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关于曹操的作文(我眼中的曹操 作文 800字)

关于曹操的作文急急急曹,操,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国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安徽毫州)人。(一)人物事略......

描写关于曹操的作文(我眼中的曹操 作文 800字)

关于曹操的作文

急急急
曹 操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国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安徽毫州)人。(一)人物事略1.疑杀华佗晚年的曹操患了头脑痛风症,僚臣华歆向他推荐神医华伦。遗憾的是,当华伦指出其症因风而起,病根入脑,风涎不能出,枉服汤药,须利斧开脑取风涎方可根除时,曹操竟疑心华佗是想乘机害他性命,遂将华佗杀了,一代神医命绝于世。2.废除寒食节“寒食节”相传起于春秋时严明文悼念介之推之事。以介之推抱木焚死,人们就定于是日禁火寒食一百余天。曹操有一年视察了解当地百姓生活民情时,发现民间百姓每年度过“寒食节”的方式,己经非常严重影响危害老百姓身体健康,于是下令废除。3.提倡薄葬218年,曹操颁布一道《终令》,提出死后不要厚葬,要将自己埋葬瘠薄土地上,依照地面有的高度作为圹基,陵上不堆土,不植树。一年后,他为自己准备送终四季衣服,并留下遗嘱说:我如果死了,请按当时季节所穿衣服入殓金玉珠宝铜器等物,一概不要随葬。曹操是中国历史第一位提出“薄葬”的帝王。4.割发代首有一次,曹操大军经过农田看见田里庄稼丰收在望,于是下令凡践踏麦田的,就斩首示众不料自己的马受惊而一下子蹿入麦田中,践踏坏了一块麦田。为了实践自己的命令取信于民,于是就割了自己的头发代替。5.望梅止渴曹操征张绣时,路上缺水,将士皆渴,于是他以鞭虚指着前面说有梅林,军士听说后均感到口中生津,不那么渴了,最终走出了困境。6.煮酒英雄一日,曹操与刘备边喝酒边评论天下英雄,曹操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刘备于是从容俯首拾箸说:“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丈夫亦畏雷乎?”刘备说:“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意即连圣人对迅雷烈风都会失态,我怎能不怕呢?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曹操于是不疑刘备。7.裸足迎才许攸来投曹操,曹操正在睡觉,一听旧友许攸来投,连忙从床上跳下来,鞋袜不穿,跑出恭迎。遥见许攸,抚掌欢笑携手共入,操先拜于地。许攸一见,感慨万千。8.东临碣石公元207年,统一北方大局已定。仲秋八月,秋高气爽,曹操亲率威武之师,满怀胜利豪情长驱东进。渤海西南岸有一山突兀,灵秀独钟,曹操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沧海,歌以咏志。于是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观沧海》。9.滥杀无辜董卓败乱朝纲,曹操带领个人逃回乡里,经过友人成皋吕伯奢的家。伯奢出去了,只有他的五个儿子夜晚听到他们食器碰撞的声音,误以为是想谋害自己,于是在夜里杀了他们。而且凄怆地说:“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由此可见曹操阴险冷酷权谋。10.曹操焚稿《三国演义》第六十回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张松出许都求见曹操,曹操见张松矮小相貌又丑,便有意冷落他,边洗足边接见,使张松憋了一肚子气。次日,曹操掌库主簿杨修拿出曹操新著兵书《孟德新书》给张松看,意欲示曹操的大才。张松看了一遍即记了下来,故意笑曰:“此书吾蜀中三尺小童,亦能暗诵,何为新书?此是战国无名氏所作,曹丞相盗为己能。”杨修不信,张松说:“如不信我试诵之。”遂将《孟德新书》从头至尾朗诵一遍,并无一字差错。杨修大惊,就去告知曹操,曹操奇怪地说:“莫非古人和我想的都一样?”认为自己的书没有新意,就让人把那本书烧了。11.生性多疑曹操死后采取了“疑冢”的措施布置疑冢,一方面为了防止盗墓,另一方面,也和他生性多疑有关传说,在安葬他的那一天,邮城所有的城门全部打开,七十二具棺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同时从城门抬出。从此,曹操之墓的千古之谜随之悬设

写曹操的作文

初中水平,有的最好私信发来
 “时势造英雄”总觉得这句话很正确(其实本来就是正确的)。每个不同的时代总有不同的人物。而曹操呢,就是在东汉末年一位了不起的英雄。
  人家都认为曹操很奸诈,但我认为这却是他的聪明之处,令我佩服的。他在逃避追杀时住进了吕伯奢家里,听见了磨刀声,对他们产生怀疑因而起了自卫心理,杀了他全家,接着转移住所。以他当时的情况看来,这是理所当然事情,一个人在被追杀的情况下不得不有防备心理,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他毫不犹豫选择灭口离开,这是明智做法,换成是我也会那样至于他说了一句“宁叫我负天下人,莫叫天下人负我”之类的话可能是当时太伤心时说的气话。也是啊,吕伯奢是他的好友啊!
  再说说他的“望梅止渴”吧!在讨伐张锈的行军途中水源紧缺,将士们干渴难忍,一个个倒在了路边。他看到这种情况,知道硬是叫他们走越没用。于是他脑筋一转,大声说前方有片梅林,树上的梅子又大又甜,到了那儿大家就能解渴了。士兵们听了这话,来了精神一直走到了有水源的地方。他用与士兵们打精神战的方式鼓励士兵们继续向前。他这么做,既不贻误军机,又鼓舞了将士们的势气,可谓是“一举两得”。这又体现了他的过人之处。
  曹操非常爱惜人才,这点是没有多少人能比的。当时袁绍阵营里的一个谋士许攸来投奔曹操,他大喜过望,可能当时在干什么事情,连鞋子都没穿就冲出去迎接依据当时的礼节,他这么做似乎表示尊敬。还有一次是在与袁绍作战时,袁绍的笔杆子陈琳写的檄文中骂了曹操祖宗八代。但曹操没有大怒,而是平静地说:“你骂我也就行了,干吗骂我父母呢,他们又没有得罪你。”陈琳解释说:“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曹操听了,很宽容地说:“算了算了,你也是个人才,以后还做你的笔杆子吧!”再后来陈琳就成了曹操的笔杆子了。有一段时间呢,曹操是很不顺利的,因此有很多人背叛了他。但是还是自信一些人不会背叛他的,比如魏种。但意想不到的是魏种也背叛了他。后来在一次战役中,魏种被曹操俘虏了,众人都为他捏了一把汗,以为曹操会以严刑对待他。没想到曹操却说:“放了吧,魏种是个人才,该当什么官就还是什么官。”这又体现了曹操是非常宽容大度的。权势那么大还能做到那样,的确是“宰相肚里能撑船”!
  曹操,不一般的人物。如此曹操,如此明智,如此爱才。我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关于曹操作

我找了很多材料,可就是不从何下笔希望能找到对三国演义里反面曹操写成正面的例文若干篇。越快越好!
小议三国——冤屈的曹操 说到曹操,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他是个大奸臣诸如“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挟天子以令诸侯”之类的。大家似乎在谈起他的时候总是往坏的方面去谈论他,而忘了他是个礼贤下士的人,官渡之战的时候,许攸来投奔他,他忙着去迎接这位来自敌营的“不速之客”竟忘了穿鞋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一位有着这样伟大志向的人,一位领三万兵也敢孤军在官渡和袁绍十数万军队对阵的人,怎么可能因为把杀猪误听成要杀他而开杀戒呢?“他明知道关羽日后必成自己的大患,还如约放走了他,并送给他赤兔马。有着这样宽广心胸的人,怎么会在误杀人家的家属一错再错而把恩人的全家都杀了呢?“乱世枭雄”“乱世奸雄”“阴险狡诈”等似乎成了曹操的代名词,而真正历史上的曹操却是个面目和善而有威严的人,他身材比较矮小,性格也比较开朗喜欢结交有识之士。他自己也有领兵百万的雄才大略,有上阵杀敌的武功本领。这样的人怎么会与“奸”字挂上勾呢?想必这与《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作者个人喜好政治信仰有着莫大联系。小说作者罗贯中同志应该是蜀国的FANS,与其说是蜀国的FANS不如说他是汉帝刘邦的FANS,大家活动思维想想看,刘备是不是有点像刘邦的影子呢,首先他们都是刘氏家族的人,其次都是大汉王朝统治阶级,再次,也是最重要的了,他们都有一个让人不能否定优秀品质---那就是他们都是“将之将”也就是说他们自己领兵的能力是让后人所不敢 恭维的。譬如,刘邦用萧何韩信夺得了皇位,刘备靠孔明张飞等一帮谋臣勇士建立蜀汉政权。这样搜趣网自然的让老罗同志“爱屋及屋”一味推崇蜀汉政权,而把魏政权看成是乱臣贼子建立的政权了,而曹操又是这个贼窝的搭建者,不免在老罗同志的笔下遗臭万年,罄竹难书了,不过出于对老罗同志这位伟大小说家的贡献敬佩和对其名气传播之广远及FANS之众多忌惮,我就不再谈及他个人的喜好了,以免引发众怒,但又因为我个人对曹操的崇敬爱慕,我不得不尝试做个过街老鼠,用微薄卑微的方式为自己崇拜的英雄赢回些许尊严。他在沙场上呲诧风云,但在家中却是很尊敬自己夫人的,比如他也会寻花问柳,但从不把女人带回家中或明目张胆让自己的老婆知道,这对一位有着如此大功绩的人是很难能可贵的,顺便说下能做到他这样的也许只有隆美尔了,也许是他的祖父宦官的缘故吧,他对女人应该还是比较尊重的,而且他对美色的追求不亚于对人生目标的追求,但这并不能说他荒淫无度,做为一个正常男人,他对性的追求应该没错吧,“铜雀锁二桥”说明了他的必胜信念和对美女的怜香惜玉之情,他不愧为乱世的铮铮英雄!!官渡之战在《三国演义》中应该是他人生中最辉煌的一次战争艺术表演了,老罗对此也该是表赞同态度的,要不怎么会大篇幅地描述这场战役呢,而赤壁之战却成了他战争人生的败笔污点,我想之所以会这样,这其中该有老罗渲染杰作吧!据说赤壁之战曹操被击败的只 是先头部队,他只是因为军队不服水土,加上蔡冒被自己误杀和先头部队的惨败斟酌撤退了,但这却被老罗捉住了小辫子而紧紧不放,硬要说曹操在赤壁全军覆没,这也恰好说明他是蜀汉的FANS,因为曹操大败正能衬托出刘备军中的谋士孔明的神才!可怜一个聪明的孔明就这样被他“妖化”了。但凡有点常识的人就应该知道,即使曹操所有的军队和他本人都在那些被连起来的船www.souquanme.com上,而船又被点燃凭借曹操惊人镇定指挥艺术和那种藐视一的狂傲加上他的军队的训练有素,怎么可能乱成一团呢?何况孙刘联军就那么点人,这又不是淝水之战中苻坚带领的八十万乌合之众被谢氏兄弟击败可比拟的。这也和官渡之战中那个远见有雄才大略的曹操相互矛盾了呀!曹操不仅在中国战争史上为后世的军事家留下了一比宝贵财富,做为“建安三子”之首他还为中国文学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文学作品反映了他的人生志向和战争生活经历不但为让后人正确了解提供了线索,还鼓舞了无数志向远大志士。抛开小说中那个被丑化过的曹操,听听那滚滚东逝的长江水,站在战火纷飞的乱世中的一座孤城上去遥望那身材稍有矮胖的曹操在沙场上的飒爽英姿用心体会这位“奸雄”的大气概,让思绪为这样一位神秘的英雄而飞荡激扬,乘上对英雄敬仰翅膀,回到那荡气回肠年代,为心中的英雄加油!!

写一篇关于曹操的文章

一 另一种完人 曹操是一言难尽的,他其实也当得起"完人"二字。若诸葛亮的"完人"体现在高尚人格节操上,曹操则在性格的繁复、能力的全面、正邪的杂揉诸方面,显出其最难被人盖棺论定丰富庞杂
  曹操的幸运在于由于他超卓的异秉、超人成就、超常的性格和超迈的辐射力,讲述他的故事,褒贬他的为人,遂千年不衰地成为人们的习惯冲动,他留存至今事迹传奇也变得格外众多,以至谁都不会对他感到陌生当然曹操的不幸也与此关联,即曹操的能力虽十倍于汉高祖刘邦,但由于他毕竟没能在有生之年完成江山一统大业,也没有像刘备、孙权那样亲身到御座上过一把瘾,换言之,由于他没有动用强力将自己宣布正统,不领情旁人、后人便反而窃国大盗的咒语啐向他的面门。此外,由于曹操的后继者一个比一个无能KtnjjPyxVu大魏江山几乎算不得一个完整朝代,他开创的政权甚至没能延续培养出本朝的史官,即匆匆易手,这也加重了对曹操的不利:他的身后声名只能交由形形色色的失败者、颠覆者去嚼舌根了。鲁迅先生在那篇著名演讲《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针对曹操的处境,曾如此感慨道:"某朝的年代长一点,其中必定好人多;某朝的年代短一点,其中差不多没有好人。为什么呢?因为年代长了,做史的是本朝人,当然恭维本朝的人物,年代短了,做史的是别朝人,便很自由贬斥其异朝的人物,所以在秦朝,差不多在史的记载上半个好人也没有。曹操在史上年代也是颇短的,自然也逃不了被后一朝人说坏话的公例。"许是先生演讲时未曾特别留意(这也是演讲这一形式本身难免的),鲁迅在这里只提到了"后一朝人",而由于"三国鼎立"的特殊性,事实上当时来自敌对国蜀汉和东吴史官搜趣网编派与损毁,对曹操的伤害只会更大一些,更刻薄尖诮一些。
  为什么没有人指责刘邦"篡秦"、李世民"盗隋",唯独曹操特别易被人说成"篡汉自立"的大奸臣呢?看来,曹操的背运之处在于:他想做好人却不彻底,想做坏人也不彻底,本欲两面讨好,结果反而给自己惹上无穷后患试想曹操若在年富力强、一手遮天之时,毅然将慵弱无能的汉献帝推下龙床,以魏代汉,亲履御殿,结果会怎样呢?由于他有更充分的时间可供经营基业安排后事,死后的江山想必也会稳妥许多,也更有可能遇上这一天,由本朝的史官来赞颂魏太祖的英明神武。倘如此,正如人们不会指责项羽、刘邦颠覆秦朝江山一样,人们提到曹操时大概也会换用一种类似"想我高祖斩蛇起义"的崇敬口气了。曹操没有,"若天命在吾,吾其为周文王矣",这应该是他的"本志"。然而鉴于老子尸骨未寒,儿子曹丕就迫不及待地代汉自立这一事实,曹操便再也做不得"周公"了。私意以为,正是在"代汉自立"这一两难抉择上的狐疑不决首鼠两端,造成曹操最大的失策
  话说回来,曹操虽然功高震主能够长时间玩皇帝股掌之间,好像也从来没人建议他高卧龙榻,谋士董昭只不过建议他效仿周公故事,"九锡备物",立为魏公,就遭到个别人反对包括曹操最为倚重的荀彧。曹操不该(或不配)有帝王之相,这好像乃是时人的共识。在曹操的敌手那里,"名为汉相,实为汉贼"的说法也总能得到广泛传播,曹操之踧踖难安,意绪难平,也就不为无因了。想来曹操那难以启齿出身,也是障碍之一,他本人对此也深有体认:一个"本非岩穴知名人士"的人,要想在东汉末年唯世族大姓是举的社会选拔体系中混出点名堂,自然会有额外难处。曹操祖父曹腾乃不具生育能力的宦官,父亲曹嵩只是曹腾的养子,一个"莫能审其生出本末"的人,所以曹操的真实背景搜趣网也就难以稽考了。曹操为什么独有一个小名"阿瞒"呢?为他命名时,父祖们曾有过何种难言之隐呢?曹操另一个小名"吉利",作为与"阿瞒"的对应,会不会暗示所"瞒"之事颇蕴凶兆,故须用"吉利"二字加以消灾呢?此外我们知道,曹操甚至连姓氏缺乏家族依据,他本该姓"夏侯"才是,他父亲当年之所以改"夏侯"为"曹",乃是为了从养父曹腾之姓。
  曹操不是袁绍,缺乏庞大家族世系有力支撑;曹操不是刘备,没有一个悠远绵邈的帝王谱系可供露脸;曹操也不是孙权,能够尽享伟大父兄创下的那一片煌煌基业,所以曹操只能仰仗自己乱世英豪非凡才能,自创江山,自铸伟词,所谓"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好在他有着非常全面的才能,文才泱泱,武略滔滔智谋傲视同侪;他的性格亦张弛有致,极具包容性。如果说曹操的阴鸷猜忌和机变百出权诈人所难及的话,他生命形态舒展开阔,也同样是时人(乃至后人)驷马难追的。极端的丰富、难以梳理的庞杂、两极相映互动的矛盾,我相信既是自然界的本来意志,也是某些伟人的当然体现。曹操不仅没能例外,还体现得尤为彰著。

我眼中的曹操作文500字

没有诸葛亮正襟危坐,羽扇纶巾风流倜傥,没有关云长横刀立马,美鬤飘扬雄壮英姿,没有孙仲谋弯弓射虎,驭驹提箭的豪情万丈。曹操,在《三国演义》的斜晖阡陌中,只是一棵背阳的古松。但在我的眼中,他却在苍劲袒露着一颗琥珀坚强伤痕累累老而弥坚的心。
  我认为曹操是智慧的。聪明不是智慧,而仅仅是智慧的构成体系之一。真正的智慧是一种凌越本能超拔能力:对人心洞察力,对自我约束力,对权力的掌控力,对贤才的包容力,对价值的认知力:
  官渡之战始时,曹操是处于劣势的,而转折点便是袁绍军的粮草辎重基地——乌巢被曹操突袭致使军粮不济溃败。也许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中是许攸给曹操传递的这番消息,他和曹操的这次有趣会晤才是决定性的。我初读此处时还年幼,常常忍俊不禁。然而随着年龄增长,细细想来,曹操的做法是有道理的。曹操起身迎接许攸时,连鞋都没有脱。那是多么真诚呀!有人质疑曹操的动机是故意给许攸看,其实我也认为诚如是,但这又有什么要紧的呢?这不仅体现出了曹操并不是一个以私人感情为主的傻瓜对于君主来说,以私人感情为主就是傻瓜),而且为自己以后招揽贤才打出了一张优秀的名片(对于真正的贤才来说,他们知道曹操的用意)。一个人有作秀的动机,看得到作秀之后的累累硕果而不去作秀,那才是真正的懦夫!换言之:一个人有做一件世俗公认的坏事的动机,也看得到做这件事之后的世俗公认的有意义累累硕果而不去做这件事,那才是真正的懦夫!曹操做了,做成功了!或许,这就是酿成人看待曹操性格很复杂原因吧。再说这二人之间的对话,首先曹操知道许攸的身份,他才会百般搪塞,这完全是正确的做法。设想:如果罗贯中把许攸设置去曹营的目的改为去侦察曹营的粮草情况的话,那么,我们就会为曹操的守口如瓶,不以私人感情为主的做法而庆幸了。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被小说里的陈述铺展左右了人物的性格。这段对话中,我认为,曹操显示出了最基本的君主才能——俗语云“厚脸皮”。我们可以拿曹操和刘备比较一下,二人皆为雄主,各称霸一方,是不是这种才能起了至关重要作用?官渡之战结束后,曹操对许攸的狂傲十分厌恶,但很显然,他绝对不会亲自动手破坏自己的形象,故暗示许褚杀之。这也看出曹操的基本政治手段运用之深之多。当然,曹操杀许攸更重要的原因是许攸过于狂傲,以至于凌驾到自己的绝对权威之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做君主的要有君主的宽厚仁慈,更要有驾驭人才的能力与唯我独尊气概——这是君王独有的尊严!所以,曹操间接的杀许攸,杀祢衡,并不是简简单单嫉贤妒能,而是“君王有所为”中的必然选择。
  曹操是智慧的,但如果有这么完美的话,那曹操在我眼中只就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某某家”了!我眼中的曹操是不凡人在的凡人,凡人中的不凡人。——这是我最崇敬曹操的原因。咱先不拿历史的真实情况来说,就算是尊刘抑曹的《三国演义》中的那句诟病曹操自私自奸猾狡诈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在我眼中也颇值得玩味。我们扪心自问,我们的内心是否闪过类似与此话的想法?我大言不惭只要思想的人,凡人还是不凡人,都会!只是根据时代的不同,轻重缓急不同罢了,“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嘛!可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民不聊生,诸侯们哪个不是不择手段扩充地盘,哪个不是自吹自擂向脸上贴金,哪个不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与其为伪君子,不如当真小人!说此言,虽蒙受舆论谴责,却可招引真正的贤士;说此言,虽被伪君子口诛笔伐,却可叫真小人问心无愧!很多时候,政治手段的成功也是以牺牲道德代价的。这是不凡人中的凡人。
  曹操经常都是强势的,但也失败过——任何人都有失败,连《三国演义》中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也不例外:赤壁一役,折戟沉沙;汉中争夺,溃败斜谷……但曹操懂得克制,懂得坚持,懂得将优秀品质去打压左右理智欲望,懂得何时何地去发泄这些欲望……这是凡人中的不凡人。
  以上所述,是我眼中的曹操在展现他军事家,政治家的素质,是抽丝剥茧微观;从大处看,曹操不会被历史遗忘不在于他的个人素质,而是在于他对江山社稷芸芸众生不朽贡献——使北方人民得到了长久安定生活(这是历史无法磨灭的功绩,是横槊赋诗慷慨高吟的底气)!
  还记的吗?还记得沧海吗?还记得沧海的波澜吗?还记得沧海的波澜在放歌吗?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是的,我记得。有一颗星星横亘宇宙里,若隐若现,隐时天宇凛冽惨白凄清现时熠熠生辉,光芒万丈。
  那就是我眼中的曹操,其实他一直在历史不同的角度中发光哩!他在等待我们拭净双眸,观看吞吐河岳日星,接纳光风霁月豪迈情怀。那仿佛是他的心脏,砰砰的跳动着,好像深情不羁呐喊:“我一直都在……都在……都在……在……在……在……!!!”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