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结构描写(诗词句子结构)

诗歌的结构技巧诗歌自由表现了个体生命心灵深处的超越性追求。年轻人处在理想追求的岁月,写诗正是百年一遇。诗歌具有永久的审美生命,是文学的最高形式,......

诗歌结构描写(诗词句子结构)

诗歌结构技巧

诗歌自由表现个体生命心灵深处的超越追求年轻人处在理想追求的岁月,写诗正是百年一遇。诗歌具有永久审美生命,是文学的最高形式
  定义:有言志说、缘情说、想像说、感觉说,法度说、押韵说、语言结构说、综合说等,这些定义都是片面的。诗歌是一种直接表现创作主体心理活动并有一定语言形式的文学体裁。可称“表现说”。从根本上来说是要表现人即创作www.souquanme.com主体的能动本质,而不是为着反映创作主体之外的事物的。为了真实表现诗人的心理活动这一目的常常不顾心理活动所反映的客观事物是如何变形
  第二讲 诗歌语言
  最本色的文学语言,特殊功能
  A、抒情接近描绘功能小的音乐
  B、有机信息系统,一个字,能产生神奇效用。如“朱门酒肉臭”中的“朱门”,成了统治阶级的代名词,有很多含义,还有作者读者感受
  C、独立审美价值可以把玩小说可以抛开语言,复述故事,而诗歌不能离开语言。
  D、总的要求是表现个性的心理感受,具体要求有四:
  一是多义性,既有表层义,又有深层义。主要象征手法。如松梅雪竹、长城百合花等。传统象征过于理性形成僵化的套路。还有暗示双关婉转等。
  二是跳跃性,超过任何文体语言。因为表现心理快速活动。不要任何介词连词等中介质--关联词。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还可以逻辑混乱任意交错。如时间空间交错。如《背时爱情》中诗人与古代美人恋爱
  三是可感性,要有色彩感、立体感和具体感(化抽象为具象)。诗中有画。
  四是音乐性,既有内在音乐性即情绪的律动,又有外在音乐性即声音回环(押韵、节奏和声调)。对原始感情起一种节制作用。 节奏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事物的节奏和人的生理节奏--呼吸调节运动感觉的反映,是音组和停顿的有规律安排。一字一音节,有独立意义的单音节、双音节或多音节构成一个音组,每组后面有或长或短的停顿。古诗:五言“二、二、一”。新诗自由开放独特创造变化中有规律。
  最早的诗都可以唱,诗歌不分。原始民族抒情诗,主要的性质是音乐。我国自六朝沈约写出《四声谱以后,诗从诗歌中开始分化但是,诗与音乐还是异曲同工之妙。唐诗有不少已被谱曲演唱
  诗歌的音乐性的作用是对原始、粗硬、强烈的感情起一种节制作用,使之转化为一种有规律的运动,加深诗味,唤起读者的审美注意,把一些实用的非诗的想法排开去。

诗歌鉴赏结构技巧

要鉴赏诗词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要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首先要做到从整体把握诗意。诗词鉴赏题大多设两道题,从不同的侧面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要对问题作出准确的评价,就要从整体上把握诗词,作到整体理解和局部理解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结合。
例如,陆游的《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如故。”
鉴赏之初切忌受“苦”、“愁”、“寂寞”等局部字眼干扰影响全局理解,以为慨叹梅之不幸抒写怜惜之情。应当先整体把握作者是用先抑后扬和反衬手法来赞美梅花高格劲节的美好品质
关注题目、作者、注释细节
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了解作者,就能做到知人论诗,学习中要注意积累古诗词的背景知识。这方面主要包括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感情﹑艺术风格等,掌握这些内容,我们在鉴赏诗词时就能对诗歌进行居高临下分析
譬如,杜甫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李白愤世嫉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辛弃疾抗金复宋的大业,在气势雄壮的主调之外,也不乏婉转悱恻其他的诗人如王维﹑杜牧﹑李商隐﹑苏轼﹑陆游等,都需要平时复习中作研究性的总结概括
看注释,可以了解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有时一个细小的细节,却是诗词主旨集中体现
抓住诗眼体会主旨
“诗眼”是揭示主旨和艺术内蕴的警fFWbpnwb策之语。诗眼是诗中最凝炼、最传神、最准确地传达主旨的词句,是理清诗歌脉络筋节,是掌握诗歌各部分相互联系关键。文有文眼,诗有诗眼。有全集之眼、一篇之眼、数句之眼;有以一句为眼者,有以一字为眼者。它能提挈全诗,统领整篇。 例如,陶渊明的《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首诗的诗眼是“心远”因为“心远”所以“无车马喧”“地自偏”,“真意”“忘言”虽比“心远”深一层,但也是从“心远”中生发出来的。将“心远”与各组合意象印证,本诗主旨“退隐超脱尘世心境”就非常明确了。
2语文古诗词鉴赏有哪些表达方式

古代诗搜趣网歌结构技巧

一、首尾照应
照应是指诗歌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首尾照应,即开头结尾的照应,应使诗词在结构上有浑然一体之感,能更加突出主题,起到良好的表达效果
杜甫《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这首诗是杜甫在秦州所作,由于安史之乱兄弟失散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思念。此诗首联和颔联写景,烘托战争氛围;颈联和尾联在此基础上写兄弟因战乱离散,居无定处,杳无音讯于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在入秋以后的白露时节,在戌楼上的鼓声和失群孤雁的哀鸣声的映衬之下,这种思念之情越发显得深沉和浓烈。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把怀乡思亲的题材写得凄楚哀感,沉郁顿挫
二、开门见山
开门见山是指诗词的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杜甫定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诗的开头以问引起,祠堂何处?锦官城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早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葱葱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侯祠所在。这第一联,开门见山,洒洒落落,而两句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前两联记行写景,洒洒脱脱;后两联议事论人,忽变沉郁。全篇由景到人,由寻找瞻仰追述回顾,由感叹缅怀到泪流满襟,顿挫豪迈,几度层折。全诗雄浑悲壮,沉郁顿挫,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
三、层层深入
层层深入就是指诗歌在内容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结构形式,使全诗结构严谨,条理清楚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这首诗抓住银河、机杼这些和牛郎织女神话相关物象,借写织女有情思亲、无心织布、隔河落泪、对水兴叹的心态,实际比喻人间的离妇对辞亲去远的丈夫的相思之情。此诗采用了层搜趣网层深入的结构

诗歌的结构是什么

  诗歌的结构
  现代诗也叫“白话诗”,与古典诗歌比,一般不拘格式韵律。现代诗主要流派新月派、九叶派、朦胧派。按表达方式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语言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划分,可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和韵脚诗。现代诗源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是不受格律约束,自由抒发思想感情洋溢浓郁的现代气息的一种诗歌样式。由于现代诗特殊的气质,它的写作受到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重视特别是年轻人,他们表现出了对现代诗的异乎寻常地热情。所以,才有将年轻喻作是诗歌一样的岁月。
  和古典诗歌一样,现代诗的写作也要定调,取象,抒情,升华,分行,只不过音韵这些形式上因素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它的写作更注重实质性的内容。诗歌,都很注重情思的表达,但古典诗歌形式感强,而现代诗则将情思的表达摆在第一位,音律、分行、表达技巧,都围绕情思这两个关键词转动既然这样,那么,如何来写作一首地地道道的现代诗呢?
  首先,便是定调子所谓调子,就是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的特点。情绪上或悲伤,或热烈抑或忧郁,风格不同;思想可以是爱国,可以是热念,还可以是某种思考包罗万象。调子是一首诗歌的关键,可以说是影响着诗歌的整体风貌比如有这样一首诗:
  你是我的心肝
  小宝贝每每想起你
  便会痛苦流涕
  只因为我想你
  读完之后,你觉得,这是诗吗?第一个反应就是,不是诗。文字寻觅不到一丝的感动反而是一种厌恶说不来肉麻。问题出在哪呢?在调子上。情感显得苍白,更无须谈什么思想性了。很明显,这是诗歌的调子没有定好。从“心肝”到“小宝贝”,读来庸俗无聊,而“痛苦流涕”,看似煽情,实际上却让人反胃,思想浅保这样的“想”,绝不可有,如果你是投稿的话,第一个毙了的,一定是你。为什么呢?只因为你感情不真,缺乏思想,也就是说,调子没定好。
  诗歌是情感的艺术,之所以有人说诗歌是文学的“王冠”,很大程度上是缘于情感。那么诗歌的写作,首要的便是要有感情,一定要是真感情,这样诗歌才能从心底里打动人。感情的真,又不是你说真,就一定为真的,是要你以情动人,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产生心灵的回响。且看下面一首诗:
  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
  妈妈缀扣子针线穿透了心胸
  这是,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
  风筝的线绳就在妈妈的手中
  这是诗人食指在《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诗中写下的动人的诗句。这让一个初次离开家,离开母亲涉足远方的人来读,自有一番滋味上心头。对家的不舍,对母亲的爱,对前方茫然,都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所以著名评论家崔卫平在评价的这一段文字的时候,说“也许对心灵来说,能受伤害,才能表示它是一颗心”。多么深刻阐述,诗人当时心境的褶皱仿佛下子就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
  诗歌还是智慧结晶,这便体现在思想上,就是耐读,给人思考的空间。诗歌的思想性也就表现在这方面,它是诗歌的生命,让人久读不厌,越读越有味。诗人舒婷的《神女峰》中的诗句至今回荡人们的耳畔:“与其悬崖展览千年/不如爱人肩头痛哭一晚”。在这里女性思想的细腻得到淋漓尽致的表达,她们长期压抑愤慨悲哀”得到了释放诚挚动人。
  诗歌调子的拿定,取决于情感和思想。从这两个方面来思考,容易激发读者与作者在理解上的共振,这样的诗歌写作,调子便是拿准了,拿到位了。
  再次,便是取象。“象”是什么?这里指没有负载着情感和思想的物质,可具象为物件动作,细节等等。整个取象的过程复杂的,它的内容很繁杂,可以是生活社会,艺术,体育等诸方面,只要表情达意的需要,皆可以调用
  既然是取象,就必然要搞清楚“象”的来源,这是至关重要的。象的常见类型表现为三大类:
  第一类为古老文化,这是象的主要来源。文化的象涵盖面广,有意蕴,有深度。这样象的取得是要狠下一番功夫的,长期的阅读积累是必要手段。勤加阅读,存放脑海中,运用起来也就会省去不必要的周折。比如诗人郑愁予的《错误》一诗,其中对物象“莲花”的运用:“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可以说写尽了时光流逝,容颜的衰老,既带有点点的感伤,又散逸着古色古香气味
  第二类为现实生活,这是象的重要来源。生活是有质感的,原汁原味,更容易去感染人。从生活中取象,又不可泛泛地取,要注意典型,这样的象才有价值,能较为集中的表达生活。诗人海子在诗歌《女孩子》中写道:她走来/断断续续走来/洁净的脚/沾满清凉露水行走如同文字“断断续续”,洁静如“清凉的露水”,这些充满生活意味的象,让诗歌更有生活,更有韵味,更显个性的美感
  第三类为联想想象,这是象的特别来源。联想和想象是构思写作的关键要素,在潜意识里还能暗示作者的某种情感和思想的倾向,为读者解读作品提供契机。这种背景下产生的象常常是扭曲的,变形的。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等你,在雨中》如是写道:步雨後的红莲,翩翩,你走来/像一首小令/从一则爱情的典故里你走来/从姜白石的词里,有韵地,你走来。从“典故”“ 姜白石的词里”里走来,明显带有想象的色彩。从古至今,时空错叠,致使象很夸张,却很有诗味,彰显了意味诗哲的智慧。
  取象的过程,是其与心契合的过程,倘若让象远离心灵,即使这个象取得再好,也是失败的,没有意义的。那么,这首诗歌也不会有好的结局
  接下来便是寄寓的过程了。所谓寄寓,诗家又云“寄托”,就是将情思附着在象上表达的过程。《古今词话》中称,东坡先生作“卜算子”一词,“拣尽寒枝不肯栖”,“按词为咏雁,当别有寄托,何得以俗情傅会也之句”。可见诗歌写作中“寄寓”之重要,能够将“俗情”深化,拓宽了诗歌的表达空间。
  清代文学家郑板桥曾经有过一段关于“寄寓”的高论,就是“胸中之竹”。“眼前之竹”便是象,而到了“胸中之竹”的阶段,便是寄寓的过程。《庄子•齐物论》中写道:“昔者庄周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遽遽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此便为寄寓的最高境界,也就是个人的情思与象合二为一,到了“忘我”的地步
  寄寓的方法有多种,主要表现为三种常见的形式,即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缘事抒情。其中的“景”“物”“事”都是象,这便让情感和思想有了传达的通道同时增添了诗歌的含蓄、内敛的美感。
  所谓借景抒情,就是通过景色描写借以抒发个人情感和思考。通常的景色书写都是和情思的表达合拍的。而景色又有乐景和哀景之分,突出的借景抒情的技法无外乎两大类,乐景衬哀情和哀景衬乐情,换句话说,便是以美衬丑,或以丑衬美。诗人闻一多先生的名作《死水》:
  也许铜的要绿城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它蒸出些云霞
  一汪没有“半点漪沦”的死水,却被先生赋予娇艳的色彩之美,使之与我们的情感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如此丧失生气的事物,却显现出了让人作呕的美了,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体验埃死水的污浊,在其美丽外表衬托之下,异常醒目,催人深思。
  所谓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有异曲同工之妙,即通过对某种事物的描绘,借以表达个人的某种情感和思考。一般的局面是以物衬人,最终二者融为一体。常用的技法便是象征,这是诗歌写作常用的艺术手法之一,作品借某种事物,表达某种情感、理念,思考和意图的一种表现手法。请看诗人牛汉的名篇《半棵树》:
  像一个人
  为了避开迎面风暴
  侧着身子挺立
  它是被二月的一次雷电
  从树尖到树根
  齐楂楂劈掉了半边
  诗中的“半棵树”形象很逼真,读起来意味夺人,象征性更加明显。它象征了面对厄运不屈服的灵魂,这其实就是经受过文-化-大-革-命的知识分子的真实写照。“半棵树”对恶劣自然环境的抗www.souquanme.com争,便是知识分子命运的抗争。诗人借这“半棵树”的形象传达了对生命深刻的思考和感怀
  谈到缘事抒情,这是我国诗歌悠久的艺术传统了。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当中都有广泛地运用,也是现代诗写作使用普遍的一种表达技法,也可以将之细节化为起兴手法。先叙述然后发抒情或思考。如《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意思为,打扮多么得体公子,我的心为你跳动了很久。“子衿”代指打扮得体的公子。先叙述相遇,然后抒发对方羡慕之情。这在后来的诗人贺敬之的《回延安》一诗中也有这样的文字:树梢树枝树根根/青山清水有亲人。叙在前,情在后,层次分明,容易让人把握情脉。
  寄寓是现代诗歌写作的关键阶段,必须达到“立象以尽意”的目的。意是情和思的结合体,寄寓便是让意和象和-谐统一营造一个完美相融的艺术境界。著名学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让真情寓于象中,形成意象,以求境界的相浑与一。
  诗歌写作进行到这,还并没有结束,要想其更为完美,还需要进行升华。这里升华的含义有三重:意义、结构和技法。很明显,意义是核心,结构和技法是表达的手段,为前者服务因此意义的升华,就必然是结构和技法的提升,这是一个辨证而又统一的过程。诗歌写作升华的技法有如下几种,可供选择
  第一种,点染意境。这种方法化自绘画,就是在诗歌的关键之处,予以点染、开拓发掘一种新境界。当然这要靠“灵机一动,才可能实现。好像有那么一点,着一字,而神韵全出的味道。如诗人顾城的《远和近》一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短短的两个结句,便由云衬托出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之大,写尽了人生的况味
  第二种,点明情思。这是现代诗常用的升华法之一,它的好处在于诗歌不至于太过晦涩难懂,早期的现代诗的写作大多如此,大有写散文的时候,“卒章显志”的感觉,或者说“立片言以居要”的意味。如作家冰心的《纸船》: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如此,将母亲的爱借纸船表达了出来,托物言志,情思绵长。篇末点明主旨,升华了诗歌表达的不尽情思。
  第三种,强化主题。这也是现代诗写作常用的方法之一,是前后呼应或反复吟唱。前者显得结构完整,后者则感情热烈,还让我们看到了情思动态流动过程。诗人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就是如此。诗中多次的以呼号的方式,高呼“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不但情感真挚而且使文章的主题得到了深化。沉下心来品味一下全诗,你还会发现,该句总是的表达的关键位置自然而然呈现。反复吟咏之下,将诗歌的表达渐趋推上高-潮。
  诗歌的升华,并不完全等于在完篇结尾之时作一些加工,它还包含更多更为丰富的内容。比如说,寄寓是需要选择象的,而不同的感情表达,所选择的象也不一样。象有亮和暗之分,情思也有亮暗之分,它们是表达上的客观对应,而升华便要让这种对应表达得更完美更有表现力。
  升华还包含了境界的提升,诗歌的表达有大小境界之别。一首诗的境界,并非本来有的,要凭借诗人的生花妙笔去点染。如诗人北岛的《回答》中的那两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通行证”和“墓志铭”,这是两个富有神采的名词。开篇便让全诗的调子变得崇高,境界也顿显得开阔。文末的两句“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来人凝视眼睛”,则更见深邃,叫人隐隐约约地,体味到了诗人对前方的那份执着自信
  诗歌的写作是系统工程,从定调,取象,寄寓,到升华,每一个环节都是表达的重要部分。倘若其间一环出现故障,诗歌的写作架构就会遭遇坍塌危险。在写作的过程中,还必须做到以一颗真心对待每一步的落实,这样才能让作品凸显好而新的气象。
  当然,写诗还必须怀有真情,真思,这是写作的神,因为诗歌是凭借情思取胜的。如果你想精心编制一个谎言,那么就请你早点走开,别打诗歌的主意不然你就危险了。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