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竿落日溪桥上下一句是什么(两竿落日溪桥上 半缕轻烟柳影中翻译)

两竿落日溪桥上出自哪首诗“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其一》,意思是站在溪桥远眺,落日西斜,距地两竿,......

两竿落日溪桥上下一句是什么(两竿落日溪桥上 半缕轻烟柳影中翻译)

两竿落日溪桥上出自哪首诗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www.souquanme.com柳影中”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其一》,意思是站在溪桥远眺,落日西斜,距地两竿,对岸杨柳含烟,淡影朦胧。点明时间和地点,描写了从溪桥上所见的岸柳含烟之景。

两竿落日溪桥上 www.souquanme.com半缕轻烟柳影中翻译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古诗作品《齐安郡中偶题》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注释】
  1、无
  【解说】
  诗人既在写景之时“随物以宛转”,刻画入微地曲尽风荷的形态、动态;又在感物之际“与心而徘徊”,别有所会地写出风荷的神态、情态。当然,风荷原本无情,不应有恨。风荷之恨是从诗人的心目中呈现的。
  【鉴赏】
  诗的首句“两竿落日溪桥上”,点明时间和地点。时间是“两竿落日”,则既非在红日高照之下,也非在暮色苍茫之中。在读者眼前展开的这幅画中的光线和亮度是柔和宜目的。地点是“溪桥上”,则说明诗人行吟之际,既非漫步岸边,也非泛舟溪面,这为后三句远眺岸上柳影、俯视水上绿荷定了方位。
  诗的次句“半缕轻烟柳影中”,写从溪桥上所见的岸柳含烟之景。诗人的观察极其细微,用词也极其精确。这一句中的“半缕轻烟”与上句中的“两竿落日”,不仅在字面上属对工整,而且在理路上有其内在联系。正因日已西斜,望中的岸柳才会含烟;又因落日究竟还有两竿之高,就不可能是朦胧弥漫的一片浓烟,只可能是若有若无的“半缕轻烟”;而且,这“半缕轻烟”不可能浮现在日光照到之处,只可能飘荡在“柳影”笼罩之中。
  这前两句诗纯写景物,但从诗人www.souquanme.com所选中的落www.souquanme.com日、烟柳之景,令人感到:画面的景色不是那么明快,而是略带暗淡的;诗篇的情调不是那么开朗,而是略带感伤的。这是为引逗出下半首的绿荷之“恨”而安排的合色的环境气氛。

多少绿叶相依恨的下一句是什么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1、出自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全诗如下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2、“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大意是:从溪桥上所见的荷叶受风之状。池塘内的荷叶带着恨相倚相偎(因为秋天到了),当秋风从池面吹过的时候,她们便同时转过身来,背对着西风(现实上也是如此)。作者在这里把自己的怅//www.souquanme.com恨愁绪完全的外化到绿荷中去了,通过对绿荷的人格化的描写,正好把自己的主观感觉和客观景物吻合、对应上了。这里表面写的是绿荷之恨,实则物中见我,写的是诗人之恨。联系杜牧的遭遇来看,杜牧是一个有政治抱负和主张的人,而不幸生在唐王朝的没落时期,平生志事,百无一酬,这时又受到排挤,出为外官,怀着壮志难酬的隐痛,所以在他的眼底、笔下,连眼前无情的绿荷,也仿佛充满哀愁了。
3、整首诗即景抒情,通过对绿荷的人格化的描写,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两竿落日溪桥上”,诗人在“两竿落日”的时候,行吟在“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半缕轻烟”飘荡在“柳影”笼罩之中,若有若无.这两句诗通过“落日、溪桥、轻烟、柳影”的意象,“两竿”“半缕”的数量词及“上、中”的方位词勾画出一幅十分清晰的画面,同时微露感伤,在这极优美的画图中有一种淡淡的思绪。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