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松月照下一句(关于松月的古诗句)

关于松月的古诗句唐·王维·山居秋暝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民间松月照下一句(关于松月的古诗句)

关于松月的古诗句

唐王维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写山居所见秋山雨后黄昏的迷人景色和融怡陶醉的心境,大约是诗人隐居终南或辋川别墅时所作.诗的境界清澄透明,玲珑剔透,恰似一泓秋水,其中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诗歌于诗情画意当中寄托着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
首联整体着眼,大笔勾勒,交待季节,点明状态,给人以身临其境,神清气爽之感.“空山”、“新雨”、“晚秋”,平平实实的几个字,极易引发人们的联想,山居环境的静谧,新雨过后的清新,秋日天气的飒爽,白日向晚的安宁,字里行间弥漫着一股清幽明洁之气.“空山”是王维惯用的词语,耐人寻味.此处绝无冷清、空洞之意,也不是禅宗所谓的空寂、虚无,结合全诗来看,“空山”包含以下四层意思:一指山中林木繁茂,翠绿成荫,遮掩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如王维《鹿柴》所云“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二是指此处远离尘嚣,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桃花源记》),有如世外桃源,遗世独立,又如洞天福地,快乐怡人;三是指山雨初霁,万物一新,银辉四射,天地生辉,呈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派空明洁净,熠熠生辉的灿烂图景;四指空而不虚,静而不寂,活力无限,意趣万千,因为山中有欢歌笑语,渔舟晚唱,有明月朗照,清泉潺潺.可见,雨后空山带给人们的不是孤独、寂寞,不是沉寂、死灭,而是生机活力,妙趣横生.
颔联小处着眼,工笔细描,动静结合,光色辉映,营造出一个雅致脱俗、明媚空灵的迷人世界.皓月当空,朗照万物;苍松如盖,亭亭净植;松叶如针,清翠欲滴;水珠点点,闪闪发光;树影斑驳,月光辉映,洒下一地的星星点点,有如细碎银子铺满山林,给人以如梦似幻,飘飘欲仙之感.落一“照”字,不同于“泻
”,朱自清《荷塘月色》写月光:“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与花上.”用“泻”写出了月光如水,静谧朗照,柔媚生辉的特点.王维写月光用“照
”字,光色兼备,状态逼真,活现月照松林,回光返射,闪烁不定,迷离恍惚的特点;也引导读者去留意空山松林沐浴月华的恬静光洁和明亮空灵.如果说第一句侧重写月下松林的幽美景致的话,那么,第二句就是写月下溪流的活泼生机.你瞧:山泉流淌,淙淙作响;月映溪流,素洁如练;流水空明,清澈见底;溪流弯弯,活泼机灵.面对这一溪清幽洁明,空灵剔透的山泉,恨不得掬一水山月滋润沧桑的面庞,撷一缕清音唱响心灵的浪花.着一“流”字,尽显风流,颇有柳宗元《小石潭记》“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的韵味,也引导人们去体味小溪或水石相激飞花溅玉的闪亮或穿林绕石琤琤琮琮的合鸣.王维一“流”,可谓意态横生,妙趣无穷!
颈联拓展一步,进到人事生活,而这种生活出现在山中黄昏这一特有的情境中,便显现出迷人的色彩.上句写姑娘:一群天真无邪的农家少女浣衣归来,结伴同行;她们嬉戏玩闹,笑逐颜开,吵醒沉睡的山林,激活了寂静的生机,银铃般的笑声回荡在空旷幽深的竹林中.下句写渔人:几艘小船满载星辉,尽兴而归,满眼荷叶纷纷倒向两边,掀翻了无数晶莹剔透的水珠.此情此景,让人心生羡慕,多么想,摇一船沉甸甸的丰收喜悦来迎接又一个静谧幽美的夜晚;多么想,唱一池脆生生的渔舟小调去欢送又一个余辉掩映的黄昏.姑娘也好,渔人也罢,诗人只听见竹林中的喧闹而不见其人,只见到莲株的摇动而不见行舟,自可想见竹林莲丛的茂密幽深,人们竟是裹在这样一个郁郁葱葱的绿色世界里,这是何等动人的景象啊!而且,我们完全有理由推想,生活在这个世外桃源的人们,勤劳纯朴,心性高洁;安居乐业,幸福快乐;率性真诚,一派天然.难怪末联诗人要由衷地倾吐出“王孙”可留的感叹了.
尾联巧用《楚辞•招隐士》之典,《招隐士》末句云:“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原意是招王孙出山入仕,王维反用其意,自成佳构,增无限趣味,“随意春芳竭,王孙自可留.”春芳虽然自然而然的消歇了,但秋光一样美丽迷人,“王孙”自可不必离去了.貌似劝人,实则自勉.“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污浊而洁身自好;“山中”比尘世好,纯洁空灵,可以远离世俗庸碌而修养性情.诗人对山中生活的迷恋之情,跃然纸上.另外,从全诗所用意象也可看出作者的思想情趣.皎皎明月,纯洁空明;郁郁青松,亭亭净植;幽幽清泉,潺潺流淌;森森翠竹,修直挺拔;卓卓清莲,污而不染;……凡此种种,在传统诗文里面,都是一些清闲雅致,高洁不俗的意象,由此不难看出王维对理想生活的念念不忘之心.

春风和煦能容物,松月清幽不染尘的意思

“春风和煦能容物,松月清幽不染尘”,说的正是始创于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的素菜馆——春风松月楼,为沪上最老的一家素菜馆,由于名师掌勺,选料讲究,制作顶真,坚持净素而名闻遐迩。
这家素餐老字号始创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是上海最老的净素菜馆,菜式将“宫廷的精巧、寺庙的纯正、民间的天然”相结合,被誉为“海上净素第一楼”。
早年店家严守“常年净素、荤不如内”,深得善男信女和佛门居士之心,在城隍庙旁边生意兴旺。

关于月亮的诗句

在中国诗词中,“月”是一个出现频率极高审美意象。不说那诗人之众、诗作之巨、流派之多,单是那和谐的韵律、严整的对句间所//www.souquanme.com凝聚的世间万种风情就会令人流连忘返。皓月当空,长风拂面乃自然界之一物像,然一经诗人的生花妙笔缀入,便融入了人的情感因素,而成为诗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明月之诗”。由此,在诗人笔下月亮就成为一个包括相思在内的多重意象的。月与人可亲而不可近,恋人对月海誓山盟,思妇对月牵挂丈夫,游子对月思念亲人;孤独者视月为朋友,迷茫者视月为希望,奋进者视月为信念。人们根据月亮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出现的各种变幻,赋予月亮千种情怀。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松冈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王维《西州张少府》
月斜空碧合,河汉几时生。——王夫子《月斜》
高卧南斋时,升帷月初吐。——王昌龄《周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昌龄《从军行》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又闻子规啼,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我歌搜趣网月徘徊,我舞月凌乱。——李白《月下独酌》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子夜吴歌》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莫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李白《下终南山过角斗斯山人置酒》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李白《把酒问月》
惟愿当歌对酒时,月光常照金樽里!——李白《把酒问月》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将进洒》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人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李白《清平调》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李白《襄阳歌》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李白《玉阶怨》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忆秦娥》
大漠沙似雪,燕山月如钩。——李贺《马》
雁自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来是空言去无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李商隐《无题》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霜月》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晓镜但愁去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阶下清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李商隐《端居》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从军北征》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往往蚀明月,遣君无奈何。——白居易《虾蟆和张十六》
冠垂明月珠,带束通天犀。——白居易《杂兴三首其三》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白居易《琵琶行》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白居易《琵琶行》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白居易《琵琶行》
松桃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白居易《春题湖上》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www.souquanme.com。——白居易《长恨歌》
夜深明月卷帘愁,日暮青山望乡泣。——白居易《长安早春旅怀》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山岭光入扉。——韩愈《山石》
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赤壁赋》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中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
举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苏轼《赤壁赋》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更深月色半入夜,北斗阑干南斗斜。——刘方平《月夜》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刘长卿《江州重别薛柳》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潋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识。——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霞。——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泌《寄人》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城郭为墟人代改,但有西园明月在。——张说《邺都引》
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张煌言《入武林》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曹操《短歌行》
  月明星稀,乌雀南飞。——曹操《短歌行》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曹植《白马篇》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曹丕《燕歌行》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咏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木至》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庆公栖隐处。——孟浩然《夜泊鹿门歌》
今夜麓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抒怀》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杜甫《春宿左省》
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杜甫《奉济驿重进严公四韵》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杜甫《咏怀古迹》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洲韩判官》
金马玉堂三学士,清风明月两闲人。——欧阳修《会老堂口号》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和月。——欧阳修《天一词玉楼春》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贾岛《寄韩潮州愈》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宋之问《灵隐寺》
谁为含愁凭独观,更散明月照流黄。——宋之问《独不见》
雾失楼台AQRaKvG,月迷津渡。——秦观《踏莎行》
云随竹动,月共水注。——陈后主《掖庭度雁赋》
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綦毋潜《春泛若耶溪》
关山夜月明,秋色照孤城。——王褒《关山月》
辽海吞边月,长城锁乱山。——萧诗《子夜吴歌》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高山早行》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朱淑真《生查子》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于良史《春山夜月》
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韦庄《章台静思》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惟有孤城月,徘徊独临映。——杨素《赠薛播州》
明月照积雪,北风劲且哀。——谢灵运《岁暮》
  松际露微月,涛光犹为君。——常建《宿王昌龄隐居》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戴叙伦《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近水楼台易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俞文豹《清夜录》
二十五弦弹月夜,不胜清怨却飞来。——钱起《归雁》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高适《塞上听吹笛》
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卢思道《从军行》
绿水青山知有君,白云明月偏相识。——任华《杂言寄李白》
月儿弯弯照九洲,几家欢乐几家愁。——吴歌《京本通俗小说》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梅花》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陆游《游山西村》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月愁来明月愁。——罗隐《自遣》
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梁章钜《沧浪亭志》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晏几道《鹧鸪天》
谁知含愁独不见,使妾明月照流黄。——沈佺期《独不见》
月宫秋冷桂团圆,岁岁花开只有攀。——边贡《嫦娥》
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月赋》
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赵暇《江楼感旧》
夜光(月亮)何德,死则又育。——屈原《楚辞天问》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月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战国策秦策》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扬州慢》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关汉卿《窦娥冤滚绣球》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人逢喜事精神爽,敢教日月换新天。——毛泽东《七律到韶山》
愁,愁老父破碎的月光满怀。愁,愁老母零乱的白发满怀——潘洗尘《饮九月九的洒》
饮九月九的洒,饮一缕绵绵的乡愁,饮一轮明明灭灭的新月。——潘洗尘《饮九月九的洒》
月亮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
“明月之诗”,这是一种文学现象,但其内蕴的丰富又超过了一般文学现象而具有独特的价值定向。它不是一个文学流派,但其影响之大,却是任何一个文学流派都难以比拟的。
悠悠苍天,月亮的存在对于人间是一个魅人的宇宙之谜。

月亮有关的诗句

如题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
5、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李白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
7、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李白
8、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李白
9、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
10、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李白
11、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
12、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王维
13、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
1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
15、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马戴
16、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卢纶
1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18、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杜甫
19、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
20、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
2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
2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
23、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 对联
24、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刘方平
25、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
2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
2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
2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 1.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曹操《短歌行》
2. 月明星稀,乌雀南飞——曹操《短歌行》
3.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梦游天姥吟留别》
6.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7.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8.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白居易〈琵琶行〉
9.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白居易〈琵琶行〉
10.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洒还独倾——白居易〈琵琶行〉
1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冥》
12.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
13.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14.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15.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16. 今宵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17.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8.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19.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扬州慢》
20.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
21. 举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苏轼《赤壁赋》
22.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将进洒》
23.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抒怀》
24.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杜甫《咏怀古迹》
25.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关汉卿〈窦娥冤?滚绣球〉
26. 愁,愁老父破碎的月光满怀愁,愁老母零乱的白发满怀——潘洗尘〈饮九月九的洒〉
27. 饮九月九的洒/饮一缕绵绵的乡愁/饮一轮明明灭灭的新月(同上)
28. 月亮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
29.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30.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朱淑真《生查子》
31.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32.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33.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和月。——欧阳修《天一词•玉楼春》
34.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5.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36.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37.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38.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赤壁赋》
39.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
40. 明月风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41. 近水楼台易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俞文豹《清夜录》
42. 人逢喜事精神爽,敢教日月换新天。——毛泽东《七律?到韶山》
43. 月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战国策?秦策》
44.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45.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识。——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46.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47.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洲韩判官》
48.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49. 月儿弯弯照九洲,几家欢乐几家愁。——吴歌《京本通俗小说》
50.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51. 大漠沙似雪,燕山月如钩。——李贺《马》
52.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53. 松桃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白居易《春题湖上》
54. 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张煌言《入武林》
55.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56.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霜月》
57.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58.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59.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梅花》
60.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于良史《春山夜月》
61.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陆游《游山西村》
62. 中秋夜月任陶情,月照波中分外明。
63.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64.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月愁来明月愁。——罗隐《自遣》
65.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66. 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67.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铛。
68. 云随竹动,月共水注。——陈后主《掖庭度雁赋》
69. 金马玉堂三学士,清风明月两闲人。——欧阳修《会老堂口号》
70.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梁章钜
71.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晏几道《鹧鸪天》
72. 又闻子规啼,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73.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74.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75.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霞。——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76.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77.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78. 谁为含愁凭独观,更散明月照流黄。——宋之问《独不见》
79.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80. 咏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81.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昌龄《从军行》
82.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83.峨眉山月半轮秋,影人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84.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贾岛《寄韩潮州愈》
85.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高山早行》
86.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忆秦娥》
87.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曹植《白马篇》
88.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89.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木至》
90.高卧南斋时,升帷月初吐。——王昌龄《周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91.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綦毋潜《春泛若耶溪》
92.松际露微月,涛光犹为君。——常建《宿王昌龄隐居》
93.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94.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子夜吴歌》
95.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庆公栖隐处。——孟浩然《夜泊鹿门歌》
96.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97.今夜麓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
98.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杜甫《春宿左省》
100、松冈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王维《西州张少府》
101、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杜甫《奉济驿重进严公四韵》
102、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戴叙伦《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103、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韦庄《章台静思》
104、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105、谁知含愁独不见,使妾明月照流黄。——沈伶期《独不见》
106、更深月色半入夜,北斗阑干南斗斜。——刘方平 〈月夜〉
107、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108、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109、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泌〈寄人〉
110、若非群玉山头见,会问瑶台月下逢。——李白〈清平调〉
111、月斜空碧合,河汉几时生。——王夫子〈月斜〉
112、凤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身。——孟浩然〈宿桐庐江广陵旧游〉
113、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宋之问〈灵隐寺〉
114、月宫秋冷桂团圆,岁岁花开只有攀。——边贡〈嫦娥〉
115、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秦观〈踏莎行〉
116、莫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李白〈下终南山过角斗斯山人置酒〉
117、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刘长卿〈江州重别薛柳……〉
118、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白居易〈长恨歌〉
119、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120、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山岭光入扉。——韩愈《山石》
29月上柳梢头,人约黄//www.souquanme.com昏后...... 欧阳修
30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
31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清诗纪事》

诗句松月生夜凉 风泉满清听的作者是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
出自《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1、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2、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3、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4、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白话译文:
1、夕阳越过了西边的山岭,千山万壑忽然昏暗静寂。
2、月照松林更觉夜晚清凉,风声泉声共鸣分外清晰。
3、山中砍柴人差不多走尽,烟霭中鸟儿刚归巢安息。
4、丁大约定今晚来寺住宿,独自抚琴站在山路等你。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年四十,游长安,应进士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后为荆州从事,患疽卒。曾游历东南各地。诗与王维并称“王孟”。其诗清淡,长于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年代待考,其背景是这样的:孟浩然住在僧人业师的庙里,他的朋友丁大(丁凤)约定晚上来庙里和他共宿。天快黑了,丁大还没有来,孟浩然就出庙等候他,并作此诗记其事。
词句注释:
1、业师:业禅师的简称,法名业的僧人。一作“来公”。山房:山中房舍,指佛寺。期:一作“待”。丁大:作者友人。名凤,排行老大,故称丁大,有才华而不得志。
2、度:过、落。
3、壑:山谷。倏:一下子。
4、满清听:满耳都是清脆的响声。
5、樵人:砍柴的人。
6、烟鸟:雾霭中的归鸟。
7、之子:这个人。之,此。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宿来:一作“未来”。
8、孤琴:一作“孤宿”,或作“携琴”。
文学赏析:
此诗写诗人在山中等候友人到来而友人仍不至时的情景。前六句展示了山寺一带黄昏时美丽的自然景色。诗人先后描绘夕阳西下、群壑昏暝、松际月出、风吹清泉、樵人归尽、烟鸟栖定等生动的意象,渲染环境气氛。随着景致的流动,时间在暗中转换,环境越来越清幽。孟浩然在山水诗中,很善于表现自然景物在时间中的运动变化。山区寻常的景物,一经作者妙笔点染,便构成一幅清丽幽美的图画。
这首诗所描绘的自然景物形象,不仅仅准确地表现出山中从薄暮到深夜的时态特征,而且融统着诗人期盼知音的心情。特别是“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两句,写诗人见松月而觉夜凉,听见泉而感山幽,细致入微地传达出日暮山间听泉时的全部感受,很有韵味。全篇前六句都是融情入景,到了第七句,才点出“之子期宿来”,然后在第八字再点出一个“候”字。“孤琴候萝径”,以“孤”修饰琴,更添了孤清之感。
孤琴的形象,兼有期待知音之意。而用“萝”字修饰“径”,也似有意似无意地反衬诗人的孤独。因为藤萝总是互相攀援、枝蔓交错地群生的。这一句诗,在整幅山居秋夜幽寂清冷的景物背景上,生动地勾勒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使人如见这位风神散朗的诗人,抱着琴,孤零零地伫立在洒满月色的萝径上,望眼欲穿地期盼友人的到来。诗的收尾非常精彩,使诗人深情期待知音的形象如在读者眼前。
扎看起来,前六句是写景,只有结尾两句写候友。其实不然,诗从一开始就在写候友,不过诗人暗藏在景物中,没有露面罢了。前六句看起来是无人之境,实际上是有人之境。“群壑倏已暝”是诗人看到的,“松月生夜凉”是诗人感到的,“风泉满清听”是诗人的感觉,“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也是诗人看到的。透过这些诗句,可想而知诗人候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待读到“孤琴候萝径”,暗藏在景物中的人,与抚琴候友的人迭在一起,形象蓦地活起来,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全诗色彩不断变幻,景物描写十分清幽,语言含蓄委婉却不失韵味。“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两句是此诗名句。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