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清秋上一句(倚清秋的上一句)

倚清秋的上一句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出自宋代朱敦儒的《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倚清秋上一句(倚清秋的上一句)

倚清秋的上一句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出自宋代朱敦儒的《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译文独自登上金陵西门上的城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景色。看着这万里长的大江在夕阳下流去。因金人侵占,中原大乱,达官贵族纷纷逃散什么时候才能收复国土?要请悲风将自己热泪吹到扬州前线

赏析:

古人登楼、登高,每多感慨。王粲登楼,怀念故土。杜甫登楼,感慨“万方//www.souquanme.com难”。许浑登咸阳城西楼有“一上高城万里愁”之叹。李商隐登安定城楼,有“欲回天地入扁舟”之感。尽管各个时代诗人遭际不同,所感各异,然而登楼抒感则是一致的。

这首词一开始即写登楼所见。在词人眼前展开的是无边秋色,万里夕阳。秋天冷落萧条季节。宋玉在《九辩》中写道:“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杜甫在《登高》中也说OZkDyp:“万里悲秋常作客。”所以古人说“秋士多悲”。

离乡背井,作客金陵的朱敦儒独自一人登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看到这一片萧条零落秋景,悲秋之感自不免油然而生。又值黄昏日暮之时,万里大地笼罩恹恹的夕阳中。“垂地”,说明正值日薄西山,余晖黯淡,大地很快就要被淹没苍茫暮色中了。

这种景物描写带有很浓厚主观色彩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朱敦儒就是带着浓厚的国亡家破的伤感情绪来看眼前景色的。他用象征手法使人很自然联想到北宋的国事亦如词人眼前的暮景,也将无可挽回走向没落衰亡作者心情沉重的。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下一句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下一句——答案: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 宋 ]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樱散,几时收。试搜趣网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译文】

京城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万里的长江在夕阳下流去。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官僚们散了,什么时候收复国土?试请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释

金陵:南京。城上西楼:西门上的城楼。

倚清秋: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中原乱: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的大乱。

簪缨:当时官僚贵族的冠饰,这里代指他们本人

收:收复国土。

倩:请。

扬州:地名,今属江苏,是当时南宋的前方,屡遭金兵破坏

【作者简介】

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号岩壑,又称伊水老人、洛川先生。洛阳人。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有词三卷,名《樵歌》。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儒客大家,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楼钥《跋朱岩壑鹤赋及送闾丘使君诗》)。朱敦儒著有《岩壑老人诗文》,已佚;今有词集《樵歌》,也称《太平//www.souquanme.com歌》,《宋史》卷四四五有传。今录诗九首。

金陵城上见西楼。是什么意思?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是宋代词人朱敦儒所写的一首词。全文如下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 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译文:

倚靠在南京西门上的城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万里的长江在夕阳下流去。

金人侵占中原,官僚们流散,什么时候才能收复国土?要请悲风//www.souquanme.com将自己的热泪吹到扬州前线。

全词由登楼入题,从写景到抒情表现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爱国精神感人至深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