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语文的诗和背景(赞美“语文”的古诗词有哪些)

古诗的背景我们要学两首古诗,一首是《秋思》,还有一首是《长相思》。这些故事都是五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上有的。老师要我们找找着两首古诗的背景,谁能......

描写语文的诗和背景(赞美“语文”的古诗词有哪些)

古诗背景

我们要学两首古诗,一首是《秋思》,还有一首是《长相思》。这些故事都是五年级 上册的语文课本有的老师要我们找找着两首古诗的背景,谁能告诉一下???
年代】:唐
作者】:张籍
作品】: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注释
意万重:形容表达思念很多 行人:这里指捎信的人
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 复恐:怕这封信的内容不够多,说不尽.(相信可以感觉到上一句中“意万重”极言“家书”意义重大诗人在家书中寄以厚意然而像我们自己写好的一封重要的信一样,总是会担心自己没有在短短的信笺中把欲说之事言明,也就是“复恐匆匆说不明”,所以才会在要寄出的时候再拆开来看看,确定一下,哪怕仅仅是给自己一颗定心丸
“复恐”一句,朴实传神的表达出家书中蕴藏情谊,着神而不露形。)
译文
洛阳城里吹起了萧瑟秋风,
要写家信禁不住心绪万重。
又恐匆忙倾述诉不尽情思,
捎书人临行我又打开信封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人人中常有之事,却非人人所能道出。作客他乡,见秋风而思故里,托便人捎信。临走时遗漏什么,又连忙打开看了几遍。事本子平,而一经入诗,www.souquanme.com别是一经张籍这样高手入诗,便臻妙境。这在诗坛上并不是常有的。
当然以家书为题材的作品,在唐诗中也不乏佳作。象岑参的《逢入京使》:“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写作戎马倥偬,路遇使者,托传口信以慰家人。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作者身陷安禄山占领下的长安,不知战乱中的家人是否安吉,切盼来书以慰远情。他们都用独特技巧表达了思家的心情。这首诗与众不同的是寄深沉于浅淡,寓曲折平缓,乍看起来寥寥数语,细细吟味,却有无穷意味
王安石《题张司业》诗说:“看似寻常奇崛,成如容易艰辛。”颇能道出这首诗的艺术风格创作甘苦。诗以秋风起兴,这是自《诗经》以来常用的手法。秋风一起,北雁南飞,他乡羁旅,易触归思。例如刘禹锡的《秋风引》就曾说:“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我们再来看看诗人的历史原来他本籍吴中(今江苏苏州),这又使人想起晋人张翰的故事。据《晋书张翰传》说:“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张籍与张翰异代同里,且俱宦游北方。张翰因预测到齐王司马即将作乱,知机引退,张籍未必有什么政治上的原因,但在见秋风而思故乡这一点上,却极其相似。他虽不能象张翰那样马上“命驾而归”,但却把一腔思乡之情倾泻在纸上。这种感物缘情的创作冲动虽然用的是传统的手法“起兴”,但其中包括如许丰富内涵,不能不是此诗的一个特色
第二句“欲作家书意万重”,其中的“欲”字紧承“见秋风”。原来诗人的心情是平静的,象一泓清水。秋风乍起,吹起他感情上的阵阵涟漪行文顺畅自如,一气流贯,然而句末“意万重”三字,忽又来一个逆折,犹如书法上的无垂不缩。因此这里诗人的感情并未顺流而下,而是向更深的地方开掘。这种手法,看似寻常,实极高超。我们细玩诗意:诗人因见秋风而生乡思,于是欲作家书,可是千言万语,又不知从何写起。“意万重”,乃是以虚带实。刘禹锡《视刀环歌》云:“今朝两相视,脉脉重心。”“万重心”、“万重意”,俱是极言思想感情的复杂。其中究竟多少心意,每一个有生活经验读者,都能体会得到因为是 “意万重”,这家书怎么写呢?写了没有?作者没有明言,让读者去想象,这就叫做含蓄不尽,耐人寻味
三、四两句,又作转折尽管“意万重”,无从下笔,但就文意看,家书还是写了,问题在于匆匆着笔,意犹未尽。“匆匆”二字,生动如画,既写了自己一方,也反映出捎信者一方。联系下文来看,那个捎信人是在行期即时遇到的:也许就要上马、上船,即便不象岑参与入京使“马上相逢”那样急迫,总还是行色匆匆不能久停的。由于捎信人是这样行色匆匆,写信人不得不匆匆落笔。由于匆匆落笔,万重心意一下子很难表达清楚。在这种符合逻辑描绘之中,诗人的急遽之情,匆忙之色,栩栩然如在目前。“说不尽”三字,也与上文“意万重”紧相呼应,由于“意万重”,所以才“说不尽”。而“意万重”也与“见秋风”引起的乡思相关联。黄叔灿《唐诗笺注》说:“首句羁人摇落之意已概见,正家书所说不尽者。‘行人临发又开封’,妙更形容得出。试思如此下半首如何领起,便知首句之难落笔矣。”说明下半首的起头与全诗的起句,环环紧扣,首尾相应
结句更是造语入妙,写情入微,可称一篇之警策。近人俞陛云评论说:“已作家书,而长言不尽,临发开封,极言其怀乡之切。”又说:“此类之诗,皆至性语也。”(《诗境浅说续编》)所谓“至性语”,就是说写出了最真挚人类共有的感情,而且达于极致。在结构上,上句说“匆匆说不尽”,下句说“临发又开封”,渲染足了“匆匆”的气氛
由于此诗艺术上取得如此杰出成就,因此前人给予极高的评价。林昌彝《射鹰楼诗话》说:“文昌(张籍字)‘洛阳城里见秋风’一绝,七绝绝境,盛唐人到此者亦罕,不独乐府古淡足与盛唐争衡也。”一般论者以为诗到中唐,不足与盛唐争衡。但就此诗来看,截取日常生活中一个片段挖掘人物感情的深处,以淡语写至情,发纤浓于简古,诗风质朴意境浑成,称之曰“七绝之绝境”,决不为过;与盛唐名家(如前举之岑参)同类之作相比,也是毫不逊色的。

关于语文的古诗句

1、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2、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4、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5、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6、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7、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hpjWTkKVd
8、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9、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徐再思《折桂令春情
  
10、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轼《食荔枝》
  
11、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12、人生长恨水长东。——元好问《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
  
13、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14、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5、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16、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郑燮《竹石》
  
17、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18、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黄昏。——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19、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主人
 
20、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纳兰性德《临江仙寒柳》
  
21、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22、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23、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贾岛《剑客》
  
24、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春景》
  
25、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关于语文古诗

《赠汪伦》、《题临安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竹石》每首诗的每个句子都要都意思。每个句子和每个题目都要有意思。浙教版的语文第12册第15课,明天上课有用。帮忙啊!!!
旗装娃娃♂ 虽然有点但是都有用啊!!!
赠汪伦
唐 李白
李 白 乘 舟 将 欲 行,
忽 闻 岸 上 踏 歌 声。
桃 花 潭 水 深 千 尺,
不 及 汪 伦 送 我 情。
汪伦是唐朝泾州(今安徽省泾县)人,他生性豪爽喜欢结交名士经常仗义疏财慷慨解囊,一掷千金不惜当时,李白在诗坛上名声远扬,汪伦非常饮慕,希望机会一睹诗仙的风采。可是,泾州名不见经传,自己也是个无名小辈,怎么才能请到大诗人李白呢?
后来,汪伦得到了李白将要到安徽游历消息,这是难得的一次机会,汪伦决定写信邀请他。那时,所有知道李白的人,都知道他有两大爱好:喝酒和游历,只要有好酒,有美景,李白就会闻风而来。于是汪伦便写了这样一封邀请信:
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接到这样的信,立刻兴致勃勃地赶来了。一见到汪伦,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汪伦微笑着告诉他说:“桃花是我们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圆十里,并没有桃花。万搜趣网家呢,是我们这酒店店主的姓,并不是说有一万家酒店。”李白听了,先是一愣,不知怎么回事,马上就明白了。接着哈哈大笑起来,连说:“佩服!佩服!”
汪伦留李白住了好几天,李白在那儿过得非常愉快。因为汪伦的别墅周围,群山环抱重峦叠嶂。别墅里面池塘馆舍,清静深幽,像仙境一样。在这里,李白每天饮美酒,吃佳肴,听歌咏,与高朋胜友高谈阔论,一天数宴,常相聚会往往欢娱达旦。这正是李白喜欢的生活。因此,他对这里的主人不禁产生出相见恨晚的情怀。他曾写过《过汪氏别业二首》,在诗中把他汪伦作为窦子明、浮丘公一样的神仙加以赞赏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伦送给名马八匹、绸缎十捆,派仆人给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设宴送别之后,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离岸,忽然听到一阵歌声。李白回头一看,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谊古朴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动。他立即铺纸研墨,写了那首著名的送别诗给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诗比喻奇妙并且由于受纯朴民风的影响,李白的这首诗非常质朴平实,更显得情真意切。
《赠汪伦》这首诗,使普通村民汪伦的名字流传后世,桃花潭也因此成为游览胜地为了纪念李白,村民们在潭的东南岸建起“踏歌岸阁”,至今吸引众多游人
[编辑本段]注释
1.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朋友性格非常豪爽。李白游览桃花潭时,汪伦常常用美酒款待他。临走时,李白做这首诗赠与汪伦。
2.踏歌:一种民间歌调,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这是唐代民间流行的一种唱歌方式
3.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在村民汪伦家作客。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厚情谊。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将欲”与“忽闻”相照应,写出了诗人惊喜情态。“将欲”,正是小舟待发之时;“忽闻”,说明出于意料之外。也许汪伦昨晚已设家宴饯别,说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但现在不仅来了,还带了一群村民一起来送行,怎么不叫诗人激动万分!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自己的情深作对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德潜评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的确,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有多深呢?
[编辑本段]名家评点
明代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说:“伦,一村人耳,何亲于白?既酿酒以候之,复临行以祖(饯别)之,情固超俗矣。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所以调绝千古。”这一评论恰当的。//www.souquanme.com
[编辑本段]作者介绍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民歌神话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不但与杜甫并称“李杜”,还被人们称为“诗仙”。唐代还有一位诗人叫李贺,号“诗鬼”,和李白有得一比。两人统属浪漫主义风格,想象奇伟,用词夸张。但相比而言,李白诗多信笔挥撒,自然天成。李贺则多引用典章故事,刻意雕琢,用尽心机,可谓呕心沥血”。从成就来看,二人不可相提并论
李白的诗歌今存990多首。有大量的政治抒情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非凡抱负奔放激情豪侠气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诗歌昂扬奋发典型音调。李白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多次以大鹏自比,如“大鹏一日同风起,博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但李白在长安三年失意而归,使他激昂的政治热情,再受到现实冲撞时,便转化怀才不遇悲愤狂歌,从胸中喷涌而出:“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狗赌梨栗,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李白还以痛快淋漓的饮酒诗,来排遣怀才不遇的忧愁。《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与这种豪放奔涌,无所掩抑的感情气势适应,李白的诗歌在艺术手法方面显著特点是:想象神奇变化无端,结构纵横跳跃,句式长短错落形成了雄奇飘逸的风格。诗人终其一生,都在以天真赤子之心讴歌理想的人生,无论何时何地,总以满腔热情去拥抱整个世界追求分地行事立功享受,对一切美的事物都有敏锐感受把握现实而又不满足于现实,投入生活的急流而又超越苦难忧患,在高扬亢奋精神状态中去实现自身价值如果说,理想色彩是盛唐一代诗风的主要特征,那么,李白是以更富于展望的理想歌唱走在了时代前沿
[编辑本段]赏析
李白斗酒诗百篇,一生好入名山游。据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有一位素不相识的汪伦,写信给李白,邀他去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旅游,信上热情洋溢地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欣然而往。见汪伦乃泾川豪士,为人热情好客倜傥不羁。遂问桃园酒家何处?汪伦道:“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引得李白大笑。留数日离去,临行时,写下上面这首诗赠别。
显然,这首诗是李白即兴脱口吟出,自然入妙,因而历来为人传诵。然而,也因为它像生活一样自然,人们往往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诗的三四句,后代诗家还有一点评论,开头两句口语化的平直叙述,就说不出所以然来了。其实结合上述背景来看,头两句也是写得极其成功的。
“李白乘舟将欲行”,是说我就要乘船离开桃花潭了。那声口语言简直不假思索顺口流出,表现出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潇洒神态
“忽闻岸上踏歌声”,“忽闻”二字表明,汪伦的到来确实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从那热情爽朗的歌声,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伦赶来送行了。
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在山村僻野,本来就没有上层社会送往迎来那套繁琐礼节,看来,李白走时,汪伦不在家中。当汪伦回来得知李白走了,立即携着酒赶到渡头饯别。不辞而别的李白固然洒脱不羁,不讲客套;踏歌欢送的汪伦,也是豪放热情,不作儿女沾巾之态。短短十四字就写出两人乐天派的性格和他们之间不拘形迹友谊
也许正因为两人思想性契合,李白引为同调,很珍视汪伦的友情。情之所至,遂对着眼前风光绮丽的桃花潭水,深情地吟道: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诗写的是汪伦(唱歌)来为李白送行的情景。作者很感动,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行诗极力赞美汪伦对作者的敬佩喜爱
意思
我乘船将要远行,忽然听见岸上踏地为节拍,有人边走边唱前来送行。桃花潭水虽然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厚。
名称】: 1题7临安2邸
体裁】: 七言律诗
【年代】: 宋代
【作者】:林升
原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3休?
6暖风9熏得8游人醉,4直把杭州作5汴州。
【注释】
1、题:书写
2、邸:官府官邸旅店客栈
3、休:停止罢休
4、直:简直。
5、汴(biàn)州:即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京城
6、暖风:这里不仅指自然界和煦春风,还指由歌舞所带来的令人痴迷的“暖风”。
7、临安: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8、游人:这里指达官贵人
9、熏:吹。
【译文】
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湖中的游客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醉金迷,这种情况不知何时才能罢休?暖洋洋的春风又似当时的人们游手好闲、不务正业风气,使那些逃难者竟忘乎所以,只图偷安乐于西湖,并陶醉其中,竟把杭州当成了曾繁荣的宋朝首都汴州。写了作者对南宋统治只顾吃喝玩乐,却忘了江山被撕裂,蹦碎的耻辱愤恨
【赏析】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是一首政治讽刺诗《题临安邸》当时社会背景的诗。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惨痛教训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深切忧虑
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诗人触景伤情,不禁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西子湖畔这些消磨人们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
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概。“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正是这股“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游人”不能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诗中“熏”“醉”两字用得精妙无比,把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结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
这首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象 【作品】:秋夜将晓⑴出篱门迎凉有感
(同题诗有二首,这是第二首。)
【年代】:南宋
【作者】:陆游
【内容】:
三万里河⑵东入海,五千仞岳⑶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⑷里,南望王师⑸又一年。
【注释】:
1.将晓:天将要亮。篱门:竹子或树枝编的门。
2.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它的长,是虚指。
3.五千仞岳:指西岳华山。“五千仞”形容它的高。古人以八尺为一仞。
4.胡尘:指侵略者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民族的泛称。
5. 王师:指宋王朝军队
6.海:指黄河。
7.仞: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八尺为一仞(一作七尺)。岳:指北方泰、恒、嵩、华诸山,一说指东岳泰山和西岳华山,摩天:碰到天。
8.遗民:北方沦陷区人民
9.胡尘:指金兵铁骑扬起的尘土。
10.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译文]
三万里黄河向东流入大海,
五千仞华山高耸直插云霄
金兵占领地区的百姓敌人的统治下受尽折磨眼泪都哭干了,
他们盼望南宋军队收复北方失地,解救他们,盼了一年又一年。
竹 石
(清)郑燮
咬 定 青 山 不 放 松,
立 根 原 在 破 岩 中。
千 磨 万 击 还 坚 劲,
任 尔 东 西 南 北
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立根:扎根、生根
原:本来,原本
破岩:破裂岩石
磨:折磨,挫折
击:打击
坚劲:坚韧刚劲
任:任凭
尔:你。
[编辑本段]押韵译文
咬住了青山就决不肯放松,
根须已经深扎在岩石之中。
历经千万次磨炼更加坚韧,
任凭你东西南北来的狂风
[编辑本段]名句赏析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著的品质既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风神;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丰姿,决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郑燮不但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话说是“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高傲风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
2 竹石,本名陈德忠 1943年生,,笔名竹石、嘉阳生。四川乐山人。1983年考入上海戏剧学院戏文进修一年搜趣网。二级编剧。四川省作家协会、四川省戏剧家协会、四川省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四川峨眉戏剧创作联谊会秘书长、四川省川剧理论研究理事、乐山市文联常委、乐山市影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主要从事电视、戏剧及文学创作。其中电视风光片《沫水乡情》1981年获四川省优秀文艺作品二等奖;电视剧《春江归帆》1987年获第一届西南优秀电视单本剧三等奖;电视片《雷电诗魂火凤凰》获广电部、中国广播视学会1992年度全国优秀电视社教节目人物类三等奖。散文作品多篇被收入《四川作家协会文学院丛书》之散文、随笔卷。辞条辑入《四川戏剧家名录》。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