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话叫过度社交后(过度社交是什么样的心理问题)

过度的社交是否有意义?过度的社交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一定的社交还是可以的,会对你自己的性格发展有一定的益处,但是过度的社交就是浪费你自己的时间,......

有一句话叫过度社交后(过度社交是什么样的心理问题)

过度的社交是否有意义?

过度的社交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一定的社交还是可以的,会对你自己的性格发展有一定的益处,但是过度的社交就是浪费你自己的时间,也是在浪费你自己的金钱。毕竟,社交也是//www.souquanme.com需要一定资金的。

过度社交是什么样的心理问题

在这个复杂的社会生活中,社交的意义已经非常显而易见了,做为全球最大的群居物种—人类,社交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自身生存的价值!
作为21世纪的新新人类来讲这个问题,过度社交个人感觉真的没有这个意义。
1、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不管你走到哪里不管你从事什么职业或者参加什么活动,普遍扎堆组成一组的往往只有四个人到五个人,多一个人少一个人都非常少见。还有在学校,为什么一个小组是四个人而不是更多或者更少呢?哈www.souquanme.com哈哈自己想吧!以上几点便是对有效社交最合理诠释了,当然凡事都有例外,可也特别少啊!不是吗?
2、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并不是无限拥有的。把一件事情做的很好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如果你还同时分心以此想着在同等时间精力下多做事情的话,自己好好想想能一样吗?
我曾在(桑叔)的一片文章里面读到过一段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如何搜趣网让自己在各个领域都做到优秀呢?唯一的办法就是先让自己在某个领域做到最好,这样你就能接触到其他领域的优秀人士,随着对他们的了解与学习不断使自己变得越来越强大,尽而做到各个领域的全面合格。
所以兄弟放弃哪些无效的社交吧!有那个时间多陪陪父母,多和真正的朋友多走走,或者放松提升一下自己。
只有自己变得优秀了,你的社交才会优秀!

过度使用社交媒体真的会抑郁吗?

抑郁症的反面不是快乐,是活力。

因果问题总是很难讲清楚,就像郭德纲说自己的相声,你说我三俗,是因为你本身就三俗!套用在这里,你是因为社交媒体而抑郁,还是你本身就抑郁?乱套因果关系,让我们心生恐慌。

暂且不论从医学角度是否因社交媒体的过度使用会造成抑郁的产生,单从抑郁症本身而言,可以证实的是抑郁症是一种由多因素交织而形成的一种心理疾病。片面强调某一种因素的影响,是不客观的。

当然如果我们把情况拉向极端,获得的结果可能令我们大开眼界。比如,你每天熬夜到两三点刷手机,早晨六七点醒来接着一天的刷手机,看电脑,你会不会成为抑郁症的易感人群?我想从生活习惯来看,你已经陷入了某种背离人的正常作息的生活习惯中,但这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人生常态,结局会如何?

一方面,我们问为什么要在这样大量长时间重复的刷手机中度过我们的时间?

习惯而已,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就像是吃饭、洗脸,已经是生活的一部分而已;知识焦虑搜趣网,这么多有意思、有用的东西,我还没来得及学习,我要学习更多!孤独寂寞,慢慢长夜,独居人群,不由得便思考人生,我要从社交媒体的花样文字里寻找共鸣;恋爱症候群,陷在甜蜜里,时间不知不觉,我们就要为彼此贡献我们的夜晚;无尽的工作,我不是不想早睡,但是还有工作追赶,不想做,停下来刷刷手机吧,再看看时间已是深夜;病态的人群,我们或焦虑,或抑郁,或恐惧,已经有太多人陷入了心理误区而不自知,真的以为失眠就是失眠而已;精力旺盛,年轻的灵魂在躁动,精力洒向何处,唯有社交媒体成了我们自由发挥的舞台;金钱与权利的争夺,在社交媒体里真实的发生着,网红为了挣更多的钱,看客为了获取更多虚拟的权利,我们一起奋战到深夜;不是连帝都都提出要发展夜经济了吗?深夜社交媒搜趣网体晒图恐怕又要来一波高潮。

另一方面,我们问大众的就是健康的吗?或者说,每一种成为时代生活方式的习惯真的可信吗?

越来越的多人加入了使用社交媒体的狂欢,从城市到农村,从老人到小孩儿,中国的每一处神经的跳跃都能从社交媒体窥得一二,让人不禁感慨,好一片繁荣的互联网经济场景!但是面对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患者,面对社交媒体席卷而来的泥沙俱下,到现在探讨健康的生活方式到底还有没有意义?大众的就是健康的吗?或者说,我们应该随波逐流,一路狂欢下去吗?

有趣的一面出现了,泡着枸杞,抱着保温杯,熬着夜的青年群体出现了,我们应该怎样称呼他们呢?“枸杞女孩”“保温杯男孩”?还有守护发际线和头顶区的一代,想当还不立贞洁牌坊的伪佛系一代。越来越多的交织着重重矛盾的现象和群体出现,而我们对此还知之甚少,更少有作为,更多的是商业的狂欢,你只知道一波又一波的热点刷屏,你更少关注的是卖枸杞、保温杯、治脱发的商家赚得盆满钵满。

问题出在哪里呢?

迷失

说实话,就我自己来说,是早已迷失在这花花绿绿、信息爆炸的环境里了。我经常的不知所措,因为从互联网那里得到的,好像只是这个也应该做,那个也应该做,太多的事要去做,到最后一件也没做得。互联网让我们发现了更多可能,但也放大了我们的野心,我们想要所有的好,而从现实看这本就是一种奢望。

但是互联网给了我们做梦的机会,无论鸡汤文还是网红抖,或者看起来正儿八经的科普,混杂在一起,给我们编制了一个美妙的梦,在这个梦里,我们好像无所不知,好像无所不能,我看过好像就是我拥有。所以,你看不是社交媒体问题,是你自己本身就贪婪,互联网就是放大了你的贪婪与欲望,然后你躺在其中做了一场黄粱美梦。时而清醒过来,发现一切都不属于我,不禁怅然若失,一股脑的又被信息的浪潮淹没,光怪陆离,迷失方向。

掩盖问题

迷失的背后,是我们交出了控制自己的主动权,我们欢呼着把自己交给了互联网,拥有又似乎没有自己的感觉让我们迷失。雾非雾,花非花,雾里看花是真真假假。其实呢,我们还是以技为本,以我为末,所以本末倒置,焉能顺遂?正是因为我们害怕认识自己的问题,才用一切的享受,一切的狂欢,一切的消费,一切的发声来掩盖,掩盖生而为人的真正问题。

作为个体,最重要的最根本的不过是问个活着为了什么?有人为自由,有人为金钱,有人为快乐,有人为悲伤,有人为名号,有人为正常。聒噪的互联网里的每个个体如果真想解决迷失,唯有回到本源。

所以,问题不是因为过度使用社交媒体而抑郁的真实与否,而是我们如何认识自己,发展自己的人生命题。愿每一个人都获得自己的答案。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