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禹治水的方法的句子 二年级(用几句话概括的写一写大禹治水的故事)

大禹治水神奇的句子?大禹治水神奇的句子?1、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2、洪水横流,氾滥於天下3、草木畅茂,禽兽繁殖4、舜使回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答焚之......

描写禹治水的方法的句子 二年级(用几句话概括的写一写大禹治水的故事)

大禹治水神奇句子

大禹治水神奇的句子?
1、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
2、洪水横流,氾滥於天下
3、草木畅茂,禽兽繁殖
4、舜使回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答焚之
5、三过其门而不入
扩展资料
大禹治水(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故事著名上古大洪水传说。他是黄帝后代www.souquanme.com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
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大禹治水的作文

时候,洪水泛滥,为了让人们能过上安定生活,舜帝派大禹去整治洪水。大禹一去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第一次是在四年后的一个早晨。大禹走近家门,听见母亲的骂声和儿子的哭声,大禹想进去劝解,又怕更惹恼了母亲,唠叨起来没完,耽搁了治水的时辰于是悄悄地走开了。
治水六七年后,大禹第二次经过家门。那天中午,大禹刚登上家门口的小丘,就看见家里烟囱冒出的袅袅炊烟,又听见母亲与儿子的笑声,大禹放心了。为了治水大业,他还是饶过家门,赶紧工地奔去。
又过了三四年,一天傍晚,大禹因治水来到家附近突然天下起了滂沱大雨,大禹来到自己家的屋檐下避雨,只听见屋里母亲在对儿子说:“你爹爹治平了洪水就回家。”大禹听得非常感动,更坚定了治水的决心立刻转身上路了。
大禹治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座宝库不论是大禹治水的疏导方法,还是大禹治水中所体现出的文化价值道德精神,都已成为我们华发族传统观念重要组成影响着几千年来中国社会政治与文化的各个方面.我们中华民族屹立世界民族之林,靠的就是这种价值与精神.我们也要向大禹治水一样刻苦地学习、持之以恒
大禹治水的启示
古时候,黄河发生了很大的水灾庄稼房子都被冲毁了,百姓流离失所,无法生活。为此,皇帝派大禹到那里整治水患从此,大禹下决心带领百姓治理洪水,吃尽了千辛万苦。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十三年的不懈努力,终于疏通河道,消除了水患,让百姓们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大禹也因此成为百姓们广为流传tLOgPOOQPh治水英雄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面对困难,如果主观上不努力,失去克服困难的信心勇气,最终就战胜不了困难,不会取得成功但是只要我们不怕困难,不被困难吓倒,努力寻找克服困难的办法,坚持不懈一步一个脚印解决困难,就会最终战胜困难,取得成功。治理黄河水患难度很大,但大禹没有被困难所吓倒,用了十三年的时间,最终成功治理了水患。
我们现在正处在学习成长的时候,要想在今后有所作为,就应该学习大禹的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集中时间与精力,不怕艰难困苦。我要在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以大禹为榜样,不畏艰难,勤奋刻苦,持之以恒,做一名优秀学生,长大后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古时候,在华阴潼乡有个叫冯夷的人,不安心耕种一心想成仙。他听说人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为仙体,于是就到处找水仙花。
大禹治理黄河之前,黄河流中原,没有固定的河道,到处漫流,经常泛滥成灾地面上七股八道,沟沟汊汊全是黄河水。冯夷东奔西跑找水仙花,就常渡黄河、跨黄河、过黄河,常 和黄河打交道转眼过了九十九天,再找上一棵水仙花,吮吸一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成仙了。冯夷很得意,又过黄河去一个小村庄找水仙花。这里的水不深,冯夷趟水过河,到了河中间,突然河水涨了。他一慌,脚下打滑,跌倒在黄河中,活活被淹死。
冯夷死后,一肚子冤屈怨气,咬牙切齿地恨透了黄河,就到玉帝那里去告黄河的状。玉帝听说黄河没人管教,到处横流撒野危害百姓,也很恼火。他见冯夷已吮吸了九十九天水仙花的汁液,也该成仙了,就问冯夷愿不愿意去当黄河水神,治理黄河。冯夷喜出望外。满口答应。这一来可了却自己成仙的心愿,二来可报被淹死之仇。
冯夷当了黄河水神,人称河伯。他从来没有挨过治水的事儿,一下子担起治理黄河的大任,束手无策,发了愁。咋办呢?自己道行浅,又没什么法宝仙术,只好去向玉帝讨教办法。玉帝告诉他,要治理好黄河,先要摸清黄河的水情画幅河图,有黄河的水情河图为依据,治理黄河就省事多啦。
河伯按着玉帝的指点,一心要画幅河图,他先到了自己的老家,想找乡亲们帮帮忙。乡亲们都讨厌好逸恶劳,没人搭理他。他找到村里的后老汉,讲了他治理黄河的大志www.souquanme.com。后老汉见他如今成了仙,要给百姓们办点好事,就答应帮帮他。从此,河伯和后老汉风里来雨里去跋山涉水察看黄河水情。两个人一跑就是好几年,硬是把后老汉累病了。后老汉只有回去,剩下河伯继续沿黄河察看水情。分手时,后老汉再三嘱咐河伯,干事要干到底不要中途而废,画好图就动手治理黄河,人手不够,他说服乡亲们帮忙。
查水情,画河图,是个苦差事。等河伯把河图画好,已年老体弱了。河伯看着河图,黄河哪里深,哪里浅;哪里好冲堤,哪里易决口;哪里该挖,哪里该堵;哪里能断水,哪里可排洪,画得一清二楚。只可叹自己没有气力去照图治理黄河了,很伤心。河伯想想,总有一天会有能人来治理黄河的,那时,把河图授给他,也算自己没有白操心
河伯从此就在黄河底下安度晚年,再没有露面不料,黄河连连涨水,屡屡泛滥。百姓们知道玉帝派河伯来治水,却不见他的面,都骂河伯不尽职尽责,不管百姓死活
后老汉在病床上天天盼河伯,一晃好些年不见面。他对治理黄河的事不放心,要去找河伯。他儿子叫羿,射箭百发百中无论后老汉如何讲,羿不让他去找河伯。后老汉不听儿子劝阻结果遇上黄河决口,被冲走淹死,连尸体都没找到。后羿非常恨河伯,咬着牙说,早晚要把河伯射死。
后来,到了大禹出来治水的时候,河伯决定把黄河河图授给他。
这一天,河伯听说大禹带着开山斧、避水剑来到黄河边,他就带着河图从水底出来,寻找大禹。河伯和大禹没见过面,谁也不认谁。河伯走了半天,累得正想歇一歇,看见河对岸走着一个年轻人。这年轻人英武雄伟想必是大禹,河伯就喊着问起来:“喂,你是谁?”
对岸的年轻人不是大禹,是后羿。他抬头一看,河对岸一个仙风道骨老人在喊,就问道:“你是谁?”
河伯高声说:“我是河伯。你是大禹吗?”
后羿一听是河伯,顿时怒冲心头冷笑一声,说:“我就是大禹。”说着张弓搭箭,不问青红皂白,“嗖”地一箭,射中河伯左眼。河伯拔箭捂眼,疼得直流虚汗心里骂道:“混帐大禹,好不道理!”他越想越气,就去撕那幅水情图。正在这时,猛地传来一声大喊:“河伯!不要撕图。”河伯忍痛用右眼一看,对岸一个头戴斗笠的人,拦住了后羿。这个人就是大禹,他知道河伯画了幅黄河河图,正要找河伯求教呢。后羿推开大禹,又要搭箭张弓。大禹死死拽住他,把河伯画图艰辛讲了,后羿才后悔自己冒失莽撞,射瞎了河伯的左眼。
后羿随大禹一同趟过河。后羿向河伯承认过错。河伯知道了后羿是后老汉的儿子,也没多怪罪。大禹对河伯说:“我是大禹,特地来找你求教治理黄河的办法哩。”
河伯说:“我的心血和治河办法都在这张图上,现在授给你吧。”
大禹展图一看,图上密密麻麻,圈圈点点,把黄河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水情画得一清二楚。大禹高兴极啦。他要谢谢河伯,一抬头,河伯跃进黄河早没影了。
大禹得了黄河水情图搜趣网日夜不停,根据图上的指点,终于治住了黄河。
位于山西省芮城县东南5公里的黄河岸边的神柏峪,相传是大禹勘察水情、并在河边的柏树上拴马歇脚地方后人在此处河边修建了一座禹王庙,以示纪念

大禹治水用了什么方法

大禹治水:1.堵塞决口 2.加高提坝 3.顺势疏导 4.加宽河道
禹根据山脉地形采用疏导的方法,开沟掘渠,使洪水从江河流入大海。
大禹治水是古老简单的故事,面对洪水泛滥,大禹的父亲采用“堵”的方法,失败了,被处死;大禹接过治水的重任,采用“疏”的办法,成功了。这里面中华民族有一个非常伟大和重要的启示,就是“疏导”。
大禹当时治水成功与否是决定民族命运大事,人们纪录大禹的故事就是记录这件真实和伟大的实践可惜人们更多的是感激大禹的功劳,记住和学习更多的是“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感人事迹。其实,这事件对中华民族最最重要的启示是“疏导”的思想及其办法。比如对于人性的自私利一面建国以来很长时间是采用“堵”——批判革命等办法,企图强制教育宣传甚至文化革命等手段让人们改变自私的天性。这注定是失败的反人类的,人们又穷又饿,后果惨痛。而采用“疏导”思想和相对应的办法,例如联产承包责任制利用人们的自私创造财富所有马上吃饱了开始变富了!
对于大禹治水,我们历史以来重点在于“三过家门而不入”来教育人们忘我奉献拼命工作,与“疏导”的核心思想对比实质上是丢了西瓜芝麻何况要人们都做到“三过家门而不入”,本身就是低概率效率的。更深的讲,人类的发展必然是有人类的天性决定的,所有政策法规只能是顺应人类天性才能不被历史淘汰的。老子的《道德经已经进行了道法自然的哲学论证
歌颂任何一个帝王都是愚蠢的,他们即使相对“明君",相比于他们及其家族和小团体获得无数权力经济利益、无数享受等等,他们付出的是他们应尽责任的一小部分真正伟大的永远只有全体的人民!是我们最最可爱的无数人们,他们创造了所有的财富和所有的灿烂文化。

大禹治水的故事一句话概括

大禹治水 既修太原
禹,是我国原始社会父系氏族公社末期部落联盟领袖;是继唐尧、虞舜之后,又一名传华夏青史传奇式英雄人物;中国上古代时代所谓禅让制度,就由他而结终;中国的第一个奴隶王朝——夏,就由他发轫。史载,禹姓姒氏,名文命,乃鲧之子,又称大禹、夏禹,戒禹。
大禹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洪水泛滥、久冶不息的年代。他的父亲鲧就是受尧命而治水,因不得治水之法,以垒坝筑偃,堵塞洪水为己任。结果愈治愈泛,水患益盛,最终被帝舜治罪,极死羽山。是时,禹为夏后氏部族酋长
鲧被极死后,水患并未止息。大禹子承父业,受舜命于危难之际,献身于治水,并以治水成功而传名后世。是时世造就了英雄。大禹治水,一改其父“以壅塞而阻水”的方法,以疏通河道,渲泄洪流为主,经过十三年的努力,“劳神焦思,泽行路宿”,“三过家门而不入”,“以蹙洪水”,终使“洪波安息”,“水患大冶”。由于大禹冶水成功,解民于倒悬丰功伟绩,他被推选为舜的继承人,从夏后氏部落酋长的位置,一跃而成为舜之后的部落联盟领袖,开创了夏代。那么,大禹治水是从什么地方开始的呢?太原晋中一带关于大禹治水“打开灵石口,空出晋阳湖”的美丽传说,太原的系舟山相传为大禹冶水时,曾系舟于此山的古址,这又说明什么呢?
“既修太原,至于岳阳”
关于大禹治水,口耳相传,家喻户晓,史书多载,人口脍炙。最早记载,见诸于//www.souquanme.com地理名著《禹贡》。《禹贡》是《尚书》中的一篇,著作年代无定论,出自谁手史无载。对此,在上下数千年的探寻中,学术界的共识是:大约成书于战国时期,是我国迄今最早的一部科学价值很高的地理著作。前面我们提出:大禹治水究竟从什么地方开始呢?这个问题在《禹贡》中有较为明确记述。是书首段便说:“既载壶口,冶梁及歧。既修太原,至于岳阳。”这两句话告诉我们五个古代地名,即壶口、梁、歧、太原、岳阳。壹口,是古代的自然地名,即古今闻名遐迩的“黄河壶口瀑布”,在今山西省吉县西北。梁、歧都是山名,梁山在今陕西省韩城县西;歧山,在今陕西省歧山县东北。这三个古地名所指的地方,分别位于黄河晋陕大峡谷出口地带东西两畔,夹河而峙;另外两个古地名,一个是太原,一个是岳阳。所谓太原,就是台骀渲汾障泽之后出现汾河上游的大平原即位于山西省腹地的太原盆地。所谓岳阳,在古代北岳霍太山之南,即今太岳山南霍州市境。因其地在霍太山之南,古人以山南水北为阳,故名岳阳。这两句古话又告诉我们:大禹冶水起始冀州,“从壶口开始兴工开凿了粱山和岐山,(疏通黄河后)又从太原修治(疏导汾河),一直到霍太山的南边。”可见大禹冶水就是从流经山陕的黄河中游开始的;就是从古太原的汾河中游开始的。
大禹为什么要先修黄河再治汾河呢?是因为他汲取了鲧冶水失败的教训。这一点《晋乘搜略》说得明白:“洪水方割时,壅汾水不得出,震及帝都,鲧极意崇防,因汾治汾,而不计汾之不泄”。《太平寰宇记》也说:“河道开斯汾水可受,禹急河之大而汾治,鲧急汾水小而不治。”这两段话的本意和含意是:黄河发大水,大洪峰来到时,洪水滔天雍塞了狭窄的河道,汾水入黄河之道被阻塞,泄流不出,于是潴留于汾河下游。这样上游之水继续泄入下游,下游之水却进不了黄河,有入无出,日聚成灾,位于汾河下游河岸之傍的帝尧之都平阳也处于水患之中,民心动荡惶恐不安。鲧受尧命冶水,殚精竭虑筑坝修堤进行防范,治理汾河水患。但是,他没有想到汾河水患,源出于黄河洪大阻塞汾水泄流,潴留为患的原因。更没有想到,只有疏通黄河河道,才能使汾水顺利进入黄河,从根源清除水患的问题,而是违背水往低处流的自然规律,抓末丢本,在汾河中上游筑堤修坝,堵塞汾河南流之水,“堙以物堵也”(《洪范》)。企望阻挡汾河水进入平阳,以保尧都平安殊不知坝越筑越长,堤越修越高,水越聚越多,终于导致“防高而水壅,水盈则漫,风激则崩”(茅瑞征《禹贡》注)的后果,酿成更大的水患,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大禹总结鲧冶水失败的教训,采用“先疏而后防”的方法,先率众疏通拓宽黄河河道,“既载壶口,治梁及歧”,排除了黄河洪流不畅,阻塞汾河入道,潴留为患的根本故障,“决大河而放之海”,“猝引洪流就下”(宋苏东坡言,见《晋乘搜略》)。然后挥师北上,在汾河中上游的太原盆地,疏通汾河淤结之河道,开渠挖洫,凿山通沟,“既修太原,至于岳阳”,因其水势,而利其导之,使汾河之水通畅于黄河。终于获得治水的成功,并因之而传名于青史。
时至今日当年汾水为患,大禹治水,在太原盆地留下的一些遗址踪迹,史载不绝,仍然依稀可寻。《读史方舆论要》说:“阳曲九十里系舟于此,今有石如环轴。”《寰宇通志》载:“汾阳县万户山为县镇,尧时洪水众山皆没,惟此山不没,所济者前户,故名万户山,其巅平坦可居万户,尧时龙门未厥,上游之水无所泄,壅而四出,壅遏汾水及诸山,愈急愈高,至于灭顶。”而且,因大禹治汾于太原,所以太原又有“夏墟”,“大夏”之别称,古晋阳城还有以“大夏”命名的城门。
“打开灵石口,空出晋阳湖”
山西有一个著名的民间传说,尤其盛传于太原、晋中一带。说的是当年大禹冶水前,太原曾经是一个很大的湖泊名字叫做晋阳湖。大禹为了空出湖水,让人们居住,便在晋阳湖周围的群峰众壑中,选择山体最薄、地势较低的南部为突破口率先打开了灵石口,排出了晋阳湖之水,空出了太原盆地。这个故事就概括为一句话:“打开灵石口,空出晋阳湖”。
这个故事是美丽的,它反映了山西人民、太原人民对大禹丰功伟绩眷恋之情,寄托着千百年来人们对治水灭患、造福于民的大禹的深切怀念。但是这个故事在千载悠悠的传承中,有了新的变异,已难寻大禹治水“既修太原”的古老朴实踪影。从时间上来界定,这个故事最早产生于隋代之后,因为“灵石”是隋开皇初年疏理汾河河道时才被发现。其石质地坚硬,色质苍苍,叩击铮铮有声,被尊称为“灵石”。隋文帝杨坚认为此石是上天降瑞,遂亲颁诏制,于开皇十年(公元590年),从介休县划出西南之地,新置了一县,定名“灵石”。大禹治水距灵石建县约两三千年,当时并无“灵石”显现,也无灵石建县,何来“灵石口”之名,无疑得之于灵石出现、灵石建县之后。需要补述一笔的是,太原盆地的南出口,正在灵口——霍州一线,此地山环峰包,地形封闭,是汾河通往下游的必经之地。从上面的传说故事中,可以折射出,当年大禹治水“既修太原,至于岳阳”之前,汾河流经此处时,河道狭窄,曲折蜿蜒,每当汾河水汛,极易受阻不畅,形成巨大洪峰,造成汾河中下游水患。可以想见“当尧之时洪水之患并、晋为甚”的史载,恰如《尚书尧典》所叙:“其浩荡之形曰怀山、曰襄陵、曰滔天”之状。大禹治水以疏通为主,自太原至岳阳三百余里,尤其是从灵石至霍州一段,河床进入崇山峻岭,深谷险崖,在此凿石开山、通渠拓积,疏导拓宽曲折狭窄河道,是何等艰难。正是由于大禹的冶水,才使太原盆地得到进一步开发,也为太原五千年文明史留下深深的印记。
“打开灵石口,空出晋阳湖”
山西有一个著名的民间传说,尤其盛传于太原、晋中一带。说的是当年大禹冶水前,太原曾经是一个很大的湖泊,名字叫做晋阳湖。大禹为了空出湖水,让人们居住,便在晋阳湖周围的群峰众壑中,选择山体最薄、地势较低的南部为突破口,率先打开了灵石口,排出了晋阳湖之水,空出了太原盆地。这个故事就概括为一句话:“打开灵石口,空出晋阳湖”。
这个故事是美丽的,它反映了山西人民、太原人民对大禹丰功伟绩的眷恋之情,寄托着千百年来人们对治水灭患、造福于民的大禹的深切怀念。但是这个故事在千载悠悠的传承中,有了新的变异,已难寻大禹治水“既修太原”的古老朴实踪影。从时间上来界定,这个故事最早产生于隋代之后,因为“灵石”是隋开皇初年疏理汾河河道时才被发现。其石质地坚硬,色质苍苍,叩击铮铮有声,被尊称为“灵石”。隋文帝杨坚认为此石是上天降瑞,遂亲颁诏制,于开皇十年(公元590年),从介休县划出西南之地,新置了一县,定名“灵石”。大禹治水距灵石建县约两三千年,当时并无“灵石”显现,也无灵石建县,何来“灵石口”之名,无疑得之于灵石出现、灵石建县之后。需要补述一笔的是,太原盆地的南出口,正在灵口——霍州一线,此地山环峰包,地形封闭,是汾河通往下游的必经之地。从上面的传说故事中,可以折射出,当年大禹治水“既修太原,至于岳阳”之前,汾河流经此处时,河道狭窄,曲折蜿蜒,每当汾河水汛,极易受阻不畅,形成巨大洪峰,造成汾河中下游水患。可以想见“当尧之时洪水之患并、晋为甚”的史载,恰如《尚书尧典》所叙:“其浩荡之形曰怀山、曰襄陵、曰滔天”之状。大禹治水以疏通为主,自太原至岳阳三百余里,尤其是从灵石至霍州一段,河床进入崇山峻岭,深谷险崖,在此凿石开山、通渠拓积,疏导拓宽曲折狭窄河道,是何等艰难。正是由于大禹的冶水,才使太原盆地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也为太原五千年文明史留下深深的印记。 ■

相关推荐文章