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门山描写的是怎样的景象(《望天门山》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的景色)

望天门山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望天门山》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

望天门山描写的是怎样的景象(《望天门山》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的景色)

望天门山这首诗描绘怎样景象

《望天门山》这首诗描写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远景
原文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搜趣网,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
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奔流到这里回旋徘徊dAGUZTKdZ。两岸边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我乘着一叶孤舟从日边而来。

望天门山描绘的什么景象

  作品原文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编辑本段
  作品韵律
  ○平声仄声⊙可平可仄△平韵▲仄韵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编辑本段
  注释译文
  注释
  天门山:在今安徽芜湖西南长江两岸,东名博望山,西名梁山。两山夹江而立,形似天门,因此得名。
  楚江:流经湖北宜昌县至安徽芜湖一带的长江。因该地古时属于楚国,所以诗人把流经这里的长江叫做楚江。
  回:转变方向改变方向。
  两岸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
  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好像来自天边
  出:突出
  译www.souquanme.com
  天门山从中间断开,给楚江让出奔泻通道碧绿的江水,东流到这里,可是旋转向北流去。两岸青山相对峙,双峰耸立,在那天水相接之处,一片白帆沐浴灿烂阳光,从天边漂来。
  编辑本段
  作品鉴赏
  该诗为725年(开元十三年)作者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作。
  李白无比热祖国壮丽山河一生遍游名山大川,留下了许多不朽杰作。该诗描写诗人舟行江中溯流而上,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天门山为今安徽省当涂县的东梁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总称。《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诗人不写博望、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却说山势“中断”,从而形象地写出两山峭拔相对的险峻:“楚江开”,不令点明了山与水的关系而且描绘出山势中断、江水至此浩荡而出的气势。“碧”字明写江水之色,暗写江水之深;“回”字描述江水奔腾回旋,更写出了天门山一带的山势走向。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相对”二字用得巧妙,使两岸青山具有生命感情结尾一句更是神来之笔,一轮红日,映在碧水、青山、白帆之上,使整个画面明丽光艳,层次分明,从而祖国山川的雄伟壮丽画卷展现出来。 [1]
  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冲决一切阻碍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奇观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有的本子“至此回”作“直北回”,解者以为指东流的长江在这一带回转向北。这也许称得上对长江流向的精细说明,但不是诗,更不能显现天门奇险的气势。试比较《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盘涡毂转”也就是“碧水东流至此回”,同样是描绘万里江河受到峥嵘奇险的山峰阻遏出现的情景。绝句尚简省含蓄,所以不象七古那样写得淋漓尽致。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下句则点醒“望”的立脚点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读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但却很少去考虑诗人何以有“相对出”的感受。如果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立脚点“望天门山”,那大概只会产生“两岸青山相对立”的静态感。反之,舟行江上,顺流而下,望着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新鲜喜悦之感。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迎面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欢迎
  青山既然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
  由于末句在叙事中饱含诗人的激情,这首诗便在描绘出天门山雄伟景色同时突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
  编辑本段
  艺术特色
  一、“望”字统领全诗
  这是一首江行写景的七绝诗,题为“望天门山”,可见作为描写对象的天门山风光,系诗人舟中放眼而“望”之所得。全诗在“望”字统领下展开,“天门”之山形水色融为一体,雄奇壮伟的景象得到充分的展现。诗人身在船上,眼望两岸青山,有船不动而山在动的错觉,故写出“两岸青山相对出”的佳句,似青山有情,欣然出迎远来的孤帆,颇富情趣
  二、山水互为映衬
  诗中的山水是紧密关联,互为映衬的。楚江浩荡,似乎把“天门”冲“开www.souquanme.com”,而“天门中断”使楚江得以奔腾而出。天门两峰横夹楚江,而楚江激流穿越天门。山依水立,水由山出,山水相连,景象壮观。“碧水东流”为山峰所遏制,故至天门而回旋,山为水开,水为山回,互为制约,又融为了一体。“相对出”的“两岸青山”,与水中的“孤帆一片”,点面结合动静相衬,构成一幅完整动人的画面。通览全诗,山形水势,或合说,或分写,或明提,或暗示密切相关,互映互衬,展现出了极为宏阔壮观的景象。[2]
  编辑本段
  作者简介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浪漫主义诗人。被世人称为诗仙。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蔑视权贵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深远影响。著有《李太白集》,代表作品:《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行路难》等。

望天门山主要描绘的是什么的景色

《望天门山》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天门山》

原文如下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白话译文:

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扩展资料

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

描述了远古时代人们生存状况,表现了原始社会中人们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感情。从中可以看到老子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影子

语言简朴,叙事简练并结合抒情议论开头四句连续使用排比句式,语势充沛。整首歌谣风格极为质朴没有任何渲染和雕饰,艺术形象鲜明生动。歌者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怡然自得神情,都表现得十分自然真切

穿过天门山的滔滔江水,奔流东去浩渺无际,从红日冉冉升起的天边,一条帆船朝天门山驰来。“日边来”,极言船来处之高远。写江水的绵远不直接点出水,而是写水上的船,让人们从“日边来”中去想象江水的渺远。

纵目远眺,天空无物。楚江碧水,烟波浩渺,孤帆红日,江山如画。这首诗意开阔气魄豪迈音节跟谐流畅,语言形象,生动,画面色彩鲜明。

这首诗跟王之焕的《登鹳鹊楼》,一首是写黄河,一首是写长江,山川形势各有特点,而作品中的意境也不尽相同,但作为盛唐时期抒情诗歌的代表作,两者的共同处是,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充满蓬勃朝气积极向上的力量。李白为唐人七绝之冠,最善于有限篇幅创造

由于末句在叙事中饱含诗人的激情,这首诗便在描绘出天门山雄伟景色的同时突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豪迈,奔放自由洒脱,拘无束搜趣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望天门山


望天门山写的是哪里的什么景色

望天门山写的是天门山的景色。

天门山:位于今安徽省当涂县西南长江两岸,东为东梁山(又称博望山),西为西梁山(又称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

望天门山原文: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译文 :

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没有回旋。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望天门山作者:唐李白

扩展资料

一、赏析

《望天门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

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显示了一种动态美。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

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动静虚实相映成趣,并能化静为动,化动为静,表现出一种新鲜的意趣

二、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地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望天门山

望天门山全诗描绘的是什么的景色?

望天门山全诗描绘的景色如下:

水势湍急激荡回旋的壮丽景色。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望天门山》感想

这首诗刚读完一遍就被李白诗人写诗的那种气势磅礴言辞潇洒吸引,所感动。一种感慨上心头,这是多么伟大的诗人写出的多么伟大的诗呀。读完这首诗好像亲眼见到了天门山雄伟壮观的景色,有波涛汹涌的长江,有高耸巍峨的大山,有充满漩涡的急流,还有阳光下平静辽阔的水面。

李白写诗讲求比兴,状物写景,诗笔如画,读者不仅可从诗句中品评画面之美,还可从画面里感受到作者的喷涌激情,李白的《望天门山》就是如此。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