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的意象描写(登岳阳楼记用到哪些意象和感受)

登岳阳楼用到了哪些意象诗篇表现了杜甫得偿多年夙愿,即登楼赏美景,同时仍牵挂着国家的百感交集之情,表达了报国无门的哀伤。登岳阳楼记用到哪些意象和感......

登岳阳楼的意象描写(登岳阳楼记用到哪些意象和感受)

登岳阳楼用到了哪些意象

诗篇表现了杜甫得偿多年夙愿,即登楼赏美景,同时牵挂国家百感交集之情,表达报国无门的哀伤

登岳阳楼记用到哪些意象和感受

登岳阳楼记用到洞庭水、岳阳楼、吴楚、乾坤日月、孤舟这些意象,感受:洞庭水、岳阳楼给人感受辽阔雄伟,吴楚、乾坤日月给人感受开阔博大,孤舟给人感受孤单漂泊

唐代杜甫《登岳阳楼》,原文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译文

以前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终于如愿登上岳阳楼。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分隔开来,整个天地仿似在湖中日夜浮动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年老多病只有一只船孤零零陪伴自己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栏遥望胸怀家国泪水横流。



鉴赏

此诗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为盛唐五律第一。从总体上看,江山壮阔,在诗中互为表里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反映了其关心民生疾苦风格

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暮年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底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杜甫 登岳阳楼 赏析有哪些意象

这首五言律诗写于诗人逝世前一年,即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这首含蕴着浩然胸怀和博大痛苦的名篇。岳阳楼,即湖南岳阳城西门楼,是我国三大名楼之一(其余两个是武汉的黄鹤楼、南昌的滕王阁),下瞰洞庭,视野广阔。唐开元四年,中书令张说任职此州,常与才士登楼赋诗,遂使之声名骤增,成为天下化名楼。 这首诗意境开阔宏伟,风格雄浑渊深,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之为盛唐五律第一。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与诗人胸襟的博大,在诗中互为表里。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蔡绦《西清诗话》说:“洞庭天下壮观,自昔骚人墨客,题之者众矣,……然未若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则洞庭空旷无际气象雄张,如在目前。至读杜子美诗,则又不然。‘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也。”   全诗纯用赋法,从头到尾都是叙述笔调以往一些学者认为诗用赋法,没有形象,没有诗味。事实上,赋法是诗歌形象化的重要手法,其特点是不注重诗的语言和局事物的形象化,而着力创造诗的总体意境。《登岳阳楼》正是运用赋法创造艺术形象的典范。它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已经使人不觉得有艺术方法存在甚至不觉得有语言的存在,只觉得诗人的思想感情撞击心扉

《登岳阳楼》赏析

300字,要快

一、赏析

《登岳阳楼》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前两联写登岳阳楼所见,用凝练的语言,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和宏伟壮丽的形象真实地描画出来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画面

颈联表现自己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心情。尾联抒写KJEmlTM出诗人眼睁睁看着国家离散而又无可奈何,空有一腔KJEmlTM热忱却报国无门的凄伤。这首诗意蕴丰厚,抒情虽低沉抑郁,却吞吐自然显得雄浑大气气度超然

二、原文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三、翻译

以前的日子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如愿终于登上岳阳楼。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撕裂,似乎搜趣网日月星辰漂浮在水中。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

三、作者

唐代杜甫

四、词句注释

⑴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在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⑵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中国第二淡水湖。

⑶吴楚句:吴楚两地在我国东南。坼(chè):分裂

⑷乾坤:指日、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⑸无一字:音讯全无。 字:这里书信

⑹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⑺戎马:指战争。关山北:北方边境

⑻凭轩:靠着窗户或廊上的栏杆。涕泗(sì)流:眼泪禁不住流淌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杜甫五十七岁,距生命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大历三年(768),杜甫离开夔州(今重庆奉节)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阳(今属湖南)。

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在岳阳写下《登岳阳楼》。

二、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搜趣网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祖父

杜甫的祖父为唐初诗人杜审言。杜审言很有才华,但恃才傲世。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合称“文章四友”。唐高宗咸亨元年(670)擢进士第,为隰城尉。后转洛阳丞。武后圣历元年(698),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却在此时得罪同事郭若讷、长官周季重,两人合谋诬陷杜审言,定了死罪

杜甫的叔叔杜并年十三,刺杀周季重,事震朝野。杜审言因此不死,被武则天召入京师。又因欣赏其诗文,授著作佐郎,官至膳部员外郎。后因勾结张易之兄弟,被流放到峰州。但不久又被诏回。

父母

杜甫的父亲为杜审言长子杜闲,生母为清河东武城人,但在其出生后不久就去世,父亲续娶卢氏。杜甫由其姑母抚养长大。杜甫有兄长,早夭,三个同父异母弟及一同父异母KJEmlTM妹,杜甫在诗中常提及他们。但杜甫极少提到继母

妻子

杜甫于30岁时,暂时中断了在齐鲁燕赵间的漫游,回到洛阳,在偃师县西北的首阳山下筑就陆浑山庄然后迎娶了弘农县(天宝年间改灵宝县)司农少卿杨怡之女为妻。司农少卿为主管农业财政的副部长,与世代为官的杜甫家可谓门当户对

妻子小他十多岁。遗憾的是杜甫并没有为爱妻立传,杨氏夫人名字无从知晓,但杜诗中多处提及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登岳阳楼 (杜甫诗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杜甫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