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楚王 始伐纣的后一句(“周武王 始诛纣 八百载 最长久”这段话说明了什么)

周武王,始诛纣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武王伐纣成汤灭夏桀后建立了我国第二个王朝商王朝,商朝经历600后年后王位传至商纣又称殷纣[盘庚迁都后]纣王无道,......

周楚王 始伐纣的后一句(“周武王 始诛纣 八百载 最长久”这段话说明了什么)

周武王,始诛纣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武王伐纣
成汤灭夏桀后建立了我国第二个王朝商王朝,商朝经历600后年后王位传至商纣又称殷纣[盘庚迁都后]纣王无道,建酒池肉林,造炮烙建鹿台。百姓生在水火之中,西边渭水姬昌[原为殷商西伯候],顺天应命伐无道诛暴纣,国号为周,拜姜子牙为相。数年后姬昌驾崩其次子姬发[长子姬伯邑为纣王所害]及位,为大周武王追封其父为文王。

周武王,始伐纣。八百载,最长久 八百载是指?

BC10早期~BC2早期BC10中期~BC2中期BC11早期~BC3早期BC10中期~BC2中期
武王伐纣大约在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属于BC10中期,所以八百载是指BC10中期-BC2中期
因为这种记法以公元元年为开始,也就是说公元前是从1000-1,公元后从1-1000的顺序。公元元年之前的一年就为公园前一年,
公元前的最后一年是BC1,倒数第二年为BC2。。
公元前是BC2002 ...BC2.BC1
公元后就是我们现在这样1.2.3.4....2001.2002

【武王伐纣】这篇文言文的原文、翻译、个别字解。急需。

约前1050年周文王死,武王继承王位,在他即位的第二年,为了试探商纣王对周人备战活动的反映,出动军队大规模向东进发到孟津,举行了历史上有名的“孟津观兵”。
来参加盟会的有八百多诸侯,即史称“八百诸侯会孟津”。武王在盟会上举行了誓师仪式,发布的誓词,即有名的《泰誓》记载其事。参加盟会的诸侯劝他立即伐纣。但他说,伐纣还不是时候。并以“诸位不知天命”告诫大家不要操之过急。决定班师回西土,等待时机。
周书泰誓  
惟十有三年春,大会于孟津。   王曰:“嗟!我友邦冢君越我御事庶士,明听誓。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亶聪明,作元后,元后作民父母。今商王受,弗敬上天,降灾下民。沈湎冒色,敢行暴虐,罪人以族,官人以世,惟宫室、台榭、陂池、侈服,以残害于尔万姓。焚炙忠良,刳剔孕妇。皇天震怒,命我文考,肃将天威,大勋未集。肆予小子发,以尔友邦冢君,观政于商。惟受罔有悛心,乃夷居,弗事上帝神祗,遗厥先宗庙弗祀。牺牲粢盛,既于凶盗。乃曰:‘吾有民有命!’罔惩其侮。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其克相上帝,宠绥四方。有罪无罪,予曷敢有越厥志?同力,度德;同德,度义。受有臣搜趣网亿万,惟亿万心;予有臣三千,惟一心。商罪贯盈,天命诛之。予弗顺天,厥罪惟钧。予小子夙夜祗惧,受命文考,类于上帝,宜于冢土,以尔有众,厎天之罚。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従之。尔尚弼予一人,永清四海,时哉弗可失!”   
  惟戊午,王次于河朔,群后以师毕会。王乃徇师而誓曰:“呜呼!西土有众,咸听朕言。我闻吉人为善,惟日不足。凶人为不善,亦惟日不足。今商王受,力行无度,播弃犁老,昵比罪人。淫酗肆虐,臣下化之,朋家作仇,胁权相灭。无辜吁天,秽德彰闻。惟天惠民,惟辟奉天。有夏桀弗克若天,流毒下国。天乃佑命成汤,降黜夏命。惟受罪浮于桀。剥丧元良,贼虐谏辅。谓己有天命,谓敬不足行,谓祭无益,谓暴无伤。厥监惟不远,在彼夏王。天其以予乂民,朕梦协朕卜,袭于休祥,戎商搜趣网必克。受有亿兆夷人,离www.souquanme.com心离德。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虽有周亲,不如仁人。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百姓有过,在予一人,今朕必往。我武维扬,侵于之疆,取彼凶残。我伐用张,于汤有光。勖哉夫子!搜趣网罔或无畏,宁执非敌。百姓懔懔,若崩厥角。呜呼!乃一德一心,立定厥功,惟克永世。”     
时厥明,王乃大巡六师,明誓众士。   王曰:“呜呼!我西土君子。天有显道,厥类惟彰。今商王受,狎侮五常,荒怠弗敬。自绝于天,结怨于民。斫朝涉之胫,剖贤人之心,作威杀戮,毒痡四海。崇信奸回,放黜师保,屏弃典刑,囚奴正士,郊社不修,宗庙不享,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上帝弗顺,祝降时丧。尔其孜孜,奉予一人,恭行天罚。古人有言曰:‘抚我则后,虐我则仇。’独夫受洪惟作威,乃汝世仇。树德务滋,除恶务本,肆予小子诞以尔众士,殄歼乃仇。尔众士其尚迪果毅,以登乃辟。功多有厚赏,不迪有显戮。呜呼!惟我文考若日月之照临,光于四方,显于西土。惟我有周诞受多方。予克受,非予武,惟朕文考无罪;受克予,非朕文考有罪,惟予小子无良。”
==========================================================================
武王伐纣
武王伐殷,乘舟济河⑴,兵车出,坏船于河中。太公曰:“太子搜趣网为父报仇,今死无生。”所过津梁⑵,皆悉烧之。
武王伐纣,渡于孟津,阳侯⑶之波,逆流而击,疾风晦冥,人马不相见。于是武王左操黄钺⑷,右秉白旄⑸,瞋目⑹而撝⑺之,曰:“余任天下,谁敢害吾意者!”于是风济而波罢。
武王伐纣,到于邢丘⑻,楯⑼折为三,天雨三日不休。武王心惧,召太公而问曰:“意者纣未可伐乎?”太公对曰:“不然。楯折为三者,军当分为三也;天雨三日不休,欲洒吾兵也。”武王曰:“然何若矣?”太公曰:“爱其人及屋上乌;恶其人者,憎其胥余⑽;咸刘⑾厥⑿敌,靡⒀使有余。”
注释
⑴河:黄河。⑵津梁:津,渡口;粱,桥梁。⑶阳侯:大波之神。⑷钺(yu ):大斧。⑸旄(m o):悬旄牛尾于竿头,军中持以指挥的。⑹瞋(ch n)目:发怒时瞪大眼睛。⑺撝(hu ):同“挥”,指挥。⑻邢丘:古地名,在今河南省温县东。⑼楯:同“盾”。⑽胥(x )余:里落中的屋壁。⑾咸刘:训杀。⑿厥:代词,那,那些。⒀靡:不。
不知LZ满意吗?不够的话我再帮你找找啦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