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功臣前一句(有多少国人记得曾经的一代名将 国之功臣 徐树铮 徐大将军)

一代功臣万骨枯上一句一将功成万骨枯的上一句:凭君莫话封侯事《己亥岁》作者:曹松,(唐)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

国之功臣前一句(有多少国人记得曾经的一代名将 国之功臣 徐树铮 徐大将军)

一代功臣万骨枯上一句

一将功成万骨枯的上一句:凭君莫话封侯事
《己亥岁》
作者:曹松 (唐)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译文
富饶的水域江山都已绘入战图,百姓想要打柴割草度日而不得。
请你别再提什么封侯的事情了,一将功成要牺牲多少士卒生命!
注释
⑴己亥:为公元879年(乾符六年)的干支。
⑵泽国:泛指江南各地,因湖泽星罗棋布,故称。
⑶樵苏:一作“樵渔”。
⑷传闻:一作“波间”。
此诗题作《己亥岁》,题下注:“僖宗广明元年。”按“己亥”为广明前一年即乾符六年的干支,
  安史之乱后,战争先在河北,后来蔓延入中原。到唐末又发生大规模农民起义,唐王朝进行穷凶极恶的镇压,大江以南也都成了战场。这就是所谓“泽国江山入战图”。诗句不直说战乱殃及江汉流域(泽国),而只说这一片河山都已绘入战图,表达委婉曲折,让读者通过一幅“战图”,想象到兵荒马乱、铁和血的现实,这是诗人运用形象思维的一个成功例子。
  随战乱而来的是生灵涂炭。打柴为“樵”,割草为“苏”。樵苏生计本来艰辛,无乐可言。然而,“宁为太平犬,勿为乱世民”,在流离失所、挣扎于生死线上的“生民”心目中,能平平安安打柴割草以度日,也就快乐了。只可惜这种樵苏之乐,今亦不可复得。用“乐”字反衬“生民”的不堪其苦,耐人寻味。
  古代战争以取首级之数计功,战争造成了残酷的杀戮,人民的大量死亡。这是血淋淋的现实。诗的前两句虽然笔调轻描淡写,字里行间却有斑斑血泪。这就自然逼出后两句沉痛的呼告。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这里“封侯”之事,是有现实针对性的:乾符六年(即“己亥岁”)镇海节度使高骈就以在淮南镇压黄巢起义军的“功绩”,受到封赏,无非“功在杀人多”而已。令人闻之发指,言之齿冷。无怪诗人闭目摇手道“凭君莫话封侯事”了。一个“凭”字,意在“请”与“求”之间,语调比言“请”更软,意谓:行行好吧,可别提封侯的话啦。词苦声酸,全由此一字推敲得来。
  末句更是一篇之警策:“一将功成万骨枯”。它词约而义丰。与“可怜白骨攒孤冢,尽为将军觅战功”(张?《吊万人冢》)之句相比,字数减半而意味倍添。它不仅同样含有“将军夸宝剑,功在杀人多”(刘商《行营即事》)的现实内容;还更多一层“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李白《战城南》)的意味,即言将军封侯是用士卒牺牲的高昂代价换取的。其次,一句之中运用了强烈对比手法:“一”与“万”、“荣”与“枯”的对照,令人触目惊心。“骨”字极形象骇目。这里的对比手法和“骨”字的运用,都很接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惊人之句。它们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封建社会历史的本质,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前三句只用意三分,词气委婉,而此句十分刻意,掷地有声,相形之下更觉字字千钧。

国家对功臣没有奖赏的诗句

国家对功臣没有奖赏的诗句
下面是写给功臣的圣旨范文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自古帝王平定天下,式赖师武臣力;及海宇宁谧,振旅班师,休息士卒,俾封疆重臣,优游颐养,赏延奕世,宠固河山,甚盛典也!王夙笃忠贞,克摅猷略,宣劳戮力,镇守岩疆,释朕南顾之忧,厥功懋焉!但念王年齿已高,师徒暴露,久驻遐荒,眷怀良切。近以地方底定,故允王所请,搬移安插。兹特请礼部侍郎折尔肯、翰林院学士达尔礼,前往宣谕朕意。王其率所属官兵,趣装北上,慰朕眷注;庶几旦夕觏止,君臣偕乐,永保无疆之休。至一应安插事宜,已饬所司饬庀周详。王到日,即有宁宇,无以为念.钦此.
望采纳!!!!!!!!!!!!!!!!!!!!!!!!!!!!!!!!!!!!!!!

欢迎欢迎,国家功臣,下一句是什么?

欢迎欢迎国家功臣下一句是什么?欢迎再来。
欢迎客人。
适用于多种场所如:
1居民自己的家里来客人;
2宾馆的迎宾以及邀请客人时客人到来时说,表达对对方到来的一种感情。

描写国家的名言警句

1、以国家之务为己任。——韩愈
2、科学虽没有国界,但是学者却有他自己的国家。——巴斯德
3、预算不是一个钱柜,而是一个洒水器:它抽上来又洒出去的水越多,国家就越繁荣。——巴尔扎克
4、有一道,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国家,小足以守其身:谦之谓也。——刘向
5、在我们这样自由制度的国家,任何人只要高兴,只要肯花钱,就能自己毒害自己。——马克•吐温
6、我想人的一生也不必求什么富贵,什么势力,只要能为国家尽义务,为社会造幸福,就算是好国民。——陈逸群
7、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讲演或是作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点点滴滴地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垦植。——傅雷
8、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李大钊
9、以吾人数十年必死之生命,立国家亿万年不死之根基,其价值之重可知。——孙中山
10、一年中美国公民有三百六十三天恪守基督教公德,使国家的完美性质保持纯洁无瑕;然后,在余下的两天,他把基督教私德留在家里……竭尽搜趣网全力去破坏和毁灭他整整一年的忠实而正当的工作。——马克吐温
11、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定颓败。——塞内加
12、在每个国家,知识都是公共幸福的最可靠的基础。——华盛顿
13、一个人的绝对自由是疯狂,一个国家的绝对自由是混乱。——罗曼•罗兰
14、以空前未有的热情,焕发青春的创新功能,激发人人独特的创新精神,使民族的、国家的创新智慧来一个总发动!使个体的、群体的创新潜能来一个大爆发!——金马
15、一个领袖,一种群众,一个国家。——希特勒
16、一个国家文化的高低,看它的民法和刑法的比较就能知道。大凡半开化的国家,民法少而刑法多,进化的国家,民法多而刑法少。——【英】梅因《古代法》
17、我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也适用于个人。——罗素
18、一个国家居然会眼看着挨饿受冻的女人为了偷过两角六分钱的咸肉或是破衣服而被处绞刑,孩子们被迫离开他们的母亲,男人们被迫离开他们的家属,他们只是为了类似的小小过失,就被流放到天涯海角,服长斯的徒刑——我们不得不想念对于这样一个国家,“文明”这两个字是不大适用的。——马克•吐温
19、在每个国家里,太阳都是早晨升起的。——英国谚语
20、只有由受过教育的人民组成的国家才能保持自由。——杰斐逊
21、只要让我创造一个国家的迷信,我就不管归谁给他制定法律,也不管归谁给它编歌曲了。——马克吐温
22、一种教条一旦控制了国家机关,国家就会成为镇压的工具,并迅即建立恐怖统治。任何言论,只要是向无限权力挑战的,都必须予以镇压,还要扼住那持异议的言者和作者的脖子。——茨威格
23、一个有德性的人,往往为他的朋友和国家的利益而采取行动,必要时乃至牺牲自己的生命。他宁愿捐弃世人所争夺的金钱荣誉和一切财物,只求自己的高尚。——亚里斯多德
24、我们波兰人,当国家遭到奴役的时候,是无权离开自己的祖国的。——居里夫人
25、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名人名言 m.51Flash.Com——陶行知
26、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雷锋

中国史上名将有那些?

1.列举主要事例或原因,请大家不要只报一串名字。2.我也可以算是一个“行家”,只是想和大家交流一下,所以悬赏分就不给了。3.谢谢!
前秦,这段时期将才倍出,名将极多(有点类似三国),比如管仲,司马襄租,乐毅,田单,李牧,赵奢等,但名额有限,只好。。。呵呵。见谅。
1,孙武,<孙子兵法十三篇>在中国无人不晓(不知道只能说明你不是个纯粹的中国人),后人在其兵法的基础上更是编出了个三十六计,对后世兵家的影响可见一斑,提三万甲兵横 扫强楚五十万,北击强齐,诸候人人敬畏,使一个小小的吴国一跃成为春 秋未期举足轻重的力量,孙武功不可没,当时人言:孙武得兵三万,无敌矣!NO。1当之无愧。
2,吴起,“孙吴在世”,这是后世兵家们得意时最为自诩的一句话,吴既吴起,为河西守,与诸候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和十二。不败,并且一生不败,这个纪录也只有孙武能跟他有一拼。注<吴起>四十八篇,其在河西十几年时间里,强 秦不敢犯,倒是魏常取攻 势,夺失 地千里。可惜的是不得善终,被人大 卸 八块(在楚),另其人品也为后人所不齿(当然只是那些卫道士,俺还是很崇敬他的)
3,白起,酷将,不是指他长得酷,而是为人,一战而杀 赵 降 卒四十万,没有点酷劲是做不了的(四十万啊,用机 枪扫还有扫半天)不过其打仗确实厉害,死在他手下的六 国士卒达一百六十多万(注意当时中国总共只有两千万人,能打仗的也就三四百万,这里面还包括秦。),以致只要听说是他挂帅,六国无人敢出战(长平之战时,秦王曾下令,泄起为将者,斩,呵呵,名气大了,连对手也没有了,寂寞高手,独孤求败啊),不过下场也比吴起好不到哪去,被迫自杀,罪名:莫须有。功高震主嘛,又不像王剪哪样知道进退,不死才怪,也算是为长平四十万降卒出了一口恶气。
二,秦,两汉,三国,时间较长,为数众多的名将灿若星河,难以抉择,比如项羽,灭秦第一人,功败垂成,周亚夫,李广,在卫青,霍去病的光芒下,只好不选。还有刘秀,赵充国,马援,岑彭,周瑜,司马仲达,陆逊等。
4,韩信,齐王,楚王,淮阴候,官是越//www.souquanme.com做越小,没办法,刘邦信不过他。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汉家四百年江山一大半是他一人打出来的。没有他,三杰之张良,萧何只好在秦地终老,无有出头之日了。背水之战,十面埋伏都是成名之战,以至最后从不服人的项羽也遣说客说韩信自立,三分天下(这样至少他能喘口气),可惜的是韩信心太软,才有以后的长乐宫之变,身死族诛。空留下“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千古憾事。
5,卫青,大雪满弓刀,单于夜遁AkooTLQsy逃。以不占优势的汉家骑兵七击匈奴,无不大胜,确非易事(飞将军李广,极骁勇,与匈奴战也数败,自已被俘,还好逃回来了,还有李陵,李广利,都是全军覆没,再看后世,杨家将,岳家军,徐达,对北方民族,哪一个能保持不败?哪个朝代能有汉家这般对游牧民族保持强势?)。从一个骑奴能平步轻云直上大将军之位(当然也和他姐姐卫夫人有点关系),完全是靠实力和命拼出来的。当然汉大量的骑兵也为他出色的发挥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单靠步兵,孙武也没辙,呵呵。
6,霍去病,17岁为冠军候,19岁为骠骑将军(这可是仅次于大将军的第二号军职),卫青的亲外甥,17岁从征,24岁病亡(看来霍中孺在给他儿子起名时就有预感),短暂一生战功无数,最得意的便是封狼居胥,以数万汉骑长驱直入北地大漠数千里,歼匈奴七万精锐,达狼居山。为人任侠,不喜兵书,属于兵家中的另类,但其随机应变的能力,适合骑兵作战的长途奔袭战术,在当时也是独树一帜。
7,曹操,魏武帝,用兵之妙不亚于孙吴,官渡之战更是一战定天下大势(虽尚未平定南方,但南方对当时中原的影响力就像现在的西部对东南差不多),赤壁之战,虽惨败但未伤及元气,行军一生,鲜有败绩,这个人物已被世人了解得太多了,多说无益。
三,晋-清,出名的将领不少,名将不多,能数得上的有:南北朝,刘裕,韦睿,王猛,慕容垂。隋唐,贺若弼,高颖,李世民,李光弼,郭子仪。五代-宋,曾彬,杨业,柴荣,韩世忠,种氏兄弟。元-清,伯颜,脱脱,朱元璋,戚继光,袁崇焕,年羹尧,石达开。虽不甚多,也不可能一一入选,只好选其善者,呵呵。
8,李靖,托塔天王(西游记里这么说的,呵呵),战功卓著,南平吴越,北破突厥,西定吐谷浑,为盛 唐伟业立下了一个武将所能做的一切。用兵诡秘,连自诩为略不世出的李世民也叹服有加。征高丽,欲用之为帅,后悯其老,乃罢。他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功高震主,却能激流勇退以得善终的角(当然也和李世民个人的气度有关)。
9,岳飞,不选不足以拢民望,呵呵,实是如此,岳家军能凭几乎纯步军打败有着独步天下的女真骑兵,也不是靠吹出来的,郾城之战,更是岳飞军事生涯的最高峰,可惜的是,他没遇到李世民,他碰到的是赵构,秦桧(这一对堪称中国历史上最相得益彰的君臣,当然是反话),十二道金牌,莫须有,生生断送了汉人仅有的一点血性和恢复中原的梦想,自宋以后,汉 奸倍出,一代胜似一代(好人多横 死,坏蛋活千年嘛,不信你到中小学问问,有几个还知道岳飞是何人?)。
10,徐达,是明前期唯一具有统帅数十万大军与蒙古骑兵作战能力的将领,南征北战,功高震主,演义中已有太多的描述,亦不多说。
下面列出田中的中国百将,笔者绝无删改。()内为笔者言。有兴趣的不妨一看,长长见识也是好的。
1,孙武
2,伍子胥(主要是破楚,越,另外伍子胥一夜白头的故事在中国也是为人所熟知,呵呵)
3,范?(本人才疏学浅,不知是何人,难道是范睢?)
4,赵襄子 (不了解此人)
5,吴起
6,孙膑(田忌赛马,围魏救赵,增兵减灶,马陵伏杀庞涓,确是兵之大家,可惜的是只是个军师)
7乐毅(统燕,赵,韩,魏,秦五国联军伐齐,连下七十余城,打得齐差一点灭 国,若非昭王信了田单的鬼话,得了齐国,燕后期哪能混得这么惨)
8田单(火牛阵的始作俑者,乐毅不去,他永无出头之日)
9廉颇(将相和中的那个将,勇是勇,名将倒不见得,至少他与同期的白起比差很多)
10赵奢(赵括之父,一般吧,能得士众之心,打仗不怎的,也是跟白起比,呵呵,不过战国好象就秦,赵两国出的名将最多,也是高水平的对抗得出的吧?)
11,魏无忌(四公子之一,窃符救赵为其成名作,不过名气太大,为魏王所忌,郁郁而终)
12李牧(抗击匈奴,一战破匈奴十数万大军,确实不易。是赵国的北部屏障,有一套)
13白起
14王剪(怎么说呢?他打的仗大都是一些有绝对优势的仗,比如伐楚,没有60万他就是不干,稳是稳,名将不见得,最多算他个善将,能胜该胜之仗)
15蒙恬(毛笔的作者,领兵三十万北击匈奴,筑长城)
16项羽(没有韩信,他天下无敌,刘邦,张良,萧何初期被他打得像狗一样到处跑,是个好男人,却不是个好君主,哼哼)
17,张良(他不能算,从没有独力指挥过哪怕一场千人规模的战斗,一个谋士而已) 1
18韩信
19周亚夫(将门虎子(周勃之后),汉文帝察看细柳营时,一句“军营内只闻将令,不知有君诏”便可当之无愧列入名将,平七王之乱查大功一件)
20李广(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可惜没有好结果,自刎而死。)
21卫青
22霍去病
23赵充国(确是名将,年近70仍主动请命挂帅平定西羌,兴屯田)
24郑吉(好像是汉昭帝时的西域校尉吧?记不大清了,好像跟个什么冯夫人有什么联系,呵呵)
25陈汤(发兵四万,斩匈奴郅支单于,千里传首至长安。“犯强汉天威者,虽远必诛”)
26邓禹(云台二十八将,中兴之功臣,不过打仗嘛,好像一般,呵呵)
27冯异(与上同,不知为什么没有刘秀,没有这些人,刘秀一样可以打下江山,不过是时间晚一点罢了)
28岑彭(这个是当之无愧,志载其人:挥兵东向,屠四百城。当然不是屠城了,是攻下这么多城,厉害)
29马援(将军难免阵前死,唯愿马革裹尸还。伏波将军,马超之祖,呵呵)
30班超(几乎没用东汉的任何兵力为东汉保住了西域,并还打退过贵霜帝国的七万大军,遣甘英向西找寻大秦(罗马),是东汉中后期不可多得的良将,其兄弟班固也是个好手)
31曹操
32关羽(大概这老小子三国演义看多了,这么个人,一战而去蜀之半壁江山,如何当得起名将?匹夫耳!用他还不如选姜维,羊祜,张辽更有说服力)
33,周瑜(入选得没有争议,赤壁一战便可以使他青史留名)
34司马懿(狼视鹰顾,孟德在日尚对其忌惮三分,孟德死,天下无人能制之矣)
35陆逊(夷陵之战,蜀军几乎全军覆没,伯颜之功不可没,不过晚期过得不很快活,郁郁而终)
36邓艾(且不说和姜维斗法,单是阴平一战,哼哼,没得说)
37杜预(乘势而下,一战灭东吴,够了)
38王浚(前期的那个,不是后期的那个笨蛋,平灭羌胡,北击鲜卑,功劳不小,只是把他列入名将而不选 姜维,不知这小鬼子是怎么想的?)
39陶侃(东晋主帅,标准的文官,个人感觉一般,很一般)
40祖逖(闻鸡起舞知道吧?就是他了,以个人之力,北伐中原,渡江击橹发誓:不复中原,终不向南。并且也确实打下了不小的地盘,但毕竟独力难支,又不被朝廷信任,唉!)
41谢玄(北府兵统帅,淝水之战一战破前秦百万军,维持了数百年的南北对抗)
42檀道济(刘裕帐下大将,颇有智谋)
43韦睿(标准书生,连马都不能骑,但作战之勇,世人罕有其匹敌者,长于背水一战,北魏闻是韦睿断后,无敢追者。为什么?背水一战啊。打不死算你运气,哼哼。)
44杨大眼(不知何人,了解不多,只隐约知道是北魏一将而已,勇将,估计也就一般,若是名将,俺岂能不知,呵呵)
45斛律光,(高欢手下,极为勇猛,在当时之世,无人敢与之硬扛,论用兵嘛?也就一般偏上吧,不会超过韦睿)
46高长恭(兰陵王,天下第一美男子,以致打仗都要带面具,不带不行啊,不带兵士们都只看他不打仗了,呵呵。不知为什么没有王猛,桓温,高欢,慕容垂,姚苌,宇文泰?小日本不懂还偏爱瞎说,哼哼)
47萧摩诃(不知其人为何?真不知,估计和萧衍有什么关系吧?)
48韩擒虎
49刘方
50张须陀(唉,三员虎将是不假,名将还没他们的份,贺若弼,杨素,高颖比他们有资格得多,还好,这老小子所评的不代表历史,中国的历史不由他来写,呵呵)
51李靖
52李世绩(猛将一员,不过对北方民族好像这种猛将更管用,比如将霍去病和孙武对的话,估计前者必败,但要对付胡人,前者比后者有用,后者太谨慎)
53秦琼(在演义中被神化,临阵破敌还行,真要独当一面,差点)
54尉迟恭(同上,这两个是门神的原形,呵呵)
55苏定方(经营西部,征服西突厥功不可没,是唐初少有的名将)
56薛仁贵www.souquanme.com(妇孺皆知的人,高丽一战,既可使他名垂青史)
57裴行俭(一般,没什么太突出的功绩,不如换阿史那杜尔,就是不知道老田中晓不晓得有这么个人?)
58王玄策(知者不多,不过能凭借来(尼泊尔)的数千兵打败数万印度本土军队(有好多象兵噢),够狠的吧?原因嘛,就是为了出一口恶气,有个性。)
59高仙芝(高丽人,能在大唐做到一方重镇,实力自是不差)
60郭子仪(中兴名将之一,在当时极有威信,各割据藩镇只要听说郭子仪的粮草财帛,无敢动者,另还派兵保护,其属下出将入相者不可胜数,只是不知为何李广弼没有入选,至少要比刘方,韩擒虎之流要好很多)
61李诉(不知何方神圣,何不用李泌,李朔?不比此人更有说服力?瞎写一通,呵呵)
62李克用(名将谈不上,勇将而已,不过倒是挺忠心,对唐王朝,沙陀骑兵也确实厉害)
63王彦章(就是那个喜欢用两支铁枪的人,不怎样,勇将)
64周德威(同上,也很一般,主要是同时期没什么名将,矮子里挑将军罢了)
65曹彬(灭南唐,平南越,宋初第一名将,极有将才,且为人极仁慈,可说是名将中的典范)
66杨业(杨老令公啦,不多说)
67耶律休哥(契丹大将,多次挫败宋初的进攻,以致打到后期宋都没有北伐的信心)
68穆村英(有没有这个人还成问题,这老小子就堂而皇之地把她摆在这里,呵呵。不如换郭药师或种氏兄弟不比她强?)
69狄青(印象不深了,记得小时候看过他的演义,也是抗金的好像?呵呵,记不得了)
70宗泽(当之无愧,只能这么说,他是当时的主战派,岳飞,韩世忠,刘琦都归他节制)
71岳飞
72韩世忠(黄天荡之战,梁红玉,只记得这么多,宋四镇之一,呵呵)
73宗弼(兀术既此人,看过岳家将的都立既回过神来了吧?当然他也是有实力的,金朝所有的半个中国是他打下来的)
74虞允文(非此人,宋早亡矣,还能拖那么久,准北一战,名载史册)
75孟珙(记得好像是个南宋的丞相,什么时候成名将了?我记错了?)
76完AkooTLQsy颜陈和尚(金后期难得一见之猛将,可惜独力难支,另死得极惨,名将不见得)
77张世杰(南宋水师都督,降蒙古,打得陆秀夫不得已抱少帝投海,功焉?罪焉?)
78伯颜(灭宋之战,便是此人一手导演)
79郭侃(郭子仪的子孙,统蒙古兵从伊朗,阿富汗长驱直入巴格达,直打到地中海,少有人知,厉害,可惜不为宋所用,当然在宋他最多又是一个岳飞而已,还是不能这般大用。幸?哀?)
80扩廓贴木尔(我只知道元后期有个脱脱,是不是此人?无学之人,让各位见笑了,呵呵)
81徐达(没有他,朱无璋只能干着急,怎么打得过这个蒙古骑兵呢?这个这个不好办哪?有了他,好了,问题解决)
82常遇春(一般,勇将,做统帅的不行)
83姚广孝(不知道这人)
84郑和(当然他的功绩是有,但一生也没打过什么大仗,名将有些过)
85于谦(瓦喇的也先恨死这个人了,不是他,早入主中原了,该死啊该死(也先说话)。力保明王朝不步宋之后尘,不过最后也没什么好下场,身死族灭,惨)
86王守仁(王阳明啦,很厉害唷,唯心学说的创始人,一已之力破十数万反叛的宁王大军)
87戚继光(这小日本有意思,还有点实事求事,看来我上面是错怪他了,名将)
88袁崇焕(关宁铁骑,红衣大炮,宁远城,这是女真最心烦的三件事,他一人干的,还不够吗?)
89秦良玉(不知道这个人,知道的说一声,俺怎么就不知道呢?还有哪个吴三桂,祖大寿咋都没入选呢?是不是桃花扇的女主角啊?)
90郑成功(不知道他,你就可以跳楼了,多说你会嫌我烦,不说了)
91多尔衮(一般,我只记得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还有他跟他嫂子有一腿,那女子也就是康熙的奶奶)
92明亮(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我对清史不感兴趣,所以知道得也不多。)
93杨周春(不知道,呵呵,我只是奇了怪了,为什么没有年羹尧,岳中其?这两可是大清西部屏障啊)
94李长庚(不知道)
95关天培(鸦片战争中出场的吧?好像和林则徐共过事,不过没用(不是他人没用,而是军队),这时的清已腐败透顶,换吴起来也没用)
96僧格林沁(不配,匹夫耳,只知道死打蛮干,通州之战,七千蒙古铁骑硬扛英法联军,仅活七人,就是他干的好事,最后还死在捻军刀下)
97李秀成(还可以,但因为指挥的战争规模不大,感觉也一般)
98石达开(有清一代,最当得起名将之名的就是他了,用兵如神,如果不是一怒之下带军出走,深陷重围,太平天国又岂是那么好被打败的?)
99刘永福(黑旗军,台湾,越南都有他的足迹,还行)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