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千丈河的前一句(有河的诗句)

有关河的诗句1.盈盈一尺水,浩浩千丈河。续古诗/白居易。2.地盘山入海,河绕国连天。登广武原/张祜。3.,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迢迢牵牛星/佚......

浩浩千丈河的前一句(有河的诗句)

有关河的诗句

1.盈盈一尺水,浩浩千丈河。续古诗/白居易。
2.地盘山入海,河绕国连天。登广武原/张祜。
3.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迢迢牵牛星/佚名 (汉)
4.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青青河畔草/佚名 (汉)
5. 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复直。夜夜曲/沈约
6.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青青河畔草/佚名 (汉)
7. 晓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夜宿七盘岭/沈佺期
8. 常山临代郡,亭障绕黄河。渡河北/王褒
9. 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汾上惊秋/苏颋
10.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登鹳雀楼/王之涣
11. 为语西河使,知余报国心。赠梁州张都督/崔颢
12.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王维
13.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杜甫
14.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石壕吏/杜甫
15.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登鹳雀楼/畅当。
16.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燕歌行/曹丕
17.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木兰辞/佚名 (南北朝)
18.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辞/佚名 (南北朝)
19.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木兰辞/佚名 (南北朝)
20. 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河中之水歌/萧衍
21.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独不见/沈佺期
22.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古从军行/李颀
23.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 送陈章甫/李颀
24.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从军行/其五王昌龄
25.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凉州词/王之涣
26.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李白
27.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 /李白
28. 君不见,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李白
29.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李白
30.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北风行/李白
31.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老将行/王维
32.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戏为六绝句/杜甫
33.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兵车行/杜甫
34.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边词/张敬忠
35.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
36.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岑参
37.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征人怨/柳中庸
38.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征人怨/柳中庸
39.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浪淘沙二首/刘禹锡
40.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晚春别/韩琮
41. 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许浑
42.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李商隐
43. 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板桥晓别/李商隐
44.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陇西行/陈陶
45.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乞巧/林杰
46.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汴河怀古(其二)/皮日休
47.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焚书坑/章碣
48.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长恨歌/白居易
49. 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菩萨蛮/[五代]佚名
50.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李煜
51.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暑旱苦热/王令
52.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惠崇春江晚景/苏轼
53.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渔家傲/李清照

有河的诗句

1.盈盈一尺水,浩浩千丈河。续古诗/白居易。
2.地盘山入海,河绕国连天。登广武原/张祜。
3.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迢迢牵牛星/佚名 (汉)
4.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青青河畔草/佚名 (汉)
5. 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复直。夜夜曲/沈约
6.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青青河畔草/佚名 (汉)
7. 晓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夜宿七盘岭/沈佺期
8. 常山临代郡,亭障绕黄河。渡河北/王褒
9. 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汾上惊秋/苏颋
10.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登鹳雀楼/王之涣
11. 为语西河使,知余报国心。赠梁州张都督/崔颢
12.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王维
13.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杜甫
14.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石壕吏/杜甫
15.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登鹳雀楼/畅当。
16.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燕歌行/曹丕
17.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木兰辞/佚名 (南北朝)
18.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辞/佚名 (南北朝)
19.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木兰辞/佚名 (南北朝)
20. 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河中之水歌/萧衍
21.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独不见/沈佺期
22.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古从军行/李颀
23.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 送陈章甫/李颀
24.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从军行/其五王昌龄
25.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凉州词/王之涣
26.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李白
27.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 /李白
28. 君不见,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李白
29.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李白
30.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北风行/李白
31.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老将行/王维
32.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戏为六绝句/杜甫
33.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兵车行/杜甫
34.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边词/张敬忠
35.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
36.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岑参
37.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征人怨/柳中庸
38.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征人怨/柳中庸
39.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浪淘沙二首/刘禹锡
40.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晚春别/韩琮
41. 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许浑
42.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李商隐
43. 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板桥晓别/李商隐
44.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陇西行/陈陶
45.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乞巧/林杰
46.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汴河怀古(其二)/皮日休
47.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焚书坑/章碣
48.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长恨歌/白居易
49. 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菩萨蛮/[五代]佚名
50.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李煜

带河字的古诗

描写河的诗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唐《浪淘沙》
关于描写长江的诗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怀》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登鹳雀楼
年代:【唐】 作者:【王之涣】 体裁:【五绝】 类别:【山水】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凉州词
年代:【唐】 作者:【王之涣】 体裁:【乐府】 类别:【边塞】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浪淘沙
年代:【唐】 作者:【刘禹锡】 体裁:【乐府】 类别:【】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菩萨蛮
年代:【唐】 作者:【】 体裁:【词】 类别:【闺情】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砣浮,直待黄河彻底枯,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秋望
年代:【明】 作者:【李梦阳】 体裁:【】 类别:【】
黄河水绕汉边墙,
河上秋风雁几行。
客子过濠追野马,
将军弢[1]箭射天狼。
黄尘古渡迷飞挽[2],
白日横空冷战常
闻道朔方多勇略,
只今谁是郭汾阳。
黄河二首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七绝】 类别:【】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
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北风行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乐府】 类别:【】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纹金鞞靫。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渡河北
年代:【南北朝】 作者:【王褒】 体裁:【】 类别:【】
秋风吹木叶,
还似洞庭波。
常山临代郡,
亭障绕黄河。
心悲异方乐,
肠断陇头歌。
薄暮临征马,
失道北山阿。
塞上曲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乐府】 类别:【】
大汉无中策,匈奴犯渭桥。五原秋草绿,胡马一何骄。
命将征西极,横行阴山侧。燕支落汉家,妇女无华色。
转战渡黄河,休兵乐事多。萧条清万里,瀚海寂无波。
绍熙别庙二首
年代:【宋】 作者:【真宗】 体裁:【】 类别:【】
美咏河洲,德巡妫汭。
徽音如存,笔修祀事。
缩以包茅,酌以醒齐。
灵来顾歆,降福攸检。
酒泉子
年代:【唐】 作者:【温庭筠】 体裁:【词】 类别:【】
楚女不归,
楼枕小河春水。
月孤明,
风又起,
杏花稀。
玉钗斜亸云鬟重,
裙上金缕凤。
八行书,
千里梦,
雁南飞。
感皇恩
年代:【宋】 作者:【毛滂】 体裁:【词】 类别:【】
绿水小河亭,朱阑碧甃。江月娟娟上高柳。画楼缥缈,尽挂窗纱帘绣。月明知我意,来相就。银字吹笙,金貂取酒。小小微风弄襟袖。宝熏浓炷,人共博山烟瘦。露凉钗燕冷,更深后。
感皇恩
年代:【宋】 作者:【毛滂】 体裁:【词】 类别:【】
绿水小河亭,朱阑碧甃。江月娟娟上高柳。画楼缥缈,尽挂窗纱帘绣。月明知我意,来相就。银字吹笙,金貂取酒。小小微风弄襟袖。宝熏浓炷,人共博山烟瘦。露凉钗燕冷,更深后。

关于黄河颂的有那些?

关于黄河颂的有那些,请告诉我拜托了!
黄河颂
(朗诵词)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坚强!
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歌词)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我们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千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作者简介
光未然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原名张光年。湖北省光化县人。1913年11月 1日生。1927年在家乡参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这次革命失败后,曾做过商店学徒、书店店员和小学教员。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稍后因鄂北组织被破坏,失掉党的组织关系。 30年代起从事进步的戏剧活动和文学活动。1936年在武汉发表歌颂抗日志士、反对卖国投降的歌词《五月的鲜花》,由阎述诗谱曲后,在抗日救亡活动中广泛传唱。1937年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他的《街头剧创作集》出版。1939年1月,率领抗敌演剧第三队由晋西抗日游击区奔赴延安。同年3月,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4月在延安首次上演,此后在全国各地广泛传唱,受到抗日军民的热烈欢迎。这组诗,雄健磅礴,深沉浑厚,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诗篇,也是抗日战争时代现实的悲壮图画。反映了人民空前的觉醒,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和不屈服的斗争精神。
在艺术上,全诗构思完整,布局讲究,以黄河这一中华民族的象征为贯穿形象,熔铸了澎湃的激情,使全诗呈现出强大的力度。同时由于诗人从中国传统诗词表现手法上吸收借鉴,组诗节奏明快,语言凝炼。 光未然1940年在重庆从事文艺活动,创作长篇叙事诗《屈原》,在白色恐怖下用诗的形式曲折地表达了人民群众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反对分裂、反对倒退的强烈要求。“皖南事变”后他被迫出走缅甸,团结华侨文化界和华侨青年从事反法西斯的文化活动。1942年回到云南,1943年3月到1944年9月,根据流传的民歌编写了长篇叙事诗《阿细人的歌》,同时创作了抒情长诗《绿色的伊拉瓦底》。
1944年光未然在云南与李公朴、闻一多一道从事民主运动和诗歌朗诵活动,1945年10月,受到国民党政府的迫害,离开昆明。次年由北平进入华北解放区,先后在北方大学艺术学院、华北大学文艺学搜趣网院主持教学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光未然一直在北京从事文艺活动。先后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以张光年署名写了大量的文学、艺术评论。这些文章立论谨严、文风洒脱,勇于面对重大的文艺现象发表意见,先后就历史剧、神话剧中的反历史主义的倾向问题,戏曲遗产中的现实主义问题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等问题撰文论述,同时对新诗创作问题积极探讨,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推动了中国新诗的创作繁荣。 1984年12月30日,他在中国作家协会第四次会员大会上做了题为《社会主义文学在阔步前进》的会议主旨报告。著有论文集《戏剧的现实主义问题》(1957)、《文艺辩论集》(1958)、《风雨文谈》(198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光未然出版的诗集有《五月花》(1960),共收录了作者解放前后的代表作 30余首,其中包括长诗《屈原》、组诗《黄河大合唱》、《三门峡大合唱》等名篇。未入集的作品尚有政治抒情诗《革命人民的盛大节日》、《惊心动魄的一九七六年》,以及长篇叙事诗《英雄钻井队》等。光未然的诗激情澎湃,气势雄伟,善于以华美的形象包蕴艰难突进的大时代的激流。
光未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并被选为第三、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现为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2002年1月28日16时15分逝世
背景资料
钢琴协奏曲《黄河》在1969年问世数年后,《解放日报》美术编辑洪广文需要借调人手绘画宣传画作。1972年,年仅25岁的陈逸飞为上海油画雕塑创作室油画组负责人,随即与夏葆元、王永强、张定钊、秦大虎、严国基奉调参与上海市《黄河》油画组画的设计。创作室位于汉口路309号的旧《申报》大楼三楼。
钢琴协奏曲共成4个部分,这组画也分为4幅。严国基画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陈逸飞画第二乐章《黄河颂》,夏葆元和王永强画第三乐章《黄河愤》;秦大虎和张定钊画的第四乐章《保卫黄河》,其中《保卫黄河》原本是画毛泽东与林彪在一起,后来林彪变节,需要重画。
在四幅作品中,陈逸飞的《黄河颂》最为外界熟悉。它的初稿是水粉稿,除了画一位红军外,身边还有一位披著羊皮的农民,但陈逸飞认为一个人站在山岭,会令画面更简洁有力,在第二稿剔走农民角色。这做法当时引起美术界争议,认为这做法不能代表群众,至少也得加个民兵。为了按自己的想法绘出该画,陈逸飞为此要跟各领导打招呼、通关系。
陈逸飞为了画士兵手握步枪的样子,还找来了一张苏联油画的印刷品,内容是列宁检阅军队,一排排战士手握步枪,陈逸飞为了研究这张模糊不清的印刷品,把作品看了一个上午。
直至5年后,1977年举办的全军美术展首次展出该作,其感染力和绘画技巧引起美术界的关注,奠定了陈逸飞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
1980年代,陈逸飞决定出国,登机前一晚,突然决定要将数幅画搬走,尤其是《黄河颂》。由于《黄河颂》长297厘米、宽143.5厘米,陈逸飞要叫一班小兄弟帮手搬运,但画作实在太大,要用两辆自行车一前一后才可以载走,不料在拐弯时,《黄河颂》的画布裂开了。据说后来的修复工作是由陈逸飞胞弟陈逸鸣负责。
1997年元旦陈逸飞在《新民晚报》曾撰写《既英雄又浪漫》一文说:“《黄河颂》最初的构想,是画一个羊倌,扎著羊肚子头巾,扛著头,仰天高唱信天游。反复思量后,发觉这种表现方式几乎是在诠释《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便毅然舍弃。转而改成一个红军战士,站在山巅,笑傲山河。创作过程中,我把山顶明亮如炽的光感复还到画布上,渲染成一片耀眼的白芒;我在红军战士的步枪枪眼里,画了一小团红布,形同一朵盛开鲜艳的小花,还在他的脚下,画上一行斜飞南行的大雁。”
1996年,该画在香港苏富比公司拍卖,以128.5万港元成交,成为当时中国最昂贵的油画之一。2007年5月13日该画将在嘉德公司拍卖会上再次拍卖,嘉德公司估价为2000万元。
学习与探究
整体把握
古往今来,黄河以其雄壮的气势,奔腾在中国大地上,滋养着一代又一代eDHOCSjch中华儿女。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诗人光未然1935年8月曾经创作出歌词《五月的鲜花》,歌中唱道:“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他们曾顽强地抗战不歇。……”歌词经谱曲后广为传唱。1939年诗人到延安后,又创作了篇幅与规模更大的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诗中雄奇的想像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歌唱苦难与抗争,刻画黄河的形象,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冼星海称赞它“充满美,充满写实、愤恨、悲壮的情绪,使一般没有渡过黄河的人和到过黄河的人都有一种同感。在歌词本身已尽量描写出数千年来的伟大黄河的历史了”。
《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在结构上与组诗第一章《黄河船夫曲》是紧密相承的。《黄河船夫曲》描写:“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搏战,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彼岸。这象征着我们伟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惊涛骇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于是在第二章《黄河颂》中,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他歌颂黄河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并且要学习它的榜样,像它一样的伟大坚强。
《黄河颂》开篇明确“歌颂黄河”的主题,展示了黄河的伟大坚强。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最后尾声部分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的精神。
《黄河颂》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颂黄河,实际上是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她旋律激昂,音乐壮阔,气势磅礴,热情深切,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歌颂了黄河气势宏伟,历史源远流长。
《黄河颂》,是黄河的颂歌,是时代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坚忍不拔、永往直前的颂歌。
第一节是朗诵词,第二节是歌词。作者先以呼告的手法,直称读者为“朋友”,开宗明义地说出了要“歌颂黄河”的主题。
第二节是全诗的主体部分,为了表现颂歌的气势,“由男高音独唱,歌带悲壮,在伴奏中可以听出黄河奔流的力量”(冼星海《我怎样写〈黄河〉》)。第二节歌词的内容层次比较分明,并且有明显的关键词语可作为思路梳理的依据。首先,是“望黄河滚滚”的“望”字,一直统领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而这所“望”的内容,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像,条理清楚,章法谨严:先是近镜头特写——“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再是俯瞰全景式的总写——“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最后搜趣网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接着,开始赞颂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进入“颂”的阶段。“啊!黄河!”反复出现,把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历史贡献;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最后由实到虚,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并且代表中华儿女发www.souquanme.com出要向它学习的誓言。
本文选自《黄河大合唱》第二部《黄河颂》。1938年,抗日烽火燃遍中国大地,诗人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面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他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奋斗的精神与不屈地意志。于是1939年诗人到延安后,创作了篇幅与规模宏大的组诗《黄河大合唱》。
问题研究
1.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2.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易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3.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对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一句,首先应该明确句中的“臂膀”指的是什么。从全句看,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其次,应该和上文结合起来理解,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4.如何把握《黄河颂》语言上的特点?
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自由奔放并且错落整齐。在韵脚上,隔二三句押韵,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同时,十分注意刻画黄河形象,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黄河滚滚”“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等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
练习说明
一有感情地朗诵这首歌词。
这首歌词以气势取胜。朗诵时必须激发起学生的内心感情,如果能够调动学生产生国难当头、中华民族正处于危机之中的悲壮情怀,就可以产生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就可做到有感情地诵读。不宜过多过早对学生施加朗读技巧的训练指导。
二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本题旨在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歌词内容。教师应注意题目中包含的两个深浅不同的层次。第一问是从表层设问,首先应该抓住“黄河的气魄”这一关键词,引导学生反复感知课文,感受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气魄。其次,应该注意到“从哪些方面”这一要点,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
第二问实际上是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创作的目的。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三在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婉含蓄。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本题旨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和体会诗歌的两种美学风格——崇高与优美。但在教学实际中,不必过分在术语上纠缠,应通过对具体作品的感知来把握这两类诗的特征。
本诗属于直白抒情、风格豪迈类,因为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词属于这类风格;上学期学过的何其芳的《秋天》、郭沫若的《静夜》则属于委婉含蓄的诗。
教学建议
一、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
学生搜趣网对这首歌词产生的时代背景大多有一定的了解,也有着朴素的爱国感情。教师应设法激发并强化这种感情,可以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并且在音乐的背景下,通过配乐朗诵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对第二节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
本课教学应以诵读为主,不宜过多讲解。应该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二、教学设计
1.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2.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①教师范读。
②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③学生齐读。
3.内容研讨
①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②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③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望”字。)
④“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⑤小结课文。
用如下板书总结课文。
序曲———————→ 主体 —————————→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 望黄河—→颂黄河 学习黄河精神
4.再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5.课外作业
①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②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