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恼恨诸葛亮下一句(那位能给小弟曹云金刘云天相声《黄鹤楼》的台词 十分感谢)

京剧中诸葛亮的唱段!如题,越多者得得分黄鹤楼(一名:过江赴宴;一名:竹中藏令),主要角色:,刘备:老生,赵云:小生,周瑜:小生,诸葛亮:老生,张......

心中恼恨诸葛亮下一句(那位能给小弟曹云金刘云天相声《黄鹤楼》的台词 十分感谢)

京剧中诸葛亮的唱段!

如题,越多者得得分
黄鹤楼(一名:过江赴宴;一名:竹中藏令)
主要角色:
刘备:老生
赵云:小生
周瑜:小生
诸葛亮:老生
张飞:净
鲁肃:老生
情节: 刘备借据荆州,久假不归.周瑜愤甚,乃设宴黄鹤楼,遣甘宁往招刘备过江赴宴,拟以兵劫之,逼刘备交 逼荆州.刘备得书,与诸葛亮计议,恐中周瑜计,欲辞之.诸葛亮力劝过江,以敦睦谊,谓之过虑,可使 赵云随往保护.赵云亦以众寡悬殊,恐遭不测,不敢应允.诸葛亮乃以竹节授赵云,谓"事急可开视之, 内有妙计,可抵十万师也."赵云乃随刘备过江.周瑜探知只有君臣二人过江,大喜,接入楼中.席间索 还荆州,刘备假作疾声,一味推诿.赵云挺身而出,谓"欲索荆州,须还我东风."周瑜大怒,下令军士 围困黄鹤楼,逼刘备立书还荆州字据,有不得将令而私释者,杀无赦.周瑜去.刘备,赵云困守楼中,闷 甚,赵云乃劈竹节视之,见中藏一小旗,上有"水军都督周"字样,即前日南屏山借风时,诸葛亮索得之 将令也.刘备大喜,即持旗示围楼将士,谓"已得都督将令,许我回荆州."诸将见都督有令,不敢阻 拦,遂任其过江而去.及周瑜闻言,率兵追袭,而刘备,赵云已为荆州诸将接去,周瑜反损兵折将而回.
【第一场】的几个唱段
诸葛亮:(西皮原板) 自HYPFyQsM古道吉人有天相, 主公何必带愁肠? 黄鹤楼上把宴尝, 四将军保驾谅无妨.
刘备:(白) 先生, (西皮原板) 先生把话错来讲, 休提起当年赴会在河梁. 孙刘结仇山海样, 孤岂肯把性命送入虎狼?
诸葛亮:(白) 呀, (西皮流水板) 再三相劝主不往, 倒叫山人无主张. 回头激动常山将, (白) 四将军, (白) 先生. (西皮流水板) 难道你也怕周郎?
赵云:(白) 先生, (西皮摇板) 百万军中独自闯, (西皮快板) 当阳救主姓名扬. 主公但把宽心放, 为臣保驾谅无妨!
刘备:(白) 哦, (西皮摇板) 他二人把话一样讲, 倒叫孤王无主张. 回言便与先生讲, 孤王言来听端详: 倘若我命东吴丧, 招孤灵魂入庙堂.
赵云 (白) 先生, (西皮摇板) 先生八卦无虚谎, 君臣何日转荆襄?
刘备 (西皮摇板) 好一个大胆诸葛亮, 勒逼孤王过长江. 龙潭虎穴孤去闯, (龙套带马.四龙套,赵云同下.)
诸葛亮 (白) 送主公. 刘备 (白) 嗳, (西皮摇板) 你分明送孤去见阎王! (刘备下.)
诸葛亮 (西皮摇板) 一见主公出宝搜趣网帐, 那旁来了翼德张.
张飞 (内白) 走吓! (张飞上.) 张飞 (西皮摇板) 心中恼恨诸葛亮, 做事不与某商量. 怒气不息宝帐闯, (白) 哎吓, (西皮摇板) 你快快还我大兄王!
张飞 (西皮摇板) 孙刘结仇山海样, 诓我大哥过长江. 既去多带兵和将, 传下将令差老张. 手摸胸膛想一想, 你是人面兽心肠!
诸葛亮 (西皮摇板) 周郎请主把宴尝, 将军何必带愁肠? 子龙能敌千员将, 准备十六转还乡. 算定无虚准阴阳,

周瑜因嫉妒诸葛亮的才能,埋怨苍天,说下一句话是什么

周瑜因嫉妒诸葛亮的才能,埋怨苍天,说下一句话是什么
既生瑜何生亮。意思是,“既然有我周瑜在世,为什么老天还要一个诸葛亮啊?”
这句话来自三国演义,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为了抬高诸葛亮捏造的。三国演义这本小说是著名的褒蜀,抑魏,贬吴的文学作品。

京剧中诸葛亮送刘备过江时的唱段叫什么?

  黄鹤楼(一名:过江赴宴;一名:竹中藏令)
  主要角色:
  刘备:老生
  赵云:小生
  周瑜:小生
  诸葛亮:老生
  张飞:净
  鲁肃:老生
  情节: 搜趣网刘备借据荆州,久假不归.周瑜愤甚,乃设宴黄鹤楼,遣甘宁往招刘备过江赴宴,拟以兵劫之,逼刘备交 逼荆州.刘备得书,与诸葛亮计议,恐中周瑜计,欲辞之.诸葛亮力劝过江,以敦睦谊,谓之过虑,可使 赵云随往保护.赵云亦以众寡悬殊,恐遭不测,不敢应允.诸葛亮乃以竹节授赵云,谓"事急可开视之, 内有妙计,可抵十万师也."赵云乃随刘备过江.周瑜探知只有君臣二人过江,大喜,接入楼中.席间索 还荆州,刘备假作疾声,一味推诿.赵云挺身而出,谓"欲索荆州,须还我东风."周瑜大怒,下令军士 围困黄鹤楼,逼刘备立书还荆州字据,有不得将令而私释者,杀无赦.周瑜去.刘备,赵云困守楼中,闷 甚,赵云乃劈竹节视之,见中藏一小旗,上有"水军都督周"字样,即前日南屏山借风时,诸葛亮索得之 将令也.刘备大喜,即持旗示围楼将士,谓"已得都督将令,许我回荆州."诸将见都督有令,不敢阻 拦,遂任其过江而去.及周瑜闻言,率兵追袭,而刘备,赵云已为荆州诸将接去,周瑜反损兵折将而回.
  【第一场】的几个唱段
  诸葛亮:(西皮原板) 自古道吉人有天相, 主公何必带愁肠? 黄鹤楼上把宴尝, 四将军保驾谅无妨.
  刘备:(白) 先生, (西皮原板) 先生把话错来讲, 休提起当年赴会在河梁. 孙刘结仇山海样, 孤岂肯把性命送入虎狼?
  诸葛亮:(白) 呀, (西皮流水板) 再三相劝主不往, 倒叫山人无主张. 回头激动常山将, (白) 四将军, (白) 先生. (西皮流水板) 难道你也怕周郎?
  赵云:(白) 先生, (西皮摇板) 百万军中独自闯, (西皮快板) 当阳救主姓名扬. 主公但把宽心放, 为臣保驾谅无妨!
  刘备:(白) 哦, (西皮摇板) 他二人把话一样讲, 倒叫孤王无主张. 回言便与HYPFyQsM先生讲, 孤王言来听端详: 倘若我命东吴丧, 招孤灵魂入庙堂.
  赵云 (白) 先生, (西皮摇板) 先生八卦无虚谎, 君臣何日转荆襄?
  刘备 (西皮摇板) 好一个大胆诸葛亮, 勒逼孤王过长江. 龙潭虎穴孤去闯, (龙套带马.四龙套,赵云同下.)
  诸葛亮 (白) 送主公. 刘备 (白) 嗳, (西皮摇板) 你分明送孤去见阎王! (刘备下.)
  诸葛亮 (西皮摇板) 一见主公出宝帐, 那旁来了翼德张.
  张飞 (内白) 走吓! (张飞上.) 张飞 (西皮摇板) 心中恼恨诸葛亮, 做事不与某商量. 怒气不息宝帐闯, (白) 哎吓, (西皮摇板) 你快快还我大兄王!
  张飞 (西皮摇板) 孙刘结仇山海样, 诓我大哥过长江. 既去多带兵和将, 传下将令差老张. 手摸胸膛想一想, 你是人面兽心肠!
  诸葛亮 (西皮摇板) 周郎请主把宴尝, 将军何必带愁肠? 子龙能敌千员将, 准备十六转还乡. 算定无虚准阴阳,

马三立黄鹤楼台词

马三立《黄鹤楼》台词
甲 我呀,最喜欢戏吗的。
乙 噢,戏吗的?
甲 嗯。
乙 戏不就是戏吗?
甲 啊。
乙 还带“吗”字干什么呀?
甲 戏呀吗的呀。
乙 噢。这不像话!比方说:我会唱戏,我喜欢唱戏。这才行。
甲 戏剧。
乙 哎,不要那“吗”,一带“吗”字儿好像别的您也喜欢似的。您喜欢戏剧?
甲 我打小时候就爱听戏。
乙 不但您爱听啊,人人都爱听。您爱听戏?
甲 我还喜欢研究戏剧。
乙 喜欢研究?
甲 爱,爱听。
乙 是爱听啊,是爱研究哇!
甲 我爱听啊!由打爱听发展到爱研究这儿啦。
乙 哦,会唱不会唱哪?
甲 我还敢说会唱吗,反正……差不多吧!
乙 差不多呀?
甲 眼面前儿的戏呀,都知道点儿,我也不是专业净唱戏的。
乙 不是专业?
甲 不是唱戏,好玩儿,喜爱。在北京啊,我净跟这个这个……唱戏的见面儿,跟他们一块儿玩儿。谭富英你认识吗?
乙 认识啊。
甲 我们没事儿净在一块儿研究,我给他呀说说身段吗的,研究研究唱腔儿呀,我们……
乙 您给谭富英说说身段?
甲 啊,盛戎啊……
乙 盛戎?
甲 裘盛戎,他很尊敬咱。
乙 他?
甲 哎。谁他们……世海他们,认识吗?
乙 世海?
甲 啊,少春他们。
乙 您怎么这么大口气,净说名字,不说姓?
甲 说出姓也可以,袁少春他们。
乙 哎……袁少春哪?
甲 袁……
乙 袁世海。
甲 对,袁,袁世海。
乙 李少春。
甲 对,李少春。
乙 干吗呀?
甲 张春华,张云溪,知道吗?
乙 知道。
甲 我们都很熟哇。在一块儿研究戏剧什么的,我给他们讲一讲,说一说。
乙 我怎么不认识您,没听过您的戏?
甲 我不是唱戏的,在北京我净走票,我是票友儿。
乙 您贵姓啊?
甲 我呀?
乙 啊。
甲 姓马。
乙 台甫?
甲 三立。
乙 马三立就是您哪?
甲 对啦。知道我的外号吗?
乙 不知道嘛。
甲 外号我叫“叫官儿”。
乙 什么?
甲 叫官儿。
乙 叫官儿?
甲 嗯。
乙 扑克牌里有一张一个小人骑自行车的,不是那个叫“叫官儿”吗?
甲 我也叫“叫官儿”——他们大伙儿送我的外号。
乙 怎么给起这个名儿哪?
甲 我呀,在票房的时候,也有清排,也有彩排呀,只要我去啦,瞧见我啦,什么戏都能开得了,什么戏都能唱,所以叫“叫官儿”。你说短什么角儿?短老生,我来。老生有啦,缺花脸,我来。花脸有啦,短个老旦,我来。短小花脸,我来。我全行。
乙 噢,合着一有您嘛,这出戏就开啦。
甲 生、旦、净、末、丑,神仙、老虎、狗。
乙 满会?
甲 全有点儿。
乙 你瞧呀!
甲 你要学,我教给你点儿?
乙 我……
甲 你学吗?你要学我给你来,武功!
乙 干吗,干吗?
甲 先给你窝窝腿。
乙 好模当样儿给我窝腿干吗呀?
甲 唱戏用功啊。
乙 嗐!别说还没商量好跟您学戏呀;学戏,我四十多岁啦,也不学武啦,窝腿?这腿一窝不折了吗?
甲 你打算学?
乙 不学武的,就学文唱HYPFyQsM
甲 我教给你。
乙 那好。
甲 想学文的还不贵。
乙 哎?
甲 打今儿起呀……
乙 您先等等儿……
甲 头一天……
乙 您甭头一天,我不干!这还不贵?
甲 嗯。
乙 不贵一定是贱啦,贱了您要多少钱哪?嗯?
甲 你那意思是打算少花钱哪,对不对?
乙 少花钱哪!一子儿不花还不定学不学哪!我也不知道您有什么能耐,坐在那儿一说您会唱戏,我也没见您的戏,不知道怎么样我就花钱,我什么毛病?我?
甲 你多会儿学,我教,不要钱。
乙 不要钱?那行。
甲 你嗓音儿怎么样?
乙 嗓子不很好。
甲 等哪天你唱两句我听听。
乙 干吗等哪天哪?我跟您这么说、叫官儿呀!
甲 啊。
乙 这不像话,没有叫这名儿的!今天借这个机会,我请您唱一段儿行不行?
甲 哪儿唱?
乙 这儿。
甲 这儿不行。
乙 您不是票友儿吗?
甲 我不能清唱,我是彩排。清唱差点儿差点儿事。
乙 清唱不行?
甲 我非得穿戏服吗的。
乙 什么?穿戏服?
甲 嗯。
乙 就是唱戏穿的那衣裳?
甲 啊。
乙 嗐,那不叫行头吗?
甲 对,行头。
乙 那怎么叫戏服哇?
甲 我怕你不懂。
乙 嗐,我们不管怎么外行,唱戏穿的那叫行头我们还不懂吗!
甲 懂不更好嘛!得穿上行头唱。
乙 行头可不现成,这么办,虽然是穿便服不是嘛,咱们也带点儿身段,好像跟彩唱一样。
甲 带点儿身段?
乙 哎。
甲 我先听你的,你先来个身段我听听。
乙 什么叫来个身段我听听?
甲 我听听你的身段怎么样?
乙 身段还能听听?那是舞台上的做派呀!
甲 我先听听你的做派。
乙 做派听得见吗?那不得看吗?
甲 先看看你的做派!
乙 看看我的做派干吗哪?打算唱的话,你说要唱哪出戏,咱们哥儿俩研究一出。你喜欢唱哪出?你说!
甲 干吗呀?
乙 唱啊。
甲 你跟我唱?
乙 啊。
甲 你这不是打镲吗?显见你是拿我糟改呀!
乙 怎么?
甲 我这么大的票友儿,我跟你唱?跟着你砸锅呀!你哪儿成啊!
乙 嗐,虽然说我不行,你的意思不是打算看我的身段,听听我的嗓音吗?
甲 啊。
乙 我借这个机会呀,为的是跟你学学,你看我可以深造,将来我再往深里研究。
甲 你会哪段儿?我先听听。
乙 你说呀。
甲 我别说呀。
乙 怎么?
甲 我会好几百出戏哪,我说?你去呀?你先拣你会的。
乙 噢,你会好几百出戏哪?
甲 啊。
乙 那可你会的多。
甲 你会什么呀?
乙 我会的可不多。
甲 你会哪个,唱哪个得啦。
乙 我出主意?
甲 啊。
乙 哎,这倒好。咱们哥儿俩唱回《黄鹤楼》,怎么样?
甲 什么戏?
乙 《黄鹤楼》哇。
甲 ……黄什么楼?
乙 《黄鹤楼》,行吗?
甲 这戏你去吗?
乙 嗐,我不会我就出主意啦!
甲 哎,这戏可生点儿呀!差不离儿戏园子都不贴这戏。
乙 别人不唱,咱们唱不新鲜吗?
甲 黄什么楼?
乙 《黄鹤楼》哇!
甲 《黄鹤楼》?
乙 啊。
甲 唱哪一点儿?带“大审”不带?
乙 啊?带“大审”不带?
甲 啊。
乙 不带“大审”。
甲 不带“大审”,起“庙堂”来。
乙 起“庙堂”来?
甲 嗯。
乙 嗐!您说“大审”、“庙堂”啊,那是《法门寺》。
甲 你对?
乙 我们唱的这是《黄鹤楼》!
甲 《黄鹤楼》哪一点儿?
乙 《黄鹤楼》就是“刘备过江”啊!
甲 刘备过江”,你就说“刘备过江”得了嘛?要不你这人怎么让人恨哪。就这样!
乙 怎么?
甲 你说“刘备过江”啊,说“刘备过江”我早知道啦,还掉侃儿——《黄鹤楼》啦!
乙 掉侃儿?《黄鹤楼》这是戏名字,这是掉侃儿吗?
甲 你就说“刘备过江”我不就早知道了吗?
乙 这你会唱啊?
甲 会唱,我走票这么些年啦,我到哪儿总是这个——“刘备过江”,总唱这个“劝千岁”那可不是?
乙 “劝千岁”?
甲 (唱)“劝千岁杀字休出口,老……”
乙 您先等等吧。
甲 (唱)“老臣……”
乙 您先等等儿唱吧,这是什么戏呀!您唱的那是“刘备过江”啊?
甲 我去那张果老。
乙 张果老啊?
甲 “刘备过江”我去找张果老。
乙 哎,您那是《甘露寺》,那叫乔国老,那是“刘备过江”招亲啦。
甲 乔国老?
乙 啊。
甲 对对,乔国老。
乙 我说这“刘备过江”啊,是黄鹤楼赴宴。
甲 按你这路子是唱赴宴这点儿?
乙 什么叫按我这路子呀?这是两码事,《甘露寺》是《甘露寺》,这是《黄鹤楼》。
甲 随你吧。《黄鹤楼》,你有啊?
乙 啊。
甲 有咱就唱这个。
乙 那么你有吗?
甲 你就甭管啦。
乙 甭管啦?
甲 我叫“叫官儿”呀!
乙 噢“叫官儿”这意思是去啦。咱唱《黄鹤楼》啦,您去谁,您挑角儿吧!
甲 我先别挑。我要什么角儿,可巧你也会那一点儿,这怎么办哪?你先说,你会哪一点儿,你来。不成的你就甭管啦。
乙 这倒对,那么我挑角儿啊,我去刘备。
甲 嗯。
乙 我刘备。
甲 好啦!
乙 您哪?
甲 我去什么呀?
乙 您说呀。
甲 不,问你。
乙 去谁也问我?
甲 哎,我不说,就听你的,你来。
乙 哎呀,您横是不会吧,先生?
甲 怎么不会呀?
乙 让您挑哪出戏您也不挑,让您挑哪个角儿,“听您的”,你别马马虎虎不清头吧?
甲 什么不清头哇,我们大大方方儿的听你派!你派哪个角儿我唱哪个角儿,怎么叫不清头哇?真是!你说吧!
乙 我说,你来个诸葛亮行吗?
甲 你甭管啦。
乙 甭管?您倒是会呀,不去呀?
甲 你就甭问啦,那有什么呀。
乙 行啊。
甲 不是我去诸葛亮吗?
乙 哎,对对。
甲 歇工戏,歇工戏。
乙 我再来个张飞。
甲 张飞?
乙 哎。
甲 去俩?
乙 分包赶角儿嘛。
甲 嗬,行啊,你。
乙 你也得去俩。
甲 我来个什么呀?
乙 你再来个鲁肃。
甲 鲁肃?
乙 嗯嗯。
甲 鲁大夫。
乙 对。
甲 鲁子敬?
乙 哎,对啦,对啦。
甲 嘿。(唱)“鲁子敬在舟中……”我来,先来鲁肃后来诸葛亮,“借风”那点儿我来。
乙 “借风”?
甲 我来!(唱)“学天书,玄妙法……”马连良学的是我这路子。
乙 哪管唱多好,不对!
甲 啊!
乙 这是哪儿的事呀!您唱的这是《借东风》呀,我们说的是《黄鹤楼》。
甲 《黄鹤楼》带《借东风》好不好?
乙 啊?那怎么唱啊?
甲 你说把这点儿码啦?
乙 什么叫码啦?原本就没有《借东风》哇!
甲 “学天书”这点儿我有啊。
乙 您有,跟我们这出用不着哇!
甲 小点声唱行不行?
乙 您那儿小声唱啦,我这儿怎么办哪?
甲 按着你这路子吧。我鲁肃什么时候去?
乙 您也甭去鲁肃啦,您就去诸葛亮得啦。
甲 先去诸葛亮。
乙 哎,分包赶角儿,完全是我的。
甲 那你可累点儿啦。
乙 那没办法呀,还有一样儿,您得受点儿累。
甲 什么呀?
乙 咱们没“场面”。
甲 没场面就清唱,不打家伙。
乙 那太素净啦,使嘴打家伙。
甲 拿嘴学?
乙 哎。我去刘备上场,您打家伙。
甲 我来。
乙 您上场我打家伙。
甲 好。
乙 我是刘备,我先上场。
甲 我呢?
乙 您打家伙。
甲 可以呀。
乙 “馄饨。”
甲 (秧歌锣鼓)仓仓七仓七,仓仓七仓七……
乙 您等等儿,您等等儿,扭秧歌?
甲 不是你告诉我说的打家伙吗?
乙 刘备扭秧歌,那怎么唱啊?
甲 这么打家伙不是热闹吗?
乙 热闹?那不乱吗?唱二簧啊,打小锣儿。
甲 小锣怎么打呀?
乙 台台……
甲 好,再来。
乙 “馄饨。”。
甲 台,台,台,搭搭台。
乙 “啊,先生。”
甲 “啊,先生。”
乙 俩大夫啊?
甲 你管我叫先生嘛。
乙 嗐!我叫你先生,你别叫我先生。
甲 我管你叫什么呀?
乙 管我叫“主公”。
甲 “主公”是什么玩意儿?
乙 嗐,什么玩意儿!“主公”啊,我就是皇上。
甲 皇上的脑袋剃这么亮啊?
乙 嗐,这不是假的吗?做派嘛。
甲 好,皇上。
乙 “啊,先生。”
甲 “皇上。”
乙 什么叫皇上啊?
甲 什么?
乙 “主公。”
甲 “主公!”
乙 别忙啊,我还没叫你哪。“啊,先生。”
甲 “主公。”
乙 “此一番东吴赴宴,你把孤王害苦了!”
甲 呸!
乙 这是怎么个话儿?
甲 你气我嘛。
乙 怎么?
甲 我怎么害你啦?
乙 没说你呀!
甲 那你怎么说“害苦了”?
乙 我说的是诸葛亮。
甲 找诸葛亮去呀?
乙 我哪儿找去呀!
甲 那你冲我说嘛?
乙 “刘备过江”不是你出的主意吗?
甲 我多咱出主意啦?
乙 嗐,你让我去,我不乐意去呀。
甲 那你就甭去呀。
乙 哎,那就甭唱啦!
甲 好,不唱算啦!
乙 算啦?到这儿就完啦?
甲 你说不唱了嘛。
乙 没说你本人儿,我说你这个角儿把我这个角儿给害啦!
甲 我什么词儿哪!
乙 你打家伙就行啦,仓来七来仓来七米……
甲 噢,这样儿。
乙 “啊,先生。”
甲 “主公。”
乙 “此一番东吴赴宴,你把孤王害苦了!”
甲 仓来七来仓来七来仓。
乙 (唱)“心中愤恨诸葛亮。”
甲 好!
乙 别叫好啦!
甲 仓。
乙 “立逼孤王过长江。”
甲 仓。
乙 “龙潭虎穴孤前往。”
甲 仓来七来仓来七来仓来七来仓。
乙 “啊?”
甲 啊。
乙 “啊?”
甲 (学驴叫)啊……
乙 你怎么学驴叫哇?
甲 配音。
乙 配音?哪儿来的驴呀?
甲 骑驴打酒去嘛。
乙 啊。
甲 你骑驴打酒去,我把你一家子都杀啦。
乙 那是什么戏呀?
甲 《捉放曹》。
乙 这不是《黄鹤楼》吗?
甲 那你不骑驴打酒去?
乙 没有驴。我这一“啊”是纳闷儿。
甲 你有什么可纳闷儿的哪?
乙 因为得让你说话,我好唱啊。
甲 什么词儿呀?
乙 “山人送主公。”
甲 “山人……”
乙 你别忙,忙什么呀。(唱)“龙潭虎穴孤前往,”
甲 仓来七米仓来七来仓。“山人送主公。”
乙 “唉。分明是送孤王命丧无常。”
甲 “送主公。”
乙 “免。”
甲 “送主公。”
乙 “免。”
甲 “送主公。”
乙 “免”
甲 “送主公。”
乙 你把我送哪儿去呀?
甲 送你过江。
乙 送那么远干吗呀!送一句就该你唱啦!
甲 对对,下啦。
乙 哎,你别下呀。我下啦。该你唱啦。
甲 我唱?
乙 哎。
甲 站这边儿唱。
乙 哎,对对。仓来七仓来七来仓。
甲 (唱)“心中恼恨诸葛亮。”
乙 仓。
甲 “立逼孤王去过江。”
乙 仓。
甲 “龙潭虎穴孤前往。”
乙 仓来七来仓来七来仓。“山人送主公。”
甲 “啊?”
乙 合着刘备送刘备呀?
甲 你让我唱嘛。
乙 我让你唱。你不是诸葛亮吗?
甲 啊。
乙 你得唱诸葛亮那词儿呀。
甲 诸葛亮哪个词儿呀?
乙 你不会呀?
甲 废话,我干什么的?
乙 会你就得唱啊!
甲 会就唱啦!
乙 还是不会呀。
甲 我是“叫官儿”,怎么不会呀?
乙 你倒是会,倒是不会呀?
甲 可说哪。
乙 什么叫可说哪?
甲 反正会倒是会。
乙 忘啦?
甲 也没忘。
乙 唱吧。
甲 想不起来啦。
乙 还是跟忘了一样啊!
甲 不新鲜。
乙 一句没唱就忘啦,还不新鲜?
甲 唱戏忘词儿不算包涵。
乙 没听说过,您一句没唱就忘啦还不算包涵?
甲 我也不是满忘啦,头一句想不起来嘛!这戏我们都好些年没唱啦。
乙 甭净说年头儿多少,您一句还没唱就忘啦!
甲 你一提我就知道。
乙 我告诉你:“主会上马心不爽”。
甲 哎,可不是这个嘛。
乙 会啦?
甲 有哇,“主会上马”什么?
乙 “心不爽’”。
甲 有哇。
乙 好,有。仓来七来仓来七来……
甲 哎,好些句儿哪?五句吧?
乙 哎,共合四句呀。
甲 四句啦?
乙 啊。
甲 “主公上马心不爽”?
乙 啊。
甲 二句不够辙。
乙 怎么?
甲 二句是“发花”。
乙 谁说的?“山人八卦袖内藏”。
甲 够辙。
乙 多新鲜哪!
甲 三句我改新词儿。
乙 改新词儿?
甲 听我的三句。
乙 那可不成,改新词儿那怎么唱啊?
甲 原有的那不像话呀。
乙 谁说的?“将身且坐中军帐”。
甲 这是第四句。
乙 三句。
甲 四句哪?
乙 啊……合着一句不会呀?
甲 得得,已经都说出来啦。
乙 “等候琢州翼德张”。
甲 来。
乙 仓来七来仓来七来仓。
甲 (唱河南坠子)“主公上马呀心不爽啊,心呀心不爽啊,有山人哪八卦在袖内藏。”
乙 (学拉坠子过门)
甲 “将身我且坐中军宝帐啊。”
乙 (学拉坠子过门)
甲 “等候涿州翼德张,按下了诸葛亮咱不表,”(学拉坠子过门)
乙 “后面来了我翼德张。”
甲 (学拉坠子过门)
乙 “将身儿来在了中军宝帐。”
甲 (学拉坠子过门)
乙 “见了那诸葛亮我细说端详。”
甲 说!
乙 说什么呀?怎么唱上河南坠子啦?
甲 你唱的这不也是坠子吗?
乙 我……我让你带到沟里去啦!
甲 我应当唱什么调?
乙 应当唱什么调都不会?
甲 我应当唱什么腔儿?
乙 嗐!(唱)“主公上马心不爽,”
甲 仓。
乙 你唱啊。
甲 “主公上马……”
乙 打家伙。
甲 仓来七来……
乙 我打家伙呀!
甲 怎么这么乱呀!
乙 仓来七米仓来七来仓。
甲 “主公上马心不爽,”
乙 仓。
甲 “山人八卦袖内藏,”
乙 仓。
甲 “将身且坐中军帐,”
乙 仓来七米仓来七来仓。
甲 “等候涿州翼德张。”
乙 仓,七来仓。
甲 ……
乙 报名啊!
甲 嗯?
乙 报名啊!
甲 学徒马三立……
乙 马三立干吗呀!
甲 报谁的?报你的?
乙 报我的也不对呀。
甲 报谁的?
乙 诸葛亮啊。
甲 学徒诸葛亮,上台鞠躬。
乙 嘿!诸葛亮倒和气,有说这个词儿的吗?
甲 怎么报?
乙 “山人诸葛亮,等候翼德张。”
甲 这句呀?
乙 啊。
甲 早就会。
乙 会怎么不说哪?
甲 会,不知道这句搁哪儿。
乙 那不跟不会一样吗!
甲 “山人诸葛亮,等候翼德张。”
乙 “走哇!”
甲 怎么话儿?怎么话儿?
乙 怎么啦?
甲 你嚷什么呀?吓我一跳!
乙 嗐,这不是张飞来了嘛!
甲 张飞来啦?
乙 啊。
甲 我给来个不见面儿。
乙 躲帐啊?
甲 张飞来啦,我什么词儿呀?
乙 我叫板,“走哇!”你打家伙,张飞上场。
甲 噢,来来。“山人诸葛亮,等候翼德张。”
乙 “走哇!”
甲 台,台,台,台,台搭搭台。
乙 好嘛,这是张飞他妹妹。我怎么唱啊?
甲 你不是说打家伙吗?
乙 打家伙别台台的打呀,这是花脸,你得打快家伙呀!
甲 怎么快呀?
乙 仓仓仓……
甲 噢,这样儿啊。“山人诸葛亮,等候翼德张。”
乙 “走哇!”
甲 仓仓仓……唱啊!仓仓仓仓仓……
乙 干吗?这是过电啦怎么着?
甲 这玩意儿有规矩没有?
乙 有哇。
甲 打多少下?
乙 家伙都不会打?
甲 你说明白了。
乙 这叫什么“叫官儿”呀!我一叫板,你打一个[四击头]:仓仓叭崩登仓!出来一亮相儿,改快的:仓仓仓……崩登仓!“哇呀……”
甲 哪儿“哇呀”?
乙 崩登仓。
甲 “哇呀”完了?
乙 打家伙:仓来七来仓来七来仓。
甲 仓来七来仓完了哪?
乙 唱。
甲 我就唱?
乙 你别唱啊,我唱。
甲 来。“山人诸葛亮,等候翼德张。”
乙 “走哇。”
甲 仓仓叭崩登仓!仓仓仓……崩登仓!“哇呀……”
乙 我“哇呀”。
甲 那你不说明白了!我当我“哇呀”呢。
乙 我“哇呀”呀。
甲 “哇呀”呀?
乙 “哇……”我得哇呀得出来呀?
甲 仓来七来仓来七来仓。
乙 (唱)“心中恼恨诸葛亮。”
甲 仓。
乙 “做事不与某商量。”
甲 仓。
乙 “怒气不息……”
甲 大仓。
乙 “宝帐闯。”
甲 仓仓仓……仓。
乙 “快快还某大兄王。”
甲 仓七仓。
乙 “可恼哇!”
甲 大仓。
乙 “可恨!”
甲 要死呀?
乙 怎么要死呀?
甲 干吗龇牙咧嘴,可恼可恨?
乙 该你说话啦。
甲 “送主公。”
乙 “送主公!”这是张飞呀!
甲 “送张飞。”
乙 又给送啦?
甲 什么词儿呀?
乙 一句不会嘛!“三将军进得宝帐怒气不息,为着谁来?”
甲 这句呀?
乙 啊。
甲 早我就会。
乙 会怎么不说哪?
甲 不知道这句搁哪儿?
乙 这跟不会一样啊。
甲 不知道什么时候说。
乙 就这时候说。
甲 就这钟点儿说。
乙 哎。
甲 再来。
乙 “可恼哇!”
甲 大仓!
乙 “可恨!”
甲 “啊,三将军,进得宝帐怒气不息,为着谁来?”
乙 “先生啊!”
甲 啊,怎么着?
乙 “老张就为着你来!”
甲 噢,你为我来?
乙 “正是!”
甲 这个……我不惹你呀!
乙 这像话吗?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