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青磬万缘醒的下一句(富嫌千口犹伶仃 贫恨孤身似绁刑是啥意思)

一声春雷万物醒下一句是什么?应该是:”春雷一声震天响”的下一句是“清风数拂天下春”全句:“春雷一声震天响,清风数拂天下春”描写的是春雷震震,声音......

一声青磬万缘醒的下一句(富嫌千口犹伶仃 贫恨孤身似绁刑是啥意思)

一声春雷万物醒下一句是什么?

应该是:”春雷一声震天响”的下一句是“清风数拂天下春”

全句:“春雷一声震天响,清风数拂天下春”

描写的是春雷震震,声音响彻无比,而清风数次拂过,意味着春天到来了。

扩展资料

从惊蛰起,春耕正式开始,广大农民以农谚为依据,从事各种农事活动。惊蛰的主要生产是春翻、施肥、灭虫、造林。其中的灭虫还带有一定的巫术色彩。惊蛰的主要习俗有蒙鼓皮、驱虫、打小人、吃梨等。

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化生长的现象。春雷始鸣,气温回升,昆虫萌动,“九九”已尽,“九尽桃花开,春耕不能歇”。物候:桃红李白,莺鸣燕来,布谷催耕。惊蛰万物萌动,细菌滋生,容易引发感冒发热和肝病发生。养生需注意防春温流感,饮食清淡养肝脾,多吃蔬菜清肠胃,早睡早起多锻炼。

<<影响你一生的200名言警句>>的解释

必须有文字说明
  解释:
  http://shixiu.fjbtv.com/nanshi/zhuzuo/jgjssm.htm
  穷诸玄辩,若一毫置于太虚。彻世机枢,私一滴投于巨壑。--德山禅师
  ...........................
  <<金刚经说什么》诗词辑录
  1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2万里青天开口笑,三间白屋竖拳头。
  3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功夫半未全。到老方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清 赵翼
  4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唐 武则天
  5云何得长寿,金刚不坏身。复以何因缘,得大坚固力。云何以此经,究竟到彼岸。愿佛开微密,广为众生说。--武则天
  6世间莫若修行好,天下无如吃饭难。
  7风月无古今,情怀自浅深。
  8佛在心中莫浪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只向灵山塔下修。
  9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
  10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元 王实甫《西厢记》
  11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宋 苏轼
  12缁衣换却冕旒轻,托钵千家汗漫行。何事劳生终草草,蒲团洗尽旅途情。--南怀瑾
  13万象都缘一念波,护心那用修多罗。岩中宴坐已多事,况起多余问什么。--南怀瑾
  14四相初生四象殊,羲皇以上一无无。剧怜多少修途客,寿我迷人犹讳愚。--南怀瑾
  15人生踪迹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雪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南怀瑾
  16形役心劳尘役人,浮生碌碌一心身。繁华过www.souquanme.com眼春风歇,来往双丸无住轮。--南怀瑾
  17反复叮咛无相形,觉时恋梦梦恋醒。慈悲空洒常啼泪,沉醉心扉依旧扃。--南怀瑾
  18当时只是平常事,过后思量倍有情。
  19苦瓜连根苦,甜瓜彻蒂甜。修行三大劫,反被老僧嫌。--文喜和尚
  20烧香不敲磬,菩萨不相信。拜佛不放炮,菩萨不知道。
  21才说点头头已点,案山自有点头时。
  22金鸡夜半作雷鸣,好梦惊回暗犹明。悟到死生如旦暮,信知万象一毛轻。--南怀瑾
  23巢空鸟迹水波纹,偶尔成文似锦云。得失往来都不是,有无俱遣息纷纷。--南怀瑾
  24锦绣乾坤似奕棋,人天福德枉成痴。原来佛法无多子,脱缚离粘说向谁。--南怀瑾
  25五十年前王守仁,开门即是闭门人。
  26曾拜瑶池九品莲,希夷授我指玄篇。光阴荏苒真容易,回首沧桑五百年。--清 刘鹗
  27四果阶梯着意成,由来一念最难平。儿啼黄叶飘然落,诳捏空拳大小擎。--南怀瑾
  28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29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唐 丹霞天然禅师
  30外我无身是大身,若留净土即留尘。然灯吩咐庄严地,挂角羚羊何处寻。--南怀瑾
  31万斛珠量斗富豪,江山无主月轮高。娑婆泪海三千界,争入空王眼睫毛。--南怀瑾
  32天人针砭一言师,尊敬方知无可疑。涕泪感恩拜未了,万缘放却只低眉。--南怀瑾
  33世界微尘沤沫身,悬崖撒手漫传薪。黄花翠竹寻常事,般若由来触处津。--南怀瑾
  34四大原无我,五蕴本来空。将头临白刃,犹似斩春风。
  35优昙花发实还无,尘刹今吾非故吾。笑指白莲闲处看,污泥香里养灵珠。--南怀瑾
  3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 龚自珍
  37跃马投鞭星斗横,一呼百喏作雷鸣。江山无恙渔翁老,何似灵山补衲轻。--南怀瑾
  38欲知前生事,今生受者是。欲知来生事,今生作者是。
  39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还须偿宿债。--唐 永嘉玄觉禅师
  40业识奔驰相续流,茫茫无岸可回头。同为苦海飘零客,但了无心当下休。--南怀瑾
  41抟空为块块非真,粉块为空空亦尘。罔象玄珠踪迹杳,故留色相幻人人。--南怀瑾
  42形形色色不同观,手眼分明一道看。宇宙浮沤心起灭,虚空无著为谁安。--南怀瑾
  43浮图楼阁立中天,点滴功勋岂自然。倒却刹竿回首望,繁华散尽梦如烟。--南怀瑾
  44形象由来不是真,都依心色起闲因。可堪举世痴狂客,偏向枯桩境里寻。--南怀瑾
  45生公说法,顽石点头。
  46为谁辛苦说菩提,倦卧空山日又西。遥指海东新月上,夜深忽闻远鸡啼。--南怀瑾
  47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酿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 罗隐《蜂》
  48多年行脚觅归途,入室知为道路愚。检点旧时新衣钵,了无一物可提扶。--南怀瑾
  49镜花水月梦中尘,无著方知尘亦珍。画出牡丹终是幻,若无根土复何春。--南怀瑾
  50富嫌千口犹伶仃,贫恨身存似绁刑。何事庄生齐物了,一声青磬万缘醒。--南怀瑾
  51同为物化到娑婆,忧乐无端且放歌。钟鼓歇时魔舞散,悠然一曲定风波。--南怀瑾
  52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时不重来。
  53此身不上如来座,收拾河山亦要人。--南怀瑾
  54粉墨登场笙管浓,谁知槛外雪花重。推窗窥见清凉界,明月芦花不定踪。--南怀瑾
  55翻云覆雨雨成云,点滴如丝乱不分。冻作冰河冰化水,漫从光影捉斜曛。--南怀瑾
  56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灵共一家。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断除烦恼重增病,趣向真如亦是邪。随顺世缘无牵挂,涅磐生死等空花。--唐 张拙
  57默然无语是真闻,情到无//www.souquanme.com心意已薰。撒手大千无一物,莫凭世味论功勋。--南怀瑾
  58安排摆布只为他,身外无心不着磨。若向画眉深浅看,迷人岂止髻堆螺。--南怀瑾
  59尘沙聚会偶然成,蝶乱蜂忙无限情。同时劫灰过往客,枉从得失计输赢。--南怀瑾
  60九霄鹤呖响无痕,泣血杜鹃落尽魂。谱到狮弦声断续,为谁辛苦唱荒村。--南怀瑾
  61一日清闲自在仙,六神和合报平安。丹田有宝休寻道,对境无心莫问禅。--唐 吕纯阳
  62是谁多事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是吾心绪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
  63衡阳归雁一声声,圣域贤关几度更。蓑笠横挑烟雨散,苍茫云水漫闲行。--南怀瑾
  《楞严大义今释》诗词辑录
  1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人间糟粕书。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 李商隐《无题》
  3紫陌芳尘日转斜,琵琶门巷偶停车。 枝头罗绮春无限,落尽天人一夜华。
  好梦初回月上纱,碧天净挂玉钩斜。一声萧寺空林馨,敲醒床头亿万家。
  碧纱窗外月如银,宴坐焚香寄此身。 不使闲情生绮障,莫教觉海化红尘。 --南怀瑾
  4羊亡几度泣多歧,错认梅花被雪迷。 疑假疑真都不是,残蕉有鹿梦成痴。
  一枕沉酣杜德机,尘埃野马乱相吹。 壶中偶放偷天日,照破乾坤无是非。--南怀瑾
  5华发无知又上颠,几回揽镜奈何天。离离莫羡春风草,落尽还生年复年。
  生死无端别恨深,浪花流到去来今。白头雾里观河见,犹是童年过后心。 --南怀瑾
  6碎却菩提明镜台,春光秋色两无猜。 年来不用观花眼,一任繁华眼里栽。
  不汝还兮更是谁?儿时门巷总依稀。 寻巢犹是重来燕,故傍空梁自在飞。--南怀瑾
  7鱼龙鹏雁互相催,瞬息千秋息往来。 小坐闲窗观万化,乾坤一马走云雷。
  万物由来自不齐,南山高过北山低。 空明虚室时生白,子夜漫漫啼木鸡。 --南怀瑾
  8谁教苦自结同心,魂梦清宵带影临。 悟到息机唯一念,何须解缚度金针。
  妙高峰顶路难寻,万转千回枉用心。 偶傍清溪闲处立,一声啼鸟落花深。
  秋风落页乱为堆,扫尽还来千百回。 一笑罢休闲处坐,任他着地自成灰。 --南怀瑾
  9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 李白《将进酒》
  10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唐 孟郊《游子吟》
  11欲知山下路,须问过来人。
  12游戏何妨幻亦真,莫将魔佛强疏亲。 心源自有灵珠在,洗尽人间万斛尘。
  欲海情波似酒浓,清时翻笑醉时浓。 莫将粒粒菩提子,化做相思红豆红。
  几年魂梦出尘寰,浊世保方乞九还。 一笑抛经高卧稳,龙归沧海虎归山。--南怀瑾
  13穷诸玄辩,若一毫置于太虚。彻世机枢,私一滴投于巨壑。--德山禅师
  金刚经说什么》诗词辑录
  1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2万里青天开口笑,三间白屋竖拳头。
  3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功夫半未全。到老方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清 赵翼
  4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唐 武则天
  5云何得长寿,金刚不坏身。复以何因缘,得大坚固力。云何以此经,究竟到彼岸。愿佛开微密,广为众生说。--武则天
  6世间莫若修行好,天下无如吃饭难。
  7风月无古今,情怀自浅深。
  8佛在心中莫浪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只向灵山塔下修。
  9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
  10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元 王实甫《西厢记》
  11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宋 苏轼
  12缁衣换却冕旒轻,托钵千家汗漫行。何事劳生终草草,蒲团洗尽旅途情。--南怀瑾
  13万象都缘一念波,护心那用修多罗。岩中宴坐已多事,况起多余问什么。--南怀瑾
  14四相初生四象殊,羲皇以上一无无。剧怜多少修途客,寿我迷人犹讳愚。--南怀瑾
  15人生踪迹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雪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南怀瑾
  16形役心劳尘役人,浮生碌碌一心身。繁华过眼春风歇,来往双丸无住轮。--南怀瑾
  17反复叮咛无相形,觉时恋梦梦恋醒。慈悲空洒常啼泪,沉醉心扉依旧扃。--南怀瑾
  18当时只是平常事,过后思量倍有情。
  19苦瓜连根苦,甜瓜彻蒂甜。修行三大劫,反被老僧嫌。--文喜和尚
  20烧香不敲磬,菩萨不相信。拜佛不放炮,菩萨不知道。
  21才说点头头已点,案山自有点头时。
  22金鸡夜半作雷鸣,好梦惊回暗犹明。悟到死生如旦暮,信知万象一毛轻。--南怀瑾
  23巢空鸟迹水波纹,偶尔成文似锦云。得失往来都不是,有无俱遣息纷纷。--南怀瑾
  24锦绣乾坤似奕棋,人天福德枉成痴。原来佛法无多子,脱缚离粘说向谁。--南怀瑾
  25五十年前王守仁,开门即是闭门人。
  26曾拜瑶池九品莲,希夷授我指玄篇。光阴荏苒真容易,回首沧桑五百年。--清 刘鹗
  27四果阶梯着意成,由来一念最难平。儿啼黄叶飘然落,诳捏空拳大小擎。--南怀瑾
  28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29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唐 丹霞天然禅师
  30外我无身是大身,若留净土即留尘。然灯吩咐庄严地,挂角羚羊何处寻。--南怀瑾
  31万斛珠量斗富豪,江山无主月轮高。娑婆泪海三千界,争入空王眼睫毛。--南怀瑾
  32天人针砭一言师,尊敬方知无可疑。涕泪感恩拜未了,万缘放却只低眉。--南怀瑾
  33世界微尘沤沫身,悬崖撒手漫传薪。黄花翠竹寻常事,般若由来触处津。--南怀瑾
  34四大原无我,五蕴本来空。将头临白刃,犹似斩春风。
  35优昙花发实还无,尘刹今吾非故吾。笑指白莲闲处看,污泥香里养灵珠。--南怀瑾
  3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 龚自珍
  37跃马投鞭星斗横,一呼百喏作雷鸣。江山无恙渔翁老,何似灵山补衲轻。--南怀瑾
  38欲知前生事,今生受者是。欲知来生事,今生作者是。
  39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还须偿宿债。--唐 永嘉玄觉禅师
  40业识奔驰相续流,茫茫无岸可回头。同为苦海飘零客,但了无心当下休。--南怀瑾
  41抟空为块块非真,粉块为空空亦尘。罔象玄珠踪迹杳,故留色相幻人人。--南怀瑾
  42形形色色不同观,手眼分明一道看。宇宙浮沤心起灭,虚空无著为谁安。--南怀瑾
  43浮图楼阁立中天,点滴功勋岂自然。倒却刹竿回首望,繁华散尽梦如烟。--南怀瑾
  44形象由来不是真,都依心色起闲因。可堪举世痴狂客,偏向枯桩境里寻。--南怀瑾
  45生公说法,顽石点头。
  46为谁辛苦说菩提,倦卧空山日又西。遥指海东新月上,夜深忽闻远鸡啼。--南怀瑾
  47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酿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 罗隐《蜂》
  48多年行脚觅归途,入室知为道路愚。检点旧时新衣钵,了无一物可提扶。--南怀瑾
  49镜花水月梦中尘,无著方知尘亦珍。画出牡丹终是幻,若无根土复何春。--南怀瑾
  50富嫌千口犹伶仃,贫恨身存似绁刑。何事庄生齐物了,一声青磬万缘醒。--南怀瑾
  51同为物化到娑婆,忧乐无端且放歌。钟鼓歇时魔舞散,悠然一曲定风波。--南怀瑾
  52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时不重来。
  53此身不上如来座,收拾河山亦要人。--南怀瑾
  54粉墨登场笙管浓,谁知槛外雪花重。推窗窥见清凉界,明月芦花不定踪。--南怀瑾
  55翻云覆雨雨成云,点滴如丝乱不分。冻作冰河冰化水,漫从光影捉斜曛。--南怀瑾
  56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灵共一家。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断除烦恼重增病,趣向真如亦是邪。随顺世缘无牵挂,涅磐生死等空花。--唐 张拙
  57默然无语是真闻,情到无心意已薰。撒手大千无一物,莫凭世味论功勋。--南怀瑾
  58安排摆布只为他,身外无心不着磨。若向画眉深浅看,迷人岂止髻堆螺。--南怀瑾
  59尘沙聚会偶然成,蝶乱蜂忙无限情。同时劫灰过往客,枉从得失计输赢。--南怀瑾
  60九霄鹤呖响无痕,泣血杜鹃落尽魂。谱到狮弦声断续,为谁辛苦唱荒村。--南怀瑾
  61一日清闲自在仙,六神和合报平安。丹田有宝休寻道,对境无心莫问禅。--唐 吕纯阳
  62是谁多事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是吾心绪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
  63衡阳归雁一声声,圣域贤关几度更。蓑笠横挑烟雨散,苍茫云水漫闲行。--南怀瑾
  《楞严大义今释》诗词辑录
  1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人间糟粕书。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 李商隐《无题》
  3紫陌芳尘日转斜,琵琶门巷偶停车。 枝头罗绮春无限,落尽天人一夜华。
  好梦初回月上纱,碧天净挂玉钩斜。一声萧寺空林馨,敲醒床头亿万家。
  碧纱窗外月如银,宴坐焚香寄此身。 不使闲情生绮障,莫教觉海化红尘。 --南怀瑾
  4羊亡几度泣多歧,错认梅花被雪迷。 疑假疑真都不是,残蕉有鹿梦成痴。
  一枕沉酣杜德机,尘埃野马乱相吹。 壶中偶放偷天日,照破乾坤无是非。--南怀瑾
  5华发无知又上颠,几回揽镜奈何天。离离莫羡春风草,落尽还生年复年。
  生死无端别恨深,浪花流到去来今。白头雾里观河见,犹是童年过后心。 --南怀瑾
  6碎却菩提明镜台,春光秋色两无猜。 年来不用观花眼,一任繁华眼里栽。
  不汝还兮更是谁?儿时门巷总依稀。 寻巢犹是重来燕,故傍空梁自在飞。--南怀瑾
  7鱼龙鹏雁互相催,瞬息千秋息往来。 小坐闲窗观万化,乾坤一马走云雷。
  万物由来自不齐,南山高过北山低。 空明虚室时生白,子夜漫漫啼木鸡。 --南怀瑾
  8谁教苦自结同心,魂梦清宵带影临。 悟到息机唯一念,何须解缚度金针。
  妙高峰顶路难寻,万转千回枉用心。 偶傍清溪闲处立,一声啼鸟落花深。
  秋风落页乱为堆,扫尽还来千百回。 一笑罢休闲处坐,任他着地自成灰。 --南怀瑾
  9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 李白《将进酒》
  10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唐 孟郊《游子吟》
  11欲知山下路,须问过来人。
  12游戏何妨幻亦真,莫将魔佛强疏亲。 心源自有灵珠在,洗尽人间万斛尘。
  欲海情波似酒浓,清时翻笑醉时浓。 莫将粒粒菩提子,化做相思红豆红。
  几年魂梦出尘寰,浊世保方乞九还。 一笑抛经高卧稳,龙归沧海虎归山。--南怀瑾
  13穷诸玄辩,若一毫置于太虚。彻世机枢,私一滴投于巨壑。--德山禅师
  金刚经说什么》诗词辑录
  1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2万里青天开口笑,三间白屋竖拳头。
  3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功夫半未全。到老方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清 赵翼
  4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唐 武则天
  5云何得长寿,金刚不坏身。复以何因缘,得大坚固力。云何以此经,究竟到彼岸。愿佛开微密,广为众生说。--武则天
  6世间莫若修行好,天下无如吃饭难。
  7风月无古今,情怀自浅深。
  8佛在心中莫浪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只向灵山塔下修。
  9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
  10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元 王实甫《西厢记》
  11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宋 苏轼
  12缁衣换却冕旒轻,托钵千家汗漫行。何事劳生终草草,蒲团洗尽旅途情。--南怀瑾
  13万象都缘一念波,护心那用修多罗。岩中宴坐已多事,况起多余问什么。--南怀瑾
  14四相初生四象殊,羲皇以上一无无。剧怜多少修途客,寿我迷人犹讳愚。--南怀瑾
  15人生踪迹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雪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南怀瑾
  16形役心劳尘役人,浮生碌碌一心身。繁华过眼春风歇,来往双丸无住轮。--南怀瑾
  17反复叮咛无相形,觉时恋梦梦恋醒。慈悲空洒常啼泪,沉醉心扉依旧扃。--南怀瑾
  18当时只是平常事,过后思量倍有情。
  19苦瓜连根苦,甜瓜彻蒂甜。修行三大劫,反被老僧嫌。--文喜和尚
  20烧香不敲磬,菩萨不相信。拜佛不放炮,菩萨不知道。
  21才说点头头已点,案山自有点头时。
  22金鸡夜半作雷鸣,好梦惊回暗犹明。悟到死生如旦暮,信知万象一毛轻。--南怀瑾
  23巢空鸟迹水波纹,偶尔成文似锦云。得失往来都不是,有无俱遣息纷纷。--南怀瑾
  24锦绣乾坤似奕棋,人天福德枉成痴。原来佛法无多子,脱缚离粘说向谁。--南怀瑾
  25五十年前王守仁,开门即是闭门人。
  26曾拜瑶池九品莲,希夷授我指玄篇。光阴荏苒真容易,回首沧桑五百年。--清 刘鹗
  27四果阶梯着意成,由来一念最难平。儿啼黄叶飘然落,诳捏空拳大小擎。--南怀瑾
  28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29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唐 丹霞天然禅师
  30外我无身是大身,若留净土即留尘。然灯吩咐庄严地,挂角羚羊何处寻。--南怀瑾
  31万斛珠量斗富豪,江山无主月轮高。娑婆泪海三千界,争入空王眼睫毛。--南怀瑾
  32天人针砭一言师,尊敬方知无可疑。涕泪感恩拜未了,万缘放却只低眉。--南怀瑾
  33世界微尘沤沫身,悬崖撒手漫传薪。黄花翠竹寻常事,般若由来触处津。--南怀瑾
  34四大原无我,五蕴本来空。将头临白刃,犹似斩春风。
  35优昙花发实还无,尘刹今吾非故吾。笑指白莲闲处看,污泥香里养灵珠。--南怀瑾
  3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 龚自珍
  37跃马投鞭星斗横,一呼百喏作雷鸣。江山无恙渔翁老,何似灵山补衲轻。--南怀瑾
  38欲知前生事,今生受者是。欲知来生事,今生作者是。
  39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还须偿宿债。--唐 永嘉玄觉禅师
  40业识奔驰相续流,茫茫无岸可回头。同为苦海飘零客,但了无心当下休。--南怀瑾
  41抟空为块块非真,粉块为空空亦尘。罔象玄珠踪迹杳,故留色相幻人人。--南怀瑾
  42形形色色不同观,手眼分明一道看。宇宙浮沤心起灭,虚空无著为谁安。--南怀瑾
  43浮图楼阁立中天,点滴功勋岂自然。倒却刹竿回首望,繁华散尽梦如烟。--南怀瑾
  44形象由来不是真,都依心色起闲因。可堪举世痴狂客,偏向枯桩境里寻。--南怀瑾
  45生公说法,顽石点头。
  46为谁辛苦说菩提,倦卧空山日又西。遥指海东新月上,夜深忽闻远鸡啼。--南怀瑾
  47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酿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 罗隐《蜂》
  48多年行脚觅归途,入室知为道路愚。检点旧时新衣钵,了无一物可提扶。搜趣网--南怀瑾
  49镜花水月梦中尘,无著方知尘亦珍。画出牡丹终是幻,若无根土复何春。--南怀瑾
  50富嫌千口犹伶仃,贫恨身存似绁刑。何事庄生齐物了,一声青磬万缘醒。--南怀瑾
  51同为物化到娑婆,忧乐无端且放歌。钟鼓歇时魔舞散,悠然一曲定风波。--南怀瑾
  52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时不重来。
  53此身不上如来座,收拾河山亦要人。--南怀瑾
  54粉墨登场笙管浓,谁知槛外雪花重。推窗窥见清凉界,明月芦花不定踪。--南怀瑾
  55翻云覆雨雨成云,点滴如丝乱不分。冻作冰河冰化水,漫从光影捉斜曛。--南怀瑾
  56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灵共一家。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断除烦恼重增病,趣向真如亦是邪。随顺世缘无牵挂,涅磐生死等空花。--唐 张拙
  57默然无语是真闻,情到无心意已薰。撒手大千无一物,莫凭世味论功勋。--南怀瑾
  58安排摆布只为他,身外无心不着磨。若向画眉深浅看,迷人岂止髻堆螺。--南怀瑾
  59尘沙聚会偶然成,蝶乱蜂忙无限情。同时劫灰过往客,枉从得失计输赢。--南怀瑾
  60九霄鹤呖响无痕,泣血杜鹃落尽魂。谱到狮弦声断续,为谁辛苦唱荒村。--南怀瑾
  61一日清闲自在仙,六神和合报平安。丹田有宝休寻道,对境无心莫问禅。--唐 吕纯阳
  62是谁多事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是吾心绪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
  63衡阳归雁一声声,圣域贤关几度更。蓑笠横挑烟雨散,苍茫云水漫闲行。--南怀瑾
  《楞严大义今释》诗词辑录
  1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人间糟粕书。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 李商隐《无题》
  3紫陌芳尘日转斜,琵琶门巷偶停车。 枝头罗绮春无限,落尽天人一夜华。
  好梦初回月上纱,搜趣网碧天净挂玉钩斜。一声萧寺空林馨,敲醒床头亿万家。
  碧纱窗外月如银,宴坐焚香寄此身。 不使闲情生绮障,莫教觉海化红尘。 --南怀瑾
  4羊亡几度泣多歧,错认梅花被雪迷。 疑假疑真都不是,残蕉有鹿梦成痴。
  一枕沉酣杜德机,尘埃野马乱相吹。 壶中偶放偷天日,照破乾坤无是非。--南怀瑾
  5华发无知又上颠,几回揽镜奈何天。离离莫羡春风草,落尽还生年复年。
  生死无端别恨深,浪花流到去来今。白头雾里观河见,犹是童年过后心。 --南怀瑾
  6碎却菩提明镜台,春光秋色两无猜。 年来不用观花眼,一任繁华眼里栽。
  不汝还兮更是谁?儿时门巷总依稀。 寻巢犹是重来燕,故傍空梁自在飞。--南怀瑾
  7鱼龙鹏雁互相催,瞬息千秋息往来。 小坐闲窗观万化,乾坤一马走云雷。
  万物由来自不齐,南山高过北山低。 空明虚室时生白,子夜漫漫啼木鸡。 --南怀瑾
  8谁教苦自结同心,魂梦清宵带影临。 悟到息机唯一念,何须解缚度金针。
  妙高峰顶路难寻,万转千回枉用心。 偶傍清溪闲处立,一声啼鸟落花深。
  秋风落页乱为堆,扫尽还来千百回。 一笑罢休闲处坐,任他着地自成灰。 --南怀瑾
  9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 李白《将进酒》
  10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唐 孟郊《游子吟》
  11欲知山下路,须问过来人。
  12游戏何妨幻亦真,莫将魔佛强疏亲。 心源自有灵珠在,洗尽人间万斛尘。
  欲海情波似酒浓,清时翻笑醉时浓。 莫将粒粒菩提子,化做相思红豆红。
  几年魂梦出尘寰,浊世保方乞九还。 一笑抛经高卧稳,龙归沧海虎归山。--南怀瑾
  13穷诸玄辩,若一毫置于太虚。彻世机枢,私一滴投于巨壑。--德山禅师
  金刚经说什么》诗词辑录
  1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2万里青天开口笑,三间白屋竖拳头。
  3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功夫半未全。到老方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清 赵翼
  4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td>

释迦牟尼那么厉害,为什么不直接把全世界众生度了

一切众生自性自度
《金刚经》: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后注】:也是佛自己讲,告诉须菩提,你认为怎么样?你们千万不要讲佛说过这个话,说过什么话呢?“我当度众生”,认为佛说过,要度一切众生。你看佛是很妙的,你仔细把金刚经研究,他的一搜趣网生许多事情,在金刚经里通通否认完了。说法四十九年,他在金刚经里却说没有说过一句话!这是他讲的啊!这个金刚经摆在我们面前。他本来发愿要度众生,现在又否认了,嘿!你不要搞错了,你们不要那么想啊!你们千万不要那么想,认为我要度一切众生。这是文字的解释。
“须菩提,莫作是念”,千万不可以有这个观念,上面已经讲了,下面还要很肯定的重复,莫作是念,千万不要有这种想法。好了,我们现在记住他的话,你不要磕头说佛啊,你来度我。他老人家不承认,他现在很忙,在那里入涅槃,你也莫作是念,不要这样想。什么理由呢?“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这个话严重了,刚才我们还用笑话的办法来说,佛一切否认了,下面进一步告诉我们理由,听得我们都有一点云里雾中了。什么理由啊?世界上实实在在没有一个众生需要佛来度的。你注意啊!没有一个人需要佛来度的,这是佛自己说的。
“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拿禅宗里的话说,这叫做一个棺材两个死汉,一个说你是被我度的,一个说我需要佛来度。大禅师们会说,这两个都是没有悟道的。佛也讲嘛!第一,我没有度过一个人,你不要有这个观念。什么理由呢?世界上没有一个众生需要佛来度的。这个文字摆在这里,对不对?我们自己研究。还有,佛说如果有人因我度他而成了佛,这个佛就不是佛了,而是个非常普通的人,因为这个佛已经是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人了。
所以,我经常告诉大家,不要什么顶礼啦!磕头啦!好麻烦。我一生最怕这个事,碰到人家合掌,我现在都有点马上出汗,很麻烦,还要答礼,干脆像现在人眼睛一瞪,注目礼,很好嘛!意思到了就行了。如果说磕个头,认为我是老师,该受这一拜的话,十八层地狱都不够。不过不要紧,据说现在地狱里头还有地下室,那就该要下地狱的地下室去了。一个人如果自觉有道,足以为人师,如果有这一念的存在,他再有道也不值钱了。真正足以为人之师,真正足以度人,他必定已经证到空的境界了,何以会有自我崇高的观念呢?绝对不会!因为他自己已经没有这个观念了;而是一切众生,人我平等。
所以佛说,佛如果有这样一个观念,也就不叫做佛了,他处处著相,觉得我是佛,我是老师,你们通通是我的子民,你们都是我的信徒,那他就绝对不是佛了。
说到“信徒”这个名辞,是很难听的,佛教里从来没有这个名词,只有信众。用个“徒”字,那只能够牧师用。牧师翻译的“牧”字,就是指赶牛的,赶羊的,赶人的,看这一些子民都是他下面的徒众。徒众都在下面,佛法不可以这样。
曾经听到佛教界有人用“徒众”这两个字,听得我一个头八个大,连信众这种说法,都算是很严重的了。过去大陆随便哪一个庙子,对信众都是称居士的。我在峨嵋山时,老和尚看到猴子出来,就说猴居士出来了。蛇来了,蛇居士来了。从没有说猴众,猴徒,蛇徒,没有这样说的!老和尚的声音使人一听肃然起敬,看一切众生平等,猴居士,蛇居士,这个是佛法的精神。佛法如果还有统治性,那怎么会是佛的精神呢?希望修正修正,不要犯这个错误。
佛现在讲,假定他有一个观念,认为众生是受他的教化而得道的,这些人是他的徒弟,应该对他如此如彼的恭敬……假如他有这样观念的话,完了!“即有我人众生寿者”,那不算成佛!
好,佛啊!我们了解啦!你老人家谦虚,不承认自己在度人,实际上我们是受你度的。你谦虚,那是你的嘛!我恭敬我的,各走各的路,没有错。但是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你说世界上没有一个众生须要佛来度的,这是个问题啊!不过,这个大问题,佛在下面解答。
他说,所谓人,有众生就有人,真正的佛法教我们一件事,八万四千法门只教我们一件事,就是如何证到自己真正无我,那就成功了。这很简单,修行只修行一件事,修到真正的无我。既然无我了,我当然不需要佛度呀,我本来就是佛嘛!佛有这个度人之相,佛就著了人相,我相。我如果真正能够悟道,就是无我,就没有被你可度之处。
所以,佛说的没有错,没有一个众生需要我度。再彻底的讲,佛说了八万四千法门,把他老人家修道,证道的法门,通通告诉我们了,你依照这个样子做,你一样可以成佛。他没有办法帮你成佛,要自性自度,他没有办法替你修啊! 修要自己修,修成功自度了,是你自修自度,自性自度。所以佛说的是老实话,他说没有一个众生是需要我度的!我也不能度呀!必须他自己有信心,自修自度,自性自度。
所以他的话,一点都没有错。不过他表达的方法是语出惊人,每一句话说出来都很难解;其实道理很简单,人人都要自求解脱,自性自度,自我得救,谁都救不了你。求上天的保佑,菩萨保佑,保佑不了的,不要迷信啦!只有自助天助,自求多福。你要想菩萨保佑,你要先保佑自己,怎么保佑自己呢?行一切善法,那么自助就天助了,佛菩萨与你中间的电线、电波就接得上了。你一天到晚去杀人放火,然后说,菩萨保佑我,你自己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佛告诉我们,没有一个众生他可以度的,众生都是自性自度。他说,什么叫做我呢?一切众生本来无我,这是佛法;佛法三藏十二部经典,总归起来就是告诉我们这句话。本来无我啊!就是我们做不到,做到了个个成佛。
佛又说,“如来说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凡夫就是一般人,是佛经翻译的名辞,现在我们一听到凡夫,好像在骂人。如果我们随便对朋友说,你是凡夫,他肚子里头一定不高兴,你好看不起我!一般人,你告诉他无我,他就害怕,因为人都要贪著“我”。究竟哪个是我呢?佛经告诉我们,人体是三十六样东西凑拢来,没有一样东西是“我”的。
拿现在来讲更严重了,人体上许多的细胞都是我,每一个细胞都不是我,你说我在哪里?身体上没有我,死了以后,我到哪里去了?说灵魂是我,你看到灵魂了吗?一声青磬万缘醒,就是这个境界。这一声敲了以后,无我,本来就是什么都无我,没有一样是我。这个无我的境界,佛只好分析给“我”听,所以我们学禅啊,打坐啊,求证一个什么东西呢?就是求证到一个无我,就成佛了。结果大家打起坐来,在里头嘀咕,都在玩“我”,不然就玩呼吸来呀,去呀,好像在那里数钱!一二三四,又数息又观。第一口呼吸早就跑掉了,你后面数到一千,一口呼吸也留不住呀!在那里干什么呢?所以都在玩“我”,作不到无我,不能证得佛法!
无我以后
佛刚才提出一个问题,凡夫之人,以为真有一个我的存在,等到肉体死亡了,抓不住了,还要抓个灵魂。其实那个灵魂也是自己意识境界偶然的存在,还不是真的我,还不是这个。但是凡夫之人,总归要抓一个有相的我,都抓错了。真做到四大相皆空,就是人我众生寿者皆空的时候,可以找到生命本来的自我了。那个自我是假称的,叫他自我也不对,叫他是佛也不对,叫他菩提也不对,各种名称都不对。
现在讲到这个地方,佛又加以解说,他提出来:
为什么他要加这个尾巴呢?因为他说了一个尾巴怕大家又抓住它。我们也看到过很多学佛的,他也不敢承认自己是圣人,那你就当凡夫好了,他肚子里又不服气,不肯做凡夫。
所以一般学佛学道的人很可怜,在圣人凡夫之间,就像公园里小孩子玩秋千,荡过来荡过去,永远下不了台,挂在空中甩。
佛告诉我们,所谓凡夫者,本来是个假名,没有真正什么凡夫,假名叫做凡夫而已。换句话说,严重的讲,一切众生都是佛,只是众生找不到自己的本性;找到了就不是凡夫,个个是佛,众生平等。所以后世禅宗经典,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心即是佛,悟道了,此心即是佛;没有悟道,佛也是凡夫,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三样平等。
那么这一品说完了吗?没有完!还有个重大的问题在里头,我们现在再回过头来看这一品开头的话。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
重点在这个“我”字上,佛说:我,没有度众生。文字是那么解释,佛为什么那么讲呢?全篇的意思告诉我们,人,悟到了真正的无我,修持证到了真正的无我,就是佛了。这个佛,无我,自然无众生,无寿者,这就是佛境界。所以做到了无我就是佛境界,一切凡夫都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接着一切观念的执著,都是因为有我而来,那么真正无我就是佛境界。
但是,无我以后叫什么呢?注意啊!一般研究佛学的人,听到无我,下意识给它下一个注解,空的。佛没有这样说,他只说无我而已,这个空的是你加的。如果真能把凡夫境界有我的观念通通放弃了,所谓放下,放下放到无可放处,找到生命本来,勉强才可以叫那个是我们生命的真我,那就是佛境界。但是在本经上,佛不说出一个真我的名字,那么你就要看全部的佛经了。全部佛经,总归起来三藏十二部,实际上有些真的,有些假的。所谓假的并不是什么假的,是后来佛弟子们自己修持到了,所写的经典,假托也是佛说的,这很有可能。这些笼统的算进去,佛经大概有五千多部。
过去有些人念经,为了自己念,为了父母念,要念一藏经,一藏经就是五千卷。大藏经佛的这一部分是五千卷。后世弟子们作的论,乃至佛经的注解,未算在内,如果通通把它算在内,连后世的也都加进去,现在一共有一万三四千卷了,越来越多。
佛说法四十九年,这么多的经典中,他的几个要点是,世间一切无常,都靠不住,都要变去,都不属于我的。人世间一切皆苦,没有究竟的快乐,没有究竟的幸福。一切皆空,一切都无法把握,都要变去了,变去了都抓不住,抓不住的那个情况,那个境界定个名辞叫做空,所以无常、苦、空、无我,本来无我,这是所有佛说的都是这样。
佛在世的时候,许多佛的弟子们,依他所教示的方法修持,都证到了无我的境界,脱离了苦、空、无我的束缚。但是也因此之故,都落于偏空之果,这是我们后世佛学给它加上的,就是偏向于消极的空。
佛到了八十岁,他老人家要请假走路了,请长假了,懒得再教了,快涅槃了,这个时候,他告诉我们相反的四个字,常、乐、我、净,与他平常所讲的完全相反。最后他又告诉我们,真做到了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修持到一切放下了,连空也空了,空到了最彻底,你找到生命的本源,这个生命的本源永恒不变。
但是这不是像人世间有个不变的东西一样,那样了解又错了,那是属于真常唯心论,属于外道的说法。佛说的这个常,是对无常而言,金刚经后面就给我们解释了。乐,不是苦的,得道的人离苦了;一般认为得了道的人,一天到晚都是快乐,那会把你乐死的。譬如我们头痛,当然很难过了,但是痛个六七天也痛不死,你说头不痛了,我的头好快乐啊!快乐的不得了,真这样快乐的话,这个人不到三天一定发了疯。苦乐是相对的现象,著了相就会发疯。所以什么是乐?无苦即是乐,清净之乐。清净没有境界,所以这个乐不是世间看的乐,是常乐。这个时候是真正的我了,不生不灭,这是不生不灭之我,并没有像我们现在世俗的观念,有个我相的存在,所以这个我是干干净净的。
所谓净土,没有一个净的境界,你说我们的地下很干净呀!这不算净,你说虚空很干净,虚空才不干净呢!物理科学家都知道虚空里有很多东西。真正的虚空是看不见的,那个是无善亦无恶,无苦亦无乐,那是真正的乐,那个是佛境界。
——南怀瑾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