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垮压不倒后一句是什么(“大风吹不倒 大雪压不垮 ”是哪首歌里句子)

没有打不倒的敌人的下一句是什么?这个世上没有打不倒的敌人,只有打不倒的自己。人只有不断征服自己,才能征服世界折磨不了压迫不倒下一句也跟北方的农民......

打不垮压不倒后一句是什么(“大风吹不倒 大雪压不垮 ”是哪首歌里句子)

没有打不倒的敌人的下一句是什么?

这个世上没有打不倒的敌人,只有打不倒的自己。人只有不断征服自己,才能征服世界

折磨不了压迫不倒下一句

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
《白杨礼赞》是现代作家茅盾于1941年所写的一篇散文。作者以西北黄土高原上“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来象征坚韧、勤劳的搜趣网北方农民,歌颂他们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朴实、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同时对于那些“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也投出了辛辣的嘲讽。文章立意高远,形象鲜明,结构严谨,语言简练。

钟南山哽咽说什么都压不倒中国人,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

“什么都压不倒中国人”这句话的依据来自于武汉抗疫的成功,大连抗疫的成功以及我们全中华民族抗疫的成功。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钟南山院士说自己曾经受到过自己学生,一位来自武汉正在封闭的一位学生的短信消息,整个短信非常的简短,但是他在这个短信里面看到了中国的未来。

他说在自己的这个学生发过来的消息的内容里面。说自己在武汉小区里听到了由老百姓在唱过歌,而且大声高喊着武汉加油,中国加油!说到这个时候,钟南山院士已经哽咽了,但是钟南山院士说,“一个民族,他就是有这么一股子力量,有这么一股子劲儿”,什么都压不垮,什么都打不到。中国//www.souquanme.com人民始终还是中国人民,这就是中国人,这就是中国魂。中华民族上下5000年,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学子,一代又一代的国家领导人,一代又一代的为我国做出贡献的英雄们默默的付出默默的牺牲,让中华民族从古至今走到了现在。

这个民族就是有那么一股子力量。在武汉封城的那段日子里,几乎所有的武汉人民都被隔离,所有的武汉群众都被排除在外,但就是这样的情况,整个武汉没有放弃,我们国家也没有放弃,让我们所有的人民在这么危难的时刻快速的脱离危险,每一个人民团结一致,每一个人做出自己能做的一点点的力量,然后我们整个中国都快速的脱离于为难。所以武汉能够快速的脱离于危险,不到几个月就已经解封,而且恢复了正常生活。

包括在后来大连也快速的恢复了自己的生活,现在整个中国已经相对来说是非常安全的,国家就可以看的出来什么都压不倒中国人!

雪压不倒,风吹不折 是谁的诗句

雪压不倒,风吹不折是清代诗人郑板桥的诗句。

出处:《题墨竹图》;

原文:细细的叶,疏疏的节;雪压不倒,风吹不折。

白话文翻译:竹子的叶子是细细的,竹节是稀疏的,大雪压不倒竹子,大风吹不断竹子。

扩展资料:

吏治清明

郑板桥情系百姓,与民同忧。乾隆六年(1741年)春,因科举及第考中进士的郑板桥被派往山东范县任县令,开始了他长达12年的官宦生涯。他为官力求简肃,视排衙喝道之类的礼仪为桎梏。为察看民情、访问疾苦,他常不坐轿子,不许鸣锣开道,不许打“回避”“肃静”的牌子。

身着便服,脚穿草鞋到乡下察访。即便夜间去查巡,也仅差一人提着写有“板桥”二字的灯笼引路。因为他常常微服“陇上闲眠看耦耕”,以致“几回大府来相问”,竟找不到他的人影子。

对于百姓的疾苦,他时时刻刻都挂在心上。他一生善于画竹,尤其善于据竹写诗。在潍县任县令时,他的顶头上司、山东巡抚包括向他索求书画,他画了拿手的竹子,并在上面题诗一首:“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的课件

教学目标: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并学会扣住重点词语展开想象,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
能正确认识数据在课文中的作用。
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和认识数据用。
2、明白编年体史书《国榷》诞生的来之不易。
三、教学难点:
体会谈迁面临厄运那打不垮的坚定信念,并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的道理。
三、教具准备:PPT课件或小黑板等;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厄”音,初知“厄运”的含义,齐读课题;
二、初读 :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划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自学不懂的词,再和同学讨论交流。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字音教学:着重读准“浙、抄、撰”等翘舌音。“坎、诞、寝、”都是前鼻音,“撰、迁”是三拼音。
2、理解生词:“博览群书、家徒四壁、一袭破衫、奋笔疾书”等词。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课文层次。
1、轻声读全文,边读课文,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的什么?
2、指导分段
(1)默读全文,思考各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交流。
(2)把有联系的段落分为一段,把单独讲一个意思的段落分为一段。
第一段:(1节)写家境贫寒的谈迁编成了500多万字的《国榷》。
第二段: (2、3节)写书稿被人偷盗后,年老体弱的谈迁重新编写《国榷》。
第三段:(4节) 写由谈迁的故事而发出的感慨。也是全文的总结。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读后评议。
五、 写字与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熟记生字新词,用生字组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寻求突破口:
1、揭示课题,齐读课题:《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2、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课文的主人公谈迁在你的心目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谈迁是一个坚强的人;是一个不肯向厄运低头的人;是一个有着顽强毅力的人;是一个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
3、如果我们真正地走近谈迁,我们会发现,其实在谈迁坚强的背后也有泪,也有苦。
4、出示句子:
“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1)学生齐读句子。
(2)思考:细细品味这句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交流:
①“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帮助学生提炼出词语“寝食难安”。
②“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提炼词语为“泪流满面”或“伤心欲绝”。
③是什么让谈迁如此伤心、难过?(因为他花费20多年心血编写的《国榷》被人盗走了)
为什么《国榷》的丢失让谈迁热泪长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边读书,边用笔批注。
二、紧扣问题,层层突破:
1、交流:( 因为《国榷》是谈迁20多年的心血;因为《国榷》是谈迁经过多年的努力才完成的;因为《国榷》的编写让谈迁吃尽了千辛万苦,来之不易……)
2、出示句子:
“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3、仔细阅读这段话,从哪里可以看出《国榷》的确是谈迁心血的结晶?
4、交流、引导理解:
(1)“20多年”:说明时间长。教师引导加深感受:同学们,一年365天,20年,7300多天,你知道谈迁每天都是怎样过来的吗?(贫穷,四处借书抄写;为了抄一点史料,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
(2)“500多万字”:既可以看出巨著的工程浩大,也可以看出这的确是谈迁心血的结晶。
(3)“六次修改”:“改什么?”“怎么改?”体会谈迁著书严谨认真的态度。
(4)“50多岁”:可以看出《国榷》耗费了谈迁最宝贵的青春时光。
(5)小结:《国榷》真是谈迁20多年心血的结晶,怪不得他会为它的遗失热泪长流呢。
(6)有感情地再次朗读句子:“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引导:可就在谈迁要为实现自己的志向而振奋的时候,这场横祸突然飞来——
再次出示:“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现在的你该明白当时谈迁心里有多苦了吧!我们一起来说说他心里的苦。
(希望破灭、最珍贵的东西突然失去……)
指导再读,进一步读出谈迁心中的苦;
《国榷》的遗失,再加上贫穷、伤病、衰老,对50多岁的谈迁来说,就是什么?(厄运)他被厄运打垮了吗?用文中的句子告诉我,大家一齐来读!
三、创设情境,激荡情思:
1、经过一段时间的痛苦挣扎后,谈迁毅然决然地站了起来,究竟是什么让谈迁重新站了起来?
(信念,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的坚定信念;那种不向困难屈服的勇气)
2、一句“从头再来”说起来容易,可做起来该有多难啊!更何况是一位年老体衰、家徒四壁的老人呢?为在有生之年完成书稿,谈迁是怎样做的呢?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画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准备交流感悟。
(2)交流:
①句子:“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A、“一袭破衫”可以看出他日子过的极为艰苦。“终日奔波”。说明他一天到晚在外奔跑,非常累。
B、读了这句话,你的脑海中会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
(一位年老体弱的老人,在漫天的风沙中艰难地行走,饿了,;渴了,;累了,。出示,口头练说);
再读句子:“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②句子:“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
(提示:“奋笔疾书”,可以看出,那是老人在与时间赛跑,在与生命赛跑,他想在有生之年完成他毕生的宏愿。)
③句子:“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野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
(“逸闻”:世人不大知道的传说。
“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可以看出《国榷》记载明史的完备性。
“亲自考察”:可以看出谈迁严谨认真的态度,保证了史料的准确性。)
3、过渡:“阳光总在风雨后,风雨之后见彩虹。”
引读句子:“又经过几年的奋斗,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新写的《国榷》共104卷,500多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详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名垂青史”是什么意思?谈迁为什么能名垂青史呢?
(1)他编写了明史巨著《国榷》,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2)他与厄运抗争的坚定信念,在困难面前永不屈服的精神将永远载入史册。)
四、课外延伸,升华情感:
1、同学们,谈迁是可敬的,他没有被厄运打垮,因为他心中有着一个坚定的信念。古今中外,有许多人也像谈迁一样,在他们身上,我们能看到一种与命运顽强抗争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你能举出几个例子吗?
2、从刚才介绍的人物身上,你们学到了什么?
3、这也正是我们这篇文章的作者蒋光宇先生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出示句子:“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齐读)
4、老师再送你们几句名人名言:(歌曲:《从头再来》)
⑴如果在胜利前却步,往往只会拥抱失败;如果在困难时坚持,常常会获得新的成功。
⑵幸福的泪由劳动的汗水酿成;失望的泪只有用奋斗才能抹去。
⑶人生的拐杖就是信念
附:网上的一份第二课时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
3.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
教学重点:
1.结合课文,理解翔实可信、奋笔疾书、一袭破衫等词。
2.明白文中数据使用的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谈迁的在厄运到来时打不垮的信念,并懂得只要有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俗话说得好,天有不测风云,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旅途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然而只要有信念,我们就一定不会被命运之神扼住咽喉。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史学家谈迁,看看这个男子汉是怎样战胜厄运,怎样在逆境中站起来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齐读课题。
请同学们小声自由的朗读课文,思考:
1.谈迁立下什么志向? 2 他最终成功了吗?
相机板书:翔实可信
理解词意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一部国榷是作者毕生心血换来的,当谈迁在第一次完成国榷的时候,就已经付出了无比的艰辛。请同学们自由大声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从哪里看出《国榷》来之不易?
1.指名说。
2.相机出示句子,体会数据在文中的作用,并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当这洋洋五百万言的史书手稿终于完成的时候,谈迁心中是多么的喜悦呀。这意味着二十多年的心血将得到回报,世人终于可以看到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了。可是,人有旦夕祸福,接下来从天而降怎样的厄运呢?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他遭遇的厄运是什麽?
2.书稿的遗失为什么被称作厄运?
板书:二十余载成巨制,
一夕之间化云烟。
3.你从哪里读出厄运带给谈迁很大的打击?
出示句子 “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指导朗读体会。
让我们一起读这句话,共同体会厄运给谈迁沉重的打击。
4.当生活风平浪静的时候,人们往往看不到真的英雄,当生活遇到********的时候,真的英雄就能显现出男儿的本色。同学们,谈迁在珍贵书稿被盗之后垮下去了么?谈迁在寝食难安,以泪洗面的日子中消沉了么?
他真是个了不起的人,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一起来读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吧!
四、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同学们读得真好!从头再来,这是一句简单的话,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哪!没有百折不回的信念,20多年的心血,msaBVpaN500多万字的巨著,何以从头再来?同学们让我们把心沉下去,想一想:300多年前,生命走上最后光阴的谈迁,他开始从头编写这部史书,一起默读第三自然段,你能从文字中读到他的那份信念吗?
2.再读一遍,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划下来,并写上批注。
3.指名说。
4.相机出示句子:“他一袭破衫已经不多。”指导朗读体会。
5.功夫不负有心人,谈迁终于在60多岁的时候重新编写出了一部《国榷》, 500万的鸿篇巨制,就是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在经历厄运的打击后,重头来过写成的,如果你站在图书馆里亲眼看到这部沾满泪水与汗水的史书,你想对谈迁说什么?
指名说。
正是因为谈迁有了坚定不移的信念,所以他的心中充满了希望之光,才会从愁云残淡的日子中走出来。这真是:
“厄运不改男儿志,拨开云雾见青天。”(板书)
6.让我们带着谈迁的这份坚定的信念,捧起手中的课本,高声朗读最后一段吧!
五、升华。
1 还有有许多人也像谈迁这样,不会被厄运击垮,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个?
2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一些人,他们不是什么大人物,他们没有做过轰轰烈烈的大事情,他们很平凡,他们也许就是我们的父亲母亲,但是他们也和谈迁一样有着坚定的信念,因为他们敢于从头再来。
歌曲:《从头再来》
结课。
板书设计:
20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翔实可信)
二十余载成巨制,
一夕之间化云烟。
厄运不改男儿志,
拨开云雾见青天 信念》
2、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课文的主人公谈迁在你的心目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谈迁是一个坚强的人;是一个不肯向厄运低头的人;是一个有着顽强毅力的人;是一个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
3、如果我们真正地走近谈迁,我们会发现,其实在谈迁坚强的背后也有泪,也有苦。
4、出示句子:
“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1)学生齐读句子。
(2)思考:细细品味这句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交流:
①“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帮助学生提炼出词语“寝食难安”。
②“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提炼词语为“泪流满面”或“伤心欲绝”。
③是什么让谈迁如此伤心、难过?(因为他花费20多年心血编写的《国榷》被人盗走了)
为什么《国榷》的丢失让谈迁热泪长流?引导学生带www.souquanme.com着问题自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边读书,边用笔批注。
二紧扣问题,层层突破:
1、交流:
(因为《国榷》是谈迁20多年的心血;因为《国榷》是谈迁经过多年的努力才完成的;因为《国榷》的编写让谈迁吃尽了千辛万苦,来之不易……)
2、出示句子:
“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3、仔细阅读这段话,从哪里可以看出《国榷》的确是谈迁心血的结晶?
4、交流、引导理解:
(1)“20多年”:说明时间长。教师引导加深感受:同学们,一年365天,20年,7300多天,你知道谈迁每天都是怎样过来的吗?(贫穷,四处借书抄写;为了抄一点史料,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
(2)“500多万字”:既可以看出巨著的工程浩大,也可以看出这的确是谈迁心血的结晶。
(3)“六次修改”:“改什么?”“怎么改?”体会谈迁著书严谨认真的态度。
(4)“50多岁”:可以看出《国榷》耗费了谈迁最宝贵的青春时光。
(5)小结:《国榷》真是谈迁20多年心血的结晶,怪不得他会为它的遗失热泪长流呢。
(6)有感情地再次朗读句子:“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引导:可就在谈迁要为实现自己的志向而振奋的时候,这场横祸突然飞来——
再次出示:“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现在的你该明白当时谈迁心里有多苦了吧!我们一起来说说他心里的苦。
(希望破灭、最珍贵的东西突然失去……)
指导再读,进一步读出谈迁心中的苦;
《国榷》的遗失,再加上贫穷、伤病、衰老,对50多岁的谈迁来说,就是什么?(厄运)他被厄运打垮了吗?用文中的句子告诉我,大家一齐来读!
三、创设情境,激荡情思:
1、 经过一段时间的痛苦挣扎后,谈迁毅然决然地站了起来,究重新站了(信念,立志可信的明史的坚定信念;那种不向困难屈服的勇气2、一句“从头再来”说起来容?为在有生之年完成书稿,谈迁是怎样做的呢?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画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准备交流感悟。
(2)、交流:
① 句子:“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A、“一袭破衫”可以看出他日子过的极为艰苦。“终日奔波”。说明他一天到晚在外奔跑,非常累。
B、读了这句话,你的脑海中会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
(一位年老体弱的老人,在漫天的风沙中艰难地行走,饿了, ;渴了, ;累了, 。出示,口头练说);
再读句子:“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② 句子:“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
(提示:“奋笔疾书”,可以看出,那是老人在与时间赛跑,在与生命赛跑,他想在有生之年完成他毕生的宏愿。)
③句子:“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野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
(“逸闻”:世人不大知道的传“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可以看出《国榷》记载明史的完备性“亲自考察”:可以看出谈迁严谨认真的态度,保证了史料的准确性。)
3、过渡:“阳光总在风雨后,风雨之后见彩虹。”
引读句子:“又经过几年的奋斗,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新写的《国榷》共104卷,500多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详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名垂青史”是什么意思?谈迁为什么能名垂青史呢?
(1)他编写了明史巨著《国榷》,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2)他与厄运抗争的坚定信念,在困难面前永不屈服的精神将永远载入史册。)
四、课外延伸,升华情感:
1、同学们,谈迁是可敬的,他没有被厄运打垮,因为他心中有着一个坚定的信念。古今中外,有许多人也像谈迁一样,在他们身上,我们能看到一种与命运顽强抗争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你能举出几个例子吗?
2、从刚才介绍的人物身上,你们学到了什么?
3、这也正是我们这篇文章的作者蒋光宇先生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出示句子:“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齐读)
4、老师再送你们几句名人名言:(歌曲:《从头再来》)
(1)、如果在胜利前却步,往往只会拥抱失败;如果在困难时坚持,常常会获得新的成功。
(2)、幸福的泪由劳动的汗水酿成;失望的泪只有用奋斗才能抹去。
(3)、人生的拐杖就是信念。
年 级 五 课 题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设计者 朱小峰
指导者 执教周次 14 送审周次 13 审阅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重点学习课文2——4自然段,在充分理解、感悟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总结全文。
3、情感与价值观: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1、结合课文,理解翔实可信、奋笔疾书、一袭破衫等词。
2、体会文章思想内容,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



备 教
师 教 具
准 备
资 料
链 接 谈迁的资料
一些名人的类似经历。
学 生 课前预习
查找有关谈迁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计 20、厄运打不www.souquanme.com垮的信念
确立信念编成《国榷》
谈迁 遭受厄运,决心重编 有信念,就有希望
坚守信念,名垂青史
教 学 过 程 教学随笔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理解课题
1、俗话说得好,天有不测风云,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旅途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然而只要有信念,我们就一定不会被命运之神扼住咽喉。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史学家谈迁,看看这个男子汉是怎样战胜厄运,怎样在逆境中站起来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20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2、指名读课文题目,要求读出感情。
3、说说对题目的理解。
4、师总结:“厄运”(困苦的遭遇,不幸的命运)
“信念”(指自己认为
5、出示:谈迁的信念是( )。下面请
二方法。)
结合
3、综,谈迁在每其实他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
“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
(1) 学生齐读句子。
教 学 过 程 教学随笔
感悟到了什么?
(3) 交流:
①体会到谈迁非常难过、伤心。“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帮助学生提炼出词语“寝食难安”。从“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可以看出”。提炼词语为“泪流满面”或“伤心欲绝”。
②谁能读出谈迁的难过、伤心?(指名读、齐读)
③究竟是什么让谈迁如此伤心、难过?(因为他花费20多年心血编写的《国榷》被人盗走了。)
④看来,《国榷》在谈迁的心目中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老师现在想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
A、为什么《国榷》的丢失能让谈迁热泪长流?
B、谈迁面对打击寝食难安,他不思茶饭,他在思什么呢?
⑥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边读书,边用笔批注。
二、 紧扣问题,层层突破:
(一) 问题1:为什么《国榷》的丢失能让谈迁热泪长流?
1、交流:( 因为《国榷》是谈迁20多年的心血;因为《国榷》是谈迁经过多年的努力才完成的;因为《国榷》的编写让谈迁吃尽了千辛万苦,来之不易……)
2、课件出示句子:
“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3、仔细阅读这段话,从哪里可以看出《国榷》的确是谈迁心血的结晶?
4、交流、引导理解:
教 学 过 程 教学随笔
(1)“20多年”:说明时间长。教师引导加深感受:同学们,一年365天,20年,7300多天,你知道谈迁每天都是怎样过来的吗?(贫穷,四处借书抄写;为了抄一点史料,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
(2)“500多万字”:既可以看出巨著的工程浩大,也可以看出这的确是谈迁心血的结晶。
(3)“六次修改”:“改什么?”“怎么改?”体会谈迁著书严谨认真的态度。
(4)“50多岁”:可以看出《国榷》耗费了谈迁最宝贵的青春时光。
(5)小结:《国榷》真是谈迁20多年心血的结晶,怪不得他会为它的遗失热泪长流呢。
(6)有感情地再次朗读句子:“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二)问题2:谈迁面对打击寝食难安,他不思茶饭,他在思什么呢?
1、交流:他在想念那遗失的饱含自己心血的《国榷》。
2、除了思念《国榷》,他还会思什么呢?
3、引导发现回答:
(1)从“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这句话可以看出,编写《国榷》是他人生的志向和信念,可如今已全部化为乌有。
(2)如今年老体衰,重编《国榷》有心无力。
(3)家徒四壁,想实现信念难上加难。
(4)《国榷》的遗失,再加上贫穷、伤病、衰老,对50多岁的谈迁来说真可谓是“厄运”了,厄运的打击使这位老人一蹶

教 学 过 程 教学随笔
不振。
(5)再读句子:
“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三、创设情境,激荡情思:
1、过渡:同学们,有句名言说得好:“决堤毁坝是可怕的,但最可怕的是意志和信念的崩溃。”经过一段时间的痛苦挣扎后,谈迁毅然决然地站了起来,他选择了什么?
(选择了挣脱痛苦,回到书桌旁,从头撰写)
2、 你能告诉老师,究竟是什么让谈迁重新站了起来?
(信念,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的坚定信念;那种不向困难屈服的勇气。)
3、一句“从头再来”说起来容易,可做起来该有多难啊!更何况是一位年老体衰、家徒四壁的老人呢?为在有生之年完成书稿,谈迁是怎样做的呢?
(1) 学生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画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准备交他 岁时因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特的人生历程。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又自学了大学英语,还学习了日语、德语和世界语,翻译了16万字的外文著作和资料;另外还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书籍和医科院校的部分教材,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了对社会能有所贡献贡献,她曾给农村的孩子当过老师,还曾用学到的医学知识和针灸技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她以残疾之躯,完成了许多健全人
教 学 过 程 教学随笔
都无法做到的事情,因此她成为一代中国青年的楷模,被誉为“中国的‘保尔’”。
贝多芬一生清贫,作为世界伟大的音乐家,命运之神当然知道贝多芬是和最美妙的声音分不开的,但它偏偏要他和任何声音都拉开距离。贝多芬在耳朵失聪后,依然与命运进行着顽强的抗争,坚持创作,完成了《命运交响曲》《合唱交响曲》等享誉世界的作品。贝多芬的听力虽然过早地衰竭,但他创作的脍炙人口的大量音乐作品以及他一生所表现出来的同命运做斗争的勇气、意志和力量,作为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衰竭,它们是不朽的。爱迪生、李时珍……)
2、 从刚才介绍的人物身上,你们学到了什么?
3、 这也正是我们这篇文章的作者蒋光宇先生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出示句子:“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齐读)
4、老师再送你们几句名人名言:(歌曲:《从头再来》)
(1)春天最难过的是没有收获的耕耘;人生最难过的是失去信念的寂寞。
(2)幸福的泪由劳动的汗水酿成;失望的泪只有用奋斗才能抹去。
(3)如果大海里没有风浪,海燕绝不会美名远扬。
(4)如果在胜利前却步,往往只会拥抱失败;如果在困难时坚持,常常会获得新的成功。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