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如重阳登高上一句(“又是过重阳 台榭登临处 茱萸香坠 ”什么意思)

重阳节登高诗句1、《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唐·岑参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又如重阳登高上一句(“又是过重阳 台榭登临处 茱萸香坠 ”什么意思)

重阳节登高诗句

1、《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唐岑参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译文:

重阳之日,大家一起喝菊花酒、登高山,这与传统的习俗是一样的。封将军治军威严峻厉,常让人感到一股肃杀之气。横笛凄凉的声音令南飞的大雁悚然惊动,娇美的歌声令边塞的云彩陶醉而降落。边廷上,幸喜没有战事,承蒙您的恩惠,戍守的人们得以放怀欢乐、醉舞军中。

2、《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译文: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 约朋友携酒壶共登峰峦翠微。尘世烦扰平生难逢开口一笑, 菊花盛开之时要插满头而归。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 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 何必像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

3、《重阳席上赋白菊》

唐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译文:一院子的菊花金黄金黄,中间有一丛白似霜的花儿是这么孤独。就像今天的酒席,老人家进了少年去的地方。

扩展资料:

重阳//www.souquanme.com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据现存史料及考证,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吕氏春秋季秋纪》中收录,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重阳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民俗。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七月半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有关重阳登高的诗句

 九日登高
  [唐] 王昌龄
  青山远近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
  雨歇亭皋仙菊润,霜飞天苑御梨秋。
  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
  漫说陶潜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
  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
  [唐] 搜趣网张说
  家居洛阳下,举目见嵩山。
  刻作茱萸节,情生造化间。
  黄花宜泛酒,青岳好登高。
  稽首明廷内,心为天下劳。
  菊酒携山客,萸囊系牧童。
  路疑随大隗,心似问鸿蒙。
  九日重阳数,三秋万实成。
  时来谒轩后,罢去坐蓬瀛。
  晚节欢重九,高山上五千。
  醉中知遇圣,梦里见寻仙。
  九月九日李苏州东楼宴
  [唐] 独孤及
  是菊花开日,当君乘兴秋。
  风前孟嘉帽,月下庾公楼。
  酒解留征客,歌能破别愁。
  醉归无以赠,只奉万年酬。
  九日雨中
  [唐] 徐铉
  茱萸房重雨霏微,去国逢秋此恨稀。
  目极暂登台上望,心遥长向梦中归。
  荃蘪路远愁霜早,兄弟乡遥羡雁飞。
  唯有多情一枝菊,满杯颜色自依依。
  奉和圣制重阳日即事
  [唐] 武元衡
  玉烛降寒露,我皇歌古风。
  重阳德泽展,万国欢娱同。
  绮陌拥行骑,香尘凝晓空。
  神都自蔼蔼,佳气助葱葱。
  律吕阴阳畅,景光天地通。
  徒然被鸿霈,无以报玄功。
  重阳
  [唐] 司空图
  菊开犹阻雨,蝶意切于人。
  亦应知暮节,不比惜残春。
  奉陪裴相公重阳日
  游安乐池亭
  [唐] 李郢
  绛霄轻霭翊三台,稽阮襟怀管乐才。
  莲沼昔为王俭府,菊篱今作孟嘉杯。
  宁知北阙元勋在,却引东山旧客来。
  自笑吐茵还酩酊,日斜空从绛衣回。
  婺州水馆重阳日作
  [唐]韦庄
  异国逢佳节,凭高独若吟。
  一杯今日醉,万里故园心。
  水馆红兰合,山城紫菊深。
  白衣虽不至,鸥鸟自相寻。
  九月九日赠崔使君善为
  [唐] 王绩
  野人迷节候,端坐隔尘埃。
  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
  映岩千段发,临浦万株开。
  香气徒盈把,无人送酒来。
  重阳
  [宋] 文天祥
  万里飘零两鬓蓬,故乡秋色老梧桐。
  雁栖新月江湖满,燕别斜阳巷陌空。
  落叶何心定流水,黄花无主更西风。
  干坤遗恨知多少,前日龙山如梦中。
  沉醉东风 重九
  [元]关汉卿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
  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

重阳登高唐诗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重阳登高诗句有哪些?

重阳登高诗句: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唐代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2、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唐代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译文: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惜再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怜惜远方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

3、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唐代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译文: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 与朋友带上美酒一起登高望远。尘世烦扰平生难逢让人开口一笑的事,满山盛开的菊花我定要插满头才归。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 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皆是如此, 不必像齐景公那般对着牛山独自流泪。

4、定风波重阳

苏轼 宋代

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

酩酊但酬佳节了,云峤,登临不用怨斜晖。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

译文:同客人带yRJtXk酒登山,长江水倒映着秋天景物的影子,大雁刚刚从这里飞过。人活在世上难遇一次开心欢笑的时候,趁年轻时头插满菊花玩个痛快回来。

以大醉来酬谢重阳节日之景,朝着高耸入云的山登高,用不着去怨太阳快落山了。古往今来有谁不老死,数不清啊,没有必要像齐景公登牛山触景生情而哭泣。

5、九日登//www.souquanme.com望仙台呈刘明府

崔曙 唐代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译文:汉文皇帝修建高高地望仙台,今日登临时天边曙色刚散开。三晋的重重云山全向着北方,崤山二陵的风雨从东边飘来。像关门令尹谁能够认识清楚,仙翁河上公一去便不再返回。远求神仙不如就近寻彭泽宰,一起畅饮共为重阳菊花干杯。

“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什么意思

出自五代李煜的《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
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
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
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释义】
又到了过重阳节的日子,楼台登高望远的地方,都插满茱萸、佩饰着装着香料的香坠。
1、台:高而上平的建筑物,供观察眺望用。榭(xiè):建筑在高土台上的敞屋,多为游观之所。台榭,台和榭,也泛指楼台等建筑物。登临处:指登高望远的地方。
2、茱(zhū)萸(yú):植物名,香味浓烈,可入药。中国古代有在重阳节佩戴茱萸以去邪辟恶的风俗。香坠:装有香料的坠子。坠,一种从上下挂的装饰品。

【赏析】
这首词从重阳习俗写作者的秋愁。词的上片和下片浑然一体,确实不好明确分开。词的开头二句先写“秋光留不住”,首先就为全词定下了悲愁叹惋的基调。作者在词里的景物描写很充分,从“红叶”满阶到“重阳”登高,既有“茱萸香坠”,也有“紫菊气飘”,时看“晚烟笼细雨”,时闻“新雁咽寒声”。这些景物描写,虽然也有些许欢乐热闹的,如重阳登高,佩茱萸以驱邪等,但更多的却是“红叶”、“晚烟”、“细雨”、“新雁”等引人怅恨的凄冷景象,再加上作者有意点染的“暮”、“咽”等情状,一幅晚秋的悲凉气氛便笼罩了全篇,也十分自然地引出“愁恨年年长相似”的哀叹和感慨。

【作者简介】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搜趣网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