护身有同等意义。词人着重描写缠线、挂符活动,且用对偶句式,为的是“佳人相见一千年”,愿灵验得到应证。真是一语中的,画龙点睛。

关于端午节五彩绳的诗句

      1. 含 五彩 的诗词      《晦日诏宴永穆公主亭子赋得流字》      年代: 唐 作者: 张说      堂邑山林美,朝恩晦日游。园亭含淑气,竹树绕春流。      舞席千花妓,歌船五彩楼。群欢与王泽,岁岁满皇州。      《木兰花/玉楼春》      年代: 宋 作者: 晏殊      春葱指甲轻拢捻。五彩垂绦双袖卷。雪香浓透紫檀槽,胡语急随红玉腕。      当头一曲情何限。入破铮琮金凤战。百分芳酒祝长春,再拜敛容抬粉面。      《望海潮梅天雨歇》      年代: 宋 作者: 黄岩叟      梅天雨歇,柳堤风定,江浮画_纵横。瀛女弄箫,冯夷伐鼓,云间凤咽鼍鸣。波面走长鲸。卷怒涛来往,搅碎沧溟。两岸游人笑语,罗绮间簪缨。      灵均逝魄无凭。但湘沅一水,到底澄清。菰黍万家,丝桐五彩,年年吊古深情。锦帜片霞明。使操舟妙手,翻动心旌。向晚鱼龙戏罢,千里浪花平。      《水龙吟先来天与精神》      年代: 宋 作者: 赵长卿      先来天与精神,更因丽景添殊态。拖轻苒苒,才凝一段,还分五彩。毕竟非烟,有时为雨,惹情无奈。道无心,怎被歌声遏断,迟迟向、青天外。宜伴先生醉卧,得饶道、和山须买。也曾恼杀襄王,谁道依前不会。我欲乘风归去,翻怅恨、帝乡何在。念佳期未展,天长莫合,尽空相对。      《杂言同用离骚体送张评事襄阳觐省》      年代: 唐 作者: 权德舆      黯离堂兮日晚,俨壶觞兮送远。远水霁兮微明,杜蘅秀兮白芷生。      波泫泫兮烟幂幂,凝暮色于空碧。      纷离念兮随君,溯九江兮经七泽。君之去兮不可留,五彩裳兮木兰舟。      《秋怀十一》      年代: 元 作者: 王冕      庭前碧梧树,上有幽栖禽。养成五彩雏,鸣动黄钟音。      拟之箫韶间,叶彼圣贤心。夫何失其所,委置荆杞林?      《宫词》      年代: 宋 作者: 王_      帘旌风卷绿波流,绣扇红鸾五彩楼。撮角茶床金钉校,暗花香印锦纹头。      《送太常萧博士弃官归养赴东都》      年代: 唐 作者: 刘禹锡   &搜趣网nbsp;  兄弟尽鸳鸾,归心切问安。贪荣五彩服,遂挂两梁冠。      侍膳曾调鼎,循陔更握兰。从今别君后,长忆德星看。      《清溪许希贤自号拙逸为赋四绝》      年代: 宋 作者: 黎廷瑞      瓜果蛛丝五彩针,年年儿女费精神。世间巧尽天无巧,更要如何巧与人。      《留题张彝宪池亭》      年代: 宋 作者: 杨亿      萧洒危亭枕碧池,昔年飞盖此追随。正逢五彩承颜日,兼是三荆并秀时。      夜坐不知银汉没,春游长诉玉杯迟。如今罢郡重登赏,喜见扶风旧白眉。2. 有关端午节的短句子      端午节系五彩绳的习俗起源于汉代,至今不衰。民间把五彩绳看成“五彩龙”,端午节又称“小儿节”,五月被古人称为毒月,端午节拴五彩绳有保护儿童驱妖避邪之意。随水冲走的五色绳就会变成小龙,带走你身上的不好的东西。这样一来,烦恼、忧愁都随着雨水流走,会给你带来一年的好运。      端午节戴五彩线可是很有讲究的。五彩线是用五种颜色的线制成。而五种颜色不是随便用哪五种颜色就行,而必须是青、白、红、黑和黄色。这五种颜色从阴阳五行学说上讲,分别代表木、金、火、水、土。同时,分别象征东、西、南、北、中,蕴涵着五方神力,可以驱邪除魔,祛病强身,使人健康长寿。      制成的五彩线佩戴时是男左女右,既可以系在手脖上,也可以系在脚脖上。又有一说如果小孩还没满一岁,就只系红色的彩线。      尽管民俗约定端午节第一场雨,要将彩绳摘下扔到雨水中飘走,以象征远离邪恶、烦恼和疾病,忧愁,但希望大家不要随地乱扔,最好抛到僻静处的雨水中,以免影响环境、增加环卫工人工作量。      端午节除了带五彩绳的习俗外,还有挂小辣椒、老虎鞋,孩子头上写上王字,这样孩子不闹,也是为了驱除灾害、瘟疫。3. 关于带五彩绳的由来      花绳既是五彩丝,又俗称五色丝。      早在东汉应劭著《风俗演义》中就已经记载说把它系在臂上可避除兵鬼、不染病瘟。在《续汉书》、《后汉书》中,端午日这天用朱索、五色印做门户装饰,认为可抵防恶气。      五色丝的五色代表五行,汉代信仰五行阴阳之说,五色代表了五方位,彼此相生相克,具有神秘的驱邪迎吉作用。青色属木,代表东方,赤色属火,代表南方,黄色属土,代表中央,白色属金,代表西方,黑色属水,代表北方。      以动物为标志,东方为青龙,南方为朱雀,西方为白虎,北方为玄武(龟蛇),中央为黄龙,均为灵物。五色丝可以驱邪避瘟的象征意义远比实际功能明显,因为至今没有关于这几种色彩为什么会消灾去病的具体说明。      可见这是俗信中具有魔力和象征的神奇物,和节日用的艾叶、菖蒲、雄黄等医药功用显然不同,纯属俗信求吉的需要。但是,从另一方面看,节日的五色丝又充分表现了祝贺的含义。      儿童用五色丝系脖颈、缠手足腕,俗称长命缕、续命缕、百岁索、健索。辽代北方民族妇女于端午日系五色丝于手臂上,俗称合欢结,辽代妇女把五彩丝扎成人形簪在发髻上,也叫长命缕。      辽、金皇帝系五色丝,并遍赐群臣僚属五色丝,又称赐长寿缕。江南用纸帛折菱角方后再缠以五彩丝,于节日相互馈赠,妇女将这种叫做“襞方”的节日饰物缀在胸前,以示妇女在女性劳作方面的功绩。      这些习俗已经与避兵鬼、除病瘟关联不多,更多的是从正面祝福祝寿。这正是端午节在驱邪避瘟的同时所具有的祝贺祈寿的积极主题。4. 端午节系五彩绳(高分)急~~~(作文)      花绳既是五彩绳,又俗称五色丝。      早在东汉应劭著《风俗演义》中就已经记载说把它系在臂上可避除兵鬼、不染病瘟、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在《续汉书》、《后汉书》中,端午日这天用朱索、五色印做门户装饰,认为可抵防恶气。      端午节戴五彩线可是很有讲究的。五色缕是用五种颜色的线制成。而五种颜色不是随便用哪五种颜色就行,而必须是青、白、红、黑和黄色。这五种颜色从阴阳五行学说上讲,分别代表木、金、火、水、土。同时,分别象征东、西、南、北、中,蕴涵着五方神力,可以驱邪除魔,祛病强身,使人健康长寿。制成的五彩线佩戴时是男左女右,既可以系在手脖上,也可以系在脚脖。      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端午节后的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也有一种说法说这种彩色丝缕要戴到“六月六”才把它剪下来,丢进河里让水冲走。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带来一年的好运.。      以五色丝系臂,曾是很流行的节俗。汉代应助《风俗通义》有记:“五月五日,赐五色续命丝,俗说以益人命。”《荆楚岁时记》载:“以五彩丝系臂,名曰辟兵,令人不病瘟。”      五彩绳另外又有称长命缕、续命缕、辟兵绍、五色缕、朱索等。据说也是因屈原而起,可以驱除灾害。      端午节到了,系条五彩绳,让自己好运不断吧!      端午节戴五彩线可是很有讲究的。五彩线是用五种颜色的线制成。而五种颜色不是随便用哪五种颜色就行,而必须是青、白、红、黑和黄色。这五种颜色从阴阳五行学说上讲,分别代表木、金、火、水、土。同时,分别象征东、西、南、北、中,蕴涵着五方神力,可以驱邪除魔,祛病强身,使人健康长寿。制成的五彩线佩戴时是男左女右,既可以系在手脖上,也可以系在脚脖上。      由戴五彩线而演变出戴香囊的风俗习惯。香囊俗称香布袋儿,也是端午节人们必戴的物件。香囊由各种花色的布缝制而成,内装由丁香、香草、白芷、甘松、苍术和雄黄等制成的香料粉,用五彩线作索戴在小孩身上,其作用也是祛病避邪。如今,香布袋儿的形状种类繁多,体现出时代特色。当然,在小孩子身上涂雄黄酒也是为了避邪强身。正因为有这么多的作用和意义,所以,端午节戴五彩线、香布袋儿和涂雄黄酒仍延续至今而不衰。      农历五月 初五端午节,是夏季里最重要的一个节日。一般传统的说法,都认为端午节起源是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投汩罗江而死;但还有另一种说法是:端午节源于对恶日(也称“毒日”)的禁忌。因为时值农历五月,正是仲夏疫厉流行的时节,俗称“恶月”(也称“毒月”),端午节这一天俗称“恶日”,正是“诸虫百毒尽消灭”的传统节日。针对五月恶月,民间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直到现在,还可以从端午节许多的习俗中,找出驱邪避毒的痕迹      五彩线象征五色龙,系五色线可以降服妖魔鬼怪。民间喜欢用五彩线系在儿童手腕上(男左女右),俗称“长命线”,以祈求压邪避毒,长命百岁。5. 端午节为何佩带五彩绳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夏季里最重要的一个节日。一般传统的说法,都认为端午节起源是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投汩罗江而死;但还有另一种说法是:端午节源于对恶日(也称“毒日”)的禁忌。因为时值农历五月,正是仲夏疫厉流行的时节,俗称“恶月”(也称“毒月”),端午节这一天俗称“恶日”,正是“诸虫百毒尽消灭”的传统节日。针对五月恶月,民间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直到现在,还可以从端午节许多的习俗中,找出驱邪避毒的痕迹      五彩线象征五色龙,系五色线可以降服妖魔鬼怪。民间喜欢用五彩线系在儿童手腕上(男左女右),俗称“长命线”,以祈求压邪避毒,长命百岁。      (在端午节12点之前,要在自己的手腕上戴上一条由五种颜色卷成的五彩线。一直戴到端午节后第一声雷响的时候才可以卸下。这样,便可以得到      端午节由来与传说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      漫话端午粽      现在人们只知道这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但据专家考证,粽子只不过是民间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      端午别称知多少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例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等等。      端午诗词      浣溪沙(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更多。      漫话端午粽      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更多。      端午节相关文章      “五大谜团”昭示:楚文化和韩国文化的密切联系 每年五月端午,中国人吃粽子、赛龙舟、祭奠屈原,韩国江陵也在举行盛大的农耕祭祀活动——端午祭;江陵、襄阳、汉阳、汉江、洞庭湖等这些我们令人耳熟的地名,也出现在韩国的地图上;楚人早期的熊图腾崇拜,同样为韩国先民所景仰尊奉;《楚辞》中的千古绝唱,也反映在韩国最古老的诗歌里 这些现象仅是离奇巧合吗?其背后究竟潜藏着怎样的秘密?掀开尘封的历史,在近期举行的韩国文化与中国楚文化渊源关系探究学术研讨会上,专家给出了这样语惊四座的结论:“五大谜团”昭示,韩国文化中烙印上了楚文化的深刻痕迹。6. 经典—十首端午诗词,哪首最得你心呢      浣溪沙端午      宋代: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端午节就要到了,马上就要开展浴兰活动了,现在的气氛已经十分浓郁,到处都欢欢喜喜,热热闹闹的。      朝云已经将彩色的线绑在手臂上,辟邪的符咒也挂在了头发上,希望能与她相知相守,白头到老。      和端午      宋代: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vGSagg世间。      现在的人只知道欢欢喜喜的过端午节,其实吃粽子,赛龙舟,只是为了纪念那一缕忠魂啊。      小重山端午      元代:舒_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诗人看着别家儿女手缠五彩绳,欢喜庆端阳,心里一阵惆怅。感叹在这样的日子里,有谁还记得那投江而死的忠魂义士,有谁还记得《离骚》的忧伤?      端午三首      宋代:赵蕃      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      尝闻求福木居士,试向艾人成祝呵。      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罗。      何意更觞昌_酒,为君击节一长歌。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      诗人在这里同情了屈原,也感叹了自己的遭遇,同样是一片忠心,却无人可诉,无人能听,还是讲给那鹁鸠听吧。      午日观竞渡      明代: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端午赛龙舟本是开心的事,诗人却有一丝闲愁,是怀念屈原,也是感慨人生。      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宋代: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搜趣网     妖艳的石榴花,碧绿的杨柳,崭新的五彩线,真是一个祥和喜悦的端午节。那在待字阁中的女儿还是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思。      同州端午    &

关于端午节的古诗

1、《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竞渡歌》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3、《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4、《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5、《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6、《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7、《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www.souquanme.com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8、《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9、《五月五日》
  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後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10、《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11、《浣溪沙》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12、《齐天乐》
  宋杨无咎
  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
  角黍包金,草蒲泛玉,
  风物依然荆楚。
  衫裁艾虎。
  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
  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沈湘人去已远,
  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
  慢啭莺喉,轻敲象板,
  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
  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
  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13、《菩萨蛮》
  宋陈义
  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
  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
  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14、《渔家傲》
  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
  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
  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
  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15、《念奴娇》
  宋张榘
  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
  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
  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
  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
  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
  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
  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
  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
  16、《喜迁莺》
  宋黄裳
  梅霖初歇。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
  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
  斗巧尽输少年,玉腕彩丝双结。
  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
  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
  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
  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
  归棹晚,载菏花十里,一钩新月。
  17、《花心动》
  宋史浩
  槐夏阴浓,笋成竿、红榴正堪攀折。
  菖歜碎琼,角黍堆金,又赏一年佳节。
  宝觥交劝殷勤愿,把玉腕、彩丝双结。
  最好是,龙舟竞夺,锦标方彻。
  此意凭谁向说。纷两岸,游人强生区别。
  胜负既分,些个悲欢,过眼尽归休歇。
  到头都是强阳气,初不悟、本无生灭。
  见破底,何须更求指诀。
  18、《已酉端午》
  明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19、《午日处州禁竞渡》
  明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20、《午日观竞渡》
  明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21、《五日选一》
  明陈子龙
  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
  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
  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
  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端午节的诗和诗意?

端午
唐 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译文
端午节的时候,已经接近夏天的中间了,白天的时间渐渐变长了。盐和梅己经在鼎里增添味道,美酒也在杯中倾倒。这是古人就留下的习俗,到现在已经很多年了。靠着栏杆方知木槿长得茂盛,对着水才发觉芦草真的很芳香。天下百姓生活幸福长久,各位大臣共保国家昌盛。大家对国家的忠贞如果能始终如一,这种美德一定也会在后世子孙中传扬。
端午
唐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译文
端午节日从何而来,前人传说是为了楚国大夫屈原。可笑汩罗空自浩浩荡荡,竟不能洗去忠直之士的冤屈。
端午即事
宋 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译文
五月五日是端午节,你赠与我了一枝艾草。死者却看不见,新结交的知己却在万里之外。往日能够为国尽忠的人,现在已经白发苍苍。我想要从屈原那里得到希望,三湘相隔的比较远。
浣溪沙端午
宋 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浣溪沙端午
  这首词主要描写妇女欢度端午佳节的情景。上片描述她们节日前进行的各种准备,下片刻画她们按照民间风俗,彩线缠玉臂,小符挂云鬟,互致节日的祝贺。全词采用对偶句式,从中能依稀看到一直尽职尽忠地陪伴在词人左右的侍妾朝云的影子。

端午节系五彩绳手链的诗词

端午节系五彩绳手链的诗词

1、浣溪沙端午

宋代: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译文:

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薄绸,明日端午节一定要浴兰汤。参与者人山人海,梳洗后剩下的香粉胭脂随水流入河中,布满河面。你将那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斜挂在发髻上。只祈愿能与相爱的人天长地久,白头偕老。

2、缠彩丝

现代:无名

绝艳榴花分外清,

细缠五色月东行。

折桃系臂趋时俗,

澹荡心胸正气盈。

译文:

这首词主要描写妇女欢度端午佳节的情景。上片描述她们节日前进行的各种准备,下片刻画她们按照民间风俗,彩线缠臂,小符挂云鬟,互致节日的祝贺。全词采用对偶句式,从中能依稀看到一直尽职尽忠地陪伴在词人左右的侍妾朝云的影子。

3、小重山端午

元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

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译文:

这首词也写了端午节的一些熟悉的习俗,但是情感的表达又是不同的。词人看到人们为了端午节忙忙碌碌,非常热闹。不禁想问,还有多少人记得屈原。自己不愿意与别人一样忙碌,只是独自怀念屈原,很有一股落寞之感。但是更多的还是对于屈原忠义品质的敬仰。

4、念端午

现代:无名

五月端午节,瓜果上桌台。

粽子心里甜,人人纪屈原。

艾叶香飘飘,家家乐淘淘。

荷包绣麝奇,红线系心仪。

译文:在诗中端午节欢愉的背后暗含着作者的一丝无奈,但是即使在这种境况中,他在内心深处仍然满怀着的思念。这首诗塑造了一位像屈搜趣网原一样为国难奔波却壮志不已的士大夫形象。

5、端午

现代:无名

图腾祭祀耍龙舟,

米粽飘香五彩收。

艾叶临门瘟疫退,

汨罗江畔壮志酬。

译文:

写词人偕朝云参与具体的端午节俗活动。词人着重写了两项端午节俗健身活动。“米粽飘香五彩收”。它辟邪驱鬼,使朝云“红”而长命。与用五色花线缠粽子投江以吊屈原之魂有同等意义。全词是篇民俗诗,充满了浓郁的古老民俗气息,是研究端午民俗最形象而珍贵的资料。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