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之都前一句(运河之都到底是济宁还是淮安)

运河之都是指哪座城巿指中国京杭大运河运河之都·济宁http://activity.xunlei.com/olympic_blue/detail/......

运河之都前一句(运河之都到底是济宁还是淮安)

运河之都是指哪座城巿

指中国京杭大运河
运河之都济宁
http://activity.xunlei.com/olympic_blue/detail/detail9130.html
运河之都——济宁
京杭运河和万里长城并称为我国历史上的两项伟大工程。她贯穿京、津、冀、鲁和江、浙6个省市,联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5大江河,巨龙般地绵亘于祖国的东部、世界的东方。600多年来,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中华文化和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据统计,历史上沿运河的较大城镇有通县、天津、德州、临清、东昌、张秋、济宁、徐州、淮安、扬州、杭州等10余个。这些较大城镇及其官吏在运河的开凿、漕运和管理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但是,这些城镇的地位和作用也决不是平行和平等的,除了有路、州、府、县之分外,就运河的开凿、漕运和管理而言,存在着一定的统属和主从关系。
那么,哪一个地方是运河之“主”呢?这就是中国运河之都——济宁。京杭运河纵贯济宁全境,流经梁山、汶上、嘉祥、任城、中区、鱼台、微山等7个县区,全长约230公里。济宁地处京杭运河的中段,是运河的关健所在。史籍称济宁为“南控江淮,北接京津”;“处漕渠之中,襟带四方”;“闭则为锁钥,启则为通关”。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济宁通则全河通,济宁不通全河停”。正是因为济宁独具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才使得济宁有了发展成为运河之都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元明清三代的济宁,朝廷关注,重臣驻节,百官聚集,千军防守,万马奔腾,当然地成为运河全线的政治中心;一水关南北,百里万夫吼,千帆竞发,万民汇聚,人口和搜趣网城市日益扩张,使济宁成为具有关键性的沿运重镇。如此之下,商贾云集,百业俱兴,极大地促进了济宁商贸业的兴盛和经济繁荣。总之,正是在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人为力量的作用下,济宁才得以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运河之都。
正是由于济宁河段所具有特殊性和重要性,元明清三朝都把治运最高机构设在济宁,在重点整治济宁河段的同时,负责对运河全线进行整治和督理。据考,元代在济宁初设开浚大臣,后设都水监、行都水督和总治河防使,其官阶最高为正一品。明代在济宁设总理河道、总督河道、经理河漕、总漕兼河道、巡抚兼河道等,简称总河,均由朝廷钦命署理,为运河最高行政管理机构,是朝廷六大部外增设的一个部院级的朝廷直属机构,秩正二品,但不gutUFgIb乏正一品、从一品大员充任。清朝派驻济宁的司运机构多袭明治,设总河部院,钦命署理,秩正二品。据雍正《清会典》载:“顺治初,仅设河道总督一人,又称总河,综理黄河、运河两河事务,驻济宁州。”直到雍正七年(1729年),分河道为三:南河总督驻清江浦;河南、山东河道总督驻济宁州,称东河;直隶河道总督驻天津,称北河。其建制一直延续到清光绪罢河停运。据考,自顺治元年至光绪二十八年的258年间,朝廷钦命河道总督119任,共有101人充任,其中正一品大员近半。其间,总河除移驻清江浦27年(共4人充任5任)外,其余年份均驻节济宁。
河道总督衙门是运河、黄河的最高行政管理机构,同时又拥有或掌管着自己的军队,并主要依靠军队来实现其总督职能。由于朝廷把治运司运的最高行政机关和最高军事机关设在济宁,其下属的各级各类机构自然很多,总督河道衙门仅在济宁设置的机构就有运河道署、运河同知署、泉河通判署、管河通判署、钜金嘉管河主簿署等;河标中军副将署在济宁设置的军事机构有运河兵备道署、运河标营署、守备署、卫署等;此外,还有朝廷派驻的巡漕使院、抚按察院、布政司行台、按察司行台、治水行台等机构。再加上省道府州县的行政机构或由其派驻的机构,元明清三代驻济宁的各级各类治运司运以及行政监察机构比比皆是,不可胜记。因而,济宁故有“七十二衙门”之说,这是除北京、天津之外的沿运各城市所无法比的。
由上述可以看出,元明清三朝治运司运的最高行政机关和最高军事机关设在济宁,是济宁作为运河之都的最好标志。济宁虽然在行政区划上同其他城市没有统属或主从关系,但是,运河之水把济宁同南北众多的城镇连接了起来,是运河总督衙门的驻节,才使得济宁同沿运城镇有了统属或主从关系,沿运各地无不听命于来自济宁的指令,无不受制于驻在济宁的河道总督衙门,使济宁的地位凸显,成为京杭运河这块狭长地带的大都会。
济宁“居运道之中”,不仅成为“水陆交汇,南北冲要之区”和“控引江淮咽喉”地带,同时又成为漕河管理中心和鲁西南政治、经济中心,出现了“官舸商舶鳞集,麻拥于济城之下”的兴旺景象。曾有诗人描述道“日中市贸群物聚,红氍碧碗堆如山。商人嗜利暮不散,酒楼歌馆相喧阗。”到明代中叶,济宁就已发展成一个“车马临四达之衢,商贾集五都之市”的繁荣商业城市。此时,城区定居之民已不下数万家,“商贾之踵接而辐辏者亦不下数万家”。经明至清,济宁商业已臻鼎盛,州城内外,通衢要道,运河、越河两岸行栈店铺林立,各地商贾云集,百业兴盛,市场繁荣,年营业额高达白银亿元以上,市场辐射达周围地区近百县,成为明清时期全国著名的33座工商业大城市之一。
鉴此,济宁之治也在不断地升格。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济宁由府升为路(元代没有省的实际建制,所说的中书省为虚称,路为基本行政建制,由朝廷直辖。),辖三州十六县;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济宁路为府,十八年,置济宁州领三县;清代沿用明治,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济宁由府辖州升为省辖直隶州。
据《元史食货志》载,元文宗(1328—1329年)时,在中书省(辖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和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为”腹里”。)21路和7个直属州中,上缴国库商税额超过l万锭银子的只有晋宁路、嘉定路、济南路、济宁路等7路,其中济宁路的商税额为12403锭4两l钱,居第4位。《明史食货志商税》载:由于国库亏空,朝廷下令“于京省商贾凑集地,市镇店肆,门摊税课,增田凡五倍。”这种商贾凑集的大城市共33个。另据《大明会典钞法》载:“(宣德)四年,令顺天(北京)、应天(南京)、苏州、松江、镇江、淮安、常州、扬州……山东济南、济宁、德州、临清……共三十三府州县,市镇店肆门摊税加五倍,候钞法通行止”。由此,足见济宁商贸业的发达繁荣程度及其在全国城市中的位次。另据有关资料记载,济宁在明清时期曾是运河全线的7个对外商埠和重要码头之一。
如今,大运河的作用已经不可同往昔相比了。可琴心以为,作为运河之都的济宁,是会永远留在人们记忆当中的。

“运河之都”OR“漕运之都”?

27日,扬子晚报A7版报道了美食节开幕式,称淮安为“漕运之都”,而不是我们自称的“运河之都”,估计又是受了扬州的影响,记得以前淮安申报“中国搜趣网淮扬菜之乡”的时候,扬州市还专门派了一个副市长“坐镇”北京有关部门,以阻挠淮安申报。
淮安总是那么大方以前很多叫的响的地名让给别人了现在还是这样~~到底要让到什么时候啊~~

运河之都到底是济宁还是淮安?

我在中央台上看到济宁的宣传是运河之都-中国济宁.而淮安宣传的是美食之都.唉,淮安是不是争这个运河之都底气不足啊.淮安为什么不争运河之都,又去搞什么美食之都呢.
运河之都,从字面上看,应当是运河沿线具有中心位置、具有首位性特征的城市。目前,有两个城市声称是“运河之都”,即江苏省淮安市和山东省济宁市。但是多数人认为运河之都应当是前者。主要理由有五条:一是漕运指挥管理中心:运河历史上又称“漕河”,其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漕运,北宋时就在楚州设有淮南转运使,明清两代则在淮安设有漕运总督(相当于现在的交通部加粮食部),总管天下漕粮。担任漕运总督的都是二品以上的大员。漕运总督的直辖军队为漕标,也以淮安为驻地,同时漕督还管辖各运军卫所。明代还在淮安设有漕运总兵官一职,与漕运总督一起管理漕粮北运。刑部设于淮安的漕运理刑分司,则具体负责漕运中的案件审理工作。 二是河道治理中心:南宋黄河夺淮以后,淮安为运河、淮河、黄河的交汇处,是治理黄、淮、运的关键之地。明代总漕常兼总河。清康熙十六年(1677)后,河道总督(相当于现在的水利部)迁至淮安清江浦,雍正以后改为江南河道总督。与漕运总督一样,河道总督也由二品以上的大员担任,具体负责运河、黄河、淮河等河道的治理工作,每年治河经费达国家财政收入的十分之一。河道总督的直辖军队河标以及淮扬道也驻于淮安。 三是漕船制造中心:明清时设于淮安的清江督造船厂为全国最大的内河造船厂,下设4个大厂,80个分厂,其地域从今板闸沿里运河南岸一直延续到韩城。清江督造船厂平均每年造漕船560艘以上,全国绝大部分的漕船都在清江船厂打造。 四是漕粮储备中心:明清时清江浦建有规模宏大的漕粮转搬仓——淮安常盈仓,该仓有800间仓房,可容纳150万石漕粮,由户部分司专管。前段时间播出的连续剧《天下粮仓》即以此为背景。 五是淮北食盐集散中心:在漫www.souquanme.com长的中国古近代社会,盐税是国家最主要的财税收入之一,因而受到高度重视。明清时期两淮盐场是全国规模最大、税收最多的盐场,当时主管淮北食盐运销的淮北盐运分司和淮北批验盐引所均驻于淮安境内。开始在涟水,后来迁到河下,清道光以后迁到西坝,转到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就兴盛起来。徽、晋盐商在当地建造园林豪宅、诗酒文会,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自清后期开始,因为洪涝灾害、河道瘫痪,海运崛起、漕运改道,盐政改制、盐运另途,铁路兴起、货物分流以及战乱频仍等原因,淮安走向了衰落。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淮安漕运总督部院因无漕粮可运而撤销,标志着淮安不再具有南北漕运的枢纽作用。然而,淮安曾经作为漕政中心、运河之都的历史地位却是不争的历史事实;其作为中央政权外放的历史事实,更是其他运河城市所不具有的特有现象。 2006年5月13日至15日,“运河之都”全国学术研讨会在淮安举行。其间,淮安是“运河之都”的定位,得到了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常务副组长朱佳木在内的100多名历史学、运河学专家的一致认可。 查看原帖>>

描写运河的优美句子

【第1句】大运河,我的母亲河。儿时,运河遗址土地上的高粱、稗子养育了我,今天,大运河源头,又以崭新的姿态走向新的生活。高楼林立,大厦巍峨。运河岸边的通州塔,耸立了上千年,如今仍在注视、俯瞰、思索、嘱托:珍惜这块人杰地灵的宝地,保护着这一泓碧水,才可以引来八方游客。规模庞大的森林公园,花木葳蕤,枝繁叶茂,是运河水滋润着这片温馨、清凉的景色,潺湲的运河水,静静地流淌着,看那水波潋滟,不正是大运河水的一串串笑涡!

【第2句】大运河款款走来,没有黄河汹涌的波涛,没有长江奔腾的激流。有的只是它特有的清新与秀丽,它宛如一条玉带蜿蜒于华夏大地,它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勾勒出尘封的历史画卷。大运河装满王者的雄心、成就了他们的霸业;大运河也流淌着庶民的心酸,演绎着悲欢离合的故事。大运河就是一部史书,书写了中华民族的不灭情思,历史就这样在书中凸显出来:历史的骨骼、历史的脉络、历史的兴衰沉浮都清晰的流露在它的字里行间。

【第3句】大运河,这条把中华南北文明融会在一起的纽带,在我们浩瀚的历史进程里,是怎样的荣耀啊。它北起北京,南至杭州,全长1800多公里。我们大都以为京杭大运河是那个荒淫无道的亡国之君隋炀帝的功劳。在读书时代,教科书里似乎也是这样说的,隋炀帝为了到杭州吃喝玩乐,才修建了京杭大运河,动机虽坏,但客观上做了一件好事。事实上,大运河的形成,不是一朝一代的事,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87年吴王夫差开辟邗沟,至今已经有近2500年的历史。

【第4句】走过运河广场前面的漕运路,便进入文化广场的亲水区。路边两排高大的法桐树,虽然尚光秃秃的空无一叶,但挺拔的枝干给人以豪强和力量。近岸,一棵棵樟木树和广玉兰,在寒风中依然枝叶茂盛、色泽凝碧,让人感觉精神振奋,充满活力。那些小花台中修剪整齐精致的冬青、黄杨、虬柏,玲珑典雅,又让人赏心悦目。

【第5句】大运河。你在我们通州的城边发源,你在我们区内的田野里流过。你从古代走来,历经坎坷,今天,你又焕发了青春,以活泼的性格打扮着通州人幸福亮丽的新生活!京杭大运河与长城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两项伟大的工程。它南起杭州,北到北京,贯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第6句】提起我村南的大运河老渡口,这里不得不说一说古老而又年轻地京杭大运河悲壮地历史。读着它的历史,会让你领略到我们的祖先,仅凭着原始地工具,用不屈的灵魂和意志,挑战人类极限,硬是赤膊与大自然作豪迈悲苦的搏斗,创造出了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最古老的运河。

【第7句】春秋时期的吴王夫差为了与齐国争雄,称霸诸侯,下令开凿邗沟。邗沟从苏州起始,穿越无锡,然后在常州入江,这可能就是历史上最早的一段京杭大运河了。到了秦时,这段运河又在镇江接通古吴水,后来隋炀帝又将它和汴河接通并延伸至杭州。直到元代和山东会通河相连,京杭大运河的风貌才完整的显露出来。

【第8句】作为一条人工运河,算上古运河2700公里的长度堪称人间奇迹,这一长度是闻名世界的苏伊士运河的九倍,巴拿马运河的二十二倍。河流作为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对人类历史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gutUFgIb响。京杭大运河也不例外,它是中国重要的一条水上干线,从开通到现在承担了南北大量物资的运输和交换,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9句】运河是扬州城的“母亲河”,扬州也是唯一与中国古运河同生共长的城市,是天下独一无二的“运河城”,没有古运河,就没有扬州古城。扬州古运河水质清澈,穿城而过,沿岸古迹林立,从长江入口处开始,沿岸有瓜洲古渡、全国名刹高旻寺;有盛唐海上丝绸之路的渡口扬子津;有鉴真东渡码头宝塔湾、伊斯兰宗教名胜普哈丁墓、以及新老运河的分水岭茱萸湾。

【第10句】查查辞海吧!词条介绍的是:“大运河,是中国东部平原上的古代伟大工程,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起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全长2700公里,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纵贯在中国最富饶的东南沿海和华北大平原上,通达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海河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后经元朝取直疏浚,全长1794公里,成为现今的京杭大运河。”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