敛尽春山羞不语下一句(《蝶恋花》古诗)

宋代诗人苏轼的古诗苏轼写的诗有哪些,1、《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2、《惠崇春江......

敛尽春山羞不语下一句(《蝶恋花》古诗)

宋代诗人苏轼的古诗

苏轼写的诗有哪些
  1、《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惠崇春江晓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洒豚欲上时。
  3、《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4、《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5、《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7、《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8、《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9、《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
  凤凰山上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
  一朵芙蓉,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
  苦含情,遣谁听?
  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10、《南乡子送述古》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
  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
  今夜残灯斜照处,
  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11、《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2、《蝶恋花密州上元》
  灯火钱塘三五夜。
  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
  帐底吹笙香吐麝,此般风味应无价。
  寂寞山城人老也。
  击鼓吹箫,乍入农桑社。
  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13、《蝶恋花》
  记得画屏初会遇。
  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
  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
  那日绣帘相见处,
  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
  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
  14、《渔家傲送张元唐省亲秦州》
  一曲阳关情几许,知君欲向秦川去。
  白马皂貂留不住。
  回首处,孤城不见天霖雾。
  到日长安花似雨,故关杨柳初飞絮。
  渐见靴刀迎夹路。
  谁得似,风流膝上王文度。
  15、《江城子别徐州》
  天涯流落思无穷。
  既相逢,却匆匆。
  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
  为问东风余如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
  背归鸿,去吴中。
  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
  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16、《行香子过七里滩》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
  水天清、影湛波平。
  鱼翻藻鉴,鹭点烟汀。
  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
  算当年、虚老严陵。
  君臣一梦,今古空名。
  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17、《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18、《鹧鸪天》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19、《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
  使君能得几回来?
  便使尊前醉倒且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
  夜阑风静欲归时,
  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20、《满江红》
  江汉西来,高楼下、葡萄深碧。
  犹自带、岷峨云浪,锦江春色。
  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
  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江表传,君休读。
  狂处士,真堪惜。
  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
  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
  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苏东坡的诗有哪些
  1、《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3、《惠崇春江晓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洒豚欲上时。
  4、《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5、《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6、《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7、《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8、《鹧鸪天》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9、《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
  使君能得几回来?
  便使尊前醉倒且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
  夜阑风静欲归时,
  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10、《醉落魄离京口作》
  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
  孤城回望苍烟合。
  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
  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
  此生飘荡何时歇。
  家在西南,长作东南别。
  11、《南乡子送述古》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
  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
  今夜残灯斜照处,
  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12、《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3、《蝶恋花密州上元》
  灯火钱塘三五夜。
  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
  帐底吹笙香吐麝,此般风味应无价。
  寂寞山城人老也。
  击鼓吹箫,乍入农桑社。
  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14、《蝶恋花》
  记得画屏初会遇。
  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
  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
  那日绣帘相见处,
  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
  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
  15、《渔家傲送张元唐省亲秦州》
  一曲阳关情几许,知君欲向秦川去。
  白马皂貂留不住。
  回首处,孤城不见天霖雾。
  到日长安花似雨,故关杨柳初飞絮。
  渐见靴刀迎夹路。
  谁得似,风流膝上王文度。
  16、《江城子别徐州》
  天涯流落思无穷。
  既相逢,却匆匆。
  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
  为问东风余如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
  背归鸿,去吴中。
  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
  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17、《行香子过七里滩》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
  水天清、影湛波平。
  鱼翻藻鉴,鹭点烟汀。
  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
  算当年、虚老严陵。
  君臣一梦,今古空名。
  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18、《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的诗词!!!!!

越多越好!快
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浣溪沙
蔌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昭君怨
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减字木兰花 春月
春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轻云薄雾,总是少年行乐处。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浣溪沙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睢盱。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归家说与采桑姑。
浣溪沙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挨踏破茜罗裙。
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
浣溪沙
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麦少〕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浣溪沙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浣溪沙
山色横侵蘸晕霞,湘川风静吐寒花。远林屋散尚啼鸦。
梦到故园多少路,酒醒南望隔天涯。月明千里照平沙。
浣溪沙 寓意
炙手无人傍屋头,萧萧晚雨脱梧楸。谁怜季子敝貂裘。
顾我已无当世望,似君须向古人求。岁寒松柏肯惊秋。
浣溪沙 即事
画隼横江喜再游,老鱼跳槛识青讴。流年未肯付东流。
黄菊篱边无怅望,白云乡里有温柔。挽回霜鬓莫教休。
西江月 重九
点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当年戏马会东徐,今日凄凉南浦。
莫恨黄花未吐,且教红粉相扶。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
西江月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阮郎归 初夏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洗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鹧鸪天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虞美人 有美堂赠述古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尊前醉倒且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醉落魄 离京口作
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孤城回望苍烟合。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
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此生飘荡何时歇。家在西南,长作东南别。
南乡子 送述古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南乡子 梅花词,和杨元素。
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蹋散芳英落酒卮。
痛饮又能诗,座客无毡醉不知。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著枝。
南乡子 自述
凉簟碧纱厨,一枕清风昼睡馀。睡听晚衙无一事,徐徐,读尽床头几卷书。
搔首赋归欤,自觉功名懒更疏。若问使君才与术,何如?占得人间一味愚。
南乡子 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少年游 润州作,代人寄远。
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定风波 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蝶恋花 密州上元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此般风味应无价。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乍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蝶恋花
记得画屏初会遇。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
那日绣帘相见处,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
临江仙 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谷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渔家傲 送张元唐省亲秦州
一曲阳关情几许,知君欲向秦川去。白马皂貂留不住。回首处,孤城不见天霖雾。
到日长安花似雨,故关杨柳初飞絮。渐见靴刀迎夹路。谁得似,风流膝上王文度。
江城子 别徐州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余如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行香子 过七里滩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行香子 丹阳寄述古
携手江村,梅雪飘裙。情何限、处处销魂。故人不见,旧曲重闻。向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
寻常行处,题诗千首,绣罗衫、与拂红尘。别来相忆,知是何人?有湖中月,江边柳,陇头云。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mjSHvauFmd,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江城子 湖上与张先同赋
凤凰山上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蓉,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江城子 孤山竹阁送述古
翠娥羞黛怯人看。掩霜纨,泪偷弹。且尽一尊,收泪听阳关。漫道帝城天样远,天易见,见君难。
画堂新构近孤山。曲阑干,为谁安?飞絮落花,春色属明年。欲棹小舟寻旧事,无处问,水连天。
洞仙歌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倚枕钗横鬓乱。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度河汉。
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 快哉亭作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搜趣网,千里快哉风。
满江红
江汉西来,高楼下、葡萄深碧。犹自带、岷峨云浪,锦江春色。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江表传,君休读。狂处士,真堪惜。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满江红 怀子由作
清颍东流,愁目断、孤帆明灭。宦游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恨此生、长向别离中,添华发。
一尊酒,黄河侧。无限事,从头说。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衣上旧痕馀苦泪,眉间喜气添黄色。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
永遇乐 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纟+沈去掉三点水)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沁园春
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扌离〕锦,朝露漙漙。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樽前。
八声甘州 寄参寥子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贺新郎 夏景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热。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浓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
又恐被、秋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

苏东坡诗词

你好,我来为你解答:
  宋词鉴赏之苏轼
  苏轼对宋词的贡献主要是在于:
  一、扩大了词的题材,他的词题材丰富,有怀古、感旧、记游、说理、抒情、咏物等等,古人云:“东坡词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也”;
  二、提高了了词境,词风多样化,有婉约柔美,亦有奔放豪迈、倾荡磊落之作,这其中尤其重要的就是他始创了豪放词风;
  三、他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以诗为词,这是一大变革,这又主要表现在他用题序和用典故;
  四、突破了音乐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词变成了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词与音乐的关系历来也是词家研究的重点,词起源于唐代的燕乐、敦煌曲子词,本事和歌而唱的,自宋以降,士大夫文人视词为小道,也是因为这不过是人们闲暇之余消遣而填的音乐小调,苏轼的这一尝试是个很大的创新。
  ●阳关曲中秋月
  暮云收剧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词作鉴赏  
  这首小词,题为“中秋月”,自然是写“人月圆”的喜悦;调寄《阳关曲》,则又涉及别情。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首句言月到中秋分外明之意,但并不直接从月光下笔,而从“暮云”说起,用笔富于波折。明月先被云遮,一旦“暮云收尽”,转觉清光更多。句中并无“月光”、“如水”等字面,而“溢”字,“清寒”二字,都深得月光如水的神趣,全是积水空明的感觉。  
  月明星稀,银河也显得非常淡远。“银汉无声”并不只是简单的写实,它似乎说银河本来应该有声的,但由于遥远,也就“无声”了,天宇空阔的感觉便由此传出。今宵明月显得格外团,恰如一面“白玉盘”似的。语本李白《古郎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此用“玉盘”的比喻写出月儿冰清玉洁的美感,而“转”字不但赋予它神奇的动感,而且暗示它的圆。两句并没有写赏月的人,但全是赏心悦目之意,而人自其中。 
  明月团,更值兄弟团聚,难怪词人要赞叹“此生此夜”之“好”了。从这层意思说,“此生此夜不长好”大有佳会难得,当尽情游乐,不负今宵之意。不过,恰如明月是暂满还亏一样,人生也是会难别易的。兄弟分离即,又不能不令词人慨叹“此生此夜”之短。从这层意思说,“此生此夜不长好”又直接引出末句的别情。说“明月明年何处看”,当然含有“未必明年此会同”的意思,是抒“离扰”。同时,“何处看”不仅就对方发问,也是对自己发问,实寓行踪萍寄之感。末二句意思衔接,对仗天成。“此生此夜”与“明月明年”作对,字面工整,假借巧妙。“明月”之“明”与“明年”之“明”义异而字同,借来与二“此”字对仗,实是妙手偶得。叠字唱答,再加上“不长好”、“何处看”一否定一疑问作唱答,便产生出悠悠不尽的情韵。 
  这首词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圆”的愉快,又从今年此夜推想明年中秋,归结到别情。形象集中,境界高远,语言清丽,意味深长。《阳关曲》原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为歌词,苏轼此词与王维诗
  ●如梦令
  为向东坡传语,人玉堂深处。  
  别后有谁来?  
  雪压小桥无路。  
  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苏轼词作鉴赏  
  这首《如梦令》,毛氏汲古阁本题作《有寄》,傅榦本调下注云:“寄黄州杨使君二首,公时翰苑。”当是元佑元年(1086)九月以后,元四年三月以前,苏轼京城官翰林学士期间所作。词中抒写怀念黄州之情,表现归耕东城之意,是作者当时特定生活和心理状态的真实反映及流露。 
  首二句“为向东坡传语,人玉堂深处”,以明快的语言,交待他“玉堂(翰林院)深处”,向黄州东坡表达思念之情,引起下文。这两句的语气,十分亲切。苏轼心目中,黄州东坡,俨然是他的第二故乡,所以思念之意才如此殷切。 
  次二句“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是“传语”的内容,是苏轼对别后黄州东坡的冷清荒凉景象的揣想。先设一问以避免平直。有此一问,便曳生姿,并能引出下文。“雪压小桥无路”,仍承上句带有问意,似乎是说:别后有没有人来?是雪压住了小桥,路不通吗?以景语曲折表达之,既富于形象性,委婉深曲。是与否之间,都表现了对别后黄州东坡的无限关心。 
  末三句“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紧承上意,亦是“传语”的内容,表达归耕东坡的意愿。“归去,归去”,直抒胸臆,是愿望,是决定,是决心。“江上一犁春雨”,是说春雨喜降,撬犁地春耕,补充要急于“归去”的理由,说明“归去”的打算。“一犁春雨”四字,使人自然地想起他所作《江城子》词“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的意境。“一犁春雨”四个字更是“皆曲尽形容之妙”,妙就妙捕捉住了雨后春耕的特殊景象,情感轻快。  
  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苏轼颇多气势磅礴之作;但他一生中也有很多淡雅清秀的词作,显示了东坡创作风格的多样性。这首《如梦令》便代表了苏轼创作清淡的一面,词中不设奇险之语,清新淡雅而自然。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苏轼词作鉴赏  
  这首词从山川景物着笔,意旨却是探索人生的哲理,表达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整首词如同一首意气风发的生命交响乐,一篇老骥伏枥,志千里的宣言书,流露出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读之令人奋发自强。 
  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作者选取几种富有特征的景物,描绘出一幅明丽、清新的风景画,令人身临其境,心旷神怡,表现出词人爱悦自然、执着人生的情怀。 
  下阕迸发出使人感奋的议论。这种议论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表达有关人生的哲理。“谁道”两句,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结尾两句以溪水西流的个别现象,即景生感,借端抒怀,自我勉励,表达出词人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 
  这首词,上片以淡疏的笔墨写景,景色自然明丽,雅淡凄美;下片既以形象的语言抒情,又即景抒慨中融入哲理,启人心智,令人振奋。词人以顺处逆的豪迈情怀,政治上失意后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催人奋进,激动人心。
  ●浣溪沙 咏橘
  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竹篱茅舍出青黄。
  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吴姬三日手犹香。
  苏轼词搜趣网作鉴赏  
  这首咏橘词,巧言物状,体物细微,属“纯用赋体,描写确尚”的咏物佳作,颇耐玩味。  
  “菊暗荷枯一夜霜”,先布置环境,以使下文有余地抒发。“菊暗荷枯”四字,是东坡《赠刘景文》诗“荷狙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的概括。“一夜霜”,经霜之后,橘始变黄而味愈美。晋王羲之帖:“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易多得。”又白居易《拣贡橘书情》诗:“琼浆气味得霜成。”皆可参证。“新苞”句,轻轻点出题目。新苞,指新橘。橘有皮包裹,故称。又,橘树常绿,凌寒不凋。《楚辞。橘颂》:“绿叶素荣,纷其可嘉兮。”沈约《橘》诗:“绿叶迎露滋,朱苞待霜润。”东坡用“新苞绿叶”四字,形象自然,再以“照林光”描绘之,可谓尽得橘之神。“竹篱茅舍出青黄”,好一“出”字。竹篱茅舍,掩映于青黄相间的橘林之中,可见橘树生长之盛,人家环境之美,一年好景,正当此时。 
  过片二句,写尝橘的情状。擘开橘皮,芳香的油腺如雾般喷溅,初尝新橘,汁水齿舌间如泉般流淌。“香雾”、“清泉”之喻,形象可感,堪称绝妙。而“惊”、“怯”二字,活画出女子尝橘时的娇态。惊,是惊于橘皮迸裂时香雾溅人,怯,是怯于橘汁的凉冷和酸叶。末句点出“吴姬”,实际也点明新橘的产地。吴中产橘,尤以太湖中东西两洞庭山所产者为最著,洞庭橘唐宋时为贡物。“三日手犹香”,着意夸张,尽得吴橘之味矣。
  ●浣溪沙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苏轼词作鉴赏  
  此词为作者徐州写的五首《浣溪沙》中的一首,描述他乡间的见闻和感受。作品艺术上颇具匠心,词中从农村习见的典型事物入手,意趣盎然地表现了淳厚的乡村风味。清新朴实,明白如话,生动真切,栩栩传神,是此词的显著特色。 
  上片写景,也写人,并点出季节,生动地勾勒出初夏时节农村生活的画面:作者从枣树下走过,枣花簌簌地落了他一身,这时候,他耳边听到了村子里从南到北传来一片片缫丝车缫丝的声音,又看到古老的柳树底下有一个穿“牛衣”的农民正叫卖黄瓜。作者抓住富有季节性特征的一些事物,有声有色地渲染出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 
  下片记事,转写作者村外旅行中的感受和活动。 
  接下来一句写作者骄阳下口干舌燥的感受。结尾一句,写作者以谦和的态度向村野百姓求茶,一则显示出词人热爱乡村、平易朴实的情怀,二则暗示了乡间民风的淳厚。 
  这首词既画出了初夏乡间生活的逼真画面,又记下了作者路途的经历和感受,为北宋词的社会内容开辟了新天地。
  ●浣溪沙 春情
  道字娇讹语未成。 未应春阁梦多情。朝来何事绿鬟倾。  
  彩索身轻长趁燕,红窗睡重不闻莺。 困人天气近清明。
  苏轼词作鉴赏  
  这首词体现了作者对婉约词的一个极好的开拓与创新。词中以含蓄蕴藉、轻松幽默的语言,描写一位富裕家庭怀春少女的天真活泼形象。整首词新颖工巧,清绮细致,雅丽自然,表现人物形象不仅能曲尽其形,且能曲尽其神,曲尽其理,显示出非凡的艺术功力。 
  上片写少女朝慵初起的娇态。首句写少女梦呓中吐字不清,言不成句,意表现少女怀春时特有的羞涩心理。接下来二句语含谐趣,故设疑云:如此娇小憨稚的姑娘是不会被那些儿女情事牵扯的吧,那为什么早晨迟迟不起云鬟半偏呢?以上几句将少女的春情写得若有若无,巧妙地表现了情窦初开的少女的心理特点。 
  词的下片通过少女荡秋千和昼眠这两个生活侧面的描写,写她贪玩好睡的憨态。姑娘白天秋千上飞来荡去,轻捷灵巧的身子有如春燕。可是,晚上躺下来以后,她就一觉睡到红日当窗,莺啼户外,仍是深眠不醒。少女白昼酣眠,是为排遣烦忧,作者却说是因为快要到清明了,正是困人的季节。 
  这首词传神地描写了少女春天的慵困意态,写出了少女怀春时玫瑰色的梦境。写作上,它撮笔生新,不落陈套,始终围绕少女春日贪睡这一侧面,用饶有情致的笔调加以渲染,使一位怀春少女的神思跃然纸上,呼之欲出。词以上下问答的形式写出,这种结构造成了一种意深笔曲的效果,而无一眼见底的单调浅薄之感。
  ●浣溪沙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苏轼词作鉴赏  
  此词是作者徐州谢雨词的最后一首,写词人巡视归来时的感想。词中表现了词人热爱农村,关心民生,与老百姓休戚与共的作风。作为以乡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这首词之风朴实,格调清新,完全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为有宋一代词风的变化和乡村词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上片首二句“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不仅写出“草”之“软”、“沙”之“轻”,而且写出作者这种清新宜人的环境之中舒适轻松的感受。久旱逢雨,如沐甘霖,经雨之后的道上,“软草平莎”,油绿水灵,格外清新;路面上,一层薄沙,经雨之后,净而无尘,纵马驰骋,自是十分惬意。触此美景,作者情动于衷,遂脱口而出:“何时收拾耦耕身?”“耦耕”,指二人并耜而耕,典出《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长沮、桀溺是春秋末年的两个隐者。二人因见世道衰微,遂隐居不仕。此处“收拾耦耕身”,不仅表现出苏轼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同时也是他政治上不得意的情况下,仕途坎坷、思想矛盾的一种反映。 
  下片“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二句,承上接转,将意境宕开,从道上写到田野里的蓬勃景象。春日的照耀之下,桑麻欣欣向荣,闪烁着诱人的绿光;一阵暖风,挟带着蒿艾的薰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肺。这两句对仗工整,且妙用点染之法。上写日照桑麻之景,先用画笔一“点”:“光似泼”则用大笔涂抹,尽力渲染,将春日雨过天晴后田野中的蓬勃景象渲染得淋漓尽致;下句亦用点染之法,先点明“风来蒿艾”之景,再渲染其香气“如薰”。“光似泼”用实笔,“气如薰”用虚写。虚实相间,有色有香,并生妙趣。“使君元是此中人”给句,画龙点睛,为升华之笔。它既道出了作者“收拾耦耕身”的思想本源,又将作者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更进一步深化。作者身为“使君”,却能不忘他“元是此中人”,且乐于如此,确实难能可贵。 
  这首词结构既不同于前四首,也与一般同类词的结构不同。前四首《浣溪沙》词全是写景叙事,并不直接抒情、议论,而是于字行之间蕴蓄着作者的喜悦之情。这首用写景和抒情互相错综层递的形式来写。 
  上片首二句写作者于道中所见之景,接着触景生情,自然逗出他希冀归耕田园的愿望;下片首二句写作者所见田园之景,又自然触景生情,照应“何时收拾耦耕身”而想到自己“元是此中人”。这样写,不仅使全词情景交融,浑然一体,而且使词情逐层深化升华。特别“软草平莎过雨新”二句、“日暖桑麻光似泼”二句更是出神入化,有含蓄隽永之妙。
  ●浣溪沙
  送梅庭老 赴上党学官
  门外东风雪洒裾。山头回首望三吴。不应弹铗为无鱼。 
  上党从来天下脊,先生元是古之儒。时平不用鲁连书。
  苏轼词作鉴赏  
  《浣溪沙》词调,苏轼以前的词家手中,大抵只用于写景抒怀,而此词却用来写临别赠言(题记为: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致力于用意,有如文章之序体,从而开拓了小词的题材内容。 
  “门外东风雪洒裾”,是写送别的时间与景象。尽管春已来临,但因春雪,而气候尚很寒冷。这时有“雪洒裾(衣襟)”,而不言“泪沾衣”,颇具豪爽气概。次句即有一较大跳跃,由眼前写到别后,想象梅庭老别去途中,于“山头回首望三吴”,对故园依依不舍。这里作者不是强调三吴可恋,而是写一种人之常情。第三句再进一层,谓“不应弹铗为无鱼。”这句用战国齐人冯谖事,冯谖为孟尝君食客,曾嫌不受重视,弹铗(宝剑)作歌道:“长铗归来乎,食无鱼”(《战国策。齐策》)。此句意谓梅庭老做了学官,不必唱归来了。同时又似乎是说,尽管上党地方艰苦,亦不必计较个人待遇,弹铗使气。 
  过片音调转高亢:“上党从来天下脊”。意谓勿嫌上党边远,其地势实险要。盖秦曾置上党郡,因其地势高,故有“与天为党”之说。“先生元是古之儒”,此称许梅庭老有如古之大儒,以天下为己任,意谓勿以学官而自卑。笔力豪迈,高唱警挺,足以壮友人行色。末句补说,“时平不用鲁连书”。鲁连,即鲁仲连,战国齐人,曾游赵《史记》给他很高评价。因上党是赵地,当时宋辽早已议和,故云时代承平,梅庭老即有鲁连奇策,亦无所用之。此句既有劝勉梅庭者随遇而安之意,又有对其生未逢时不得重用之遭的同情。 
  这首词里,作者用自己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去影响朋友,出语洒脱却发自肺腑,真挚动人。
  ●减字木兰花
  钱塘西湖有诗僧清顺,所居藏春坞,门前有二古松,各有凌霄花络其上,顺常昼卧其下。余为郡,一日屏骑从过之,松风骚然,顺指落花求韵,余为赋此。 
  双龙对起,白甲苍髯烟雨里。  
  疏影微香,下有幽人昼梦长。  
  湖风清软,双鹊飞来争噪晚。  
  翠颭红轻,时下凌霄百尺英。
  苏轼词作鉴赏  
  东坡爱和僧人交往,喜欢谈禅说法,这首词既是应和尚的请求而作,其中透露出禅机。词前有小序,来介绍这种创作背景。  
  “双龙对起”,起笔峭拔。两株古松冲天而起,铜枝铁干,屈伸偃仰,如白甲苍髯的两条巨龙,张牙舞爪,烟雨中飞腾。词前两句写古松,写的是想象中的幻景。词人乍一见古松,即产生龙的联想,而龙是兴风作雨的神物,恍惚中似见双龙风雨中翻腾。当时已是傍晚,浓荫遮掩的枝干,若隐若现,极易使人产生烟雨的错觉,故此语似奇幻实真切。 
  “疏影”句写词人从幻景中清醒过来。眼见凌霄花的金红色花朵,掩映一片墨绿苍翠之间,他仿佛闻到了一股淡淡的清香。一个和尚,躺浓荫下的竹床上,正沉睡。意境悠然,引人神往。如此幽静的环境中,一点声响都会特别明显。 
  作者接下来写:从湖上吹来的风,又清又软;一对喜鹊,飞来树上,叽叽喳喳。此处实乃以动衬静,喜鹊争噪并没有破坏清幽之境,因为人世的纷争更能显出佛门的超脱,鸟儿的鸣叫更能显示境界的幽静。 
  最后一句写景细致入微,静妙传神。只见微风的摩挲之下,青翠的松枝伸展摇动,金红色的凌霄花儿微微颤动。浓绿的枝叶之中,忽然一点金红,轻飘飘、慢悠悠地离开枝蔓,缓缓而下,渐落渐近,安然无声。过了好一会儿,又是一点金红,缓缓而下。好一个物我两忘的恬淡世界!读来只觉禅意涤胸。 
  这首词的突出特点是对立意象的互生共振。首先是古松和凌霄花。前者是阳刚之美,后者是阴柔之美。而凌霄花是描写的重点,“双龙对起”的劲健气势被“疏影微香”、“湖风清软”所软化,作为一种陪衬,统一阴柔之美中。其次是动与静的对立,“对起”的飞腾激烈的动势和“疏影微香”、“幽人昼梦”静态成对比。鹊的“噪”和凌霄花无言的“下”形成对比。就是这种对立的和谐之中,词人创造出了一种超然物外,虚静清空的艺术境界。
  ●沁园春
  情若连环,恨如流水,甚时是休。  
  也不须惊怪,沈郎易瘦;也不须惊怪,潘鬓先愁。  
  总是难禁,许多魔难,奈好事教人不自由。  
  空追想,念前欢杳杳,后会悠悠。  
  凝眸。悔上层楼。  
  谩惹起新愁压旧愁。  
  向彩笺写遍,相思字了,重重封卷,密寄书邮。  
  料到伊行,时时开看,一看一回和泪收。  
  须知道,□这般病染,两处心头。
  苏轼词作鉴赏  
  这首词婉转言情,以铺叙手法写相思。这是苏东坡学柳永作词的一个明征,当为作者早期作品。  
  “情若连环,恨如流水”,起调是一组并列对句,以连环、流水为比,说此“情”、此“恨”不断无休。接着以一组扇面对句,说相思的具体情状。依律,这组扇面对句,当以一领格字提起,此处连用两个“也”字,用以铺排叙说,一曰瘦,有如宛约一般,腰围减损,再曰鬓发斑白,有如潘岳一般,因见二毛而发愁。“总是”二句,却以散句入词,接下句,均为直说,点明上文所说“瘦”与“愁”的原因,是“好事教人不自由”。“好事”,当指男女间欢会等情事。因为时时刻刻惦记着这许多情事,无法自主,所以才有这无穷无尽的“情”与“恨”。最后,词进一步点明,主人公所“追想”的“好事”就是“前欢”与“后会”,前欢已是杳无踪迹,不可追寻,而后会又遥遥无期,难以预卜。“杳杳”、“悠悠”,与“连环”、“流水”相呼应,将所谓“情”与“恨”更加具体化。上片说的全是主人公一方面的相思情况。 
  下片变换了角度与方位,既写主人公一方,又写对方,并将双方合一起写。“凝眸。悔上层楼。谩惹起新愁压旧愁。”是过片。一方面承接上片所说相思情景,谓怕上层楼,即害怕追想往事,惹起“旧愁”;一方面启下,转说当前的相思情景,新愁与旧愁交织一起。词作说当前的相思情景,先说主人公一方,说主人公如何写情书,写好情书如何密封,封好以后如何秘密投寄。“写遍”、“字了”,谓其如何倾诉衷情,将天下所有用来诉说“相思”的字眼都用光了。 
  “重重”,谓其密封程度,“密”,既有秘密之意,又表明数量之多,一封接一封,相距甚密。同时,词作说相思,还兼顾对方,料想对方接到情书,当如何时时开看,“一看一回和泪收”。“料”字明谓假设。主人公从自身的相思,设想对方的相思,写了对方的相思,反过来,更加增添了自身的相思。“这般病染,两处心头”说,这种相思要不得,两处挂心,将更加难以开解,道出了双方的共同心病。至此词戛然而止,言已尽而味有余。 
  这首词善铺叙,常常有条理、有层次的铺陈之后,突然插入一笔,由一方设想另一方,构成错落多致之意韵,婉转传情。
  ●蝶恋花
  记得画屏初会遇。  
  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  
  燕子双飞来又去。  
  纱窗几度春光暮。  
  那日绣帘相见处。  
  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  
  敛尽春山羞不语。  
  人前深意难轻诉。
  苏轼词作鉴赏  
  这首词写一个男子对心上人的思念,哀婉悱恻,柔情似水,其风致不输于“花间”或“婉约”派词家之作。  
  “记得画屏初会遇”,写出这爱搜趣网情的开端是美妙的,令人难忘的,与心爱的人画屏之间的初次会遇,至今记得清清楚楚。紧接着说“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是谓情缘突然被割断,好梦既破,所有美好的向往都成泡影了。“高唐”,即高唐观,又称高唐台,古云梦泽中,宋玉《高唐赋》和《神女赋》中写楚怀王和楚襄王都曾于此观中梦与巫山神女相遇。“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进一步写出男主人公的一片痴情。虽然是“高唐梦断”,情丝却还紧紧相连,恰如梁间的双飞燕春来又秋去,美丽的春光几度从窗前悄悄走过,而对她的思念却并不因时间的流逝而减弱半分。 
  “那日绣帘相见处”,忆写相会的时间与地点。“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活画出女方的娇羞之态,低眉垂眼,假意要走开,却微笑着用手整理自己的鬓发。一个“佯”字,见出她的忸怩之态,一个“笑”字,传出钟情于他的心底秘密。“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进一步写出女方的内心活动,她敛起眉头不说话,不是对他无情,实出于害羞。可愈是如此mjSHvauFmd,愈见出其纯真。全词活泼而有分寸,细腻而有余味。 
  此词结构错落有致。上片写爱情的“好梦惊回”,下片写甜蜜的欢会,用的是倒叙。单就上片说,从初会写到破裂,再写到无穷尽的思念,自然又是顺叙。如此交叉往复,使词曲折生情,曳生姿,同时,此词以相见之欢反衬相离之苦。下片集中笔墨将勾魂摄魄的欢会详加描述,就正是为了反衬男主人公失恋的痛苦。
  ●点绛唇
  红杏飘香,柳含烟翠拖轻缕。 
  水边朱户。  
  尽卷黄昏雨。 
  烛影摇风,一枕伤春绪。  
  归不去。
  凤楼何处。  
  芳草迷归路。
  苏轼词作鉴赏  
  这是一种相思怀人之作,写得深情一片,感人至深,足见东坡豪放而外,别有一番情怀。  
  “红杏飘香,柳含烟翠拖轻缕”,起笔点染春色如画。万紫千红之春光,数红杏、柳烟最具有特征性,故词中素有“红杏枝头春意闹”、“江上柳如烟”之名句。此写红杏意犹未足,更写其香,着一“飘”字,足见词人感受之馨逸。写翠柳,状之以含烟,继之以拖轻缕,既能写出其轻如烟之态,又写出其垂丝拂拂之姿。这里以春色暗示伊人之美好。下边二句,遂由景及人。“水边朱户”,点出伊人所居。朱户、临水,透出一种秀雅之致,以暗示伊人之美。“尽卷黄昏雨”,词笔至此终于写出伊人,同时又已轻轻宕开。伊人卷帘,其所见唯一片黄昏雨而已。“黄昏雨”,隐然喻说着一个愁字。冠一尽字,犹言总是,实已道出伊人相思之久,无可奈何之情。
  “烛影摇风,一枕伤春绪。”烛影暗承上文黄昏而来,摇风,可见窗户洞开,亦暗合前之朱户卷帘。伤春绪即相思情,一枕,言总是愁卧,悉绪满怀,相思成疾矣。此句又与上片尽卷黄昏雨相映照。上写伊人卷帘愁望黄昏之雨,此写自己相思成疾卧对风烛,遂以虚摹与写实,造成共时之奇境。“归不去”,一语道尽此情无法圆满之恨事。“凤楼何处。芳草迷归路。”凤楼朱户归不去。唯有长存于心的瞩望而已。“何处”二字,问得凄然。瞩望终非现实,现实是两人之间,横互着一段不可逾越之距离。词人以芳草萋萋的旧典象喻之。此路虽是归路,直指凤楼朱户,但实无法越过。着一“迷”字,感情沉重而深刻,迷惘失落之感,天长地远之恨,跃然纸上。
  起句对杏香柳烟之一往情深,与结句芳草迷路之归去无计,相反相成,令人神往,意境凄迷。此词造诣之妙,还于意境之空灵。红杏柳烟,属相思中之境界,而春色宛然如画。芳草归路,似喻人间阻绝,亦具凄美之感。此词意蕴之本体,实为词人之深情。
  你可以看一下这个网址:

蜂恋花诗词

蜂恋花诗词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柳永(宋代)
《蝶恋花春景》
苏轼(宋代)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欧阳修(宋代)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晏殊(宋代)
《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李清照(宋代)
《蝶恋花出塞》
纳兰性德(清代)
《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李清照(宋代)
《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纳兰性德(清代)
《蝶恋花禹庙兰亭今古路》
陆游(宋代)
《蝶恋花送春》
朱淑真(宋代)
《蝶恋花梨叶疏红蝉韵歇》
晏殊(宋代)
《蝶恋花海燕双来归画栋》
欧阳修(宋代)
《蝶恋花早行》
周邦彦(宋代)
《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
晏几道(宋代)
《蝶恋花昨夜秋风来万里》
苏轼(宋代)
《蝶恋花阅尽天涯离别苦》
王国维(清代)
《蝶恋花满地霜华浓似雪》
王国维(清代)
《蝶恋花雨霰疏疏经泼火》
苏轼(宋代)
《蝶恋花上巳召亲族》
李清照(宋代)
《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晏几道(宋代)
《蝶恋花京口得乡书》
苏轼(宋代)
《蝶恋花十二楼前生碧草》
邵瑞彭(清代)
《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
欧阳修(宋代)
《蝶恋花蝶懒莺慵春过半》
苏轼(宋代)
《蝶恋花面旋落花风荡漾》
欧阳修(宋代)
《蝶恋花小雨初晴回晚照》
王诜(宋代)
《蝶恋花初捻霜纨生怅望》
晏几道(宋代)
《蝶恋花百尺朱楼临大道》
王国维(清代)
《蝶恋花佳人》
苏轼(宋代)
《蝶恋花又到绿杨曾折处》
纳兰性德(清代)
《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
苏轼(宋代)
《蝶恋花凤栖梧》
柳永(宋代)
《蝶恋花海岱楼玩月作》
米芾(宋代)
《蝶恋花春涨一篙添水面》
范成大(宋代)
《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
辛弃疾(宋代)
《蝶恋花用宜笑之语作》
赵师侠(宋代)
《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
赵令畤(宋代)
《蝶恋花密州上元》
苏轼(宋代)
《蝶恋花月到东南秋正半》
王国维(清代)
《蝶恋花黄菊开时伤聚散》
晏几道(宋代)
《蝶恋花窗外绿阴添几许》
王国维(清代)
《蝶恋花卷絮风头寒欲尽》
赵令畤(宋代)
《蝶恋花画阁归来春又晚》
欧阳修(宋代)
《蝶恋花记得珠帘初卷处》
康有为(清代)
《蝶恋花别范南伯》
杨炎正(宋代)
《蝶恋花笑艳秋莲生绿浦》
晏几道(宋代)
《蝶恋花桐叶晨飘蛩夜语》
陆游(宋代)
《蝶恋花一别家山音信杳》
施耐庵(明代)
《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
苏轼(宋代)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