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帆应是到天涯上一句是什么(锦帆应是到天涯上一句)

锦帆应是到天涯上一句锦帆应是到天涯上一句:玉玺不缘归日角原文:隋宫唐代:李商隐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于......

锦帆应是到天涯上一句是什么(锦帆应是到天涯上一句)

锦帆应是到天涯上一句

锦帆应是到天涯上一句:玉玺不缘归日角

原文:

隋宫

唐代:李商隐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搜趣网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译文:

长安的殿阁千门闲闭,空自笼罩着一片烟霞,又想在繁丽的江都,把宫苑修建得更加豪华。
若不是皇帝的玉印归到了李家;隋炀帝的锦帆或许会游遍天涯。
当年放萤的场所只剩下腐草,萤火早就断绝了根芽;多少年来隋堤寂寞凄冷,两边的垂杨栖息着归巢乌鸦。
他若是在地下与陈后主重逢,难道能再去赏一曲《后庭花》。

注释:

⑴隋宫:指隋炀帝杨广在江都(今江苏扬州市)所建的行宫。
⑵紫泉:即紫渊,长安河名,因唐高祖名李渊,为避讳而改。司马相如《上林赋》描写皇帝的上林苑“丹水亘其南,紫渊径其北”。此用紫泉宫殿代指隋朝京都长安的宫殿。锁烟霞:空有烟云缭绕。
⑶“欲取”句:《隋书炀帝纪》:“大业元年三月,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八月,上御龙舟幸江都。”芜城,即广陵(今扬州)。帝家,帝都。
⑷玉玺(xǐ):皇帝的玉印。日角:额角突出,古人以为此乃帝王之相。此处指唐高祖李渊。《旧唐书唐俭传》:“高祖乃召入,密访时事,俭曰:‘明公日角龙庭,李氏又在图牒,天下属望’。”《后汉书光武纪》注引郑玄《尚书中候注》:“日角,谓庭中骨起状如日。”朱建平《相书》:“额有龙犀入发,左角日,右角月,王天下。”刘孝标《辨命论》:“龙犀日角,帝王之表。”
⑸锦帆:隋炀帝所乘的龙舟,其帆用华丽的宫锦制成。《开河记》:“帝自洛阳迁驾大梁,诏江淮诸州造大船五百只,龙舟既成,泛江沿淮而下,时舳舻相继,连接千里,自大梁至淮口,联绵不绝。锦帆过处,香闻百里。”
⑹腐草无萤火:《礼记月令》:“腐草为萤。”古人以为萤火虫是腐草变化出来的。《隋书炀帝纪》:“大业十二年,上于景华宫征求萤火,得数斛,夜出游山放之,光遍岩谷。”这句采取夸张的手法,说炀帝已把萤火虫搜光了。
⑺垂杨:隋炀帝自板诸引河达于淮,河畔筑御道,树以柳,名曰隋堤,一千三百里。《开河记》:“诏民间有柳一株赏一缣,//www.souquanme.com百姓争献之。又令亲种,帝自种一株,群臣次第种栽毕,帝搜趣网御笔写赐垂杨柳姓杨,曰杨柳也。”
⑻“地下”二句:陈后主:南朝陈末代皇帝陈叔宝,荒淫亡国之君。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陈后主所创,歌词绮艳。《隋遗录》载隋炀帝在江都,“昏腼滋深,往往为妖祟所惑。尝游吴公宅鸡台,恍惚间与陈后主相遇。后主舞女数十许,中一人迥美,帝屡目之,后主云:‘即丽华也。’因请丽华舞《玉树后庭花》。丽华徐起,终一曲。”

创作背景:

此诗是诗人晚年江东之游时所作,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一年(857年),与同名七绝同时,当时李商隐因柳仲郢推荐,任盐铁推官,游江东。

隋炀帝是中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腐败国君的典型。他即位以后,不务国事,却开凿了两千余里的运河,以便他由洛阳乘舟到江都游玩。他还打算游幸杭州,为此特意开凿了八百里的江南河。沿河广建行宫,耗尽民脂民膏。他在位十四年中,曾三次巡游江都,乘坐的龙舟前后相接,长达二百余里,锦帆过处,香闻十里。每次随行人员竟多达二十万人,拖船的民夫多达八、九万人。最后终至被杀。李商隐以此为根据,从国家的兴亡着眼,写了这首讽刺前朝以警当世的咏史诗。

鉴赏:

首联“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点题。诗人把长安的宫殿和“烟霞”联系起来,形容它巍峨壮丽,高耸入云。用“紫泉”代替长安,也是为了选取有色彩的字面与“烟霞”相映衬,从而烘托长安宫殿的雄伟壮丽,可是,如此巍峨的宫殿,空锁于烟霞之中,而皇帝更愿意住在芜城。上句着一“锁”字,也突出了长安宫殿的雄伟。经此一垫,下句顺势而来。不居长安,另取江都,隋炀帝贪图享乐、为所欲为的本性已隐隐揭出。一写景,一叙事,一暗写,一明说,写法虽异,但都是围绕批判亡国之君这一主皆而驱使笔墨的。

三、四句“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诗人以虚拟的语气说:如果不是由于皇帝的玉印落到了李渊的手中,杨广不会以游幸江都为满足,他的锦帆,大概一直要飘到天边去吧。据史书记载:杨广不仅开凿了二千余里的通济渠,多次到江都去玩;还开凿了八百余里的江南河,“又拟通龙舟,置驿宫”,准备到杭州去玩,只是未成行罢了。诗人从隋炀帝贪图游乐的众多史实中,信笔拈取他耽于乘舟出游这一典型事例,予以讽刺。用笔亦实亦虚,虚实结合。说它“实”,是因为它是以历史故实和隋场帝贪图逸游的性格特征为依据的,所以尽管夸大其事,而终不失史实和人物性格之真;说它“虚”,是因为它揉入了诗人的艺术想象,是通过幻觉而产生出来的最高真实的假象。实际生活中,锦帆之游是绝不会远及天涯的。艺术创作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玉玺”一联是深得此道的佳句。在修辞上,此联采用了上下蝉联、一气奔腾的流水对,使诗句呈现出圆熟流美的动态。

颈联“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涉及有关杨广逸游的两个故实。一个是放萤:杨广曾在洛阳景华宫征求萤火虫数斛,“夜出游山放之,光遍岩谷”;在江都也放萤取乐,还修了个“放萤院”。另一个是栽柳:白居易在《隋堤柳》中写道:“大业年中炀天子,种柳成行夹流水;西至黄河东至淮,绿影一千三百里。大业末年春暮月,柳色如烟絮如雪;南幸江都恣佚游,应将此树映龙舟。”把“萤火”和“腐草”、“垂杨”和“暮鸦”联系起来,于一“有”一“无”的鲜明对比中感慨今昔,深寓荒淫亡国的历史教训。“于今腐草无萤火”,这不仅是说当年放萤的地方此时已成废墟,只有“腐草”而已;更深一层的含意是,杨广为了放萤夜游,穷搜极捕,弄得萤火虫绝种。“终古垂杨有暮鸦”,渲染了亡国后的凄凉景象。

上句说“于今”“无”,自然暗示昔日“有”;下句说“终古”“有”,自然暗示当日“无”。从前杨广“乘兴南游”,千帆万马,水陆并进,鼓乐喧天,旌旗蔽空;隋堤垂杨,暮鸦自然不敢栖息。只有在杨广被杀,南游已成陈迹之后,日暮归鸦才敢飞到隋堤垂杨上过夜。这两句今昔对比,但在艺术表现上,却只表现对比的一个方面,既感慨淋漓,又含蓄蕴藉。

尾联“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用杨广与陈叔宝梦中相遇的故实,以假设、反诘的语气,把批判荒淫亡国的主题深刻地揭示出来,陈叔宝因荒淫亡国,投降隋朝,和当时隋朝的太子杨广很相熟。杨广当了天子,乘龙舟游江都的时候,梦中与死去的陈叔宝及其宠妃张丽华等相遇,请张丽华舞了一曲《玉树后庭花》。这首舞曲是陈叔宝所作。被后人斥为“亡国之音”。诗人在这里特意提到它,意为杨广目睹了陈叔宝荒淫亡国之事,却不吸取教训,既纵情龙舟之游,又迷恋亡国之音,终于重蹈陈叔宝的覆辙,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诗在最后发问:他如果在地下遇见陈叔宝的话,难道还好意思再请张丽华舞一曲《后庭花》吗?问而不答,余味无穷。

此诗取材于前朝亡国故实,以诗的语言,批判亡国之君,晓喻晚唐皇上,立意高远。篇中以实词撑住全诗,以虚词斡旋其间,取得了既整饬工严又流动活泼的艺术效果。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是什么意思?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出自唐代李商隐的《隋宫》,意思如下:
《隋宫》李商隐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译文
长安城闻名的隋宫,在烟霞中锁闭;却想把遥远的扬州,作为帝业基地。
若不因天命,玉玺归龙凤之姿李渊;隋炀帝的锦缎龙舟,早该驶遍天际。
如今腐草中,萤火虫早就绝了踪迹;隋堤上的杨柳枝,唯有暮鸦的聒啼。
断帝荒淫而亡国,黄泉若遇陈后主,岂敢把亡国名曲后庭花,重新提起?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的意思

意思是:如果不是李渊得到传国的玉玺,那么他的龙舟还会游遍到天涯。

出处: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隋宫》。

原文: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白话译文:

长安的殿阁千门闲闭,空自笼罩着一片烟霞,又想在繁丽的江都,把宫苑修建得更加豪华。若不是皇帝的玉印归到了李家;隋炀帝的锦帆或许会游遍天涯。当年放萤的场所只剩下腐草,萤火早就断绝了根芽;多少年来隋堤寂寞凄冷,两边的垂杨栖息着归巢乌//www.souquanme.com鸦。他若是在地下与陈后主重逢,难道能再去赏一曲《后庭花》?

是首咏史吊古诗,内容虽是歌咏隋宫,其实乃讽刺隋炀帝杨广的荒淫亡国。此诗写隋炀帝为了寻欢作乐,无休止地出外巡游,奢侈昏庸,开凿运河,建造行宫,劳民伤财,终于为自己制造了亡国的条件,成了和陈后主一样的亡国之君。

扩展资料

尾联“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用杨广与陈叔宝梦中相遇的故事,以假设、反诘的语气,把批判荒淫亡国的主题深刻地揭示出来,陈叔宝因荒淫亡国,投降隋朝,和当时隋朝的太子杨广很相熟。

杨广当了天子,乘龙舟游江都的时候,梦中与死去的陈叔宝及其宠妃张丽华等相遇,请张丽华舞了一曲《玉树后庭花》。这首舞曲是陈叔宝所作。被后人斥为“亡国之音”。诗人在这里特意提到它,意为杨广目睹了陈叔宝荒淫亡国之事,却不吸取教训,既纵情龙舟之游,又迷恋亡国之音,终于重蹈陈叔宝的覆辙,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诗在最后发问:他如果在地下遇见陈叔宝的话,难道还好意思再请张丽华舞一曲《后庭花》吗?问而不答,余味无穷。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隋宫

赞美兴安灵渠的古诗我哪些?

灵渠,又名兴安渠或湘桂运河,在广西兴安县境内,是古代著名水利工程之一。秦始皇为统一岭南,命史禄于公元前223年至214年兴修。这条运河沟通了湘江与漓江,联系了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使长江之舟可通过湘江,进入广西、广东。灵渠初名秦凿渠,后因灵河水系的水注入渠内,唐以后改今名。它蜿蜒于沃野之间,全长34公里,距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灵渠有铧咀、大小天平、泄水天平、陡门 (相当于船闸)、秦堤等主要工程,成为世界上最早的运河通船措施。其设计科学,结构灵巧,工艺精湛,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灵渠对开发岭南,繁荣经济,巩固边地,促进南北文化、经济交流和民族的融合,起过重要作用。渠中可泛舟,两岸桃红柳绿,风景佳丽。
秦渠曲曲学三巴,离立千峰插地斜。宛转中间穿水去,孤舟长绕碧莲花。
[诗名] 舟经秦渠即景作
[作者] 俞安期,明代诗人。
[注释] ●秦渠:即灵渠,因渠开凿于秦代,故名。●三巴:东汉末刘璋将巴郡分为永宁、固陵、巴三郡,后又改为巴郡、巴东、巴西三郡。此句言学三巴,显然作者想到川蜀也有秦蜀郡太守李冰所督修的水利工程,而且比灵渠还要早,还要大。●碧莲花: 指灵渠两岸的山峰像碧莲一样。
石渠南北引湘漓,分水塘深下作堤。若是秦人多二纪,锦帆直是到天涯。
[诗名] 兴安渠
[作者] 解缙
[注释] ●纪:十二年为一纪。●锦帆:指华丽的帆船。李商隐《隋宫》:“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后两句意思是:如果秦始皇不是早早病死,秦二世很快被推翻,他们所乘的帝王帆船真是要通过灵渠从广东直到南海之滨的。
一道原泉却两支,右为湘水左为漓。谁知万里分流去,到海还应有会时。
[诗名] 分水岭
[作者] 鲁铎,字振之,景陵人,明弘治年会试第一,历任翰林院编修,两京国子祭酒。
[注释] ●分水岭:指兴安县越城岭。岭在湘江与漓江之间,今名分水岭。●分流去:湘江水至铧咀之后分流,右面流入湘江,左面流入漓江。●有会时:湘江北去,入洞庭,到长江,出东海;漓江水南流,汇西江,入珠江,出南海,诗人说今日在此分流,来日都流入大海就又相会了。
澎湃汹汹激上矶,横流倒泻震声威。惊疑蛰起龙分水,舞爪掀鳞势欲飞。
[诗名] 铧咀观澜
[作者] 彭榕,字御宣,广西兴安人。清光绪年间举人。
[注释] ●铧咀:位于灵渠大小天平前端,前锐后钝,形如犁铧,故名。它起搜趣网着劈水分流的作用,将上游“海洋江”劈为两股,一入湘江,一入漓江。矶:水中露出的石堆。这里指铧咀和大小天平石堤。●舞爪句:形容铧咀和大小天平石堤截流分水,激起怒涛,像巨龙分水,掀鳞舞爪,其势如飞。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残杨有暮鸦意思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的意思是:如今隋朝的宫苑中已不见萤虫,只有低垂的杨柳和归巢的乌鸦。“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隋宫》,全诗的主旨是批判亡国之君。
《隋宫》
李商隐〔唐代〕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译文
长安的殿阁千门闲闭,弥漫着一片烟霞,杨广还想把芜城当作帝王之家。
如果不是李渊得到传国的玉玺,那么他的龙舟还会游遍到天涯。
如今隋朝的宫苑中已不见萤虫,只有低垂的杨柳和归巢的乌鸦。
如果杨广在地下和陈后主相遇,有心欣赏淫逸辱国的后庭花吗?
赏析
首联“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点题,三、四句“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取隋炀帝耽于乘舟出游这一典型事例,予以讽刺。 颈联“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渲染了亡国后的凄凉景象。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