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自然觉王佛的上一句(玉皇大帝的来历)

玉皇大帝号清净自然觉王如来,他到底是仙还是佛如来可以称大罗金仙,菩萨称金仙,即证如来就已得圆满,之所以还要证玉帝,可能是,证如来后又发愿入世间去......

清净自然觉王佛的上一句(玉皇大帝的来历)

玉皇大帝号清净自然觉王如来,他到底是仙还是佛

如来可以称大罗金仙 菩萨称金仙 即证如来就已得圆满 之所以还要证玉帝 可能是 证如来后又发愿入世间去求证另一种做为 初发心时也不一定完全知道自己能证什么 只有在成为众生口中的玄穹高上帝 永久位居 太玄至真上天境 时才知证了什么 境界上与佛应该是一样的圆满 不同的是 上次成如来发的是上一次愿 这次想发不同愿入世间再求证 类似古佛再来 太玄至真境界 应该就是如来一真法界

关于玉皇大帝的传说

  人们通常称玉皇大帝为玉皇,也称之为“昊金阙至尊玉皇大帝”,“玄穹高上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的来历
  玉皇大帝简称玉皇,又称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玄穹高上玉皇大帝。宋代真宗和徽宗都上有圣号。宋真宗上圣号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大天帝。宋徽宗上圣号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道经中全称作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尊玉皇上帝。据《高上玉皇本行集经》,玉皇大帝乃昊天界上光严净乐国王与宝月光皇后所生之子。出生之时,身宝光焰,充满王国。幼而敏慧,长而慈仁,将国中库藏财宝,尽散施穷乏困苦、鳏寡孤独、无所依靠、饥馑残疾的一切众生。净乐国王驾崩后,太子治政有方,告敕大臣,俯含众生,遂舍国赴普明香岩山修道,经三千二百劫,始证金仙初号自然觉皇,又经亿劫,始证玉帝。
  万神之帝:玉皇大帝是诸天之帝、仙真之王、圣尊之主,三界万神、三洞仙真的最高神。玉皇有制命九天阶级、征召四海五岳之神的权力。万神都列班随侍其左右,犹如人世间的皇帝和公卿。白居易有诗称「安期羡门辈,列侍如公卿。仰谒玉皇帝,稽首前致诚
  总执天道:玉皇大帝是三清之化身。三清与玉皇,犹如先虚无而后妙有,先无极而后有太极,先无为而后有为。故玉皇为三才主宰,掌天地人之均轴。玉皇大帝遣紫微北极大帝掌天地经纬,遣勾陈上宫大帝掌天地人三才,主人间兵革,遣后土皇地只掌阴阳生育、大地山河。天地万物、阴阳造化无不在玉皇大帝所掌之中。
  【玉皇大帝来历传说】
  一、据《历代神仙通鉴》卷一中记载:至昊天界,有国名光严妙乐国,其国王名净德时王,妻宝月光王后,惟以仁慈侧隐加之国人,躬行五岭未尝少懈,直使民安物阜灾害不兴。但以年老无子为不足。二真一入其境即知其诚心向道。勇猛黄老(即中黄子,初开天地时五老之一)曰:因缘在是矣。元始曰:若以清虚至真之气投圣德仁厚之身,托孕成胎必生神明之子,定为三才之圣,上真以为如何?黄老点头,即将碧玉瑶光如意吹口真气此乃天外灵宝,遂变一婴孩身。这时净德时王在寝室中忽见祥光照耀宫殿,作百宝色。有许多仪仗,护一九龙辇,浮空而来,中坐二翼人皆施法象,上首高真抱一小儿面园耳大,眉清目秀,遍体毫光罩定。国王与王后心甚欢喜,恭敬接礼长跪道前。二真曰:下愚无嗣愿乞此孩为子,伏惟哀润听许。黄老曰:此子根器不凡,必证无极高上之品,汝善育之,国王上前拜领,二真从宝椅中托出递给,国王双手来接,重如山岳,挣出一身大汗,恍然而觉,是一梦,急召王后言之,所见相同。至此后,国王精神倍长,三年后王后生下一圣明王子。自幼即舍国修道,经三千二百劫,始证金仙,号曰:清净自然觉王如来。又经十万劫,方证玉帝,总执天道之神。
  二、玉皇大帝是天庭的最高领袖,相当于地上的皇帝,但地位低于三清。后来与四御(勾陈上宫天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南极长生大帝、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平起平坐,儒教则称昊天上帝。在古代神话小说《八仙得道传》中记述了玉皇大帝有三魂,其中一魂投胎做普通的凡人,如何经过几世的修炼达到正果,成为北方真武大帝的故事,不过这只是民间小说所虚构的故事。
  三、据明刻本《搜神记》载:“按圣纪所载云:往昔去世有国名号光严妙药,其国王者名曰净德。时王有后,名宝月光。王乃无嗣,常因每日作思惟;我今将老而无太子,身若崩灭,社稷九庙委付何人?作是念已,即便敕下诏诸道众,于诸宫殿依诸科教悬诸盖,清净严洁广陈,供养六时行道,偏祷真圣,已经半载,不退初心。忽一夜,宝月光皇后梦太上道君,与诸至真金姿玉质清净之,驾五色龙舆,拥大景旌施荫,明彩霞盖。太上道君安坐龙舆,抱一婴儿,遍身毛孔放百亿光照,诸宫殿作百宝色,幢节前道,浮空而来。是时,皇后心生欢喜,恭敬接礼,长跪道前曰:君言今王无嗣,愿乞此子为社稷主伏,愿慈悲哀愍听许。尔时道君答皇后曰:愿特赐汝。皇后礼谢。道君后而乃收之。皇后收已,便从梦中归觉而怀孕一年,于丙午岁正月九日午时诞于王宫。当生之时,身宝光穆,充满王国,色相妙好,观者无不赞赏。
  太子长成,才智敏慧而性慈善,于其国中所有库藏一切财宝,尽皆散施穷极困苦,鳏寡孤独,无所依怙饥馑残废一切众生。仁爱和逊歌谣,有道化及遐方,天下仰从归仁太子。父王大加庆赏。
  尔后,王忽告驾崩。太子治政,俯念浮生,告敕大臣嗣位,有道遂舍其国于普明秀岩山中,修道功成,超度过是劫,已历八百劫身,常舍其国为群生;故割爱举道。于此,后经八百劫,行药治病,亟救众生,令其安乐。此劫已尽,又历八百劫,广行方便,启诸道藏演说灵章,恢宣正化,敷扬神功,助国救人,自幽及显过。
  此已后再历八百劫,亡身殒命行忍辱。故舍已血肉,如是修行三千二百劫,始征金仙,号日清净自然觉王如来。 ”
  传说之二
  据说,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天地间一片祥和。可是,好景不长,由于各路神仙争雄斗狠,天地之间乱成了一锅粥。太白金星决定找一个才德兼备的人,通过有效的管理来扭转这种局面。于是,他化装为乞丐,四处寻找,后来到了张家湾,终于发现张友人。张家湾是个几万人的大山寨,张友人就是这个山寨的寨主。男人治理好一个小家尚且不容易,张友人居然能够将这么大的一个寨子治理得搜趣网人人谦逊有礼、邻里和睦互助。问他有何高招,张友人笑了笑说,无非一个"忍"字。"忍"者,耐烦也。由于张友人慈悲为怀、百忍为上,人称"张百忍",因此能够包容繁杂、以宽得众,可见张友人海纳百川的胸怀。太白金星认为张友人是一个理想的管理人才,请他上天。后来,各路神仙经过试探,一致同意张友人管理天庭,做了玉皇大帝。
  传说之三
  战争结束了,姜子牙站在高高的封神台上,手捧天书开始敕封八部正神:敕封柏鉴为三界首领八部三百六十五位清福正神,封杨戬为二郎神,封李靖为托塔李天王,哪吒为三太子------可是到了敕封玉皇大帝的时候,子牙往天书上一瞧,顿时没了主意,原来这天书与他开了个天大的玩笑,是个空白的无字天书。
  眼看着众位神仙都已一一归位坐下,只有这玉皇大帝的宝座还是个空缺,在神仙与凡人们的期盼与起哄声之中,姜子牙只是停留了片刻,略有些停顿地说道:“这 张 自然 有人坐。”真不知道是子牙的临场发挥还是他的胡乱搪塞亦或是天意如此,话音刚落,封神台下一个衣衫褴褛的人突然飞升上天、飘然稳当地坐上了玉皇大帝的宝座,原来,这个人姓张名自然号有人,天书已将敕封玉皇大帝的事儿全权授予了姜子牙。(感悟一:用权一定要谨慎。所有的公正都只是相对的,绝对的公正是没有的。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没有,在中国,张姓绝对是个人数众多的大姓,可为什么从古到今,没有姓张的当皇帝呢???
  既然天上的玉帝都已姓了张,那人世间的皇帝就留给其它姓氏的人做做吧!
  也有人说,姜子牙敕封众神,为何独独忘记了他自己?一种说法是:姜子牙所封的神都是在战争中死去的人或是仙,即鬼魂,而姜子牙没有死,自然不能被封神;另一种说法是:姜子牙的师父元始天尊命他下山享受了人间的荣华富贵,所以不能当神仙(感悟二:公平是尘世与仙界的共同法则)。
  这也是最权威的最早有文字记载的第一名要等到最后时刻才宣布的开山鼻祖(感悟三:公开的内容、时间、形式等都是相当重要的)。
  天上的玉皇与这“三公”有如此深的渊源,这就不难想见:为什么中国古代“三公”来执掌朝政,现在是“三公”来主导社会了。
  传说之四
  话说当年三界大乱,芸芸众生都处于水生火热之中!为了解决这种情况,太白金星、太上老君等大仙决定到人间寻找一位能人贤仕来统领这三界!于是太白金星派赤脚大仙到人间走访。赤脚大仙化装成乞丐,打听到一位www.souquanme.com叫张友善的大善人。这个张友善是一个庄的庄主,他为人忠厚善良,处处为他人着想,受了气还能够处处忍让别人,又被人家叫做张百忍,由于附近的人都叫他张百忍,久而久之的人们都忘了他本来叫什么名字了! 赤脚大仙找到张百忍之后,告诉他三界的情况,要请他上天做玉皇大帝,张百忍吓的是死活不肯答应。赤脚大仙是说破了嘴皮子,磨破了脚丫子,最后张百忍才勉强答应跟他上天。但是张百忍又和赤脚大仙说:“我要是就这样跟你上了天,我的妻子,还有我的七个女儿一个儿子怎么办,我不能做了玉皇大帝没了亲情啊!那我还不如不去!”赤脚大仙说:“上了天你的妻子王氏理所当然要被封为王母娘娘,七个女儿也要被封为公主,你的干女儿张巧嘴就做七公主的侍女一同上天!” 这个张百忍又在院子里看了看,又说:“我这房子我住了这么长时间了,还有我家里这么多的鸡啊鸭啊就这么不要了,我还真舍不得!” 赤脚大仙对他说:“天庭金碧辉煌,要什么有什么,你这些没用啊!”可张百忍一定要带上天,也就只能答应他了。 最后,众仙助张百忍全家拔院**!张百忍到了天庭,大整朝纲,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他找出了三界大乱的根本原因,破除了大乱。 众仙都认为他功不可没,纷纷推举他为终身玉帝!
  传说之五
  提起玉皇大帝,在中国妇孺皆知。这位民间传说中的天宫帝王,统辖着天上地下一切天神地祇和精灵鬼怪,可以说是中国民间传说中重要的一位主神。
  玉皇大帝传说的内容十分丰富,概括说来可分为以下几类:关于玉皇大帝来历的传说;关于玉皇大帝家庭的传说;关于玉皇大帝与天地诸神的传说;玉皇大帝与创世传说;玉皇大帝与人文传说;玉皇大帝与动物传说;玉皇大帝与植物传说;玉皇大帝与风物传说;玉皇大帝与风俗传说等。
  玉皇大帝传说大都十分吸引人,具有比较强的艺术魅力。从艺术上看,玉皇大帝传说一般都有丰富的想像、生动的形象和巧妙的情节。例如《王母娘娘坐灵霄殿》,王母娘娘羡慕玉//www.souquanme.com帝的高位,却不知掌权的苦处。当她代行玉帝职务时,渔民来求风,果农则求不要刮风:农民来求雨,盐民则求不要下雨;弄得她左右为难,这才知道众口难调。后来玉帝巧解难题,命令“风从河边走,越过果树园。白天晒大地,夜晚浇大田”,显示出了玉帝的管理能力。情节构思得十分巧妙。这篇故事在别的地方也有流传,其中想坐玉帝位者不是王母娘娘而是孙悟空,情节则人体一致。
  由于玉皇大帝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一位主神,他的传说在中国历史与现实生活中都有重要的地位。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不能对这位传说中的主神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而要了解玉皇大帝,光从庙里的泥胎和经书上,我们只能得到一个死的偶像。只有了解民众中流传的有关玉皇大帝的种种传说,我们才能见到一位活生生的玉皇大帝,才能了解玉皇大帝与中国老百姓的真正关系。

玉皇大帝的来历 ?

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
要知道欲界六道轮回是:天、人、阿修罗、饿鬼、地狱、畜生。你知道“天”指的是什么?指的是天界的一切天人,也包括玉皇大帝。凡是在六道轮回之内一切有情(六道众生),皆都比六道轮回之外众生(如佛、菩萨、缘觉、声闻)低。只有六道轮回之外(如佛、菩萨、缘觉、声闻)才是最贵。也就是说(只有四圣法界)佛、菩萨、辟支佛、阿罗汉才是最大的。
你们猜“玉皇大帝”和“阿罗汉”,谁贵谁轻呢?
佛曰:阿罗汉贵。因玉皇大帝(也叫天帝,即是天,还在六道轮回之内,尚未跳脱三界)是依然未超脱生死苦海的六道凡夫,而阿罗汉(又称自了汉,已经断除了见思烦恼,证得了有余涅槃,一旦证得此果位,无需再修,无需再学,是小乘佛教中的至高无上的究竟果位。虽然属于出世间圣人中最低的位置,但毕竟也是个圣人,依然超出了天帝四条街的等级。是在六道轮回之外,已超越三界的)是已彻底了脱了生死苦海的圣贤。所以阿罗汉更贵,是天帝(天人道的帝释天,低于基督教的耶稣七层天的修行境界、神通力、福德力、寿命、禅定力量、智慧度与断除烦恼度、清净度与慈悲力、行政神权力与地位、善良度与情感力,即是玉皇大帝)的上级。天帝见阿罗汉,皆要诚心礼拜,叩首顶礼。要知道天帝(即是天,天乃六道轮回内),虽是天、地、人(天界、地府、人间)三界之内的极小王帝、极轻小天王,有神权的神仙。但终究是尚未超脱三界的六道凡夫,也有堕入无间地狱的可能性。根据地藏经记载,无间地狱之所以叫做无间地狱,之四原因:“是无论男女、种族、年龄、贵贱、或龙、或神、或天(“天”指的是三界二十八天中的一切诸天老天爷,更何况是玉皇大帝,乃超级低级的老天爷也,也叫天帝,幸亏下面还有个四大天王垫底,不然还挺伤人家心的,他的上级只要是高于他的忉利天皆是他的上司、老大、座下)、或鬼,有了造罪行恶的业感,堕在这地狱里,都是同样的受苦,所以叫做无间。”你仔细看,有说过四圣法界(譬如佛、菩萨、缘觉、声闻)也堕入无间地狱的可能性吗?因四圣法界有情是很至高无上的果位,达到了不生不灭的彼岸。且超出六道不在三界中,是已彻底了脱了生死苦海的圣贤,即永不打入无间地狱的。要知道,不但阿罗汉比天帝生命昂贵、连三界之外的一切辟支佛,一切阿罗汉,皆都比天帝尊贵的。如:降龙罗汉、伏虎罗汉、坐鹿罗汉、长眉罗汉、欢喜罗汉及其他(她)所有阿那含、斯陀含、须陀洹皆都比天帝大的,知道吗?
天帝即是天,天仍然在六道与三界中,是依然未超脱生死苦海的六道凡夫。而四圣法界(譬如佛、菩萨、缘觉、声闻)很至高无上的果位,达到了不生不灭的境界。且超越了六道不在三界中,是已彻底了脱了生死苦海的圣贤。天(天帝)也有堕入无间地狱的可能性,但他知道因果业力的恐怖,不敢造业而不作恶业,导致机率较小。而四圣法界有情是永不堕入无间地狱,可能性机率完全是零的。天(天帝,也叫玉皇大帝)是比四圣法界(譬如佛、菩萨、辟支佛、阿罗汉)低的,且四圣法界皆是他的上级。简单划分一下:佛乃老大(“佛”是佛教中的至尊,是全宇宙第一尊贵的生命。任何高贵的神灵与非神皆无法超越,是九法界有情的大BOSS)、
菩萨老二(“菩萨”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功力高强、威神力不可思议,是仅次于佛的果位。且无论比:“地位、神权、智慧、善良、福报、法力”皆低于佛。只有佛才是全方面最究竟圆满,无上正等正觉的圣贤)、
辟支佛老三(要留意“辟支佛”非佛,他只是也带了个“佛”字而已,他与“佛”比起来相差还很悬殊的,就如同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其实他比圣贤阿罗汉中的四种果位都高,但连比菩萨的五十二个阶位皆低的,他们之间是上下级的关系)、
阿罗汉老四(别说是阿罗汉,就算证得了阿罗汉中的最低果位,声闻须陀洹。就已经受人天供养,是“天”的上级与导师)、
天(三界二十八天中的一切上天,天帝也在其中)乃老五的。
天帝也与我们南阎浮提世界的人那样,也有七情五欲之心。“七情”所谓:喜、怒、哀、惧、爱、恶、欲。“五欲”所谓:财、色、名、食、睡。这五欲也就是地狱的五条根,我们应立即将这五条根给斩断才行,再清净我们“身语意”的五欲作业(注意:只有欲界天的六层天皆有五欲之心,但只要修行到达了色界天与以上,皆永离五欲,皆彻底清净了五欲之毒,不再受欲望所控制)。且还有“贪嗔痴”三种烈毒(所谓:贪心生饿鬼、嗔心生地狱、痴心生畜生)。再且也是念佛,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念地藏王菩萨名号积修功德的。而佛、菩萨皆不是。
华严经里面讲过:“我们众生造业深重,弄得灾难重重,民不聊生。玉帝受命于须陀洹,昔日奉须陀洹的一道旨曾跪拜观世音菩萨七天七夜,恳求菩萨大发慈悲,消灾增福。”可见,玉帝是多么的仁慈啊!
佛教把一切众生分成十大类,也就是十法界。佛、菩萨、缘觉、声闻、天界、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前四种是已经解脱了六道轮回,生死苦海的圣人。后六种是还没有解脱生死轮回的六道凡夫。即要生生世世根据自己所做的善恶业去或好或坏,或高或低的地方受生,受业力支配。新的一生开始,善业成熟就到三善道,天、人、阿修罗去享受善道的生命。如果恶业成熟了就被迫转到三恶道出生。没有一成不变的生命境界。都被善恶业所牵引去感受苦乐不同的生活。玉皇大帝是天人,也是由于做了善业,受善业所牵出生到天界。但这生结束了还要受善恶也牵引再去其他道投生。所以他是要生生世世受业力牵引在六道或好或坏的环境中生存。但是六道中乐少苦多,到善道有如长时间掉到海里的人刚出来喘口气,又掉到下面去了。很苦。而四圣法界众生是了脱了生死苦海,不再下堕的圣人。观音菩萨当然是已经脱离生死苦海,离苦得乐的圣人。而玉皇大帝这生福报受尽,如果以前有恶业还要去三恶道受生,做畜生,饿鬼,下地狱。这样反反复复没完没了。因为不觉悟就业,造业就要受善恶报。佛下生,为众生宣讲破迷开悟,了生脱死的方法。使一切众生都能依照他讲的方法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究竟成佛。
在佛教中,“阿罗汉”与“玉皇大帝”那个级别高呢?
次第而下:
佛---菩萨(大乘)---辟支佛(缘觉乘)---阿罗汉(声闻乘)。之后还有声闻三种果位:阿那含(三果)、斯陀含(二果)、须陀洹(初果)。
以上,前四种是圣人,已经解脱生死。后三种虽然暂时没有解脱生死,但是,即使是初果人,也最多七次人天往返即可解脱。因而,这些有情。都不是凡夫了。
再而下之:
天人(玉皇大帝也在其中,且常受阿修罗的攻打与欺凌,受尽种种伤害与辛酸)---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
这六种有情(六道众生),虽然因善恶果报有高低差别。前三者名为“三善道”,后三种名为“三恶道”。然而,并无本质区别:皆是凡夫,皆未能解脱生死。完全有可能下坠地狱,在六道中升降沉浮不止。如《优婆塞戒经》云:
“诸外道等,获得非想非非想定,寿命无量劫,若未得解脱分法,应观是人为地狱人。”(非想非非想定,是天界最高层次;解脱分法即部分的解脱法;最起码是声闻初果:须陀洹)
如上,合“六凡四圣”为“十法界有情”。涵盖一切有情。需要注意的是:十法界有情,各各具足“佛性”,皆有成佛的可能性。因而才有诸佛教化众生,令其解脱生死,乃至究竟成佛。
建立以上知见,楼主就能明白:玉皇大帝与阿罗汉,一者是凡夫,一者是圣贤。犹如天渊之别,不可同日而语。
一切众生毕竟成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这个问题要从十法界讲起。佛陀告诉我们,全宇宙也就是包含我们地球的空间由十个不同的能量空间组成,其中分为六凡界和四圣界,六凡界就是我们常说的“六道轮回”,分别为天道(神仙界)、阿修罗道(半人半神)、人道(我们)、旁生道(动物)、饿鬼道、地狱道,这里面的生命体因为都存有爱欲烦恼的缘故,都在反复转世轮回,逃不出六道轮回。而四圣界则由彻悟宇宙真相、没有烦恼爱欲的修行者组成,分为声闻道(听闻佛法而悟道)、缘觉道(没有听闻佛法的机会但能凭借自己的经历悟道)、菩萨道、佛四个层次的生命体。
所以玉皇大帝在六凡界的最高一层,天道里面的天人,有福报的神仙,但是仍处于六道轮回中。对于所有的低级天人而言,他是领袖人物,故称“神头”;对于成佛的预备人员,他却是小老末,相隔太悬殊了,故称“佛尾”,也就是“神头佛尾”;佛则是四圣界的最高一层,如来也就是佛的别称;而观音菩萨则仅次于佛,他们比玉皇大帝高出四、五个级别呀(请注意,是高出四、五个“特大”级别喔)!
当然是阿罗汉大。要知道四圣界有情果位永远是至高无上的。且超越了三界,达到了不生不灭的境界。而玉帝虽是六凡界中最高级的一道,但还在六道与三界中,终究要受着轮回之苦。
四圣界是了脱了生死苦海,不再下堕的圣人。是永不受三恶道之苦,是已彻底了脱了生死苦海的圣贤。而玉帝这生福报受尽,如果以前有造作了恶业,就要被业力有所牵引即堕入三恶道中,还要做畜生、饿鬼、下地狱。是一直依然未超脱生死苦海的六道凡夫。玉皇大帝是比四圣界有情低的,且四圣界皆是他的上级。
玉帝见须陀洹是要礼拜的。因佛教网上记载:“玉帝见到须陀洹皆要下跪礼拜,且须陀洹下的每一道命令、使唤、旨意、吩咐,玉帝都不敢违背。且须陀洹在玉帝面前自称“本座”,玉帝竟连抬头看须陀洹一眼都不敢。”且佛教书籍上也是这样讲的。
“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这是什么意思呢?
即:这个偈颂当中讲到了,在天上天下,对整一个上下的世间当中,都没有像佛这样子了不起的、殊胜的、至高无上的、不可思议的,在十方世界也没有谁能比得上佛。世间的一切我都见完了,就是没有见到一个能像佛这样子最尊、最上、最高贵、最第一的。为什么佛陀能够成就这个偈颂的功德呢?我们应当知道,这就是般若让佛陀成为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的佛。因为他证悟了般若、他现前了般若、他圆满了般若,所以他是天上人间最尊、最上、最高贵、最第一,十方世界无法比拟。世间的一切见多了、见尽了,也无法像佛陀这样子。
世间事离不开因果定律,就不要操心了。有四圣法界之圣人在做主宰,是全宇宙最高领导与统帅。有护法龙天在执行,一心听从上级的每一道命令、使唤、旨意、吩咐。
护法龙天指的是OkiiWqz天龙八部。天龙八部又称龙神部、八部众,是以天龙为首的八部鬼神像。天龙八部分别是: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喉罗迦。据佛经讲,天龙八部因受到佛的教化,皈依佛法,并以护持佛法,保护众生为天职。
天:梵文音译的简称。即佛教所说的众天神。包括著名的护法二十位诸天中的大梵天、帝释天、大自在天、四王天、大功德天皆是佛经中所谓的护法神,他(她)们一心以守护众生为动机,以听经闻法为修行,也以根据众生的善恶身语意来执行奖励与惩罚,一心听从上级的旨意,来建立因果业力的运行。在我国石窟造像中很早就出现了天部的形象,如云冈窟第8窟窟门两侧,雕出了摩醯首罗天和鸠摩罗天。
龙:梵文音译的简称,与和我国的传说中的“龙王”或“龙”有相仿之处。佛经中有五龙五、七龙王、八龙王等名称,古印度人龙很是尊敬,对德行崇高的人尊称为“龙象”。并认为下雨是龙从天海中取水而洒下人间。我国民间也有这种说法。云冈第11窟顶、第10窟的窟门上有龙雕像,在敦煌第158窟唐代壁画中也有龙的形象。
夜叉:梵文音译。是佛经中的一种面目狰狞,能腾飞,能土遁,能食鬼,还能伤人鬼神。分地夜叉和飞夜叉。地夜叉,怒发上冲,形似鬼怪的杠托人像,如云冈石窟中的石塔下层常见这种造像;飞行夜叉,作飞行状,手托莲花或博山炉,如云冈第7、8窟前室窟顶上刻有这种造像。
乾闼婆:梵文音译,又称为“香神”,意为变幻莫测。是服侍帝释天的专管演唱俗乐的乐神之一,演奏的音乐威力极大。乾闼婆的形象为头戴八角冠,左手执笛,右手拿宝剑,如普陀山普济寺就有这种造像。
阿修罗:梵文音译“阿修罗”,意译“不端正”、“非天”等。是一种非神、非鬼、非人,极其丑陋的怪物。原为古印度神话中的一位恶神,曾与帝释天激烈作战,后成为天龙八部之一。
许多石窟的门两侧,雕出阿修罗作为守护神的形象,三头六臂或八臂,上身裸露,双手持日月或弓矢。如云冈石窟第6、7、9窟的壁画及天井上就有这种形象。
迦楼罗:梵文音译,即金翅鸟神。佛经中讲金翅鸟为佛的护侍,住于须弥山下层,靠食龙维生//www.souquanme.com,人身鸟头,有时全身呈鸟形。迦楼罗就是大鹏金翅鸟,云冈石窟第6窟后室中心塔柱顶端有各种迦楼罗浮雕。敦煌158窟的唐代壁画中,金翅鸟变成了头戴鸟冠的武士形象。
紧那罗:梵文音译,相传是专门演奏法乐,善于歌舞,是帝释的乐神。形状和人一样,但头上生一只角,所以称为“人非人”。在石窟中常见的伎乐、歌舞天人,应是紧那罗的形象。普济寺的紧那罗是马面或鹿盛典,半裸体,手中持乐器形象。
摩喉罗迦:大蟒神,也是一种乐神。人身而蛇头,或头上顶一条蛇,或是蛇面,手中持笙,或腰系腰鼓,手执鼓槌。
参考资料:大庄严佛像。
上天毕竟是仙,也会转世轮回吗?也会出现天人五衰相现吗?
即:上天还只是一介凡夫,肯定是要轮世轮回的。等到上天的天福将享用尽了,快要失去生命的时候,便会出现天人五衰相现:
(一)头上花萎。
天人戴的帽子是花做成的;等到五衰相现的时候,这花冠帽子就谢落了。
(二)衣裳垢腻。
天人的衣服是不需要洗,总是洁净;但等到他的衣服上一有了垢秽,就知道他快死了。
(三)腋下汗出。
天人的身上不出汗;等他五衰相一现,两腋汗出,身体和胳臂中间的地方就出汗了。
(四)身体臭秽。
天人的身上总有一股香气,总是放香;等他五衰相一现的时候,身上就有一股臭气,臭气入体。
(五)不乐本座。
天人总是坐着,坐在那儿有一种禅定相;等到五衰相一现的时候,禅定相就没有了,也不知道坐着好,还是站起来好,站起来又坐下,坐着又站起来。
在这个时候,他就该堕落了;一堕落,或者就转饿鬼、转畜生、下地狱,或者做人,都不一定的。以上叫大五衰相现。
还有小五衰相现,小五衰相现是什么呢?

(一)乐声不起。
天人的声音都非常之美妙;等他五衰相一现的时候,声音就变恶声,不美妙了。
(二)身光忽昧。
天人的身上都有光亮;等到小五衰相一现的时候,身上的光就黯然失色了。
(三)浴水着身。
本来天人沐浴的时候,身体不沾水,像玻璃似的,有水就流下去了,不会着身;但小五衰相一现前时,沐浴的水就会沾在他身体上了。
(四)着境不舍。
他遇到什么境界,就着住在境界上,不能舍离境界。
(五)眼睛数瞬。
小五衰相一现前时,身体非常的虚弱,不强健,没有气力了。还有,天人很少睁开眼珠来回地转动。但是小五衰相一现前时,天人的眼珠就来回来回地动,这叫眼瞬。
另外又有七衰说,这七种其中包括有大五衰的五种。
(一)光灭。他的光没有了。
(二)花萎。头上的花冠凋落了。
(三)色变。天人的相貌很圆满的,但是他衰相一现,就变了;本来很好看的,现在变成不好看了。
(四)衣着尘埃。
(五)两腋汗出。在胳臂底下出汗。
(六)身瘦。天人不需要吃什么补品,身体也不瘦。但是他这种衰相一现时,身体也就瘦了。
(七)不乐本座。离开自己所坐的位子。
小五衰、大五衰、又有七衰说,这些都是天人天福尽时所现的相。所以,即便天人福报特别大,寿命也特别长,但是福报也有享尽的时候,仍然有堕落的可能。所以,我们还是要听闻修习佛法寻求究竟解脱,而不是一味的求不究竟的人天果报!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