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虎归山的后一句(哪些俗语的语义截然相反)

放虎归山,后患无穷是什么意思?放虎归山,意思是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也作纵虎归山。后患无穷,指今后的祸害及忧患没有穷尽。老虎的本性凶残,百......

纵虎归山的后一句(哪些俗语的语义截然相反)

放虎归山,后患无穷是什么意思?

放虎归山,意思是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 也作"纵虎归山"。
后患无穷,指今后的祸害及忧患没有穷尽。
老虎的本性凶残,百兽之王,抓住了应该关起来或处死。反而把它放了,它回到深山,就没有办法制服了。比喻对有能耐,凶残的敌人,一旦抓住,不能放,不能给它东山再起的机会,否则就会危害自己。

哪些俗语的语义截然相反

例:俗话说:男子汉大丈夫,宁死不屈俗话又说:男子汉大丈夫,能屈能伸2、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俗话又说:有仇不报非君子

1、俗话说:兔子不吃窝边草;可俗话又说:近水楼台先得月!
2、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可俗话又说:有仇不报非君子!
3、俗话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可俗话又说: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4、俗话说:明人不做暗事;可俗话又说:兵不厌诈
5、俗话说:打狗还得看主人;俗话又说:杀鸡给猴看!
6、俗话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可俗话又说:交浅勿言深,沉默是金!
7、俗话说:车到山前必有路;可俗话又说:不撞南墙不回头!
8、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可俗话又说:一条道走到黑!
9、俗话说:礼轻情谊重;可俗话又说:礼多人不怪!
10、俗话说:人多力量大;可俗话又说:人多嘴杂!
11、俗话说:买卖不成仁义在;可俗话又说:亲兄弟,明算帐!
12、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可俗话又说:靠人不如靠己!
13、俗话说:人往高处走;可俗话又说:爬得高,摔得重!
14、俗话说:一口唾沫一个钉;可俗话又说:人嘴两张皮,咋说咋有理!
15、俗话说:知识要有产权;俗话又说:不分享心里不安!
16、俗话说:亡羊补牢,未为迟也;可俗话又说: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17、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可俗话又说:拔了毛的凤凰不如鸡!
18、俗话说: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可俗话又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19、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可俗话又说:人靠衣裳马靠鞍!
20、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可俗话又说:狗改不了吃屎!
21、俗话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可俗话又说:开弓没有回头箭!
22、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可俗话又说:狭路相逢勇者胜!
23、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可俗话又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24、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可俗话又说:百无一用是书生!
25、俗话说:金钱不是万能的;可俗话又说:有钱能使鬼推磨!
26、俗话说:天无绝人之路;可俗话又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27、俗话说:出淤泥而不染;可俗话又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8、俗话说:捉贼捉赃,捉奸捉双;可俗话又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29、俗话说:贫贱不能移!可俗话又说:人贫志短,马瘦毛长!
30、俗话说: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可俗话又说:姜还是老的辣!
31、俗话说:后生可畏;可俗话又说:嘴上无毛、办事不牢!
32、俗话说:有缘千里来相会;可俗话又说:不是冤家不聚头!
33、俗话说: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可俗话又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
34、俗话说:得饶人处且饶人;可俗话又说:纵虎归山,后患无穷!
35、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话又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36、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可俗话又说: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
37、俗话说:小心驶得万年船;可俗话又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38、俗话说:量小非君子;可俗话又说:无毒不丈夫!
39、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可俗话又说:寸金难买寸光阴!
40、俗话说:日久见人心;可俗话又说:人心隔肚皮!
41、俗话说:光阴似箭;可俗话又说:度日如年!
42、俗话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俗话又说: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43、俗话说:邪不压正;可俗话又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44、俗话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可俗话又说:不蒸馒头蒸(争)口气!
45、俗话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可俗话又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46、俗话说:不怕人不敬,就怕己不正;可俗话又说:众口烁金,积毁销骨!
47、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可俗话又说: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48、俗话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可俗话又说:老虎屁股摸不得!
49、俗话说:百事孝为先;可俗话又说:忠孝不能两全!
50、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可俗话又说:今朝有酒今朝醉!
51、俗话说: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可俗话又说:老婆孩子热炕头!
52、俗话说:人定胜天;可俗话又说:天意难违!
53、俗话说:愚公移山;可俗话又说:胳膊拧不过大腿!
54、俗话说:哪里跌倒哪里爬起;可俗话又说:一失足成千古恨!
55、俗话说:路不平有人铲,事不平有人管;可俗话又说:自家扫取门前雪,莫管他人屋上霜!
56、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可俗话又说:过河拆桥、卸磨杀驴、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57、俗话说:双喜临门;可俗话又说:福无双进,祸不单行!
58、俗话说:人挪活,树挪死;可俗话又说:滚石不生苔,转业不生财!
59、俗话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可俗话又说: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
60、俗话说:男子汉大丈夫,宁死不屈;俗话又说:男子汉大丈夫,能屈能伸

歇后语幽默风趣,带有虎字的歇后语有那些?

老虎的屁股—摸不得
虎口拔牙-胆子不小
虎入中堂-家破人亡
虎生猪猡-又笨又恶
虎窝里跑出个羊羔-虎口余生
虎坐莲台-冒充善人
虎伴羊睡——靠不住
虎口里的人——生死未定 回答者: 妖精末末1987 | 十七级 | 2011-4-22 16:27
八虎闯幽州——死的死,丢的丢(比喻损失太大)
抱着老虎喊救命——自找死
被窝里喂虎——害人又害己
壁虎捕虫——不动声色
壁虎捕食——出其不意
壁虎子掀门帘——露一小手
扯着老虎尾巴——抖威风
扯着老虎尾巴喊救命——找死
窗户上画老虎——吓不了谁
打个喷嚏吓死虎——赶巧
大腿上画老虎——吓不了哪一个
带素珠的老虎——假念弥陀(比喻假装心善)
带崽的母老虎——分外凶
地头蛇,母老虎——不是好惹的
东山跑过驴,西山打过虎——见过点阵势
躲过了老虎,又撞上了野牛——个比一个凶(比喻灾祸一个比一个严重)
饿虎进宅——不怀好意
放虎归山——后患无穷
猴子骑老虎——下来完
虎头上捉虱子——找死(比喻自找倒霉)
虎嘴上拔毛——好大的胆子(比喻胆量大)
画上的老虎——谁怕你凶
画上的老虎——吃不了人
绝壁上的爬山虎——敢于攀高峰
老虎不吃人——恶名在外(比喻有了坏名声就难以挽回)
老虎不嫌黄羊瘦——沾荤就行
老虎吃肉——亲自下山(比喻亲临占气场)
老虎出山遇见豹——一个比一个恶
老虎串门——稀客
老虎打哈欠——口气真大
老虎打架——劝不得
老虎打瞌睡——难得的机会
老虎戴道土帽——假装出家人
老虎的儿子——别看他(它)小
老虎的尾巴——摸不得(比喻不能触犯)
老虎兜圈子——一回就够
老虎赶牛群——志在必得
老虎逛公园——谁敢拦
老虎和猪生的——又恶又蠢
老虎胡子——谁敢模
老虎进城——家家关门
老虎进棺树——吓死人
老虎看小孩——有主的肉
老虎拉车——下听那一套(比喻不管别人怎么说,怎么做,都置之不理)
老虎咧嘴笑——用心歹毒
老虎披蓑衣——终归不是人
老虎皮,兔子胆——色厉内荏
老虎欠债——讨不回来
老虎身上的虱子——谁敢惹(比喻爪牙、狗腿仗势欺人,没人敢问)
老虎头上的苍蝇——拍不得
老虎演戏——好看也别看
老虎咬铳——两败具伤
老虎嘴塞蚂蚱——填不满
林冲误人白虎堂——有口难辩
麻杆打老虎——不痛不痒
猫被老虎撵上树——多亏留一手
猫肚子放虎胆——凶不起来
猫儿教老虎——留一手
猫披老虎——抖威风
猫咬老虎——冷不防
母老虎骂街——没人敢惹
拿着虎皮当衣裳——吓唬人
泥捏的老虎——样子凶
爬山虎的本领——会己结
拍大腿吓老虎——一点没用
前面是狼后面是虎——一个比一个凶
青面虎下山——小打扮
山羊见了老虎皮——望而生畏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深山里的饿虎——穷凶极恶
守着老虎睡觉——不知死活
唐伯虎进宁王府——装疯卖傻
唐伯虎追秋香——千方百计
套上大车让老虎架辕——没有敢(赶)
徒手打老虎——有勇无谋
兔子进虎穴——白送死
兔子坐上虎皮椅——六神无主
脱裤子打老虎——既不要脸,又不要命
下了山的老虎——不如狗(比喻失去了当年的威势)
向老虎告狼的状——没有好结果
秀才遇到虎——再吟诗也跑不脱
野狸子舔虎鼻梁——溜须不要命
与虎共眠——好大的胆子
云南老虎蒙古骆驼——素不相识
灶前老虎——屋里凶
照猫画虎——差不离
纸老虎——一戳就穿
做梦被老虎咬伤——虚惊一场 回答者: 谜谍1002 | 三级 | 2011-4-22 16:31
老虎的屁股—摸不得 虎口拔牙-胆子不小 虎入中堂-家破人亡 虎生猪猡-又笨又恶 虎窝里跑出个羊羔-虎口余生 虎坐莲台-冒充善人 虎伴羊睡——靠不住 虎口里的人——生死未定, 还要吗?我还有! 回答者: 雪玥儿ac | 一级 | 2011-4-22 16:34
八虎闯幽州——死的死,丢的丢(比喻损失太大)
抱着老虎喊救命——自找死
被窝里喂虎——害人又害己
壁虎捕虫——不动声色
壁虎捕食——出其不意
壁虎子掀门帘——露一小手
扯着老虎尾巴——抖威风
扯着老虎尾巴喊救命——找死
窗户上画老虎——吓不了谁
打个喷嚏吓死虎——赶巧
大腿上画老虎——吓不了哪一个
带素珠的老虎——假念弥陀(比喻假装心善)
带崽的母老虎——分外凶
地头蛇,母老虎——不是好惹的
东山跑过驴,西山打过虎——见过点阵势
躲过了老虎,又撞上了野牛——个比一个凶(比喻灾祸一个比一个严重)
饿虎进宅——不怀好意
放虎归山——后患无穷
猴子骑老虎——下来完
虎头上捉虱子——找死(比喻自找倒霉)
虎嘴上拔毛——好大的胆子(比喻胆量大)
画上的老虎——谁怕你凶
画上的老虎——吃不了人
绝壁上的爬山虎——敢于攀高峰
老虎不吃人——恶名在外(比喻有了坏名声就难以挽回)
老虎不嫌黄羊瘦——沾荤就行
老虎吃肉——亲自下山(比喻亲临占气场)
老虎出山遇见豹——一个比一个恶
老虎串门——稀客
老虎打哈欠——口气真大
老虎打架——劝不得
老虎打瞌睡——难得的机会
老虎戴道土帽——假装出家人
老虎的儿子——别看他(它)小
老虎的尾巴——摸不得(比喻不能触犯)
老虎兜圈子——一回就够
老虎赶牛群——志在必得
老虎逛公园——谁敢拦
老虎和猪生的——又恶又蠢
老虎胡子——谁敢模
老虎进城——家家关门
老虎进棺树——吓死人
老虎看小孩——有主的肉
老虎拉车——下听那一套(比喻不管别人怎么说,怎么做,都置之不理)
老虎咧嘴笑——用心歹毒
老虎披蓑衣——终归不是人
老虎皮,兔子胆——色厉内荏
老虎欠债——讨不回来
老虎身上的虱子——谁敢惹(比喻爪牙、狗腿仗势欺人,没人敢问)
老虎头上的苍蝇——拍不得
老虎演戏——好看也别看
老虎咬铳——两败具伤
老虎嘴塞蚂蚱——填不满
林冲误人白虎堂——有口难辩
麻杆打老虎——不痛不痒
猫被老虎撵上树——多亏留一手
猫肚子放虎胆——凶不起来
猫儿教老虎——留一手
猫披老虎——抖威风
猫咬老虎——冷不防
母老虎骂街——没人敢惹
拿着虎皮当衣裳——吓唬人
老虎的屁股摸不得。
老虎的屁股—摸不得
虎口拔牙-胆子不小
虎入中堂-家破人亡
虎生猪猡-又笨又恶
虎窝里跑出个羊羔-虎口余生
虎坐莲台-冒充善
u 回答者: 热心网友 | 2011-4-25 17:45
伴君如伴虎 回答者: 竽过天情 | 二级 | 2011-4-25 18:34
老虎的屁股—摸不得
虎口拔牙-胆子不小
老虎的屁股—摸不得
虎口拔牙-胆子不小
虎入中堂-家破人亡
虎生猪猡-又笨又恶
虎窝里跑出个羊羔-虎口余生
虎坐莲台-冒充善人
虎伴羊睡——靠不住
老虎的屁股—摸不得
虎口拔牙-胆子不小
虎入中堂-家破人亡
虎生猪猡-又笨又恶
虎窝里跑出个羊羔-虎口余生
虎坐莲台-冒充善人
虎伴羊睡——靠不住
虎口里的人——生死未定 够了吧
关于虎的歇后语: 老虎进村:没人敢理 老虎栽跟头搜趣网:腰板挺硬 老虎戴辔头:没人敢去骑 老虎嘴边的胡须:谁敢去摸 老虎下山:来势凶猛 老虎上山:谁敢阻拦 老虎拧尾巴:发威 老虎打屁:闻都不敢闻 老虎死了发疹:不倒威 老虎跳舞:张牙舞爪 老虎上街:人人害怕 老虎长了翅膀:神了 老虎打哈欠:口气真大 老虎藏在洞里:威风不显 老虎走路:不要伴,独来独往 老虎进山洞:瞻前不顾后 老虎不吃素:专啃硬骨头 老虎不吃猪:世上没见 老虎捉蟋蟀:笨手笨脚 老虎吃骨头:好牙口 老虎吃樱桃:馋红了眼 老虎吃太阳:白张了嘴 老虎吃棒子:刁(叼)棍 老虎吃蝴蝶:想入非非(飞飞) 老虎爬树:不会那一套,荒唐 老虎吃羊:弱肉强食 老虎吃兔子:一口吞 老虎吃头羊羔:不吐骨头 老虎打架:不敢劝,没得劝 老虎鼻上插葱:凶相(象) 老虎窝里孩子哭:怪娘养的 老虎的儿子:别看他(它)小 表现老虎人面兽凡,假装人相的有: 老虎戴玛尼珠:假充活佛(藏语) 老虎戴喇嘛帽:想着法子吃人 老虎当和尚:人面兽心 老虎背十字架:假装耶酥 老虎披着皮:装样(羊) 老虎吃草:装驴 老虎屁股上拔毛:断后 老虎尾巴挂炮竹:轰出去了 老虎阴山卧:躺下装死 老虎跳山涧:玄(悬)起来了 老上洞里菩萨堂:莫名其妙(奇庙); 谁人敢进(敬) 老虎进山神庙:老腐败(虎拜) 老虎进口袋:自己找死 老虎嘴里拔牙:冒险;凶多吉少 八虎闯幽州:死的死,丢的丢(比喻损失太大) 抱着老虎喊救命:自找死 被窝里喂虎:害人又害己 壁虎捕虫:不动声色 壁虎捕虫:不动声色 壁虎捕食:出其不意 壁虎捕食:出其不意 壁虎子掀门帘:露一小手 壁虎子掀门帘:露一小手 扯着老虎尾巴:抖威风
老虎不吃人:恶名在外(比喻有了坏名声就难以挽回) 老虎不嫌黄羊瘦:沾荤就行 老虎吃肉:亲自下山(比喻亲临占气场) 老虎出山遇见豹:一个比一个恶 老虎打哈欠:口气真大 老虎打架:没人劝 老虎打架:劝不得 老虎打瞌睡:难得的机会 老虎戴道土帽:假装出家人 老虎的儿子:别看他(它)小 老虎的尾巴:摸不得(比喻不能触犯) 老虎兜圈子:一回就够 老虎赶牛群:志在必得 老虎逛公园:谁敢拦 老虎和猪生的:又恶又蠢 老虎胡子:谁敢模 老虎进城:家家关门 老虎进棺树:吓死人 老虎看小孩:有主的肉
生牛犊不怕虎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虎父无犬子
一切帝国主义和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毛泽东
谚语: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放虎归山,自找麻烦
虎门下官难做
老虎的屁股摸不得
老虎的胡子谁敢摸?
老虎未吃人,样子赫杀人
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
老虎藏在洞里不显威风
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羊披上虎皮,见到老虎还是害怕
羊跟老虎交朋友,总有一天会钥?
猪给老虎拜年,有去而无归
苛政猛于虎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敢把皇帝拉下马则老虎也得掰掉牙
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老虎尾巴挂扫帚,威风扫地
狼怕鞭,虎怕圈,狗怕低头捡大砖
虎入陷井,走投无路
三十如狼,四十如虎
虎头望月人何处,风流少年见我行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南山北山树冥冥, 猛虎白日绕村行。
虎毒不食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虎父无犬子。
老虎嘴里拔牙,太岁头上动土。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柳营春试马,虎帐夜谈兵。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入麻。
伴君如伴虎 老虎屁股摸不得~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一虎出山,百家猪死。
二虎相斗,必有一伤。
牛不怕,虎不怕,只怕苍蝇飞上又飞下。
龙怕揭鳞,虎怕抽筋。
老虎嘴里拔脱牙,青龙头上捡明珠。
老虎吃蝴蝶吃不饱。
老虎咬天,无法下口。
老虎要吃天,瞎子要点灯。
你老虎口大,我野牛劲粗。
画虎不成反类犬。
放虎归山,自找麻烦。
虎动生风。
虎带佛珠假慈悲。
虎不怕山高,鱼不怕水深。
狼虎不咬人也惊。
栽树养虎,虎大伤人。
恶虎难斗肚里蛇。
真有打虎手,才接虎皮钱。
骑虎难下。
骑在虎背上不怕虎。
猛虎不处卑势,劲鹰不立垂枝。
猛虎不在当道卧,困龙也有上天时。
跟虎进山,跟鹰飞天,
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黄忠七十五,正是出山虎。
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原被犬欺。
虎瘦雄心在,人穷志不穷。
关门养虎,虎大伤人。
纵虎归山,必有后患;一日纵敌,十年不安。
不怕虎生三只眼,只怕人有麻痹气。
对饥饿的老虎不要麻痹,对冬眠的毒蛇不要可怜。
没有诚实的狐狸,没有吃素的老虎。
老虎曲膝而卧,绝不意味着它向行人致谢。
得势的猪儿凶似虎,失势的凤凰不如鸡。
猫鼠不同眠,虎鹿不同行。
老虎花在背,人心花在内。
不怕虎生三个口,只怕人怀两样心。
人怕虎,虎怕人。
人怕齐心,虎怕成群。
英雄见了英雄爱,虎豹见了虎豹亲。
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老虎学咬人。
真朋友,同打虎,同吃肉;假朋友,见利来,见害走。
入山不怕虎伤人,只怕人情两面分。
虎死不变形,狼死不改性。
老虎坐下来不是为了行搜趣网礼。
东山老虎吃人,西山老虎也吃人。
老虎借羊,有借无还。
蛇死要摆尾,虎死跳三跳。
打虎要有胆力,捉猴要有智慧。
要学武松打虎,不学东郭怜狼。
要学武松把虎打,莫学农夫怜恶蛇。
蛇不打死害众人,虎不打死留祸根。
人无伤虎心,虎有伤人意。
老虎即使在笼子里,依然是一只老虎。
纸虎要当真虎打,千斤要当万斤挑。
死了的虎也要当活虎打。
射虎不成重练箭,斩龙不断重磨刀。
松绳子缚不住真老虎。
雄狮要雪山来保,猛虎要森林来护。
志大才疏事难成,有志有智虎添翼。
老虎不敢吃成群的牦牛。
不怕虎生两翼,就怕人起二心。
不向虎山行,难成打虎将。
捉虎要进山,捕鱼要下水。
池中无鱼虾做主,山中无虎猴成王。
离开山的老虎,无能为力。
山助虎威,虎增山威。
打死老虎 比喻抨击已失威势的人
饿虎吞羊 饥饿的老虎活吞一只羊羔。比喻迅猛贪婪
宫邻金虎 指小人在位,接近帝王,贪婪如金之坚,凶恶如虎之猛
虎斗龙争 比喻群雄互相争斗
虎落平阳 平阳:地势平坦明亮的地方。老虎离开深山,落到平地里受困。比喻失势
画虎不成 比喻好高骛远,一无所成,反贻笑柄
画虎不成反类狗 画老虎不成,却象狗。比喻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一事无成
画虎类犬 比喻模仿的效果不好,弄得不伦不类
拒虎进狼 比喻一害刚去,又来一害
踞虎盘龙 形容地势雄伟壮丽
龙腾虎跃 腾:飞腾;跃:跳跃。像龙在飞腾,像虎在跳跃。形容非常活跃的姿态
龙行虎步 形容帝王的仪态,比喻威仪庄重,气度不凡
马马虎虎 形容做事不认真,不仔细
猛虎插翅 比喻强有力者又添了某种有利条件
猛虎添翼 比喻强大者又添了某种有利条件
盘龙卧虎 盘:盘旋,弯曲。盘曲的龙,卧居的虎。比喻隐藏的人才
帮虎吃食 比喻帮助恶人做坏事。
暴虎冯河 暴虎:空手搏虎;冯河:涉水过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焉:怎么。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
藏龙卧虎 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
鸱目虎吻 鸱:鹞鹰,一种猛禽;吻:嘴唇边。形容人相貌阴险凶恶。
初生牛犊不怕虎 比喻青年人思想上很少顾虑,敢作敢为。
春冰虎尾 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打马虎眼 故意装糊涂蒙骗人。
大人虎变 虎变:如虎身花纹的变化。比喻居上位者出处行动变化莫测。
大贤虎变 虎变:如虎身花纹的变化。比喻居上位者出处行动变化莫测。
调虎离山 设法使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冈。比喻用计使对方离开原来的地方,以便乘机行事。
恶虎不食子 即使凶恶的老虎也不吃自己生下的小老虎。比喻不伤害亲近者。
饿虎饥鹰 比喻凶残贪婪。
饿虎扑食 象饥饿的老虎扑向食物一样。比喻动作猛烈而迅速。
饿虎扑羊 象饥饿的老虎扑向食物一样。比喻动作猛烈而迅速。
饿虎之蹊 比喻非常危险的处所。
二虎相斗,必有一伤 两只凶恶的老虎争斗起来,其中必有一只受伤。比喻敌对双方实力都很强,激烈斗争的结果,必有一方吃亏。
放虎归山 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
放虎自卫 放出老虎来保卫自己。比喻利用坏人而自招灾祸。
风从虎,云从龙 比喻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应。
风虎云龙 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事物相互感应。旧时也比喻圣主得贤臣,贤臣遇明君。
伏虎降龙 伏:屈服;降:用用威力使屈服。用威力使猛虎和恶龙屈服。形容力量强大,能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
关门养虎,虎大伤人 比喻纵容助长坏人坏事,到头来自己受害。
官虎吏狼 官如虎,吏如狼。形容官吏贪暴。
虎口逃生 老虎嘴里幸存下来的生命。比喻逃脱极危险的境地侥幸活下来。
虎头虎脑 形容壮健憨厚的样子(多指儿童)。
虎头蛇尾 头大如虎,尾细如蛇。比喻开始时声势很大,到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
虎卧龙跳 形容字势雄浑超逸。
虎穴龙潭 龙潜居的深水坑,老虎藏身的巢穴。比喻极险恶的地方。
虎不食儿 老虎凶猛残忍,但并不吃自己的孩子。比喻人皆有爱子之心,都有骨肉之情。
虎踞龙盘 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狐假虎威 假: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虎背熊腰 形容人身体魁梧健壮。
虎生三子,必有一彪 比喻众多子女之中,一定有一个超群出众的人。
虎珀拾芥 琥珀摩擦后生电,能吸引细小的东西。比喻互相感应。
虎口余生 老虎嘴里幸存下来的生命。比喻逃脱极危险的境地侥幸活下来。
画虎成狗 画老虎不成,却成了狗。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
狐虎之威 狐狸与老虎相互勾结而表现出来的威势。比喻权贵当道者与其爪牙串通一气而发出的淫威。
虎尾春冰 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虎入羊群 老虎跑进羊群。比喻强大者冲入柔弱者中间任意砍杀。
虎视眈眈 眈眈:注视的样子。象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形容心怀不善,伺机攫取。
画虎类狗 类:象。画老虎不成,却象狗。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
虎口拔牙 比喻做十分危险的事情。
虎啸风生 啸:长鸣。猛虎长鸣,则大风四起。比喻英雄人物顺应时代潮流而出现,并且对社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亦指豪杰奋起,大展宏图。
画虎画皮难画骨 比喻认识一个人容易,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却难。
虎落平川 平川:地势平坦的地方。老虎离开自己称王称霸的深山老林,落到了平地上。比喻有权有势或有实力者失去了自己的权势或优势。
虎体熊腰 形容身材魁梧,体格健壮。
虎头燕颔 旧时形容王侯的贵相或武将相貌的威武。
饥鹰饿虎 比喻凶残贪婪。
降龙伏虎 原是佛教故事,指用法力制服龙虎。后比喻有极大的能力,能够战胜很强的对手或克服很大的困难。
将门虎子 将门:世代为将的人家。比喻父辈有才能,子孙也身手不凡。也指后生子弟不辱门庭。
九牛二虎之力 比喻很大的力气。常用于很费力才做成一件事的场合。
苛政猛于虎 指残酷压迫剥削人民的政治比老虎还要可怕。
狼贪虎视 象狼一样贪婪,象老虎一样睁大眼睛盯着。比喻野心很大。
龙骧虎视 象龙马高昂着头,象老虎注视着猎物。形容人的气慨威武。也比喻雄才大略。
狼吞虎咽 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开柙出虎 柙:关猛兽的木笼。原指负责看管的人未尽责任。后多比喻放纵坏人。
龙潭虎穴 龙潜居的深水坑,老虎藏身的巢穴。比喻极险恶的地方。
龙盘虎踞 盘:曲折环绕;踞:蹲、坐。好像盘绕的龙,蹲伏的虎。特指南京。亦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鲁鱼帝虎 指文字传抄错误。
龙骧虎步 象龙马昂首,如老虎迈步。形容气慨威武雄壮。
老虎头上扑苍蝇 比喻自己找死。
两虎相斗 比喻力量强大的双方相搏斗。
龙争虎斗 形容斗争或竞赛很激烈。
龙潭虎窟 窟:洞穴。潭:深水池。龙居住的深水潭,虎栖身的巢穴。比喻极其凶险的地方。
龙吟虎啸 象龙在鸣,虎在啸。比喻相关的事物互相感应。也形容人发迹。
龙跳虎卧 比喻文笔、书法纵逸雄劲。
骑虎难下 骑在老虎背上不能下来。比喻做一件事情进行下去有困难,但情况又不允许中途停止,陷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比喻赶走了一个敌人,又来了一个敌人。
前怕狼,后怕虎 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
驱羊攻虎 驱:赶。驱赶羊群去进攻老虎。形容以弱敌强,力量悬殊,必遭覆灭。
乔龙画虎 形容假心假意地献殷勤。
如狼似虎 象狼和虎一样凶狠。比喻非常凶暴残忍。
如虎添翼 好象老虎长上了翅膀。比喻强有力的人得到帮助变得更加强有力。
乳犊不怕虎 比喻年轻人没有畏惧,敢做敢为。
三人成虎 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生龙活虎 形容活泼矫健,富有生气。
谈虎色变 色:脸色。原指被老虎咬过的人才真正知道虎的厉害。后比喻一提到自己害怕的事就情绪紧张起来。
势成骑虎 骑在老虎背上,要下来不能下来。比喻事情中途遇到困难,但迫于形势,想停止也停止不了。
投畀豺虎 畀:给与。原指那种好搬弄是非的人,要把他扔出去喂豺狼虎豹。形容人民群众对坏人的愤恨。
畏敌如虎 害怕敌人如同怕虎一般。
为虎傅翼 傅:通“附”;翼:翅膀。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
为虎作伥 伥:伥鬼,古时传说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变成伥鬼,专门引诱人来给老虎吃。替老虎做伥鬼。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
笑面虎 比喻外表善良,心地凶狠的人。
为虎添翼 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
舄乌虎帝 因“舄”与“乌”、“虎”和“帝”字形相近,同经传抄,容易写错。指文字抄传错误。
委肉虎蹊 委:抛弃;蹊:小路。把肉丢在饿虎经过的路上。比喻处境危险,灾祸即将到来。
卧虎藏龙 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
燕颔虎颈 颔:下巴颏。旧时形容王侯的贵相或搜趣网武将相貌的威武。
羊入虎群 比喻好人落入坏人的手中,处境极端危险。
养虎遗患 遗:留下;患:祸患。留着老虎不除掉,就会成为后患。比喻纵容坏人坏事,留下后患。
羊质虎皮 质:本性。羊虽然披上虎皮,还是见到草就喜欢,碰到豺狼就怕得发抖,它的本性没有变。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
云龙风虎 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的事物相感应。
与虎添翼 翼:翅膀。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
鹰扬虎视 象鹰那样飞翔,如虎一般雄视。形容十分威武。
引虎自卫 引:招引。引来老虎,保卫自己。比喻企图依仗恶人,结果反受其害。
与虎谋皮 跟老虎商量要它的皮。比喻跟恶人商量要他放弃自己的利益,绝对办不到。
照猫画虎 比喻照着样子模仿。
坐山观虎斗 比喻对双方的斗争采取旁观的态度,等到双方都受到损伤,再从中捞取好处。
纵虎归山 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
两虎相争 两只老虎相互争斗。比喻力量强大的双方相搏斗。
杯弓市虎 指捕风捉影,疑虑重重,自相惊扰。参见“杯弓蛇影”、“三人成虎”。
豺虎肆虐 豺、虎:两种凶残的野兽。比喻坏人像凶残的野兽般横行不法。
豺狼虎豹 泛指危害人畜的各种猛兽。也比喻凶残的恶人。
鸱视虎顾 见“鸱视狼顾”。
除狼得虎 比喻除去一害又来一害。
垂饵虎口 往虎口送食。比喻置身险地。
刺虎持鹬 喻待机行事,一举两得。
打虎牢龙 犹言打凤牢龙。
雕虎焦原 《尸子》:“中黄伯曰:余左执太行之而右搏雕虎。”又:“莒国有石焦原者,广寻,长五十步,临百仞之溪,莒国莫敢近也。有以勇见莒子者,独却行剂踵焉。”后以“雕虎焦原”谓壮士履险。
断蛟刺虎 相传晋周处曾射蛟杀虎,为民除害。事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后以“断蛟刺虎”谓武艺高强,行为侠义。
饿虎擒羊 像饿急了的老虎捉羊一样。形容动作迅猛。亦作“饿虎吞羊”、“饿虎扑羊”。
放虎遗患 谓放掉老虎,必留后患。
冯河暴虎 犹言暴虎冯河。
凤叹虎视 形容谈吐文雅,器宇轩昂。
甘冒虎口 谓甘愿冒着生命危险。
割肉饲虎 饲:喂。割下身上的肉喂老虎。比喻既舍弃生命也无法满足对方的贪欲。
虎步龙行 原形容帝王的仪态不同一般。后也形容将军的英武姿态。
虎而冠 冠:把帽子戴在头上。比喻生性残虐的人。
虎窟龙潭 窟:洞穴;潭:深水池。龙居住的深水潭,虎栖身的巢穴。比喻极其凶险的地方。
虎狼之势 形容极凶猛的声势。
虎略龙韬 略:指传说中黄石公所撰的《三略》。韬:指《六韬》。《三略》、《六韬》是古代兵书。泛指兵书、兵法,也指兵家权谋。
虎视耽耽 象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
虎兕出柙 兕:犀牛一类的野兽。柙:关兽的木笼。虎、兕从木笼中逃出。比喻恶人逃脱或作事不尽责,主管者应负责任。
虎穴狼巢 虎和狼的窝巢。比喻极其危险的地方。
虎掷龙拿 掷:挣扎跳跃。指龙虎互相争斗。比喻激烈的搏斗。
假虎张威 犹言狐假虎威。
鲸吞虎噬 像鲸鱼和老虎一样吞食。多比喻吞并土地财物。宋范仲淹《上执政书》:“前代乱离,鲸吞虎噬,无卜世卜年之意,故斯道久缺,反为不急之务。”明张景《飞丸记明廷张胆》:“他谋多中伤,威权明仗,鲸吞虎噬,谁敢拦挡?”清徐芳《诺皋广志寒空僧》:“先君子常言以桥
九关虎豹 比喻凶残的权臣。语本《楚辞招魂》:“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
酒虎诗龙 比喻嗜酒善饮、才高能诗的人。

三国演义里的对联

做作业
中华对联这一艺术瑰宝,萌芽于先秦,问世于唐代,繁荣于明清;而中国古典小说,历经六朝志怪、唐人传奇、宋元话本、明清小说几个阶段。宋元话本中就有对联出现,而明清的章回小说,正是对联进一步渗入的产物。经笔者翻检,《三国演义》中的对联约有373副之多。

一、故事情节中的对联

章回小说在故事情节中大都安排了一些对联,《三国演义》也不例外,虽然还不算多,但全书先后也现出了49副。其中五言以上的就有10副,但是《名联鉴赏词典》和《中国对联大词典》均只收录了其中的关帝宙联。

(一)主联十副

《三国演义》塑造了三个大的典型,正面人物关羽和诸葛亮,反面人物曹操。其中关羽义绝,诸葛亮智绝,曹操奸绝,合称为“三绝”。下面所述的10副对联,正是为塑造这三个典型人物服务的。

1、刘关张励志联:同心协力,救国扶危 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此联出自第1回桃园结义中。刘、关、张三人在张飞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祀等项,焚香祭拜而言誓,以上述对联为宗旨,结为异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其大意是,思想一致,共同努力,救助困难,扶持危急;上可报效国家社稷,下能安定黎民百姓。全
联采用了对偶自对的技法,“同心协力”自对“救国扶危”,“上报国家”自对“下安黎庶”,都很工稳。

从第1回桃田结义到第83回刘备为关羽、张飞报仇讨伐东吴,作者用了将近三之二的篇幅来写三人的忠义史,刻画三人的江湖义气,呼应这副励志联。刘、关、张为了遵循所立宗旨,纵然牺牲生命和事业也在所不惜,真正做到了患难与共,至死不渝。

2、玉泉山关帝庙联

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
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

此联出自第77回关公显圣中。关羽死后被封为神,往往于玉泉山显圣护民,乡人感其德,就于山顶上建庙,四时致祭。后人题此联于庙前。其大意是:红色的面容显示了赤诚的忠心,骑着赤兔追风马,纵横驰骋时从没有忘记自己是汉帝的武将;在青色的油灯下攻读青史,拿着那把青龙偃月大刀,即使在心灵最隐秘的地方,也没有对不起苍天的丑行。此联的对仗于工稳中见奇巧,对关羽的外貌,坐骑、兵器、爱好以及品德各方面的特点,都做了全面的概括与评价。联语应用了颜色重字对的技巧,四赤对四青,妙趣横生,令人回味无穷。

这副对联大力称颂关羽的忠肝义胆。诵读联文,我们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得知刘备消息后,即挂印封金,保护着甘、糜二夫人,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径往河北投奔刘备,一路上关羽礼敬二位皇嫂,每晚常在灯下凭几看书等一系列情景。

3、诸葛草庐中门联:淡泊以明志 宁静而致远

此联出自第37回二顾草庐中。刘、关、张三人跟童子进诸葛草庐,至中门,刘备见门上大书一联。其大意是: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志趣;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静,才能达到远大目标。通过此联揭示了诸葛亮的高尚德操。诸葛亮的《诫子书》中有这样两句话:“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本来是排阀句,小说作者以肯定句的形式取代了原来的否定之否定的形式,而用作诸葛草庐的门联。但它仍然还是排偶句而非对偶句,干仄极不和谐。

书中在这副对联出现前后,多次展示了诸葛亮的这一志向。第36回回末,徐庶入草庐见诸葛亮,告之已报他推荐给刘备一事。诸葛亮闻言作色曰:“君以我为享祭之牺牲乎!”说罢,拂袖而入。第38回中,刘备请诸葛亮出山时,他说:“亮久乐耕锄,懒于应世,不能奉命。”刘备听罢,失望已极,哭着说:“先生不出,如苍生何!”说完已是泪满衣襟。诸葛亮见刘备“其意甚诚”,才答应“愿效犬马之劳。”第二天动身时又对三弟诸葛均说,因感刘备“三顾之恩”,自己才“不容不出。”

4、徐庶口占二副:

①驽马并麟麟 寒鸦配鸾凤

此联出自第36回走马荐诸葛中,刘备拜徐庶为军师,曹仁领大军进攻新野,徐庶辅佐刘备使得曹军三战皆北,败回许昌。曹操用程昱计骗走锋庶,徐庶临行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当刘备问“此人比先生才德何如”时,徐庶以此联应答。其大意是:我与他相比,是小巫见大巫,相差何止十万八于里!全联对仗工稳,“驽马”“寒鸦”形名偏正词组对,“麒麟”“鸾凤”并列词组对。

②经天纬地之才 出鬼入神之计

此联出自第39回博望坡用兵中,曹操命夏侯(忄享)领兵十万以窥新野,进曹营一言不发的徐庶说,刘备得诸葛亮为辅如虎生翼。当曹操问诸葛亮是何人时,徐庶用此联称赞他的才智。其大意是:诸葛亮有规划天地的奇才和绝妙高超的计谋。夏侯(忄享)不服,结果诸葛亮博望坡火攻大败曹军而使之退回许昌,曹操丧胆,关张折服。

5、诸葛亮口占联四副:

①笔下虽有千言 胸中实无一策

此联出自第43回舌战群儒中。诸葛亮为联吴抗曹而出使江东,在谒见孙权之前,与江东文武二十余人会于外堂,其中张昭等多数文臣主张降曹,知诸葛亮来意,故意挠起论争,欲使诺葛亮知难而退。谁知诺葛亮从容不迫,对答如流。此联是诸葛亮回击程德抠说自己:“为儒者所笑”而对“小人之儒”的描画。其大意是:小人之儒只会夸夸其谈,却不能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②沉鱼落雁之容 闭月羞花之貌

此联出自第44回智激周瑜中。周瑜本来主战,却故意装作主降,鲁肃信以为真而与之争论。诸葛亮早看穿了周瑜心思,也故意说主降,并说曹操之所以大军甫征,目的之一就是要取江东二美人大乔和小乔。曹操本是好色之徒,而二乔国色天香,是那么美!诸葛用此联来形容她俩的容貌。其大意是:简直是太美了!鱼见了沉入水底,雁见了降落沙洲;月见了躲进云层,花见了含羞低头。周瑜听罢,大骂曹操欺人太甚,方说出本意。并希望诸葛亮助一臂之力,共破曹贼。

③伏路把关饶子敬 临江水战有周郎

此联出自第45回三江口斗智中,周瑜因知诸葛亮有王佐之才,便请其兄诸葛瑾劝其弃刘备而事东吴,结果未成。周瑜转恨诸葛亮,存心欲诛杀之,便请诸葛亮星夜往聚铁山断曹操粮道。诸葛亮欣然领诺,转而假托江南童谣而口占了上联,来激将周瑜。其大意是:鲁肃等人只能伏路把关而不能水战;周瑜只堪临江水战而不能陆战。周瑜被激怒,更自领军去断操粮遭。诸葛亮笑而阻之,操贼平生惯断人粮道,今必有备。周瑜播首顿足曰:“此人见识胜吾十倍。”

④整备窝弓以擒猛虎 安排香饵以钓鳌鱼

此联出自第56回三气周瑜中。周瑜定下了假途灭虢之计,虚名取川,实取荆州。刘备向诸葛亮问计时,诸葛亮口占了这副对联。其大意是:准备好弯穹的强弓硬弩来擒拿凶猛的老虎,安排下喷香的诱饵引料来钓取硕大的老鳖。具体内容是令赵云领兵在荆州城内严阵以待,关羽,张飞、黄忠、魏延四路兵马包抄其后,齐声喊:“活捉周瑜”,周瑜气得箭疮复裂,坠于马下,咬牙切齿,赌气真要去取西川。行至巴丘,上流又有刘封、关平领军截住水路。周璃愈怒。忽又报诸葛亮遣人送书至,周瑜看后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第24回尾有一副类似的对联:整备窝弓射猛虎 安排香饵钓鳌鱼 总之,通过徐庶的二副口占联和诸葛亮自己的四副口占联,充分表现了诸葛亮作为智慧化身的艺术形象。这是作者花了最多心血、作了最大努力的一个艺术形象。

6、孔融抒怀联:

座上客常满 樽中酒不空

此联出自第11回北海救孔融中。孔融极好宾客,经常吟咏此联以抒怀。其大意是:我极其好客爱友,怛愿友朋满座,宾客迎门;酒杯不空,酒香四溢。常用杯中酒,酬劳座上客。此联表现了孔融交朋接友、好客酬宾的情趣。第23回孔融向曹操推荐自己的好朋友弥衡出使荆州说刘表,弥衡击鼓骂曹。第40回曹操拟南征刘表、孙权,孔融谏阻。曹操不纳,孔融叹息这是“以至不仁伐至仁”。榔虑密告曹操,并说“衡赞融曰仲尼不死,融赞衡曰颜回复生。向者弥衡之辱丞相,乃融使之也。”曹操大怒,命人将孔融满门抄斩。该回所引后人赞诗中化用了这副对联“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

本书作者为了尊刘贬曹,竟然未给曹操安排一副像样的对联,即使是外人对他的评语,“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不是对联。而是排偶句。其实,历史上的曹操,连同他的两个儿子,都是为人熟知的诗人、文学家。而并不怎么会吟诗咏联的诸葛亮及刘、关、张等人,却给他们安排了6副之多,加上外人评价他们的3副,共为9副,爱憎何其分明也!

(二)辅联四类

四言以下的短联,由于和上下文结合较为紧密,往往不被当作对联,其实不该如此。本书故事情节中的39副短联大致可以分为论人、叙事、抒怀,明理四大类。

1、论人:例如第9回吕布骂董卓“上欺天子,下虐生灵”;第21回刘备称刘表“名称八俊,威镇九州”;曹操称大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第36回徐母称刘备“屈身下士,恭己待人”;第45回周瑜称辩士“舌如利刃,口似悬河”;第57回鲁肃称庞统“上通天文,下晓地理”;第64回刘璋骂法正“卖主求荣,忘恩背义”;第80回曹女称曹操“功盖寰区,威震天下”。

2、叙事:例如第7回蔡瑁、第31回袁绍、第73回吕常均说过“兵临城下,将至壕边”;第13回左右说“枪刀映日,金鼓震天”;第20回董承称刘邦“三载亡秦,五年灭楚”;第28回土人说张飞“招军买马,积草屯粮”;第42回曹操说“放鱼入海,纵虎归山”;第40回蒯越说“外患未宁,内忧将作”;第65回李恢说马超“四海难容,一身无主”;第116回钟会说“逢山开路,遇水叠桥”。

3、抒怀:例如第2回王允说“重扶社稷,再立江山”;第37回崔州平说“斡旋天地,补缀乾坤”;第56回曹操说“春夏读书,秋冬狩猎”;第101回诸葛亮说“扫清奸党,恢复中原”。

4、明理:例如第60回刘备说“青山不老,绿水长存”;第70回郭淮说“三军易得,一将难求”;第79回曹丕说“情虽兄弟,义同君臣”,第95回司马懿说“归师勿掩,穷寇莫追。”

二、简洁刻画下的对联

书中在刻画入物、烘托环境时,常常应用短小精悍的对联,以收到事半功陪的效果。此种对联亦未见有人提及,其原因与上文所述的情节中的短联类似。本书此类对联约有71副,长的八言,短的三言,大致可分为人物外貌、内质、动作和外部环境四类。

1、外貌:例如第1回写刘备“面如冠玉,唇若涂脂”;写关羽“丹凤眼,卧蚕眉”;写张飞“豹头环眼,燕颔虎须”;第10回写马超“虎体蕴臂,彪腹狼腰”;第15回写周瑜“姿质风流,仪容秀丽”;第38回写诸葛亮
“头戴纶巾,身披鹤氅”;第53回写魏延“面如重枣,目若朗星”;第57回写庞统“浓眉掀鼻,黑面短髯”。

2、内质:例如第一回写曹操“有机谋,多权变”;第8回写孙策“招贤纳士,屈已待人”;第58回写西凉兵“人人勇健,个个英雄”,第117回写诸葛亮妻“上通天文、下察地理”。

3、动作:例如第5回写张飞“圆睁环眼,倒竖虎须;”第20回写关羽“剔起卧蚕眉,睁开丹凤眼”;第41回写荆州百姓“中箭着枪,抛男弃女”;第42回写曹军“人如潮涌,马似山崩”;第55回写东吴军“势如飞马,疾似流星”;第7l回写赵云“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纭,如飘瑞雪”;第87回写蜀军“饥餐渴饮,夜住晓行”;第9l回写蜀兵“鞭敲金镫响搜趣网,人唱凯歌还”。

4、环境:例如第37回写天气“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写景色“山如玉簇,林似银妆”;第41回写襄阳“城上遍插旌旗,壕边密布鹿角”;第69回写元宵“金吾不禁,玉搔无催”,第9l回写泸水“云收雾散,风静浪平”;第102回写蜀军“鼓角喧天,火炮震地”;第103
回写蜀军“地雷不震,火器无功”;第116回写天气“清风习习,细雨纷纷”。

三、章回小说在篇章结构上的对联可分为回目联、回尾联和插入联三大类。

1、回目联:全书共分120回,就有120副回目联,包括89副七言联和31
副八言联。其作用在于标明章回的内容,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起提纲挈领的作用。这些对联主要讲求对仗,不大考虑平仄,因此,对仗工整而平仄不谐的占绝大多数,两者俱差或二者俱佳者均较少。对仗工整而平仄不谐者如第6回“焚金阙董卓行凶,匿玉玺孙坚背约”;二者俱差者如第74回“庞令明抬榇决死战,关云长放水淹七军”;二者俱佳者如第49回“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

2、回尾联:全书各章回尾除了第l回是七盲绝句,第120回是七言古风、第4、6、12,13、16、48等六回是两句七言诗外,其余112回均是一副七言联。这些诗联,都用“正是”二字引出。回尾联的作用一般有两个,一是总结和概括上文,有的还与回目联遥相呼应;二是过渡和提示下文;还有些回尾联表达了作者对所述情节或人物的评论或感叹。例如第8回“冲天怒气高万丈,仆地肥躯做一堆”总结董卓因吕布和貂蝉在一起而大怒,急忙追赶而被来人撞倒一事。第2回“欲除君侧宵人乱。须听朝中智士谋”引出曹操对何进的一番话语;第3回“丁原仗义身先丧,袁绍争锋势又危。”既总结上文丁原被吕布杀害,又引出下文袁绍寓京回冀州;第27回“六搏阻关徒受死,一军拦路复争锋”既总结上文沿途六将被关羽斩杀又引出下文夏侯(忄享)一彪人马赶来,还呼应回目联“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侯五关斩六将”;第100
回“棋逢敌手难相胜,将遇良才不敢骄”就是对本回诸葛亮用减兵添灶法瞒过司马懿安全退兵汉中的感叹。

3、插入联:在叙述故事情节的过程中,插入一副对联,或评点、或感慨、或褒、或贬;也用“正是”引出,全书共有2副:第16回辕门射戟,在吕布搭箭扯弓后,插入“弓开如秋月行天,箭去似流星落地”赞扬吕布身强力壮,射拄神奇;第42回大闹长坂桥中,在夏侯杰被张飞喊声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曹操全军回身逃跑后,插入“黄口孺子,怎闻霹雳之声;病体桩夫,难听虎豹之吼”。称颂张飞的英雄气概。

有关“虎”的谚语

有关“虎”的名言警句
初生牛犊不怕虎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虎父无犬子
一切帝国主义和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毛泽东
谚语: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放虎归山,自找麻烦
虎门下官难做
老虎的屁股摸不得
老虎的胡子谁敢摸?
老虎未吃人,样子赫杀人
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
老虎藏在洞里不显威风
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羊披上虎皮,见到老虎还是害怕
羊跟老虎交朋友,总有一天会钥?
猪给老虎拜年,有去而无归
苛政猛于虎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敢把皇帝拉下马则老虎也得掰掉牙
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老虎尾巴挂扫帚,威风扫地
狼怕鞭,虎怕圈,狗怕低头捡大砖
虎入陷井,走投无路
三十如狼,四十如虎
虎头望月人何处,风流少年见我行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南山北山树冥冥, 猛虎白日绕村行。
虎毒不食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虎父无犬子。
老虎嘴里拔牙,太岁头上动土。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柳营春试马,虎帐夜谈兵。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入麻。
伴君如伴虎 老虎屁股摸不得~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一虎出山,百家猪死。
二虎相斗,必有一伤。
牛不怕,虎不怕,只怕苍蝇飞上又飞下。
龙怕揭鳞,虎怕抽筋。
老虎嘴里拔脱牙,青龙头上捡明珠。
老虎吃蝴蝶吃不饱。
老虎咬天,无法下口。
老虎要吃天,瞎子要点灯。
你老虎口大,我野牛劲粗。
画虎不成反类犬。
放虎归山,自找麻烦。
虎动生风。
虎带佛珠假慈悲。
虎不怕山高,鱼不怕水深。
狼虎不咬人也惊。
栽树养虎,虎大伤人。
恶虎难斗肚里蛇。
真有打虎手,才接虎皮钱。
骑虎难下。
骑在虎背上不怕虎。
猛虎不处卑势,劲鹰不立垂枝。
猛虎不在当道卧,困龙也有上天时。
跟虎进山,跟鹰飞天,
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黄忠七十五,正是出山虎。
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原被犬欺。
虎瘦雄心在,人穷志不穷。
关门养虎,虎大伤人。
纵虎归山,必有后患;一日纵敌,十年不安。
不怕虎生三只眼,只怕人有麻痹气。
对饥饿的老虎不要麻痹,对冬眠的毒蛇不要可怜。
没有诚实的狐狸,没有吃素的老虎。
老虎曲膝而卧,绝不意味着它向行人致谢。
得势的猪儿凶似虎,失势的凤凰不如鸡。
猫鼠不同眠,虎鹿不同行。
老虎花在背,人心花在内。
不怕虎生三个口,只怕人怀两样心。
人怕虎,虎怕人。
人怕齐心,虎怕成群。
英雄见了英雄爱,虎豹见了虎豹亲。
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老虎学咬人。
真朋友,同打虎,同吃肉;假朋友,见利来,见害走。
入山不怕虎伤人,只怕人情两面分。
虎死不变形,狼死不改性。
老虎坐下来不是为了行礼。
东山老虎吃人,西山老虎也吃人。
老虎借羊,有借无还。
蛇死要摆尾,虎死跳三跳。
打虎要有胆力,捉猴要有智慧。
要学武松打虎,不学东郭怜狼。
要学武松把虎打,莫学农夫怜恶蛇。
蛇不打死害众人,虎不打死留祸根。
人无伤虎心,虎有伤人意。
老虎即使在笼子里,依然是一只老虎。
纸虎要当真虎打,千斤要当万斤挑。
死了的虎也要当活虎打。
射虎不成重练箭,斩龙不断重磨刀。
松绳子缚不住真老虎。
雄狮要雪山来保,猛虎要森林来护。
志大才疏事难成,有志有智虎添翼。
老虎不敢吃成群的牦牛。
不怕虎生两翼,就怕人起二心。
不向虎山行,难成打虎将。
捉虎要进山,捕鱼要下水。
池中无鱼虾做主,山中无虎猴成王。
离开山的老虎,无能为力。
山助虎威,虎增山威。
打死老虎 比喻抨击已失威势的人
饿虎吞羊 饥饿的老虎活吞一只羊羔。比喻迅猛贪婪
宫邻金虎 指小人在位,接近帝王,贪婪如金之坚,凶恶如虎之猛
虎斗龙争 比喻群雄互相争斗
虎落平阳 平阳:地势平坦明亮的地方。老虎离开深山,落到平地里受困。比喻失势
画虎不成 比喻好高骛远,一无所成,反贻笑柄
画虎不成反类狗 画老虎不成,却象狗。比喻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一事无成
画虎类犬 比喻模仿的效果不好,弄得不伦不类
拒虎进狼 比喻一害刚去,又来一害
踞虎盘龙 形容地势雄伟壮丽
龙腾虎跃 腾:飞腾;跃:跳跃。像龙在飞腾,像虎在跳跃。形容非常活跃的姿态
龙行虎步 形容帝王的仪态,比喻威仪庄重,气度不凡
马马虎虎 形容做事不认真,不仔细
猛虎插翅 比喻强有力者又添了某种有利条件
猛虎添翼 比喻强大者又添了某种有利条件
盘龙卧虎 盘:盘旋,弯曲。盘曲的龙,卧居的虎。比喻隐藏的人才
帮虎吃食 比喻帮助恶人做坏事。
暴虎冯河 暴虎:空手搏虎;冯河:涉水过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焉:怎么。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
藏龙卧虎 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
鸱目虎吻 鸱:鹞鹰,一种猛禽;吻:嘴唇边。形容人相貌阴险凶恶。
初生牛犊不怕虎 比喻青年人思想上很少顾虑,敢作敢为。
春冰虎尾 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打马虎眼 故意装糊涂蒙骗人。
大人虎变 虎变:如虎身花纹的变化。比喻居上位者出处行动变化莫测。
大贤虎变 虎变:如虎身花纹的变化。比喻居上位者出处行动变化莫测。
调虎离山 设法使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冈。比喻用计使对方离开原来的地方,以便乘机行事。
恶虎不食子 即使凶恶的老虎也不吃自己生下的小老虎。比喻不伤害亲近者。
饿虎饥鹰 比喻凶残贪婪。
饿虎扑食 象饥饿的老虎扑向食物一样。比喻动作猛烈而迅速。
饿虎扑羊 象饥饿的老虎扑向食物一样。比喻动作猛烈而迅速。
饿虎之蹊 比喻非常危险的处所。
二虎相斗,必有一伤 两只凶恶的老虎争斗起来,其中必有一只受伤。比喻敌对双方实力都很强,激烈斗争的结果,必有一方吃亏。
放虎归山 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
放虎自卫 放出老虎来保卫自己。比喻利用坏人而自招灾祸。
风从虎,云从龙 比喻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应。
风虎云龙 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事物相互感应。旧时也比喻圣主得贤臣,贤臣遇明君。
伏虎降龙 伏:屈服;降:用用威力使屈服。用威力使猛虎和恶龙屈服。形容力量强大,能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
关门养虎,虎大伤人 比喻纵容助长坏人坏事,到头来自己受害。
官虎吏狼 官如虎,吏如狼。形容官吏贪暴。
虎口逃生 老虎嘴里幸存下来的生命。比喻逃脱极危险的境地侥幸活下来。
虎头虎脑 形容壮健憨厚的样子(多指儿童)。
虎头蛇尾 头大如虎,尾细如蛇。比喻开始时声势很大,到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
虎卧龙跳 形容字势雄浑超逸。
虎穴龙潭 龙潜居的深水坑,老虎藏身的巢穴。比喻极险恶的地方。
虎不食儿 老虎凶猛残忍,但并不吃自己的孩子。比喻人皆有爱子之心,都有骨肉之情。
虎踞龙盘 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狐假虎威 假: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虎背熊腰 形容人身体魁梧健壮。
虎生三子,必有一彪 比喻众多子女之中,一定有一个超群出众的人。
虎珀拾芥 琥珀摩擦后生电,能吸引细小的东西。比喻互相感应。
虎口余生 老虎嘴里幸存下来的生命。比喻逃脱极危险的境地侥幸活下来。
画虎成狗 画老虎不成,却成了狗。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
狐虎之威 狐狸与老虎相互勾结而表现出来的威势。比喻权贵当道者与其爪牙串通一气而发出的淫威。
虎尾春冰 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虎入羊群 老虎跑进羊群。比喻强大者冲入柔弱者中间任意砍杀。
虎视眈眈 眈眈:注视的样子。象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形容心怀不善,伺机攫取。
画虎类狗 类:象。画老虎不成,却象狗。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
虎口拔牙 比喻做十分危险的事情。
虎啸风生 啸:长鸣。猛虎长鸣,则大风四起。比喻英雄人物顺应时代潮流而出现,并且对社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亦指豪杰奋起,大展宏图。
画虎画皮难画骨 比喻认识一个人容易,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却难。
虎落平川 平川:地势平坦的地方。老虎离开自己称王称霸的深山老林,落到了平地上。比喻有权有势或有实力者失去了自己的权势或优势。
虎体熊腰 形容身材魁梧,体格健壮。
虎头燕颔 旧时形容王侯的贵相或武将相貌的威武。
饥鹰饿虎 比喻凶残贪婪。
降龙伏虎 原是佛教故事,指用法力制服龙虎。后比喻有极大的能力,能够战胜很强的对手或克服很大的困难。
将门虎子 将门:世代为将的人家。比喻父辈有才能,子孙也身手不凡。也指后生子弟不辱门庭。
九牛二虎之力 比喻很大的力气。常用于很费力才做成一件事的场合。
苛政猛于虎 指残酷压迫剥削人民的政治比老虎还要可怕。
狼贪虎视 象狼一样贪婪,象老虎一样睁大眼睛盯着。比喻野心很大。
龙骧虎视 象龙马高昂着头,象老虎注视着猎物。形容人的气慨威武。也比喻雄才大略。
狼吞虎咽 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开柙出虎 柙:关猛兽的木笼。原指负责看管的人未尽责任。后多比喻放纵坏人。
龙潭虎穴 龙潜居的深水坑,老虎藏身的巢穴。比喻极险恶的地方。
龙盘虎踞 盘:曲折环绕;踞:蹲、坐。好像盘绕的龙,蹲伏的虎。特指南京。亦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鲁鱼帝虎 指文字传抄错误。
龙骧虎步 象龙马昂首,如老虎迈步。形容气慨威武雄壮。
老虎头上扑苍蝇 比喻自己找死。
两虎相斗 比喻力量强大的双方相搏斗。
龙争虎斗 形容斗争或竞赛很激烈。
龙潭虎窟 窟:洞穴。潭:深水池。龙居住的深水潭,虎栖身的巢穴。比喻极其凶险的地方。
龙吟虎啸 象龙在鸣,虎在啸。比喻相关的事物互相感应。也形容人发迹。
龙跳虎卧 比喻文笔、书法纵逸雄劲。
骑虎难下 骑在老虎背上不能下来。比喻做一件事情进行下去有困难,但情况又不允许中途停止,陷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比喻赶走了一个敌人,又来了一个敌人。
前怕狼,后怕虎 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
驱羊攻虎 驱:赶。驱赶羊群去进攻老虎。形容以弱敌强,力量悬殊,必遭覆灭。
乔龙画虎 形容假心假意地献殷勤。
如狼似虎 象狼和虎一样凶狠。比喻非常凶暴残忍。
如虎添翼 好象老虎长上了翅膀。比喻强有力的人得到帮助变得更加强有力。
乳犊不怕虎 比喻年轻人没有畏惧,敢做敢为。
三人成虎 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生龙活虎 形容活泼矫健,富有生气。
谈虎色变 色:脸色。原指被老虎咬过的人才真正知道虎的厉害。后比喻一提到自己害怕的事就情绪紧张起来。
势成骑虎 骑在老虎背上,要下来不能下来。比喻事情中途遇到困难,但迫于形势,想停止也停止不了。
投畀豺虎 畀:给与。原指那种好搬弄是非的人,要把他扔出去喂豺狼虎豹。形容人民群众对坏人的愤恨。
畏敌如虎 害怕敌人如同怕虎一般。
为虎傅翼 傅:通“附”;翼:翅膀。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
为虎作伥 伥:伥鬼,古时传说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变成伥鬼,专门引诱人来给老虎吃。替老虎做伥鬼。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
笑面虎 比喻外表善良,心地凶狠的人。
为虎添翼 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
舄乌虎帝 因“舄”与“乌”、“虎”和“帝”字形相近,同经传抄,容易写错。指文字抄传错误。
委肉虎蹊 委:抛弃;蹊:小路。把肉丢在饿虎经过的路上。比喻处境危险,灾祸即将到来。
卧虎藏龙 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
燕颔虎颈 颔:下巴颏。旧时形容王侯的贵相或武将相貌的威武。
羊入虎群 比喻好人落入坏人的手中,处境极端危险。
养虎遗患 遗:留下;患:祸患。留着老虎不除掉,就会成为后患。比喻纵容坏人坏事,留下后患。
羊质虎皮 质:本性。羊虽然披上虎皮,还是见到草就喜欢,碰到豺狼就怕得发抖,它的本性没有变。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
云龙风虎 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的事物相感应。
与虎添翼 翼:翅膀。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
鹰扬虎视 象鹰那样飞翔,如虎一般雄视。形容十分威武。
引虎自卫 引:招引。引来老虎,保卫自己。比喻企图依仗恶人,结果反受其害。
与虎谋皮 跟老虎商量要它的皮。比喻跟恶人商量要他放弃自己的利益,绝对办不到。
照猫画虎 比喻照着样子模仿。
坐山观虎斗 比喻对双方的斗争采取旁观的态度,等到双方都受到损伤,再从中捞取好处。
纵虎归山 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
两虎相争 两只老虎相互争斗。比喻力量强大的双方相搏斗。
杯弓市虎 指捕风捉影,疑虑重重,自相惊扰。参见“杯弓蛇影”、“三人成虎”。
豺虎肆虐 豺、虎:两种凶残的野兽。比喻坏人像凶残的野兽般横行不法。
豺狼虎豹 泛指危害人畜的各种猛兽。也比喻凶残的恶人。
鸱视虎顾 见“鸱视狼顾”。
除狼得虎 比喻除去一害又来一害。
垂饵虎口 往虎口送食。比喻置身险地。
刺虎持鹬 喻待机行事,一举两得。
打虎牢龙 犹言打凤牢龙。
雕虎焦原 《尸子》:“中黄伯曰:余左执太行之而右搏雕虎。”又:“莒国有石焦原者,广寻,长五十步,临百仞之溪,莒国莫敢近也。有以勇见莒子者,独却行剂踵焉。”后以“雕虎焦原”谓壮士履险。
断蛟刺虎 相传晋周处曾射蛟杀虎,为民除害。事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后以“断蛟刺虎”谓武艺高强,行为侠义。
饿虎擒羊 像饿急了的老虎捉羊一样。形容动作迅猛。亦作“饿虎吞羊”、“饿虎扑羊”。
放虎遗患 谓放掉老虎,必留后患。
冯河暴虎 犹言暴虎冯河。
凤叹虎视 形容谈吐文雅,器宇轩昂。
甘冒虎口 谓甘愿冒着生命危险。
割肉饲虎 饲:喂。割下身上的肉喂老虎。比喻既舍弃生命也无法满足对方的贪欲。
虎步龙行 原形容帝王的仪态不同一般。后也形容将军的英武姿态。
虎而冠 冠:把帽子戴在头上。比喻生性残虐的人。
虎窟龙潭 窟:洞穴;潭:深水池。龙居住的深水潭,虎栖身的巢穴。比喻极其凶险的地方。
虎狼之势 形容极凶猛的声势。
虎略龙韬 略:指传说中黄石公所撰的《三略》。韬:指《六韬》。《三略》、《六韬》是古代兵书。泛指兵书、兵法,也指兵家权谋。
虎视耽耽 象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
虎兕出柙 兕:犀牛一类的野兽。柙:关兽的木笼。虎、兕从木笼中逃出。比喻恶人逃脱或作事不尽责,主管者应负责任。
虎穴狼巢 虎和狼的窝巢。比喻极其危险的地方。
虎掷龙拿 掷:挣扎跳跃。指龙虎互相争斗。比喻激烈的搏斗。
假虎张威 犹言狐假虎威。
鲸吞虎噬 像鲸鱼和老虎一样吞食。多比喻吞并土地财物。宋范仲淹《上执政书》:“前代乱离,鲸吞虎噬,无卜世卜年之意,故斯道久缺,搜趣网反为不急之务。”明张景《飞丸记明廷张胆》:“他谋多中伤,威权明仗,鲸吞虎噬,谁敢拦挡?”清徐芳《诺皋广志寒空僧》:“先君子常言以桥
九关虎豹 比喻凶残的权臣。语本《楚辞招魂》:“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
酒虎诗龙 比喻嗜酒善饮、才高能诗的人。
九阍虎豹 同“九关虎豹”。
酒龙诗虎 见“酒虎诗龙”。
拒狼进虎 见“拒虎进狼”。
骏波虎浪 形容迅猛汹涌的波浪。
狼飡虎食 同“狼餐虎咽”。
狼餐虎噬 ①同“狼餐虎咽”。②比喻残酷剥削搜括。
狼飡虎咽 见“狼餐虎咽”。
狼餐虎咽 见“狼餐虎咽”。
狼虫虎豹 ①泛指凶猛的动物。②比喻恶人歹徒。
狼顾虎视 如狼虎视物。形容威严而凶狠。
狼前虎后 前门赶走狼,后门来了虎。比喻坏人接踵而来。
狼飧虎咽 亦作“狼餐虎咽”。
狼吞虎餐 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
狼吞虎噬 像狼虎那样吞食咬嚼。比喻极为贪婪残忍。
老虎头上搔痒 比喻不自量力。
离山调虎 比喻用计谋调动对方离开原地。
麟角虎翅 麟之角,虎之翅。比喻世间不可多得的人才。
龙驰虎骤 谓群雄逐鹿。
龙蹲虎踞 犹言龙盘虎踞。
龙幡虎纛 将帅之旗。
龙飞虎跳 喻笔势遒劲奔放。
龙虎风云 ①《易干》:“云从龙,风从虎。”后以“龙虎风云”喻英雄豪杰际遇得时。②指君臣遇合。
龙化虎变 《易革》:“大人虎变,其文炳也。”《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孔子)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后因以“龙化虎变”比喻变化莫测。
龙江虎浪 形容惯于兴风作浪。
龙精虎猛 喻精力旺盛,斗志昂扬。
龙拏虎攫 犹言龙争虎斗。喻笔势遒劲、奔放。
龙拏虎跳 犹言龙争虎斗。
龙拏虎掷 犹言龙争虎斗。
龙蟠虎伏 雄踞貌。
龙蟠虎踞 象龙盘着,象虎蹲着。形容地势雄伟险要。特指南京。
龙蟠虎绕 犹言龙盘虎踞。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龙盘虎拏 虬曲苍劲貌。
龙跧虎卧 犹言龙蟠虎踞。喻山势逶迤起伏。
龙腾虎蹴 喻勇猛冲击,势不可当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