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聿其莫后一句(诗经《蟋蟀》拼音版是什么)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这句话中的“莫”是什么意思“莫”:古同暮,(时间)将尽。出自:先秦《诗经·国风·唐风·蟋蟀》,作者不详原文选段:蟋蟀在堂,......

岁聿其莫后一句(诗经《蟋蟀》拼音版是什么)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这句话中的“莫”是什么意思

“莫”:古同暮,(时间)将尽。

出自:先秦《诗经国风唐风蟋蟀》,作者不详

原文选段: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释义:

天寒蟋蟀进堂屋,一年匆匆临岁暮。今不及时去寻乐,日月如梭留不住。行乐不可太过度,本职事情莫耽误。正业不废又娱乐,贤良之士多警悟。

聿:作语助。除:过去。无:勿。已:甚。大康:过于享乐。职:相当于口语“得”。瞿瞿:警惕瞻顾貌。

扩展资料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写诗人感物伤时,劝诫自己和别人勤勉,或说有劝人及时行乐之意。全诗三章,每章八句。诗人有感脱口而出,直吐心曲,坦率真挚,以重章反复抒发,语言自然中节,不加修饰。

作品影响:

《诗经》有显而易见的民俗价值,包括恋爱、婚姻、祭祀等多个方面。如《邶风静女》写了贵族男女青年的相悦相爱;《邶风终风》是男女打情骂俏的民谣;《郑风出其东搜趣网门》反映了男子对爱情的专一。

这些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反映表现各种婚姻情状的诗篇,综合地体现了西周春秋时期各地的民俗状况,是了解中国古代婚姻史很好的材料,从中也能了解到古代男女对待婚姻的不同态度和婚姻观。

周代文化的鲜明特征之一,产生了不同于前代而又深刻影响后代的礼乐文化。其中的礼,融汇了周代的思想与制度,乐则具有教化功能。《诗经》在相当程度上反映、表现了周代的这种礼乐文化,成了保存周礼有价值的文献之一。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这句话中的“莫”是什么意思?

莫:古同"暮"
读音:mu第四声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
天寒蟋蟀进堂屋,一年匆匆临岁暮…
聿,yu第四声,在这里作语助
诗人从蟋//www.souquanme.com蟀由野外迁至屋KLYlLLTg内,天气渐渐寒凉,想到"时节忽复易",这一年已到了岁暮。

多出一半打一字

多出一半打一字——谜底:岁。

岁(拼音:suì)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 。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 ,本义其说不一,一说指岁星(木星),一说指割。"岁"在古代有木星的含义。古人认识到木星约十二年运行一周天,其轨道与黄道相近,因将周天分为十二等分,称十二星次(星空区域)。古人根据木星在哪个星次来纪年,所以岁有"年""年龄"的含义。


【解释】

1. 年 :~首。~暮。~夕(即“除夕”)。~除(年终)。~阑(一年将尽的时候)。

2. 一年的收成,年景 :~凶(年成歉收)。歉~(收成不好的年份)。

3. 年龄 :年~。周~。

4. 星名 :~星(即“木星”。)

5. 指时间,光阴 :~月(泛指时间)。

【组词】

岁不我与    年岁是不等人的。表示应该及时奋起,有所作为。    

岁寒三友    松、竹经冬不凋,梅花耐寒开放,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    

岁寒知松柏    寒冬腊月,方知松柏常青。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    

岁暮天寒    指年底时候的寒冷景象。    

岁序更新    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来到了。   搜趣网 

岁月蹉跎    指无所作为地把时间荒废掉了。    

岁比不登    比:屡屡;频频。农业连年歉收。同“比年不登”。    

岁丰年稔    稔:庄稼成熟。指农业丰收。亦作“岁稔年丰”。    

岁寒松柏    比喻在逆境艰难中能保持节操的人。    

岁稔年丰    稔:庄稼成熟。指农业丰收。同“岁丰年稔”。    

岁时伏腊    岁时:一年四季;伏腊:伏日和腊日。指四季时节更换之时。    

岁聿其莫    指一年将尽。聿,语气助词;莫,“暮”的古字。    

岁聿云暮    指一年将尽。同“岁聿其莫”。    

岁月不居    居:停留。指时光流逝。    

岁月如流    形容时光消逝如流水之快。    

岁月峥嵘    形容不平凡的年月。    

岁在龙虵    后指命数当终。同“岁在龙蛇”。    

岁在龙蛇    岁,岁星;龙,指辰;蛇,指巳。后指命数当终。    

请问:无己大康,职思其居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谢谢了 请告知。
  “无己大康,职思其居。”出自《诗经唐风蟋蟀》
  无己大康,
  无:勿。已:甚。大(tài 太)康:过于享乐。
  职思其居
  职:相当于口语"得"。居:处,指所处职位。
  意思是:不可太享福,本职得承担。
  送你全诗译注及赏析
  《诗经唐风蟋蟀》译注及赏析
  题解:诗人劝诫自己和别人勤勉。
  原文 :
  蟋蟀在堂,
  岁聿其莫。①
  今我不乐,
  日月其除。②
  无已大康,③
  职思其居。④
  好乐无荒,⑤
  良士瞿瞿。⑥
  蟋蟀在堂,
  岁聿其逝。⑦
  今我不乐,
  日月其迈。⑦
  无已大康,
  职思其外。
  好乐无荒,
  良士蹶蹶。⑧
  蟋蟀在堂,
  役车其休。⑨
  今我不乐,
  日月其慆。⑩
  无已大康,
  职思其忧。
  好乐无荒,
  良士休休。⑾
  注释 :
  ①聿(yù 玉):作语助。莫:古暮字。
  ②除:过去。
  ③无:勿。已:甚。大(tài 太)康:过于享乐。
  ④职:相当于口语"得"。居:处,指所处职位。
  ⑤好乐:娱乐。无荒:不要过度。
  ⑥瞿瞿(jù 巨):警惕瞻顾貌;一说敛也。
  ⑦逝、迈:义同,去。
  ⑧蹶蹶(jué 厥):勤奋状。
  ⑨役车:服役出差的车子。
  ⑩慆(tāo 涛):逝去。
  ⑾休休:安闲自得,乐而有节貌。
  译文:
  蟋蟀在堂屋,
  一年快要完。
  今我不寻乐,
  时光去不返。
  不可太享福,
  本职得承担。
  好乐事不误,
  贤士当防范。
  蟋蟀在堂屋,
  一年将到头。
  今我不寻乐,
  时光去不留。
  不可太享福,
  其他得兼求。
  好乐事不误,
  贤士该奋斗。
  蟋蟀在堂屋,
  役车将收藏。
  今我不寻乐,
  时光追不上。
  不可太享福,
  多将忧患想。
  好乐事不误,
  贤士应善良。
  【赏析】
  就诗论诗,本篇劝人勤勉的意思非常明显,可是《毛诗序》偏说是“刺晋僖公也。俭不中礼,故作是诗以闵(悯)之,欲其及时以礼自虞(娱)乐也”。清方玉润驳得好:“今观诗意,无所谓‘刺’,亦无所谓‘俭不中礼’,安见其必为僖公发哉?《序》好附会,而又无理,往往如是,断不可从。”(《诗经原始》)对《诗序》说纠正较早的当是宋王质,其《诗总闻》指出“此大夫之相警戒者也”,而“警戒”的内容则是“为乐无害,而不已则过甚。勿至太康,常思其职所主;勿至于荒,常有良士之态,然后为善也”。释语达理通情,符合原诗。较他说为胜。拙著《诗经选注》定本篇为“劝人勤勉的诗”,即是受王质说启发。
  本篇三章意思相同,头两句感物伤时。诗人从蟋蟀由野外迁至屋内,天气渐渐寒凉,想到“时节忽复易”,今年已到了岁暮。古人常用候虫对气候变化的反应来表示时序更易,《诗经豳风七月》写道:“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九月在户”与本诗“蟋蟀在堂”说的当是同一时间。《七月》用夏历,本诗则是用周历,夏历的九月为周历十一月。本篇诗人正有感于十一月蟋蟀入室而叹惋“岁聿其莫”。首句丰坊《诗说》以为“兴”,朱熹《诗集传》定为“赋”,理解角度不同,实际各有道理。作为“兴”看,与《诗经》中一些含有“比”的“兴”不同,它与下文没有直接的意义联系,但在深层情感上却是密不可分的,即起情作用。所以从“直陈其事”说则是“赋”。从触发情感说则是“兴”。这一感物惜时引出述怀的写法,对汉魏六朝诗影响很大,《古诗十九首》中用得特多,阮籍《咏怀八十二首》亦常见,如其第十四首(依《阮籍集校注》次第):
  开秋肇凉气,蟋蟀鸣床帷。感物怀殷忧,悄悄令心悲。多言焉所告,繁辞将诉准……
  开头与下文若即若离,与《蟋蟀》起句写法一脉相承,只是这里点明了“感物”的意思,而《蟋蟀》三、四句则是直接导入述怀:诗人由“岁莫”引起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他宣称要抓紧时机好好行乐,不然便是浪费了光阴。其实这不过是欲进故退,着一虚笔罢了,后四句即针对三、四句而发。三章诗五、六句合起来意思是说:不要过分地追求享乐,应当好好想想自己承当的工作,对分外事务也不能漠不关心,尤其是不可只顾眼前,还要想到今后可能出现的忧患。可见“思”字是全诗的主眼,“三戒”意味深长。这反覆的叮嘱,包含着诗人宝贵的人生经验,是自儆也是儆人。最后两句三章联系起来是说:喜欢玩乐,可不要荒废事业,要像贤士那样,时刻提醒自己,做到勤奋向上。后四句虽是说教,却很有分寸,诗人肯定“好乐”,但要求节制在限度内,即“好乐无荒”。这一告诫,至今仍有意义。
  本诗作者,有人根据“役车其休”一句遂断为农民,其实是误解,诗人并非说自己“役车其休”,只是借所见物起情而已,因“役车休息,是农工毕无事也”(孔颖达《毛诗正义》),故借以表示时序移易,同“岁聿其莫”意思一样。本诗作者身份难具体确定,姚际恒说:“观诗中‘良士’二字,既非君上,亦不必尽是细民,乃士大夫之诗也。”(《诗经通论》)可备一说。
  全诗是有感脱口而出,直吐心曲,坦率真挚,以重章反覆抒发,语言自搜趣网然中节,不加修饰。押韵与《诗经》多数篇目不同,采用一章中两韵交错,各章一、五、七句同韵;二、四、六、八句同韵,后者是规则的间句韵。译诗保留原押韵格式。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