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高出城阙 一望大江开后一句(登高 杜甫 古诗)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高启,解析与详细翻译现在急需此诗的详细翻译还有详细的解析..全文: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钟山如龙独西上,欲......

台高出城阙 一望大江开后一句(登高 杜甫 古诗)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高启 解析与详细翻译

现在急需此诗的详细翻译还有详细的解析..
全文: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
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
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宫阙何萧萧!
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
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注释]
1.高启:元末明初著明文学家。
2.钟山句:钟山即紫金山。
3.欲破句:本句化用《南史宗悫(què)传》“愿乘长风破万里浪”语。
4.秦皇二句:《丹阳记》:“秦始皇埋金玉杂宝以压天子气,故名金陵”瘗(yì)埋:葱葱:茂盛貌,此处指气象旺盛。
5.城南台:即雨花台。
6.坐觉:自然而觉。
7.石头城:古城名,故址在今南京清凉山,以形势险要著称。
8.黄旗入洛:三国时吴王孙皓听术士说自己有天子的气象,于是就率家人宫女西上入洛阳以顺天命。途中遇大雪,士兵怨怒,才不得不返回。 此处说“黄旗入洛”其实是吴被晋灭的先兆,所以说“竟何祥”。
9.铁锁横江:三国时吴军为阻止晋兵进攻,曾在长江上设置铁锥铁锁,均被晋兵所破。
10.萧萧:冷落,凄清。
11.英雄:指六朝的开国君主;务,致力,从事。
12.我幸句:圣人,指朱元璋。
[评析]:
诗的开//www.souquanme.com头描写所看到的景色:长江从万山丛中呼啸东下,锺山似蟠龙乘风西上。江山形胜,使诗人想起当初秦始皇曾在此地埋下金玉杂宝,以镇压金陵的“天子之气”,但徒劳无功,金陵依然“王气”旺盛,今天又成了新建立的朱明王朝的京城。 接着笔头一转,写诗人自己的心绪和感慨。诗人说自己本是为了排遣胸中的“郁塞”而在酒后登台眺江的。建国之初,气象更新,何来愁思?读完全诗,便不难明白,他是从历史的教训而生忧患。“荒烟落日”的远景使他引发“苍茫万古意”,石头城下的涛声使他想起了三国、六朝的旧事。当年南朝陈后主君臣曾以为“长江天堑,古来限隔,虏军岂能飞渡?” 后来却成为北军的阶下囚。三国吴主孙皓迷信“黄旗紫盖见于东南,终有天下者,荆、扬之君乎”的谣传,带了王室及后宫数千人要去洛阳称帝,结果途遇大雪,士卒怨怒,只好返回。过了九年,晋军伐吴,吴在长江险要之处设置铁链,横锁江面,可是依旧挡不住进攻,孙皓只好出城投降。如今自三国东吴建都以来的六朝宫殿,都已杂草丛生,残败破落,那些妄想//www.souquanme.com凭藉长江天险割据一方的“英雄”,只能让血流如潮,给百姓带来灾难,而一无所得。
最后四句又回到现实,诗人庆幸躬逢盛世,歌颂“圣人”朱元璋平定天下,与民休息,从此可以四海一家,不再因长江分割南北而起干戈。联系全诗主旨,这与其说是诗人对现实的歌颂,毋宁说是诗人对国家的期望。居安思危,新建起来的明朝会不会重蹈历史的覆辙呢?所以这四句声调是欢快的,但欢快中带有一丝沉郁的感情:心境是爽朗的,但爽朗中蒙上了一层历史的阴影。既豪放伟岸,又沉郁顿挫。
全诗气势豪放,音韵铿锵,舒卷自如,纵横随意。
[作者介绍]
高启(1336-1374),字季迪,号槎轩,又号青丘子。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性格疏放,不拘礼法。曾参与编修《元史》。其诗清新超拔,雄健豪迈,众体皆长,尤工于歌行。著有《青丘高季迪诗文集》。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翻译

题名: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作者: 高启
所属文学时期: 明代文学
所属朝代: 明代
作品体裁: 诗
正文
原文
原文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①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②。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③。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④。
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石头城下涛声怒⑤,武骑千群谁敢渡⑥?
黄旗入洛竟何祥⑦,铁锁横江未为固⑧。
前三国⑨,后六朝⑩,草生宫阙何萧萧!
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11),祸乱初平事休息(12)。
从今四海永为家(13),不用长江限南北。
注释
注释
①诗作于明洪武二年(1369),时作者应诏入京修《元史》。诗首段赞颂南京形胜;中段发怀古幽思,感叹建都于此的六朝之覆亡;末段颂扬明之初兴,讽谕之意,蕴而不露。雨花台,在南京聚宝门外,据冈阜最高处,相传梁武帝时,云光法师讲经于此。凡讲经,天雨花如雪片,故以名其台。
②“钟山”二句:钟山,一名紫金山,在南京市中山门外。这两句说沿江的山势都是向东的,只有钟山由东向西,好像逆江流而上。破巨浪乘长风,用《南史宗悫传》“愿乘长风破万里浪”语。
③“秦皇”二句:秦始皇曾用埋金之法镇压此地的王气,但此地仍是佳气葱葱,为龙盘虎踞之地。《丹阳记》:“秦始皇埋金玉杂宝以压天子气,故曰金陵。”《后汉书光武帝纪论》:“后望气者苏伯阿为王莽使至南阳,遥望见舂陵郭,唶曰:‘气佳哉!郁郁葱葱然!’”瘗(yì义),掩埋。
④城南台:即雨花台。
⑤石头城:故址在今南京市清凉山。初为楚金陵邑,孙权重筑改名。六朝时负山面江,为攻守必争之地。
⑥“武骑”句:南朝陈末,贺若弼、韩擒虎率领数十万大军准备渡江,佞臣孔范却对陈后主说:长江天堑,古来限隔,虏军岂能飞渡?事见《南史孔范传》。
⑦“黄旗”句:《三国志吴书孙皓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云:“初,丹阳刁玄使蜀,得司马徽与刘廙论运命历数事。玄诈增其文诳国人曰:‘黄旗紫盖见于东南,终有天下者,荆、扬之君乎!’又得中国降人,言寿春有童谣曰:‘吴天子当上。’皓闻之,喜曰:‘此天命也。’即载其母、妻、子及后宫数千人,从牛渚陆道西上,云青盖入洛阳,以顺天命。行遇大雪,道途陷坏,兵士被甲持杖,百人共引一车,寒冻殆死。兵人不堪,皆曰:‘若遇敌,便当倒戈耳。’皓闻之,乃还。”祥,吉凶的征兆。
⑧“铁锁”句:《晋书王浚传》:“吴人于江险碛要害之处,并以铁锁横截之。又作铁锥长丈馀,暗置江中,以逆距船。……浚乃作大筏数十,亦方百馀步,缚草为人,被甲持杖,令善水者以筏先行。筏遇铁锥,锥辄著筏去。又作火炬,长十馀丈,大数十围,灌以麻油,在船前。遇锁,燃炬烧之,须臾,融液断绝,于是船无所碍。”⑨三国:本指魏、蜀、吴,诗中专指吴。
⑩六朝:本指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这六个朝代都以金陵为都。诗中专指南朝宋、齐、梁、陈四代,与吴对举。
(11)圣人起南国:指朱元璋于江南起事,终成大业。圣人,指朱元璋,安徽凤阳人,初从郭子兴起兵于濠州,后夺取天下,建立了明朝。
(12)休息:休养生息。
(13)“从今”句:用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诗“从今四海为家日”句意。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的注释译文

⑴金陵:今江苏南京市。
⑵雨花台:在南京市南聚宝山上。相传梁武帝时,云光法师在此讲经,落花如雨,故名,这里地势高,可俯瞰长江,远眺钟山。
⑶“山势”一句:这句说,山的走势和江的流向都是由西向东的。
⑷钟山:即紫金山。
⑸“欲破”一句:此句化用《南史宗悫(què)传》“愿乘长风破万里”语。这里形容只有钟山的走向是由东向西,好像欲与江流抗衡
⑹“秦皇”二句:《丹阳记》:“秦始皇埋金玉杂宝以压天子气,故名金陵”。瘗(yì),埋藏。佳气,山川灵秀的美好气象。葱葱,茂盛貌,此处指气象旺盛。王,通“旺”。
⑺郁塞:忧郁窒塞。
⑻城南台:即雨花台。
⑼坐觉:自然而觉。坐,自,自然。
⑽石头城:古城名,故址在今南京清凉山,以形势险要著称。
⑾黄旗入洛:三国时吴王孙皓听术士说自己有天子的气象,于是就率家人宫女西上入洛阳以顺天命。途中遇大雪,士兵怨怒,才不得不返回。 此处说“黄旗入洛”其实是吴被晋灭的先兆,所以说“竟何祥”。
⑿铁锁横江:三国时吴军为阻止晋兵进攻,曾在长江上设置铁锥铁锁,均被晋兵所破。
⒀三国:魏、蜀、吴,这里仅指吴。
⒁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均建都金陵,史称六朝。这里指南朝。
⒂萧萧:冷落,凄清。
⒃英雄:指六朝的开国君主。
⒄务割据:专力于割据称雄。务,致力,从事。
⒅圣人:指明太祖朱元璋。
⒆事休息:指明初实行减轻赋税,恢复生产,使人民得到休养生息。事,从事。
⒇四海永为家:用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从今四海为家日”句,指全国统一。 这首诗以豪放、雄健的笔调描绘钟山、大江的雄伟壮丽,在缅怀金陵历史的同时,发出深深的感//www.souquanme.com慨,把故垒萧萧的新都,写得气势雄壮;抒发感今怀古之情的同时,又表达了对祖国统一的喜悦。
“大江来从万山中”四句,写目之所见。浩浩的长江,从万山千壑中奔流而东,绵互两岸的山势,也随之而宛转东向,只有那龙蟠虎踞的钟山,挺然屹立在西边,好像要乘长风,破巨浪,挽大江而西向似的。大江要东流,钟山要西上,这就赋予了它们以人格的力量,赋予了它们以浩然的正气,一个要冲向大海作波涛,一个要屹立西天作砥柱;一个能惊涛拍岸,一个不随波逐流,于是在诗人的笔下,大江和钟山都成了自己的化身,气势之雄伟,器宇之轩昂,是江山的传神,也是诗人的写照。“江让相雄不相让”四句,分承“大江”与“钟山”两联。“相雄不相让”,正是对以上四句的高度概括;“形胜争夸”,则是对下文的有力开拓。
诗人的眼光从眼前的瑰实,一下转向深邃的历史。金陵的形胜,虽然依山带河,固若金汤;金陵的王气,虽然郁郁葱葱,至今不衰。然而守天下在德不在险,在于得人心而不在于什么“压之”之术。纵使秦始皇镇“金陵之气”,而金陵却依旧“佳气葱葱”,而为“我怀郁塞何由开”以下四句作了很好的铺垫。汉方全盛,而贾谊以为天下事可为痛哭者多;明方开国,而高启便有“我怀郁塞”之惑,这是远谋深虑者能够居安以思危、见患于未形的表现。诗人在酒酣耳热之际,登上雨花台,蓦然在“荒烟落日之中”,萌发一种怀古的感情,重现了“金陵昔时何牡哉?席卷英雄天下来”的景象,不禁陷入了对现实和历史的沉思:那建都在这里的六代帝王,演出一幕一幕的悲剧,都在他的脑海里翻腾。“石头城下涛声怒”句,就是艺术地概括了在他脑海里重演的历史悲剧。南朝陈后主和三国吴孙皓的悲惨结局,正是诗人“我怀郁塞何由开”的导线。陈后主做了隋军的俘虏,这就是“武骑干群谁敢渡”的艺术概括。吴主孙皓先有“黄旗入洛”的历史笑柄,后有“铁锁横江未为固”的具体史实。这两位君主坐拥长江天险,而而遗下笑柄,甚至亡国,这是作者思索之因。
“前三国,后六朝”四句,是诗人进一步对六朝历史的探索和反思。如果说前四句是“点”,那么后四句就是“面”;前四句是典型的悲剧,后四句便是历史的普遍规律;前四句是铺陈史实,后四句便是深化主题。诗人认为不管是“前三国”,也好“后六朝”也好,它们都已经过去了,成了历史的匆匆过客,当时那些豪华宫阙,如今也已埋没在荒烟蔓草之中。那些务于“割据”的“英雄”们,曾经是“争城以战,杀人盈城;争地以战,杀人盈野”的。他们所建立起来的王朝,是无数老百姓的白骨垒起来的。“几度战血流寒潮”,不就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深沉感叹。这就是三国、六朝的历史,这就是供诗人凭吊、供渔樵闲话的千秋历史。新建起来的明代,能否改变历史的规津。诗人不敢想,也不敢说,然而这正是诗人“我怀郁塞何由开”的真正原因。
诗人把笔锋一转,从历史的深沉反思中跳到对现实的赞美歌颂,而把那一段潜台词轻任地抹掉。“我今幸逢圣人起南国”四句,表面上是诗人对现实的歌颂,实则是诗人对国家的期望:他希望从此铸甲兵,为农器,卖宝刀,买耕牛,真正与民休息,让老百姓在和平的环境中愉快地生活着;他希望从此四海一家,再不要凭险割据,南北对峙,让老百姓在战火中流离失所。声调是欢快的,但欢快中带有一丝沉郁的感情;心境是爽朗的,但爽朗中蒙上了一层历史的阴影。既有豪放伟岸之气,又有沉郁顿挫之致。 东北师范大学教授王紫微:诗人登上金陵雨花台,眺望荒烟落日笼罩下的长江,历史上古都金陵几度兴废的往事如在眼前。由古及今诗人庆幸躬逢盛世,歌颂“圣人”朱元璋平定天下,与民休息,从此可以四海一家,不因长江分割南北再起干戈。歌颂之余,也表达了诗人对新朝政治的热情期待。全诗笔力雄健,音韵铿锵,舒卷自如,气势纵横。

关于长江的古诗词

关于长江的古诗词
描写长江的古诗名句
1、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眺》)
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赤壁怀古》)
3、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到此回搜趣网。(李白《望天门山》)
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6、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北宋-李之仪)
7、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8、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抒怀》)
9、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10、【临江仙】
《二十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开场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明-杨慎
11、【水调歌头】
游泳(1956.06)
才饮长沙水, alRHeh
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
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
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
龟蛇静,
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
当惊世界殊。
13、长江:<<望天门山>>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思量意。 【出处】: 中华诗词-北宋-李之仪
【临江仙】 《二十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开场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出处】: 中华诗词-明-杨慎
【水调歌头】 游泳(1956年6月) 才饮长沙水, 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 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 龟蛇静, 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 当惊世界殊。 【出处】: 中华诗词-现当代-毛泽东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出处 南宋 辛弃疾
长江
《使至塞上》【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暮江吟——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望天门山——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早发白帝城——李白
早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 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 遥隔楚云端。
京师得家书——袁凯
江水三千里, 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 只道早还乡。
《过长江》【唐】黄滔
曾搜景象恐通神,地下还应有主人。若把长江比湘浦,离骚不合自灵均。
《嫦娥》【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江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清江曲内一绝》【唐】崔峒
八月长江去浪平,片帆一道带风轻。极目不分天水色,南山南是岳阳城。
《山中》【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寄杨协律》【唐】韦应物
吏散门阁掩,鸟鸣山郡中。远念长江别,俯觉座隅空。
《晴江秋望》【唐】崔季卿
八月长江万里晴,千帆一道带风轻。尽日不分天水色,洞庭南是岳阳城。
《妓席暗记送同年独孤云之武昌》【唐】李商隐
叠嶂千重叫恨猿,长江万里洗离魂。武昌若有山头石,为拂苍苔检泪痕。
《寄令狐相公》【唐】贾岛
策杖驰山驿,逢人问梓州。长江那可到,行客替生愁。
《寄题罗浮别业》【唐】高骈
不将真性染埃尘,为有烟霞伴此身。带日长江好归信,博罗山下碧桃春。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