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卿今者才略的后一句(卿今者才略 非复吴下阿蒙的意思)

孙权劝学孙权劝学中,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对鲁肃,?,和,?,的描写,即表达了鲁肃对吕蒙的,?,......

孙权劝学卿今者才略的后一句(卿今者才略 非复吴下阿蒙的意思)

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中,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对鲁肃 ? 和 ? 的描写,即表达了鲁肃对吕蒙的 ? ,同时也从侧面表现了 ? 。文章最后一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 ? ,表明鲁肃 ? 。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 ? 。
孙权劝学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孙权劝学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中的一段,讲述了三国东吴名将吕蒙听从其主孙权的劝告而读书学习的历史故事,揭示了开卷有益、虚心学习的道理。被选入初中语文教材。 作品名称:《孙权劝学》 创作年代:北宋 作品出处:《资治通鉴》文学体裁:文言文作者:司马光所出名言: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目录作品原文字词释义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特殊句式作品译文文章结构文章道理作品赏析写作特色相关资料作者简介文集简介展开作品原文字词释义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特殊句式作品译文文章结构文章道理作品赏析写作特色相关资料作者简介文集简介展开
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初 , 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3]编辑本段字词释义  1、初:当初,起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权:指孙权,字仲谋,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帝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不久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229年称帝。
  3、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4、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5、今:现在。
  6、涂:同“途”。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掌事,掌管政事(异议:当涂:地名)。
  7、辞:推托。
  8、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
  9、孤:古时候王侯或帝王的自称。
  10、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11、博士:古代学官名。
  12、但:只,仅。
  13、涉猎:泛读。
  14、见往事:了解历史。见,见解,见识;往事,过去的事,指历史。
  15、耳:表示限制,同“尔”,语气词,罢了。
  16、乃:于是,就。
  17、及:到了,等到。
  18、过:经过。
  19、寻阳: 县名,(现在湖北黄梅西南)。
  20、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21、非复:不再是。
  22、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23、孰若:谁比的上;谁像(我)。孰:谁,若:比得上。
  24、就:靠近。
  25、遂:于是,就。
  26、士别三日:读书的人分别几天。三:几天,这里指“少”(与常见的“多”的解释不同)。
  27、何:为什么。
  28、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阜阳)人。
  29、始:开始。
  30、与:和。
  31、论议:谈论,商议。
  32、大:非常,十分。
  33、惊:惊奇。
  34、者:用在时间词后面,无翻译。
  35、复:再。
  36、即:就。
  37、拜:叩拜,叩见。
  38、待:看待。
  39、吴下阿蒙:指在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吕蒙。吴下,指吴县,现在江苏苏州。阿蒙,指吕蒙,名字前加“阿”,有亲昵的意味。现指才识尚浅的人。
  40、更:重新。
  41、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即另眼相看。 刮目:擦擦眼。
  42、邪[yé]:有时通“耶”,吗;语气词。
  43、乎:啊。表感叹语气。
  44、以:用。
  45、见事:认清事物。
  46、岂:难道。
  47、当:应当。
  48、益:好处。
  49、别:离开。 
  50、劝:劝告[1-3]编辑本段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通“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涂:通“途”,道路。[1-3]编辑本段一词多义  当:  但当涉猎。(助动词,应当)
  当涂掌事。(动词:正)
  见:  见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
  辞:  旦辞爷娘去。(告别)
  蒙辞以军中多务。(推托)[1-3]编辑本段古今异义  辞:  古义: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今义:告别,不接受,解雇。
  治:  古义:研究。(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今义:治理。
  及:  古义:到了……的时候。(及鲁肃过寻阳)
  今义:以及。
  过:  古义:到。(及鲁肃过寻阳)
  今义:经过。
  更:  古意: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今义:更加。
  但:  古义:只。(但当涉猎)
  今义:转折连接词,但是。
  博士:  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今义:学士名称。
  往事:  古义:历史。(见往事耳)
  今义:过去的事。
  大:  古义:很。(自以为大有所益)
  今义: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
  孤:  古义:古时候王侯的自称,我。(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今义:独自,孤独。
  就:  古义:从事。(蒙乃始就学)
  今义:就。
  见:  古意:认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今义:看见。[1-3]编辑本段特殊句式  倒装句:  蒙辞以军中多务。
  即:蒙以军中多务辞。(介词结构后置)
  反问句: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卿言多务,孰若孤?
  省略句:  卿言多务,孰若孤?[1-3]
编辑本段作品译文  当初,吴王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身居要职掌握重权,一定要进一步去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加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经书而成为学识渊博的学者吗! 只要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罢了。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多呢?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有很大的收益。”于是吕蒙就开始学习。
  等到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讨论(天下大事),(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我现在才发现,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当年的那个东吴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分别几日,就要重新用新眼光来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于是,鲁肃
  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后才告别。[1-3]编辑本段文章结构  ① 劝学:力陈必要 现身说法
  ②就学:作托辞 发奋学
  ③鲁肃赞学:非复吴下阿蒙 拜蒙母结友而别[4-8]编辑本段文章道理  (1)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2)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3)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4)要善于听取他人好的建议或意见并去做。
  (5)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就会学有所成。
  (6)不但自己要学好,还要催动附近的人也要学习,让社会也一起进步。
  (7)做人不能太骄傲,要谦虚。
  (8)劝人要讲究策略。
  (9)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
  (10)只要发奋学习,就能积学修业,学有所成。
  (11)与《伤仲永》相比,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性。
  (12)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
  (13)一个人即使基础差,但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能学到知识,并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办事能力。
  (14)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天性。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只要你愿意,你就会成活、成长。[4-8]编辑本段作品赏析  本文是根据先前的史书改写的。因先前的史书已有较详细的记载,而又无新的史料可以补充,所以本文是根据从略的原则对先前史书的有关记载进行改写的。与《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的文字相比,本文仅区区118字,虽极简略但剪裁精当,不仅保留了原文的精华和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练的文笔突出了人物的风采,是一篇成功的改写之作。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说明了人只要肯学习就会有长进,突出了学习重要性。本文可分两层: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本文记事简练,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吕蒙的进步之大,孙权的循循善诱,鲁肃的英雄惜英雄,三位一体,足显作者的文笔功架之深厚。[4-8]编辑本段写作特色  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趣。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和心理。
  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和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三日”形容时间很长,“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并且,他还很爱才。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4-8]编辑本段相关资料作者简介  
司马光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初字公实,更字君实,号迂夫,晚号迂叟,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司马池之子。汉族,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原籍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幼时聪明机智,司马光为救伙伴果断砸缸)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著作主要收在《司马文正公集》中。他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4-8]文集简介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告成,此文选自卷六十六。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翻译

你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翻译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识渊博的人吗?我只是让你泛览书籍,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哪个像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很有好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这件事为什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搜趣网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本句出自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孙权劝学》。《孙权劝学》是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创作的一篇记叙文。选自《资治通鉴》,文题为后人所加。此文既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之后大有长进的故事,也赞扬了孙权、吕蒙认真学习的精神,并告诫人们学习的重要性。

此文简练生动,首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极富表现力,毫无冗繁之处,更是运用了侧面烘托及对比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了人物的风采。

二、人物背景

1、孙权

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县(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三国时代孙吴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孙权的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

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成为一方诸侯。

建安十三年(208年),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并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派吕蒙成功袭取刘备的荆州,使领土面积大大增加。

黄武元年(222年),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册封为吴王,建立吴国。同年,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

黄龙元年(229年),在武昌正式称帝,国号吴,不久后迁都建业。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并继续剿抚山越,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

黄龙二年(230年),孙权派卫温、诸葛直抵达夷州。

孙权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引致群下党争,朝局不稳。太元元年(252年)病逝,享年七十一岁,在位二十四年,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葬于蒋陵。

孙权亦善书,唐代张怀瓘在《书估》中将其书法列为第三等。 

2、吕蒙

吕蒙(178-220年,一说为180-220年,另有180—221年的说法),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吕家岗)人。汉末三国吴国名将。历任官职:别部司马、平北都尉(广德长)、横野中郎将、偏将军(寻阳令)、庐江太守、汉昌太守、南郡太守(孱陵侯)。

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以胆气称,累封别部司马。孙权统事后,渐受重用。在军旅之时,在孙权的劝说下发愤读书,深为孙权、鲁肃所依赖。后进占荆南三郡,计擒郝普,于合淝战奋勇抵抗魏军追袭,以功除左护军、虎威将军。

后来又为鲁肃守陆口,设计袭取荆州,击败蜀汉名将关羽,官至南郡太守。后世人或猜测建安二十四年发生瘟疫,因史载吕蒙、孙皎、蒋钦死于同年,或猜测是吕蒙年轻时在战场上吃苦受累导致积劳成疾),不治而薨,享年四十二岁。

三、作者简介

搜趣网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中进士甲科。宋英宗继位前任谏议大夫,宋神宗熙宁初拜翰林学士、御史中丞。

北宋熙宁三年(1070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知永兴军。次年,判西京御史台,居洛阳十五年,专门从事《资治通鉴》的编撰。哲宗即位,还朝任职。

元丰八年(1085),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主持朝政,排斥新党,废止新法。数月后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著作收录于《司马文正公集》中。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的意思

【释义】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

【出处】宋司马光《孙权劝//www.souquanme.com学》

原文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注释

者:用在时间词后面,不译。

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非复:不再是。复:再,又。

吴下阿蒙:指在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吕蒙。吴下,指吴县,如今江苏苏州。阿蒙,指吕蒙,名字前加"阿",有亲昵的意味。现指才识尚浅的人。

士别三日: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三:几天,这里指“几”。士,读书人。

赏析

该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

孙权劝学 课下注释

是课本上的,全部要!急需,好的追加悬赏!

(1)初:当初,起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权:指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浙江富阳)人,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不久迁//www.souquanme.com都建业,(今江苏南京)。229年称帝。

(3)谓……曰:谓,告诉;连用表示“对……说”。

(4)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省阜南县东南)人。

(5)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6)今:当今。

(7)当涂:当道,当权。

(8)掌事:掌管政事。

(9)辞:推托。

(10)以:介词,用。

(11)务:事务。

(12)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13)岂:难道。

宋司马光《孙权劝学》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白话释义: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像我?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

吕蒙说:“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鲁肃就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三国时期,吴军大将吕蒙年少时不爱学习,后来听从孙权的劝告,“笃志不倦”地博览群书,学问大进。此文即是司马光根据这一史料整理改写而成。

文章赏析:

文章篇幅短小,通篇主要记录人物的几次对白,却传神生动地塑造出了两个艺术形象。先看孙权。作为吴国之主,他能够关心下属,鼓励吕蒙要多学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比较坚定有力。当吕蒙找借口推辞时,他不急不恼推心置腹地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先声明要求他读书的目的并非使他弃武从//www.souquanme.com文,成为书生,而是在博览群书中了解历史,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增加自己的见识与才智,这种循循善诱的亲切语气已令人非常感慨之后他又针对吕蒙所谓“军中多务”的借口,进一步开导,现身说法:“卿言多务,孰若孤?”

这是明摆着的事实“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用自己的亲身感受来劝导吕蒙。整个对话之中,孙权丝毫未摆当权者的架子,不以威压的方式逼迫吕蒙去读书,这一番娓娓道来的谈话却更令人信服。他的谈话是亲切的,朋友式的,具有长者而非王者的风范。

再看吕蒙。读书使吕蒙的言谈大有智慧,所以鲁肃的语气重在惊叹:“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也仅说了一句话:“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话中既有对鲁肃大惊小怪的不以为然,更有一种书中多阅历,胸中有丘壑的自信,令人油然而生一种敬羡之情。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的吴下阿蒙是什么意思

吴下阿蒙 :比喻人学识尚浅。现在多用于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学识大进,地位由低攀高,从贫穷到富有。
解 释
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
出 处《资治通鉴》:《孙权劝学》:“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用 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
【示 例 】清沉起凤《谐铎隔牖谈诗》:“汝~,辄敢高持布鼓,过我雷门。”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